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原创版)实验室新评审准则 评审表

(2016年原创版)实验室新评审准则 评审表

(2016年原创版)实验室新评审准则 评审表
(2016年原创版)实验室新评审准则 评审表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现场评审核查表

序号评审内容

评审意见

整改项及说明

4. 评审要求

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1.1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

实体,检验检测机构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

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

4.1.2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检

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2

4.1.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

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3

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所在法人单位中

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4

4.1.5 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

识别潜在的利益冲突。

5

4.1.6 检验检测机构为其工作开展需要,可在其内部设立专门的

技术委员会。

6

4.2 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4.2.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确保人员的录

用、培训、管理等规范进行。

7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人员理解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

性,明确实现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职责。

8

4.2.2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独立于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

结果所涉及的利益相关各方,不受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

断因素的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

准确。

9

4.2.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所知悉

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

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

10

检验检测机构有措施确保其管理层和员工,不受对工作质

量有不良影响的、来自内外部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

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11

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

测机构从业。

12

4.2.4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者应建立和保持相应程序,以确定其检

验检测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的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

施人员培训。

13

培训计划应与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并

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

14

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应经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

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按照检验检测机构管理

体系要求工作。

15

应由熟悉检验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

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监督。

16

4.2.5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所有从事抽样、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

测报告或证书、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

员,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技能进行资格

确认并持证上岗。

17

4.2.6 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具有所需的权力

和资源,履行实施、保持、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

18 应规定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

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

19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

育、资格、培训、技能、经验和监督的记录,并包含授权、

能力确认的日期。

20

序号评审内容

评审意见

整改项及说明

4.2.7 检验检测机构应与其工作人员建立劳动关系、聘用关系、

录用关系。

21 对与检验检测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支持人员,

应保留其当前工作的描述。

22

4.2.8 检验检测机构相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支持人员

的工作描述可用多种方式规定。但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a)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23 b)资格和培训计划;24 c)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职责;25 d)检验检测策划和结果评价的职责;26 e)提交意见和解释的职责;27 f)方法改进、新方法制定和确认的职责;28 g)管理职责。29

4.2.9 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负责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30 应授权发布质量方针声明;31 应提供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

诺和证据;

32 应在检验检测机构内部建立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沟

通机制;

33 应将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定要求的重要性传达给检验检测

机构全体员工;

34 应确保管理体系变更时,能有效运行。35

4.2.10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运作和提供检验

检测所需的资源。

36 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

称或者同等能力。

37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质量主管,应赋予其在任何时候使管理

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

38 质量主管应有直接渠道接触决定政策或资源的最高管理

者。

39 应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40

4.2.11 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

称或者同等能力,并经考核合格。以下情况可视为同等能

力:

41

a) 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1年及

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3年

及以上;

b)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5年及以

上;

c) 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8年及以

上。

非授权签字人不得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42

4.2.12 从事国家规定的特定检验检测的人员应具有符合相关法

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资格。

43

4.3 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

4.3.1 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应覆盖检验检测机构的固定设

施内的场所、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以及在相关的临时

或移动设施中进行的检验检测工作。

44

4.3.2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环境条件不会使检验检测结果无

效,或不会对所要求的检验检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45

在检验检测机构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验检测

时,应予特别注意。

46 对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的技术要求应制定成

文件。

47

序号评审内容

评审意见

整改项及说明

4.3.3 依据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要求,当影响检验检测结果

质量情况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

48 对诸如生物消毒、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供电、

温度、声级和振级等应予重视,使其适应于相关的技术活

动要求。

49

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验检测的结果时,应停止检验检测活

动。

50

4.3.4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区域的进入和使

用加以控制,可根据其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

51 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采取措施以防

止交叉污染。

52 应采取措施确保实验室的良好内务,必要时应建立和保持

相关的程序。

53

4.4 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

4.4.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

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

染或性能退化。

54

用于检验检测的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照明等,应有

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55

4.4.2 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

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所有抽样、测量、检验、检测的设

备。

56

对检验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定

校准计划。

57

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服务前应进行校准或

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检验检测的规范要求和相应标准

的要求。

58

4.4.3 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59 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

有关手册)应便于检验检测有关人员取用。

60 用于检验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

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

61

4.4.4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验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

其软件的记录。该记录至少应包括:

a) 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62

b)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63

c) 核查设备是否符合规范;64

d) 当前的位置(如适用);65

e) 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66

f) 所有校准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设备调

整、验收准则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

67

g) 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适当时);68

h)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69

4.4.5 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已显示出缺陷、超

出规定限度的设备,均应停止使用。

70

这些设备应予隔离以防误用,或加贴标签、标记以清晰表

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修复并通过校准或核查表明能正常

工作为止。

71

检验检测机构应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规定极限,对先前检

验检测的影响,并执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72

4.4.6 检验检测机构需校准的所有设备,只要可行,应使用标签、

编码或其他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

再校准或失效日期。

73

无论什么原因,若设备脱离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直接控制,

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

核查,并得到满意结果。

74

4.4.7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

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

75 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检验检测机构应有程序确

保其所有备份(例如计算机软件中的备份)得到正确更新。

76 检验检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得到保护,以避免发生致

使检验检测结果失效的调整。

77

4.4.8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对检验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

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

(例如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进行

设备校准的计划和程序。

78

当无法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时,检验检测机构应保

留检验检测结果相关性或准确性的证据。

79

4.4.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的溯源程序。80 可能时,标准物质应溯源到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81

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以维

持其可信度。

82

同时按照程序要求,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标准物

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

83

4.5 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

4.5.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

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

成文件,并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

84

管理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执

行。

85

4.5.2 质量手册应包括质量方针声明、检验检测机构描述、人员

职责、支持性程序、手册管理等。

86 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手册中应阐明质量方针声明,应制定管

理体系总体目标,并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

87 质量方针声明应经最高管理者授权发布,至少包括下列内

容:

a) 最高管理者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检验检测服

务质量的承诺;

88

b) 最高管理者关于服务标准的声明;89

c) 管理体系的目的;90

d) 要求所有与检验检测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质量文件,

并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

91

e) 最高管理者对遵循本准则及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承

诺。

92

4.5.3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避免卷入降低其能力、公正

性、判断力或运作诚信等方面的可信度的程序。

93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

权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的要

求。

94

4.5.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控制其管理体系的内部和外

部文件的程序,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检验

检测方法,以及通知、计划、图纸、图表、软件、规范、

手册、指导书。

95

这些文件可承载在各种载体上,可是硬拷贝或是电子媒

体,也可是数字的、模拟的、摄影的或书面的形式。

96

应明确文件的批准、发布、变更,防止使用无效、作废的

文件。

97

4.5.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的

程序。

98

对要求、标书、合同的变更、偏离应通知客户和检验检测

机构的相关人员。

99

4.5.6 检验检测机构因工作量大,以及关键人员、设备设施、技

术能力等原因,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应分包给依法取

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验

检测机构。

100

并在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标注分包情况。101 具体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当事先取得委托人书面同意。102

4.5.7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选择和购买对检验检测质量

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

103 程序应包含有关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的购买、

接收、存储的要求。

104 并保存对重要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供应商的评

价记录和名单。

105

4.5.8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服务客户的程序。106 应保持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对客户进行检

验检测服务的满意度调查。。

107 在保密的前提下,允许客户或其代表,合理进入为其检验

检测的相关区域观察

108

4.5.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和申诉的程序。109 明确对投诉和申诉的接收、确认、调查和处理职责,并采

取回避措施。

110

4.5.10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程序。111 明确对不符合工作的评价、决定不符合工作是否可接受、

纠正不符合工作、批准恢复被停止的不符合工作的责任和

权力。

112 必要时,通知客户并取消不符合工作。113

4.5.1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在识别出不符合工作时、在管

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出现对政策和程序偏离时,采取纠正

措施的程序。

114 应分析原因,确定纠正措施,对纠正措施予以监控。115 必要时,可进行内部审核。116

4.5.12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识别潜在的不符合原因和改

进,所采取预防措施的程序。

117 应制定、执行和监控这些措施计划,以减少类似不符合情

况的发生并借机改进,预防措施程序应包括措施的启动和

控制。

118

4.5.13 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应用审核

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

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19

4.5.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识别、收集、索引、存取、存

档、存放、维护和清理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的程序。

120 质量记录应包括内部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以及纠正

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

121 技术记录应包括原始观察、导出数据和建立审核路径有关

信息的记录、校准记录、员工记录、发出的每份检验检测

报告或证书的副本。

122

每项检验检测的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以便在需要时,

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确保该检验检测在尽可能接

近原始条件情况下能够重复。

123

记录应包括抽样的人员、每项检验检测人员和结果校核人

员的标识。

124 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产生时予以记录。125 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126 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

丢失或改动。

127 所有记录应予安全保护和保密。128 记录可存于任何媒体上。129

4.5.1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以

便验证其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

130

内部审核通常每年一次,由质量主管负责策划内审并制定

审核方案,审核应涉及全部要素,包括检验检测活动。

131

审核员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审核员通常应独立于

被审核的活动。

132 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应采取纠正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133

4.5.1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评审的程序。134 管理评审通常12个月一次,由最高管理者负责。135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管理评审后,得出的相应变更或改进措

施予以实施。

136

应保留管理评审的记录,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

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以下信息:

137

a)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总体目标;

b)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c)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d)内外部审核的结果;

e)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f)上次管理评审结果跟踪;

g)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h)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i)客户反馈;

j)申诉和投诉;

k)改进的建议;

l)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配备、员工培

训。

138

管理评审输出应包括以下内容:

a)管理体系有效性及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满足本准则要求的改进;

c)资源需求。

139

4.5.17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使用适合的检验检测方法和

方法确认的程序,包括被检验检测物品的抽样、处理、运

输、存储和准备。

140

适当时,还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分析检验检测数

据的统计技术。

141

检验检测方法包括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和检验检测机构

制定的方法。

142

4.5.17.

1 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检验检测机构应

制定指导书。

143

对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须在该偏离已有文件规定、经技

术判断、经批准和客户接受的情况下才允许发生。

144

4.5.17.

2 检验检测机构应采用满足客户需求,并满足检验检测要求

的方法,包括抽样的方法。

145

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形式发布的方法,检

验检测机构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有效版本。

146

必要时,应采用附加细则对标准加以说明,以确保应用的

一致性。

147

4.5.17.

3 检验检测机构为其需要,自己制定检验检测方法的过程应

有计划性,并应指定资深的、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148

提出的计划应随着制定方法工作的推进予以更新,并确保

有关人员之间能有效沟通。

149

当使用非标准方法时,应遵守与客户达成的协议,且应包

括对客户要求的清晰说明及检验检测的目的。

150 所制定的非标准方法在使用前应经确认。151

4.5.17. 4 无规定的方法和程序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开发

特定的检验检测方法的程序。

152

如果检验检测机构认为客户建议的检验检测方法不适当

时,应通知客户。

153 使用非标准检验检测方法的程序,至少应该包含下列信

息:

a) 适当的标识;

b) 范围;

c) 被检验检测样品类型的描述;

d) 被测定的参数或量和范围;

e) 仪器和设备,包括技术性能要求;

f) 所需的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

g) 要求的环境条件和所需的稳定周期;

h) 程序的描述,包括:

——物品的附加识别标志、处置、运输、存储和准备;

——工作开始前所进行的检查;

——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需要时,在每次使用之前对

设备进行校准和调整;

——观察和结果的记录方法;

——需遵循的安全措施;

i) 接受(或拒绝)的准则、要求;

j) 需记录的数据以及分析和表达的方法;

k) 不确定度或评定不确定度的程序。

154

4.5.17.

5 方法确认是通过检查并提供客观证据,判定检验检测方法

是否满足预定用途或所用领域的需要。

155

检验检测机构应记录确认的过程、确认的结果、该方法是

否适合预期用途的结论。

156

4.5.18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

序。

157 应对计算和数据转移进行系统和适当地检查。158 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验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处

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

a) 对使用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形成详细文件,并确认软

件的适用性;

——相关硬件或软件的定期再确认;

——相关硬件或软件改变后的再确认;

——需要时,对软件升级。

159

b) 建立和保持保护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程序。这些程

序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

据转移和数据的处理;

160

c) 维护计算机和自动设备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提供保

护检验检测数据完整性所必需的环境和运行条件。

161

4.5.1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需要对物质、材料、产品进行

抽样时,抽样的计划和程序。

162 抽样计划和程序在抽样的地点应能够得到,抽样计划应根

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

163 抽样过程应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

有效性。

164 当客户对文件规定的抽样程序有偏离、添加或删节的要求

时,这些要求应与相关抽样资料予以详细记录,并纳入包

含检验检测结果的所有文件中,同时告知相关人员。

165

当抽样作为检验检测工作的一部分时,应有程序记录与抽

样有关的资料和操作。

166

4.5.20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对用于检验检测样品的运输、

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清理的程序,包括保护

样品的完整性、保护检验检测机构与客户利益的规定。

167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样品的标识系统。168 样品在检验检测的整个期间应保留该标识。169 标识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应确保样品不会在实物上或记录

中和其他文件混淆。

170 如果合适,标识系统应包含样品群组的细分和样品在检验

检测机构内外部的传递。

171 在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的异常情况或记录对检验检测

方法的偏离。

172 应避免样品在存储、处置、准备过程中出现退化、丢失、

损坏,应遵守随样品提供的处理说明。

173 当样品需要存放或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时,应保持、

监控和记录这些条件。

174 当样品或其一部分需要安全保护时,应对存放和环境的安

全作出安排,以保护该样品或样品有关部分处于安全状态

和完整性。

175

4.5.21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区分检验前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后

过程的要求。

17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监控检验检测有效性的质量

控制程序。

177 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偏离预先判据时,应采

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出现错误的结

果。

178

这种质量控制应有计划并加以评审,可包括(但不限于)

下列内容:

a)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

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 参加检验检测机构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c)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验检测;

d) 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验检测;

e) 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179

4.5.22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能力验证程序。180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资质认定部门的要求,参加其组织

开展的能力验证或者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以保证持续符

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

181

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参加有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专业技

术评价机构组织开展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或者检验

检测机构间比对,并将相关结果报送资质认定部门。

182

序号评审内容

合基

合项用

4.5.23 检验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出具检验检测

结果,并符合检验检测方法的规定。

183 结果通常应以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形式发出。184 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 标题;185

b) 标注资质认定标志,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适用时);186

c) 检验检测机构的名称和地址,检验检测的地点(如果

与检验检测机构的地址不同);

187 d) 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

一页上的标识,以确保能够识别该页是属于检验检测报告

或证书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结束的清

晰标识,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硬拷贝应当有页码和总页

数;

188

e)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189

f) 所用检验检测方法的识别;190

g) 检验检测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的标识;191

h) 对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重大影响时,注明

样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验检测的日期;

192 i) 对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影响时,提供检验

检测机构或其他机构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

193 j) 检验检测检报告或证书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

等效的标识;

194 k) 检验检测机构应提出未经检验检测机构书面批准,不

得复制(全文复制除外)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声明;

195 l) 检验检测结果的测量单位(适用时);196 m) 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送检的,其检验检测数据、结

果仅证明样品所检验检测项目的符合性情况。

197

4..

5.24 当需对检验检测结果进行解释时,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

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对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定检验

检测条件的信息,如环境条件;

198

b) 相关时,符合(或不符合)要求、规范的声明;199

c) 适用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当不确定度与检

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的指令中有要求,或

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测报告中还

需要包括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

200

d) 适用且需要时,提出意见和解释;201

e) 特定检验检测方法或客户所要求的附加信息。202

4.5.25 当需对检验检测结果作解释时,对含抽样结果在内的检验

检测报告或证书,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抽样日期;203

b) 抽取的物质、材料或产品的清晰标识(适当时,包括

制造者的名称、标示的型号或类型和相应的系列号);

204

c) 抽样位置,包括简图、草图或照片;205

d) 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206

e) 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环境条件的详细

信息;

207 f) 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标

准或规范的偏离、增加或删减。

208

4.5.26 当需要对报告或证书做出意见和解释时,检验检测机构应

将意见和解释的依据形成文件。

209

序号评审内容

评审意见

整改项及说明

评审组长: 评审员/专家:

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确认: 日期: 年 月 日

4.5.26

意见和解释应在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清晰标注。 210

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意见和解释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对检验检测结果符合(或不符合)要求的意见;

b )履行合同的情况;

c )如何使用结果的建议;

d )改进的建议。

211

4.5.27

当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包含了由分包方所出具的检验检测结果时,这些结果应予清晰标明。 212 分包方应以书面或电子方式报告结果。

213 4.5.28

当用电话、电传、传真或其他电子或电磁方式传送检验检测结果时,应满足本准则对数据控制的要求。

214 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格式应设计为适用于所进行的各种检验检验类型,并尽量减小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 215 若有要求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结果发布的程序。

216 4.5.29

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签发后,若有更正或增补应予以记录。

217 修订的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应标明所代替的报告或证书,并注以唯一性标识。

218 4.5.30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

219 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

220 4.5.31

检验检测机构的活动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的程序。

221

应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提出对风险分级、安全计划、安全检查、设施设备要求和管理、危险材料运输、废物处

置、应急措施、消防安全、事故报告的管理要求,予以实施。

222

4.5.32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定期向资质认定部门上报包括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遵守从业规范、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等内容的年度报告,以及统计数据等相关信息。 223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其官方网站或者以其他公开方式,公布其遵守法律法规、独立公正从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情况的自我声明,并对声明的真实性负责。

224

4.5.33

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向资质认定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a) 机构名称、地址、法人性质发生变更的;

225 b) 法定代表人、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检验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发生变更的; 226 c) 资质认定检验检测项目取消的;

227 d) 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检验检测方法发生变更的; 228 e) 依法需要办理变更的其他事项。

229

4.6

4.6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特殊要求

特定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符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殊性,制定和发布的评审补充要求。

230

实验室质量手册范本

Q/YF-SSC 企业名称替换 实验室质量手册 依据:ISO/TS16949:2002(7.6.3)及 GB/T15481-2000idtISO/IEC17025:1999 版本号:B/0 分发号:

受控标识: 目 录 企业名称替换 实验室质量手册 01目 录 文 件 编 号 Q/YF-SSC 版 次 B/0 共 页 第 页

02发布实施令文件编号Q/YF-SSC 版次B/0 共页第页 企业名称 替换实验室质量手册

发布实施令 公司为满足ISO/TS16949:2002标准中7.6.3条款“实验室要求”,依据ISO /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并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重新编制了《实验室质量手册》(第二版),现予以批准。本手册于二○○二年六月一日起正式实施。 《实验室质量手册》是描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的行为准则和评审的依据,也是实验室质量保证能力的证实,手册所涉及的单位和员工都必须严格执行,确保实验室质量方针的实现。 总经理: 年月日

授 权 书 根据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授权___ 为实验室负责人,并授予如下职责和权限: --在质量体系运行中代表部门经理行使权利; --按建立、实施和保持全面的质量体系; --对质量体系运行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并负责外部质量保证的协调; --定期向部门经理报告有关质量状态; --描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并且由此推进质量改进计划。 总经理: 年 月 日 授 权 人 签 字 识 别 企业名称替换 实验室质量手册 03授权书 文 件 编 号 Q/YF-SSC 版 次 B/0 共 页 第 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李正东(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教授)编 1质量管理的原则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1.1 概述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期望。 1.1.2 理论依据 组织只有赢得和保持顾客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 1.2 领导作用 1.2.1 概述 各级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全员积极参与的条件,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1.2.2 理论依据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的建立,以及全员的积极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1.3 全员参与 1.3.1 概述 在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被授权和积极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1.3.2 理论依据 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表彰、授权和提高能力,促进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积极参与。 1.4 过程方法 1.4.1 概述 将活动作为相互关联、功能连贯的过程系统来理解和管理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得到一致的、可预知的结果。 1.4.2 理论依据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理解体系是如何产生结果的,能够使组织尽可能地完善其体系和绩效。 1.5 改进 1.5.1 概述 成功的组织持续关注改进。 1.5.2 理论依据 改进对于组织保持当前的绩效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 1.6 循证决策 1.6.1 概述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 1.6.2 理论依据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总是包含一些不确定因素。它经常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输入及其解释,而这些解释可能是主观的。重要的是理解因果关系和可能的非预期后果。对事实、证据和数据的分析可导致决策更加客观、可信。 1.7 关系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手册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手册 姓名:白海波 班级:10级预防二班 学号:10501010201

第一章绪论 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和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药品等诸多领域。 第一节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 第二节微生物实验室的作用 一、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正确鉴定医院感染中所涉及的微生物。 二、在食品、医药等诸多领域的作用:由于微生物的特殊生物学特征,对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必须在特定的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应在特定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 第二章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所必须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首先得到实验室主管的承诺,形成知道

原则和实施宗旨,即质量方针;需要相应的一套程序来支持质量方针、目标和指标的实现,并制定质量管理方案。 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质量管理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所必需的组织结构、程序和资源。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 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的要求和期望;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识别过程、确定控制对象; 组织结构及组员配置; 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化; 纠正预防措施;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3.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制定: 质量方针有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质量宗旨和方向,不是任何地方都准的理论,应有各实验室的特色。 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是可以度量的,具有可挑战性、可测量性、可实现性。 二、质量体系文件的确定 1.质量体系文件的构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程序和质量记录。

(质量管理)第三方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编写纲要

第3方实验室质量手册编写提纲 质量手册编写提纲-1 (仅提供参考使用,不得照抄!) 质量手册围绕着实验室认可的四个目标来写: 一. 实验室良好的服务行为;(阐明实验室公正的立场)(17025的4.1条) 1)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公正和诚实的行为规范 3)能够做到独立检验和独立判断 二. 运作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1)有一个围绕检验活动的组织机构(附带二张图) 2)明确的分工和无缝隙、无重叠的质量职责(附带一个表) 3)真情、切实的质量方针、服务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这是实验室工作的灵魂) 4)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17025的4.3~4.14条)(附带一张图) 三. 真实、准确、有效、可靠的技术检测能力; 1)符合能力要求的资源和活动(人员、机器(仪器)、材料、方法和环境)并对资源和活动进行控制与管理(17025的5.1~5.8条)(附带一张图) 2)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措施(17025第5.9条) 四. 质量合格(无使用风险)的检验报告/校准证书;(17025第5.10条) 1)足够的信息; 2)准确、清晰、明确、客观的检验数据和结论; 3)责任免除的声明。 法定代表人的郑重声明 --- 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授权书 我作为XXX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任命XXX同志出任我单位XXX实验室的首席执行者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和第六十五条之规定,代理行使我对实验室的管理职权,负责建立实验室的质量体系,配置检验活动的资源,维护实验室的检验能力,保持实验室的技术发展。在XXX检验服务活动领域中,可以独立与客户签立检验合同,开展检验工作,行使我所赋予的法律职权,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我承诺我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授权有效期至:

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填写模板

附件1 中小学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位单 地:所在******** ***************单位: *******姓名: 现任专业 一级教师技术职务: 审评拟 高级教师任职资格: 日月8 11 2017 填表时间:年

.... 填表注意事项 1.本表供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使用。第1—11 页由申 报者填写,第13 、14 页由推荐单位和呈报单位填写。填写内容应经各级教育、职改部门审核认可。 2.填写内容要具体、真实,字迹端正、清楚。 3.如填写内容较多,可另加附页。 4.申报者提交的以下材料须按顺序置放于封面与第1页之间装订:

(1)《职称申报诚信承诺书》; (2)本人有效身份证复印件; (3)《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4)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5)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文件或证书的复印件; (6)现任专业技术职务首次聘任文件或证书的复印件; (7)推荐单位证明; (8)获市级以上表彰荣誉称号(奖励)证明材料复印件。 5.本表用标准A4 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并包边。未按要求填写和 装订的一律不予受理。 ....

基本情况 姓男现民性别名族汉*** 曾用名无名*****出生日期 照片参加工身份证号 ******************1995.07 作时间 取得任职现任专业聘任时间2006.092006.09一级教师技术职务资格时间 现任党政单位所农村政治面貌无教导副主任职业类别小学教师 在区域职务 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数最高学历毕业时间2006.07学位无专科学教师资格证类型 从事毕(结)学习学习层次毕(结)业学校现从事专业所学专业年限业时间专业 3学习专科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2006.07小学数学教育年情况 普通话近三年继续教育完成情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结合格证业证发证日期2014-2012015-2012016-201 年度等级 6 年7 年年5

内部试验室质量手册

内部试验室质量手册 公司公正性声明及政策和措施 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维护客户合法权益,本实验室郑重声明如下: 一、本公司具有独立开展检测业务的权力,检测结果不受经济利益驱使、不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行政干预,本公司对检测数据与结果负责。 二、检测工作严格按照相应的国家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行为、能力和可靠性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检测人员均执证上岗、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 三、检测人员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正确的记录检测情况、不徇私情、廉洁奉公,不伪造记录、不篡改数据、不弄虚作假。 四、未经授权的各种人员不得介入检测工作,与委托方存在利害关系的检测人员也不得介入该项目检测,检测人员不得参与任何与检测有关的设计、生产、开发、兼职活动、不得接受被检单位的任何形式的物质回馈、凡是参与影响公正性、有损判断独立性和检测诚信度的活动者,给予相应处分。 五、对客户的技术、资料、数据以及其他商业机密严格保密、尊重客户所有权,绝不利用客户的技术和资料从事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 本公司严格遵守上述公正性声明、敬请社会各界和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实验室负责人: 公司总经理: 年月日

公正性政策和措施 a)本公司依据ISO/IEC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标准要求建立质量体系,编制《质量手册》。把《质量手册》作为内部管理的准则,为客户提供质量保证的承诺。 b)为保证公正性,本机构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从事咨询的人员三年内不得参加咨询客户的产品检测; 2、不得将受检客户的产品和技术资料作为科研和开发对象; 3、不留用、试用受检客户提供的受检样品; 4、不阻拦受检客户与检测有关的申诉; 5、不暗示受检产品的客户任何不合理的附加要求; 6、独立承担检测中的民事责任; 7、工作人员有权抵制来自各级背离检测质量方针、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和压力。并制定《保证公正性和诚实性程序》,以保证管理层和员工工作质量不受来自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保证工作人员在公正性、诚实性方面的可信度。 c)本公司制定《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程序》,对客户相关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实施严格的保护和保密措施,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d)本公司制定《客户抱怨与投诉处理程序》,对客户的投诉、申诉给予高度重视,虚心接受有关各方的监督。 e)以保证公正性作为公司行为准则的基础,坚持公正三原则:即公开原则、公平原则、无歧视性原则;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以公司的诚实性自觉规范检测行为,持续改进,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修改版)

学科代码: 江苏省高等学校 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学校名称: 姓名: 所在院(系): 教研组(室): 送审学科(专业):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 拟评审任职资格: 填表时间:年月日 江苏省教育厅制 江苏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制

填表说明 1、本表供高等学校教师、专职科研人员、教育管理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使用,申报高级职务一式四份,申报中级职务一式二份。 2、“学科代码”指《评审学科目录》中的学科代码。 3、本表第1页至第12页的内容由本人填写,由学校人事部门及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其余内容均由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填写。 4、按表中各栏目要求认真填写。具体内容真实、详尽,全面科学地反映申报人员水平、能力和实绩。若某些栏目填写不下时,可另加附页,并装订入内。 5、本表用钢笔、签字笔填写,或用计算机打印。 6、本表一律为16K大小,不得放大或缩小。 7、填写内容含糊不清、不符合要求、手续不全及字迹潦草者,不予受理。

一、基本情况 注:1.现聘岗位指教师岗、专职科研岗、实验技术岗、专职辅导员岗、双肩挑岗、管理岗。 2.奖励指政府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与本人现从事工作相关的奖励。 — 1 —

二、学习、工作、经历 — 2 —

三、任现职以来继续教育情况 注:1.第2栏限填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和省教育厅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和基础理论课程考试。 2.第三项须附相关的证明材料。 学校人事(职称)部门对第一至三项内容的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人事(职称)部门盖章 年月日 — 3 —

四、任现职以来教学工作情况 注:课程性质指专业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公共课等。 — 4 —

CNAS实验室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文件编号: 版号: 受控状态:电子版受控

手册目录 修订页……………………………………………………………………简介………………………………………………………………………授权书……………………………………………………………………公正性声明……………………………………………………………… 批准页……………………………………………………………………公正性保证措施…………………………………………………………第1章范围……………………………………………………………第2章依据和引用标准………………………………………………第3章术语和定义……………………………………………………第4章管理要求……………………………………………………… 4.1 组织……………………………………………………………… 4.2 管理体系………………………………………………………… 4.3 文件控制………………………………………………………… 4.4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4.5 检测的分包……………………………………………………… 4.6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 4.7 服务客户………………………………………………………… 4.8 抱怨……………………………………………………………… 4.9 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4.10 改进……………………………………………………………4.11 纠正措施………………………………………………………… 4.12 预防措施………………………………………………………… 4.13 记录的控制……………………………………………………… 4.14 内部审核………………………………………………………… 4.15 管理评审…………………………………………………………第5章技术要求………………………………………………………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填写规范完整版

附表3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填写规范 为了规范专业化评审工作,确保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材料齐全、填写准确、特制定本规范。 1、封面 1.1 单位:填写吐哈油田公司xx 单位,如:吐哈油田公司矿 区服务事业部新闻中心。 1.2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填写现具备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如:工程师、政工师、助理工程师、助理政工师。 1.3 参评任职资格:本次申报评定的××专业任职资格。如: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工程师、政工师。 2、基本情况 2.1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按公历填写到日。年份一律用4 位数字表示,月份和日期一律用2 位数字表示,如“1982 年05 月11 日”。 2.2 出生地(籍贯):填写出生的省、市(县、)乡。 2.3 学历、学位:填写符合参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所规定的并经国家教委认定的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学位。学历填写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普通班、大学专科、中专等;学位填写博士、硕士、学士。 2.4 学校、专业:填写本人毕业院校和所学专业的全称。

2.5 毕业时间、学制:公历填写至月。学制为本人在校学习起的止 时间。 2.6 身体状况:填写健康、一般、较差。 2.7 照片:粘贴近三年1 寸正面免冠照片。 2.8 外语程度:填写所懂外语语种及听、说、读、写的程度:英 语(俄语、日语等),熟练(比较熟练、借助工具书)翻译(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科普文章),听力(口语、写作能力)较强(一般、较差)。 2.9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填写本聘期所任专业技术 职务,任职时间、聘期、工作单位。 2.10 现从事何种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填写本聘期所任专业技 术职务的专业、岗位名称。 2.11 何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任何职务:填写加入时间、现任(或曾任)职务。如1974 年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党支部书记。 2.12 何时何地参加何民主党派、任何职务:填写所加入党派的 时间、地点、名称、担任职务。 2.13 参加何种学术团体、任何职务或社会兼职:填写所在学术团体的名称、职务或社会职务。如中国石油学会,会员。 2.14 有何特长:填写专业技术方面的特长。 3、学习培训、工作经历

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

感谢你的观看 学科代码: 江苏省高等学校 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学校名称: 姓名: 所在院(系): 教研组(室): 送审学科(专业):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 拟评审任职资格: 填表时间:年月日 江苏省教育厅制 江苏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制感谢你的观看

填表说明 1、本表供高等学校教师、专职科研人员、教育管理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使用,申报高级职务一式四份,申报中级职务一式二份。 2、“学科代码”指《评审学科目录》中的学科代码。 3、本表第1页至第12页的内容由本人填写,由学校人事部门及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其余内容均由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填写。 4、按表中各栏目要求认真填写。具体内容真实、详尽,全面科学地反映申报人员水平、能力和实绩。若某些栏目填写不下时,可另加附页,并装订入内。 5、本表用钢笔、签字笔填写,或用计算机打印。 6、本表一律为16K大小,不得放大或缩小。 7、填写内容含糊不清、不符合要求、手续不全及字迹潦草者,不予受理。

一、基本情况 注:1.现聘岗位指教师岗、专职科研岗、实验技术岗、专职辅导员岗、双肩挑岗、管理岗。 2.奖励指政府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与本人现从事工作相关的奖励。 — 1 —

二、学习、工作、经历 — 2 —

三、任现职以来继续教育情况 注:1.第2栏限填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和省教育厅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和基础理论课程考试。 2.第三项须附相关的证明材料。 学校人事(职称)部门对第一至三项内容的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人事(职称)部门盖章 年月日 — 3 —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为了规范本实验室的检测作业技术活动,严格控制好质量体系运行的各种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检测质量,特制定检测质量控制计划。 一、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1、实验室全体人员认真系统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做好新增工作的岗前培训,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规定要求完成检测任务;集中举办国家新颁布有关实验室检验标准的宣贯和地方实验室检测规范等业务培训学习;聘请有关仪器厂家技术人员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 2、按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维护规定和计划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并做好记录,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控并记录。 3、质量监督员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检测过程、报告记录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并及时予以纠正。 4、年内安排一至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并重点审核监督评审和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有影响的重点区域。实验室负责人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年底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活动进行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完善,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5、仪器管理员按计划于今年9月份对仪器设备进行送检,

并定期自校和做好期间核查。 6、各类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填报严格执行授权签字人审核制度。 7、按照规定程序做好采样现场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努力提高检测水平。 二、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积极参加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上级单位举办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和考核活动。 三、结果质量控制 1、定期采用下列方式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进行盲样考核:当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盲样考核时,检测结果在证书标示值及其不确定度范围内为合格。 (2)参加一至两次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当实验室之间或能力比对时,2个同等条件实验室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中心目前只有一间实验室,要在外找一家同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助比对) (3)进行留样检测或再校准:当进行留样再测时,前后2次测定结果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实验室在12月对全年内质量控制情况作出评审,评审结论及资料由办公室归档。 (4)做好同一样品的人员比对:当进行人员比对时,2人各

临床基因扩增PCR实验室质量手册的书写教学文案

临床基因扩增PCR实验室质量手册的书写 许斌 (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 1 质量管理的历史 1950年代临床实验室开始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1980年代参照工业的GMP管理思路建立良好实验室实践准则(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进入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1990年代实验室引入质量体系认证及实验室认可制度,实现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质量体系认证——ISO9000(2000版);实验室认可——ISO/IEC标准17025-2000《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资格的通用要求》;ISO/DIS标准15189-1999“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2 美国临床实验室认证 ?发证机构:HCFA(Health G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s),卫生保健署 ?认证依据,CLOA38,行业认可,强制,体系+能力 ?认证中介机构: *JCAHO(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卫生机构认可联合委员会 *CAP(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 美国病理家学会 *COLA(Commission on Office Laboratory Accred- itation) 医生实验室认可委员会 3 我国实验室合格评定 ?认可 *依据:ISO/IEC 17025,15189 *国家评审,自愿,体系+能力 ?认证 *依据:ISO 9000:2000版 *中介机构,自愿,体系 ?行业技术验收 *《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江苏省医院检验科建设与管理规范》 *省、市临床检验中心,强制,体系+能力

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附件2 江苏省高等学校 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学校名称: 姓名: 所在院(系): 教研组(室): 送审学科(专业):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 拟评审任职资格: 填表时间:年月日 江苏省教育厅制 江苏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制

个人声明 本人申报系列专业(学科)资格。现特此声明: 1.本人在任现职以来,自觉遵守《教师法》相关规定,师德师风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 2.本人在表中所填写的内容及所提供的参评材料是真实准确的。 如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承担相关责任。 声明人(签字): 日期:

填表说明 1、本表供高等学校教师、专职科研人员、教育管理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使用,申报高级职务一式三份,申报中级职务一式二份。 2、本表第1页至第12页的内容由本人填写,由学校人事部门及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其余内容均由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填写。 3、按表中各栏目要求认真填写。具体内容真实、详尽,全面科学地反映申报人员水平、能力和实绩。若某些栏目填写不下时,可另加附页,并装订入内。 4、本表用钢笔、签字笔填写,或用计算机打印。 5、填写内容含糊不清、不符合要求、手续不全及字迹潦草者,不予受理。

一、基本情况 注:1.现聘岗位指教师岗、专职科研岗、实验技术岗、专职辅导员岗、双肩挑岗、管理岗。 2.奖励指政府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与本人现从事工作相关的奖励。

二、学习、工作、经历

注:1.第2栏限填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和省教育厅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和基础理论课程考试。 2.第三项须附相关的证明材料。 所在单位人事(职称)部门对第一至三项内容的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人事(职称)部门盖章 年月日

实验室质量手册

长春方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实验室大纲 依据:ISO/TS16949:2002(7.6.3)及 GB/T15481-2000idtISO/IEC17025:1999 版本号:A/0 分发号: 受控标识:

长春方圆实验室大纲 01目录 文件编号Q/FY-SSC 版次A/0 共页第页

长春方圆实验室大纲 02发布实施令 文件编号Q/FY-SSC 版次A/0 共页第页发布实施令 公司为满足ISO/TS16949:2002标准中7.6.3条款“实验室要求”,依据ISO /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并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重新编制了《实验室大纲》(第一版),现予以批准。本手册于二○一○年十月一日起正式实施。 《实验室大纲》是描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的行为准则和评审的依据,也是实验室质量保证能力的证实,手册所涉及的单位和员工都必须严格执行,确保实验室质量方针的实现。 总经理: 年月日

授 权 书 根据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授权___ 为实验室负责人,并授予如下职责和权限: --在质量体系运行中代表部门经理行使权利; --按建立、实施和保持全面的质量体系; --对质量体系运行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并负责外部质量保证的协调; --定期向部门经理报告有关质量状态; --描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并且由此推进质量改进计划。 总经理: 年 月 日 授 权 人 签 字 识 别 长春方圆 实验室大纲 03授权书 文 件 编 号 Q/FY-SSC 版 次 A/0 共 页 第 页

长春方圆实验室大纲 04实验室概况 文件编号Q/FY-SSC 版次A/0 共页第页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是公司计量管理、理化试验的技术机构。隶属于质量保证部。实验室筹建于2010年4月,并于2010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主要业务是计量管理、化学分析、冲击检验、拉伸试验,为保证我公司产品的内在质量,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2008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汽车生产量的加大,工厂扩建,为满足ISO/TS16949条款7.6.3“实验室要求”及ISO/IEC17025:1999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持续改进的需要,新建实验室 20 平方米,实验室现有环境已符合标准要求。并新增了一系列的检测设备、仪器,已基本完善了各项检测手段,在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减员增效,进行了“一人多职、一职多能”。实验室现设经理1名(兼职),计量管理员1名(兼职),检验人员 2名。 大纲覆盖范围 对所有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设备进行检定(外委)、校准、检修,确保溯源统一、正确。对公司所有产品提供内在质量检验及失效分析报告。 实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 计量管理:所有在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包括体系确认和过程控制. 实验室:钢化学分析、溶液分析 拉伸、冲击、弯曲、阻燃、色差分析、硬度试验等试验

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5)

NO. 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审 任职资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时间:年月日 浙江省教育厅制 注:表册用A4纸打印,除前封面外,里面双面打印共15页

姓名性别民族 照片曾用名出生年月 出生地身体状况 参加工作时间教龄 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审定时间聘任职务资格证书号码聘任时间 何时何校何专业毕业(肄业)从年 至年毕肄业于 校 院(系科) 专业 修业年 获学位 最高学历从年 至年毕肄业于 校 院(系科) 专业 修业年 获学位 现任教年级及学科(专业) 何时参加何单位计算机考核及成 绩 何时参加何单位普通话测试及成 绩 何时参加何党派 现(兼)任党政 职务 参加何学术团体、任何职务 社会兼职 何时何地受何奖励、处分 备注

工作经历 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 在何地、何单位任何职 何工作(何年级、何课) 担任下列工作及年限 证明人 班主任、辅导 员(实习班主 任、辅导员) 教研组长及 何级教研大 组成员

学习培训经历 (包括参加专业学习、培训、国内外进修等) 何年何月至 专业或主要内容学习地点、单位证明人何年何月

任现职以来承担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情况 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讲授课程名称或其他教学任务 学 生 数 周 课 时 学年 总课 时 成绩及效果

任现职以来完成班主任、辅导员及其他教学工作任务情况 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所任工作名称 实际 年限 班级 学生人 数 成绩及效果

高校教师系列评审表(讲师)

教师系列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单位西京学院 姓名 原任职资格 现申报资格 申报学科 陕西省职称改革办公室制

填表说明 1、本表供申报评审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使用。1~11页及第13页“本次上报的代表作”栏由被评审者填写,填写内容应经有关职能部门审核认可。12~18页由组织填写。 2、填写内容除人事、职改等部门鉴定外请一律打印,内容要具体、真实,字体统一使用仿宋_GB2312,纸张幅面限定为16开,采用8开对折正反四页装订。 3、“取得专业学历学位相关情况”的“毕(肄、结)业时间及学制”栏,应将非选择项目划去;“学历”请依据毕业证书载明情况填写层次;“学位”请依据学位证书载明情况填写学科类别及层次。 4、“个人总结”填写本人任现职以来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 5、“任现职以来发表的论文、著作(教材、译著)情况”栏,请按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著(译)作、普通期刊发表论文(限5篇及以内)顺序填写;且论文部分只填写本人独著(含第一作者)的,著作须依据其前言或后记声明在“本人承担部分”标注撰写字数。 6、“任现职以来取得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栏,所填项目必须提供对应的立项文件、结题文件、文字性佐证成果和必要的研究经费银行到款凭证;本人作为参与人的项目最多填写3项;承担角色以量化形式表述,格式为“本人排名序数/含主持人在内的承担项目总人数”;“国际领先、国际水平、国内首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的鉴定结果必须是结题评审专家结论,否则请填写“其它”或“结题”。 7、“代表作”栏,正高级申报人填写3篇,副高级申报人填写2篇。 8、公示情况请填写到“学校人事部门审核意见”栏。 9、“呈报单位意见”栏,如本人所在单位业务和人事行政主管部门为同一机构,则只需在“行政部门负责人”处签署。 10、本表所填写内容不得出现涂改痕迹。 11、如填写内容较多,可另加附页。

研究所质量手册模板

研究所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

-12-17发布-12-18实施 《质量手册》编写的原则是以我所现有管理体系为基础,遵循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全面贯彻GJB A-标准的要求,以过程管理的思路、系统的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我所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咨 询专家及全所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写过程中, 对我所的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规范, 由于时间仓促及编写人员对新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尚有待于深化, 不当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以利于程序文件更好的符合我所的实际《质量手册》更好的规范我所的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 质量手册编写小组 二OO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颁布令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所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科学研究和生产产品的质量, 满足顾客的要求, 巩固和扩大我所的市场竞争力, 依据GB/T19001 :和GJB9001A —标准,结合我所科研、生产管理取 得的经验, 编制了本所《质量手册》, 现予以颁布。 质量手册》规定我所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建立和实

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范围和要求, 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是本所各部门、各岗位开展活动必须遵循的法规和准则。全所各级人员必须根据本手册及其支持性程序文件, 规范地开展工作, 确保各项工作符合规定的要求, 创造一种持续满足顾客要求的环境。 我决定第 A 版《质量手册》正式颁布, 并自12 月18 日开始实施。相关人员必须按本手册要求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 以符合GB/T19001 及GJB9001A 标准的要求。 任命余吟山同志为本所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全权代表——管理 者代表, 代表本所行使质量管理方面的一切权利, 并负责: a) 对外代表我所联系与协商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事宜; 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实施和保持; c)向所长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d)监督或组织监督各环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 对执行不力者代表本人行使处罚权利。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所长 二OO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 — 前言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安徽光机所)成立于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填写规范完整版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填写规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附表3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填写规 范 为了规范专业化评审工作,确保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材料齐全、填写准确、特制定本规范。 1、封面 单位:填写吐哈油田公司x x单位,如:吐哈油田公司矿 区服务事业部新闻中心。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填写现具备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如:工程师、政工师、助理工程师、助理政工师。 参评任职资格:本次申报评定的××专业任职资格。如: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工程师、政工师。 2、基本情况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按公历填写到日。年份一律用4位数字表 示,月份和日期一律用2位数字表示,如“1982年05月11日”。 出生地(籍贯):填写出生的省、市(县)、乡。 学历、学位:填写符合参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所规定的并经国家教委认定的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学位。学历填写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普通班、大学专科、中专等;学位填写博士、硕士、学士。 学校、专业:填写本人毕业院校和所学专业的全称。 毕业时间、学制:公历填写至月。学制为本人在校学习的起止时间。 身体状况:填写健康、一般、较差。

照片:粘贴近三年1寸正面免冠照片。 外语程度:填写所懂外语语种及听、说、读、写的程度:英语(俄语、日语等),熟练(比较熟练、借助工具书)翻译(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科普文章),听力(口语、写作能力)较强(一般、较差)。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填写本聘期所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时间、聘期、工作单位。 现从事何种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填写本聘期所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岗位名称。 何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任何职务:填写加入时间、现任(或曾任)职务。如197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党支部书记。 何时何地参加何民主党派、任何职务:填写所加入党派的时间、地点、名称、担任职务。 参加何种学术团体、任何职务或社会兼职:填写所在学术团体的名称、职务或社会职务。如中国石油学会,会员。 有何特长:填写专业技术方面的特长。 3、学习培训、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按时间先后填写,工作经历时间不得间断。 工作(或主办)单位、学习地点:填写全称。 专业或主要内容:填写所从事专业或培训专业,课程的名称或内容。 职务、职称:填写学生、学员、工人、干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 4、工作业绩、着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登记

实验室质量手册模板

` XXXXXXXXXX研究院 XXXXXXXXXX设备检测实验室 质量手册 文件编号:XXXX-SC 版本:A 更改:0 编写:文件编写组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XXXX年04月01日 实施日期:XXXX年05月01日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发放编号:

01 修改页 02 批准令 03 公正性声明 04 质量方针声明 05 前言 1.0 适用范围 2.0 引用文件 3.0 术语和定义 4.1 组织 4.2 管理体系 4.3 文件控制 4.4 要求、合同的评审 4.5 检测的分包 4.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7 服务客户 4.8 投诉 4.9 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 4.10 改进 4.11 纠正措施 4.12 预防措施 4.13 记录的控制 4.14 内部审核 4.15 管理评审 5.1 总则 5.2 人员 5.3 设施和环境条件 5.4 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5.5 设备 5.6 测量溯源性 5.7 抽样 5.8 检测样品的处置 5.9 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 5.10 结果报告 附录1 《检测范围和承检能力分析表》附录2 《职责分配表》 附录3 《实验室人员一览表》 附录4 《实验室平面图》 附录5 《检测工作主要标准目录》 附录6 《仪器设备一览表》 附录7 《量值溯源图》 附录8 《检测设备量值溯源一览表》附录9 《授权签字人及签字识别》

批准令 依据CNAL / AC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 / IEC 17025:2005)编制的《XXXXXXXXXX研究院XXXXXXXXX设备检测实验室质量手册》(A版)是阐述实验室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及质量改进的保证和质量体系审核的重要依据,是实验室进行各项质量和技术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该《质量手册》业经审定,现予批准颁布,自2006年5月1 日起正式实施。实验室全体人员应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执行,以维护实验室的权威性,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和科学,向社会和客户提供优良的检测及其他服务。 实验室主任: 日期:

实验室质量手册的编写

ISO9000对质量手册有定义:质量手册是规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实验室要紧扣CNAS—CL01认可准则的要求,明确规定实验室的组织结构、法律地位、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承诺、岗位设置、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过程、资源等。 1、质量手册的作用 质量手册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管理体系要素文件化,识别和规定实验室的主要过程; 2)明确实验室的方针、目标,全体人员达成共识; 3)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职责权限关系及各项政策制度; 4)作为质量保证提供给客户、认可机构及相关方。 2、质量手册的编写原则 质量手册的编写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符合认可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符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3)有利于向客户、认可机构、相关方提供质量满足要求的证据; 4)内容全面、结构层次清楚、语言通俗易懂、名词术语标准规范。

质量手册的语言要力求将准则语言“翻译”成实验室普通员工都能接受的语言。因为认可准则从外文翻译成中文时,可能考虑到“等同采用”的原则,在语言方面显得非常生硬,甚至有些如同“看天书”的感觉。由于质量手册是要为全体员工理解、贯彻和执行的,需要编写者做“二次翻译”的工作。 在质量手册的结构层次方面,要尽量与准则的结构层次保持一致,例如,手册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最好与准则第四章和第五章对应,最好对应到每一节,这样客户、认可机构、相关方阅读实验室质量手册时会感到比较熟悉,容易接受。 3、质量手册的编写方法 编写质量手册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方法: 1)编写前充分学习深入理解认可准则条文; 2)对实验室的现状作深入研究,识别过程、规定控制范围; 3)与程序文件可有重复,但手册对过程的描述应简略扼要; 4)可参考范本编写,但不可照搬照抄。 质量手册是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是支持性文件,它们都涉及到过程。例如,质量手册第4.3 节是文件控制,程序文件中也有专门的文件控制程序,所以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肯定会有重复,但这种重复是完全必要

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表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样表) 单位:福建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姓名:张三 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助理工程师 评审 任职资格:工程师填表时间:2019年6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制

职称申报诚信承诺书 申报人员单位承诺: 经初审,同意同志申报任职资格。对申报人员任职资格的材料,包括学历、简历、年度考核情况,继续教育证书,职称证书、资格证、各类专业技术业绩、成果(奖项、发明专利等)证书,论文及按规定提供的其它材料等,都已经与申报人相关原始材料认真核对,真实有效,准确无误。如本单位有弄虚作假现象或单位有关人员为申报人弄虚作假提供帮助,自愿承担因此造成的一切相关责任及后果。 单位人事审核人签名:单位法人代表签名: 单 位行政公章: 年月日 注:签名必须是审核人、法人代表本人,不得代签或加盖私章 申报人员承诺: 本人承诺所提交的所有申报材料(包括:学历证书、职称证、继续教育证、业绩证明、身份证、劳动合同、资格证、获奖证、专利证书及论文等)均真实有效,如提供虚假、失实的申报材料,本人愿就此承担相应责任,接受有关部门给予的严肃处理:二年内不得申报任职资格;已通过评审并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被举报查实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撤销任职资格。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本表供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使用。1~7页由被评审填写,8~11页由人事组织部门填写。填写内容应经认识组织部门审核认可。 2、内容要具体、真实,字迹要端正、清楚。 3、“最高学历”的毕(肄、结)业时间“,应将非选择项用笔划去;“懂何种外语,达到何种程度”,应写明掌握外语的读、写、听、说及笔、口译能力。 4、如填写内容较多,可另加附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