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07韩国PCI术后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对照-完整版

007韩国PCI术后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对照-完整版

007韩国PCI术后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对照-完整版
007韩国PCI术后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对照-完整版

资料7

全南医大学术刊第36刊第4号

抗血小板凝集药物Ibustrin?(Indobufen)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稳定性

全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1、麻醉科2、全南大学医学研究所3

朴宗哲(音译)1?郑明浩(音译)1,3?柳诸英(音译)1?李尚贤(音译)1?江庆泰(音译)1?安永根(音译)1

郭尚玄(音译)2,3?赵贞关(音译)1,3?朴宗春(音译)1,3?江正采(音译)1,3

The Safety of Ibustrin (Indobufen) in the Patients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Ibustrin(吲哚布芬)的安全性

The Heart Center, Chonnam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心脏中心,全南国立大学医院,韩国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 Chonnam National

University, Kwangju, Korea

麻醉科,医学科学研究院,全南国立大学,光州,韩国

摘要:急性动脉闭塞和亚急性血栓仍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主要临床问题。作为一种新的抗血小板剂,吲哚布芬具有抗血小板活性,其机理是对环氧合酶、二磷酸腺苷和肾上腺素引起的聚集进行可逆性抑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吲哚布芬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在1999年1月至1999年6月期间在全南国立大学医院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三十名患者被分成两组。第一组(男性11名,女性4名,年龄60 + / -8岁)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服用吲哚布芬,第二组(男性10名,女性5名,年龄61 + / -9岁)服用阿司匹林。在这两组中比较临床症状、血液和尿液检查结果以及凝血试验结果。临床表现如下:在第一组上,2名患者为稳定型心绞痛(SA),7名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SA),4名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和2名患者为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在第二组上,3名患者为稳定型心绞痛(SA),7名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SA),4名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和1名患者为陈旧性心肌梗死(OMI)(P = NS)。在这两个治疗组之间,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性的发现、涉及的血管数量、病变的位置以及在心肌梗死溶栓流量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 = N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过程中,第一组有5名患者以及第二组有4名患者采用了球囊成形术,而第一组有10名患者以及第二组有11名患者采用了支架置入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之后4周时间的随访中,这两组在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肝和肾功能试验以及凝血试验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虽然第一组中有一名

患者出现了亚急性支架血栓,但这两组患者并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作为抗血小板剂的吲哚布芬,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代替阿司匹林是可以具有安全和有效性。

关键词:阿司匹林,吲哚布芬,血小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编著:郑明浩(音译),501-757,光州广域市东区学1洞8番地,全南大学校医院心脏中心,T el:(062)220-6243,Fax(062)228-7174,E-mail:mhjeong@chonnam.ac.kr

朴宗哲(音译)?郑明浩(音译)?柳诸英(音译)等7人

绪论

自从人们发现使用少量阿司匹林可起到抗血小板凝聚效果后,阿司匹林便开始用于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类疾病。除禁用人群外,阿司匹林适用于所有患有冠状动脉类疾病的人。阿司匹林尤其对于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引起的急性血小板血栓具有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普遍用于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中(de Feyter等,1991;Jeong,2000)。近来,除了阿司匹林以外,人们开始开发用于抑制cyclo-oxygenase的其它种类的药物,其中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激活作用的吲哚布芬能够逆性抑制血小板cyclo-oxygenase,抑制因adenosine diphosphate及adrenaline产生的血小板凝集,改善红血球变形能力,其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开始用于临床当中。

但是,关于Indobufen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的急性血管闭塞或恶急性血栓的效果方面的文献资料还十分缺乏,在此,我们将对吲哚布芬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

自1999年1月至1999年6月,在来全南大学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将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一组为每日用200-400mgIndobufen的患者(Ⅰ组:15人,男:女=11:4,60±8岁),另一组为每日用200-400mg的aspirin的患者(Ⅱ组:15人,男:女=10:5,61±9岁)。

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术及血液检查意见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从临床分类(稳定性狭心症、不定性狭心症、心肌梗塞)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否为高血脂及血脂状态,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等情况进行调查比较。此外,对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按照狭窄率、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病变血管数、病变位置、病变形态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CC/AHA) classification进行分类比较,还将在病变部位进行的介入治疗手术分为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和腔内成形术加支架两种类型。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以上及舒张压90mmHg以上;糖尿病为空腹时血糖达140mg/dl以上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为阳性时;高血脂为total cholesterol(TC)240mg/dL以上或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sterol(LDL-C)130mg/dL以上。血清胆固醇测定中TC,中性脂肪(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LDL-C等使用Hitachi747自动分析仪(Hitachi Co. Tokyo,Japan)。另外,使用Boehring NephelometerⅡ(Dade Boehring Ins.DE,U.S.A.)测定apolipoprotein A1;Apo A1、Apo B及Lipoprotein(a);Lp(a)等。分别使用Dade Boerhring公司的Thromborel S和Actin FS Activated PTT Reagent测量血液凝固反应prothrombin time(PT)和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资料分析及统计处理

将两组人员按照年龄、性别和是否携带缺血性心脏病危险因子即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否为高血脂及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造影术上的特性、血液及尿检和血液凝固检查等分别进行Student t-test测试分析。所有结果以“平均±标准偏差”标记,P value为0.05以下则视为统计有效值。

结果

1.危险因子与临床特性的比较

临床诊断病名为Ⅰ组稳定性狭心症2人,不稳定性狭心症7人,急性心肌梗塞4人,陈旧性心肌梗塞2人;Ⅱ组稳定性狭心症3人,不稳定性狭心症7人,急性心肌梗塞4人,陈旧性心肌梗塞1人等,两组患者基本一致(P=NS,T able 1)。

Table 1 Clinical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 1 (Idobufen) and Group 2 (aspirin)

表1 第1组(吲哚布芬)和第2组(阿司匹林)的临床基准特征

Group 1

第1组(n=15)

Group 2

第2组(n=15)

P value

P值

Demographics

患者统计

Age (years)

年龄(岁)

60±8 61±9 NS Gender (M/F)

性别(男/女)

11:4 10:5 NS Risk factors

风险因素

Diabetes

糖尿病

6 7 NS Hypertension

高血压

8 6 NS Smoker

抽烟者

7 9 NS Hyperlipidemia

高脂血症

3 4 NS Clinical diagnosis (%)

临床诊断

Stable angina

稳定型心绞痛

2 3 NS Unstable angina

不稳定型心绞痛

7 7 N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死

4 4 NS 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

陈旧性心肌梗塞

2 1 NS Ejection fraction (%)

射血分数(%)

48.6±10.0 49.6±8.2 NS Lipid profiles

血脂谱

Total cholesterol (mg/dL)

总胆固醇(mg/dL)

190.6±2.4 192.2±2.8 NS Triglyceride (mg/dL)

甘油三酯(mg/dL)

151.8±5.2 158.6±6.4 NS HDL-C (mg/d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g/dL)

39.6±0.8 40.2±1.6 NS LDL-C (mg/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g/dL)

118.4±2.4 120.6±2.8 NS Apolipoprotein A1(mg/dL)

载脂蛋白A1(mg/dL)

138.2±16.6 142.2±11.4 NS Apolipoproptein B (mg/dL)

载脂蛋白B(mg/dL)

95.8±7.6 98.2±8.2 NS Lipoprotein (a) (mg/dL)

脂蛋白(a)(mg/dL)

10.2±5.8 11.0±7.8 NS Medication

药物治疗

Beta-blockers

β-阻滞剂

14 15 NS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钙通道阻滞剂

3 4 NS Nitrates

硝酸盐

15 15 NS

HDL-C: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 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的比较

在冠状动脉造影术方面,两组患者在狭窄率、病变血管数、病变血管位置、病变形状、TIMI血流上无大区别(P=NS)。

Ⅰ组中有5人进行球囊扩张手术,10人进行腔内支架手术;Ⅱ组中有4人进行球囊扩张手术,

11人进行腔内支架手术,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T able 2)。

Table 2 Angiographic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 1 (Indobufen) and Group 2 (aspirin) 表2第1组(吲哚布芬)和第2组(阿司匹林)血管造影的基准特征

Group 1

第1组(n=15)

Group 2

第2组(n=15)

P value

P值

Stenosis rate (%)

狭窄率(%)

86.3±7.2 84.2±12.4 NS Vessels of target lesions (%)

靶病变血管(%)

NS LAD 7 8

LCX 3 3

RCA 5 4

Type A

A型

2 3

Type B1

B1型

5 6

Type B2

B2型

5 4

Type C

C型

3 2

Number of diseased vessel

病变血管数目

NS

1 4 3

2 9 11

3 2 1

TIMI flow

TIMI血流

NS

0 1 2

I 2 1

II 5 6

III 7 6

Methods of 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NS Balloon angioplasty

球囊血管成形术

5 4

Stent

支架

10 11

LA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左前降支; RCA: Right coronary artery右冠状动脉; LCX: Left cir cumflex artery 左回旋支; ACC/AHA: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国心脏病/美国心脏协会学院; TIMI: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PCI: Per 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Table 3 Serial follow-up of blood chemistry and peripheral blood count

表3血液化学及外周血液计数的连续随访

Group I 第1组(n =15) Group II 第2组(n=15)

baseline 基数final

结论

baseline

基数

final

结论

Aspartate transaminase (U/L)

天冬氨酸转氨酶

30.5 ±10.3 28.8 ± 8.4 29.7+11.4 28.9 ±9.8 Alanine trasnaminase (U/L)

丙氨酸转氨酶

29.1+12.6 28.6 ± 8.3 30.5+11.8 29.6 ±9.8 Blood urea nitrogen (mg/dL)

血中尿素氮

16.3+ 5.2 15.4± 5.4 15.9± 5.2 15.2 ±6.1 Creatinine(mg/dL)

肌酐

1.08 ±0.08 1.34 ±0.67 1.04+ 0.2 1.11 ±0.11 Complete blood cell counts

全血细胞计数

Hemoglobin(g/dL)

血红蛋白

14.0± 4.7 14.5± 5.6 14.3± 3.9 14.6 ±4.8 White blood cell count (k/uL)

白细胞计数

6.9 ± 3.4 6.8 ± 2.4

7.0 ± 2.8 6.9 ±3.8 Platelet count (k/uL)

血小板计数

344.3 ±540 335.6 ±83.2 342 ±45.8 338±78.5

3.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临床及诊断意见等的变化

在外周血液检查诊断意见当中,Ⅰ组的血小板数为235±45/ml,Ⅱ组的血小板数为253±38/ml,两者间无大区别(P=NS),比较血清胆固醇及脂蛋白的结果TC,Ⅰ组为190.6±2.4/dL;Ⅱ组为192.2±2.8mg/dL,两组结果基本相同(P=NS)。TG分别为151.8±5.2mg/dL,158.6±6.4mg/dL(P=NS),HDL-C 分别为39.6±0.8mg/dL,40.2±1.6mg/dL;LDL-C分别为118.4±2.4mg/dL,120.6±2.8mg/dL(P=NS);Apo A1分别为138.2±16.6mg/dL,142.2±11.4mg/DL;Apo B分别为95.8±7.6mg/dL,98.2±8.2mg/dL,两组同样差别不大。此外,在PT和APTT上,两组的数值分别为30.4±12.2sec,

32.0±9.8sec和12.3±2.4sec,12.9±3.2sec,结果也基本相同(Table 1)。在使用Ibustrin和aspirin 后的外周血液检查、尿检、肝功能化验等,两组患者同样不存在大的差异。在肾功能检查中,Ⅰ组和Ⅱ分别从用药4周前的1.08±0.08mg/dL,1.04±0.2mg/dL变为1.34±0.67mg/dL,1.11±0.11mg/dL,出现肾脏功能减弱现象,同样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没有大的区别(P=0.127,Table 3)。

除Ⅰ组1例发生恶急性支架内血栓外,未出现异常的并发症。

考察

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其仍然存在作为严重并发症的急性或者恶性闭塞。选择性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出现2-11%的急性闭塞(Ramee等,1991;T an等,1995,Van Belle等,1994;Lincoff等,1994),其中50-80%出现在心脏导管插入术室(Ellis等,1988;de Feyter等,1991)。最近,由于冠状动脉腔内加支架手术的引进,急性闭塞率正在逐渐减少(George等,1993;Roubin等1992),并且再发率也逐渐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发生的急性或恶性闭塞的主要原因为血小板在形成血栓中的重要作用,为此使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可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形成。

在PCI之前使用的aspirin能够在50-75%的范围内减少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发生,aspirin和ticlopidine 的双向疗法相对以往单独使用抗凝固剂或同时使用抗凝固剂和aspirin的方法能够降低急性或恶性闭塞1%左右的发生率,同时还具有减少出血和并发症的效果。(Kang等,1998;Bae等,1999;Jeong等1999)。因此,近来在进行PCI手术时基本给患者使用aspirin,采用ticlopidine,cilostazol,clopidogrel等并行疗法。尤其在冠状动脉腔内加支架手术中,aspirin和其它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的并行疗法在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十分有效。

此外,aspirin与最近开发的Platelet GP IIb/IIIa receptor blocker同时使用时,可基本完全阻止血小板的凝集反应,主要用于高危患者的PCI手术(Jeong等,2000)。

Arachidonic acid生成的thromboxane A2在血小板凝集中发生强烈反应,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Hamberg等,1975;Ellis等,1976)。小剂量的aspirin对于不稳定性狭心症患者非可逆性抑制PGHS-1,可选择性减少血小板thromboxane A2的形成。(Fitzgerald等,1986;Hamm等,1987;Vejar等,1990)。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中thromboxane A2代谢物血清thromboxane B2(Hirsh等,1981)和尿液中的11-dehydro-thromboxane B2或者2,3-dinor-thromboxane B2等,虽可证明两者均为增加值,但发现使用aspirin的不稳定性狭心症患者的thromboxane A2代谢物的排泄增加(Hirsh等,1981)。它们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球等细胞临时形成的PGHS-2而出现PGH2,因此血小板中才会生成thromboxane A2(Smith等,1995;Karim等,1996)。

作为Aspirin以外的新cyclo-oxygenase抑制药物,有sulfinpyrazone,indobufen,triflusal等。其中indobufen的特征为可逆性血小板prostaglandin G/H-synthase抑制药物,抑制thromboxane A2的生成,减少血小板凝集,阻止血栓的形成(Patrignani等,1990)。

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每日分两次注入200mg的indobufen时,可在ex vivo控制血小板thromboxane 的形成,效果达到95%以上(Rebuzzi等,1990)。在Ⅱ型糖尿病等thromboxane持续增加的情况下(Davi等,1990),可减少thromboxane代谢物的排泄已经得到证明(Davi等,1993)。此外,其在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后旁路闭塞方面相对aspirin和dipyridamole的并行疗法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也得到证明。(SIMBA group,1991;Rajah等,1994)。

但至今仍未有关于例证PCI手术患者使用indobufen效果的研究论文。本文以PCI手术患者当中使用indobufen的15名患者为对象,在例1中发现恶性冠状动脉支架内闭塞发生率为6%,与使用aspirin的另一组患者在统计学层面上无相似性。此外,在随诊检查中,未发现出血、血小板或白血球减少、肝功能或肾功能低下等副作用,故判断适用于PCI手术患者。

Indobufen与在人体血液的半衰期为15-20分钟的aspirin相比,可持续8个小时,这与每天需要注入320mg以上的大剂量aspirin来控制PGHS-2相比,仅需每日分两次注入200mg的indobufen就可以控制(Cipollone等,1997)。由此可见它适用于使用aspirin难以控制的血栓或对aspirin过敏的患者及血液thromboxane浓度持续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新抗血小板凝集药物indobufen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但

由于使用indobufen的研究对象只局限于15人,今后需要对更多的患者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治疗,同时我们认为采用血小板凝集反应和检测尿液中thromboxane代谢物等也是值得尝试的好方法。

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急性血管闭塞或恶性血栓的发生依然是临床尚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激活功能的Indobufen可逆性抑制血小板cyclo-oxygenase,抑制由ADP及adrenaline引起的血小板凝集,改善红血球的变形能力,并作为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应用于临床当中。但至今尚无关于其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稳定性的研究报告。我们对从1999年1月至1999年6月在全南大学医院就诊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当进行分组观察,其中一组患者每日使用200-400mg的Indobufen抗血小板凝结药物,另一组患者使用aspirin药物,然后对这两组患者进行为期4周德临床反应及血液和尿液检查、血液凝固功能检查等观察。在临床诊断病名和冠状动脉造影术上,两组患者在狭窄率、病变血管数、病变血管位置、病变形状、TIMI血流等方面未存在大差异。手术方法也基本相同。同时,在外周血液检查、尿检、肝肾功能检查等方面,两组患者也基本相似。在使用Indobufen组的患者中出现恶性支架内血栓患者1例,此外无特殊并发症。即抗血小板凝集药物indobufen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后相对无严重的并发症,且可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 Ahn YK, Cho JG, Park WS, Kim NH, Kim JW, Kim SH, Jeong MH, Park JC, Kang JC: 在室性快速

心律失常预防中抗血小板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日本心脏杂志40: 79-86, 1999.

2. Bae Y, Jeong MH, Kim NH, Park HW, Kang KT, Lee SH, Cho JG, Park JC, Kang JC:冠状动脉支架

再狭窄预防时抗血小板药物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韩国血液循环杂志29: 357-365, 1999

3. Cipllone F, Patrigani P, Greco A, Panara MR, Padovano R, Cuccurullo F, Patrono C, Rebuzzi AG,

Liuzzo G, Guaranta G, Maweri A: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吲哚布芬和阿司匹林差异性抑制血栓素合成。血液循环杂志96: 1109-11156, 1997

4. Davi G, Catalano I, Averna M, Notarbartolo A, Strano A, Ciabattoni G, Patrono C: II型糖尿病中血栓

素生物合成和血小板功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322: 1769-1774, 1990

5. Davi G, Patrono C, Catalano, Custro N, Giammarresi C, Ganci A, Cosentino F, Notarbartolol A: II型

糖尿病中吲哚布芬对血栓素生物合成和抑制血小板功能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杂志13: 1346-1349, 1993

6. De Feyter PJ, van den Brand M, Jaarman G, van Domburg R: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后的急性

冠状动脉闭塞:频率、预测、临床过程、管理和随访。血液循环杂志83, 927-936, 1991

7. Ellis EF, Oelz O, Robers LJ, Oates JA: 血小板释放的物质引起冠脉动脉平滑肌收缩:此物质为血栓

素A2的证据。科学杂志193; 1135-1137, 1976

8. Ellis S, Roubin G, King S: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急性闭塞后的院内心脏死亡率:8207程序的风险因

素分析。J Am Coll Cardiol 11: 211-216, 1998

9. Fitzageral DJ, Roy L, Catlla F, Fitzgeral GA: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中血小板活性。新英格兰医学杂

志315: 983-989, 1986

10. Hamberg M, Sevensson J, Samuelsson B.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衍生的一组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

Proc Natl Acad Sci USA. 72:2994-2998, 1975

11. Hamm CW, Lorenz RL, Bleifeld W, Kupper W, Weber W, Weber PC: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小板

活化生化证据。J Am Coll Cardiol 10: 988-1044, 1987

12. Hirsh PD. Hillis LD, Campbell WB, Firth BG, Willerson JT: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前列腺素血栓素释放

到冠状动脉循环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304: 685-691, 1981

13. Jeong MH: 心血管疾病患者抗凝血和抗血小板治疗。韩国血液循环杂志29: 96-103, 1999

14. Jeong MH, Ahn YK, Park JC, Ahn BH, Na KJ, Kim NH, Park JC, Cho JG, Kang JC: ReoPro帮助下

左主干完全闭塞主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案例。韩国医学科学杂志2000 (in press)

15. Jeong MH: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的角色变化。韩国血液循环杂志30:

890-895, 2000

16. Jeogn MH: 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和治疗时阿司匹林的作用。Korean J Atheros Lipid (Symposium)

2000

17. Kang JC, Jeong MH, Cho JG, Park JC, Park OK: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联合治疗持续时

间对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Am J Cardiol 82:97(-1998)

18. Karim S, Hbib A, Levy-Toledano S, Maclouf J: 血栓素跨细胞产生时环氧合酶-1和2内皮细胞对外源

性或内源性花生四烯酸的利用。生物化学杂志271: 12042-12048, 1996

19. Kim NH, Jeong MH, Lee SU, Kim KH, Cho JH, Cho JG, Park JC, Kang JC: 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冠

状动脉支架术患者的影响。韩国血液循环杂志30: 811-818, 2000

20. Lincoff Am, Popma JJ, Ellis SG, Hacker J: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突发血管闭塞并发症:临床血管造

影和治疗概况。J Am Coll Cardiol 19: 926-935, 1992

21. Parn D, Ramon A, Dylt J, Poweignani P, Volpi D, Ferrario R, Romanzini L, Di Somma M, Patrono

C: 外消旋S-和R吲哚布芬对人全血环氧合酶和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欧洲药理学杂志。191: 83-88, 1990

22. Rajah SM, Rees M Walker D, Beton D, Ramon A, Dylt J, Powell JD, Drake J: 冠状动脉搭桥1年后

吲哚布芬和阿司匹林-双密达莫抗血小板治疗对移植通畅性的影响。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07: 1146-1153, 1994

23. Ramee SR, White CJ, Jain A: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镜和血管造影。J Am Coll

Cardiol 17: 125A, 1991

24. Rebuzzi AG, Natale A, Bainchi C, Mariello F, Coppola E, Cibattoni G. Cibattoni. 心肌梗死患者中吲

哚布芬对血小板血栓素B2产生的影响。欧洲临床药理学39: 99-100, 1990

25. Smith WL, DeWitt DL: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H合成酶1和2的生物化学及其对非甾体抗炎药不同的易

感性。Semin Nephrol 15: 179-194, 1995

26. Tan K, Sulke N, Taub N, Sowton E.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成功和并发症的临床和病变形态决定因

素:目前的经验。J Am Coll Cardiol 25: 855-865, 1995

27. The SIMBA Group.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吲哚布芬以及双密达莫与阿司匹林。Coro Artery Dis 2:

897-906, 1991

28. Vejar M, Fraggasso G, Hackett D, Lipkin PD, Maseri A, Born GVR, Ciabattoni G, Patrono C.不稳定

型心绞痛的血小板活化游离和自发性心肌缺血。Thromb Haemost 63a: 163-168, 1990

黄总,我们是不是可以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组织辛贝的市场部和销售部一起开个会(包括销量在10件,5件,3件的省区)开个会,加强下沟通,让销售知道下市场部的工作推进,让市场知道下销售的执行,解决出现的问题,省区经理忙可以让销售内勤代替参加,这样有利于市场和销售的沟通。

望您参考

肾病综合征教案

大理学院临床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内科学医学专业(本)授课时间:授课对象:级班 一、讲授题目:肾病综合征 二、讲授时数:2学时 三、讲授人:何敏华职称:教授 四、本课目的,要求: 1.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2.熟悉引起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疾病 3.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分类、治疗的药物 五、本章节重点、难点: 1.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 2.难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六、教学方法: 大课讲授 七、使用用具: 多媒体 八、思考题: 如何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九、要求参考书目: 1. 《内科学》第六版 2. 叶任高主编《临床肾脏病学》 3. 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 4. 中华肾脏病杂志 十、讲课内容及时数安排: 1.5学时讲授要求掌握的内容,0.5学生讲授其余内容,留5分钟提问

病例:男,26岁,因全身浮肿伴心悸、气促、尿少一月入院。患者一月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及浮肿,尿量较前减少,尿中有泡沫,余无异常。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无好转。近一周浮肿加重,尿量400mml/d左右,伴心悸、气喘、不能平卧。查体:T36℃,P100次/分,R30次/分,BP160/100mmHg,颜面及全身高度浮肿,双侧胸腔积液征(+),双肺呼吸音低,未闻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顿,未闻杂音;腹部膨隆,腹水征(+),肝脾触诊不满意,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蛋白++++,余(-),24小时尿蛋白定量:14g/24h,血生化:ALB18g/L,血脂高,肾功能正常。胸片:双侧胸腔积液,心影增大。腹部B超:大量腹水,余(-)。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肾病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征候群。其诊断标准为:①大量蛋白尿,超过3.5g/d,②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①②两项为必要条件。 一、病因和分类 分类原发性 继发性过敏性紫癜肾炎 系统性狼疮肾炎 糖尿病肾病

肾病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有4个主要特征,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全身显著水肿。肾病有好多种,那么患有肾病综合症会是什么样子?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呢? 1.大量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标志。主要成分是白蛋白,也含有其他血浆蛋白成分。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变化是蛋白尿产生的基本原因,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肾小球毛细血管孔径屏障)的变化,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和分解代谢能力对蛋白尿的形成也有影响。肾小球滤过率、血浆蛋白浓度和蛋白摄入量等直接影响蛋白尿的程度。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蛋白尿会减少;严重低蛋白血症时,尿蛋白排出量可增加,高蛋白饮食会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因此,仅以每天蛋白定量的方法,不能准确判断尿蛋白的程度,可进一步做白蛋白清除率、尿蛋白/肌酐(>3.5常为肾病范围蛋白尿)。尿蛋白电泳检出尿中IgG成分增多提示尿蛋白选择性低。尿蛋白选择性无肯定的临床价值,现已少用。 2.低蛋白血症 是肾病综合征必备的第二特征。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肾病综合征时肝脏对白蛋白的合成增加,当饮食中给予足够的蛋白质及热卡时,患者的肝脏每天合成白蛋白约22.6g,比正常人每天15.6g显著增多。当肝脏合成白蛋白的代偿作用不足以弥补尿蛋白的丢失量时,才会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和尿蛋白排出量之间是不全一致的。 3.高脂血症 本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H)、极低密度脂蛋白(VLDH)水平升高。高脂血症与低白蛋白血症有关,LDL/HLDL仅于血清白蛋白低于10~20g/L时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正常或下降。LDL/HDL比率升高,使发生动脉硬化性合并症的危险增大,高脂血症与血栓形成及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有关。 4.水肿 患者最引人注意的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全身水肿,初始晨起眼睑、面部、踝部可见水肿;随着病情发展水肿波及全身,并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纵隔积液、阴囊或阴唇水肿,也可出现肺水肿。严重者双眼不能睁开,头颈部变粗,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 简介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综合征,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以及全身不同程度的水肿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克里斯琴于1932年首先应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这一名词,来概括因多种肾脏病理损害所致的严重蛋白尿及其相应的一组临床表现,因表现与肾病很相似,故名肾病综合征。临床特点: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3.5g/d)、水肿、高脂血症,血浆蛋白低(≤30g/L)。病情严重者会有浆膜腔积液、无尿表现。 肾病综合征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在儿童中更流行,1岁半至4岁最常见。年轻男性好发,但在年龄较大病人中,性别分布较平均。 虽然肾病综合征作为一组临床症候群具有共同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代谢改变,甚至治疗方面亦有共同的规律,但是,由于这是由多种病因、病理和临床疾病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所以在发病机理及治疗等方面又各有其特点。肾病综合征和发烧、头痛等名词一样,不应被用作疾病的最后诊断。[1] 肾病综合征—病因: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在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过敏性紫癜为多见。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成人约2/3和大部分儿童的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 1、微小病变性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隐匿,肉眼血尿。 2、膜性肾病:一般发病于35岁以后,起病隐匿,病变发展缓慢,易发生肾静脉血栓,肉眼血尿罕见。 3、膜增生性肾病:多发病于30岁以前,起病急,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镜下血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约1/3患者伴有高血压。 4、系膜增生性肾病:好发于青少年,隐匿起病,也可急性发作,多伴有血尿,以镜下血尿为主,及轻、中度高血压。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于青少年,多数患者几乎都是隐匿发病,表现最多的是肾病综合征,其次是镜下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