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阿斯匹林片溶出度测定

六+阿斯匹林片溶出度测定

六+阿斯匹林片溶出度测定
六+阿斯匹林片溶出度测定

实验六片剂的溶出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测定固体制剂<片剂、胶囊)溶出度的意义。

1掌握《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溶出度测定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2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中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实验法。口服固体制剂在体内胃肠液中需经崩解和溶解过程才能经生物膜被机体吸收,对许多药物而言,其吸收量通常与该药物从剂型中溶出的量成正比,即溶出的药物量愈大,吸收的药量就愈大,药效就愈强。

药物溶出原理可用Noyes-Whitney方程来表示:dC/dt=KS(Cs-Ct> <1)

式中dC/dt:溶出速率;K:溶出速率常数;S:固体药物与溶出介质接触的表面积;Cs:药物的溶解度;Ct:任一时间溶液浓度。

假设溶出的药物立即被吸收,Ct远小于Cs,公式<1)可简化为:dC/dt=KSCs<2)

<2)式表明:药物的吸收速度与K、S、Cs成正比,增加药物的表面积可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对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小于0.1~1mg%)而言,溶解是其主要过程,崩解时限往往不能作为判断难溶性药物制剂的吸收指标。因此,对口服固体制剂,尤其是在体内吸收不良的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制剂、缓控释制剂,以及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固体制剂,均应做溶出度检查。《中国药典》和许多国家药典对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及其测定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

三、实验内容

<一)仪器与材料

仪器:

型溶出度测定仪、转篮、容量瓶<1000ml、50ml)、吸量管<5ml)、微孔滤膜<应不大于0 .8μm)、滤器、取样器、滴管、电炉、水浴,TU-190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材料:阿斯匹林片<0.3g)、稀盐酸、0.4%氢氧化钠、稀硫酸、蒸馏水。

<二)实验部分

阿斯匹林

本品含阿斯匹林

[测定方法]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 C第一法),以稀盐酸24ml

加水至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10

ml滤过;精密量取<可用吸量管)续滤液3 ml置50 ml容量瓶中,加0.4%的氢氧化钠溶液5

ml,置水浴上煮沸5分钟,放冷,加稀硫酸2.5 ml,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在303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7H6O3吸收系数

<)为265计算,再乘

以1.304,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Q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测定溶出度时的条件,如溶出介质的组成、用量、温度,测定时的转速等等,对药物的溶出都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操作时应注意:

1、对所用的溶出度测定仪应预先检查是否正常转动,并检查水箱温度、转速是否精确,

转篮升降是否灵活等。

2、水箱应加蒸馏水,以免长期使用腐蚀温控零件。最好用仪器本身加热升温,若注入热

水时温度应低于37℃。

3、转篮底部距溶出杯底应是25mm。

4、用容量瓶准确配制溶出介质。

取样点应在转篮顶端至液面的中点,距溶出杯内壁10mm处;取样后应及时补充同体积新的溶出介质,并立即用微孔滤膜在30秒内完全过滤。

6、样液过滤时,注意滤膜应无破损、安装应紧密正确,否则直接影响测定数据的正确性。

7、根据药典规定应同时测定6片的溶出度。下一轮测定时应在更换新的溶出介质后进行。

四、结果与讨论

根据公式A样

每片<或每杯)C9H8O4总溶出量

上述公式中A为吸光度;

E

为吸收系数,采用的表示方法是,其物理意义是当溶液浓度为1%

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按干燥器或无水物计算)g;L为液层厚度,cm。

1、将实验中测得的吸光度A值及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相应结果填入下表中。

表阿斯匹林片中乙酰水杨酸溶出度测定数据表

片号

C7H6O3

C %

C9H8O4

总溶出量

限度Q

<为标示量80%)

溶出度结果

1 2 3 4 5 0.24

6片中有几片低于限度Q

6

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2、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溶出度测定方法项下的规定,对阿斯匹林片的溶出度结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五、思考题

1、固体制剂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有何意义?

2、溶出度测定主要针对什么样的药物和制剂?

3、你从该次实验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附《中国药典》附录中的部分相关内容:

附一、溶液配制方法:

稀盐酸:取盐酸234ml,加水稀释至1000 ml,即得。本液含HCl应为9.5%~10.5%。

稀硫酸:取硫酸5.7ml,加水稀释至100 ml,即得。本液含H2SO4应为9.5%~10.5%。

附二溶出度测定法<药典附录Ⅹ C)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第一法

<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篮体A由不锈钢丝网焊接而成,呈圆柱形,篮轴的末端连一金属片,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通气孔(孔径2.0mm>;盖边系两层,上层外径与转篮外径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同;盖上的三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角。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超过±1.0mm。

<2)操作容器为1000ml的圆底烧杯,烧杯上有一有机玻璃盖,盖上有2孔,中心孔为篮轴的位置,另一孔供取样或测温度用。为使操作容器保持恒温,应外套水浴;水浴的温度应能使容器内溶剂的温度保持在37℃±0.5℃。转篮底部离烧杯底部的距离为25mm±2mm。

<3)电动机与篮轴相连,转速可任意调节在每分钟50~200转,稳速误差不超过±4%。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不得晃动或振动。

<4)仪器应装有6套操作装置,可一次测定6份供试品。取样点位置应在转篮上端距液面中间,离烧杯壁10mm处。

测定法:

除另有规定外,量取经脱气处理<可煮沸脱气及时冷却)的溶剂900ml,注入每个操作容器内,加温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使其稳定。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将转篮降入容器中,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分钟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取滤液,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算出每片(个>的溶出量。

结果判断

6片(个>中每片(个>的溶出量,按标示含量计算,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取样时间为45分钟,限度(Q>为标示含量的70%。如6片(个>中仅有1片(个>低于规定限度

,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仍可判为符合规定。如6片(个>中有1片(个>低于Q-10%,应另取6片(个>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个>中仅有2片(个>低于Q -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亦可判为符合规定。供试品的取用量如为2片(个>或2片(个>以上时,算出每片(个>的平均溶出量,均不得低于规定限度(Q>;不再复试。附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方法与计算

吸收系数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用本法测定时,吸收系数通常应大于100,并注意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对照<本实验应取3ml备用的溶出介质置50 ml容量瓶中,加0.4%的氢氧化钠溶液5 ml,置水浴上煮沸5分钟,放冷,加稀硫酸 2.5 ml,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为空白,进行基线校正),采用1cm的石英吸收池,在规定的吸收峰波长±2nm以内测试几个点的吸光度,或由仪器在规定波长附近自动扫描测定,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波长位置是否正确。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峰波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波长±2nm以内,并以吸光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供试品溶液浓度应使测得的吸光度在0.3~0.7之间。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阿司匹林说明书

通用名称:阿斯匹林 发音(“?sp?rin): 商品名:Aspent,Aspicot, Aspin, Colsprin-100, Cotasprin, Ecosprin, E-prin, GR.ASA-50, Loprin-75, Loprin-DS,Lowdose Aspirin, Mazoral,Myosprin, Otaspirin 为什么规定: 1.阿司匹林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 2.降低发热,发红,肿胀。 3.防止血液凝固。 4.它是用来缓解造成许多健康问题包括头痛,感染,和关节炎。 当它被采取: 1.经常采取非处方阿司匹林。 2.照标签和包装上的说明。 3.如果你的医生开阿司匹林给你,你就会收到应该吃多少多少的具体说明。 4.如果你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关节炎等慢性疾病,你必须仔细按医生规定的时间表。 5.与你的医生保持联系。 如何应该采取: 1.阿司匹林以栓剂,胶囊,常规的涂布,缓释片,咀嚼片,泡腾片的形式出现。 2.如果普通的阿司匹林片造成了很坏的味道在喉咙或烧灼感,试着用衣片,避免这些问题。 3.定期,涂上,并延长阿司匹林缓释片和胶囊应在饭后水或牛奶或一杯吞下,避免肠胃不适。 4.阿司匹林片咀嚼片可以咀嚼,粉碎,溶解在液体中,或整个吞下;服用这些药片后应该立即喝一杯水,牛奶或果汁。 5.阿司匹林口服液的形式可通过根据包装上的说明准备溶解泡腾片。 6.要在直肠内插入一个阿司匹林栓,按照以下步骤:a)取出包装物。b)在水中浸栓剂的尖端。c)躺在左侧,并提高你的右膝盖到你的胸部d)使用你的手指,将栓插入直肠,儿童约1 / 2和成人约1英寸到英寸。把一会儿,约15分钟后你可以站起来。彻底清洗你的双手,恢复你的正常活动。 特殊指令: 1.孩子们不应因为流感或水痘相关发烧阿司匹林,因为这样已经有严重的疾病,被称为瑞氏综合征有关。 2.成人不应该服用阿司匹林疼痛超过十多天(儿童五天)而没有咨询医生。 3.阿司匹林不应该采取对高热的成人或儿童,发热持续时间超过三天,或反复发热而没有医生监督。 4.在24小时内不要给孩子服用超过剂量,除非医生这样做。 5.如果你错过的剂量,记住错过的剂量,并以它重新规定的时间表。 副作用: 1.尽管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不常见,但它们可能发生。 2.恶心、呕吐、胃痛、消化不良、胃酸过多是常见的。饭后服用阿司匹林后,送服一杯水或牛奶。如果这些影响继续下去,请联系你的医生。 3.耳鸣、便血或黑便、喘息、呼吸困难、头晕、精神错乱和嗜睡是罕见的。停止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说明书 【功效主治】 解热镇痛。 【药理作用】 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②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 ⑤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1. 与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用时疗效并不加强,因为本品可以降 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生物利用度。再则胃肠道副作用(包括溃 疡和出血)却增加;此外,由于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 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 用有引起肾脏病变包括肾乳头坏死、肾癌或膀胱癌的可能。 2. 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 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 血的危险。 3. 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同用,

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4. 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长期大量应用)可增加本品自尿 中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 用碱性药物,又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升高。 5. 尿酸化药可减低本品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 6.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可因与本品同用而加强和加 速。 【不良反应】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 (1)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2)中枢神经: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g/L后出现。 (3)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征,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 (5)逾量或中毒表现:①轻度,即水杨酸反应,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②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现在也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由于其历史悠久,所以至今已经有许多对于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例如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2010版中中国药典中主要记载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关键词:阿司匹林,含量,体内,体外 正文: 一.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1. 体外: 1.1 直接滴定法: 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0.4g,精密称定,加入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振摇,完全溶解后,加3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直接滴定。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滴定度T为18.02mg/ml,即每1ml 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滴定至溶液从无色变成淡粉红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滴定液的消耗量V。 含量(%)=(V*T/W)*100% = (V*18.02/(0.4*1000))*100% 1.2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1] 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50.0ml 混合,缓缓煮沸10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剂,用硫酸滴定液(0.2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相当于45.04mg的C9H8O4。 含量(%)=(V0—V)*F*T/W*100% =(V0—V)*F*18.02/(0.4*1000)*100% (V0为空白实验消耗的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V为样品测定时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W为阿司匹林样品的取样量(g);F为硫酸滴定液的浓度的校正因素;T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滴定度。) 1.3 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 以C18柱(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0.2%庚烷磺酸钠—乙腈(85:15)(用冰醋酸调PH至 3.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0℃;流速;

阿司匹林原料药与肠溶片的质量分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原料药与肠溶片的质量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阿司匹林原料药及肠溶片的鉴别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操作。 2、熟悉阿司匹林原料药及肠溶片特殊杂质检查的原理与方法。 3、了解阿司匹林肠溶片释放度和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根据阿司匹林结构中含有酯键和羧基,阿司匹林中存在有其他酸类物质(制片时加入的稳定剂枸橼酸或者酒石酸;阿司匹林水解产生的水杨酸和醋酸),先用氢氧化钠滴定液将阿司匹林的羧基及其他酸类物质的羧基完全中和,再用返滴定法定量,加入过量定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加热使酯键水解,再用硫酸滴定液返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以求出阿司匹林的含量。 实验仪器及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溶出度测定仪、分析天平;水浴锅、锥形瓶、量瓶、滴定管;阿司匹林原料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水杨酸;三氯化铁试液、碳酸钠试液、稀硫酸;中性乙醇、酚酞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磷酸钠、冰醋酸、甲醇、四氢呋喃。 实验内容: (1)鉴别:取本品约0.1g ,加水10ml ,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实验结果,出现紫堇色,证明本品符合要求。 (2)检查游离水杨酸:取本品5片,研细,用乙醇30ml 分次研磨,并移入100ml 量瓶中,充分振摇,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 ,置50ml 纳氏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50ml ,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1mol/L 盐酸溶液1ml ,加硫酸铁铵指示2ml 后,在加水适量使成100ml )3ml 摇匀,30s 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量取0.01%水杨酸溶液4.5ml 加乙醇3ml 、0.05%酒石酸溶液1ml ,用水稀释至50ml ,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3ml ,摇匀)比较,不得更深。(1.5%) 实验结果,两组对照,对照液更深。 水杨酸or 其 盐 紫堇色 OH COOH ??????→?+弱酸性中性or FeCl 3 COO -O -2Fe 3Fe

阿司匹林

. 简述阿司匹林的百年历史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姓名:艾培良学号:2015141482001 【摘要】著名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一经问世就风靡世界,成为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本文将简述它的发现,以及一百多年来该药物的发展和对人类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阿司匹林发现发展史意义 著名医学教授John A. Baron曾说:“假如我将身处荒岛,如果选择随身携带某种药物的话,那么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阿司匹林(aspirin)”这句话足以看出阿司匹林在当今药物的更新换代之快的时代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发现之谜 正如某些传奇故事中主人公的神秘身世一样,阿司匹林横空出世的前前后后,是颇经历了一番周折的,甚至有些重要细节至今仍存有争议。人类很早就发现了柳树类植物的提取物(天然水杨酸)的药用功能。古苏美尔人的泥板上就有用柳树叶子治疗关节炎的记载。古埃及最古老的医学文献《埃伯斯纸草文稿》记录了埃及人至少在公元前二千多年以前

已经知道干的柳树叶子的止痛功效。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5世纪记录了柳树皮的药效。这一知识被后来的盖伦(Galen)等古希腊和罗马名医反复引用。 中国古人也很早就发现了柳树的药用价值。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 直到1763年,科学家Reverend Edmund Stone记载了用柳皮治疗疟疾(症状为发烧并伴有疼痛)的病例,这一记录,通常被认为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第一次描述了柳皮的药效。其后,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1826年,意大利人Brugnatelli 和Fontana从柳树中提取了有效成分并且命名为水杨苷。因为它的酸味,人们通常称它水杨酸。 德国化学家赫尔曼科尔贝(Herman Kolbe)成功实现了它的人工合成。但是水杨酸做为药物并不成功,它有一种极为难吃的味道,而且对胃的刺激很大,许多患者甚至认为用它的治疗比病症本身更难忍受。 百年老药 1897年,德国拜耳公司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给水杨酸分子加了一个乙酰基,发明了乙酰水杨酸,也就是现在的阿司匹林。根据拜耳公司的官方历史,霍夫曼的研究动力来源于他的父亲服用水杨酸时候对药的强烈味道和副作用的抱怨。 乙酰水杨酸在拜耳公司合成出来后最初并没有引起当时的药物部门 的重视,几乎被打入冷宫。但是最终还是进行了动物和人体实验,这些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现在也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由于其历史悠久,所以至今已经有许多对于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例如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2010版中中国药典中主要记载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关键词:阿司匹林,含量,体内,体外 正文: 一.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1. 体外: 1.1 直接滴定法: 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0.4g,精密称定,加入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 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20ml振摇,完全溶解后,加3滴直接滴定。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滴定度T为18.02mg/ml,即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滴定至溶液从无色变成淡粉红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滴定液的消耗量V。 含量(%)=(V*T/W)*100% = (V*18.02/(0.4*1000))*100% 1.2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1] 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50.0ml 混合,缓缓煮沸10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剂,用硫酸滴定液(0.2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相当于 45.04mg的C9H8O4。 含量(%)=(V0—V)*F*T/W*100%

=(V0—V)*F*18.02/(0.4*1000)*100% (V0为空白实验消耗的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V为样品测定时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W为阿司匹林样品的取样量(g);F 为硫酸滴定液的浓度的校正因素;T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滴定度。) 1.3 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 以C18柱(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0.2%庚烷磺酸钠—乙腈(85:15)(用冰醋酸调PH至3.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0?;流速; 1.0ml/min ;理论塔板数按阿司匹林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取阿司匹林样品30mg精密称定,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用稀释液(乙腈——甲酸(99:1))溶解超声并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另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稀释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C=A*Co*D/Ao C为样品浓度(mg/ml);A和Ao分别为样品和对照品溶液的峰面积;D为稀释倍数(ml)。 二. 阿司匹林制剂的含量测定 1. 体内: 1.1 HPLC-MS/MS法[3]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18柱(4.6mm*100mm,5μm);流动相0.05%甲酸的乙腈溶液-10mmol/L甲酸铵溶液(PH3.5)(40:60);流速1.5ml/min(分流比为1:9);柱温40?;进样量10μl。 质谱条件:扫描方式选择多反应监测(MRM),离子化方式选择电喷雾(ESI) ASA(阿司匹林)、AS、4-ABS(内标物)的母/离子源;电离模式选择负离子;。 子离子对的质荷比(m/z)分别为;178.9?136.8,136.9?92.8和162.9?118.9. 标准品和样品的制备:取含氟化钠5mg/ml的空白人血浆,加入ASA标准溶

药剂学实验:实验九阿司匹林片溶出度的测定

实验九阿司匹林片溶出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片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CP 2010版二部附录XC) 2.熟悉溶出仪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片剂等固体制剂服用后,在胃肠道中要先经过崩解和溶出两个过程,然后才能透过生物膜吸收。对于许多药物来说,其吸收量通常与该药物从剂型中溶出的量成正比。 溶出度系指在规定溶剂中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溶出的速度和程度。但在实际应用中溶出度仅指一定时间内药物溶出的程度,一般用标示量的百分率表示,如药典规定30min内阿司匹林的溶出限度为标示量的80%。溶出速度则指在各个时间点测得的溶出量的数据,经过计算而得出的各个时间点与单位时间内的溶出量,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可根据不同处理方法求出相应的参数。 因此,对于口服固体制剂,特别是对那些在体内吸收不良的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制剂,以及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的固体制剂,均应作溶出度检查并作为质量标准。中国药典和许多其他国家药典对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及其测定法都有明确规定。中国药典规定有转篮法、浆法和小杯法。 溶出介质的使用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质及片剂情况而定,类型有人工胃液(0.1mol/L盐酸溶液)、人工肠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等。 溶出度试验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凡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实验内容: 1.溶出度测定样品:阿司匹林片6片 2.溶出度测定方法:第二法,浆法(37±0.5oC,50pr/min) 测定前,应对仪器装置进行必要的调试,使桨叶底部距溶出杯的内底部25mm±2mm。分别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出介质,置各溶出杯内,实际量取的体积与规定体积的偏差应不超过±1 %,待溶出介质温度恒定在37°C±0.5°C后,取供试品6片,分别投入6个溶出杯内,注意供试品表面上不要有气泡,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转速启动仪器,计时;至规定的取样时间(实际取样时间与规定时间的差异不得过±2 % ),吸取溶出液适量(取样位置应在桨叶顶端至液面的中点,距溶出杯内壁不小于10mm处),立即用适当的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取澄清滤液,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每片的溶出量。 3.溶出介质:人工胃液900ml 取稀盐酸16.4 mL, 加水800 mL与胃蛋白酶10 g, 摇匀后, 加水稀释至1000 ml即得。 4.含量测定:UV-Vis,测定波长:274nm 5.每片溶出量:Q=A样/A对×100% 实验材料: 仪器:溶出仪,注射器,微孔滤膜,EP管,移液管,容量瓶,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试剂:人工胃液等。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和答案!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和答案! 导语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答案在这~ 1、为什么必须进行用药交代? 无论国产还是进口阿司匹林,都可引起致命的胃出血和脑出血。数以亿计的患者正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必须进行用药交代,而且应规范化。 阿司匹林用药交待(纸质或口头): 肠溶片应餐前服用;当出现上腹不适或身体有出血表现时,请及时就诊;注意粪便颜色变化,当出现血便,或黑便时,请及时就诊;每1~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2、阿司匹林最低有效剂量是多少? 市场上有25mg、50mg、100mg不同规格的阿司匹林,说明书用法差异很大。 通常情况下,阿司匹林预防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mg/d,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d。 3、何时服用最好,早上还是晚上?

清晨血小板更活跃,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6:00~12:00点。 肠溶或缓释阿司匹林口服后需3~4小时达到血药高峰,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好地抑制清晨血小板功能;若每天上午服药不能对事件高发时段提供最佳保护。 但是,没有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多减少心血管病事件,而且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必过分强调固定某一时辰服药。 4、偶尔忘记服用阿司匹林怎么办? 体内每天约有10%~15%的新生血小板,故需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以保证新生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 偶尔一次忘记服用阿司匹林,体内仅15%的血小板具有活性,对于抗栓作用影响不大。不需要在下一次服药加倍剂量,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会增加。 5、高血压患者,什么时候才可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引起颅内出血绝对风险仅为0.03%。 但是,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时,需在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后开始应用,以避免颅内出血风险增加。 6、溃疡病史患者,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地合成及熔点测定

标准文档 2013-2014(2) 基础化学开放实验(有机化学) ——阿司匹林的合成及含量测定 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赵超王凤艳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第一章前言(概述) 1.1理化性质 (4) 1.2水杨酸的性质及应用 (4) 1.3阿司匹林的功效 (4) 第二章实验部分及数据处理 2.1阿司匹林的合成 2.1.1仪器及试剂 (4) 2.1.2实验步骤 (5) 2.1.3实验结果 (5) 2.2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 2.2.1实验仪器和试剂 (5) 2.2.2实验步骤 (5) 2.2.3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5)

2,3阿司匹林的熔点测定 2.3.1实验仪器和试剂 (6) 2.3.2实验步骤 (6) 2.3.3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6) 第三章结果及讨论(含结论) (6) 参考文献 (7) 摘要: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是由水杨酸和乙酸酐酯化反应合成的白色晶体。这反应涉及到水杨酸的酚基在浓硫酸为催化剂条件下的乙酰化。通过实验学习制备阿司匹林的原理和方法,进而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应用价值。采用酸碱直接滴定法测定实验合成的阿司匹林的纯度及产率,并且学会用熔点法鉴定阿司匹林。 关键词:阿司匹林重结晶浓硫酸直接滴定法熔点鉴定

第一章前言 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英文名称: 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其中文俗名有: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也可提高植物的出芽率,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1.1理化性质 阿司匹林色、态、味: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先微苦后转辛。 阿司匹林分子式:C 7H 6 O 3 结构式:C 6H 4 OHCOOH 分子量 138.12 相对密度:1.44, 熔沸点:熔点157-159℃,在光照下逐渐京变色,沸点约211℃/2.67kPa易溶于乙醇,溶于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性质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可缓缓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而略带酸臭味,故贮藏时应置于密闭,干燥处,以防分解。 1.2水杨酸的性质及应用 水杨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医药工业中,水杨酸本身就是一种用途极广的消毒防腐剂。作为医药中间体。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的结晶粉状物,存在于自然界的柳树皮、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Salicylic取自拉丁文Salix,即柳树的拉丁文植物名。水杨酸具有优秀的去角质、清理毛孔能力,安全性高,且对皮肤的刺激效较果酸更低,因而成为保养品新宠儿。水杨酸可以淡化色素斑、缩小毛孔、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效果 1.3阿司匹林的功效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血栓形成这些主要功效。所以它适合用于疼痛,而伴有炎症的疼痛效果又会更好,例如头痛和短暂的骨骼肌肉疼痛或者是牙疼关节疼之类的。还有就是对提问过高或者持续性发热有减低体温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使急性风湿热患者短时间(两天内)内退热,关节红肿疼痛减缓。还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阿司匹林的合成鉴定与含量的测定

应用化学实验二准备实验卡

实验 容 1.乙酰水酸的合成 在干燥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3.2 g干燥的水酸,8mL新蒸的乙酸酐和5滴浓H2SO4,旋摇锥形瓶使水酸全部溶解后,在水浴上加热5~10min,控制水浴温度在85~90o C,冷至室温, 即有乙酰水酸结晶析出。如不结晶,可用玻璃棒磨擦瓶壁并将反应物置于冰水中冷却使结晶 产生。加入50mL H2O,混合物继续在冰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减压过滤,用滤液反复淋洗锥 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用少量冷H2O洗涤结晶,继续抽气将溶剂尽量抽干, 称量,粗产物约2.8g。 将粗产物转移到150mL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25mL NaHCO3饱和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几分钟,直至无CO2气泡产生。抽滤,副产物聚合物应被滤出,用5~10 mL H2O冲洗漏斗, 合并滤液,倒入预先盛有5 mL浓HCl和10mL H2O配成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即有乙酰 水酸沉淀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再用少量冷H2O洗涤2次, 压干,将结晶移到表面皿上,取少量晶体放入100℃烘箱中干燥30分钟。后取几粒结晶加入 盛有5 mL H2O的试管中,加入1~2滴1%FeCl3溶液,观察有无颜色反应。若出现颜色反应, 须再进行精制。 2.产物中乙酰水酸含量的测定紫外光谱法 产物用稀NaOH溶液溶解,乙酰水酸水解生成水酸二钠。该溶液在296.5 nm左右有个吸收峰,测定稀释成一定浓度乙酰水酸的NaOH水溶液的吸光度值,并用已知浓度的水酸的NaOH 水溶液作一条标准曲线,则可从标准曲线上求出相当于乙酰水酸的含量。根据两者的相对分 子质量,即可求出产物中乙酰水酸的浓度 板书 设计 一、实验原理 COOH OH +(CH3CO)2O H2SO4 △ COOH OCCH3 O +CH3COOH 二、实验步骤及方法 (一)乙酰水酸的制备及鉴定 1.乙酰水酸的制备 2.粗产物纯化 3.乙酰水酸的精制及鉴定 (二)产物中乙酰水酸含量的测定 1.绘制标准溶液曲线 2.测量及计算乙酰水酸含量 三、实验观察与结果 四、思考题

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荧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荧光法测定药物中的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方法。 2.掌握970CRT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3.加深对荧光光度法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荧光光度法原理 (1)常温下,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一定的紫外可见光的辐射能成为激发态分子,激发态分子通过无辐射跃迁至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回到基态,发出比吸收光波长长的光而产生荧光。在稀溶液中,当实验条件一定时,荧光强度I F 与物质的浓度c 成线性关系: 即Kc I F (这是荧光光谱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2)荧光光谱 激发光谱:固定测量波长(选最大发射波长),化合物发射的荧光强度与照射光波长的关系曲线。激发光谱曲线的最高处,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最多,荧光强度最大。 荧 光强度 波长

发射光谱:固定激发光波长(选最大激发波长), 化合物发射的荧光强度与发射光波长关系曲线。 固定发射光波长进行激发光波长扫描,找出最大激发光波长,然后固定激发光波长进行荧光发射波长扫描,找出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激发光波长和发射荧光波长的选择是本实验的关键。 2. 荧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通常称为ASA 的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水解即生成水杨酸(SA )(如下式)。而在阿司匹林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水杨酸,用醋酸—氯仿作为溶剂,然后用荧光法可以分别测定其含量,少许醋酸还可以增加二者的荧光强度(本次实验只测定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在1%的乙酸—氯仿中乙酰水杨酸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如图所示:(为了消除药片之间的差异,可以取几片一起研磨,然后取部分由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分析)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970CRT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及附件;容量瓶:1000mL 2只,100 mL 2只,50mL 8只;l0mL 吸管2支;铁架台;研钵;称量瓶;玻璃棒;烧杯;定量滤纸;电子天平。 试剂:冰醋酸;氯仿;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丙酮。 四、实验步骤: 1. 接通电源,打开氙灯,再打开主机,然后打开计算机启动工作站并初始化仪器,预热30min 左右。 (CH 3CO)2O H 2O (ASA) (SA)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阿司匹林肠溶片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以药品包装盒中的说明书为准。妊娠:C 哺乳:L2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阿司匹林肠溶片 【英文名】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汉语拼音】 Asipilin Changrong 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司匹林。 【性状】 本品为肠溶包衣片、除上包衣后显白色。 【药理毒理】

药理学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环加氧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烷A2的生成而起作用。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PH值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肠溶片剂吸收慢、本品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时结合率也低。T1/2为15~20分钟;水杨酸盐的T1/2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值,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T1/2为3.8~12.5小时。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lc acid)及葡萄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 acid)。一次服药后1~2小时达血药峰值。本品以结合的代谢物和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排泄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区别。尿液PH值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

实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鉴别

实验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复习并掌握比色法检查阿司匹林片剂中游离水杨酸的实验原理。 2.复习并掌握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剂含量的实验原理。 3.掌握水杨酸类药物的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鉴别(三氯化铁反应) 阿司匹林为水杨酸酯类药物,加热水解后产生水杨酸,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适宜pH为4.0~6.0),会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的铁配位化合物。 (二)检查——游离水杨酸 阿司匹林为水杨酸酯,不能直接与高铁盐作用,而其杂质游离水杨酸含酚羟基,可与高铁盐反应显紫堇色,因此,将适量阿司匹林供试品溶液与一定量水杨酸对照品溶液生成的色泽对比,即可控制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含量。(三)含量测定——两步滴定法 片剂中除了加入少量酒石酸或枸橼酸稳定剂外,制剂工艺过程中又可能有水解产物(水杨酸、醋酸)产生,因此不能采用直接滴定法,而采用先中和供试品共存的酸,再将阿司匹林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测定的两步滴定法。 第一步为中和: COOH O O CH3+NaOH COONa O O CH3 +H2O 第二步为水解与测定 +NaOH COONa OH +CH3COONa COONa O O CH3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剩余)

三、仪器及试药 电热恒温干燥箱,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托盘天平(精度0.01g),称量瓶,称量纸,药匙,量筒(10ml、50m1、100m1),电炉,研钵,烧杯(25m1),胶头滴管,容量瓶(100 m1),玻璃漏斗,滤纸,纳氏比色管(50m1),锥形瓶(250m1),酸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水浴锅,温度计,阿司匹林肠溶片,纯化水,乙醇(分析纯),水杨酸(分析纯),酒石酸(分析纯),中性乙醇(分析纯),三氯化铁(分析纯),盐酸(分析纯),硫酸铁铵(分析纯),酚酞(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硫酸(分析纯),无水碳酸钠(基准试剂),甲基红(分析纯),溴甲酚绿(分析纯)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鉴别(三氯化铁反应)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二)检查——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5片,研细,用乙醇30ml分次研磨,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充分振摇,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滤过,精密量取滤液6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3ml,摇匀,30秒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量取0.01%水杨酸溶液4.5ml,加乙醇3ml,0.05%酒石酸溶液1ml,用水稀释至50ml,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3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 (三)含量测定——两步滴定法 取本品30片,研细,用中性乙醇70ml分数次研磨,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充分振摇,再用水适量洗涤研钵数次,洗液合并于100ml容量瓶中,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滤液10ml(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3g),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20mL,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 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 mol/L)40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0.05 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每l 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 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04。

阿斯匹林

最近证实: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可使严重心血管病事件减少12%;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相对风险降低20%;且经济效益比十分突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新闻发布会于2010年5月19日在北京召开,胡大一) 2009年ATr荟萃分析显示:无论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阿司匹林都是有效的,阿司匹林用于二级预防可降低严重血管事件风险19%(p=0.00001);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可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3%)、任何严重冠脉事件(18%)、以及严重心血管事件(12%)。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疗效确切,但明显低于二级预防的效果。(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09) 阿司匹林不仅能够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血小板激活物血栓素A2(TXA2)的合成,而且能够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斑块的形成与进展。 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和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内还氧化酶-1防止血栓烷A2形成,阻断血小板聚集,从而使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治疗中获得肯定的地位。对145项10万冠心病病人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荟萃分析发现,阿司匹林在各亚组可降低AMI发生率20%~30%。ISIS-2调查证实阿司匹林对AMI病人的重要性,联合使用能使每1 00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中的死亡人数减少50人。 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并非仅限于抗血小板聚集,还通过干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新生血管生成、左旋精氨酸与NO通路等As形成的各个环节[1-3],发挥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009年,Antithrom-botic Trialists('ATT)Collaboration研究发现:在一级预防试验中,阿司匹林每年可以减少12%的严重血管事件;在二级预防实验中,阿司匹林降低严重血管事件发生概率的作用更加显著(严重血管事件年发生率:阿司匹林组6.7%,对照组8.2%,p<0.0001)[1]。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复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抑制AS的作用。(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J].Lancet,2009,373(9678):1849-1860) 经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可减少25%的心血管事件复发[1]( Baigent C,Sudlow C,Collins R,et al.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randomized trials of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J]. BMJ,2002,324(7329):71-86). 大量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死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自动溶栓后再梗死率;冠脉内介入治疗时,可降低亚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和再狭窄发生率。 血小板有激活、黏附、聚集、释放等基本功能。多种刺激可导致血小板活化,活化血小板内膜磷脂暴露,发挥接触活化作用,促进凝血反应发生、发展。此外,血小板还有辅助、调控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功能。微循环中聚集的血小板释放出颗粒内容物,如5-羟色胺、腺苷二磷酸、溶酶体酶、儿茶酚胺、组胺、通透性因子及阳离子蛋白,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并引起内皮细胞收缩,使细胞连接开放,通透性增加内皮下层水肿、血管内膜损伤。在AS发展过程中,动脉内膜中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是较早出现的病理改变。血小板激活时其膜糖蛋白Ot-颗粒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血小板因子Ⅳ、β凝血球蛋白一起释放出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β凝血球蛋白均有化学趋化作用,可诱导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向损伤部位聚集,并分化、增殖,合成瘢痕组织,形成所需要的细胞外基质分子。 20世纪70年代,Vane[16]认为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的生成,特别是血栓素A2(TXA2)而发挥其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作用。Roth等[17]进一步阐明小剂量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乙酰化血小板环氧化酶,主要是乙酰化环氧化酶-1(COX-1)丝氨酸530位点,抑制TXA2的形成。(16 V ANE J R.Inhibition of prostaglandin syntheses as a mechanism

实验六 阿斯匹林片的溶出度测定

实验六片剂的溶出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固体制剂(片剂、胶囊)溶出度的意义。 2、掌握《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溶出度测定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中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法。口服固体制剂在体内胃肠液中需经崩解和溶解过程才能经生物膜被机体吸收,对许多药物而言,其吸收量通常与该药物从剂型中溶出的量成正比,即溶出的药物量愈大,吸收的药量就愈大,药效就愈强。 药物溶出原理可用Noyes-Whitney方程来表示:dC/dt=KS(Cs-Ct) (1) 式中dC/dt:溶出速率;K:溶出速率常数;S:固体药物与溶出介质接触的表面积;Cs:药物的溶解度;Ct:任一时间溶液浓度。 假设溶出的药物立即被吸收,Ct远小于Cs,公式(1)可简化为:dC/dt =KSCs(2)(2)式表明:药物的吸收速度与K、S、Cs成正比,增加药物的表面积可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对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小于0.1~1mg%)而言,溶解是其主要过程,崩解时限往往不能作为判断难溶性药物制剂的吸收指标。因此,对口服固体制剂,尤其是在体内吸收不良的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制剂、缓控释制剂,以及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固体制剂,均应做溶出度检查。《中国药典》和许多国家药典对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及其测定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 三、实验内容 (一)仪器与材料 仪器:型溶出度测定仪、转篮、容量瓶(1000ml、50ml)、吸量管(5ml)、微孔滤膜(应不大于0.8μm)、滤器、取样器、滴管、电炉、水浴,TU-190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材料:阿斯匹林片(0.3g)、稀盐酸、0.4%氢氧化钠、稀硫酸、蒸馏水。 (二)实验部分 阿斯匹林(C9H8O4)片剂的溶出度测定 本品含阿斯匹林(C9H8O4)应为标示量(0.3g)的95%~105%。 [测定方法]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 C第一法),以稀盐酸24ml 加水至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10 ml滤过;精密量取(可用吸量管)续滤液3 ml置50 ml容量瓶中,加0.4%的氢氧化钠溶液5 ml,置水浴上煮沸5分钟,放冷,加稀硫酸2.5 ml,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303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7H6O3吸收系数()为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阿司匹林肠溶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英文名称:AspirinEnteric-coated Tablets?商品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 成份: 主要成份:阿司匹林 适应症: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得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得发病风险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中风得二级预防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得风险 降低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得发病风险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得风险。 规格: 100mg

用法用量: 用法:口服、肠溶片应饭前用适量水送服。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得发病风险:建议首次剂量300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以后每天100-200mg。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每天100—300mg。 中风得二级预防:每天100-300mg。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得风险:每天100—300mg。 降低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得发病风险:每天100-300mg。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每天100-300mg。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每天100-200mg。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得风险:每天100mg。 不良反应: 所列出得药物不良反应(ADRs)就是基于所有阿司匹林制剂(包括短期与长期口服治疗)得上市后自发报告,因此无需按照CIOMSⅢ频率类别进行组织。 上、下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胃肠道与腹部疼痛。罕见得胃肠道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非常罕见得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与穿孔,伴有实验室异常与临床症状。 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得抑制作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得风险、 已观察到得出血包括手术期间出血,血肿,鼻衄,泌尿生殖器出血,牙龈出血。也有罕见至极罕见出血得报道,如胃肠道出血、脑出血(血压控制不良得高血压患者与,或与抗凝血药台用),可能威胁生命。急性或慢性出血后可能导致贫血,缺铁性贫血(如隐性得微出血),伴有实验室异常与临床症状,例如虚弱,苍白,低血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