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11课 第1框 随堂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11课 第1框 随堂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11课 第1框 随堂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11课 第1框 随堂含解析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框

一、选择题

1.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基于( B )

①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③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是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基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①④正确;②中的“决定”说法错误;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2.下图是新旧“二十四孝”内容的对比。从唯物史观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B )

?

????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

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亲尝汤药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弃官寻母……

?

??????全国老龄办公室等

部分发布新版“24”孝行为标准教父母学会上网;经常为父母拍照;给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支持单身父母再婚;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不同时代的“二十四孝”有不同的内容,体现出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①③正确;②④观点正确,但都强调社会意识的作用,背离了题干的主旨,故不符合题意。

3.新一轮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

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B)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改革的先导

②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④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新一轮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这表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②④符合题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说法错误。③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排除。

4.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善于创新、追求进步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大同”社会理想以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等富民思想,充分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更高、更好、更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材料体现了(B)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③人们的动机、目的决定社会发展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②③

[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理想和富民思想,充分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更高、更好、更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③中“决定”说法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5.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②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地推动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解析]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政府重视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体现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1课第1框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1框 一、选择题 1.从2014年11月起,美国正式结束量化宽松政策。该举动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因为目前中国经济靠出口拉动的成本已大大减少,但对于外资依赖度高、国内还未完成产业转型的新兴经济体来说,或许会被打个措手不及。由此可见() A.中国通过自身发展已能够规避经济全球化的风险 B.降低开放程度是克服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有效手段 C.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D.面对经济全球化各国必须提高防范经济风险的能力 [答案] D [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无法规避,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不能降低开放的程度,故排除;选项C与题意不符。上述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对外资依赖程度不同,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对其影响也不一样,依赖程度低影响小,依赖程度高影响大,故选D。 2.有评论针对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实行的“双反”指出:双反既不利人也不利己,制裁的是中国企业,但也无异于判了欧盟光伏产业死刑。这是因为欧洲产业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这一评论的合理性在于() 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中国的光伏产业与欧洲的产业不存在竞争关系 D.存在替代关系的两种商品,其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 D [解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但本题强调的是之所以说传统能源与新型能源相竞争的原因所在,没有强调经济全球化,更没有强调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故排除A、B;中国光伏产业与欧洲光伏产业存在竞争关系,C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根据题意,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光伏能源是相互替代关系,是互为替代品,互为替代品生产者之间是相互竞争关系,故D入选。 3.在当今世界的跨国并购中,产品品牌的变更、兴衰,品牌控制权的转移,新兴品牌的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第一框

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学习目标】计划与市场、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自主学习】 一、市场配置资源 (一)市场调节 1、资源配置 (1)人类社会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 资源的_______________ 和人的需要的_____________的矛盾,需要合理配置资源。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形式(或两种手段)是什么?“有形手”和“无形手”分别是什么?2、市场经济 (1)含义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来配置资源。(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比较及时、准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注意:为什么要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需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因此,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必要性) ②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意义) ③市场秩序混乱的危害: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造成损失,败坏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的形象。(危害)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及其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交易原则。 ②、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国家要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④、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⑤、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4、市场规则 ①表现形式②内容 5、建立社会信用制度 ⑴必要性:__________ 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_____混乱、_____盛行,进而导致_____不足、______萎缩、______衰退 ⑵内容: ⑶要求: ①要切实加强________建设,大力建设________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________和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全章概述 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课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方面的知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财政,认识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税收及其种类二、依法纳税 新课标基本要求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新课程学习 9.1 税收及其种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难点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第八课财政收入的组成,说明财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师引导: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税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9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想到,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能不能获得?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不能。 教师点评: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请看教材80页“相关链接”,了解一下我国税法的有关规定。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

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知识框架

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知识框架 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知识框架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即必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 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 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 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 ②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③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④手段: 法律手段——立法规范、司法打击 行政手段—辅助手段,用得比较少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3课教案

贵州省经济学校教案首页

简要分析积累还不够详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掌握和培育、践行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教案纸 教学进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含考勤、旧知识提问、新课导入) 2、 进入新课:(45分钟) (1) 快速阅读课本第121-129页,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並在课本上划出。同时,在看书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15分钟) 1、观看PPT上关于中国文化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还有哪些传统文化元素在各大活动中呈现? 2、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应抱着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对于愚昧、低俗的文化又该采取什么态度? 3、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作为一名中职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30分钟) 通过学生自己回答问题,不会再小组讨论,最后老师补充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找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难点解析(25分钟)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难点在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理解,并且最难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在理解本节课的基础上,在生活中逐渐培养的。 四、巩固练习(7分钟) 本节知识点需要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点,在记忆的同时,认真回顾课本内容,查漏补缺、辨别易混知识。 5、 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有关知识,通过结合图片及典型事例,相信大家对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基础上,在生活中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到我国的文化建设中。 6、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 文化的多样性 A、先进文化与愚昧、低俗文化 B、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 2、 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A、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银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从长期看,此举有利于( ) ①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②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③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④弥补原有市场机制调节的不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优点。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强调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2.“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重要经验”。市场机制的作用表现在( ) ①可以迅速集中财力、物力进行大型建设 ②通过制定计划,调节长期的供需变化 ③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 ④通过价格变动的信息,及时协调生产和需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市场竞争来实现的,③④当选,①②不符合题意。 3.2013年8月29日石家庄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决议》,该决议将有利于实现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奋斗目标。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石家庄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是( ) ①市场经济自发性的要求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③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中东西三大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石家庄市中东西部的优势,让全体石家庄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②③正确。①④与题意不符。 4.读下图漫画《我惧内!》,能有效扭转漫画现象的合理措施是( ) ①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②国家以行政手段为主,强制取缔违法食品生产企业 ③依法加大食品生产质量监管,提升企业违法成本 ④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引导消费者购买内地食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漫画反映了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造成消费者对内地食品的不信任,内地食品企业濒临信任危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加强食品质量监管,故选①③。②错误,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辅助手段,不是主要手段;④与题意无关。 5.2013年9月16日,央视报道:为了抢占市场,不少奶粉企业不惜拿出巨资,贿赂医生和护士,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医院给初生婴儿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让孩子产生对某个奶粉的依赖,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些企业的做法体现了( )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B.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政府经济职能有待加强 解析:选A。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弊端。某些奶粉企业为谋取利益,采取贿赂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产品,体现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故选A项。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6.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重在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事后监管。撤销铁道部,重新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这一改革( )

【免费下载】12课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教案本 ( 2014 — 2015 学年 第 一 学期) 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护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授课教师 石文娟 备,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13(5)13(6)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新授课 授课章节名称第五单元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授课日期12.1612.18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和谐及和谐社会概念;(2)简述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举措;(3)列举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4)说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概述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1)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感受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树立共建和谐社会的观念。3.运用目标:(1)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2)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体验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使学生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得到培养,培养阅读、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 与难点1.教学重点:(1)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3)为什么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教学难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2.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材、学习指导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十一课知识点整理及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①跨国公司的含义: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②意义: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 ①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②导致风险全球化。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意义(新)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加入WTO,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①我国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新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使用说明 1、认真查找资料,完成导学案。2.根据课前预习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强化学习。3、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分层达成目标。 学习目标 1、说出总体小康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3、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4、理解并识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预习案 知识点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是、、的小康。 2、到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将成为基本实现、显著增强、 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普遍提高、 明显改善、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具有更高 和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而又 的国家,成为、更加具有、为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知识点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式新变化,从、、、、 五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2、经济新要求有、、、 取得重大进展。 知识点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为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从正面)①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反面)②片面发展观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不公等。 二、是什么(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及要求)?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要始终把 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精神。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布局。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发展、发展、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 面积极性。 知识点四怎么办(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信息一:漫画《一字之差》思考:如何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关键词:创新。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地位: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必须摆在国 家发展全局的位置。 (2)要求:要坚持走道路,增强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地位: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2)要求: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更多依靠、、驱动。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四化(、、、)道路。 ③继续实施战略(优先推进,全面振兴,大力促进,积极支持)。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⑴意义: ①解决好全党工作的。 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⑵要求: ①要坚持走、道路。 ②要坚持、方针。 ③形成、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⑴意义:坚持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⑵要求: 必须着力推进发展、发展、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必须把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探究一 2000年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逐年加快,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从59.3%稳步提升到2009年的72.9%,平均每年增加1.95个百分点。按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是怎样的?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哪几项新要求? 探究二 有人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又掌握着制造业核心技术,“高不成,低不就”所导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难以摆脱。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反驳这一观点。 训练案 1.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目前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明( ) A.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

思想政治高一必修一第十一课第一框教案

思想政治高一必修一第十一课第一框教案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十一课第一框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从理论上讲,《经济生活》前三单元分别研究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现象,第四单元则进一步揭示了其存在的经济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探究,学生能依据国际经济形势,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及国内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框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 争与合作。 从实践上讲,高中生是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了解经济全球 化趋势及影响,有利于高中生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 增强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从而更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①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②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理解:①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②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 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培养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学会资源共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确立对外开放的意识,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勇于抓住 机遇,迎接挑战。 三、教学重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0课第1框

第四单元第十课第1框 一、选择题 1.近10年来,党和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密集出台。从彻底免除农业税到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从农村合作医疗、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到分类指导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出台等。这些政策() ①推动了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②逐步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有利于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③统筹了区域平衡发展,实现了社会公平 ④影响了城镇居民的利益,加剧了社会矛盾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意,题中党和国家的一系列举措,让农村农民普遍受益,城乡差距缩小,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推动发展成果城乡共享,实现社会和谐稳定,①②符合题意。题中涉及的是城乡协调发展,而不是区域平衡发展,③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题中一些列的改革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而不是加剧社会矛盾,④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故选A。 2.近年来,我国合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措施() ①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②是国家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 ③是为了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应该是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排除。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是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故题肢①③正确。故选A。

3.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实现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这一影响的合理顺序是() ①增加居民消费②优化资源配置 ③增加财政收入④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②D.①—④—③—② [答案] D [解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翻一番,居民消费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国家掌握的财富多了,在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能更加强有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选D。 4.总体上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为此,不正确的做法是() A.坚持科学发展观 B.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C.加快中国的发展,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D.坚持“五个统筹”的思想 [答案] C [解析]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故C中的“迅速”说法错误,注意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①错误,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二、非选择题 6.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由“建设”到“建成”,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五课练习

第五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和落实() ①走中国特色的发展②科学发展观 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④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走的目标是()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新三步走”和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系是() A两者毫无关系,相互独立 B两者有联系,“新三步走”是“三步走”第一步战略部署的具体化 C两者有联系,“新三步走”是“三步走”第二步战略部署的具体化 D两者有联系,“新三步走”是“三步走”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具体化 4.2012年,我国居民城乡家庭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降。这说明() A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B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下降 C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变化 D这不能说明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在提高还是在下降 5.我国目前已经实现的小康是() A总体小康B高水平的小康 C 全面小康D温饱型小康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要求是() A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B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D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人物,是因为() ①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②标志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③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④关系到我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8.我国实现工业化要走() A新型工业化道路 B 劳动密集型工业的道路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D优先发展轻工业的道路 9.资源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根本方法是() A发展市场经济B强化宏观调控 C增强节约意识D依靠科技进步 1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放在首位 A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B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D优化产业结构 11.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有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最新同步精品练习:第10课 第2框

第四单元第十课第2框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分享经济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其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和“不使用即浪费”。2017 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4.9205 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占我国GDP的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 D ) ①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②其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利用闲置资源参与价值创造 ④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②错误;分享经济是需求侧改革,不是供给侧改革,④不合题意。故选D。 2.在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园林绿地,不时会看见一座漂亮的两层小木屋,上面写着“青城驿站”,这就是呼和特市的“青城驿站”城市服务综合体。其核心功能是免费公厕,此外,还设有手机充电桩、ATM自动柜员机、免费Wifi、母婴专区等便民设施。此举( B ) ①坚持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②保障民生,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③是坚持群众路线,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表现 ④有助于保障人民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此举是坚持群众路线,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表现,有助于保障人民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和谐,③④正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①错误;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②;故选B。 3.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将环境评估纳入流程,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 D ) ①使得绿色交通项目可享受税收优惠,共享单车迎来发展机遇 ②可实施差别信贷,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融资成本将高于节能环保企业 ③要求金融机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依据环境评估结果发放贷款 ④可以引导经济资源流向绿色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2课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2课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主权国家;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我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能说明我国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2、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能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是如何坚持外交政策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重、难点] 1、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2、我国的外交政策。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第12课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导入新课] 【视频资料】: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中国维和部队在海地 中国维和部队在海地、非洲都执行过维和任务,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这些国家修筑道路、建桥梁、运送各类物资诊治病人等。当地条件及其恶劣,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另外,到驻地学校捐钱捐物、为战争孤儿买衣送物…… 【教师引导】:你知道什么是联合国维和吗? 我国为什么要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参与维和行动? 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国与国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 【教师点拨】:国际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国家间利益相悖是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国际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由许多成员组成,有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其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问题思考】: 你知道现在全世界一共有多少主权国家吗? 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1、主权国家的含义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截止2008年1月1日,世界上共有196个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实体单位,是国际社会最

(完整版)高三政治必修一第10课《新发展理念和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课后练习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课后练习 (2019届新教材修改+精选2019届各地期中试题)2018.11.24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下列符合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是: ①增加居民收入,着力培育高端产品和服务消费 ②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③全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取得积极的效果 ④通过税收调节,信贷支持推动投资经济稳步增长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2.2018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于9月在中国张家口市举行,此次博览会围绕数字经济对生活方式、管理方式、生产方式的优化,突出制造领域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数字建设,遵循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布局的思路,展示了数字技术的最新科技成果。要建设数字中国,我国政府应该: ①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研发前沿技术 ②引领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 ③维护国有企业在大数据领域的支配地位 ④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全要素生产率(TEP)是衡量经济长期活力的重要指标,是指在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以下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措施的是: ①推动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②实现现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③适应新常态,追求经济平稳发展④放宽信贷政策以加大资本投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角度出发,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发动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有效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是: ①减少供给环节→提升供给速度→改善消费结构→放大内需效应 ②增加供给数量→降低物价水平→促进居民消费→改善民众生活 ③提升供给质量→激活消费热点→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④推动优质制造→扩大有效供给→增强内生动力→经济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7年12月17日,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内容,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这一措施旨在: ①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②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③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④引导企业合法经营,推动市场公平竞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对这一科学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一论断正确把握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②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关键是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减少 ④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积极意义是: ①增加农村土地供给,拓展农民增收增效途径②促进城乡工农互惠,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③推动土地有序流转,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④稳定土地承包预期,增强农村土地经营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提升地级市、县城、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这说明: ①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所在 ②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扩张城市规模 ③要迅速并大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④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近年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C.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下列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表述表述正确的有: ①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②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③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④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发展体系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一带一路”沿线的20 国青年评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展”,“新四大发展”也是他们最想带回祖国的生活方式。由下表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 注:以上为2017年统计数据,其中高铁里程世界占比66.3%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十课知识点整理及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实现“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第二步目标的重要意义 ①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意义: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③局限性:当前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1)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①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④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⑤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增内容)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配套练习 单选题 1.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目前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明( ) A.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 B.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主要应靠国家支持 C.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 D.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