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产论试题与答案

生产论试题与答案

生产论试题与答案
生产论试题与答案

生产论试题与答案

1.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1) 在表中填空。

(2) 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

始的?

(2)该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是从第5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此时,平均

产量开始大于边际产量。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 =f(L ,k )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线TP ,边际产量线MP 和平均产量线AP 都是先呈上升趋势,达到本身的最大值以后,再呈下降趋势。参考第4题图。

(2) 首先,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① MP=TP ′(L, K),TP= ∫MP 。

②MP 等于TP 对应点的斜率,边际产量线是总产量线上各点的斜率值曲线。斜率值最大的一点,即边际产量线拐点。

③MP =0时, TP 最大;边际产量线与横轴相交。MP >0 时, TP 递增; MP <0 时, TP 递减。

其次,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关系。

2

1

()()()TP TP L TP AP L MP AP L L L '-''===-

①若MP >AP ,则AP 递增;平均产量上升的部分,边际产量一定高于平均产量; ②若MP <AP ,则AP 递减;平均产量线下降的部分,边际产量线一定低于平均产量线。 ③若MP =AP ,则AP 最大。MP 交AP 的最高点。 最后,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①AP=TP/L

②原点与TP 上一点的连线的斜率值等于该点的AP 。 ③从原点出发与TP 相切的射线,切点对应AP 最大。

3.

K =10,求: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 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TP L 、劳动平均产量AP L 和劳动边际产量MP L 各自达到极大值时的

(3)什么时候AP L =MP L ?它的值又是多少? 3. 解:(1)把K=10代入生产函数得短期关于劳动的总产量函数为:

()

22,2100.50.510L TP f L K L L ==?--?2200.550L L =--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为:2200.55050

200.5L L TP L L AP L L L L

--===--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为:()(

)2

200.550

20L L MP TP L L L ''==--=-

(2)当0L MP =时,即20L=0L=20-?时,L TP 达到极大值 。 当L L AP MP =时,即50

200.5L 20L L

--

=-,L=10时,L AP 达到极大值。 ()()L MP 20-L 1''==-,说明L MP 始终处于递减阶段,所以L=0时,MP 最大。

(3)L L AP MP L 10=?=,把L 10= 代入AP 和MP 函数得: 50

200.5=2055=10L AP L L

=--

-- ,20=2010=10L MP L =-- ,即 L=10时,

L AP 达到极大值,L L AP MP 。

4.区分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与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 解答:边际报酬变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即边际产量的变化,而其他生产要素均为固定生产要素,固定要素的投入数量是保持不变的。边际报酬变化具有包括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很显然,边际报酬分析可视为短期生产的分析视角。

规模报酬分析方法是描述在生产过程中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均同比例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特征,当产量的变化比例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比例时,则分别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很显然,规模报酬分析可视为长期生产的分析视角。

区别:①前提条件不同,边际报酬变化生产要素分为不变和可变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比例发生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研究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动。②考察时间长短不同。边际报酬变化分析的是短期生产规律;规模报酬研究长期生产规律。③指导意义不同。边际报酬变化指出要按比例配置生产要素;规模报酬指出要保持企业的适度规模。④由于前提条件不同,二规律独立发挥作用,不存在互为前提,互为影响关系。

联系:随着投入要素增加,产量一般都经历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 5.已知生产函数为Q =min (K L 3,2)。求:(1)当Q =36时,L 与K 值分别是多少?(2)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为L P =2,K P =5,则生产480单位产量时的最小成本是多少?

解:(1)生产函数为Q =min(K L 3,2)表示该函数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所以,厂商进行生产时,总有Q =2L =3K 。

因为已知产量Q =36,则 2L =3K=36 ,所以,L =18,K =12。 (2)由Q =2L =3K=480,可得:L =240,K =160。

又因为P L =2,P K =5,所以有:TC =P L L +P K K =2×240+5×160=1280。即生产480单位产量最小成本为1280。

6.假设某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为 Q =35L +8L 2-L 3

。求: (1)该企业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2)如果企业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为L =6,是否处理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为什么?

解答:(1)平均产量函数:AP(L)=L =35+8L -L 2

边际产量函数:MP(L)=Q ′(L)=35+16L -3L 2

(2)首先需要确定生产要素L 投入量的合理区间。

在生产要素L 投入量的合理区间的左端,有AP =MP ,于是,有35+8L -L 2

=35+16L -3L 2

。解得L =0和L =4。L =0不合理,舍去,故取L =4。

在生产要素L 投入量的合理区间的右端,有MP =0,于是,有35+16L -3L 2

=0。(5+3L)(7-L)=0,解得L =-5/3和L =7。L =-5/3不合理,舍去,故取L =7。

由此可得,生产要素L 投入量的合理区间为[4,7]。因此,企业对生产要素L 的使用量为6是处于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的。

7.假设生产函数Q = min {5L,2K}。 (1)作出Q =50时的等产量曲线。

(2)推导该生产函数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函数。 (3)分析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情况。

解答:(1)生产函数Q =min{5L,2K }是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其等产量曲线如图所示为直角形状,且在直角点两要素的固定投入比例为K:L=5:2。

当产量Q =50时,有5L =2K =50,即L =10,K =25。相应的Q =50的等产量曲线如图所示。

(2)由于该生产函数为固定投入比例,即L 与K 之间没有替代关系,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 =0。

(3) 因为Q =f(L ,K)=min {5L,2K}

f(λL ,λK)=min {5λL,2λK}=λmin {5L,2K}

所以该生产函数呈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8..已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Q =AL αK β。请讨论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情况。 解答:因为 Q =f(L ,K)=AL αK β

f(λL ,λK)=A(λL)α(λK)β=λα+

βAL αK β

所以当α+β>1时,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当α+β=1时,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当α+β<1时,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

9.已知生产函数为123

3

Q AL K =。

判断:(1)在长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属于哪一种类型?

(2)在短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是否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 解:(1) ()1

23

3

,Q f L K AL K == ()()()

()121233

33

,,f

L K A L K AL K f L K λλλλλλ=== ,所以,在长期生产中,该生

产函数属于规模报酬不变。

(2)假定资本的投入量不变,用K 表示,L 投入量可变,

所以,生产函数1

23

3

Q AL K =,这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为22

3313

L MP AL K -=

5

2

33209

L dMP AL K dL -=-<,说明:当资本使用量即定时,随着使用的劳动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

同理,113323K MP AL K -=,4133209

K

dMP AL K dK -=-<,说明:当劳动使用量即定时,

随着使用的资本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

综上,该生产函数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10.令生产函数f (L ,K )=a 0+a 1(LK)1/2+a 2K +a 3L ,其中0≤a i ≤1 i=0,1,2,3。

(1)当满足什么条件时,该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2)证明: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相应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解:(1)根据规模报酬不变的定义f(λL ,λK)=λf (L ,K )于是有

f(λL ,λK)=a 0+a 1(λL)(λK)1/2

+a 2(λK)+a 3(λL)

=a 0+λa 1(LK)1/2+λa 2K +λa 3L

=λ[a 0+a 1(LK)1/2+a 2K +a 3L]+(1-λ)a 0 =λf (L ,K )+(1-λ)a 0

由上式可见:当a 0=0时,对于任何的λ>0,有f(λL ,λK)=λf (L ,K )成立, 即当a 0=0时,该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2)在规模报酬不变,即a 0=0时,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f (L ,K )=a 1(LK)1/2+a 2 K +a 3L

相应地,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分别为:

MP L (L ,K)=

dL K L df ),(=21

a 1L -1/2K 1/2+a 3, MP K (L ,K)=

dK K L df ),(=2

1

a 1L 1/2K -1/2+a 2, 可求:

dL K L dMP L ),(=-41 a 1L -3/2K 1/2 <0 , dL K L dMP K ),(=-4

1

a 1L 1/2K 1-3/2<0

显然,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小学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共计三套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20.(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6.(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 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1

2016矩阵论试题

第 1 页 共 6 页 (A 卷) 学院 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班级、密封线内不准答题,违者按零分计) …………………………………………密…………………………封……………………………………线………………………………… 考试方式:闭卷 太原理工大学 矩阵分析 试卷(A ) 适用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考试日期:2017.1.09 时间:120 分钟 共 8页 一、填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5题为填空题: 1. 已知??? ? ? ??--=304021101A ,则1||||A =。 2. 设线性变换1T ,2T 在基n ααα ,,21下的矩阵分别为A ,B ,则线性变换212T T +在基n ααα ,,21下的矩阵为_____________. 3.在3R 中,基T )2,1,3(1--=α,T )1,1,1(2-=α,T )1,3,2(3-=α到基T )1,1,1(1=β, T )3,2,1(2=β,T )1,0,2(3=β的过度矩阵为A = 4. 设矩阵??? ? ? ??--=304021101A ,则 5432333A A A A A -++-= . 5.??? ? ? ? ?-=λλλλλ0010 01)(2A 的Smith 标准形为 6-10题为单项选择题: 6.设A 是正规矩阵,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A 一定可以对角化; (B )?=H A A A 的特征值全为实数; (C) 若E AA H =,则 1=A ; (D )?-=H A A A 的特征值全为零或纯虚数。 7.设矩阵A 的谱半径1)(

离散数学之集合论

第二篇集合与关系 集合论是现代各科数学的基础,它是德国数学家康托(Geog Cantor, 1845~1918)于1874年创立的,1876~1883年康托一系列有关集合论的文章,对任意元的集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关于基数、序数和良序集等理论,奠定了集合论深厚的基础,19世纪90年代后逐渐为数学家们采用,成为分析数学、代数和几何的有力工具。 随着集合论的发展,以及它与数学哲学密切联系所作的讨论,在1900年前后出现了各种悖论,使集合的发展一度陷入僵滞的局面。1904~1908年,策墨罗(Zermelo)列出了第一个集合论的公理系统,它的公理,使数学哲学中产生的一些矛盾基本上得到了统一,在此基础上以后就逐渐形成了公理化集合论和抽象集合论,使该学科成为在数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 现在,集合论已经成为内容充实、实用广泛的一门学科,在近代数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观点已渗透到古典分析、泛函、概率、函数论、信息论、排队论等现代数学各个分支,正在影响着整个数学科学。集合论在计算机科学中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大多数基本概念和理论几乎均采用集合论的有关术语来描述和论证,成为计算机科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集合论可作为数学学科的通用语言,一切必要的数据结构都可以利用集合这个原始数据结构而构造出来,计算机科学家或许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本篇介绍集合论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集合及其运算、性质、序偶、关系、映射、函数、基数等。 第2-1章集合及其运算 §2-1-1 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 一、集合的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一个原始的概念,因此它不能被精确地定义出来。一般地说,把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事物,汇集成一个整体,就形成一个集合。构成这个集合的每一个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一个成员(或一个元素),构成集合的这些成员可以是具体东西,也可以是抽象东西。例如:教室内的桌椅;图书馆的藏书;全国的高等学校;自然数的全体;程序设计语言C的基本字符的全体等均分别构成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集合的名称;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元素。若元素a属于集合A记作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一、填空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 学模式。 7、辛德等在1992 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 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1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18、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19、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0、按照古德来德的观点,课程可分为: 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经验课程五个不同层面。 21、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22、泰勒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23、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其基本过程有:确定被研究的 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24、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程结构是指 25、课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26、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错)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 2.关于教材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 B、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 C、教材分析要注意避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D、教材分析要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3.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 A、函数思想 B、集合思想 C、化归思想 D、极限思想 5.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A、范例学习 B.接受学习 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 7.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8.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真分数与假分数 C、正方形 D、分数 9.如果小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10.一般说来,“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指() A、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B、非常规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C、数学应用问题 D、纯数学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1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浅谈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浅谈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文章整理编辑---论文文库工作室(QQ1548927986) 摘要:数理逻辑是离散数学课程中研究推理的逻辑学科,它为确定一个给出的论证是否有效提供各种法则和技巧,在计算机科学里用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也可以验证定理和推论,同时在计算机模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硬件系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研究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必须从研究数理逻辑的符号化开始讨论、加以分析、验证结论。 关键词:数理逻辑;命题逻辑;一阶逻辑;推理理论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在计算机理论研究及软、硬件开发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内容大致包含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组合数学、图论和初等数论6部分,这6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各种离散量之间数与形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数理逻辑部分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1.为计算机的可计算性研究提供依据 数理逻辑分为命题逻辑和一阶逻辑两部分,命题逻辑是一阶逻辑的特例。在研究某些推理问题时,一阶逻辑比命题逻辑更准确。数理逻辑中的可计算谓词和计算模型中的可计算函数是等价的,互相可以转化,计算可以用函数演算来表达,也可以用逻辑系统来表达。 某些自然语言的论证看上去很简单,直接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是通过数理逻辑中的两种符号化表达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让人们很难理解,这就为计算机的可计算性研究埋下伏笔。下面举一个简单例子加以说明。 例1 凡是偶数都能被2整除。6是偶数,所以6能被2整除。 可见,一个复杂的命题或者公式可以利用符号的形式来说明含义,来判断正确性,这使得计算机科学中的通过复杂文字验证的推理过程变得简单、明了了。 2.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数理逻辑部分在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应用尤为突出,数字逻辑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数理逻辑中的布尔运算。计算机的各种运算是通过数字逻辑技术实现的,而代数和布尔代数是数字逻辑的理论基础,布尔代数在形式演算方面虽然使用了代数的方法,但其内容的实质仍然是逻辑。范式正是基于布尔运算和真值表给出的一个典型公式。 下面以计算机科学中比较典型的开关电路的设计为实例说明数理逻辑中布尔代数和范式的应用。整个开关电路从功能上可以看做是一个开关,把电路接通的状态记为1(即结果为真),把电路断开的状态记为0(即结果为假),开关电路中的开关也要么处于接通状态,要么处于断开状态,这两种状态也可以用二值布尔代数来描述,对应的函数为布尔函数,也叫线路的布尔表达式。接通条件相同的线路称为等效线路,找等效线路的目的是化简线路,使线路中包含的节点尽可能地少。利用布尔代数可设计一些具有指定的节点线路,数学上既是按给定的真值表构造相应的布尔表达式,理论上涉及到的是范式理论,但形式上并不难构造。 例2 关于选派参赛选手,赵,钱,孙三人的意见分别是:赵:如果不选派甲,那么不选派乙。钱:如果不选派乙,那么选派甲;孙:要么选甲,要么选乙。以下诸项中,同时满足赵,钱,孙三人意见的方案是什么? 解答:把赵,钱,孙三个人的意见看做三条不同的线路,对三条线路化简得到接通状态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6)

. 200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 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 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 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 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 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 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 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来源于网络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着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 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 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 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 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 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 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数理逻辑心得

数理逻辑的心得 数理逻辑: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应熟练掌握将现实生活中的条件化成逻辑公式,并能做适当的推理,这对程序设计等课程是极有用处的。是大四接触到的,现简单介绍一下数理逻辑的发展史,算是一点感悟吧 1数理逻辑的发展前期 ·前史时期——古典形式逻辑时期:亚里斯多德的直言三段论理论 ·初创时期——逻辑代数时期(17世纪末) ·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学在认识自然、发展技术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人们希望使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维,把思维过程转换为数学的计算。 ·莱布尼兹(Leibniz, 1646~1716)完善三段论,提出了建立数理逻辑或者说理性演算的思想: ·提出将推理的正确性化归于计算,这种演算能使人们的推理不依赖于对推理过程中的命题的含义内容的思考,将推理的规则变为演算的规则。 ·使用一种符号语言来代替自然语言对演算进行描述,将符号的形式和其含义分开。使得演算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与符号的组合规律,而与其含义无关。 ·布尔(G. Boole, 1815~1864)代数:将有关数学运算的研究的代数系统推广到逻辑领域,布尔代数既是一种代数系统,也是一种逻辑演算。 数理逻辑的奠基时期 ·弗雷格(G. Frege, 1848~1925):《概念语言——一种按算术的公式语言构成的纯思维公式语言》(1879)的出版标志着数理逻辑的基础部分——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的正式建立。 ·皮亚诺(Giuseppe Peano, 1858~1932):《用一种新的方法陈述的算术原理》(1889)提出了自然数算术的一个公理系统。 ·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数学原理》(与怀特黑合著,1910, 1912, 1913)从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开始,然后通过一元和二元命题函项定义了类和关系的概念,建立了抽象的类演算和关系演算。由此出发,在类型论的基础上用连续定义和证明的方式引出了数学(主要是算术)中的主要概念和定理。 ·逻辑演算的发展:甘岑(G. Gentzen)的自然推理系统(Natural Deduction System),逻辑演算的元理论:公理的独立性、一致性、完全性等。 ·各种各样的非经典逻辑的发展:路易斯(Lewis, 1883~1964)的模态逻辑,实质蕴涵怪论和严格蕴涵、相干逻辑等,卢卡西维茨的多值逻辑等。 集合论的悖论使得人们觉得数学产生了第三次危机,提出了数学的基础到底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罗素等的逻辑主义:数学的基础是逻辑,倡导一切数学可从逻辑符号推出,《数学原理》一书是他们这一思想的体现。为解决悖论产生了逻辑类型论。 ·布劳维尔(Brouwer, 1881~1966)的直觉主义:数学是心灵的构造,只承认可构造的数学,强调构造的能行性,与计算机科学有重要的联系。坚持潜无穷,强调排中律不能用于无穷集合。海丁(Heyting)的直觉主义逻辑。 ·希尔伯特(D. Hilbert)的形式主义:公理化方法与形式化方法,元数学和证明论,提倡将逻辑演算和数学证明本身形式化,把用普通的语言传达的内容上的数学科学变为用数学符号和逻辑符号按一定法则排列的一堆公式。为了消除悖论,要数学建立在公理化基础上,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 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 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 程 D.学 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数理逻辑与集合论作业二 - 参考解答

數理邏輯與集合論作業二 1. 解:該題應該理解為此列表中每一句都是形如“i: 在這個列表中,恰有i條語句為假”的形式。 a)思路:考慮這100句裡可能有幾句為真。是否可能沒有一句為真?是否可能 祗有一句為真,是哪一句?是否可能多餘等於兩句為真? b)思路:“至少i+1句為假”蘊含“至少i句為假”,若第i句為真,則1…… i-1句都為真,所以第 100, 99, 98, ……句都為假,一直到第50句為真 c) 思路同上,但是…… 2. 解答:如果我說右邊的路通往遺跡你將回答“是”,對嗎? 3.

解答: ))))a q p b p q c q p d q p →∧→?→? 4. 也就是上述描述是否自相矛盾? 5. 解答: 条件符号化 ::::(1)(2)(C G)(3)(G W)G W (4)G W G W S C G W S C G W S C C G W C C S C S →?∧=?∨???∧?=∨→?????男管家廚師園丁雜役假設為真,則由(2)得:再由(1)得:但無法判定的真假 假設為假,則由(3)得:再由(4)得:由(1)得:綜上所述:和說了假話,,的話真假未知 6. 四个朋友被认定为非法进入某计算机系统的嫌疑人。他们已对调查员作了陈述。

艾丽斯说“卡罗斯干的” 约翰说“我没幹。” 卡罗斯说“戴安娜干的。” 戴安娜说“卡罗斯说是我幹的,他说谎。” a)如果调查员知道四个嫌疑人中恰有一人说真话,那么准幹的?解释你的推理。 b)如果调查员知道恰有一人说谎,谁干的?解释你的推理。 解:前提符號化為 (1)A: C (2)J: ? J (3)C: D (4)D: ? (C: D) a) 祗有一句話為真,而(3)(4)有且僅有一句為真,分別討論(3)(4)為真的情況。 b)分析步驟同上。 7. 用真值表證明德摩根律和吸收律。 解答略 8. 使用等值演算證明下列命題公式為永真式(不得用真值表) 解答: a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课程与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关于“课程”,有如下说法:①对课程内涵本身的歧见,会导致课程实践重心的摇移;②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朝时期;③斯考特说“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④课程必须追求精确的定义;⑤在西方,课程最早起源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⑥课程的理解是分层次的;⑦课程定义的产生不受时代背景的影响;⑧课程定义的确定和哲学没有关系。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 ①③⑤⑦ B. 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⑦ D.②④⑥⑧ 答案:B 2. 提出“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的人是 A.斯宾塞 B.杜威 C.斯考特 D.泰勒 答案:C 3.提出“过于注重于完善诸如‘课程’术语的精确定义等理论问题,将会使课程研究毫无生机”的人是 A.斯考特 B.斯宾塞 C.泰勒 D.施瓦布 答案:D 4.被称为进步主义教育之父的人是 A.杜威 B.帕克 C.泰勒 D.克伯屈 答案:B 5.“课程”一词在东西方最早出现的标志 A.宋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B.宋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C.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唐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答案:C 6. 关于课程和课程理论,有如下说法:①经验主义课程也被称为“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②学术中心主义课程论提倡“从做中学”;③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思想基础是结构主义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④结构主义课程论者提倡发现学习;⑤螺旋式课程就是将学科的基本原理及概念组成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形式;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C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C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C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C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A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A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C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B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D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C )

矩阵论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考试试题科学硕士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考试试题(2010) 课程 矩阵论 (共6题,答题时不必抄题,标明题目序号) 一,填空题(15分) 1、已知矩阵A 的初级因子为223 ,(1),,(1)λλ-λλ-,则其最小多项式为 2、设线性变换T 在基123,,εεε的矩阵为A ,由基123,,εεε到基123,,ααα的过渡矩阵为P ,向量β在基123,,εεε下的坐标为x ,则像()T β在基123,,ααα下的坐标 3、已知矩阵123411102101,,,00113311A A A A -????????==== ? ? ? ?--???????? ,则由这四个矩阵所生成的子空间的维数为 4、已知0100001000011 000A ?? ? ?= ? ???,则1068A A A -+= 5、已知向量(1,2,0,)T i α=--,21i =-,则其范数 1α= ;2α= ;∞α= ; 二,(20)设1112112121220a a V A a a a a ??????==-=?? ?????? ?为22?R 的子集合, 1、证明:V 是22?R 的线性子空间; 2、求V 的维数与一组基; 3、对于任意的1112111221222122,a a b b A B a a b b ????== ? ????? V ∈,定义 2222212112121111234),(b a b a b a b a B A +++= 证明:),(B A 是V 的一个内积; 4、求V 在上面所定义的内积下的一组标准正交基。 三、(15分)设{} 23210[](),0,1,2i F t f t a t a t a a R i ==++∈=为所有次数小于3的实系数 多项式所成的线性空间,对于任意的22103()[]f t a t a t a F t =++∈,定义:

数理逻辑与集合论试卷

2006年的考题 一、A={a,b,c},B={X|a∈X且X?A},求B-A, B-{A}, ∪B, ∩B。 二、A={1,2,3,5,9},R是A上的关系且R={|3x≤y},求R-1, R2, r(R), t(R)。 三、R和S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A/R={{1,2},{3,4},{5}},A/S={{1},{2,3,4,5}}, 求①(A/R)∩(A/S) ②∪(A/R) ③R∩S ④A/(R∩S)。 四、用谓词逻辑公式表示下列命题: 任何两个不同的有理数之间必有另一个有理数。 五、设R是A上的关系,证明:R是拟反对称的(即R[imasym])当且仅当R 既是反自反的(即R[irref])又是反对称的(即R[asym])。 六、请分别判断以下结论是否一定成立,如果一定成立请证明,否则请举出反 例。 ①A⊕C=B⊕C当且仅当A=B。 ②如果A×B=A×C且A≠?,则B=C。 七、R是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且满足自反性(即R[ref])和传递性(即R[tra]), S是A上的关系且S={|存在A中元素x和y使得∈R且∈R}, 证明:S是A上的等价关系。 八、是偏序,如果D?A,且满足以下条件: ?x?y((x∈D & y∈D)??z(z∈D & x≤z & y≤z)),则称D是有向集。 ①证明:如果D是有限的有向集,则D有最大元。 ②举例说明如果D是无限的有向集,则D中不一定有最大元。 2005年的考题 一、A={2,3,4},R是A上的关系,R={|x+y=6}, ①R是否具有自反性?是否具有传递性?说明理由。 ②求R-1,R2,ts(R)。 二、A={a,b,c,d,e,f},R={,,,,,,}, R’=tr(R),画 出的哈斯图,求{c,d,e}的最大元、极小元、上界、下界和最大下界。 三、A={a,?},B=?∪{?},求A⊕B,P(A-B),A×A。 四、用谓词逻辑公式表示下列命题: 1) 存在最小的自然数。 2) 每个自然数都有唯一的后继。 五、R?A×A,证明:R是反对称的当且仅当R∩R-1?I A。 六、R是A上的等价关系,证明:A/R是A上的划分。 七、R是实数集,f:RXR→RXR,f()=,请问f是否为单射?是 否为满射?证明或举反例。 八、R?AXA,证明:s(R)=∩{R’|R?R’且R’是A上的对称关系}。 九、已知B∩C=?,证明:P(B∪C)与P(B)XP(C)等势。

《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AB)。A、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B、强调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C、强调教师的直接教学D、强调儿童的动手能力2、课程编制过程模式的特点有(ABD)。A、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反对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B、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C、操作性比较强,比较容易推广D、提倡儿童主动的学习和建构,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控制性3、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然会( AB)。A、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B、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C、较多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D、强调教师的事先预设4、下列关于蒙台梭利的描述正确的是( BC )。A、她是幼儿园的创立者B、她设计的课程反映了强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C、她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D、她是唯理论的代表人物5。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A)。A、发展一互动B、恩物C、游戏D、活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一般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与——。 7、依据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而展开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分别是——、选择内容,组织实施和——。8。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是——和——。9、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和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0、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更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较多地采用——的形式。11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主要是由——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张雪门13、单元教学14、幼儿园课程评价15、多元文化课程四、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17、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18、低结构化教学和高结构化教学有哪些区别?19、方案主题活动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0、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2l、试分析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幼儿园课程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AB 2、ABD 3、AB 4、BC 5、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心理学哲学社会学7、确定目标课程评价8、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教师和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9、《幼儿园工作规程》10、活动11、“计划一做一忆”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张雪门: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13、单元教学: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出单元,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的课程形式。14、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15、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17、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1)课程内容即教材。这种取向将课程内容作为是预设的的知识和技能。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就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就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就是( )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就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与步骤。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就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就是( )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就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就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就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就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瞧作就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就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与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就是( )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就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就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就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就是( ) A、普遍主义B、唯科学主义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 20、( )就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A、课程编制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就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与( ) A、整合性B、逻辑性C、个别性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就是( ) A、杜威B、卢梭C、斯宾塞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就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