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练习题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练习题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练习题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练习题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NaCl(aq)???→电解Cl 2(g)Fe(s)

???→△FeCl 2(s) B. MgCl 2(aq)???→石灰乳Mg(OH)2(s)???→煅烧MgO (s)

C. S(s)2O (g)???→点燃SO 3(g)2H O(l)

???→H 2SO 4(aq) D. N 2(g)2H (g)??????→高温高压、催化剂NH 3(g)2CO (g)

aq)????→N aCl (Na 2CO 3(s) 【答案】B

【详解】A.氯气的氧化性强,与铁单质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铁,故A 错误;

B.氯化镁与石灰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镁和水,故B 正确;

C.硫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 2,SO 2在与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SO 3,故C 错误;

D.氨气与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生成碳酸钠,故D 错误;

2.已知A 、B 、D 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A 是碳,则E 可能为氧气

B. 若A 是Na 2CO 3溶液,则E 可能为HCl

C. 若A 是Fe ,E 是稀HON 3溶液,则D 为Fe(NO 3)3

D. 若A 是AlCl 3溶液,D 可能是Al(OH) 3,E 不可能是氨水

【答案】C

【详解】A .A 为C ,E 为氧气,B 为CO 2,D 为CO ,二氧化碳与CO 可以相互转化,选项A 符合;

B .A 为碳酸钠,E 是HCl ,B 为CO 2,D 为NaHCO 3,符合转化关系,选项B 符合;

C .A 为Fe ,E 为稀硝酸,符合转化关系,但Fe 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的B 为硝酸铁,Fe 与少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的

D 为硝酸亚铁,选项C 不正确;

D .AlCl 3与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符合转化关系,若

E 是氨水则不符合,因为AlCl 3与少量氨水和过量氨水反应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选项D 正确。

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各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A、B、C、D。甲、乙、丙、

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且丙为共价化合物,丁为淡黄色固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W>X>Y>Z

B. 甲、乙、丁均只含有离子键

C. 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D. 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皆能反应

【答案】B

【分析】丁为二元淡黄色化合物,确定为Na2O2;丁由单质A和单质B生成,构成A的元素X原子序数小于构成B的元素的原子序数Y,因此A为O2,B为Na;根据高中常涉及的电解反应,确定甲为氧化铝,乙为NaCl,因此C为Al、D为Cl2、丙为AlCl3;

总结:X为O,Y为Na,Z为Al,W为Cl;甲为Al2O3,乙为NaCl,丙为AlCl3,丁为Na2O2。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吸电子能力越强,则半径越小,因此离子半径:W>X>Y>Z,故不选A;

B.丁为Na2O2,既含离子键也含共价键,故选B;

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X(O)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Cl)的强,故不选C;

D. 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依次为NaOH、Al(OH)3、HClO4,由于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因此两两皆能反应,故不选D;

答案:B

4. 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X、Z、

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乙、丙。x、y2、z、w分别为X、Y、Z、W的单质,丁是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反应①、②、③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X、Y、Z、W四种元素中,Y的原子半径最小

C. Na 着火时,可用甲扑灭

D. 一定条件下,x与甲反应生成丁

【答案】C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x为碳,丙为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碳与硅反应生成w为硅、丁为一氧化碳;y2为氧气,碳与氧气点燃反应生成甲为二氧化碳,z为镁,二氧化碳在镁中点燃反应生成碳和乙为氧化镁。

【详解】A. 反应①二氧化碳与镁反应、②碳与氧气反应、③碳与二氧化硅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正确;

B.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而下半径增大,故C、O、Mg、Si四种元素中,O的原子半径最小,选项B正确;

C. Na着火时,不可用二氧化碳扑灭,选项C错误;

D. 一定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的推断,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x为碳,丙为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碳与硅反应生成w为硅、丁为一氧化碳;y2为氧气,碳与氧气点燃反应生成甲为二氧化碳,z为镁,二氧化碳在镁中点燃反应生成碳和乙为氧化镁,据此分析解答。

5.常温下,A是由X和Y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气体,X的原子序数小于Y,甲、乙、丙分别是X、Y、Z元

素对应的单质,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它们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Y、Z三种元素能组成离子化合物

B. 反应②为化合反应,反应③为置换反应

C. 常温常压下,Z的简单氢化物的熔沸点为同族最高

D. 原子半径:Y>Z>X

【答案】A

【分析】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为O元素,A是由X和Y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气体,X的原子序数小于Y,A可燃,可确定X为H,Y为C,A为碳原子数小于4的烃,B为二氧化碳,D为水。

【详解】A.C、H、O三种元素不能组成离子化合物,A错误;B. ②为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

合反应,反应③为水与碳在高温时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置换反应,B 正确;C.水分子间的作用力为氢键,作用力较大,熔沸点比同族倾化物较高,C 正确;D.原子半径:C>O>H ,D 正确;答案为A 。

6.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中,甲、乙、丙中均含有某种相同的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己略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为Al(OH)3,则戊可能为NaOH

B. 若甲为Na 2CO 3,则丁可能为CO 2

C. 若甲为N 2,则丁可能为O 2

D. 若甲为Fe , 则戊可能为盐酸

【答案】D 【详解】A 、若甲为Al(OH)3,戊为NaOH ,则丙为NaAlO 2,丁为盐酸、硫酸或硝酸,则乙含有Al 3+,Al 3+

+3AlO 2-+6H 2O=4Al(OH)3↓,符合转化关系,故A 错误;

B 、若甲为Na 2CO 3,丁为CO 2,则乙为NaHCO 3,假设戊为Ca(OH)2,则丙为NaOH ,NaOH +NaHCO 3=Na 2CO 3+H 2O ,符合转化关系,故B 错误;

C 、甲为N 2,丁为O 2 ,乙为NO ,设戊为氢气,则丙为NH 3,6NO +4NH 3=5N 2+6H 2O ,符合转化关系,故C 错误;

D 、甲为Fe , 戊为盐酸,则丙为FeCl 2,因为甲、乙、丙含有同种元素,则乙中含有Fe 3+,Fe 2+和Fe 3+不反应生成Fe ,不符合转化关系,故D 正确。

7.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不合理...

的是( ) A. 将废铁屑加入2FeCl 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2Cl

B. 铝中添加适量钾,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 盐碱地(含较多23Na CO 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 无水2CoCl 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答案】C

【详解】A 、铁和亚铁能将氯气还原为氯离子,从而除去工业废气中的氯气,故A 不选;

B 、根据铝合金的性质,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故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工业,故B 不选;

C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产物仍然呈碱性,不能改变土壤的碱性,反而使土壤更板结,故C 选;

D 、利用无水氯化钴和氯化钴晶体的颜色不同,故可根据颜色判断硅胶中是否能吸水,故D 不选。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双氧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晶体

C

两块相同的铝箔,其中一块用砂纸仔细打磨

过,将两块铝箔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打磨过的铝箔先熔化并

且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打

磨过的铝箔更易熔化

D 加热盛有NaCl和NH4Cl固体的试管

试管底部固体减少,试

管口有晶体凝结

可以用升华法分离NaCl

和NH4Cl固体

【答案】B

【解析】A.溶液中含有Fe3+或Fe2+,滴加双氧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都呈红色,故A错误;

B.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所以析出NaHCO3晶体,故B正确;

C.铝易被氧化为氧化铝,由于氧化铝的熔点高,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熔化并不滴落下来,故C错误;

D.加热盛有NaCl和NH4Cl固体的试管,氯化铵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氯化氢和氨气在试管口又生成氯化铵,不属于升华,故D错误。

9.为了探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高温加热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3Fe(s)+4H2O(g) Fe3O4(s)+4H2(g)

B. 虚线框处宜选择的装置是甲

C. 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试管中,可观察到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

D. 实验后,可用铝粉在高温下还原玻璃管中的固体获得铁单质

【答案】B

【详解】A.高温加热装置中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与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s)+4H2O(g)Fe3O4(s)+4H2(g),故A正确;

B.生成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进入H2,应选择装置乙,故B错误;

C.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uO+H2Cu+H2O,所以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故C 正确;

D.玻璃管中的固体含有Fe3O4,铝粉与Fe3O4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单质,故D正确。

10.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1/2。

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是某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常温下)。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Y)>r(Z)>r(W)

B. 化合物N与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且原理相同

C. 含W元素的盐溶液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 Z与X、Y、W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均满足8电子结构

【答案】C

【分析】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即乙为H2O2,乙和丁组成的元素相同,则丁为H2O,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常温下),则N为SO2,根据转化关系,M是单质,H2O2分解成O2和H2O,即M为O2,甲在酸中生成丙,丙为二元化合物,且含有S元素,即丙为H2S,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为短周期元素,X 为H,Y为O,如果W为S,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1/2,则Z为Na,如果Z为S,则W 不符合要求;

【详解】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即乙为H2O2,乙和丁组成的元素相同,则丁为H2O,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常温下),则N为SO2,根据转化关系,M是单质,H2O2分解成O2和H2O,即M为O2,甲在酸中生成丙,丙为二元化合物,且含有S元素,即丙为H2S,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为短周期元素,X 为H,Y为O,如果W为S,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1/2,则Z为Na,如果Z为S,则W 不符合要求;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r(Na)>r(s)>r(O),故A错误;

B、SO2能使溴水褪色,发生SO2+Br2+H2O=2HBr+H2SO4,利用SO2的还原性,乙烯和溴水反应,发生的加成反应,故B错误;

C、含S元素的盐溶液,如果是Na2SO4,溶液显中性,如果是NaHSO4,溶液显酸性,如果是Na2SO3,溶液显碱性,故C正确;

D、形成化合物分别是NaH、Na2O/Na2O2、Na2S,NaH中H最外层有2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D错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