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文勘测工理论知识题(中级工相关知识)

水文勘测工理论知识题(中级工相关知识)

水文勘测工理论知识题(中级工相关知识)
水文勘测工理论知识题(中级工相关知识)

《水文勘测工》理论知识题(中级工相关知识)B-A-A (相关知识—降水、水面蒸发观测—观测作业)

B-A-A-001 B 3 5 安装人工观测雨量器{A} {.XZ}埋入土中的深度要能保证雨量器安置牢固,在暴风雨中不发生抖动或倾斜。

(A)基柱(B)雨量器(C)围场栏杆(D)水尺桩

{B}A

{A}要使用特制的带圆环的铁架套住雨量器,铁架脚用螺钉或螺栓固定在基柱上,保证雨量器的{.XZ},还要便于观测时替换雨量筒。

(A)经受风雨(B)能耐日晒(C)安装位置不变(D)草坪不高

{B} C

{A}要使用特制的带{.XZ}的铁架套住雨量器,铁架脚用螺钉或螺栓固定在基柱上,保证雨量器的安装位置不变,还要便于观测时替换雨量筒。

(A)方箍(B)麻绳(C)铅丝(D)圆环

{B} D

{A}雨量器的安装高度,以承雨器口在水平状态下至观测场地面的距离计,一般为{.XZ}m。

(A)0.5 (B)0.7(C)1.0(D)1.2

{B} B

B-A-A-001 C 3 5 安装人工观测雨量器{A}如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50 mm,且多年平均降雪量占年降水量达10%以上的雨量站,在降雪期间用于观测降雪量的雨量器口的安装高度宜为2 m;积雪深的地区,可适当提高安装高度,但一般不应超过3 m,并要在器口安装防风圈。

{B}√

{A}雨量器的安装高度,一般为1.2 m。

{B}×

B-A-A-002 B 3 5 使用雨量器观测降雪降雹{A}在降雪或降雹时,应取掉雨量器的{.XZ}和储水器(或换成承雪器),直接用储水筒承接雪或雹。

(A)漏斗(B)雨量器(C)围场栏杆(D)水尺桩

{B}A

{A}在规定的观测时间以备用储水筒替换已经承接雪或雹的储水筒,并将后者加盖带回室内,待雪或雹自然融化后(严禁用火烤),倒入量雨杯量测雪或雹的降{.XZ}量。

(A)雪(B)水(C)雹(D)雾

{B} B

{A}取定量的温水加入储水筒内快速融化雪或雹,用量雨杯量出总水量,再{.XZ}的温水量,也可得到降雪或降雹的降水量。

(A)减去(B)加入(C)减去加入(D)加入减去

{B} C

{A}配有感量不大于1 g台秤的测站,可用称量法。称量前,应将附着在筒外的降水物和泥土等杂物清除干净。称出雪或雹的质量后,再称出{.XZ}质量的水倒入量雨杯量读,得到降水量。

(A)同深度(B)同体积(C)不等(D)同样

{B} D

B-A-A-002 C 3 5 使用雨量器观测降雪降雹{A}在降雪或降雹时,应取掉雨量器的漏斗和储水器(或换成承雪器),直接用储水筒承接雪或雹。

{B}√

{A}在规定的观测时间以备用储水筒替换已经承接雪或雹的储水筒,并将后者加盖带回室内,用火烤融化雪或雹成热水,倒入量雨杯量测雪或雹的降雪量。

{B}×

B-A-A-003 B 3 5 雪深的观测方法

{A}可在观测场安置面积为{.XZ}的测雪板进行雪深测量,每次测量雪深应分别测三点,三点相距离开{.XZ}。

(A)1 m?1 m…0.5 m(B)0.5 m?1 m…1 m(C)0.5 m?0.5 m…1 m(D)1 m?1 m…1 m

{B}A

{A}可在观测场附近选择一块平坦、开阔地面,在入冬前平整好,并做上标志作为测雪深的场地。每次测量雪深应分别测三点,三点相距离开5~10{.XZ}。

(A)mm(B)c m(C)dm(D)m

{B} D

{A}每次测量雪深应分别测三点,且每次测点位置{.XZ}重复。

(A)可(B)宜(C)不应(D)应

{B} C

{A}未测雪压时,可将雪深与同期用雨量器观测的{.XZ}建立关系(应考虑降雪形态),必要时也可乘以0.1系数将雪深折算成降水量。

(A)降水量(B)降雪量(C)降雹量(D)雾雨

{B} B

B-A-A-003 C 3 5 雪深的观测方法

{A}为将雪深折算成准确的降水量,当雪深超过5 cm时,可用体积法或称重法测量与雪深相应的雪压(记至0.1 g/cm2),同时注意观测降雪形态,作为建立雪深和雪压关系的参数。

{B}√

{A}每次测量雪深仅选择一点即可。

{B}×

B-A-A-004 B 3 5 固态存储(电子类)自记雨量计的使用

{A}固态存储(电子类)自记雨量计完成安装和检查,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应{.XZ}以前存储的试验数据,对固态存储器进行必要的设置和初始化。

(A)清除(B)保留(C)转移(D)打印{B}A

{A}固态存储(电子类)自记雨量计主要设置:站号、日期、时间、仪器分辨力、采集{.XZ}的间隔时间、通信方式、通信波特率等,要根据现场情况选择。

(A)雹量(B)水量(C)雪量(D)雨量

{B} D

{A}固态存储(电子类)自记雨量计采集雨量的间隔时间一般设置为5min,有特殊需要时也可设置为1 min,对时误差应小于{.XZ}s。

(A)10(B)30(C)60(D)90

{B} C

{A}固态存储(电子类)自记雨量计存储的累积降水量的

171

观测和采集数据转移时间可选在{.XZ} 1~3 d内无雨时进行。

(A)每月结束(B)自记周期末(C)来年开始(D)领导安排

{B} B

B-A-A-004 C 3 5 固态存储(电子类)自记雨量计的使用

{A}固态雨量计经过1个自记周期的观测记载后,要按说明书的操作要求,用计算机读取(下载)降水量数据。并需对仪器重新进行功能检查。复核初始化设置是否正确,并要清除已被读出的数据,重新开始下一个自记周期的运行。

{B}√

{A}固态雨量计经过1个自记周期的观测记载,用计算机读取(下载)降水量数据后,不需清除已被读出的数据,继续开始下一个自记周期的运行。

{B}×

B-A-A-005 B 3 5 冰期蒸发量观测的基本要求{A}凡结冰期很短,{.XZ}的几天可停止逐日观测,待冰盖融化后,观测这几天的总量。停止观测期间应记合并符号,但不应跨月、跨年。

(A)结有冰盖(B)水中有冰花(C)边缘有冰针(D)仅夜间有薄冰

{B}A

{A}在结冰初期和融冰后期,8时观测时,蒸发器的冰体处于{.XZ}状态,则不论多少,均用E601型蒸发器,按非冰期的要求,用测针测读器内自由水面高度的方法测定蒸发量。

(A)冰盖10 cm厚(B)冰盖5 cm厚(C)结有冰盖(D)自由漂浮

{B} D

{A}从进入稳定封冻期,一直到春季冰层融化脱离器壁的期间,可根据不同的气候区,选一部分代表站,采取适当的防冻措施,用{.XZ}观测冰期蒸发总量,同时用20 cm口径蒸发器观测日(或旬)蒸发量,以便确定折算系数和时程分配。

(A)自然水池(B)80 cm口径蒸发器(C)E601型蒸发器(D)20 cm口径蒸发器

{B} C

{A}由于气温突变,在稳定封冻期{.XZ}出现融冰现象,并使冰层脱离器壁而漂浮时,则应立即用测针测读自由水面高度的方法,加测蒸发量。

(A)自然水池(B)E601型蒸发器(C)80 cm口径蒸发器(D)20 cm口径蒸发器

{B} B

B-A-A-005 C 3 5 冰期蒸发量观测的基本要求{A}冰期水面蒸发量及气象辅助项目的观测时间、次序,一般情况下与非冰期相同。

{B}√

{A}冰期水面蒸发量及气象辅助项目的观测时间、次序,宜调整得与非冰期不同。

{B}×

B-A-A-006 B 3 5 冰期E601型蒸发器观测方法{A}进入冰期后,将{.XZ}布设于套桶内进行观测。

(A)自然水池(B)E601型蒸发器(C)80 cm口径蒸发器(D)20 cm口径蒸发器

{B}B

{A}不稳定封冻期用E601型蒸发器测针测读蒸发量时,蒸发器内的冰体必须全部处于自由漂浮状。如有部分冰体连结在器壁上,则应{.XZ}后再测读。

(A)维持现状(B)加温融化(C)敲碎捞出(D)轻轻敲离器壁

{B} D

{A} E601型蒸发器封冻期一次总量系用封冻前最后一次和解冻后第一次蒸发器自由水面高度{.XZ}而得。

(A)相除(B)相乘(C)相减(D)相加

{B} C

{A}E601型蒸发器防冻裂可采取钻孔抽水减压的方法,抽水的目的是在{.XZ}预留一定空隙,以备冰厚增加所产生的体积膨胀。

(A)冰层下(B)冰层上(C)器外(D)器内

{B} A

B-A-A-006 C 3 5 冰期E601型蒸发器观测方法{A} E601型蒸发器防冻裂采取钻孔抽水减压的方法时,都要注意防止器内的水喷出器外。如在钻孔时发生水喷出器外的情况,要估计喷出的水量,并在附注栏内详细说明。

{B}√

{A} E601型蒸发器防冻裂采取钻孔抽水减压的方法时,如在钻孔时发生水喷出器外的情况,自己知道就行了。

{B}×

B-A-A-007 B 3 5 冰期20 cm口径蒸发器观测方法

{A}20 cm口径蒸发器的蒸发量可用专用台秤测定。如无专用台秤,也可用其他台秤,但其感量必须满足测至0.1 {.XZ}蒸发量的要求。

(A)mm(B)cm(C)dm(D)m

{B}A

{A}{.XZ}cm蒸发器的原状水量为{.XZ} mm深,每次观测后应补足{.XZ} mm,补入的水温应接近零度。

(A)10...10...10(B)10...20...10(C)10...10 (20)

(D)20...20 (20)

{B} D

{A}20 cm口径蒸发器每{.XZ}应换水一次。

(A)1天(B)5天(C)旬(D)月

{B} C

{A}{.XZ}换水前一天应用备用蒸发器加上20 mm清水加盖后置于观测场内,待第二天原蒸发器观测后,将备用蒸发器补足20 mm清水替换原蒸发器。

(A)自然水池(B)20 cm口径蒸发器(C)80 cm 口径蒸发器(D)E601型蒸发器

{B} B

B-A-A-007 C 3 5 冰期20 cm口径蒸发器观测方法

{A}台秤应在使用前进行一次检验,以后每月检验一次。

检验时,先将台秤放平,并调好零点,接着用雨量杯量取20 mm 清水放入20 cm口径蒸发器内,置于台秤上称量(重),比较量杯读数与称量(重)结果是否一致。接着再向蒸发器内加0.1 mm清水,看其感量是否达到0.1 mm。

{B}√

172

173

{A}20 cm 口径蒸发器专用台秤应一年检验一次。 {B}×

B-A-A -008 B 3 5 封冻期降雪量的处理 {A}各类蒸发器在封冻期降雪时,只要器内{.XZ},应在降雪停止后立即扫净器内积雪。计算时不作订正。

(A )干燥 (B )湿润 (C )有融水 (D )雪结冰

{B}A

{A}如冰面潮湿或降雨夹雪时,应防止蒸发器内积雪过满,甚至与{.XZ}积雪连成一片的情况出现。

(A )器冰面 (B )器水面 (C )器内 (D )器外

{B} D

{A}要求及时取出蒸发器的积雪,记录取雪的{.XZ}和雪量,并适当清除器内积雪,防止周围积雪刮入器内。

(A )次数 (B )次序 (C )时间 (D )时期 {B} C

{A}蒸发进行雪量订正时,须把取出雪量{.XZ}。 (A )加上 (B )减去 (C )乘进 (D )除去 {B} B

B-A-A -008 C 3 5 封冻期降雪量的处理

{A}各类蒸发器在封冻期降雪时,只要器内干燥,应在降雪停止后立即扫净器内积雪。

{B}√

{A}各类蒸发器在封冻期降雪时无需清除。 {B}×

B-A-A -009 B 3 5 封冻期蒸发量的计算

{A}用E 601型蒸发器测针观测封冻期蒸发量一次总量时,可按式{.XZ}计算封冻期一次蒸发总量总E (mm )。

(A )E h h h P h =--++∑∑∑总取后前加

(B )∑+-=

P W W E 300

2

1总

(C

12

31.4W W E P -=

+∑ (D )12()E

P h h =+-

{B}A

{A}用E 601型蒸发器称重法观测封冻期蒸发量一次总量时,可按式{.XZ}计算封冻期一次蒸发总量总E (mm )。

(A )E h h h P h =--++∑∑∑

总取后前加

(B )∑+-=

P W W E 300

2

1总

(C

12

31.4

W W E P -=

+∑ (D )12()E

P h h =+-

{B} B

{A}用口径20 cm 蒸发器观测的一次(日)蒸发总量,可按式{.XZ}计算。

(A )E h h h P h =--++∑∑∑总取后前加

(B )∑+-=

P W W E 3002

1总

(C )12

31.4

W W E P -=+∑ (D )

12()E P h h =+-

{B} C

{A}用E 601型蒸发器测针观测封冻期蒸发量一次总量时,

可按式E h h h P h =--++∑∑∑总

取后前加计算封冻

期一次蒸发总量总E (mm)。式中:{.XZ}分别为整个封冻期(或相应时段)各次取出水量之和、加入水量之和。

(A )h 前、

h ∑取

(B )P ∑、h

∑加

(C )

h 前、h 后

(D )h ∑取

、h ∑加

{B} D

B-A-A -009 C 3 5 封冻期蒸发量的计算

{A}用E 601型蒸发器测针观测封冻期蒸发量一次总量时,可按式E h h h P h =--++∑∑∑总

取后前加计算封冻期

一次蒸发总量总E (mm)。

{B}√

{A}用E 601型蒸发器测针观测封冻期蒸发量一次总量时,可按式

∑+-=

P W W E 300

2

1总计算封冻期一次蒸发总量

总E (mm)。

{B}×

B-A-A

-010 B 3 5 降水量观测仪器的检查 {A}新安装在观测场的雨量仪器,应按照有关规定和使用

说明书认真检查仪器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对传感器{.XZ},观察相应显示记录,检查仪器运转是否正常。

(A )人工注水 (B )等待降水 (C )手动翻转

(D )注入信号

{B}A {A}雨量仪器若显示记录器为固态存储器,还应进行时间校对,检查降水量数据{.XZ}是否符合要求。

(A )输入功能 (B )读出功能 (C )打印功能 (D )转存功能

{B} B

{A}对虹吸式雨量传感器,应进行示值标定、{.XZ}位置

的调整、零点和虹吸点稳定性检查。

(A )翻斗 (B )专用台秤 (C )虹吸管 (D )基桩

{B} C

{A}对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用量雨杯向承雨器注入清水,将显示记录值与{.XZ}比较,其计量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A)输入值(B)读出值(C)注水量(D)排水量

{B} D

B-A-A-010 C 3 5 降水量观测仪器的检查{A}经过运转检查和调试合格的雨量仪器,试用7 d左右,证明仪器各部分性能合乎要求和运转正常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B}√

{A}每年应用分度值不大于0.1 mm的游标卡尺测量观察场内各个雨量仪器的承雨器口直径1~2次。检查时,从任意1个方向测量器口直径。

{B}×

B-A-A-011 B 3 5 降水量观测仪器的管理维护{A}应注意保护雨量仪器,防止碰撞。保护器身稳定,器口{.XZ}不变形。

(A)水平(B)倾斜(C)扭曲(D)开裂{B}A

{A}雨量仪器应保持仪器内外清洁,及时清除承雨器中的树叶、泥沙、昆虫等杂物,保持传感器、承雨器{.XZ},以防堵塞。

(A)汇流失畅(B)汇流畅通(C)滴拉(D)断续通流

{B} B

{A}雨量仪器传感器与显示记录器间有电缆连接的仪器,应定期检查插座是否密封防水,电缆固定是否牢靠。并检查电源供电状况,及时更换电量{.XZ}的蓄电池。

(A)良好(B)仍可用一个以上检查周期(C)不足(D)充足

{B} C

{A}多风沙地区在无雨或少雨季节,可将承雨器加盖,但要注意在降雨{.XZ}将盖打开。

(A)快停时(B)一会后(C)后及时(D)前及时

{B} D

B-A-A-011 C 3 5 降水量观测仪器的管理维护{A}每次对仪器进行调试或检查都应有详细的记录,以备查考。

{B}√

{A}把仪器调试或检查维护好就行了,不需作记录。

{B}×

B-A-A-012 B 3 5 蒸发器的管理检查维护{A}经常检查蒸发器是否完好,有无裂痕或{.XZ}变形,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

(A)口缘(B)栏杆(C)场门(D)锚基{B}A

{A}E601型蒸发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渗漏检验。如有渗漏现象,应立即更换备用蒸发器,并查明或分析开始{.XZ}日期。根据渗漏强度决定资料的修正或取舍,并在记载簿中注明。

(A)观测(B)渗漏(C)滴拉(D)断续通流

{B} B

{A}E601型蒸发器测针每次使用后(特别是雨天)均应用软布擦干放入盒内,{.XZ}存放。还应注意检查音响器中的电池是否腐烂,线路是否完好。

(A)随意(B)仍在测试状态(C)拿到室内(D)放在室外

{B} C

{A}经常保持器体洁净,每月用洗涤剂{.XZ}一次,以保持器体原有色泽。

(A)洗刷护栏(B)洗刷器外(C)局部洗刷(D)彻底洗刷

{B} D

B-A-A-012 C 3 5 蒸发器的管理检查维护{A}经常检查放置蒸发器的基础是否牢固,并及时修整。

{B}√

{A}放置蒸发器的环境自然一些,无需管理修整。

{B}×

B-A-B (相关知识—降水、水面蒸发观测—数据资料记载整

理)

B-A-B-001 B 3 5 降水量的月统计

{A}“月总降水量”:为本月各日降水量之总和,全月未降水者填“{.XZ}”。

(A)0(B)+0(C)-0(D)±0

{B}A

{A}“降水日数”:日降水量达0.1 mm即作为降水日统计。记录精度为0.1 mm的雨量站,填本月有降水日数之和;全月无降水量者填“{.XZ}”。

(A)+0(B)0(C)-0(D)±0

{B} B

{A}观测记载的最小量大于0.1 mm的站,不统计降水日数,本栏{.XZ}。

(A)填无(B)填0(C)任其空白(D)写×

{B} C

{A}全月缺测者,月统计各栏均记“{.XZ}”符号。

(A)*(B)0(C)×(D)--

{B} D

B-A-B-001 C 3 5 降水量的月统计

{A}全月有部分日期未观测降水量,月总量仍计算,但数值加括号。

{B}√

{A}全月无降水量者,“降水日数”填“X”。

{B}×

B-A-B-002 B 3 5 降水自记时间订正

{A}一日内机械钟的记录时间误差超过10{.XZ},且对时段雨量有影响时,应进行时间订正。

(A)s(B)min (C)h(D)d

{B}B

{A}时间订正的方法是:以20时、8时观测注记的时间记号为依据,计算出记号实际时间与自记纸上的相应纵(或横)坐标(时间轴)时间不重合的时间差,以两记号间的实际时间

174

175

数(以h 为单位)除两记号间的时间差(以min 为单位),可得到{.XZ},然后用累积分配的方法订正于需摘录的整点时间上,并用铅笔画出订正后的正点纵(或横)坐标(时间轴)线。

(A )每小时的时差数 (B )每天的时差数

(C )每半天的时差数 (D )白天的时差数 {B} A

{A}时间订正的方法是:以20时、8时观测注记的时间记号为依据,计算出记号实际时间与自记纸上的相应纵(或横)坐标(时间轴)时间不重合的时间差,以两记号间的实际时间数(以h 为单位){.XZ}两记号间的时间差(以min 为单位),可得到每小时的时差数,然后用累积分配的方法订正于需摘录的整点时间上,并用铅笔画出订正后的正点纵(或横)坐标(时间轴)线。

(A )- (B )+ (C )÷ (D )×

{B} C

{A}时间订正的方法是:以20时、8时观测注记的时间记号为依据,计算出记号实际时间与自记纸上的相应纵(或横)坐标(时间轴)时间不重合的时间差,以两记号间的实际时间数(以h 为单位)除两记号间的时间差(以min 为单位),可得到每小时的时差数,然后用累积分配的方法订正于需摘录的{.XZ}时间上,并用铅笔画出订正后的正点纵(或横)坐标(时间轴)线。

(A )8时 (B )20时 (C )整分钟 (D )整点 {B} D

B-A-B -002 C 3 5 降水自记时间订正

{A}时间订正的方法是:以20时、8时观测注记的时间记号为依据,计算出记号实际时间与自记纸上的相应纵(或横)坐标(时间轴)时间不重合的时间差,以两记号间的实际时间数(以h 为单位)除两记号间的时间差(以min 为单位),可得到每小时的时差数,然后用累积分配的方法订正于需摘录的整点时间上,并用铅笔画出订正后的正点纵(或横)坐标(时间轴)线。

{B}√

{A}时间订正的方法是:以20时、8时观测注记的时间记号为依据,计算出记号实际时间与自记纸上的相应纵(或横)坐标(时间轴)时间不重合的时间差,以两记号间的实际时间数(以h 为单位)除两记号间的时间差(以min 为单位),可得到每小时的时差数,然后用累积分配的方法订正于需摘录的20时、8时时间上,并用铅笔画出订正后的正点纵(或横)坐标(时间轴)线。

{B}×

B-A-B -003 B 3 5 虹吸记录线倾斜的订正

{A}虹吸记录线倾斜值达到5 {.XZ}时,需要进行倾斜订正。

(A )s (B )min (C )h (D )d {B}B

{A}在下图中bc 为{.XZ}

(A )虹吸线 (B )坐标线 (C )平行于虹吸线的直线 (D )记录线

{B} A

{A}在下图中ef 为{.XZ}

(A )虹吸线 (B )坐标线 (C )平行于虹吸线的直线 (D )记录线

{B} C

{A}在下图中ab 为{.XZ}

(A)虹吸线(B)坐标线(C)平行于虹吸线的直线(D)记录线

{B} D

B-A-B-003 C 3 5 虹吸记录线倾斜的订正{A}在下图中g点纵坐标读数(图中g点读数为3.5 mm)

即为14时订正后的雨量

{B}√

{A}在下图中g点纵坐标读数(图中g点读数为3.5 mm)

不是14时订正后的雨量

{B}×

B-A-B-004 B 3 5 以储水器收集的降水量为准的订正

{A}降水量记录线在10 {.XZ}处呈水平线并带有波浪状,则该时段记录量要比实际降水量偏小,应以储水器水量为准进行订正。

(A)min(B)mm (C)h(D)cm

{B}B

{A}降水量记录线在10 mm处呈水平线并带有波浪状,则该时段记录量要比实际降水量{.XZ},应以储水器水量为准进行订正。

(A)偏小(B)偏大(C)相等(D)不等

{B} A

{A}在大雨时,记录笔不能很快回到零位,致使一次虹吸时间{.XZ},则以储水器的雨量为准进行订正。

(A)和小雨一样(B)很好(C)过长(D)过短

{B} C

{A}记录笔到10 mm或10 mm以上{.XZ}虹吸,记录线呈平顶状,则以储水器量得的降水量为准,订正从开始平顶处顺势延长至虹吸线上部延长部分相交。

(A)8时(B)刚好(C)立即(D)等一段时间才

{B} D

B-A-B-004 C 3 5 以储水器收集的降水量为准的订正

{A}记录线在10 mm处呈水平线并带有波浪状,则该时段记录量要比实际降水量偏小,应以储水器水量为准进行订正。

{B}√

{A}记录线在10 mm处呈水平线并带有波浪状,则该时段记录量要比实际降水量偏大,应以储水器水量为准进行订正。

{B}×

B-A-B-005 B 3 5 虹吸记录日降水量的计算{A}在虹吸式雨量计降水量观测记录及日降水量计算表中{.XZ}为

备注

(A)+(B)-(C)×(D)÷

{B}B

{A}在虹吸式雨量计降水量观测记录及日降水量计算表中{.XZ}为

备注

176

(A)+(B)-(C)×(D)÷

{B} A

{A}在虹吸式雨量计降水量观测记录及日降水量计算表中{.XZ}为

备注

(A)+(B)×(C)-(D)÷

{B} C

{A}在虹吸式雨量计降水量观测记录及日降水量计算表中{.XZ}为

备注

(A)÷(B)-(C)×(D)+

{B} D

B-A-B-005 C 3 5 虹吸记录日降水量的计算{A}虹吸式雨量计降水量观测记录及日降水量按下表计算。

备注

{B}√

{A}虹吸式雨量计降水量观测记录及日降水量按下表计算。

备注

{B}×

B-A-B-006 B 3 5 逐日降水量表

{A}逐日降水量表中,有降水之日,填记{.XZ}日各时段降水量的总和。

(A)零(B)一(C)二(D)三

{B}B

{A}逐日降水量表中,降雪或降雹时在降水量数值的右侧加注观测物{.XZ}。

(A)符号(B)代码(C)画图(D)照相

{B} A

{A}逐日降水量表中,全月缺测的,各日空白,只在月总量栏记“{.XZ}”符号。

(A)÷(B)×(C)-(D)+

{B} C

{A}逐日降水量表中,无降水之日{.XZ}。

(A)填“@”(B)填“*”(C)填“#”(D)空白

{B} D

B-A-B-006 C 3 5 逐日降水量表

{A}未按日分界观测降水量,但知其降水总量时,可根据邻站降水历时和雨强资料进行分列并加分列符号“Q”。无法分列的,将总量记入最后一日,在未测日栏记合并符号“!”。

{B}√

177

178

{A}逐日降水量表的主体一般以月为列日为行编排,表下部位无月年统计栏目。

{B}×

B-A-B -007 B 3 5 逐日蒸发量表与特征值统计计算

{A}如算出的水面蒸发量为负值,则一律记为“{.XZ}”。 (A )0.0 (B )0.0+ (C )0.0- (D )0 {B}B

{A}月水面蒸发量为月内各日水面蒸发量之和。一月内有合并、分列数值时,应当作资料齐全看待,{.XZ}不加不全统计符号。

(A )月水面蒸发量 (B )年水面蒸发量 (C )日水面蒸发量 (D )时段水面蒸发量

{B} A

{A}月最大、最小日水面蒸发量从{.XZ}逐日值中挑选。

(A )多年 (B )年 (C )月内 (D )多月 {B} C

{A}一月或一年内使用两种不同类型蒸发器观测,应换算为同一口径资料。如不能换算时,则不作{.XZ}统计。 (A )多年 (B )年 (C )月 (D )月或年 {B} D

B-A-B -007 C 3 5 逐日蒸发量表与特征值统计计算

{A}蒸发器结冰期间,不论是逐日观测或数日测记一次水面蒸发总量,均在观测值右倾加注结冰符号“B ”,未观测日栏内填记合并及结冰符号“!B ”;连续封冻期较长的站,也可不注结冰符号,改在附注栏说明。

{B}√

{A}蒸发器结冰期间,数日测记一次水面蒸发总量的,在未观测日栏填记合并符号“!”。

{B}×

B-A-B -008 B 3 5 气温日平均值计算及月、年特征值统计

{A}每日8、14、20时观测三次气温时,日平均值为8时、14时、20时和次日8时观测值之和除以{.XZ}。

(A )3 (B )4 (C )5 (D )6

{B}B

{A}每日8时、14时、20时观测三次气温并有最低气温资料时,则日平均值按式{.XZ}计算。

A

?????

?++++=

20148

8(21

41t t t t 时气温)次日次日最低气温 (

B

[]2014885

1

t t t t ++++=

时气温次日次日最低气温

(C )[]201483

1

t t t t ++=

(D ))(2

1

14t t +=

次日最低气温 {B} A

{A}气温从{.XZ}中挑选月、年极值。

(A )多年 (B )年 (C )实测值 (D )月 {B} C

{A}连续或短周期间歇观测的气温记录仪器或系统,日平均气温原则上可按{.XZ}计算,计算时间范围为本日8时至次日8时。

(A )摘录代表法 (B )摘录后算术平均法 (C )算术平均法 (D )面积包围法

{B} D

B-A-B -008 C 3 5 气温日平均值计算及月、年特征值统计

{A}每日8时、14时、20时观测三次气温时,日平均值按式)

次日820148(4

1

t t t t t

+++=

计算。 {B}√

{A}每日8时、14时、20时观测三次气温时,日平均值按式814201

(3

t

t t t =++)

计算。 {B}×

B-B-A (相关知识—水位观测—观测作业)

B-B-A -001 B 3 5 水尺的标划刻划误差要求 {A}水尺的刻度应清晰,最小刻度为1 cm ,当水尺长度在0.5 m 以下时,累积误差不得超过{.XZ} mm 。

(A )0.5 (B )0.3 (C )0.2 (D )0.1 {B}A

{A}水尺刻度要求清晰,最小刻度为{.XZ}mm ,误差不大于0.5 mm 。

(A )20 (B )10 (C )5 (D )1 {B} B

{A}水尺的刻度误差要求,当水尺长度在0.5 m 以下时,累积误差不得超过0.5 mm ;当水尺长度在0.5 m 以上时,累积误差不得超过长度的{.XZ}%。

(A )1 (B )5 (C )10 (D )0.1 {B} D

{A}水尺刻度要求,最小刻度为1 cm ,误差不大于{.XZ} mm 。 (A )0.1 (B )0.3 (C )0.5 (D )1 {B} C

B-B-A -001 C 3 5 水尺的标划刻划误差要求

{A}某水尺长度为1.0 m ,其尺面刻划累积误差不得超过1 mm 。

{B}√

{A}水尺的刻度要求清晰,最小刻度为1 mm ,累积误差不

得超过0.5 mm 。

{B}×

B-B-A -002 B 3 5 水尺的面宽及数字标示要求

{A}水位观测使用的水尺面宽不宜小于{.XZ} cm 。 (A )5 (B )8 (C )10 (D )12 {B} A

{A}水位观测使用的水尺面板数字一般按{.XZ}标度,应清楚且大小适宜,下边缘应靠近相应的刻度处。

(A)m (B)dm(C)cm (D)mm

{B} B

{A}水尺面板刻划数值标示,应清楚且大小适宜,数字的{.XZ}边缘一般标示在dm刻度相应的刻度处。

(A)左(B)右(C)下(D)上

{B} C

{A}水位观测使用的水尺面宽宜等于或大于{.XZ}mm。

(A)120 (B)100 (C)80 (D)50

{B} D

B-B-A-002 C 3 5 水尺的面宽及数字标示要求{A}水尺面刻度、数字标示及底板的色彩对比应鲜明,且不易褪色和剥落,面宽宜不小于5 cm。

{B}√

{A}水尺面数字注记应清楚且大小适宜,数字的上边缘应靠近相应的刻度处。

{B}×

B-B-A-003 B 3 5 水尺布设基本原则

{A}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观读控制范围,应高(低)于测站{.XZ}最高(低)水位0.5 m以上(下)。

(A)历年(B)历史(C)年度(D)近年{B} A

{A}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观读范围,应高于测站历年最高水位0.5 m以上、低于测站历年最低水位{.XZ}m以下。当水位超出水尺的观读范围时,应及时增设水尺。

(A)1.0 (B)0.8 (C) 0.5(D)0.2

{B} C

{A}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观读范围,应高于测站历年最高水位{.XZ} m以上、低于测站历年最低水位0.5m以下。当水位超出水尺的观读范围时,应及时增设水尺。

(A)0.2 (B)0.5(C)0.8 (D)1.0

{B} B

{A}水位观测使用的水尺,可沿断面线分高低安置多支,相邻两支水尺的观测范围应有不小于{.XZ} m的重合。

(A)2 (B)1(C)0.5 (D)0.1

{B} D

B-B-A-003 C 3 5 水尺布设基本原则

{A}水尺观读控制范围,应高(低)于测站历年最高(低)水位0.5 m以上(下),在此变幅可沿断面分高低安置多支水尺。相邻两支水尺的观测范围应有不小于10 cm的重合。

{B}√

{A}水尺观读控制范围,应高(低)于测站历年最高(低)水位0.5 dm以上(下),在此变幅可沿断面分高低安置多支水尺。相邻两支水尺的观测范围应有不大于0.1 m的重合。

{B}×

B-B-A-004 B 3 5 同一组基本水尺的设置要求{A}基本水尺设置时,同一组宜设置在同一{.XZ}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 cm。

(A)断面线(B)河宽(C)河长(D)纵断面

{B} A

{A}同一组基本水尺,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XZ} mm。

(A)5 (B)10 (C)15 (D)20

{B} B

{A}同一组{.XZ},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 cm。

(A)比降上断面水尺(B)比降下断面水尺(C)基本水尺(D)比降水尺

{B}C

{A}同一组基本水尺,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XZ}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 cm。

(A)最上游与断面线(B)断面线与最下游(C)左右岸(D)最上游与最下游

{B}D

B-B-A-004 C 3 5 同一组基本水尺的设置要求{A}同一组基本水尺,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 cm。

{B}√

{A}基本水尺设置时,同一组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下)游与断面线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 cm。

{B}×

B-B-A-005 B 3 5 同一组比降水尺的设置要求{A}同一组比降水尺,如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得超过5 m,同时任何两支水尺的顺流向距离偏差不得超过上、下比降断面间距的{.XZ}。

(A)1/500 (B)1/200 (C)1/100 (D)1/50 {B}B

{A}同一组比降水尺,如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得超过5 m,同时{.XZ}水尺的顺流向距离偏差不得超过上、下比降断面间距的1/200。

(A)任何两支(B)最上游与断面线(C)断面线与最下游(D)最上游与最下游

{B}A

{A}同一组比降水尺,如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得超过{.XZ} m,同时任何两支水尺的顺流向距离偏差不得超过上、下比降断面间距的1/200。

(A)2 (B)3 (C)5 (D)10

{B}C

{A}同一组{.XZ},如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得超过5 m,同时任何两支水尺的顺流向距离偏差不得超过上、下断面间距的1/200。

(A)基本水尺(B)比降上断面(C)比降下断面(D)比降水尺

{B}D

B-B-A-005 C 3 5 同一组比降水尺的设置要求{A}同一组比降水尺,如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得超过5 m,同时任何两支水尺的顺流向距离偏差不得超过上、下比降断面间距的1/200。

{B}√

{A}比降水尺如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得超过5 m,同时任何两支水尺的垂直流向距离偏差不得超过上、下比降断面间距的1/100。

{B}×

B-B-A-006 B 3 5 直立式水尺靠桩安装埋深要求

{A}在淤泥河床上,直立式水尺的靠桩入土深度宜大于靠桩在河底以上高度的{.XZ}倍。

179

(A)1.5(B)1.0 (C)0.8 (D)0.5

{B}A

{A}直立式水尺的靠桩入土深度一般应大于{.XZ} m。

A0.5 (B) 1(C)1.2 (D)1.5

{B}B

{A}松软土层或冻土层地带,直立式水尺的靠桩入土深度宜埋设至松土层或冻土层以下至少{.XZ}m。

(A)1.0 (B)0.8 (C) 0.5(D)0.3

{B}C

{A}在淤泥河床上,直立式水尺的靠桩入土深度不宜小于靠桩在河底以上高度的{.XZ}倍。

(A)0.5 (B)0.8 (C) 1.0 (D)1.5

{B}D

B-B-A-006 C 3 5 直立式水尺靠桩安装埋深要求

{A}直立式水尺的靠桩入土深度应大于1 m。在松软土层或冻土层地带,宜埋设至松土层或冻土层以下至少0.5 m。

{B}√

{A}直立式水尺的靠桩入土深度应大于1 m。在淤泥河床上,入土深度不宜小于靠桩在河底以上高度的1倍。

{B}×

B-B-A-007 B 3 5 矮桩式水尺安装的桩长(高)要求

{A}矮桩式水尺设置时,桩顶应最少高出床面{.XZ} cm。

(A)20(B)15 (C)10 (D)5

{B} C

{A}矮桩式水尺设置时,桩顶应高出床面10~{.XZ} cm,(A)15 (B)20(C)25 (D)30

{B} B

{A}矮桩式水尺的靠桩入土深度应大于1 m。松软土层或冻土层地带,宜埋设至松土层或冻土层以下至少{.XZ}m。

(A)1.0 (B)0.8 (C) 0.5(D)0.3

{B}C

{A}矮桩式水尺的靠桩入土深度应大于1 m。松软土层或冻土层地带,宜埋设至松土层或冻土层以下至少0.5 m;在淤泥河床上,入土深度宜大于靠桩在河底以上高度的{.XZ}倍。

(A)0.5 B 0.8 (C)1.0 (D) 1.5

{B}D

B-B-A-007 C 3 5 矮桩式水尺安装的桩长(高)要求

{A}矮桩式水尺的矮桩材料及入土深度与直立式水尺靠桩相同,桩顶应最少高出河床0.1 m。

{B}√

{A}矮桩式水尺的矮桩材料及入土深度与直立式水尺靠桩相同,桩顶应高出床面0.01~0.20 m。

{B}×

B-B-A-008 B 3 5 矮桩式水尺两相邻桩顶的高差要求

{A}矮桩式水尺两相邻桩顶的高差宜为0.4~{.XZ} m。

(A)0.7(B)0.8 (C)0.9 (D)1.0

{B} B

{A}平坦岸坡的矮桩式水尺两相邻桩顶的高差宜为0.2~{.XZ} m。

(A)0.4(B)0.5(C)0.3 (D)0.6

{B} A

{A}矮桩式水尺两相邻桩顶的高差宜为{.XZ}~0.8 m。

(A)0.2 (B)0.3 (C)0.4(D)0.5

{B} C

{A}矮桩式水尺在平坦岸坡设置时,两相邻桩顶的高差宜为{.XZ} m。

(A)0.6~0.8 (B)0.4~0..6 (C)0.2~0.6 (D)0.2~0.4

{B} D

B-B-A-008 C 3 5 矮桩式水尺两相邻桩顶的高差要求

{A}矮桩式水尺两相邻桩顶的高差宜大于0.4 m,平坦岸坡宜大于0.2 m。

{B}√

{A}矮桩式水尺两相邻桩顶的高差,对于平坦岸坡宜为

0.4~0.8 m。

{B}×

B-B-A-009 B 3 5 倾斜式水尺设置坡度要求{A}在倾斜式水尺设置时,尺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应{.XZ}。

(A)小于30°(B)大于30°(C)小于45°(D)大于45°

{B} B

{A}在倾斜式水尺设置时,尺面与垂直面的夹角应{.XZ}。

(A)小于60°(B)大于60°(C)大于30°(D)小于30°

{B}A

{A}在水尺设置时,倾斜式水尺的尺面与{.XZ}的夹角应大于30°。

(A)护岸坡面(B)垂直面(C)水平面(D)水面

{B} C

{A}下列是设置倾斜式水尺的尺面坡度,不符合规定的是{.XZ}。

(A)45°(B)40°(C)35°(D)25°

{B} D

B-B-A-009 C 3 5 倾斜式水尺设置坡度要求{A}倾斜式水尺设置时,尺面与垂直面的夹角应小于60°。

{B}√

{A}倾斜式水尺设置时,其坡度应小于30°。

{B}×

B-B-A-010 B 3 5 多台测针式水位计在同一断面设置要求

{A}当同一断面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测针式水位计时,应处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受条件限制时,各水位计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宜超过{.XZ} m。

(A)1(B)0.8 (C)0.5 (D)0.2

{B} A

{A}当同一断面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测针式水位计时,应处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受条件限制达不到此要求时,{.XZ}的距离不宜超过1 m。

(A)最上游与最下游水位计(B)各水位计与断面线

(C)任意两台水位计(D)最上游水位计与断面线

{B} B

{A}当同一断面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测针式水位计时,水位计应设置在{.XZ}。

180

(A)同一断面线上,相同高程的台座上(B)相

同高程的台座上,处在不同断面线上

(C)不同高程的台座上,处在同一断面线上(D)不

同高程的台座上,处在不同断面线上

{B}C

{A}当同一断面需要设置两个以上{.XZ}时,水位计可设置在不同高程上,但应处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受条件限制达不到此要求时,各水位计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宜超过1 m。

(A)浮子式水位计(B)液压式水位计(C)悬锤式水位计(D)测针式水位计

{B} D

B-B-A-010 C 3 5 多台测针式水位计在同一断面设置要求

{A}当同一断面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测针式水位计时,水位计可设置在不同高程的一系列基准板或台座上,但应处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受条件限制达不到此要求时,各水位计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宜超过1 m。

{B}√

{A}当同一断面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测针式水位计时,水位计可设置在不同高程的一系列基准板或台座上,但应处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受条件限制达不到此要求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位计的距离不宜超过2 m。

{B}×

B-B-A-011 B 3 5 水尺编号的组合及排列顺序规则

{A}水文测站设置的各类水尺和水位计均应统一编号,编号采用{.XZ}。

(A)英文字母的组合(B)汉语拼音字母与数字的组合

(C)汉语拼音字母的组合(D)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

{B} D

{A}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其编号组合的排列顺序为{.XZ}。

(A)组号、脚号、支号、支号辅助号(B)组号、脚号、脚号辅助号、支号

(C)组号、组号辅助号、脚号、支号(D)脚号、组号、支号、支号辅助号

{B}A

{A}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水尺编号按{.XZ}和从岸上向河心依次排列的次序,采用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编号。

(A)不同断面岸别(B)同一断面岸别(C)不同断面水尺组(D)同一断面水尺组

{B}C

{A}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编号是按不同断面水尺组和{.XZ}依次排列的次序原则,使用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表示。

(A)从河心向右岸(B)从岸上向河心(C)从河心向岸上(D)从左岸向河心

{B} B

B-B-A-011 C 3 5 水尺编号的组合及排列顺序规则

{A}水尺按不同断面水尺组和从岸上向河心依次排列的次序,采用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编号。

{B}√

{A}水尺按不同断面水尺组和从河心向岸上依次排列的次序,采用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编号。

{B}×

B-B-A-012 B 3 5 水尺编号的组号编写要求

{A}水尺编号中的组号,用于区别不同{.XZ}。

(A)断面(B)上下游断面(C)水尺(D)上下游水尺

{B} A

{A}水尺编号中的组号,用于区别不同断面,代表水尺断面名称,用{.XZ}字母表示,

(A)小写英文(B)大写英文(C)小写汉语拼音(D)大写汉语拼音

{B} B

{A}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编号的组号为{.XZ}。

(A)P (B)S (C) C (D)B

{B} C

{A}某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断面兼作比降上断面水尺,其水尺编号的组号为{.XZ}。

(A)P (B)B (C)S (D)C

{B} D

B-B-A-012 C 3 5 水尺编号的组号编写要求{A}水尺编号中,若多个水尺断面重合时,按基本水尺、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比降水尺、其他专用或辅助水尺顺序,选用前面一个标示。

{B}√

{A}水尺编号中,在重合断面上的水尺编号,按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基本水尺、比降水尺、其他专用或辅助水尺顺序,选用前面一个标示。

{B}×

B-B-A-013 B 3 5 水尺编号的脚号编写要求{A}水尺编号中的脚号,代表{.XZ}。

(A)同类水尺的不同断面位置(B)不同类水尺不同断面位置

(C)同一断面的不同水尺位置(D)不同类断面的不同水尺位置

{B}A

{A}水尺编号中,比降下断面表示为{.XZ}。

(A)S u(B)S l(C)B u(D B l

{B}B

{A}水尺编号中,比降上断面表示为{.XZ}。

(A)B u(B)B l(C)S u(D)S l

{B}C

{A}水尺编号中的脚号,{.XZ}表示上游。

(A)l (B)v (C)s (D)u

{B} D

B-B-A-013 C 3 5 水尺编号的脚号编写要求{A}水尺编号中,同一类水尺用小写英文字母u表示上断面,l表示下断面。

{B}√

{A}水尺编号中,脚号是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的。

{B}×

B-B-A-014 B 3 5 水尺编号的支号编写要求{A}水尺编号中,支号用于区别{.XZ}的位置。

(A)同一组水尺在不同断面(B)同一组水尺在本断面

(C)不同一组水尺在本断面(D)不同一组水尺在不同断面

{B}B

{A}水尺编号中,支号用于同一组水尺中各支水尺从{.XZ}依次排列的次序,用数字表示。

181

(A)岸上向河心(B)右岸向河心(C)河心向左岸(D)河心向岸上

{B}A

{A}某站已在基本水尺断面设置水尺10支,编号范围为P1~P10,若在水尺组中P9、P10中间新增一支水尺,其编号为{.XZ}。

(A)P10(B)P9—1(C)P11(D)P10—1

{B}C

{A}某站已在基本水尺断面设置水尺18支,编号范围为P1~P18,若新增一支水尺,其零点高程高于现有各支水尺,其编号为{.XZ}。

(A)P0(B)P0—1(C)P1—1(D)P19

{B} D

B-B-A-014 C 3 5 水尺编号的支号编写要求{A}某站已在基本水尺断面设置水尺16支,编号范围为P1~P16,若向河心新增一支水尺,其编号为P17。

{B}√

{A}某站已在基本水尺断面设置水尺8支,若向河心新增一支水尺其编号为P0。

{B}×

B-B-A-015 B 3 5 水尺编号的支号辅助号编写要求

{A}在水尺编号中,支号辅助号代表{.XZ}水尺零点高程的变动次数或在原处改设的次数,用数字表示。

(A)同断面同支(B)同断面不同支(C)不同断面同支(D)不同断面不同支

{B}A

{A}某站P9水尺经测量发现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变动,现使用新测水尺零点高程,水尺编号为{.XZ}。

(A)P9(B)P9—1(C)P9—2(D)P9—3

{B}B

{A}某站某支水尺被毁,水尺重新设置,相对位置不变,水尺编号时应在{.XZ}后面加辅助号。

(A)组号(B)脚号(C)支号(D)断面号

{B}C

{A}某站P16水尺被毁三次均在原位置重设,其水尺现编号为{.XZ}。

(A)P17(B)P19(C)P16—2(D)P16—3

{B}D

B-B-A-015 C 3 5 水尺编号的支号辅助号编写要求

{A}在水尺编号中,支号辅助号代表同支水尺零点高程的变动次数。若该水尺在原处改设后的水尺零点高程与改设前的水尺零点高程相等,该支水尺应重新编号。

{B}√

{A}某站P9—2水尺,在原处改设后的水尺零点高程与改设前的水尺零点高程相等,该水尺不重新编号,继续使用改设前的水尺编号P9—2。

{B}×

B-B-A-016 B 3 5 转换水尺时的水位观测要求{A}在水位的涨落过程中,换读水尺比测是为了检验两支水尺观测的水位是否衔接,并可检验{.XZ}有无变动。

(A)水尺零点高程(B)水尺高程(C)水位(D)水尺读数

{B} A

{A}当水位的涨落过程需要换水尺观测时,{.XZ}对两支相邻水尺同时比测。

(A)不须(B)应(C)宜(D)可

{B} B

{A}在水尺水位涨落换读观测中,当两支相邻水尺比测的水位差超过{.XZ}cm时,应查明原因或校测水尺零点高程。

(A)4 (B)3 (C)2(D)1

{B}C

{A}在水尺水位涨落换读观测中,两支相邻水尺同时比测的水位差不大于{.XZ}cm时,以平均值作为观测的水位。

(A)1 (B)4(C)3 (D)2

{B} D

B-B-A-016 C 3 5 转换水尺时的水位观测要求{A}在水位的涨落过程中,换读水尺比测是指水位在涨落过程中,同时观测到达相邻两支水尺的读数,并计算水尺水位,用以检验两支水尺观测的水位是否接近,可检验水尺零点高程有无变动。

{B}√

{A}在水尺水位涨落换读观测中,两支相邻水尺同时比测的水位差不超过2 cm时,用其中一支水尺的水位作为观测水位。

{B}×

B-B-A-017 B 3 5 冰期水位观测方法

{A}冰期水位观测,应观测河道、水库(湖泊)等水体的{.XZ}的水位。

(A)自由水面(B)冰面水位(C)冰层中水位(D)冰上水位

{B} A

{A}封冻期观测水位,应将水尺周围的冰层打开,{.XZ}碎冰,待水面平静后观读自由水面的水位。

(A)消化(B)捞除(C)破开(D)敲碎

{B} B

{A}在封冻期打开冰孔后观测水位时,当自由水面{.XZ}冰层底面时,可按畅流期水位观测方法观测。

(A)大于(B)高于(C)低于(D)等于

{B} C

{A}冰期水位观测,当发生层冰层水时,应将各个冰层逐一打开,然后再观测{.XZ}。

(A)冰的上面(B)冰的下面(C)冰上水面(D)自由水面

{B} D

B-B-A-017 C 3 5 冰期水位观测方法

{A}冰期水位观测时,当水尺处冻实时,应向河心方向另打冰孔,找出流水位置,增设水尺进行观测;当全断面冻实时,可停测,记录连底冻时间。

{B}√

{A}冰期水位观测,当观测的水尺处冻实时,可停测,并记录相应时间。

{B}×

B-B-A-018 B 3 5 比降水尺水位的观测要求{A}比降水尺水位一般由{.XZ}观测员同时观测。

(A)一名(B)两名(C)三名(D)四名

{B} B

{A}比降水尺水位在水位变化缓慢时,可由{.XZ}观测。

(A)一名(B)两名(C)三名(D)四名

{B} A

182

183

{A}比降水尺水位观测时,当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XZ}cm 时,比降水位应读记至0.5 cm 。

(A )10 (B )15 (C )18 (D )20 {B} D

{A}比降水尺水位观测时,当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0.2 m 时,比降水位应读记至{.XZ}cm 。

(A )0.1 (B )0.2 (C ) 0.5 (D )1.0 {B} C

B-B-A -018 C 3 5 比降水尺水位的观测要求

{A}水位变化缓慢时,比降水尺水位可由一人观测。观测步骤为:先观读下比降水尺,后观读上比降水尺,再返回观读一次下比降水尺,取下比降水尺的均值作为与上比降水尺的同时水位,往返的时间应基本相等。

{B}√

{A}比降水尺水位可由一人观测。观测步骤为:先观读上比降水尺,后观读下比降水尺,再返回观读一次上比降水尺,取上比降水尺的均值作为与下比降水尺的同时水位,两次往返的时间应基本相等。

{B}×

B-B-A -019 B 3 5 水面比降的计算方法 {A}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水位的差值除以上、下比降断面的间距,并以{.XZ}表示。

(A )0000

(B )? (C )% (D )原数值 {B}A

{A}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水位的差值除以上、下比降断面的{.XZ},并以万分率表示。

(A )垂直距离 (B )水平距离 (C )水面距离 (D )河底距离

{B}B

{A}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的{.XZ}除以上、下比降断面间距,并以万分率表示。

(A )水尺零点高差 (B )水尺读数差 (C )水位高差 (D )水位高程

{B}C

{A}设上下比降断面间距为L (m ),上、下比降断面观测水位为u Z (m )、l Z (m ),则水面比降计算公式为{.XZ}。

(A )l u 10000/Z Z L -?() (B )

l u /10000Z Z L -?()

(C )u

l /10000

Z Z L -?() (D )

u l 10000/Z Z L -?()

{B}D

B-B-A -019 C 3 5 水面比降的计算方法 {A}水面比降数值是用观测到的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和上下比降断面间距计算而得,并以万分率表示。

{B}√

{A}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水尺读数的差值除以上下比降断面间距,并以千分率表示。

{B}×

B-B-A -020 B 3 5 固定点冰厚测量的时间与测次

{A}固定点冰厚测量应从封冻后且在冰上行走无危险时

开始观测,至解冻时停止,于每月{.XZ}测量,应与当日8时水位观测结合进行。

(A )5时、15时、25时 (B )1时、6时、11时、16时、21时、26时

(C )1时、11时、21时 (D )1时、5时、11时、15时、21时、25时

{B} B

{A}固定点冰厚测量应从封冻后且在冰上行走无危险时开始观测,至解冻时停止,于每月1日、6日、11日、16日、21日、26日测量,应与当日{.XZ}水位观测结合进行。

(A )8时 (B )10时 (C )14时 (D )20时

{B} A

{A}固定点冰厚测量时,在冰厚大于70 cm 的稳定封冻期(不包括冰层融解时期)且无冰花时,可只在每月{.XZ}进行。

(A )6时、16时、26时 (B )5时、15时、25时 (C )1时、11时、21时 (D )10时、20时、30时 {B} C

{A}固定点冰厚测量时,在封冻初期冰厚变化较显著时,应每日测量{.XZ}次。

(A )4 (B )3 (C )2 (D )1 {B}D

B-B-A -020 C 3 5 固定点冰厚测量的时间与测次

{A}固定点冰厚测量观测一般应从封冻后开始,至解冻时停止,期间要求在冰上行走无危险时,于每月逢1日和逢6日测量,应与当日8时水位观测结合进行。

{B}√

{A}在封冻初期冰厚变化较显著、冰厚大于70 cm 的稳定封冻期、连底冻时期均在每月1日、6日、11日、16日、21日、26日测量,以掌握冰厚变化过程。

{B}×

B-B-A -021 B 3 5 固定点冰厚测量程序

{A}冰厚测量操作程序一般为:当有积雪时,先量取冰上积雪深度,然后开凿冰孔,量取{.XZ},测量水深及气温。

(A )冰花厚、水浸冰厚与冰厚 (B )冰花厚与冰厚 (C )水浸冰厚与冰厚 (D )冰花厚与水浸冰厚

{B} A

{A}冰厚测量操作程序一般为:当有积雪时,先量取冰上积雪深度,然后开凿冰孔,量取冰花厚、水浸冰厚与冰厚,测量{.XZ}。

(A )水深及水温、气温 (B )水深及气温 (C )水深及水温 (D )水温及气温 {B} B

{A}冰厚测量操作程序一般为:当有积雪时,先量取冰上积雪深度,然后开凿冰孔,量取{.XZ}、水浸冰厚与冰厚,测量水深及气温。

(A )冰礁厚 (B )水内冰厚 (C )冰花厚 (D )冰堆厚

{B} C

{A}冰厚测量操作程序一般为:当有积雪时,先量取冰上积雪深度,然后开凿冰孔,量取冰花厚、水浸冰厚与冰厚,测量{.XZ}及气温。

(A )大气压 (B )湿度 (C )水温 (D )水深

{B}D

B-B-A -021 C 3 5 固定点冰厚测量程序

{A}冰厚测量操作程序一般为:当有积雪时,先量取冰上积雪深度,然后开凿冰孔,量取冰花厚、水浸冰厚与冰厚,测量水深及气温。

{B}√

{A}冰厚测量操作程序一般为:当有积雪时,先量取冰上积雪深度,然后开凿冰孔,量取冰花厚与冰厚,测量水温及气温。

{B}×

B-B-A-022 B 3 5 河段冰厚测量工作目的{A}河段冰厚测量是为了了解河段的{.XZ}情况及固定点冰厚对河段平均冰厚的代表性。

(A)冰厚分布(B)冰情分布(C)冰流量变化(D)流冰情况

{B} A

{A}{.XZ}是为了了解河段的冰厚分布情况及固定点冰厚对河段平均冰厚的代表性。

(A)固定点冰厚测量(B)河段冰厚测量(C)单点冰厚测量(D)冰流量测验

{B} B

{A}河段冰厚测量是为了了解河段的冰厚分布情况及{.XZ}对河段平均冰厚的代表性。

(A)冰情分布(B)冰流量变化(C)固定点冰厚(D)流冰情况

{B}C

{A}河段冰厚测量是为了了解河段的冰厚分布情况及固

定点冰厚对{.XZ}平均冰厚的代表性。

(A)测验断面(B)单点(C)断面(D)河段

{B} D

B-B-A-022 C 3 5 河段冰厚测量工作目的{A}河段冰厚测量是为了了解河段的冰厚分布情况及固定点冰厚对河段平均冰厚的代表性。

{B}√

{A}河段冰厚测量是为了了解河段的冰厚分布情况及河段平均冰厚对固定点冰厚的代表性。

{B}×

B-B-B (相关知识—水位观测—数据资料记载整理)

B-B-B-001 B 3 5 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摘录的要求

{A}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数据,摘录时应在{.XZ}进行。

(A)数据订正后(B)数据订正前(C)数据记录前(D)数据记录后

{B}A

{A}自记水位计观测记录摘录时,摘录的水位数据成果应能反映水位变化的完整过程,并满足计算日平均{.XZ}、特征值统计和推算流量的需要。

(A)流量(B)水位(C)含沙量(D)高程

{B}B

{A}自记水位计观测记录摘录时,摘录的数据成果应能反映水位变化的完整过程,并满足计算日平均水位、{.XZ}统计和推算流量的需要。

(A)最高水位(B)最低水位(C)特征值(D)流量

{B}C

{A}自记水位计观测记录摘录时,摘录的数据成果应能反映水位变化的完整过程,并满足计算日平均水位、特征值统计和推算{.XZ}的需要。

(A)高差(B)高程(C)水位(D)流量{B}D

B-B-B-001 C 3 5 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摘录的要求

{A}水位数据摘录应在数据订正后进行,摘录的数据成果应能反映水位变化的完整过程,并满足计算日平均水位、统计特征值和推算流量的需要。

{B}√

{A}某站使用水位—流量关系线推求流量,在水位摘录时,其摘录数据成果应能反映水位变化的完整过程,并满足计算日平均水位、特征值统计的需要。

{B}×

B-B-B-002 B 3 5 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按等时距和不等时距摘录的条件

{A}在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摘录时,当水位{.XZ}且变率均匀时,可按等时距摘录。

(A)变化不大(B)变化较大(C)跨峰顶(D)跨谷底

{B}A

{A}在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摘录时,当水位变化不大且变率{.XZ}时,可按等时距摘录。

(A)相等(B)均匀(C)不均匀(D)不相等

{B}B

{A}在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摘录时,水位变化急剧且变率{.XZ}时,摘录转折点和变化过程。

(A)相等(B)均匀(C)不均匀(D)不相等

{B}C

{A}在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摘录时,水位{.XZ}且变率不均匀时,摘录转折点和变化过程。

(A)相等(B)直线变化(C)变化不大(D)变化急剧

{B}D

B-B-B-002 C 3 5 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按等时距和不等时距摘录的条件

{A}在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摘录时,等时距摘录要求水位变化不大且变率均匀。

{B}√

{A}在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摘录时,摘录水位转折点和变化过程仅用于水位变化急剧且变率不均匀的情况。

{B}×

B-B-B-003 B 3 5 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概念

{A}计算日平均水位的面积包围法,是以各次水位观测或插补值在一日24 h中所占时间的{.XZ}数为权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值作为本日的日平均水位值。

(A)小时(B)0.5 h (C)0.2 h (D)0.1 h {B} A

{A}计算日平均水位的面积包围法,是以一日内各次水位观测或插补值在{.XZ}h中所占时间的小时数为权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值作为本日的日平均水位值。

(A)12 (B)24 (C)36 (D)48

{B} B

184

185

{A}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图解意义,是将一日内0~24 h 的折线水位过程线下的面积除以{.XZ}h 得平均水位。

(A )48 (B )36 (C )24 (D )12 {B} C

{A}计算日平均水位的{.XZ},是以各次水位观测或插补值在一日24 h 中所占时间的小时数为权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值作为本日的日平均水位值。

(A )时刻水位代表法 (B )算术平均法 (C )面积加权法 (D )面积包围法

{B} D

B-B-B -003 C 3 5 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概念

{A}计算日平均水位的面积包围法,是以各次水位观测或插补值在一日24 h 中所占小时数的权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值作为本日的日平均水位值。

{B}√

{A}计算日平均水位的面积包围法,以各次水位观测或插补值在48 h 中所占时间的小时数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法值。

{B}×

B-B-B -004 B 4 5 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公式

{A}设t 0,t 1,t 2,…,t n 为水位观测时间(h ),Z 0,Z 1,Z 2,…,Z n 为相应时刻的水位值(m ),a ,b ,c ,…,m ,n 为观测时距(h ),则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公式为{.XZ}。

(A )48

/])()()([1210n Z n m Z c b Z b a Z a Z n n ++++++++- (B

24

/])()()([1210n Z n m Z c b Z b a Z a Z n n ++++++++-

(C

0112211[)()()()(Z )]/96

n n n n Z Z a Z Z b Z Z m n Z n ---+++++++++ (

(D

0112211[)()()()(Z )]/24n n n n Z Z a Z Z b Z Z m n Z n ---+++++++++ (

{B}A

{A} 设t 0,t 1,t 2,…,t n 为水位观测时间(h ),Z 0,Z 1,Z 2,…,Z n 为相应时刻的水位值(m ),则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公式为{.XZ}。

(A )

()010*********[()()()()]/24

n n

n n n n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

(B

()010*********[()()()()]/48

n n n n n n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

(C

()010*********[()()()()]/24

n n n n n n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

D

()

010*********[()()()()]/48n n n n n n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 {B}B {A}设t 0,t 1,t 2,…,t n 为水位观测时间(h ),Z 0,Z 1,Z 2,…,Z n 为相应时刻的水位值(m ),其中a =t 1-t 0,b =t 2-t 1,…,

m =t n -2-t n -1,n =t n -t n -1,则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公式为{.XZ}。

(A )9

/])()()([1210n Z n m Z c b Z b a Z a Z n n ++++++++- (B

2

/])()()([1210n Z n m Z c b Z b a Z a Z n n ++++++++-

(C

0112211[)()()()(Z n n n Z Z a Z Z b Z Z m n Z

---+++++++++ (

(D

0112211[)()()()(Z n n n Z Z a Z Z b Z Z m n Z

---+++++++++ (

{B} D

{A}设t 0,t 1,t 2,…,t n 为水位观测时间(h ),Z 0,Z 1,Z 2,…,Z n 为相应时刻的水位值(m ),则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公式为{.XZ}。

(A

()010121121[()()()]/96

n n n n n n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

B

()010120121[()()()]/24

n n n n n n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

(C

()011012212112[())()()()n n n n Z Z t t Z Z t t Z Z t t ----+-++-+++-+

(D

()01101220212[())()()()(

n n n n Z Z t t Z Z t t Z Z t t ---+-++-+++-+ (

{B} C B-B-B -004 C 4 5 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公式

{A}设t 0,t 1,t 2,…,t n 为水位观测时间(h ),Z 0,Z 1,

Z 2,…,Z n 为相应时刻的水位值(m ),则日平均水位用面积

包围法计算公式为

()01012012[/2()/2()/2(

n n n n Z t t Z t t Z t t Z ---+-++-+

{B}√

{A}设t 0,t 1,t 2,…,t n 为水位观测时间(h ),Z 0,Z 1,Z 2,…,Z n 为相应时刻的水位值(m ),则面积包围法计算日

平均水位公式为

()010120121[()()()]

n n n n n n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

{B}×

B-B-B -005 B 3 5 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的适应条件

{A}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不适用于{.XZ}。

(A) 有河干情况 (B) 观测或摘

录时距相等情况 (C) 一日内有1次以上观测水位情况 (D) 一日内有1

次观测水位情况 {B} A

{A}使用计算机进行水文资料整编,日平均水位计算应使用{.XZ}。

(A) 算术平均法 (B) 时刻水位代表法 (C) 面积包围法 (D) 多种方法

{B} C

{A}使用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时,日分界无实测值时,{.XZ}。

(A)不计算日平均水位 (B) 必须插补0时和24时水位

(C) 应插补24时水位 (D) 应插补0时水位 {B} B

{A}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不适用于一日内{.XZ}。 (A) 水位变化较大 (B) 水位观测或摘录时距相等情况 (C) 水位变化平缓 (D) 有连底冻情况 {B} D

B-B-B -005 C 3 5 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的适应条件

{A}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适用于一日内有多次水位观测值,水位变化较大,观测或摘录时距相等和不相等情况下。

{B}√

{A}日平均水位可以使用算术平均法或时刻水位代表法计算的,不得使用面积包围法计算。

{B}×

B-B-B -006 B 3 5 实测日水位过程使用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

{A}某站7月15日的观测水位值见下表,其面积包围法计

{B} A

{A}某站6月15日的观测水位值见下表,其面积包围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值是{.XZ}m 。

{B} B

{A}某站7月28~30日的观测水位值见下表,其面积包围

{B} C

{A}某站7月15日的观测水位值见下表,其面积包围法计{B} D

B-B-B -006 C 4 5 实测日水位过程使用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

{A}某站7月23日的观测水位值见下表,其面积包围法日{A}某站7月5日的观测水位值见下表,其面积包围法日

B-B-B -007 B 3 5 日平均水位计算方法误差控制

{A}在日平均水位计算时,算术平均法求得的日平均值与面积包围法求得的日平均值的差值应不超过{.XZ}cm 。

(A )2 (B )1.5 (C )1.0 (D )0.5 {B} A

{A}在日平均水位计算时,采用面积包围法以外的其他方法求得的日平均值与面积包围法求得的日平均值的差值应不超过{.XZ}cm 。

(A )1.0 (B )1.5 (C )2 (D )3 {B} C

{A}在日平均水位计算时,用算术平均法求得的日平均值与{.XZ}求得的日平均值相差不超过2 cm 。

(A)瞬时水位法(B)面积包围法(C)时刻水位代表法(D)多次值平均法

{B} B

{A}在日平均水位计算时,使用时刻水位代表法的日平均值与面积包围法求得的日平均值的差值应不超过{.XZ}cm。

(A)0.5 (B)1.0 (C)1.5 (D)2

{B} D

B-B-B-007 C 3 5 日平均水位计算方法误差控制

{A}在日平均水位计算时,以其他方法求得的日平均值与面积包围法求得的日平均值差值应不大于2 cm,否则应采用面积包围法计算。

{B}√

{A}在日平均水位计算时,以面积包围法求得的日平均值作为标准值,用其他方法求得的日平均值与标准值相比,其允许误差不超过5 cm。

{B}×

B-C-A (相关知识—流量测验—测验作业)

B-C-A-001 B 3 5 基线交会法测量起点距{A}基线交会法一般要设置已知两者之间距离的断面基线桩杆和起点桩杆,以提供测量{.XZ}的条件。

(A)基线长度(B)导线长度(C)交会角(D)方位角

{B}C

{A}下列测量仪器中,{.XZ}不属于利用基线交会法测量交会角的仪器。

(A)六分仪(B)水准仪(C)经纬仪(D)全站仪

{B}B

{A}基线交会法中所设置的断面基线桩杆和起点桩杆之间的距离叫{.XZ}。

(A)基线长度(B)导线长度(C)起点距(D)零点距

{B}A

{A}使用经纬仪和平板仪测定垂线及桩点的起点距时,应在观测最后一条垂线或一个桩点后,将仪器照准原{.XZ}校核一次。当判定仪器确未发生变动时,方可结束测量工作。

(A)第一条垂线(B)第一个桩点(C)前视点(D)后视点

{B}D

B-C-A-001 C 3 5 基线交会法测量起点距{A}基线交会法一般要设置已知两者之间距离的断面基线桩杆和起点桩杆,以提供测量交会角的条件。

{B}√

{A}基线交会法一般要设置已知两者之间距离的断面基线桩杆和起点桩杆,以提供测量基线到断面起点长度的条件。

{B}×

B-C-A-002 B 3 5 交会法平板仪台

{A}利用平板仪或小平板仪交会法时,先在图纸上绘制基线,使图上基线与实际基线{.XZ}。

(A)垂直(B)平行(C)成锐角斜交(D)成钝角斜交

{B}B

{A}在观测基点建设了交会法平板仪台后,还要按一定比例尺将{.XZ}的图线(点)就刻绘在台上,以方便使用。

(A)断面线、基线、观测基点(B)断面线、基线、水位

(C)水边线、水面线、水位(D)水边线、水面线、观测基点

{B}A

{A}交会法平板仪台上图纸所选比例尺一般应使图上的基线长度不小于{.XZ}cm。

(A)10 (B)15 (C)20 (D)25

{B}C

{A}交会法平板仪台的最终作用是{.XZ}。

(A)确定基线位置(B)观测浮标运行情况(C)勾绘水面线(D)观测计算起点距

{B}D

B-C-A-002 C 3 5 交会法平板仪台

{A}平板仪或小平板仪交会法不属于基线交会法。

{B}×

{A}利用交会法平板仪台时,在图上绘出断面线、基线、观测基点的图线(点),并在断面线标示起点距数值,画出视线交于断面线,交点上断面线的读数即为起点距。

{B}√

B-C-A-003 B 3 5 极坐标交会法测量起点距{A}极坐标交会法一般是在断面线或附近某点利用地形或建设高于水面的观测点,以{.XZ}的方向观测目标垂线位置的角度值。

(A)垂直(B)平行(C)俯角(D)仰角

{B}C

{A}断面线或与断面线成一定角度的直线、观测点到水面的竖直线、观测点到目标点的视线形成{.XZ},由已知量和观测量推算起点距。

(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斜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

{B}D

{A}极坐标交会法中观测点与观测目标垂线的位置关系是{.XZ}。

(A)观测点高于观测目标垂线(B)观测点低于观测目标垂线

(C)二者处于同一水平面(D)二者同处于测验断面

{B}A

187

{A}极坐标交会法实际是{.XZ}的基线交会法。

(A)水平面(B)竖直面(C)断面线上(D)测速垂线上

{B}B

B-C-A-003 C 3 5 极坐标交会法测量起点距{A}极坐标交会法一般是在断面线或附近某点利用地形或建设高于水面的观测点,以平视的方向观测目标垂线位置的角度值。

{B}×

{A}断面线或与断面线成一定角度的直线、观测点到水面的竖直线、观测点到目标点的视线形成直角三角形,由已知量和观测量推算起点距。

{B}√

B-C-A-004 B 3 5 机械转子式流速仪原理{A}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的{.XZ},受水流驱动绕着水流方向的垂直轴或水平轴转动,其转速与周围流体的局部流速关系密切。

(A)转子(B)轴承(C)尾翼(D)身架

{B}A

{A}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的转子,受{.XZ}驱动绕着水流方向的垂直轴或水平轴转动,其转速与周围流体的局部流速关系密切。

(A)电机(B)缆道(C)测船(D)水流

{B}D

{A}根据率定的对应关系,可以利用流速仪的转速感知水流的{.XZ},测量了转速也就测量了水流流速。

(A)流动(B)流态(C)流速(D)脉动

{B}C

{A}机械转子式流速仪测量的是水流的{.XZ}。

(A)瞬时流速(B)时均流速(C)紊动流速(D)脉动流速

{B}B

B-C-A-004 C 3 5 机械转子式流速仪原理{A}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的转子受水流驱动绕着水流方向的垂直轴或水平轴转动,其转速与周围流体的局部流速关系密切。

{B}√

{A}机械转子式流速仪测量的是水流的流态。

{B}×

B-C-A-005 B 3 5 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结构{A}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的{.XZ}直接感知流速。

(A)旋转部件(B)身架部件(C)尾翼(D)信号系统

{B}A

{A}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的{.XZ}为支承仪器工作和与悬吊设备相联的部件。

(A)旋转部件(B)身架部件(C)尾翼(D)连接螺栓

{B}B

{A}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的尾翼安置在身架上,它的作用是使仪器保持{.XZ}和方向正对水流流向。

(A)旋转(B)静止(C)平衡(D)安全

{B}C

{A}在①旋转部件、②身架部件、③信号系统、④尾翼中,组成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的三部分是{.XZ}。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B}D

B-C-A-005 C 3 5 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结构{A}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由旋桨、轴承和尾翼三部分组成。

{B}×

{A}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的尾翼安置在身架上,它的作用是使仪器保持平衡和方向正对水流流向。

{B}√

B-C-A-006 B 3 5 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的维护、检查

{A}长期储藏备用的流速仪,易锈部件必须涂{.XZ}保护。

(A)汽油(B)煤油(C)黄油(D)机油

{B}C

{A}流速仪在每次使用后,应{.XZ}按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拆洗干净,并加仪器润滑油。

(A)定期(B)及时(C)隔一定时间(D)抽时间

{B}B

{A}仪器箱中所有的零附件及工具,用后应{.XZ}。

(A)及时报废(B)及时封存(C)妥善保存(D)放还原处

{B}D

{A}在每次使用流速仪之前,必须检查仪器有无污损、变形,仪器旋转是否灵活及{.XZ}是否正常等情况。

(A)接触丝与信号(B)接触丝与球轴承(C)桨叶与信号(D)桨叶与球轴承

{B}A

{A}流速仪装入箱内时,转子部分应{.XZ}。

(A)拆卸另存(B)悬空搁置(C)有支撑体(D)妥善保存

{B}B

B-C-A-006 C 3 5 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的维护、检查

{A}流速仪说明书和检定图表、公式等应妥善保存。

{B}√

188

{A}测流记载人员可以方便地坐在流速仪仪器箱上。

{B}×

B-C-A-007 B 3 5 测速计时器检校

{A}在正常情况下,应在{.XZ}对水文站常用的计时器检查一次。

(A)每月初(B)每次使用前(C)每年汛前(D)每两年

{B}C

{A}检查停表时,应以每日误差小于0.5 min带秒针的钟表为标准计时,与停表同时走动{.XZ},当读数差不超过3 s时,可认为停表合格。

(A)10 min (B)5 min (C)1 min (D)20 min

{B}A

{A}检查停表时,应以每日误差小于0.5 min带秒针的钟表为标准计时,与停表同时走动10 min,当读数差不超过{.XZ}时,可认为停表合格。

(A)5 s (B)3 s (C)2 s (D)1 s

{B}B

{A}当使用停表以外的其他计时器时,应按照{.XZ}执行。

(A)不检校(B)计时器的说明书(C)独立制定的标准(D)停表检校的标准

{B}D

B-C-A-007 C 3 5 测速计时器检校

{A}在正常情况下,应每月对水文站常用的计时器检查一次。

{B}×

{A}当停表受过雨淋、碰撞、剧烈震动或发现走时异常时,应及时进行检查。

{B}√

B-C-A-008 B 3 5 畅流期流速仪法断面测速垂线的布设一般要求

{A}对测流断面内大于总流量{.XZ}的独股水流、串沟,应布设测速垂线。

(A)5% (B)3% (C)2% (D)1%

{B}D

{A}测速垂线的布设应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主槽垂线与河滩相比应{.XZ}。

(A)较密(B)较稀(C)相等(D)更均匀{B}A

{A}测速垂线的布设应能控制{.XZ}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

(A)水位变化(B)流量变化(C)断面地形(D)悬沙分布

{B}C

{A}条件允许时宜均匀分布测速垂线。均匀布线不包括{.XZ}。

(A)等部分水面宽布线(B)等部分平均水深布线

(C)等部分流量布线(D)等部分面积布线

{B}B

B-C-A-008 C 3 5 畅流期流速仪法断面测速垂线的布设一般要求

{A}测速垂线的布设应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

{B}√

{A}有槽有滩的情况下,测速垂线应按等部分水面宽布线。

{B}×

B-C-A-009 B 3 5水位(流量)变化对断面测速垂线布设的影响

{A}随水位级的不同,断面形状或流速横向分布{.XZ}的,可分高、中、低水位级分别布设测速垂线。

(A)无变化(B)无明显变化(C)有变化(D)有较明显变化

{B}D

{A}随水位级的不同,断面形状或流速横向分布有较明显变化的,可分高、中、低水位级分别布设{.XZ}。

(A)测深垂线(B)测速垂线(C)测沙垂线(D)测量垂线

{B}B

{A}随水位级的不同,断面形状或流速横向分布有较明显变化的,可分高、中、低{.XZ}级分别布设测速垂线。

(A)水位(B)面积(C)流速(D)流量

{B}A

{A}随{.XZ}级的不同,断面形状或流速横向分布有较明显变化的,可分大、中、小流量级分别布设测速垂线。

(A)水位(B)流速(C)流量(D)面积

{B}C

B-C-A-009 C 3 5水位(流量)变化对断面测速垂线布设的影响

{A}随水位(流量)级的不同,断面形状或流速横向分布有较明显变化的,可分高、中、低水位(大、中、小流量)级分别布设测速垂线。

{B}√

{A}随着水位的变化,流速横向分布一定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需要调整断面测速垂线的布设。

{B}×

B-C-A-010 B 3 5断面测速垂线布设位置的补充与调整

{A}水位涨落或河岸冲淤使靠岸边的垂线离{.XZ}太远或太近时,测速垂线的位置应及时进行调整或补充。

(A)断面(B)滩区(C)主流(D)岸边

189

{B}D

{A}断面上出现死水、回流,需确定死水、回流边界或{.XZ}时,测速垂线的位置应及时进行调整或补充。

(A)死水面积(B)回流量(C)死水水面宽(D)回流水面宽

{B}B

{A}河底地形或测点流速沿{.XZ}分布有较明显的变化时,测速垂线的位置应及时进行调整或补充。

(A)河宽(B)河长(C)水深(D)水草{B}A

{A}冰期的{.XZ}分布不均匀或测速垂线上冻实时,测速垂线的位置应及时进行调整或补充。

(A)流冰(B)岸冰(C)冰花(D)水中冰

{B}C

B-C-A-010 C 3 5断面测速垂线布设位置的补充与调整

{A}断面测速垂线的位置必须固定。

{B}×

{A}在条件发生变化而可能影响到流量测验精度时,测速垂线的位置应及时进行调整或补充。

{B}√

B-C-A-011 B 3 5垂线流速测点分布原则{A}垂线的流速测点的分布应能满足{.XZ}计算的精度要求。

(A)测点流速(B)垂线平均流速(C)断面平均流速(D)断面流量

{B}B

{A}根据流速在垂线上的分布规律,为了满足垂线平均流速计算的精度要求,垂线的流速测点分布应能控制流速沿{.XZ}的转折变化。

(A)水面(B)河底(C)断面(D)垂线

{B}D

{A}畅流期流速仪法流量测验中,一般情况下垂线的流速测点分布不应使用{.XZ}。

(A)一点法(B)两点法(C)三点法(D)五点法

{B}A

{A}当进行垂线的流速测点分布精简分析时,一般应使用{.XZ}测定垂线流速分布并计算垂线平均流速。

(A)十一点法(B)六点法(C)五点法(D)三点法

{B}A

B-C-A-011 C 3 5垂线流速测点分布原则{A}垂线的流速测点分布应考虑并遵循流速在垂线上的分布规律。

{B}√

{A}垂线的流速测点的分布应能满足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

{B}×

B-C-A-012 B 3 5测定死水边界或回流边界{A}断面回流量未超过断面顺流量的{.XZ},且在不同时间内顺逆不定时,可只在顺逆流交界两侧布置测速垂线测定其边界,回流可作死水处理。

(A)1% (B)2% (C)3% (D)5%

{B}A

{A}死水区的断面面积不超过断面总面积的{.XZ}时,死水区可作流水处理。

(A)1% (B)2% (C)3% (D)5%

{B}C

{A}当回流量超过断面{.XZ}的1%时,除测定其边界外,还应在回流区内布设适当的测速垂线,并测算回流量。

(A)总流量(B)中泓流量(C)部分流量(D)顺流量

{B}D

{A}死水区的断面面积超过断面总面积的3%时,应根据以往的测验资料分析确定或目测决定死水边界。死水区较大时,应用{.XZ}测定死水边界。

(A)流速仪或浮标(B)低速流速仪或深水浮标

(C)低速流速仪或小浮标(D)流速仪或水面浮标

{B}B

B-C-A-012 C 3 5测定死水边界或回流边界{A}当测流断面出现死水区或回流区时,应测定死水边界或回流边界。

{B}√

{A}死水区的断面面积不超过断面总面积的5%时,死水区可作流水处理。

{B}×

B-C-A-013 B 3 5合理确定测速历时

{A}当测速历时为{.XZ}时,流速的相对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近河底处的误差也不超过±4%。

(A)30 s (B)50 s (C)60 s (D)100 s

{B} D

{A}一般情况下,测点测速历时应不短于{.XZ}。

(A)100 s (B)60 s (C)50 s (D)30 s

{B}A

{A}当洪水涨落变化较快时,为了不至于因测速历时过长而影响流量测验精度,允许测速历时减为{.XZ}。

(A)30 s (B)50 s (C)60 s (D)100 s

{B}C

{A}对特殊条件下的流量测验,如洪水暴涨暴落或有水草、

190

爆破工取证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三部分 安全技术理论知识子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掏槽眼的深度要比其他炮眼深(B)。 A.100~150 mm B.150~200 mm C.300~400 mm 2.光面爆破时,应尽可能减少周边眼间的起爆时差,相邻光面炮眼的起爆间隔时问不应大于A.200 ms B.150 ms C.100 ms 3.在实施光面爆破时,周边眼起爆间隔时间(C),井巷壁面平整的效果就越有保证。 A.越长 B.较长 C.越短 4.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 C)的煤矿许用炸药。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5.炮眼深度超过1 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 C)。 A.0.3 m B.0.4 m C.0.5 m 6.光面爆破时,周边光爆眼应用炮泥封实,且封泥长度不得小于(C )。 A.0.2 m B.0.25 m C.0.3 m 7.多头巷道掘进时,爆破母线应( C),以免误接爆破母线。 A.固定使用 B.一线多用 C.随挂随用 8.岩石乳化炸药适用于( B)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岩石工作面和深孔爆破等。 A.有 B.无 C.各类 9.当溜煤眼和煤仓堵塞时,可用(C )进行爆破处理。 A.铵梯炸药 B.岩石乳化炸药 C.煤矿许用刚性被筒炸药 10.铵梯炸药是以硝酸铵为氧化剂,梯恩梯为敏化剂,木粉为可燃剂和松散剂组成的爆炸性物质,其中梯恩梯为(A )物质。 A.有毒性 B.无毒性 C.非爆炸性 11.炮眼深度小于(C )时,不得装药、爆破。 A.0.4 m B.0.5 m C.0.6 m D.0.8 m 12.采掘工作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面时,在煤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得小于(D )。 A.0.2 m B.0.3 m C.0.4 m D.0.5 m 13.巷道掘进时,爆破母线与电缆、电线、信号线应分别挂在巷道的两侧,如果必须挂在同一侧,爆破母线必须挂在电缆的下方,并应保持(B )以上的距离。 A.0.2 m B.0.3 m C.0.4 m D.0.5 m 14.井下两巷道贯通时,在两工作面相距( C)前,地测部门必须事先下达通知书,编制专门爆破说明书,并只准从一个工作面向另一个工作面贯通。 A.10 m B.15 m C.20 m D.30 m 15.间距小于(D )的平行巷道,其中一个巷道爆破时,两个工作面的人员都必须撤至安全地点。 A.5 m B.10 m C.15 m D.20 m 15.爆破地点距采空区( C)前,必须通过打探眼等有效措施,探明采空区的准确位置、范围以及赋存瓦斯、积水、发火等情况。 A.5 m B.10 m C.15 m D.20 m 16.爆破法处理卡在溜煤(矸)眼中的煤、矸时,最大装药量不得超过( C) A.150 g B.300 g C.450 g D.600g

中级钳工理论知识试题

第十套试题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36分。) 1.每个尺寸链有()个封闭环。 A.1 B.2 C.3 D.4 2.装配的组织形式有固定装配法和()。 A.分组装配法 B.移动装配法 C.流水线装配法 D.定向装配法 3.测量误差对加工()。 A.有影响 B.无影响 4.用自准直仪测量较长零件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属于()测量法。 A.直接 B.角差 C.间接 D.比较 5.使工件相对于刀具占有一个正确位置的夹具装置称为()装置。 A.定位 B.夹紧 C.导向 D.对刀 6.表示装配单元装配顺序的图称为()。 A.传动系统图 B.装配图 C.装配单元系统图 D.工艺过程卡 7.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两部分。 A.表面粗糙度 B.几何精度 C.表面质量 D.位置精度 8.光学平直仪由反射镜和()组成。 A.平直仪本体 B.物镜 C.目镜 D.棱镜 9.不是利用光学自准直原理制造的量仪是()。 A.水平仪 B.自准直仪 C.光学平直仪 D.测微准直望远镜 10.合像水平仪的测量范围与框式水平仪相比较,()。 A.合像水平仪大 B.合像水平仪小 C.一样大 11.钻铸铁的群钻,其后角比钻钢件的群钻()。 A.大3°~5° B.小3°~5° C.大13°~15° D.小13°~15° 12.完全定位限制了工件的()个自由度。 A.3 B.4 C.5 D.6

13.下列关于直径为φ10 mm 的孔,尺寸标注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4.水平仪主要用来测量平面对水平面或垂直面的( )。 A .尺寸偏差 B .垂直度 C .平面度 D .位置偏差 15.导轨按摩擦状态不同可分为滑动导轨、滚动导轨和( )。 A .动压导轨 B .静压导轨 C .磨削导轨 16.长径比( )且转速低的旋转件,一般只需进行静平衡,不必进行动平衡。 A .很大 B .很小 C .大于2 17.任何一种产品一般都能分成若干个( )。 A .装配工序 B .装配工步 C .装配单元 D .装配系统 18.为了减少工件的翻转次数,其垂直线可利用( )一次划出。 A .高度尺 B .游标卡尺 C .90°角尺 D .钢卷尺 E. 直尺 19.( )就是利用划线工具,使工件上有关的表面处于合理的位置。 A .找正 B .借料 C .吊线 D .拉线 20.标准群钻主要用来钻削( )和有色金属。 A .铸铁 B .碳钢 C .合金结构钢 D .黄铜 E .有机玻璃 21.通常把直径在( )mm 以下的孔称为小孔。 A .φ3 B .φ1 C. φ5 D .φ10 22.第二次划线要把( )作为找正依据。 A .主要非加工表面 B .待加工表面 C .第一划线位置 D .已加工表面 23.旋转体在径向截面有不平衡量,且产生的合力通过其重心,这种不平衡称为 ( )。 A .动不平衡 B .静不平衡 C .动静不平衡 24.静压轴承油膜压力的建立,是依靠( )来保证的。 A .负载大小 B .旋转速度 C .供油压力 D .配合间隙 25.滚动轴承在未装配之前的自由状态下的游隙是( )。 A .工作游隙 B .配合游隙 C .原始游隙 01.010-1.010-01.010-φ1.0010-φ

水文勘测工测试题(含答案)

水文勘测工测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水文工作得主要内容包括水文测验、水文计算、水文预报。 2、水位就是河流或其她水体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得高程。 3、三、四等水准测量得水准尺矢距应小于8 mm。 4、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或等于 1 cm得变动时,应查明变动原因及时间,并应对有关得水位纪录进行更正。 5、观测水位时,身体应蹲下,使视线尽量与水面平行;有波浪时应读取峰顶峰谷水位,取其平均值;当水尺受到阻水影响时,应尽可能排除阻水因素后再观测;其目得就是为了减小水位观测误差。 6、水位观测人员应最少提前5分钟到达水位观测现场。 7、降水量就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从大气中降落到地表得液态与固体水所折算得水层深度。 8、使用量雨杯观测降水量时,应使量雨杯处于铅直状态,读数时视线与水面凹面最低处平齐,观读至量雨杯得最小刻度,并立即记入观测记载簿与观测时间相应得降水量栏,然后校对读数一次。 9、从泥沙向下游输移得观点讲,全沙包括悬移质与推移质。 10、悬移质含沙量横向分布得形式与河床性质、断面形状、河道形式、泥沙粒径、以及上游来水情况等因素有关。 11、当单沙短时间缺测时,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用直线(连过程线)插补法、流量与含沙量关系插补法与上下游站含沙量相关插补法等方

法插补。 12、降雨到达地面后,经过植物截留、地面填洼、土壤入渗与蒸散发等环节,剩余得雨量便成为径流。 13、用流速仪法测流时,根据精度要求不同及操作繁简不同,可分精测法、常测法与简测法。 14、采用流速仪法测流时,要求在一次测流得起止时间内,水位涨落差不应大于平均水深得10%。当流向偏角超过10°时,应测量流向偏角。 15、水文现象得基本特性有周期性、随机性、相似性、特殊性。 16、雨量器就是直接观测降水量得器具,它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与量雨杯组成。 17、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较大洪水重现期10~20年、大洪水重现期20~50年、特大洪水重现期超过50年。 18、《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文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承担水文情报预报任务得水文测站,应当及时、准确地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与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水文情报预报。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水文站网规划得主要原则就是根据( C )与可能,着眼于依靠站网得结构,发挥站网得整体功能,提高站网产生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A.任务B.地形C.需要 D.交通 2、比降—面积法测流属于( A )法。 A.水力学B.面积—流速C.物理D.积宽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理论考试真题

安全技术理论考核试题(一) 第一部分应了解部分的试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 1、通过对爆破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造成爆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A 爆破技术 B 爆破器材C人为因素 2、个人不应随身携带爆破器材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在托运行李 A 允许 B 不允许 C 经批准允许 3、装卸爆破器材时,爆破器材与其他货物。 A 可以混装同车运输 B 不应混装 C 分开放置同车运输 4、工业炸药的主要组分是。 A 硝化甘油 B 硝酸铵(氧化剂) C 梯恩梯 5、下列岩石中,为变质岩。 A 页岩 B 流纹岩 C 大理岩 6、自由面的数目对爆破效果的好坏影响。 A 有很大 B 有很小 C 没有 7、自由面附近岩石主要靠反射纵波的破坏。 A 压缩应力 B 拉伸应力 C 剪切应力

8、预裂爆破的目的是要沿着岩体开挖部分和保留部分之间先行爆裂出一道缝隙,以隔断对保留岩体的破坏。 A 预裂爆破作用 B 主体爆破作用 C 边孔爆破作用 9、城镇浅孔爆破工程都应做好防护,一般采用的三种防护形式是。 A 荆笆、草垫和胶皮保护 B 挖隔震沟、搭建隔离排障和水幕墙 C 爆区防护、保护物防护和隔离防护 10、对发生爆破事故后隐瞒不报或不积极抢救者,应追究的责任。 A 单位领导人 B 肇事者或当事人 C 当事班(组)长 二、判断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1、起爆器材亦称爆破器材。() 2、临时性爆破器材库房宜单层结构,应设独立雷管库房。() 3、不应在阳光下曝晒爆破器材,但雷管除外。() 4、同一起爆网路,应使用同厂、同批、同型号的电雷管。() 5、黄昏或夜间一律不应进行水下爆破的装药工作。() 6、露天爆破作业,当雷雨、暴雨、暴雪来临时,应加快完成工作撤离爆区。() 7、销毁爆破器材,不应在夜间、雨天、雾天和三级风以上的天气里进行。() 8、燃烧不会引起爆炸的起爆器材,可用焚烧法销毁。() 9、不应用焚烧法销毁雷管、继爆管、起爆药柱、射孔弹和爆炸筒。() 10、国家不鼓励民用爆炸物品从业单位发展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配送、

化学检验工中级工理论知识试题题与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理论模拟试题(中级.化学检验工)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技能鉴定理论考试试题共 100题,单项选择题 80题,判断题20题,每题1分)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或单位正确的是( D ) (A )摩尔浓度(mol/L ) ( B )当量浓度(N ( C ) 1%酚酞 (D 物质的量浓度(C B ) 2、 0.0234x4.303x71.07/127.5 的计算结果是(C )。 A 、0.0561259 ; B 、0.056 ; C ; 0.0561 ; D 、0.05613 3、 使分析天平较快停止摆动的部件是( C )。 A 、吊耳; B 、指针; C 、阻尼器; D 、平衡螺丝 4、 甲基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 A )。 A 、3.1-4.4 ; B 、4.4-6.2 ; C 、6.8-8.0 ; D 、8.2-10.0 5、 分样器的作用是(C )。 A 、破碎样品; B 、分解样品; C 、缩分样品; D 、掺合样品 6、 欲配制(1 + 5) HCl 溶液,应在10mL 试剂盐酸溶液中加水( C ) (A ) 20mL (B )30mL (C ) 50mL (D ) 60mL 7、 若HSQ 溶液的试剂瓶标签上的浓度为“ 10T 100”则表示(B )。 (A ) 10mL H 2SQ + 100mL + 水 (B ) 10mL H 2SQ +水 稀释至 100mL 12、 以下滴定操作正确的是( A ) (A ) 滴定速度应控制在开始时一般为每秒 3- 4滴 (B ) 初读数时,手执滴定管刻度处,浅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下缘实线最低处。 (C ) 滴定前期,左手离开旋塞使溶液自行流下 (D ) 滴定完毕,管尖处有气泡 13、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基准 N32CQ,溶解于容量瓶中定容, 再从中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标定盐酸溶液的浓 度。在此实验中需用待装溶液荡洗的仪器是( B ) (A )滴定管与容量瓶 (B )滴定管与移液管 (C )移液管与量筒 (D )锥形瓶与容量瓶 14、为了不使滤纸或微孔玻璃开始就被沉淀堵塞。采用( B )过滤。 A 、快速法; B 、倾泻法; C 、抽滤法; D 、减压法 15、韦氏天平平衡时,浮锤的金属丝浸入液面下( D )。 (B) 100mL H 2SQ + 10mL 水 8、 A 、 (D ) 10mL H.SQ 4+ 90mL 水 (B) D 校正实验 9、 A C 、 10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标样代替试样进行的平行测定叫做 空白实验 B 、 对照实验 下列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正确的是 H2C2Q4 2H2Q 放在空的干燥器中 Na2CQ3在 105?110 C 电烘箱中 下列物质不能在烘箱中烘干的是 回收实验 (A) B D (A) 、NaCl 放在空的干燥器中 、邻苯二甲酸氢钾在 500?600 C 的电烘箱中 A 、硼砂 B 、碳酸钠 11、以下有关天平计量性能叙述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天平灵敏度越咼越好。 天平的重心铊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 在载荷平衡状态下,多次开关天平C 重铬酸钾 C )。 D 邻苯二甲酸氢钾 天平恢复原平衡位置的性能为示值不变性。 一般而言,温度不会影响天平的计量性能

信号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

职业技能鉴定题库 信号工 Xxxxxx 二〇xx年x月

修订说明: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修订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通知》(2015)人字第94号要求,结合近几年施工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不断更新,围绕推进技能人才队伍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人技术等级》、《国家职业技能规范》及《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管理办法》要求进行命题,对原题库已经过时的内容进行了删除,调整和增加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 高级信号工职业技能鉴定题库 类型原题库修改删除并 替换 增加最终题库题量变化题量增加备注 填空158 5 14 13 171 20.25% 17.08% 选择172 6 23 7 179 20.9% 4% 判断170 3 12 18 188 19.41% 10.58% 简答59 2 5 9 68 27.11% 15.25% 综合56 1 4 9 65 25% 16.07% 操作10 0 0 3 13 30% 30% 合计625 17 60 59 681 21.76% 25.39%

一、填空题 基础知识 1.1电路基础 1.已知电容两端的电压) 60100sin(5 +=t u (V),电容量C=20μF ,则流经电容的电流i=(mA t )150100sin(10 +)。(A 、3、X) 2.如图1电路图,从a 、b 端看过去的等效电阻ab R =(2Ω)。(A 、5、X) 3. 如图2所示电路中,=ab U ( 3V )。(A 、3、X) 4.一有源二端网络,若求其等效输入电阻时,应将网络中的 (电压源 )作短路处理,电流源作开路处理。(A 、3、Y) 5. 理想电流源的内阻为( 无穷大 )。(A 、1、Y) 6. 叠加定理只适用于( 线形 ) 电路。(A 、2、Y) 7. 理想电压源是指具有一定的电源电压,而其内阻为(零)的电源。(A 、2、X) 8. 如图3所示的等效电阻=ab R ( )。(A 、3、X) 图 1 a b c d Ω1 Ω5 Ω2 Ω2 Ω2 2A 2A 2V 图 2 a b 3mA Ω k 3+12V Ω7

3水文勘测工理论知识试题

水文勘测工理论知识试题

Ⅰ、必答题(75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在选定的正确答案序号上打“√”。(每题0.4分,共20分) 1、河底较平且无风时,采用测深锤和铅鱼进行水深测量,两次测得水深相差应不大于 ()。A、2% B、3% C、4% D、5% 2、当新测的比降水尺零点高程虽超过允许不符值,但小于或等于()mm时,其水尺零点高程仍沿用原高程。 A、5 B、10 C、12 D、15 3、当视线长度在300m以内,跨越水流平缓的河流的四等水准测量,可采用静水传递高程法进行二次观测。两结果不符值,应不超过()L mm。L为两岸水准点间的水平距离,以km计。 A、±12 B、±15 C、±25 D、±20 4、悬移质泥沙测验不确定度应以百分比衡量,按正态分布,置信水平取95%,随机不确定度在数值上应不大于()倍标准差。 A、1 B、2 C、3 D、4 5、单断沙关系为直线关系,测点总数不少于10个,且实测输沙率相应单沙占实测单沙变幅的()以上时,可作高沙延长。 A、30% B、40% C、50% D、70% 6、测沙布设方法和测沙垂线数目,应由试验分析确定。在未经试验分析前,测沙垂线数目,一类站不应少于()条。 A、5 B、7 C、10 D、12 7、采用浮标法测流或采用全断面混合法测输沙率时,只在()上采取水样。 A、测速垂线 B、测深垂线 C、岸边附近垂线 D、测沙垂线 8、实测悬移质输沙率成果表中,当河流有分流串沟,且需要分股的成果时,则施测号数栏应() A、空白 B、比照实测流量成果表的规定填写 C、与主河道施测号数一致 D、接主河道施测号数依次编号

爆破施工安全知识考试题

爆破施工安全知识考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单选题 1. 城市拆除爆破产生的爆破有害效主要有 A 个别飞散物、噪声、粉尘等。 A. 爆破地震波 B. 空气冲击波 C. 有毒气体 2.通过对爆破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造成爆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C 。 A.爆破技术 B.爆破器材 C.人为因素 3.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对辖区内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实施监督检查的是各级 A 。 A.公安机关B.劳动部门C.物资部门 4.《爆破安全规程》是 A 。 A.国家标准 B.部颁标准 C.行业标准 5.井下人力运输爆炸材料时, B 必须由爆破工亲自运送。 A.炸药B.雷管C.发爆器 6.切割导爆管应使用锋利刀具在木板上进行,每卷导爆管,两端均应切除不小于 B 。 A.1公分 B.5公分 C.20公分 7.爆破装药用电灯照明时,在离爆破器材20米以外可装 B 的照明器材。 A.36V B.220V C.380V 8.露天浅孔爆破,爆后如不能确认有无盲炮,应超过 B 才能进入爆区检查。 A.5分钟 B.15分钟 C.30分钟 9.浅孔爆破的盲炮处理,可打平行孔装药爆破,平行孔距盲炮孔不应小于 A 米。 A.0.3 B.0.5 C.1.0

10.爆破员应按爆破设计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操作,不应自行增减药量或改变填塞长度;如确需调整,应征得现场 C 同意并作好变更记录。 A.安全员 B.爆破员 C.爆破工程技术人员 11.光面爆破是指沿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 B 起爆,以形成平整的轮廓面的爆破作业。 A. 之前 B. 之后 C. 同时 12.雷管内有杂物时,可以用 C 出,杂物弹不出的雷管不应使用。 A.工具掏 B. 嘴吹 C. 手指轻轻地弹 13.炮孔及药壶、蛇穴装药,应使用 C 炮棍填塞。 A.金属 B.石质吊锤 C. 木质或竹制 14.露天深孔及药壶蛇穴爆破,爆后应超过 B ,方准检查人员进入爆区。 A. 5分钟 B. 15分钟 C. 30分钟 15. 深孔爆破的盲炮处理,可在距盲炮孔口不少于 B 倍炮孔直径处另打平行孔装药起爆。 A.5 B. 10 C. 20 16.复杂环境楼房拆除爆破时,宜采用 C ,并严格控制单段起爆药量; A.同时爆破 B. 毫秒延时爆破 C. 半秒延时爆破 17.地下爆破时,应在警戒区设立警戒标志。发布的“预警信号”、“起爆信号”、“解除警报信号”,应采用适合井下的 C 信号,并明确规定和公布各信号表示的意义。 A.旗语 B.规定爆破时间 C. 声响 18.用人工搬运爆破器材时,一人一次背运的原包装炸药为 A 箱(袋)。 A.1 B. 2 C. 3

中级模板工理论试题

模板工(中级)试题 一判断题 1、用1:50比例画出的图,实际长为2500mm,图形线长50mm.(√) 2、在同一图形,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用两种比例,但必须详细注明尺寸.(√) 3、锯路的总宽度一般为锯条厚度的2.6至3倍。(√) 4、为了加强安全操作,在平刨车上木材刨制加工时,应扎紧衣袖,戴好手套。(√) 5、为了以防浇捣混凝土时漏浆,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应该用干燥的木材做成。(×) 6、拼制模版的木板,应将板的侧面找平刨制,并尽可能做成高低缝,使接缝严密,防止跑浆。(√) 7、细木工带锯机在加工大而长的工件时,应该用右手导引木料,左手施加压力推木料进锯。(×) 8、带锯条是木加工带锯机的锯切刀具,其锯齿应锋利,齿深不得超过锯条宽的二分之一。(×) 9、横裁圆锯机用于对各种规格的毛料或板材进行横向截断,它分为手动进料和机械进料两类。(√) 10、搭头木用于卡住梁模、墙模的上口,以保持模板上口宽度不变。(√) 11、顶撑用于支撑梁模。顶撑由帽木、立柱、斜撑等组成。(√) 12、沿柱模高度应设柱箍,柱箍布臵应下疏上密,柱箍的间距要保证柱混凝土浇注时,柱模不鼓胀、不开缝。(×) 13、柱与梁相交时,应在柱模上端的梁柱相交处开缺口,缺口高度等于梁高,缺

口宽度等于梁宽。(√) 14、当梁底跨度大于4m时,跨中梁底应按照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1000-3/1000。主、次梁交接,主梁先起拱,次梁后起拱。(√) 15、模板支撑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在冻胀土冻结和融化时能保持其设计标高的措施,防止地面产生不均匀沉陷。(√) 16、滑升模板试升的目的是观察混凝土的凝固情况,判断提升时间是否适宜。(√) 17、混凝土浇筑前,要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工作。试配的混凝土,除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外,还应满足滑膜施工的工艺要求,以保证模板如期滑升,且出模的混凝土具有合适的强度,即出模混凝土不流淌、不拉裂。(√) 18、当遇到雷雨、雾、雪、风力达到五级或五级以上的天气时,可以进行滑膜装臵的拆除作业。(×) 19、配料时,加工余量留的小些较好,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消耗在切削加工上 的木材损失率。(×) 20、在平刨上加工短料或薄料时,操作人员一定要特别注意,应适当减慢进 料速度或更换刨刀,尽量顺纹刨削,防止发生危险。(×) 二单选题 1、在校正一直线形梁侧模板时,程序是 D A在右端第一根起,逐根拉线进行

司索信号工理论考题(答案)

一.判断题 1.严格执行起重机“十不吊”规定。即:超过额定负荷10%不吊. × 2.吊物用的钢丝绳,开角度越大,钢丝绳的承载能力就越大。× 3.履带式起重机带载行走时,由于机身晃动,起重臂随之俯仰,幅度也不断变化,所吊重物因惯性而摆动,形成“斜吊”,因此,需要降低额定起重量,以防止超载。√ 4.建筑施工现场场机动车司机是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 5.吊运中发现捆缚松动或吊运工具发生异样、怪声,应立即停车进行检查,用手直接校正已被重物紧的绳子,绝不可有侥幸心理。× 6.物体的重心随放置方式的不同而改变. × 7.吊运方形物体时, 四根绳应拴在物体的四边上. × 8.塔式起重机的起升、回转、变幅、行走机构都应配备制动器。× 9.汽车起重机如果在载荷情况下扳动支腿操纵阀,将使支腿失去作用而造成起重机倾翻事故。√10.对单向工作的蜗杆蜗轮传动, 一般以蜗轮为从动件, 蜗杆为主动件. √ 11.对于使用钻床、铣床和传送机旁及具有夹挤危险的部位操作人员必须使用防护手套。× 12.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各个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 √ 13.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14.指挥人员应佩带鲜明的标志,如标有“指挥”字样的臂章,特殊颜色的安全帽、工作服等. √15.欲在两轴相距较远,工作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传递较大过载,宜选蜗杆传动. × 16.在吊装作业中, 为了把物体抬高或降低, 常采用拨的方法. × 17.吊索与物体的夹角越小,吊索受拉力就越小,同时,吊索对物体的水平压力也越大。× 18.联轴器用来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摩擦力的机械零件. × 19.经检验达不到安全技术标准规定或者没有完整安全技术档案的的建筑起重机械,不得出租、使用。√ 20.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是以吊钩与重物在垂直情况下核定的。 × 21.对于大型物体翻转,一般采用 绑扎后利用几组滑车或主副钩或 一台起重机在空中完成翻转作 业。× 22.运动副中,高副比低副的承载 能力大。× 23.对于持证人死亡或者不具有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省建筑主 管部门应当撤销其书。× 24.履带式起重机如在不平的地 面上急转弯,容易造成倾翻事故。 √ 25.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 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 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26.密目式安全网的标准为在100 平方厘米面积有2000个以上网 目,耐贯穿试验,网与地面成30 度夹角,5公斤φ48mm钢管在5 米高度处自由落下不能穿透。√ 27.起重司机发现有较大事故隐 患时,未经得领导同意,不能随 意停止工作. × 28.钢丝绳所受的力与起吊物重 量有关,而与重物上升速度无关. × 29.在任何情况下,严禁用人身重 量来平衡吊运物件或以人力支撑 物件起吊、更不允许站在物件上 同时吊运. √ 30.在旗语信号中, “吊钩下降” 是绿旗拢起,红旗自然下降. × 31.遇有风暴时,使起重臂能随风 转动,以减少起重机迎风面积的 风压,放松夹轨器,是为了增加 稳定性,防止造成倾翻。× 32.起重吊挂都必须按物体形状 体积结构,采用适当起吊方法, 否则会发生事故。√ 33.不明白时要求指挥人员“重 复”——请求重新发出信号,二 短声●●(鸣二声铃或笛音). √ 34.滑车组可以省力,但不可以改 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作为减速 或增速装置。× 3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 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 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 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 备安全、节能知识。√ 36.起吊重物件时,应确认所起吊 物件的实际重量,如不明确时, 应经操作者或技术人员计算确 定。√ 37.临边作业中工作边沿无维护 设施或维护设施高度低于1000mm 的,必须设置防护设施. × 38.换向阀是用来调定系统压力 和防止系统过载的压力控制阀。 × 39. 在任何情况下,易燃易爆物 品不吊. × 40.制动器是用于降低机械速度 或使机械停止的装置, 有时也用 作速限装置. √ 41.每个工作日对钢丝绳均做检 验, 特别是固结部位. × 42.在机械设备安装精度要求较 高时,为了保证安全顺利地装配, 可采用辅助吊点配合简易吊具调 节机件所需位置的吊装法。通常 多采用环链手拉葫芦来调节机体 的位置. √ 一. 判断题(“A”为正确;“B” 为错误): 1.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 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 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 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者拘役。(A),《安全知识》P3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 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 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 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 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A), 《安全知识》P6,4(2) 3.经检验达不到安全技 术标准规定或者没有完整安全技 术档案的的建筑起重机械,不得 出租、使用。(A),《安全知识》 P8,3)、4) 4.建筑施工现场场机动 车司机是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 员。(A),《安全知识》P10,11) 5.对于持证人死亡或者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省 建筑主管部门应当撤销其书。 (B),《安全知识》P14,3)[注: 应为注销] 6.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 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 业的,视为违反劳动合同。(B), 《安全知识》P18,五 7.起重司机发现有较大 事故隐患时,未经得领导同意, 不能随意停止工作。(B)《安全知 识》P18,六 8.临边作业中工作边沿 无维护设施或维护设施高度低于 1000mm的,必须设置防护设施。 (B),《安全知识》P25,2(1)[注: 800毫米] 9.密目式安全网的标准 为,在100平方厘米面积有2000 个以上网目,耐贯穿试验,网与 地面成30度夹角,5公斤φ48mm 钢管在5米高度处自由落下不能 穿透。(B),《安全知识》P30,[注: 应为3米] 10.运动副中,高副比低副 的承载能力大。(B),P9~10 11.对单向工作的蜗杆蜗 轮传动,一般以蜗轮为从动件, 蜗杆为主动件。(A),P16 12.欲在两轴相距较远,工 作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传递较大过 载,宜选蜗杆传动。(B),P19[注: 应使用带传动] 13.联轴器用来连接主动 轮和从动轮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 摩擦力的机械零件。(B),P30 14.制动器是用于降低机 械速度或使机械停止的装置, 有 时也用作速装置。(A),P36。 15.换向阀是用来调定系 统压力和防止系统过载的压力控 制阀。(B),P49 16.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 上各个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 (A),P60 17.物体的重心随放置方 式的不同而改变。(A),P66 18.钢丝绳所受的力与起 吊物重量有关,而与重物上升速 度无关。(A)P87,公式(2-5) 19.吊物用的钢丝绳,开角 度越大,钢丝绳的承载能力就越 大。(B),P87 20.吊索与物体的夹角越 小,吊索受拉力就越小,同时, 吊索对物体的水平压力也越大。 (B),P87 21.滑车组可以省力,但不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作 为减速或增速装置。(B),P96。 22.塔式起重机的起升、回 转、变幅、行走机构都应配备制 动器。(A)P126~129 23.遇有风暴时,使起重臂 能随风转动,以减少起重机迎风 面积的风压,放松夹轨器,是为 了增加稳定性,防止造成倾翻。 (B),P145(6) 24.履带式起重机带载行 走时,由于机身晃动,起重臂随 之俯仰,幅度也不断变化,所吊 重物因惯性而摆动,形成“斜吊”, 因此,需要降低额定起重量,以 防止超载。(A),P156 25.履带式起重机起重机 如在不平的地面上急转弯,容易 造成倾翻事故。(A),P156(9) 26.严格执行起重机“十不 吊”规定。即:超过额定负荷10% 不吊. (B),P171,1) 27.在任何情况下,严禁用

爆破工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爆破工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放出(能量),生成(气体产物)和爆炸过程的(高速度)是炸药爆炸的三要素。 2.爆破工必须依据(爆破作业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 3.掘进工作面掏槽眼的深度比其他炮眼要加深(200~300 mm)。 4.炸药的起爆方法有(电力)起爆法和(非电力)起爆法两种。煤矿井下只能使用(电力)起爆法。 5.瞬发电雷管可分为(普通型)和(煤矿许用型)两种。 6.《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发爆器的(把手)、(钥匙)或电力起爆接线盒的(钥匙),必须由爆破工随身携带,严禁转交他人”。 7.井巷钻眼爆破掘进时,通常将炮眼分为(掏槽眼)、(辅助眼)、(崩落眼)和(周边眼)四种。8.一般情况下,掏槽眼的装药量(最大),周边眼装药量(最小)。 9.常用的掏槽方法有:(斜眼掏槽)、(直眼掏槽)和(混合掏槽)。 10.爆破工必须把炸药、电雷管分别存放在(专用)的爆炸材料箱内,并加锁,严禁乱扔、乱放。 11.定向断裂爆破可以使周边眼距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到(600mm)。 12.装配起爆药卷时,必须防止电雷管受震动、(冲击)、折断脚线和损坏(脚线绝缘层)。13.煤矿井下常用的炮泥有两种:一种是在塑料圆筒中充满水的(水炮泥);另一种是(粘土炮泥)。 14.掘进工作面联线方式有:(串联)、(并联)和(混合联)等。 15.安全爆破要求在爆破前,爆破地点附近20 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爆破工不准爆破。 16.爆破母线应采用(铜)芯线,严禁使用裸线和(铝)芯线。 17.炮采工作面的炮眼,按位置不同可分为(顶眼)、(腰眼)和(底眼)。 18.《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上、下接触爆炸材料的人员,必须穿(棉布或抗静电)衣服。严禁穿(化纤)衣服,防止(静电)积累。 19.《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爆炸材料必须安装在耐压和抗(冲撞)、防(震)、防静电的非

汽车中级工理论考试试题

姓名考号单位 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试卷 《汽车维修工》中级知识题试卷 注意事项 1.请首先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涂考生信息,在试卷上填写姓名。 2.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写您的答案。 3.请勿折损答题卡,保持卡面清洁。 4.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第1-60题。满分60.0分): 1、汽车照明系统由()等组成。 (A)开关、灯泡,(B)灯泡、导线,(C)开关、灯泡、导线及熔断器,(D)熔断器、灯泡。 2、()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明确表示是带空气流量计的。 (A)MPI型,(B)D型,(C)L型,(D)TBI型。 3、OBDⅡ发动机产生缺火故障码,甲说原因可能是点火系故障,乙说原因可能是进气真空泄漏故障。谁对?()。(A)甲对,(B)乙对,(C)甲、乙都对,(D)甲、乙都不对。 4、中央驻车制动器手制动盘与摩擦片的间隙应为()。 (A)1~1.5mm,(B)0.3~0.6mm,(C)0.8~1.2mm,(D)0.5~2mm。 5、活塞环开口间隙(端隙)过小,应采取()。 (A)互研法修理,(B)锯割法修理,(C)锉削法修理,(D)刮研法修理。 6、车辆仅需进行短时间电焊,甲说不用拆下蓄电池搭铁线,乙说要拆下蓄电池搭铁线。谁对?() (A)甲对,(B)乙对,(C)甲乙都对,(D)甲乙都不时。 7、气缸的磨损最大位置在第一道活塞环()的部位。 (A)上止点,(B)下止点,(C)中间,(D)中下部。 8、凸轮轴的凸轮磨损会使气门的升程规律改变和最大升程()。 (A)增加,(B)减小,(C)增快,(D)减慢。 9、柴油机加速时气门发出"嗒嗒"声,随发动机转速变化,响声也随着改变 节奏,最常用原因是()。 (A)喷油提前角,(B)气门间隙小,(C)气门导管松旷,(D)气门间隙过大。 10、汽车行驶时,冷却液沸腾的最可能原因是()。 (A)风扇带过紧,(B)风扇带过松、打滑,(C)混合比稀,(D) 点火不正时。

信号工试题

司索信号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手臂向侧上方伸直,五指自然伸开,高于肩部,以腕部为轴转动。是手势信号中表示()的意思。A转臂B吊钩上升C停止 2、单手持红绿旗上举,是旗语信号中表示()的意思。 A吊钩上升B停止C预备 3、双手分别持旗,同时左右摆动,是表示()的意思。 A停止B紧急停止C工作结束 4、起重指挥人员必须是从事起重作业满()年的人员担任。 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5、当风力大于()级时,一般应停止吊装工作。 A四级B、五级C、六级 6、“前后左右”在指挥语言中,均以()所在位置为基准。 A、司机 B、指挥人员 C、建筑物 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 )知识。 A、安全作业 B、操作技能 C、一般 8、在吊运过程中,司机对任何人发出的()信号都应服从。 A、指挥 B、哨声 C、紧急停止 9、()是手势信号或旗语信号的辅助信号,使用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是否采用。 A、音响信号 B、对讲机 C、扬声器 10、塔式起重机严禁用吊钩直接( )重物. A. 起吊 B. 悬挂 C. 连接 D. 撞击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臂架式起重机的主要技术参考数有:起重力矩、起重量、起升高度、幅度。() 2、QTZ25型塔式起重机的“25”,是表示该机的额定起重量是25吨。() 3、卸扣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弯环部分直径的大小。() 4、当起重力矩大于允许的极限力矩时就会造成臂架折断,甚至整机倾覆。() 5、用绳夹固定钢丝绳时,应正反交错设置绳夹来增加其紧固力。() 6、起重指挥人员选择指挥位置时,从安全角度考虑应远离起重机和被吊物。()

水文勘测工(技师)

《水文勘测工》理论知识题(技师相关知识) B-A-A (相关知识—降水、水面蒸发观测—观测作业) B-A-A-001 B 3 5 降水观测场地查勘 {A}降水观测场地查勘范围,拟设站地点2~3{.XZ}。 (A)dm2(B)cm2(C)m2(D)km2 {B} D {A}降水观测场如不能完全避开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时,雨量(计)离开障碍物边缘的距离不应{.XZ}障碍物顶部与仪器口高差的2倍。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等于 {B} B {A}在山区,降水观测场不宜设在陡坡上、峡谷区和风口处,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场地,使承雨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XZ} 30°。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等于 {B} A B-A-A-001 G 3 5 降水观测场地查勘 {A}降水观测场地查勘前,要做的工作有{.XZ}。 (A)了解设站目的(B)收集设站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和通信等资料 (C)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D)结合地形图确定查勘范围 {B} ABD B-A-A-001 C 3 5 降水观测场地查勘 {A}降水观测场地查勘范围,拟设站地点2~3 km2。 {B}√ {A}原有降水观测场地如受各种建筑影响已不符合要求时,可维持现状,凑合应用。 {B}× B-A-A-001 D 3 5 降水观测场地查勘 {A}简答降水观测场地查勘内容。 {B}查勘内容包括:自然地貌地形及高程高差特征;植被和农作物,河流、湖泊、水工程的分布;居民点和交通、通信、邮电、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降水障碍物的分布等。 B-A-A-002 B 3 5 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 {A}雨量站考证簿应在查勘设站任务{.XZ}及时编制。 (A)规划时(B)实施中(C)开始前(D)完成后 {B} D {A}雨量站如有变动,应将变动情况{.XZ}填入考证簿。 (A)事前(B)及时(C)一年后(D)半载后 {B} B {A}公历逢“{.XZ}”年份,应全面考证雨量站情况,修订考证簿。 (A)5 (B)6 (C)7 (D)8 {B} A B-A-A-002 G 3 5 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 {A}{.XZ}内容属于雨量站考证簿应记载的。

爆破工培训考试试题与答案

爆破工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作者:安全管理网来源:安全管理网点击数:2221 更新日期:2010年05月06日 一、填空题 1.放出(能量),生成(气体产物)和爆炸过程的(高速度)是炸药爆炸的三要素。 2.爆破工必须依据(爆破作业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3.掘进工作面掏槽眼的深度比其他炮眼要加深(200~300 mm)。 4.炸药的起爆方法有(电力)起爆法和(非电力)起爆法两种。煤矿井下只能使用(电力)起爆法。 5.瞬发电雷管可分为(普通型)和(煤矿许用型)两种。6.《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发爆器的(把手)、(钥匙)或电力起爆接线盒的(钥匙),必须由爆破工随身携带,严禁转交他人”。 7.井巷钻眼爆破掘进时,通常将炮眼分为(掏槽眼)、(辅助眼)、(崩落眼)和(周边眼)四种。 8.一般情况下,掏槽眼的装药量(最大),周边眼装药量(最小)。 9.常用的掏槽方法有:(斜眼掏槽)、(直眼掏槽)和(混合掏槽)。10.爆破工必须把炸药、电雷管分别存放在(专用)的爆炸材料箱内,并加锁,严禁乱扔、乱放。 11.定向断裂爆破可以使周边眼距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到(600mm)。 12.装配起爆药卷时,必须防止电雷管受震动、(冲击)、折断脚线和损坏(脚线绝缘层)。 13.煤矿井下常用的炮泥有两种:一种是在塑料圆筒中充满水的(水炮泥);另一种是(粘土炮泥)。

14.掘进工作面联线方式有:(串联)、(并联)和(混合联)等。15.安全爆破要求在爆破前,爆破地点附近20 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爆破工不准爆破。 16.爆破母线应采用(铜)芯线,严禁使用裸线和(铝)芯线。17.炮采工作面的炮眼,按位置不同可分为(顶眼)、(腰眼)和(底眼)。 18.《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上、下接触爆炸材料的人员,必须穿(棉布或抗静电)衣服。严禁穿(化纤)衣服,防止(静电)积累。 19.《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爆炸材料必须安装在耐压和抗(冲撞)、防(震)、防静电的非金属容器内。 20.爆破前必须检查爆破地点附近(20 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 21.炸药和雷管的一端,都有一个凹型的窝心,称为炸药和雷管的(聚能穴)。 22.电雷管的主要结构有(管壳)、(加强帽)、电雷管装药引火装置和(延期装置)。 23.导爆索本身需要用(电雷管)引爆。 24.间隙效应不仅降低了(爆破效果),而且在瓦斯矿井中进行爆破时很容易发生事故。 25.《煤矿安全规程》中第557条中规定:严禁炸药、(雷管)同车装运。 26.主爆药与受爆药之间发生殉爆的概率为100%的最大距离,称为(殉爆距离)。 27.装药中心距自由面的最短距离,称为(最小抵抗线)。28.松动装药爆破后形成的爆破漏斗,称为(松动漏斗)。29.形成抛掷漏斗的爆破,称为(抛掷爆破)。 30.《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采掘工作面,必须使用煤矿

汽车维修工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含参考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汽车修理工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试卷编号:O5G16O0000O一606O102OO4000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16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0.5分,满分80分。) 1.职业道德是一种()的约束机制。 A、强制性 B、非强制性 C、随意性 D、自发性 2.为了促进企业的规范化发展,需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 A、娱乐 B、主导 C、决策 D、自律 3.职业道德通过(),起着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A、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 B、增加职工福利 C、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

D、调节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4.在商业活动中,不符合待人热情要求的是()。 A、严肃待客,表情冷漠 B、主动服务,细致周到 C、微笑大方,不厌其烦 D、亲切友好,宾至如归 5.对待职业和岗位,()并不是爱岗敬业所要求的。 A、树立职业理想 B、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C、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D、一职定终身,不改行 6.()是企业诚实守信的内在要求。 A、维护企业信誉 B、增加职工福利 C、注重经济效益 D、开展员工培训 7.下列事项中属于办事公道的是() A、顾全大局,一切听从上级 B、大公无私,拒绝亲戚求助 C、知人善任,努力培养知己 D、原则至上,不计个人得失 8.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求员工遵纪守法是()。 A、约束人的体现 B、由经济活动决定的 C、人为的规定 D、追求利益的体现 9.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促进员工之间平等尊重的措施是() A、互利互惠,加强协作 B、加强交流,平等对话 C、只要合作,不要竞争 D、人心叵测,谨慎行事 10.企业创新要求员工努力做那()。 A、不能墨守成规,但也不能标新立异 B、大胆地破除现有的结论,自创理论体系 C、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于提出新问题 D、激发人的灵感,遏制冲动和情感 11.游标卡尺的()有0.1mm、0.05 mm和0.02 mm三种。 A、精度 B、尺寸 C、长度 D、厚度 12.工件尺寸是游标卡尺主尺读出的()+(与主尺对齐的前总游标刻度数×精度值)得出的小数值。 A、整毫米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