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 走进神奇教学素材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 走进神奇教学素材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 走进神奇教学素材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 走进神奇教学素材 沪科版

1.1走进神奇教学资料

要点点击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

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快乐自主研学

自然中的神奇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的。而生活中的神奇,人们已司空见惯,然而当仔细探究时,却能发现在这些并非惊心动魄的神奇中蕴藏了人类非凡的智慧。

以下是一些自然中的神奇照片。

1、宇宙起源和彗星

宇宙起源假说之一:大爆炸理论。宇宙在零时刻时密度为无穷大的物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便逐渐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世界。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彗星一般是由头和尾组成。头的中心是彗核,彗核的外面包着彗发,彗发的外面再包着彗云。彗尾有直的,也有弯的,或者是两者的混合。彗尾长短不一,最长的有几亿千米,有的彗星则没有彗尾。彗核是彗星的主要部分。它是固体,呈球形,含大量的冰,还含有干冰、尘埃、甲烷、氨和少量的金属等。由于含冰最多,所以有“肮脏的雪球”之称。这雪球差不多是整个彗星的重量,直径最大的有100km,最小的只有几百米。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彗”在中国语言中有扫帚的意思,在古希腊语言中有“毛发”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出生于1656年的英国,曾在圣赫勒纳岛建立一痤临时天文台,以此观察天象。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哈雷彗星如期出现。

2、太阳

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表面叫“光球”,光球外面是色球层,色球层的外围是日冕层。这三个层面合起来构成了太阳的大气层。光球上经常出现一些漩涡状的气流,像一个浅盘,它的中间凹进去好几百千米,这些漩涡状气流像大小不等的、形状很不规则的黑窟窿,这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太阳黑子”。其实太阳黑子并不是黑色的,一般也有四五千摄氏度,但是与光球相比,它的温度要低1000~2000℃。在更加明亮的光球衬托下,它就成为看起来没什么亮光的、暗黑的黑子了。当太阳黑子群具有漩涡结构时,这预示着太阳将发生剧烈的变化。龙卷风形成前,天空会出现一片雷雨云,其中一个区域的云特别黑且稠密。此区域的空气会快速旋转,然后形成漏斗状的云向下延伸,到达在面,就会掀起大片的尘土及其他物体。

太阳的直径为140万km,是地球直径的109倍。太阳没有固态表面,不会像地球那样整体自转。太阳里外的密度是不一样的。它的外壳大部分是气体,密度很小,但是越往里面,物质密度越大。

3、雷鸣与闪电

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雷电一般出现在积雨云里。积雨云常常是由于上下层空气发生强烈的对流运动而产生的。夏天午后,近地面的空气被太阳烤得很热,热空气上升,在高空遇到冷空气就容易产生积雨云。在积雨云中或云块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正、负电荷,空气对流得愈厉害,云翻滚得愈猛烈;云的上下部聚集的电荷就愈多,在云块之间或大地之间就会产生很强的电场和电位差;当电场强度很大时,就能把阻隔在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空气击穿而产生放电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闪电。在闪电经过的通道上,空气温度猛烈陡增,空气受热和水滴汽化后会猛烈膨胀,发出巨响,这就是雷鸣。这种自然现象曾经长期使古人恐惧不安,他们以为触怒了天神。

4、地球、地震和火山

古时候,由于观察手段所限,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后来,人们发现船只在离岸航行时先消失船身,后消失桅杆。由于这样的一些事例,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地球由外向内分三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类似于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黄。地壳是地球的外衣,也叫岩石圈;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其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83.3%,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在距地面2900km以下为地球的核心——地核。地壳运动使岩层扭曲而形成断层,断层形成时,会引发地震。在地层深处,岩石因高温而熔化成黏稠的液状,称为岩浆。这些岩浆喷出地面所形成的山就称为火山。

5、龙卷风

龙卷风有时称为旋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是人类所知的最激烈和最具破坏性的天然风暴。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它快速移动的漏斗状旋风对建筑物的破坏尤其严重。当龙卷风通过房子时,建筑物周围的空气会被吸起,使屋外的空气压力小于屋内,造成房子爆炸。龙卷风形成前,天空会出现一片雷雨云,其中一个区域的云特别黑且稠密。此区域的空气会快速旋转,然后形成漏斗状的云向下延伸,到达在面,就会掀起大片的尘土及其他物体。

6、拉链

拉链只是一个小小的发明,但是整个世界都离不开它。它被美国《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1893年前后,美国工程师惠特科母、贾德森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设计出一种可快速滑动的关启系统,申请了专利,这就是早期的拉链。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是完全封闭的,费时也不牢固。人们发现拉链的确是一种方便好用的东西。拉链的品种层出不穷,其使用的材料除了金属外,还发展到了塑料。人们不仅将其应用于衣服、提包上,其他行业也使用它。

7、圆珠笔

美国人劳得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用小圆珠代替笔尖书写的人,并于1888年得到圆珠笔的发明专利。由于他发明的圆珠笔比起1884年发明的自来水笔较为逊色,所以50余年后,圆珠笔又有了新的进展。现代的圆珠笔是由匈牙利人比罗兄弟于1938年独立设计发明的。他们改进了圆珠笔芯的墨水供给系统,利用毛细作用使圆珠湿润。美国商人雷诺兹看到了比罗的圆珠笔,为了不侵犯比罗的专利权,他参考了劳得的发明,把比罗的圆珠笔利用毛细作用供给墨水改为利用重力供给。1949年,美国化学家西奇配制了一种黏度很高、快速干燥的圆珠笔专用油墨。到1951年,世界上圆珠笔的销量超过了自来水笔。

探索与实践

感受气压

取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固定并将铁丝拧成柄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数十秒,迅速(持铁丝柄)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注意:此时易拉罐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扁且发出巨大的响声,实验者应有思想准备,以防惊惶中碰到其它实验仪器而被烫伤甚至引起火灾。本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生活扩展

摩擦三兄弟

摩擦三兄弟就是指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它们都是摩擦家族的成员。说起摩擦,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摩擦打交道.我们走路、吃饭、洗衣服依靠摩擦;各种车辆的行使依靠摩擦,机器运转离不开摩擦;就是建造房子也离不开摩擦。

假如没有了摩擦,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真是不可想象。可以说,摩擦是我们人类离不开的好朋友。但是在很多场合,摩擦三兄弟扮演着"不受欢迎"的角色。

在现代汽车中,20%的功率要用来克服摩擦;飞机上的活塞式发动机因摩擦损耗的功率要占10%,就是最先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也要为克服摩擦损耗2%的功率。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汽车、数以万架的飞机,这样每年要有多少燃料被白白浪费掉,真是可惜。

但更为严重的是,摩擦还会造成机器零部件的磨损。据报道,英国在这方面损失每年要超过20亿美元。摩擦除了导致磨损之外,还会使航空和航天器过度发热,这更是现代科技遇到的又一难题。

当飞机着陆的时候,闸阀和闸轮会摩擦产生红热现象,这样的高温使机闸材料变软、变质,一幅价格昂贵的闸瓦和闸轮,往往只使用了几次就报废了。

当宇宙飞船返回地面的时候,由于高速船体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会使整个船体成为一个通红的火球,为了保护飞船里的宇航员和各种仪器设备,人们不得不付出昂贵的代价,用耐高温的特种合金制造船体,并且还在外面加装了耐高温材料。

为了能驾驭摩擦,让摩擦三兄弟为人类更好地服务,人们一直进行着艰苦的研究和探索。早在15世纪,达·芬奇就开始了对摩擦的研究。到17、18世纪,法国形成了一股摩擦研究热,库仑根据达·芬奇的想法完成了摩擦起因的凹凸说。到了18世纪上半叶,有人又创立了分子说。进入20世纪后又出现了粘合说。

可以说有关摩擦起因的争论还在进行着,凹凸说、分子说和粘合说都持之有理,言之有据,究竟怎样圆满地解释摩擦的起因,还一直是一个很活跃的研究课题。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

谁都知道,空气是无色的,那为什么天空在晴朗时,却是蓝色的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做一个小实验:

用一只长方形的玻璃缸,盛大约2/3的水,向水中撒少许泥沙粉末搅拌,使溶液浑浊。选择一个晴朗的上午,大约7、8点钟。阳光基本上平行射向玻璃缸的一端,光线通过浑浊的水,在另一端透射过来。这时你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长玻璃缸中的水呈现出淡蓝色,而另一端射出来的光线却呈浅红色和橙黄色。为什么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

原来,玻璃缸中出现淡蓝色与天空出现蔚蓝色的其中原理是一样的。地球的表面包围着一个大气层,空气中含有许多微小的尘埃、冰晶和水滴等。在太阳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中,波长较长的光,红光、橙光等辐射到大气中,遇到空气中尘埃时,透射力

最强,不会发生散射现象,能透过大气的微粒直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紫光、蓝光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现象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天空变的亮堂起来。散射力越强,天空越蓝。雷雨电闪一过,天空顿时异常湛蓝,令人心旷神怡。傍晚,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几乎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透过大气射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傍晚时分,我们会看到红彤彤的太阳。

这就是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道理。

龙卷风的形成

生活在海边的人,常有机会看到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天空中浓密的雷雨云中,有

时会伸出来一条黑色的尾巴。古代,人们对这种神秘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都把它说成

是“龙”,称作“龙吸水”。实际上,它是一股猛烈的旋风,和“龙”毫无关系。不过,

世代相传,气象学上也就称其为“龙卷风”了。

龙卷风发生在水面上,称之为“水龙卷”,俗称“龙吸水”。1898年5月16日所观

察到的水龙卷可能是记录中最高的了。这是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纽斯韦尔的伊顿测得

的。由经纬仪所显示的水龙卷高度达1528.3米,水龙卷的直径为3米。

发生在大陆上的龙卷风,称为“陆龙卷”,俗称“掉龙挂”,一般也叫龙卷。世界上

最大的一次龙卷风出现在1925年3月18日的美国。当风暴以每秒30米的速度越过密

苏里、伊利诺、印第安纳等州时,造成2600多人伤亡,财产损失达4000万美元。

龙卷风是一种很强的小范围旋风。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维持时间也仅几分

钟到几十分钟,最多不超过几小时。但由于它是一种高速旋转体,中心气压极低,风力

很大。风速每秒可达100米-200米,而12级台风风速也只有每秒33米。所以,它是

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那么,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主要是在阳光强烈的照射下,由于地表受热不均

匀,引起空气上下强烈对流。如果上升的空气中含水汽较多,到高空往往发展成强烈的

雷雨云,这种云的顶部和底层,温差悬殊,云底10℃以上,云顶在-34℃以下,这样,

冷空气急速下降,而热空气猛烈上升,上下层空气交替扰动,便会形成许多小旋涡,逐

渐转动扩大,上下激荡更为猛烈,终于形成了大旋涡。它先是绕水平轴旋转,然后这个

水平轴的旋涡渐渐弯曲,并从云底慢慢下垂,形成一个漏斗状的、迅速旋转的龙卷风。

第二章知识点 一、机械运动 1、含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2、位置≠距离 3、关于参照物的题目 *思考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选择参照物。3、判断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变化→运动;不变化→静止) 例如:一列客车正在驶离车站,车内的乘客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车站是______的。 你可以这样思考: 脑袋中按照步骤确立好:研究对象、参照物、位置变化与否 研究对象 参照物 判断位置 车内的乘客 ? 静止 车内的乘客 车站 ? 第一个空,车内的乘客静止说明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参照物是车厢 第二个空,车内的乘客对于车站位置发生变化,变化→运动,因此是运动的 以此方法推类为其他的题目,即可解决。 4、关于旗子、火焰等题目 *思考步骤: 1、确立静止参照物。 题目参照寒假作业P9,第2题和第6题 5、关于加油机和受油机的题目 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静止的。因此在空中加油过程中,加油机速度=受油机速度 加油机与地面、受油机与地面是相对运动的。 二、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常见单位换算 1km=103 m=103 mm=103 μm=103 nm 2、刻度尺需要掌握的几个概念: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 *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误差越小。但仍要考虑实际情况 3、刻度尺使用的原则: A 、“选”:根据实际选择分度值、量程的合适的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计值)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不要忘记单位) *例题: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 ,乙测得结果为12.8cm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 2、与参照物方向相同 3、与参照物方向相反 →相反 静止 相同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 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具准备】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边放录像边说明) 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声音的产生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 (2) 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 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 (4) 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 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 问:吉他发声靠的是什么?(琴弦的振动)鼓发声靠的是什么?(鼓面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什么?(空气振动)所以乐队里弦乐、管乐、打击乐器等的发声是不同的。 用收音机播放一小段音乐.并问,这美妙的乐声也是有发声体在振动吗?从收音机中小心地取出喇叭,让学生想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轻小物体观察它们在喇叭发声时是否跳动. 实验验证:用碎纸揉成纸团放在喇叭纸盆上,打开收音机音量旋钮,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观察共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级团在喇叭纸盆上跳动,并闭音量旋钮,纸团停止跳动.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第三节 快与慢

1.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A、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B、只需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 C、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 D、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 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10s通过了150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 A、1500m/s B、160 m/s C、50 m/s D、15 m/s 3.一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全程的一半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 A、10m/s B、5 m/s C、4.8 m/s D、6 m/ 4.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出来”,诗中两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这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5.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一小汽车以18km/h的速度用0.5min匀速通过一公路隧道,这座隧道长____m. 6.若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 匀速行驶,右图为他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TAXI 发票。求:车费发票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车号J-8888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km/h.日期06-11-12 上车10:00 下车10:05 单价2.00元 里程6.0 km 金额16.00元 7.小汽车朝山崖以36km/h匀速行驶,汽车鸣笛5s后,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之间的距离。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8.甲同学距离长钢管的一端510m,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此时开始计时,甲第一次听到声音的的时间是 3.5s,求甲同学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已知u钢=5200m/s).

初中沪科物理8.3《声的世界》同步检测题 一、填空题 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 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 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实际上_________和_________也能传声,_________不能传声. 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m/s.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 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 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 8.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 . 9.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低.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走进神奇 自然界中的神奇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的,令人震惊的。 生活中的神奇则主要按照衣、食、用、行的思路设置,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些“神奇”似乎很平常,人们已司空见惯,然而当仔细探究时,却发现在这些并非惊心动魄的神奇中蕴藏了人类非凡的智慧。下面举两例:(1)神奇之一:拉链。 (2)神奇之二:圆珠笔 2、探索之路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①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②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论即现代物理的产生与发展。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学科。 (2)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和合作。 (3)科学家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①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精神。 ②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坚强自信的科学态度。 ③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的科学合作精神。 (二)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1)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检测题(二)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_成绩__ __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案框中,每题3分,共36分) 1.06年“超女”全国决赛亚军谭维维,是一位爱自贡、爱家乡的优秀歌手,她的妈妈——富顺县永年小学的张老师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谭维维演唱的歌曲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女儿维维在演唱。张老师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 2.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3.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3-1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

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 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 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4.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5.在一些城市的公路旁,常见到一种监测噪声的设备。当 有汽车行驶过来时,设备上显示的数字会发生变化,这 个数字的单位应该是: A.Hz B.dB C.k m/h D.k m 6.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 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 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图3-1

声现象知识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音的发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体的共同特征: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并没有停止 (二)声音传播 1、声音靠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速(15℃)340m/s。声速由大到小排列: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的实质:声音实质是一种波,叫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介质本身并不随着声波一起传播。 4、人能听到声音的途径:(1)人耳听声;(2)骨传导。 5、双耳效应:声源到人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以及步调也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 (三)回声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听到回声条件:0.1s以上,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s= 2 1 vt 二、音调、响度和音色 (一)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细粗),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20000Hz的叫超声波(如蝙蝠),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生波(如大象)(二)响度 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2.振幅:物体在振动时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中振幅。 3.响度与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 (三)音色 1、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有关。发声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其音色也发生变化,如好碗与有裂缝的碗。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和波形是不同的,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 (四)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及过程: 1、条件:(1)声源振动;(2)介质传播;(3)传播到耳;(4)人耳的听觉系统不出现故障;(4)声的响度达到一定数量;(5)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 。 2、过程:声音??→?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 1.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 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 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二)噪声等级 1、分贝(dB ),声音强弱的单位。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dB ;为了保证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比较安静的环境为30—50dB 。 (三)怎样减弱噪声 1、听到声音的三个阶段:声源振动产生声音-->介质中传播 鼓膜振动引起听觉 2、控制噪音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四、阶梯式训练题 A 、基础概念题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5.乐音的三个特征: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 它与发声体的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震动的物体发出的,不震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震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震动比一定发生声)。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

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反映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2)、响度:发少年映声音的强弱。响度由发生体的振幅决定(还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1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图1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3.如图2所示,共有160层,总高828m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于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大厦内设有56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m。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 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 是静止的 图2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5.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2.5m B.2.5 dm C.2.5cm D.2.5 mm 6.在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7.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9.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C.以停在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10.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 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图4 A.1mm B.1cm C.1dm D.1m 11.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 A.离弦之箭B.一日千里C.姗姗来迟D.风驰电掣 12.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要求不恰当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线 C.零刻度线未磨损的刻度尺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1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4.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C.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20XX年秋季期期考八年级物理(上)复习练习题(一) (第一章声现象) :班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D.狗听到无线电波 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和光一样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常用音色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刮风时,我们能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说明树叶在振动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 6.物理教科书上有下列两则信息,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上述两则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B.狗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C.猫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不能发现飞行的蜜蜂 D.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7.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回声大小不同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进行简单的专项社会调查,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振兴中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辨别。 (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 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教具准备 粗细不同的若干条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纸片、尺子、鼓、小纸人、吉他、音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激昂的进行曲令人精神振奋,婉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却使人紧张、烦躁。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乐音与噪声。 新课内容 一、响度、音调、音色 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拨动琴弦,大家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板书。 1.响度。 演示实验:再请一位同学用力敲打鼓面,鼓声越大,鼓面上的小纸人跳得越高。 师:鼓声越大小纸人跳得越高,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物体振幅(振动幅度简称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生甲:用一只手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另一只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乙:将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也不同。尺子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音叉的振幅可从悬挂的乒乓球被弹开角度大小看出来。 现场表演: 生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吉他,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师;大家讲得很好,懂得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加深对物理现象,规律,概念的理解。 以上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讨论、归纳得出: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一、选择题 1、以下是人们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用的是()物理学描述运动的方式 A、语言的韵律和意境 B、形态和色彩 C、旋律和节奏 D、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 2、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A、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流星划破夜空 C、夏威夷群岛每年靠近上海8~10cm D、房屋随地球自转 3、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 “人不觉动”选择的参照物是()参照物的选取 A、人本身 B、大舟 C、河岸 D、流水 4、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 5、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则乙以丙为参照物应是() A、可能是运动的 B、一定是运动的 C、可能是静止的 D、无法判断 6、据报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窗边一小昆虫在游动,他 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 A、子弹飞行速度很慢 B、飞机飞得很快 C、子弹在空中静止 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 7、如图2-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 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 8、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 置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_________。 9、“亚洲一号”同步卫星,这里的“同步”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坐在飞快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急 速后退,这里的“飞快行驶”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这里的“急速后退”又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10、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 迎”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1、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 为参照物。 12、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向东运动,若观察者在路旁看到机车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此时风向 为,若看到车冒出的烟是向东的,则说明此时的风向为,且风运动得比火车(填“快”或“慢”)。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案框中,每题3分,共36分) 1.06年“超女”全国决赛亚军谭维维,是一位爱自贡、爱家乡的优秀歌手,她的妈妈——富顺县永年小学的张老师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谭维维演唱的歌曲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女儿维维在演唱。张老师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 2.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3.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3-1所示,它能发出 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 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 是 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 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4.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5.在一些城市的公路旁,常见到一种监测噪声的设备。当有汽车行驶过来时,设备上显示的数字会发生变化,这个数字的单位应该是: A.Hz B.dB C.k m/h D.k m 图3-1

6.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B.音色 C.响度D.声速 7.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8.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 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音调 9.马戏团训狗员,要想狗按他的信号进行动作,而又不让观众发觉这些信号,可采取的 措施是: A.给狗喂食B.用灯泡发光 C.小声吆喝D.用特制器具发出频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 填空题(共28分) 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__________称为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 2.端午节组织龙舟赛.正在激烈比赛的龙舟,相对于岸上站立的观众,龙舟是__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______.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误差______(填“能”或“不能”)绝对避免。 4.现有10m 、2m 、1cm 、1mm 、1μm 五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填空;壹角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_________;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_________;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_________。 5.换算下列单位:0.005 m =________μm ;6 min = h ;15 m/s= _________km /h 。 6.人坐在奔驰的列车里,以_________为参照物时,列车是向前运动的; 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向后运动的。 7.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 ,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人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车费发票如右图, 那么出租车的速度是_________ (2分) 9写作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10.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1. 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48m ,前一半路程用4s 钟,后一半路程用6s 钟, 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 12. 小军乘车沿高速公路从福州到厦门,看到路旁的交通 标志牌显示距厦门120km ,这时小军看到车上的速度计示数如右 TAXI 车号 EU-8888 上车 9:00 下车 9:12 单价 2.00元 里程 8.0km 金额 16.00元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1声音的产生 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 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 (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 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1.2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 4、声速<光速 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019-2019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模块-声 速训练 一、单选题 1.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时,速度最快的是() A. 空气 B. 水 C. 大地 D. 真空 2.声音从空气向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速变大 B. 声速变小 C. 声速不变 D. 无法确定 3.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B. 发声体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 C. 街道两旁植树种草可以减弱噪声 D. 有些超声波人类可以听到 4.小红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明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小红听到两次响声.这是因为() A. 有回声 B. 声音的折射 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铁中的大 D. 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大 5.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 A. 30m远 B. 17m远 C. 约1.655m远 D. 无法知道 6.在一根里面装有水的较长钢管的一端用力敲打一下,仔细分辨在另一端将会听到()次声音. A. 2次 B. 1次 C. 3次 D. 4次 7.当我们听到飞机在头顶正上方轰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机还没有达到头顶的正上方 B. 飞机正好在头顶的正上方 C. 飞机已经飞过头顶的正上方 D. 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8.一种声波从空气里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9.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听到3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有下例物质传播的() A. 钢水空气 B. 钢空气水 C. 水空气钢 D. 空气水钢 10.百米赛跑时,记时员分别根据发令枪冒烟和听到的枪声计时,那么两种记法成绩相差() A. 0.294s B. 2.94s C. 29.4s D. 0.0294s 二、填空题 11.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__传入甲同学耳朵的. 12.用录音机录下自己说的话,然后重播出来,怎么听也不像自己的声音,但别人都说这是本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 1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________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要想听见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 ________米.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运动的世界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船=v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船 s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 来计算,切勿利用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解:前半段时间为:t= = =2.5s

后半段时间为:t= = =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 =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的,这是以_____为参照物。 2.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它通过20m路程后的速度是____m/s。 3.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接下来的15s时间内作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这20s时间内作的是_____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m/s,合_____km/h。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