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⑴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⑵折,胡天⑶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⑷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⑸。

将军角弓⑹不得控⑺,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⑻阑干⑼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⑽置酒饮归客⑾,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⑿,风掣⒀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⑴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军府所在地为轮台(现在新疆轮台),这首诗就写于此。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武判官,生平不详。京,这里指长安(现在陕西西安)。⑵白草:一种晒干后变白的草。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⑷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帘子。与下面的“罗幕”一样,是美化的说法。⑸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⑹角弓:一种用兽角作装饰的硬弓。⑺控:拉开。⑻瀚(hàn)海:沙漠。⑼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⑽中军:主将的营帐。⑾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⑿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卫,出入处用两车的车辕相向竖立,作为营门,故称辕门。⒀掣(cha):拉,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熟读、背诵全诗;

3.品味诗句,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积累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诵读熟悉内容,初步领会作者的情感;

2.通过学习鉴赏方法,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全诗;品味诗句,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鉴赏方法,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同学们,找到这些古诗句的共同点了吗?——“雪”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同学们,这次又能找到什么共同点呢?——“送别”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首雪中送别的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关于预习(在明确预习题答案的过程中完成诗歌内容的疏通和简单的鉴赏) 如何预习一首古诗呢?

1.题目——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天气事件体裁:()

2.作者——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他的创作特点、风格等。

岑参..

()朝代创作特点风格 3.朗读顺畅,无字词读音障碍。

百草折.()即.飞雪()散.

入珠帘() 狐裘.()锦衾薄.()瀚.

海() 阑.干()辕.门()风掣.

红旗() 4.了解诗歌内容,结合注释看一看写了什么。

这首诗以为线索,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找出规律,结合诗歌,补全下面方框里的内容,并在后面的横线上对应写出诗歌原句。

,。

5.关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动词和有特色的形容词(颜色)。

【预习单资料助读】

歌行体: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的篇幅可长可短,不拘泥于四句或八句;内容充实生动,保留了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句式比较自由,诗人通常用“歌”“行”或“歌行”来命名,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岑参: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

他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后来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多音字辨析:

折①zhē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

②zh?断,弄断:折断。

③sh?断,绳子折了,腿折了。

散①sàn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动词)

②sǎn没有约束,松开:松散。分开的,分离的,零碎的。(形容词)

薄①báo〈口语〉〖形容词〗扁平物厚度小(与“厚”相对);(感情)不深(味道)不浓;土地不肥沃。

②bó〖形容词〗同“薄(báo)”,多用于书面语(如履薄冰);轻微,少(薄礼);不强健,不壮实(薄弱;单薄;势单力薄);不厚道,不庄重(刻薄)。

③bò【薄荷】(bòhe)

④bù【蓾薄】(lǔbù)草名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动词、形容词鉴赏: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动词(尤其是连续使用的动词)

形容词(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写颜色的词)

三.文本解析

在明确预习题答案的过程中完成诗歌内容的疏通和简单的鉴赏时要注意的有以下内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

了诗的乡土之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极言天之寒。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四.小结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大雪纷飞遍地银妆

雪天奇寒难以忍受

沙漠冰封愁云惨淡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

雪中送别图(后8句)

设宴饯别寄寓感慨

依依惜别无限惆怅

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五.随堂测试

1. 本诗作者为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齐名,世称“高岑”。

2.本诗属于古诗中的(体裁)。

3.这首诗以为线索,将与巧妙结合,把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朋友即将离去时的之情。

4.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

5. 用夸张的手法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

6.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7.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