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题27.1图形的相似1教学设计

课题27.1图形的相似1教学设计

课题27.1图形的相似1教学设计
课题27.1图形的相似1教学设计

课题 27.1 图形的相似 1

导学目标知识点: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整理、分析、归纳法

导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课前导学)

1 、同学们,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 (课本图27.1-1)( 课本图27.1-2)

2 、小组讨论、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相似图形

3 、思考:如图,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

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二、合作探究(课堂导学)

实验探究:如果把老师手中的教鞭与铅笔,分别看成是两条线段AB 和CD ,那

么这两条线段的比是多少?

归纳: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成比例线段:

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

a c b

d

(即ad b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1)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2)四条线段,,,a b c d 成比例,记作

a c b

d

或::a b c d ;

(3)若四条线段满足

a c b

d

,则有ad bc .

例1如图,下面右边的四个图形中,与左边的图形相似的是(

例2一张桌面的长 1.25a

m ,宽0.75b 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1)如果125a cm ,75b c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2)如果1250a

mm ,750b

m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小结:上

面分别采用,,m cm mm 三种不同的长度单位,求得的a b

的值是________的,所

以说,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______,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

位必须____.

三、讨论交流(展示点评)四、课堂检测(当堂训练)

已知: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32000000,量得北京到上海的图上距离大约为

3.5cm ,求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km ?

分析:根据比例尺=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可求出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

拓展延伸(课外练习):

1.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

2.如图,图形a ~f 中,哪些是与图形(1)或(2)相似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

B .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

.

C .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

D .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 4、填空题形状的图形叫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的

或而得到的。

5.观察下列图形,指出哪些是相似图形:

6.如图,请测量出右图中两个形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1)(小)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大)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

(2)(小)

宽;(大)

(3)你由上述的计算,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7.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中国政区”地图上,量得福州与上海之间的距离

时7.5cm ,那么福州与上海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8.AB 两地的实际距离为2500m ,在一张平面图上的距离是5cm ,那么这张平

面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课题 27.1 图形的相似 2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 宿州市灵璧县黄湾中学柯春红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硫粉、木炭、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现象不同的原因。 实验材料: 器材: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木条等。 药品: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课题1中我们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和它们的用途,也初步了解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氧气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物理性质 演示:出示一瓶氧气,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 提问:鱼儿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吗? 提问:氧气像水一样有三态变化吗? 总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

【板书】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总结: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SO2 讲解: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这就是为什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提问:污染空气的三大污染物是哪几种?二氧化碳是不是? 【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实验 提问: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板书】木炭在空气中只能发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C O2CO2 提醒:碳与炭的书写不同及适用范围 讨论:(1)木炭、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为何要将燃烧匙自上而下缓慢的插入? (3)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集气瓶内为什么预先放一些水? 【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提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总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Fe3O4 提问:(1):为什么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铁丝? (2):做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为什么? 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项目1任务1活动3熟悉产品活动2

《客户服务》课程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举例:教师职业 2、周期排班是将人员按次序进行循环式轮班,实行部门预先规定的轮休方式。 例如:一周为一个周期 3、不定期排班,又叫做弹性排班,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高低峰期灵活调配工作人员,避免出现高峰期人手不足、低峰期人员空闲的情况。 例如:双十一排班 活动排班属于不定期排班 【实践】 任务一:制作一份促销活动期间的客服排班表,便于在活动期间有足够的客服人员进行服务,要求白班、晚班各有三人在岗,一人轮休。(参考书P14页表1-6。

二、客服排班技巧 提问:从刚才的任务中,你觉得排班要注意什么? 回答: 1.根据顾客流量大小时间段分批排班,顾客流量大的时间段多安排些员工。 2.促销活动,人流量大的时间段多安排些员工。 3.新老员工搭配。 4.工作表现积极的员工与表现相对差点的员工搭配。 5.不宜将老乡,同学关系的员工安排在一起。 6.不宜将两位平时表现都好或者都不好的员工安排在一起。 提问:你要是作为员工,你最在意什么? 由于客服人员的岗位位置不同,岗位业务能力的不同,接待的客户数量和成交量的不同等因素,需要对每一位客服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以此来与他们的薪酬挂钩,一般客服人员的薪资计算公式为:薪资=底薪×KPI绩效考核百分比+业绩提成+奖金+补贴。 四、客服绩效考核 客服绩效考核是卖家对企业或店铺内客服员工的考核,针对其不同类型和岗位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法与考核指标方法。它是员工管理的一种措施,也是帮助员工成长的激励手段,更是考核员工绩效与薪资管理的重要方式。 提问:你觉得客服绩效考核一般考核哪几项? 教师讲解KPI表格

图形的相似教案(教学设计)

图形的相似教案(教学 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图形的相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理解相似形的特征,掌握相似形的识别方法。 2.掌握相似多边形的特征,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能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的形状相同的图形,初步认识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相似图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相似图形的识别方法,并通过归纳、类比、反思、交流,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进行美育渗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相似形的特征,掌握识别相似图形的方法。 2.能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图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样的图形是全等形 追问: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放大镜缩小,它们还全等吗? 引出课题:这节课来探究这类问题。 二、探究归纳

(一)相似图形 出示一组图形。 定义: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问题2:相似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能再举出一些相似图形的例子吗? 如:放电影时,银幕上的画面与胶片上的画面是相似图形;复印机把一个图形放大,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是相似图形。 问题3:国旗上的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是相似图形吗四颗小五角星呢 全等图形是相似图形,相似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即全等图形是特殊的相似。 问题4:观察这四组相似图形,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怎样变换得到 每对图形中的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思考:一个女孩儿从平面镜和哈哈镜里看到的自己的形象,这些镜中的形象相似吗? 平面镜中看到的图像,和自己是一样的,它们相似; 哈哈镜中看到的图像,有的被“压扁”了,有的被“拉长”了,它们不相似。 (二)相似多边形 A B C D是两个大小不同的四边形。 问题5: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 1111 (1)它们相似吗?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在仔细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内容标准的模块仔细分析,原子的构成处于一级标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该主题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②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能进一步认识元素的概念。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习用微观的观念来学习化学。 ②逐步增强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体验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激发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方法 类比法,讲授法。 教学材料 教材,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原子的构成》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 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在《天下 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尺之捶,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长的绳 子,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 的一半,后天取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如此“日取其半”,总有一半留下, 所以“万世不竭”。这句话体现了物 质无限可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 没有止境的哲学道理。 感受物质的无限可分 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 及人们对事物认识无止境 的追求。 创设良好 的学习情 境,激发学 习的兴趣, 激活学生 思维。 提出问题 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 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 变化中无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 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呢?可再 分,不可再分? 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来感 受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而 经历的漫长的探究过程吧。 回忆已有知识:物质 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 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 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 子。 …… 引导学生 寻找最近 知识发展 平台,为新 知识原子 能否再分 作好承接。 科学 史让学生 对本节课 所要探究 的内容产 生兴趣。 收集证据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 是实心球体。汤姆生发现电子。 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同学们能解 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 因为原子核外有带负 电的电子…… 感受科学 家的探究 过程,激发 对微观世

课题1-空气的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5课时)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空气是学生化学课上接触的第一种物质,学生身处空气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空气的神奇,因此以空气作为步入化学这门物质科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是三个环境问题之一,空气的保护和防治首当其冲。用法律武器保护空气以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化学学习之前,学生对空气氧气并不陌生,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简单的化学知识,因此以空气为主题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身处空气中,周围环境的恶化,初中生有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及环境忧患意识,从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够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过程

《章前引言及相似图形》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图形的相似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相似图形的概念。 2.经历探究相似多边形特征的过程,掌握相似多边形的特征。 3.在探究相似多边形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猜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 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的识别. 2.难点:正确地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相似 (同学们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有很多老师来听我们的课,很紧张吧!那让我们把打屏幕上的“我参与我快乐”用喊得声音把紧张的情绪都释放出去。) 同学们初二时,我们研究了全等形的有关知识,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全等形之外,我们还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图形,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图形是相似的。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开始进入对第27章相似的学习,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图形的相似。 1、(师):再请仔细观察下列几幅图片…… 你发现这四组图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点?(ppt出示一组图片) (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相似图形的特点,感受形状相同的概念。)(个人口答) 2、在数学上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教师板书) 3、提问:生活中有很多的相似图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与大家分享吗?(个人口答)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体会生活中的相似,进一步了解相似形的概念。 (师)老师呢也找了几个生活中的几个实例,你们来看看他们是否是相似的 4、系统训练:1、如图27.1-3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 2、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个人口答)

(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相似图形与不相似图形的“形状”特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图形是相似的,但仅仅凭观察有时会有误差,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相似图形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征,我们先来研究相似多边形的特征。 三、自主探究 研学相似 探究一:△A 1B 1C 1是正△ (师)这两个图形相似吗?那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一下: 1、自主学习:这两个相似的正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的比呢?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师徒之间交流一下。) 2、师徒互助:交流答案 说说理由(正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相等,所以对应角相等;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都相等,因此他们的比之相等) 3、小组学生说:对应角:∠A=∠A 1,∠B=∠B 1,∠C=∠C 1 (我们小组认为 ) 对应边:1 11111C A AC C B BC B A AB == (同学们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归纳一下相似正三角形对应角对应边的关系吗?) 5、提问:图中两个相似的正六边形, 你是否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口答)

教案课题1原子的构成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⑴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⑵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⑶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1.能力目标 ⑴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⑵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 一座桥梁。 ⑶初步教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减少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2.情感目标 ⑴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⑵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⑶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⒈原子构成。 ⒉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模式 课堂讨论法 教学设备 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分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2.什么是原子?原子和分子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学生回答](将学生分成七组,每组六人其中一人是发言,另一人补充。)学生甲: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而氧气仅由氧气组成的。学生乙:“不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学生丙:“还不行,要从分子的角度来解释:空气是由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分子构成,而氧气仅由氧气一种分子构成所以说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学生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在

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评价并小结]各位同学讲的很不错!通过上一单元学习我们一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如水通电分解(见投影)。那么你们对原子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 学生1:“我想知道原子究竟能不能再分?” 学生2:“原子是不是实心的球体?” 学生3:“原子有没有质量?” 学生4:“原子和分子哪个大?” …… [引入新课]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板书并投影]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讲述]原子到底能不能再分?能分,它又是哪几部分构成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学生]学生阅读课本68页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投影]打出下列讨论题: 1.原子是由那几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不同? 3.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不同类原子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小组之间讨论。 [教师]巡视,并适时参加讨论。 [学生回答]学生5回答问题1: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所以说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学生6补充:原子是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学生7补充:应该是中央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所构成。 [评价并发问]好!三位同学讲的很具体。那么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 [学生思考]七组同学都答原子核比原子要小很多。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很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很小,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与地球体积之比。原子核比原子有小的多,如果把原子核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 [教师]对!同学们说的很好,可还是比较抽象,接下来我们来看幻灯片“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体积”。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流程】 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 择及量化测定。 【教法探讨】 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实验,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③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④初步了解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对于教材上的实验(如图),教师要进行实验演示: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如: 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 ③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④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⑤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⑥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 在上述问题中,大多数学生对问题③的理解可能有困难,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实验(如右图), 就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 对于问题⑥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④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因空气里的氧气在耗尽前燃烧就会停止。关于燃烧停止后剩余气体里有无残余氧气(这一点有的学生也想得到);剩余混合气体里氧气比例小到什么程度时燃烧就会停止,这一点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留待课后安排学生 作进一步探究。 教材里已有的实验设计,由于不能准确度量集气瓶内空气的实有体积等原因而存在不足之处。根据学 生对上述实验原理的理解,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

01-1药物制剂技术一项目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方案任务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药物制剂技术一 (固体制剂技术)项目教学方案设计 项目一揽表(每个项目8个课时以上便要分解,模块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减,生产岗位不写GMP对人员的要求)

(以下是机械加工专业的模板仅作参考,各位老师作参考编写各 自岗位的内容) 项目四平面轮廓加工 项目描述: 平面轮廓加工是按《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中级技能考核要求编入的核心项目。该项目含盖了圆弧直线轮廓凸台加工、型腔加工、复合轮廓加工等多个任务模块。通过项目学习与实践,加工出合格的平面类零件。 模块三复合轮廓加工 一、模块描述: 该图纸为玩具注塑模具中的一个上模零件,其作用是利用注塑机合模使得上模配合动模板与下模板凹模形成注塑腔体,要求须按照图纸加工出零件,达到图纸上的精度要求,并将加工出的零件和其他已有的下模零件组装起来完成其零件腔体功能。该模块是对之前技能学习的综合检验,也是对该项目的综合评价。

姓名 工件号 得分 轮廓名称 四方台 八边形凸台 内孔 弧形凸台值 程序文件名 (O1) (O2) (O3) (O4) 基本尺寸 008 .090- 02.045.79± 05 .00 66+φ 005 .040- 半精加工刀补量D01 理想目标尺寸L 理 实际测量值L 实 Δ修正 精加工刀补D01’ 最终测量值 是否合格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分析图纸,安排加工工艺; 2.掌握如何实现安全加工的程序编制方法; 3.能结合刀补划分粗、精加工阶段,加工出合格零件。 三、教学资源: PPT 多媒体教学课件 摄像仪视频演示 2人一台数控铣床 每人一本课程任务书 四、教学组织: 实操前指导课分组,按任务岗位分组,每组有工艺分析员、程序员、质检员和组长组成,分5组,20人小班化教学;上岗实操,2人一台机床,1人实操,另1人安全操作流程监督,

《图形的相似》 教学设计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 1 图形的相似 教学设计 《图形的相似》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的第一节内容,学生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且研究了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有关图形的全等变换知识.从本节课开始,继续研究一类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等的相似图形之间的关系.研究相似比研究全等更具一般性.图形相似不仅是对图形全等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而且是对图形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本节教材首先从实际问题引入,列举了大量的生活中具有形状相同形象的物体,通过对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让学生感知并归纳抽象出图形相似的概念,进而通过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操作来研究相似多边形的特征.接下来,教科书给出了特殊的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并由定义得到了判定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的方法,以及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的性质. 1. 能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的含 义;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会辨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 . 2.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相似,进一步发展学生 的几何直觉. 3. 通过观察、欣赏、创作相似图形,进一步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感受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初步应用. 多媒体课件、教具等.

一、提出问题,思考引入 问题1 ⑴符合什么条件的两个图形称之为全等形? ⑵全等形具有什么性质? 问题2 同学们,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并回答问题: ⑴两幅五星红旗图片上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全等图形吗?两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是全等图形吗?为什么? ⑵从图形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问题3 观察下列图形并回答问题: ⑴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⑵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 相似图形的概念: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追问1:下图中的4对图形都相似,对于每对相似图形,其中的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另一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归纳:对于每对相似图形,其中较大(小)的图形可以看成是由较小(大)的图形放大(缩小)得到的. 追问2:你能再举出一些相似图形的例子吗? 追问3:如图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公开课教案_1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空气的成分,并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③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学习氧气的制取。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空气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以空气作为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

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本课题让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既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为认识下一单元的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水”打下基础。这节内容承前启后,把“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空气中其他的非气体的物质”等理论知识,与检验、测定等的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精神的好材料。[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处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①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②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①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在课堂上,首先通过联想、观看视频、实验,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 2.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设置相应的问题组让学生思考讨论。 3.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4.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5.组织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采用多媒体

项目二任务一《设计与制作名片》项目教学设计(优.选)

《设计与制作名片》项目教学设计 一、任务描述 名片是标识姓名及其所属 组织、公司单位和联系方法的 卡片。递送名片是新朋友互相 认识、自我介绍最快最有效的 方法。交换名片是商业交往的 第一个标准动作。自古至今, 名片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工 具,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久盛不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名片的设计与制作更加精巧、富有创意。本任务就是要求学生使用Photoshop CS6软件为一名置业顾问设计一张简洁、特点鲜明的名片。 二、任务目标 学生通过完成本项目,达成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新建文件、置入文件的操作;掌握文字工具、拾色器、颜色面板、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方法。 方法与过程:能够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完成任务的所需要的技术,并较熟练的完成任务;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与交流,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完成本任务,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工作效率的影响。 三、任务分析 现在的名片主要是由图形图像和文字等信息元素组成。从排版方式上看,有横式名片、竖式名片、折卡名片三类,横式名片大小一般为55 mm×90mm,竖式名片大小一般为90 mm×55mm,折卡名片大小一般为95 mm×90mm。本任务中的名片是一位房地产置业顾问的名片,名片中有电信的LOGO,主人的姓名、职称、供职单位和相关的联系信息,均以文字呈现,制作难度较低。 在完成本任务的过程中,彰显教师指导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的地位,

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求知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增长能力。 四、活动策略 学生通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Photoshop CS6常用工具基本的操作方法,本次活动难度不大。因此,我们采取“创设情境→任务分析→找出问题(知识储备)→解决问题→任务实施→活动评价→拓展提高”的流程,达到完成任务的目标。 五、活动过程

27.1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实例知道相似图形的意义. 2.经历观察、猜想和分析过程,知道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反之亦然.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相似图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意义. 2.难点:探索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两张全等的图片)大家看这两个图形,(稍停)这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它们叫什么图形 生:(齐答)叫全等图形. 师:(出示两张相似的图片)大家看这两个图形,(稍停)这两个图形只是形状相同,它们叫什么图形(稍停)它们叫相似图形.也可以说,这两个图形相似(板书:相似). 师:和全等一样,相似也是两个图形的一种关系.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章,这一章要学的内容就是相似(在“相似”前板书:第二十七章).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相似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大家把课本翻到第34页,(稍停)34页上有几个图,左上方是用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它们是相似图形;还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足球,它们也是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②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④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 ②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瑞典科学家舍勒(Karl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别制得了氧气。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燃烧与金属生锈是物质与氧气作用的结果。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观看图(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图形的相似教案(教学设计)

图形的相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理解相似形的特征,掌握相似形的识别方法。 2.掌握相似多边形的特征,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能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的形状相同的图形,初步认识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相似图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相似图形的识别方法,并通过归纳、类比、反思、交流,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进行美育渗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相似形的特征,掌握识别相似图形的方法。 2.能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流程】 ~ 一、情境引入 问题1:图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样的图形是全等形 追问: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放大镜缩小,它们还全等吗 引出课题:这节课来探究这类问题。 二、探究归纳

(一)相似图形 @ 出示一组图形。 定义: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问题2:相似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能再举出一些相似图形的例子吗 如:放电影时,银幕上的画面与胶片上的画面是相似图形;复印机把一个图形放大,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是相似图形。 问题3:国旗上的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是相似图形吗四颗小五角星呢 全等图形是相似图形,相似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即全等图形是特殊的相似。 、 问题4:观察这四组相似图形,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怎样变换得到 每对图形中的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思考:一个女孩儿从平面镜和哈哈镜里看到的自己的形象,这些镜中的形象相似吗 平面镜中看到的图像,和自己是一样的,它们相似; 哈哈镜中看到的图像,有的被“压扁”了,有的被“拉长”了,它们不相似。 (二)相似多边形 ~ A B C D是两个大小不同的四边形。 问题5: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 1111 (1)它们相似吗

图形的相似教案含课时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相似集体备课教案 陈军 27.1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 2.会判断相似图形. 过程 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认识相似图形,在观察、操作、比较、交流中,探索并发现相似 图形的规律; 2.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 审美观. 情感 态度 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以“生活中的数学”为载体,使学生体会相似图形的神奇,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学生自主探索出相似图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正确地运用相似图形的特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问题最佳解决方案 情境引入请同学们看黑板正上方的五星红旗,和下图的两个 画面,感受它们的形状、大小的关系.(还可以再举 几个例子) 教师出示问题 从几个图片(如 图)引入相似图形, 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亲身体会相似图形与 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 的关系,孕育良好的 学习心境, 教师放映图片,并 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感 性认识形状相同大小 不同的含义,并解决 教师提出的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 1.五星红旗上的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他们的 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什么是相似图形? 【教师点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许多大小 不一但形状相同的图形,我们把这种形状相同的图 形叫做相似图形. 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相似的几何图形的例子. 观察课本上的相似图片, 学生通过观察图 片,感受形状相同, 大小不同的含义,并 得到相似定义. 同学们思考、讨论、 交换意见给出实例 教师赞扬举例子比较 好的同学.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玉溪市易门县龙泉中学朱绍仙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利用丰富的史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初步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原理,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教学重点,通过补充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以突破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27.1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7.1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实例知道相似图形的意义. 2.经历观察、猜想和分析过程,知道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反之亦然.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相似图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意义. 2.难点:探索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两张全等的图片)大家看这两个图形,(稍停)这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它们叫什么图形? 生:(齐答)叫全等图形. 师:(出示两张相似的图片)大家看这两个图形,(稍停)这两个图形只是形状相同,它们叫什么图形?(稍停)它们叫相似图形.也可以说,这两个图形相似(板书:相似). 师:和全等一样,相似也是两个图形的一种关系.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章,这一章要学的内容就是相似(在“相似”前板书: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用心 爱心 专心 121号编辑 1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3、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4、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重点、 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相对质量的计算 3、原子的构成 讲述: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 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现象: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 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提问:请大家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 讨论:对于这种现象,利用汤姆生的原子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因此作为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 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的设想:他认为原子中,原子核居于中央,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几乎所有的质量,而电子带负电,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解释: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 因为α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提问:原子带电吗?为什么? 回答:原子本身不带电,由于原子核与电子两者所带的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 电中性。 设问:物质可以分为原子、分子、离子,分子能分为原子,原子又能分为原子核与电子,那么 原子核能不能再分了呢?卢瑟福同样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将金原子改为氮原子,发现了原子中含有质子,经过其他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原子核中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 小结:1、原子的构成情况: 2、电性关系 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 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在核外作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 (居于原子中 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