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学四大法则

生态学四大法则

生态学四大法则
生态学四大法则

这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它所教的很多内容都是从地球上的整个生命之网的小环节上所得到的。生态学还没有明确发展为一种结构严密的、或者说是由物理学的规律检验过的简化了的概括原则。不过,仍然有很多法则对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生态圈已经是很明显的了,它们可以组成一种通俗的“生态学法则”。这就是下面所要论述的。

生态学的第一条法则:

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

产生这个结论的某些论据已经讨论过了。它反映了生物圈中精密内部联系网络的存在;在不同的生物组织中,在群落、种群和个体、有机物以及它们的物理化学环境之间。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多重的内部相联的部分,它们相互影响着,单就这一个事实就有着某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我们描述这种系统行为的能力由于控制论的发展而获得很大的帮助,这个控制论的发展甚至比生态学还要更年轻。我们把这个基本概念以及这个词本身,都归功于已故的诺伯特·维纳的创造性的思想。

“控制论”(sybernetics)是从希腊词“舵手”的意思中产生出来的,它涉及到掌握或控制一个系统的行动的各种过程的循环。舵手是一个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系统还包括着罗盘、船舵及船。如果船偏离了罗盘所指示的方向,这个变化就会在罗盘针的活动上显示出来。当舵手观察到这种变化,并分析了情况后,这个过程就决定了后来的结果:舵手转动船舵,船舵使船拐回原来的航向。这时,罗盘针也就转回到原来的已定的航向位置上,这个循环周期也就完成了。如果罗盘针只是稍稍偏离了,而舵手把舵又转得太远,船的过分摆动也会在罗盘上显示出来——它通过相反的活动来提醒舵手去纠正它的过火的行动。这样,这个周期的运转就使船的行进过程处在稳定的状态中。

按照一种非常相似的方式,稳定的控制论的各种关系也就构成为一种生态上的循环。例如,研究一下淡水的生态循环:鱼——有机排泻物——可致腐烂的细菌——无机物——藻类——鱼。假设由于一个异常的温暖的夏季天气,藻类得以迅速生长。它消耗了无机营养物,结果这个循环中的两个部分——藻和无机营养都超出了平衡,而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时,生态循环的运转,就像船的运行一样,很快会将这种形势带回到平衡的状态,因为过多的藻类使鱼更容易获得食物,这就又减少了藻类的数量,而增加了鱼粪,最后则导致营养水平的不断增长,这时鱼粪就腐烂了。这样一来,藻类和营养物的水平又向它们原先平衡的位置上回转。

在这样的控制论系统里,整个过程并非是通过严格的控制维持的,它是很灵活的。船在它的航线上运行并非总是稳定不变的,不过它最终还是要在它摇摆于真实的航线的起伏不停的运动中遵循总的方向。这些摇摆的频率是以其循环中的各个步骤中的相对速度所决定的,如船在船舵转动时所做出的反应时的速度。

生态系统也现出类似的循环,尽管这些循环受到多种多样的天气和环境的各种媒介的日常或季节的影响,而常常是不太明显的。这类生态学上的摆动的最为明显的例子是毛皮动物种群大小的阶段式的变化。例如,在加拿大的动物捕猎史上,兔子和山猫的种群是以几十年为一转折的。当兔子很多时,山猫的繁殖也很快,山猫种群的增大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兔子的种群,使它减少下来;当兔子变得稀少时,也就没有足够的食物维持大量的山猫了;当山猫开始死去时,兔子所受的威胁也就较少些,于是数量开始增加。如此循环往复。这些变化成为简单循环的组成部分,在这种循环中,山猫种群无疑是与兔子种群有关,而兔子种群也反过来与山猫种群有关。

在这种摆动系统中总存在着一种危险,即整个系统在这种摆动中的辐度超出于平衡点,以致这个系统不能再恢复它的正常水准时,整个系统就将崩溃。例如,假定在兔子——山猫循环周期的一部分摆动中,山猫设法吃掉了所有的兔子(或者就只剩了一只了),这样,兔子的种群就不可能再繁殖了。在正常的情况下,当兔子被吃掉时,山猫就要开始挨饿,但这一次,山猫种群减少之后是再不会有兔子数量的增加了。结果,山猫就要死去。整个兔子——山猫的体系也就崩溃了。

这与伴随着生态上的崩溃的那种被称为“富营养”的情况是相同的。如果水中的养分变得高到足以刺激水藻的迅速生长,稠密的水藻群体就会因为自身光合作用效力的限制,而不能被长久地维持下来。随着水中水藻群厚度的增加,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够达到水藻群低部的光则急剧消失,结果,任何茁壮的、过分生长的水藻都会很快死去,同时留下有机残骸。这样,有机物质的含量就会变得那样大,以致它的降解完全消耗了水中所含的氧。于是腐生细菌死去,因为它们必须有氧才能生存。整个水生循环崩溃了。

控制系统的能动行为,例如它的天然摇摆的经常性,随着外部变化而变化的速度,以及它的总的效率,都是依其各个步骤的相对速度而变化的。在船的体系中,罗盘针是在一秒钟的范围内摆动的,舵手则要花费几秒钟来做出反应,船则要在数分钟的时间内才能做出相应的摆动。这些不同的反应时间相互作用,产生了船总是要有以它的航线为中心的特有的摆动。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上的每一个步骤也都有一个特有的反应时间,它以存于其内的有机物的新陈代谢和再生速度为依据。产生新一代的鱼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月,产生新一代水藻的时间则可能是一天的事,而引起腐烂的细菌的再生则可能只在几小时内。这些有机物的新陈代谢的效率是1,水藻的比率就大约是100,而细菌大约是1万。

如果整个循环系统要保持平衡,那总的周转率就必然由最慢的一个步骤来控制,如鱼的生长和新陈代谢。任何外部的迫使这个循环中的一部分运转得比总的效率还要快的影响,都会产生麻烦。例如,鱼排泻废物的效率决定着细菌引起腐烂的效率,而氧的消耗率又以腐烂率为准。在平衡状态中,由水藻提供的和来自空气的充足的氧供给能产生腐生细菌。假定有机废物进入这个周期循环的速度人为地增大了,例如有污水倒入水中,这时所提供的腐生细菌就由于有机废物而大大高于正常水平,于是,由于它们急速的新陈代谢,而能够在增加了的大量有机物质上迅速地发生作用。结果,腐生细菌对氧的消耗率就会超过藻类的氧产生率

(从空气中进入的氧的速率),从而使氧的水平减至零,这个系统也就崩溃了。所以,循环周期的各个不同过程的效率是处在一种自然的平衡状态中的,这种平衡状态只有在没有外部加在这个系统上的干扰时才能维持下来。当这样一种影响来自循环以外时,它就不再由循环关系中的自我调节所控制了,从而也就成为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的一种威胁。

各种生态系统在它们的快慢差率的特点上显然是不同的,因此在自然改变了的环境或者趋向崩溃点的速度也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水生生态系统的转换要比土壤生态系统快得多。所以,一英亩种群丰饶的海域,或者一英亩鱼池每年所产生的有机物质要比一英亩苜蓿多7倍。土壤的循环转换之所以慢,是因为它的转换步骤中有一步非常慢——即从土壤的有机物贮存中释放营养物的那一步——这一步,比在水生生态系统相应的那一步慢得多。

一个生态系统在它被驱向崩溃前所能承受的压力的量,也是它的各种内在联系和它们反应的相应的速度的结果。生态系统越复杂,它对其所承受的压力的抵抗就越有效。例如,在兔子——山猫系统中,如果山猫有一种可以选择的食物来源,它们就有可能在兔子的突然枯竭中幸存。从这个角度上说,建立别的支路上的分支增加了一个生态系统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大部分生态系统都是那么复杂,以致它们的循环都不是在简单的圆圈内进行的,而是由许多分支交叉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或者是内部相互联系的结构。就如同一张网一样,网中的每个结都是通过几股线与其他线结联在一起的,这种结构比无分支的线圈,在抵抗瓦解的能力上要强得多。环境污染常常是一个讯号,即一个生态系统的联系被切断了,或者是这个生态系统已经被人为地简化了,并且因此而变得难以承受压力和抵御最终的崩溃。

生态系统的各个反馈特性会引起极其重大的扩大和强化过程。例如,在食物链中,小鱼吃虾米,大鱼又吃小鱼的这种事实,不可避免地要在食物链的顶端的最大的有机体内产生一定的各种环境因素的聚集。较小的有机体在新陈代谢率上总是比较大的有机体显得高得多,这样,它们的那些与摄入机体中去的被氧化了的食物的量也要更大一些。所以,一种在食物链顶端中的动物是靠消费大量位于食物链中较低处的有机物体来生存的。从而任何在食物链中较低级的有机物质中出现的新陈代谢物质,都将浓集在顶端的有机物体之中。所以,如果滴滴涕(这是一种不能很快被新陈代谢的物质)在土壤中的浓度是1 个单位,它在土壤中生活的蚯蚓体内就会达到10-40个单位,而在吃蚯蚓的山鹬体内,滴滴涕的浓度就会达到200个单位的程度。

这一切都是由于生态系统的一个简单的事实所引起的——每个事物都是与别的事物相联系的,这个体系是因其活动的自我补偿的特性而赖以稳定的;这些相同的特性,如果超过了负荷,就可能导致急剧的崩溃;生物网络的复杂性和它自身的周转率决定着它所能承受的负荷大小以及时间的长短,否则就要崩溃;生态网是一个扩大器,结果,在一个地方出现的小小混乱就可能产生巨大的、波及很远的、延缓很久的影响。

生态学的第二个法则: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

当然,这仅仅是对一个物理学的基本法则——物质不灭定律的有点通俗的重述。把它运用到生态学上,这个法则所强调的则是,在自然界中是无所谓“废物”这种东西的。在每个自然系统中,由一种有机物所排泻出来的被当做废物的那种东西都会被另一种有机物当做食物而吸收。动物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是一种呼吸的废物,这正是绿色植物所需要的一种基本营养。植物排出氧,氧则被动物所利用。动物的有机粪便滋养着可引起腐烂的细菌。它们的废物,如硝酸盐、磷酸盐和二氧化碳这样一些无机物,则成了藻类的营养物。

不断地探究“向何处去”的问题,可以得出很多关于一个生态系统的令人惊讶的有价值的资料。例如,试想一种含水银的家用物品的结局——一个只是最近才被人看到的影响环境的客观事实。买来一节含水银的干电池,在电力被使用枯竭后,就“被扔掉了”。但是,它实际上去了哪儿呢?首先,它被装在一个放垃圾的容器里,这个垃圾袋被收集起来,并被送进了焚化炉。在焚化炉里,水银被加热了,这就产生了水银蒸气,它们从焚化炉的烟囱里喷出来,而水银的蒸气是有毒的。它们被风带走,最后由雨和雪送到了地面。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它落入到山里的湖泊中时,水银凝缩并沉入湖底。在这儿,在细菌的作用下,水银被转化成为甲基汞。它可以溶于水,并被鱼吸收;但它不能进入新陈代谢,水银则积存于鱼的器官和肌肉中。鱼被一个人捉来并食用,水银则在这个人的器官中积存下来,它将在这里出现危害。如此继续下去。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追踪一条生态途径的方法。这也是一个消除先前的那种概念的很好的方法,那种概念认为某些东西在被扔掉时,就毫无用处地走开了;实际上,它只是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从一种分子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它一直在任何一种有机体的生命过程中活动着,在一段时间里,它就隐藏在这种有机体之中。现今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物质成为地球上的多余物,它们被转化成新形式,并且被允许进入到尚未考虑到“一切事物都必然有其去向”的法则的环境之中。结果,而且常常是,大量有害物质会在自然状况下,在并不属于它所在的地方累积起来。

生态学的第三条法则: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

根据我的经验,这条原则会遇到激烈的反对,因为它与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相矛盾。这个思想认为人类是无以伦比的。现代技术的最普遍的特点之一,被认为是它可以按照预想去“改造自然”——提供食品、衣服、住宅、各种通讯和交际的手段,这些都是优越于那些人在自然中可利用的东西的。坦白地说,生态学的第三个法则认为,任何在自然系统中主要是因人为而引起的变化,对那个系统都有可能是有害的。这是一个很极端的看法,然而我认为,如果从一个适当的特定的前后关系的角度去理解,它是具有很多优势的。

我发现用一种类推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原则是很有用的。假定你要打开你的表壳,闭上你的眼,然后把一只铅笔插进那些裸露的器件中间。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其结果是这只表被损坏了,但结果也并非绝对如此。有着某种有限度的可能性,即这只表出了差错,而铅笔的随意插入正巧使它得到了所需要的调整。然而这种结果是太超出必然了。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回答是不言而喻的:在手表下隐藏着一种现代技术人员称作“探索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或者是人们更熟悉的说法:R&D)的非常可观的力量。这意味着,在过了很多年后,每个由其师傅教出来的、大量的手表工匠们已经试验过了各种各样有关手表机械的安排细节,抛弃了那些不能与这个系统的整个运动所共存的部分,而保留了那些比较好的特性。结果,手表的机械,就如同它现存的状态,从各个可能组成部分的安排中,从手表的机件的独特的构造中,显现出一种非常有限的选择性。任何一种随意的在这个表中进行的变化部可能陷入一种很大程度上的紊乱和具有破坏性的安排,而这些都是在过去的手表制造者的经验中已被试验过了,并且是被抛弃了的安排。可以这么说,作为一条手表制造者法则,“手表工匠懂得的是最好的”。

在生物体系中有一个非常相近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类推法。用一种因子,如X射线来诱导生命物体产生在一定范围内的、任意的、遗传性的变化是可能的,它会加大突变频率,虽然极其罕见,在自然界里还是可以看做是可能性的变化,就我们的目的而言,其意义在于普遍的观察,当突变频率通过X 射线或其他方式提高了时,几乎所有的突变对有机体都是有害的,而且大多数损害都能在这种有机体完全形成之前把它杀死。

换句话说,和表一样,一种被迫在它的组织里承受一种任意的变化的活的有机物,几乎肯定是要受到损害,而不是得到改善。在这两个例子中,解释是一致的——大量的R&D。实际上,在每一种生物出来之前都有着大约2-3亿年的R &D。在这期间,一大批新的个体生命产生了,在每一个情况下都足以提出尝试某些随机的基因变化适应性的机会。如果这种变化危害了有机体的生存能力,它就可能在这种变化传给其后代之前,就杀死了这个有机体。用这种方法,人类逐渐积累起一个复杂的,由可以相互共处的各个部分组成的组织;那些不能与整体共存的可能的安排,便会在进化的长期过程中被排除出去。这样,一个现存的生物结构,或是已知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按照常识,就似乎是“最好的”,因为这是对有伤害的成分做过筛选的,否则,任何新的生物体都会比现在的生物体要糟得多。

这个原则与有机化学领域特别有关。生物是由成千上万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有时,可以有这种设想,如果天然有机化合物被人工的天然物质变体所代替,则至少有一些天然有机化合物可能被修改。生态学的第三条法则认为,一种不是天然产生的,而是人工的有机化合物,却又在生命系统中起着作用,就可能是非常有害的。

这个原因应归结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在生物体中实际发现的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要比可能有的多样性受到更为广泛的限制。有一个可以说明问题的例子,如果对各种可能类型的蛋白质的分子都拿出一个,它们加在一起的重量就会比可见宇宙重。显然,有极大量的蛋白质类型不是由活细胞产生的。由上所述,人们就会想到,这些可能有的蛋白质的很多种,一旦在一些特殊的生物体中形成,就会发现是有害的,并通过这个实验室的失败而被摒弃。以同样的方式,活细胞会合成具有偶数(即4、6、8等个碳)个碳的碳链的脂肪酸(一种含有多种长度的碳链的有机分子),而没有单数个碳的碳链长度的脂肪酸。这说明,后者一旦被试验,就会发现是不符合标准的。简言之,包含有附属的氮和氧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中是奇少的。这就警告我们,这种类型的人工物质的介入是很危险的。情

况确实如此,因为这种物质通常都是有毒的,而且常常是致癌物质。以滴滴涕在自然界里到处可以被发现这个事实为依据,我认为,在一些地方,于过去的某一时间里,一些不幸的细胞已合成了这个分子,——并且死了。

有关生命体系的化学上的各种显著的事实是,因为每一种有机物质都是由一种活的有机体产生的,所以,在自然界的某一时间,就存在着一种能把那种物质加以分解的酶。事实上,除非对降解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从而再循环被强化,是没有一种有机物会被合成的。因此,当一种新的人造的有机物以一种分子结构被合成时,它是与自然界中发生的那些类型的有机物大相径庭的,从而也就有了一种可能,即没有可使其降解的酶存在-这种物质就日渐积累起来了。

在有了上述的这些考虑之后,我认为,应该慎重地对待每一种人造的有机化学制品了,这些化学制品是不会在自然界中发现的,但却作为一种对其他的生命形式的潜在的危险,而在一种有机体中有力地活动着。从使用性上来说,这个观点意味着,所有的人造有机化合物,无论在生物学上有着任何活力,都应该像我们对待药品那样来对待的,或者说我们应该小心谨慎地对待它们。当然,在成亿公斤的这种物质被生产出来,并且被广泛地散布到它可以接触到的生态系统中,并且影响着我们观察不到的大量的有机体的时候,这种谨慎和小心也就成为不可能的了。这也恰恰就是我们一直在用合成洗涤剂、杀虫剂和除草剂所做的那些事情。这些常常是灾难性的结果给“自然界懂得的是最好的”一个强大的佐证。

生态学的第四个法则:没有免费的午餐。

根据我的经验,这个思想证明在阐述各种环境问题上是那样有用,以致于我把它从其渊源——经济学中借过来了。这个法则来源于一个经济学家们喜欢讲的故事。一个富有的石油大王认为他的新的财产需要经济科学来指导。因此,他命令他的顾问们制出一套多卷本的包含有一切经济学智慧的书来,违者处死。当这部巨著奉献上来时,石油大王却不耐烦去看它,他发出一道命令——把所有的经济学知识缩减成单独的一卷。故事就顺着这样一条脉胳发展着,如这类故事将会有的结尾一样,一直到这些顾问们按照要求,把整个经济学缩减成一句话。如果他们还打算侥幸活下来的话。这就是“免费午餐”法则的来源。

在生态学上,和在经济学上一样,这条法则都主要警告人们,每一次获得都要付出某些代价。从一方面来看,这个生态学法则包含着前三条法则。因为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是没有东西可以取得或失掉的,它不受一切改进的措施的支配,任何一种由于人类的力量而从中抽取的东西,都一定要被放回原处。要为此付出代价是不能避免的,不过可能被拖欠下来。现今的环境危机是在警告:我们拖欠的时间太长了。

以上所述,都是关于一个地球上的生命之网的看法。我试图从可用的事实当中,通过逻辑上的各种关系,把这个观点发展成一整套可以理解的综述。换句话说,这种尝试一直是具有科学性的。

然而,很难忽略一个令人难堪的事实,即最后的,从所有这些中间概括出来的观点——生态学上的四个法则——都是已经被很多不具备任何科学分析或者

专业思想的人所广泛掌握了的思想。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歌中,关于所有的生命都被交织在其内的复杂的网络,以及人在其中的地位,是曾经非常清晰而美妙地被描述过的。大量有关环境的自然特征和栖息在其中的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可以从《白鲸》中得知。马克· 吐温不仅有着惊人的关于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环境特点的渊博的知识,而且对科学脱离于生活现实的情况有着相当尖锐的批评。作为一个批评家,利奥·马克思提醒我们:“任何熟悉美国经典作家(我想到了柯柏、爱默生、梭罗、梅里维尔、惠特曼、以及马克·吐温)的人,都可能对我们近来所知道的被叫做生态学的事物产生过兴趣。”

不幸的是,这种文学上的遗产并不足以把我们从生态学的灾难中拯救出来。不管怎样,每个美国的技术工作者、工业家、农业家,或者在职官员们,这些在环境问题上采取宽宥态度,或者参与了毁灭环境的人们,起码都读过一点爱默生、梭罗、梅里维尔、惠特曼以及马克·吐温的著作。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还是露营爱好者、鸟的观察者,或者酷爱钓鱼者,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具备着对自然过程的个人认识,这种认识正是生态学希望能说明的。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又不为环境危机所动,显然,他们也不了解,梭罗的森林,马克·吐温的河流,以及梅里维尔的海洋现在都正在受着攻击。

污染空气的瘴气的上升使我们有了这种了解。例如,用利奥·马克思的话说,就是“现今的环境危机从某一方面来说,是为这种诗人的思想(例如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的必要性)提供了一种精确的,具有事实根据的,可以计量的基础”。这大概就是阐明那种简单的结论的最重要的价值,这个已经从与自然界相联系的具有观察能力的人类中出现的结论,具有一种科学的事实和原则的生态学上的可靠基础。因此,这些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思想就成为修补由环境危机所加给自然的各种损坏的工具。

在瓦尔登湖周围的丛林里,或者在密西西比河畔,大部分需要了解的自然的资料,都可以从个人的经验中取得。但是,在核弹、烟尘、以及污水的世界里,要认识环境就需要求助于科学家。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包括非生环境和生物环境。 (3)相互关系一相互作用:①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有机 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内竞争: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种间竞争、捕 食、寄生、共生。 2.环境: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 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环境的分类:①按性质分: 自然环境、非自然环境、社会 环境 ②按范围分: 宇宙环境(空间环境)、地球环境(地理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③按 主体分: 人类环境、 (生物) 环境 ④按影响分: 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4.环境因子 :生物有机体以外的 一切环境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分类:①按环境因子特点:气候类、土壤类、生物类 ②按对环 境的反应: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非周期性因子。 5.生态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 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6.区别: 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 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7生态因子的分类:①按生命特征:生物因子、非生物 因子;②按性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③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 用: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④按利用方式: 条件、资源;⑤ 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稳定因 子、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 8.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是对生物的生存、生长、 繁殖或扩散等起限制作用的因子;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这个因子成为该生物限制 因子。 9.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 素称最小因。 10.耐受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 ,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 生物的耐受限度时 ,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两定律异同: 都是对生态因子数量的法则,但是前 者是决定植物的生长,最小因子增加有利于其生长,而后者生态因子的增加会使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1.限制因子定律 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和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大量时, 都对生物具有限制性影响。。 12.生态幅: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 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 (或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 )之间的范围称生态幅或生态价。 13.适应方式 :形态适应、行为适应、生理适应、营养适应。 性和1.生态学 :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1)有机体:包括生命的各组织层次 2)环境: 14. 适应: 生物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特

安全管理“六项法则”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六项法则”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本做法或工作主线概括起来就是: 一个核心、两级监督、三制管理、四大体系、五大环节、严把六关、全面管控、实现零目标,简言之为“六项法则”。 内容解读: 一、一个核心 公司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持续强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意 识并按“一岗双责”原则建立责任体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从集团公司、各二级单位到各项目部、作业班组,通过层层分解细化安全生产职责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晰和强化各层各级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和安全履职考核及责任追究,推动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确保安全责任传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斜向到角“全覆盖”,必须把安全生产责任最终落实到各岗位和各“操作层面”。 二、两级监督 公司设立“安全监督管理部”、各二级单位设立“安全技术部”,配备经政府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向各项目部委派安全负责人,两级公司对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情况实行“两级监督”,同时实行“上级监督下级”、“下级对上级负责”。 三、三制管理 即在工程项目上实行:“区域负责制、执行与监督分离制、处罚连带

制”,以此促进安全责任落实,形成施工现场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四、四大体系 公司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明晰和细化体系保证功能,在工程项目部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和领导下的以技术支撑、施工执行、资源保证、安全监督“四大体系”为基本的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设,形成“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统一、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效能显著”的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全面执行落实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有关要求,有效排查治理隐患,防范生产安全事故。 五、五大环节 从合同评审、安全策划、方案执行、检查考核、总结评价这五大环节入手,落实公司对项目部“四阶段法”管理要点中的安全风险识别、全面履约管控及总结提高等管理措施。 合同评审:营销阶段投标文件及合同评审,分包招标及分包合同评审; 施工执行 施工经理 工程部主管 各责任工长 施工员 分包工长(施工员) 作业班组长 作业人员 项目经理 技术支撑 项目总工 技术部主管 项目技术员 分包技术人员 资源保证 经营经理 (财务经理) 经采部主管 (财务部主管) 项目材料员 项目预算员 项目会计员 分包经营人员 分包材料人员 安全监督 安全经理 安全部主管 项目专职安全员 分包安全员 班组安全协管员 其他

打造高档白酒品牌的四大法则

打造高档白酒品牌的四大 法则

打造高档白酒品牌的四大法则 从顾客价值见产品高溢价的根源―――感知价值 顾客价值是指:顾客从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全部感知价值和顾客为获得该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全部成本之间的权衡关系。 关系式为: 顾客价值=感知价值-成本 如果顾客价值=0,则是“物有所值”; 如果顾客价值>0,则是“物超所值”: 如果顾客价值<0,则是“物无所值”。 从关系式能够见出,感知价值是产品产生高溢价的根源,感知价值越大,消费者越能够接受高价格,或者说,感知价值越大,消费者对其的预想价格越高。《大宅门》里最经典的案例:白景齐壹包大便典当了2000俩银子。 白景齐:“这可是我们白家的传家之宝,见不得光,我当下是迫不得已,先典当在你这,2000俩银子,壹分不少!” 店家第壹反应壹定是:白家老号的传家之宝壹定非常值钱。(预想价格) 店家同意成交,给了白景齐2000俩白银。(接受高价格) 自始至终,消费者(店家)都没有见到产品(“传家宝”)怎么就同意购买了呢?

这说明:感知价值而不是产品的实体价值才是产品高溢价的根源。 那么如何提升酒类品牌感知价值? 第壹步:锁定目标消费群的需求 高端的酒壹定吸引高端人群,可是在高端的人群中,又分政界高端人群,商界高端人群,演艺界高端人群,学界高端人群,等等。每壹个高端人群的需求既有差异又有不同。有的甚至是“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所以,必须找到目标消费群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提供最恰当的价值,满足目标人群的需求。 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找到目标消费群的需求呢? 马斯洛的启示: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塔式结构排列: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其次是安全需求,第三是社交需求,第四是尊重需求,最高层是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每个人都各有不同,个性太强,几乎没有共性,所以这个层面选择放弃。 可是以下俩个需求:尊重和社交却是高端消费者壹定会需要满足的需求,所以我们所提供的核心价值,壹定要紧紧围绕尊重和社交带给目标人群的利益进行有的放矢的演绎,只有这样才能触动人心,真正从内心深处打动我们的目标消费者,吸引他们喜欢乃至爱上我们的品牌。 第二步:根据需求制定精准的品牌核心价值

企业修炼四大法则

企业修炼四大法则 当今中国的企业组织,常常很“尴尬”:一方面需要维护系统自身的稳定,另一方面又需要把自己放在竞争环境中,不断变化;一方面需要留住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又需要不断引进新的人才,以打破固有的平衡;一方面需要保持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又要超越自己,放弃固有的东西…… 怎么办?这似乎已成为企业管理者最头痛的问题。 “超稳定结构” 实际上,今天的商业世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混乱。与此相对,中国的大部分企业组织,却仍然处在一个相当稳定的结构中。 这是一种“超稳定的结构”——最高管理者制定战略,中层管理人员执行战略,基层管理者则负责不断强化组织的稳定。看上去,似乎每个企业都在留意,甚至追求精密的控制和报告体系。不仅如此,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更多的企业满足于大量的数据分析和一层一层地向上报告,就连高层管理者也满足于根据数据说话,而且对于应用新的信息工具沾沾自喜。 当然,这样的结构有助于降低成本、维持品质以及提高执行力。然而在今天这种混乱的竞争环境下,降低成本必须和高速增长并存,维持品质必须和毁灭性创造并存,提高执行力必须和不按常规做事并存。但在超稳定的结构中,这很矛盾,从前运作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已经不再能够那么有效地运行。 所以每一家企业组织,都必须面临一个全新的现实。这个现实的特征就是:第一,组织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第二,组织的经营环境已经不再是稳定的状态;第三,组织中不再存在明确的杠杆。 那么组织管理究竟该怎样转变? 管理者需要混沌的思维方式 日本本田公司进入美国摩托车市场的时候,美国市场在大家的眼里公认的消费习惯是“更大更奢华”,本田公司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制定了计划,但是没有成功。接下来,当本田公司偏离了这个计划,抓住了人们对小型车的兴趣这个点的时候,没想到,它在5年之内就主宰了美国摩托车市场。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混沌的思维方式。 稳定均衡的思维方式,是我们习惯的组织管理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最在意的,是如何确保所有的行动回归到预定的计划上来。因此管理者所努力的方向,是保证结果与计划相符,所以在发挥管理职能的时候,会很坚持控制和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发展到现在,已是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管理理念来支撑。所以,下面,我来介绍下支撑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的八大定律。一大定律: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是次要的。 企业中永远是20%的人创造了80%的价值。做为HR管理者,要做好HR,必需识别、培养、管理那些为企业创造80%价值的人,把这类的人和岗位做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同时,HR管理者20%的时间要做好本质工作,80%的时间要与人沟通;沟通中与20%的人沟通要花去80%的时间,20%的时间与80%的人沟通。 员工的频繁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关键的业绩优异的核心员工离职,往往会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段永平当年的出走成就了一个”步步高”,却使”小霸王”陷入了困境。所以,一旦发现核心员工有离职倾向,能够挽留一定要尽力挽留。当然,核心员工一旦决定离职,科学地进行离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般员工,离职行为首先发生的频率就较少,即使发生一些,希望在冗员范围内。 核心员工离职管理的具体做法从员工提出离职开始,第一步,建立离职面谈制度,在离职面谈之前,可采取一些保留措施,如果企业能够满足核心员工的各种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以留住核心员工。当然,如果核心员工的离职主意已定,一定要建立离职员工面谈记录卡,将面谈的内容用规范化的表格保存起来,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尽量减少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离职管理就远远不只是上面的一些工作。 二大定律: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

沟通四大原则

沟通三部曲 第一个原则:明确的目的 沟通是传播信息、交流情感、达成目标的一个过程。因此,每次的正式沟通,首先要想好此次沟通希望达到什么效果,是沟通感情还是落单?比如我们进行电话邀约沟通时,略作寒暄,与对方订好见面的时间、地点,邀请对方过来就可以了。别的都不需要讲,因为邀约他来是我们这次沟通的目的。 第二个原则:从容的心态 从事美亚事业,会与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性格的朋友交流。最重要的是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包容的心态,能平稳地接受别人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见解。不要一听到别人和自己的观念不同就与别人划开界线、争执。 人的本性决定了人们会更多地关爱自己,并希望别人也来关爱自己、接受自己。所以,在沟通中要忘记自己想要得到的,更多的去关注对方的需求,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多去想自己能带给别人什么、而不是能改变对方什么。自己给予别人的越多,就会收获越多。 第三个原则:渐进的感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区,在彼此不够熟悉时,对方是封闭的。在沟通过程中,需要避免强行进入对方的安全区。过早挖掘对方的痛苦,对方会敷衍了事,并把自己封闭得更紧,形成逆反心理。但是往往我们又需要攻克对方的安全区才能取得效果。那么,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把自己完全打开,来感染别人,让别人被你打动,甚至产生共鸣,自然就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第四个原则:快乐的旋律 人们总是喜欢和快乐的人在一起,沟通的过程中,不要忘记绽放你的笑容、送上真诚的赞美。美亚事业,是凝聚人气的事业,要时刻带给别人快乐,给别人以信心和力量。 沟通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用心听 最高的倾听境界是感同身受。听众与对方站在了一个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与对方形成感情上的联盟。不管对方说什么,我们都能完全的理解,完全地接收。积极聆听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分辨对方的言外之意,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我们会遇到很多新朋友说:我没有钱。这是不是意味着拒绝了我们呢?可以分几个层次听出含义来:1、他真得很穷;2、他并不拒绝我们的产品;3、他需要一个事业的机会帮他赚到钱。 第二部曲:巧发问 在沟通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的解释说明别人不一定会往心里去。而我们的发问,别人会去思考。所以,巧妙的发问就是带领对方进入我们的频率的关键点。比如说,对新朋友介绍美亚事业的时候,很多人会有一个反应,认为我们是传销。如果我们去辩解说:我们不是啊,怎样、怎样……别人是很难听进去的。而用提问的方法,别人就会顺着我们引导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对立面上。 第三部曲:坦诚说 清晰简明地去介绍说明,坦诚是基本原则,永远不要去欺骗、隐瞒对方。但要学会把不利因素转换成有利因素,有技巧的说。比如,很多人认为美亚国际是时尚一族做的。因为美亚的经营者很大一部分都是追求时尚者。那我们如何说呢?他们多数都是从消费者转化为经营者的,因为感到产品既时尚又实用慢慢转成了经营者。他们那些时尚男女都能做的这么好,那我们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不是会做得更好?但要注意不可狡辩,因为辩论胜利不是我们沟通的目的,把这个产品和事业清楚地介绍给别人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分子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分子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1分子生态学使生态学的实验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经,是地球上的生命出现以来就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生态学自1866年诞生以来,人类对其规律性的认识则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较长历史过程。表现在方法上,从逐渐摆脱直接观察的“猜测思辨法”,到野外定性描述的“经验归纳法”,再到野外定位定量测试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系统综合法”。上述方法虽然有力地推动生态学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研究视野仍局限在宏观水平上,因而表现出外貌或形态相同的生命有机体,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其生理功能也不相同;亲代外貌、形态和生理功能相同的生命有机体,子代却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而产生新的变异,因此,宏观生态现象的多样性需要用微观的室内实验分析来揭示其生态本质的一致性也就成为生态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应用于生态学研究而形成的生态学新的分支科学――分子生态学,使生态学的实验研究一跃进入分子水平。 分子生态学的兴趣,首先建立在组成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物质――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以及环境对这些基本物质的影响上。生命有机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半保留复制而代代相传。遗传信息由DNA到RAN再到多肽链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称之为中心法则。合成的蛋白质作为一切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实现了生命有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以及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并调控着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虽然糖类不像核酸直接参与生命现象的延续,也不像蛋白质那样直接承担生命活动的体现,但它与分子之间的相互识别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生命有机体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邹承鲁,1996)。 携带蛋白质所需信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gene),它是DNA上决定生命有机体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按功能分为可被转录形成mDNA,进而转译成多肽,构成各种结构蛋白和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和激素等的结构基因以及可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的调节基因。基因由丹麦遗传学家Johansen W于1909年提出以称谓“孟德尔因子”或孟德尔自己使用的“性状单位(Character unit)”或“单位因子(Unit factor)”,而现代定义则为“遗传信息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因基因,基因的复制过程就是4种碱基按A配T,G配C的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因DNA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组成双螺旋结构,故复制时,DNA 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原来的两条链先解旋成单链,然后各条链以自己为模板,配成相应的新链。这样,1个母DNA分子便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像的分子,它说明了为什么子代和亲代想像的道理,即遗传的实质是碱基序列的复制过程。 基因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从亲代到子代相似的复制能力,以保证生命有机体遗传的稳定性。然而,如果遗传信息始终不变,就不可能有新的生命有机体类型的产生。事实上,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已充分证明了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基因具有变化的特征,即基因突变(Mutation)。所有发生在基因的DNA序列中是由碱基替代(Base substitution)、碱基插入(Base insertion)和碱基缺失(Base deletion)等改变引起的,可以通过复制而遗传的任何持续性改变改变都叫基因突变,它可发生在生殖细胞,也可发生在体细胞。其中,碱基数量的变化是基因突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不同的生命有机体类型之间,碱基的数量是不同的,DNA以其加倍的4个符号,可以编译成的MM蓝本是无限的,说明基因突变是无限的。其次,碱基的内容不同,也会导致基因突变,如ACA和UCA,虽只一个碱基之差,但含义是不同的。另外,碱基排列次序的变化,也是导致基因突变的一个,如UCA和CUA,CGG和GGC,他们的碱基完全相同,只是排列次序不同,因而其含义也不同。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却是蛋白质,即基因表达的产物。然而,生命有机体中的基因并非同时全部表达,其表达程度也各不相同。只有按一定的表达模式表达的基因,才能使遗传信息与生命活动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因此,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蛋白质是在基因调控下不断变化的(王志珍,邹承鲁,2000)。此外,蛋白质分子,除有以氨基酸组成的并有一定顺序的肽链结构外,还具有肽链在空间的卷曲折叠而形成的三维空间结构,也只有处在这种特定的三维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才能真正发挥生物功能。因此,即使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只要空间结构被破坏,就会导致蛋白质功能的丧失。 分子生物学在其迅速发展中起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产生基因突变和基因多态的源泉。因此,分子生物学对分子生态学最本质的贡献是阐明了外界环境对以中心法则为基础的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活性施以深刻的影响,因此生命有机体随着外界环境和内部生理状态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活性差异,且这种差异存在着严格的时空特异性。依据

四大教育法则

四大教育法则 四大教育法则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2、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讲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迷,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的环境的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个明亮之星,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3、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是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养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加好地教育孩子。 4、罗森塔尔效应 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文是一个技艺超群的雕塑家。有一天他完成了一个少女的雕像,雕像如此完美以致国王本人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雕像。国王的爱情感动了爱神阿弗狄罗芯,爱神给雕像注入了生命。皮格马利文的幻想成为现实,从此遂有了塞浦路斯人。

生态学名词解释

1.生态学名词解释 2.(Allen’s rule)艾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气候寒冷的地区有 边短的趋向。 3.(Bergman’s rule)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冷的气候地区,身体趋向于增大,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 趋向于减小的特征。 4.(Cope’s rule)科普氏规律:在某些分类单元内,动物个体大小的进化趋势是趋向于个体增大。 5.(Dehnel phenomenon)戴耐尔现象:全北区哺乳动物的体重在冬季趋于降低的现象。 6.(eutrophication)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范围的大小,成 为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te),即有一个最低点和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 7.(Gloger’s rule)葛洛格规律:在寒冷干燥的地区,动物的体色较浅,在潮湿温暖的地区,其体色较 深。 8.(Jordan’s rule)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9.(Liebing rule)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有机体的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 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的影响。 10.(Wilson’s rule)威尔逊规律:北极地区的物种比热带地区的物种皮层厚。 11.Hamilton 规则():个体由于利他行为而牺牲的直接适合度必须小于利他行为获得的间接适合度。 12.Linderman十分之一定律(林德曼定律):各营养层之间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0%的规律。 13.r-K对策(r、K strategists):有利于发展较大的r的选择为r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的增强的选择位 K选择。r选择的物种称为r对策者,K选择的物种称为K对策者。 14.斑块(eutrophication):指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空间实体,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15.边际值原理(marginal value theorem):不是这在一个斑块的最佳停留时间为不是这在离开这一板块时 的能量获取率(即这一斑块的边际值)。 16.变化(动态或波动)(dynamics, fluctuation):通常指无规则的或无平衡密度的变化,主要说非密度因 子的影响。 17.表面积规律(surface rule):个体较大的动物比个体较小的动物具有较小的体表面积与体积比率。 18.表型适应(phenotypic adaptation):描述的是有机体在个体水平上的变化,包括生理行为形态等方面, 时间尺度相对较短,变化的特征是可逆转的。19进化适应(evolutionary adaptation):指的是多个世代的变化,时间尺度比较长,有些特征是不可逆的没,是可遗传的。 19.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 ):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及 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20.尺度(eutrophication):通常是指研究一定对象或现象所采用空间分辨率或时间间隔,同时又可指某一 研究对象在空间上的范围和时间上的发生频率。 21.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又称第一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的生产。 22.次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PS):又称为第二性生产,是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 的生产,就是异样生物的生产。 23.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是指在生物曾经占领过或原来曾有群落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又叫次级 演替。 24.次要群落(minor community):必须依附与邻近群落,不能对立存在的生物集合体,如阴生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25.存活曲线(survival curves):以生物的相对年龄(绝对年龄处以平均寿命)为横坐标,在一个年龄的 存活率Lx为纵坐标,由此所画出的曲线表示种群的存活率Lx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26.存在度(presence):物种在不同群落中出现的概率。 27.搭载效应(hitchhiking effect):指一个等位技艺频率的改变不是因为它本身受选择影响,而是因为已

绩效管理的四个原则

一、把管理承诺作为考核制度的要素 企业领导人会激情满怀地宣布实行新的绩效考核制度,可很快就无疾而终。因而,企业领导人必须对绩效考核的需求和提供的必要资源等给予承诺,同时在展现策略性规划及建立考核标准上扮演公开透明的角色,这样才能使员工心悦诚服,统一认识,为企业开展这项工作开辟有效途径。 为此,企业领导人应该参与策划、调研、设计和推行的全过程,及时让员工了解企业绩效考核的初衷、步骤和目标,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和发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达成共识,倾力投入。倘若不能做到这些,绩效考核方案就成了空中楼阁,形同虚设,也表明领导对此的承诺没有兑现。 二、换位思考赢得员工高度信任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的初期会遭遇员工的逆反心理和负面情绪,这个问题往往成为阻碍该制度贯彻的瓶颈。在开展绩效考核前,企业领导人需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先行了解掌握考量存在的阻力,然后,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地排除化解。 为了引导员工度过阵痛期,远见卓识的领导人会倾听了解员工的真实反应和关注焦点,条分缕析,去粗取精,继而召开绩效考核宣讲会,讲明说透下列内容,减少员工焦虑,消除心头误解。其中包括,详细说明建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指出过去存在的问题,解释新制度如何克服这些弊端;用摆事实讲道理论功过的方式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有效保证员工合理的工作量、奖励计划和专业技能培训。 三、选准认真履行承诺的领导人 企业领导人是绩效考核制度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领导人能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无一诺千金践诺诚信尤为重要。客观地看,这项制度的执行力高低,一方面要看领导人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是施展才华的动力所在。一名合格的绩效考核领导人必须做到:开宗明义表里如一地与员工进行真诚沟通;把自己定位为企业的一员,因为企业推出的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着不足和缺憾,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为实现预定目标要考虑多种路径和高效有序的配套方案;以公正、科学、合理为原则,搞好错综复杂的人事安排;立足创新,勇于探索,有务实灵活的管理方法。 四、形成凝聚团队力量的机制 实际上,一个卓有成效的团队并非要包含所有部门的员工代表,但企业主要经营部门的代表却不能少,如业务、营销、人力资源、质量管理、生产计划和财务部门等。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诸如生产周期、销售进度、员工流动率及客户服务

打造强势品牌的四大黄金法则

打造强势品牌的四大黄金法则 建立强势品牌的四大“黄金法则” 市场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知名品牌是经济水平发展成熟与否的标志,是综合实力强弱的集中体现。 所谓强势品牌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清晰、良好印象的品牌。品牌与消费者有着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更多的是建立在品牌的整合传播上。强势品牌一般表现出两大特征,即准确而有力的品牌定位和鲜明的品牌个性。企业打造强势品牌,要坚持四大“黄金法则” 黄金法则之一:提炼个性鲜明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核心价值 定位并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核心价值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可以创造品牌核心价值,提升品牌资产的整体价值感与威望。在这方面,企业要把握两点:第一,准确的市场细分,特色鲜明的产品。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强化市场细分,尤为必要。通过细分市场,生产有鲜明特色的产品,树立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形象,创造出有特色、有个性、受广大顾客青睐的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品牌定位要突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定位要挖掘具体产品的理念,突出其核心价值,使消费者明白购买此产品的利益点。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个性和价值,才能使产品和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无法替代的特定位置,从而扩大品牌知名度。 黄金法则之二:提升品牌美誉度,规划品牌识别,使营销传播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提炼个性鲜明、高度差异并对消费者极具感染力的品牌核心价值,意味着战略品牌管理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完成品牌核心价值提炼后,重要的工作就是规划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企业在具有一定知名度后,绝对不能忽视品牌美誉度的提升,为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扩大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应努力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对品牌本身所代表的特有精神进行宣传,唤起公众某种情感共鸣,晓之以利,动之以情,使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深厚的、割舍不断的情感联系。品牌的灵魂是文化、是优质、是精品、是卓越、是特征,是走向成功的商业文化。企业要重视市场文化品位的建立和管理,切切实实奠定企业的文化基石,不断地“学习、创新、超越”。 黄金法则之三:深度沟通,提高品牌忠诚度,把核心价值刻在消费者的心灵深处 能否把个性鲜明的核心价值刻在消费者内心深处是胜败的关键。无数成功案例表明,要让消费者记住核心价值并认同,必须通过深度沟通让消费者真切地感受品牌的核心价值。有关数据表明,留住顾客较之争取新顾客的难度和所需成本要低5~6倍,而且还能提高相关产品的购买率并带来新的顾客,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所以,留住顾客,提高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越来越成为品牌竞争的重点和目标。提高品牌忠诚度,必须有忠诚的员工,必须有优质产品和服务,必须有忠诚的客户,三者缺一不可。顾客、产品和服务、员工,三位一体,构成了维护品牌忠诚度的完整的系统。只有三方面协调一致,才会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品牌的忠诚度。 黄金法则之四:优选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进行理性的品牌延伸扩张 创建强势品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持续获取较好的销售与利润。由于无形资产的重复利用是不用成本的,只要有科学的态度与高超的智慧来规划品牌延伸战略,就能通过理性的品牌延伸与扩张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这一无形资产,同时,完整理解品牌资产的构成,透彻理解品牌资产各项指标如知名度、品质认可度、品牌联想、溢价能力、品牌忠诚度的内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品牌,一方面要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一方面又要防御挑战者的进攻。这就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品牌,加大自身品牌的美誉度;处于市场挑战者地位的品牌,要不断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加强自身的品牌塑造。处于市场追随者地位的品牌,他们的目标不仅是迅速扩大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度,还有紧紧跟随在挑战者后面,伺机迎头赶上,制定出长远的品牌发展计划。

生态学四大法则---翻译

Four Laws of Ecology生态学四法则 这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它所教的很多容都是从地球上的整个生命之网的小环节上所得到的。生态学还没有明确发展为一种结构严密的、或者说是由物理学的规律检验过的简化了的概括原则。不过,仍然有很多法则对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生态圈已经是很明显的了,它们可以组成一种通俗的“生态学法则”。这就是下面所要论述的。 生态学的第一条法则: 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 产生这个结论的某些论据已经讨论过了。它反映了生物圈中精密部联系网络的存在:在不同的生物组织中,在群落、种群和个体有机物以及它们的物理化学环境之间。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多重的部相联的部分,它们相互影响着,单就这一个事实就有着某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我们描述这种系统行为的能力由于控制论的发展而获得很大的帮助,这个控制论的发展甚至比生态学还要更年轻。我们把这个基本概念以及这个词本身,都归功于已故的诺伯特·维纳的创造性的思想。 “控制论”(cybernetics)是从希腊词“舵手”的意思中产生出来的,它涉及到掌握或控制一个系统的行动的各种过程的循环。舵手是一个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系统还包括着罗盘、船舵及船。如果船偏离了罗盘所指示的方向,这个变化就会在罗盘针的活动上显示出来。当舵手观察到这种变化,并分析了情况后,这个过程就决定了后来的结果:舵手转动船舵,船舵使船拐回原来的航向。这时,罗盘针也就转回到原来的已定的航向位置上,这个循环周期也就完成了。如果罗盘针只是稍稍偏离了,而舵手把舵又转得太远,船的过分摆动也会在罗盘上显示出来——它通过相反的活动来提醒舵手去纠正它的过火的行动。这样,这个周期的运转就使船的行进过程处在稳定的状态中。 按照一种非常相似的方式,稳定的控制论的各种关系也就构成为一种生态上的循环。例如,研究一下淡水的生态循环:鱼——有机排泻物——可致腐烂的细菌——无机物——藻类——鱼。假设由于一个异常的温暖的夏季天气,藻类得以迅速生长。它消耗了无机营养物,结果这个循环中的两个部分——藻和无机营养都超出了平衡,而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时,生态循环的运转,就像船的运行一样,很快会将这种形势带回到平衡的状态,因为过多的藻类使鱼更容易获得食物,这就又减少了藻类的数量,而增加了鱼粪,最后则导致营养水平的不断增长,这时鱼粪就腐烂了。这样一来,藻类和营养物的水平又向它们原先平衡的位置上回转。

定位--赢在品牌的12大系统

孙晓歧定位《定位--赢在品牌的12大系统》 一、心智定位 1.占领思想比占领市场更重要; 2.营销的关键不是市场战而是认知战; 你能占领多少人的思想你就占领多少市场 3.与其第一个进入市场,不如第一个进入消费者的大脑; 品牌的核心:你等于什么 用核心竞争力区隔对手! 例奔驰=尊贵宝马=驾驶沃尔沃=安全法拉利=速度与激情 成为第一必做的好更重要! 心智定位的7大黄金法则: 1.焦点法则(要想占领人的思想必须聚焦,只专注一个行业。人心中最多只能记住五个通常只能记住三个) 例:诺基亚=手机。格兰仕=微波炉。可口可乐=可乐。万科集团=房地产。 2.分化法则(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只能等于一个产品,其他的产品必须有新的品牌。例:宝洁集团下:飘柔、潘婷、 海飞丝、伊卡璐、威娜、沙宣、帮宝适、佳洁士等,宝洁不能等于一切。如果一个品牌什么都是那它将什么都不是。) 3.阶梯法则(每一个行业在人心里都会被排成:第一(占市场份额40%)、第二(20%)、第三(10%)、第四(15%)、 第五(与倒数第一的一样分割剩下的25%的市场)几个阶梯。第五和新创建的公司是一样的。) 汇源果汁(第一个个在水里加果汁) 可口可乐果粒橙(第一个在水里加果肉) 农夫山泉农夫果园(第一个在水里混入三种水果既有果汁也有果肉) 百事可乐果缤纷(第一个在水里加入7种水果) 不断提出第一。才能占到第一台阶。必须研究出自己的品牌区隔其他品牌的点。 占到第一必须通过4、第一法则 4.第一法则(谁第一个进入客户的思想谁才叫品牌。人往往只能记住第一难以想起来第二。) 例:农夫山泉有点甜。(第一个甜) 康师傅矿物质水。(第一个矿物质) 可口可乐(第一个百年历史,正宗可乐) 百事可乐(第一个年轻人的可乐) 农夫果园(第一个喝前摇一摇) 三金葡萄糖酸钙(第一个蓝瓶的钙) 也可以从专利上找第一。例镭目公司:专利第一。专做铸坯解决方案的) 渠道找第一。例好百年:第一个占领了渠道,专做服装打版纸。要想百年好就用好百年。中国或全球开服装展会对参加的各种裁床公司免费送1万圆的纸。所以每个裁床公司都推荐好百年) 佰度烤肉(中国第一家提出来在纸上烤肉)健康烤肉只在佰度 东京纺织东京尚馆(打造中国第一时尚面料) 耐特利尔皮具(做中国皮衣时尚休闲的第一) 5.二元法则(承认自己是第二) 99年蒙牛刚成立,蒙牛提出做好内蒙乳业第二品牌 6.真相法则(将行业标准,公布给消费者) 谁这样做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不知道。 乐百氏纯净水27层净化(其实只有27层净化才能被称为是纯净水) 喜力啤酒每一瓶都进过高温消毒。(其实灌装啤酒时瓶子必须高温消毒) 现在的企业都倾向于:将自己的生产线,生产技术、产地等真相大白。 7.心锚法则:消费者在情感上的定格(情感最高点,兴奋、喜悦、愉快。情感最低点,悲伤厌恶、憎恨。脑白金,恒源祥恶俗但有业绩) 二、客户群定位 客户群定位核心关键 1.服务什么人决定你是什么人; 2.走两边,不走中间。两端是利润,中间是沼泽;

生态学试题

植物生态学试题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选择一项: a. 生物圈 b. 草原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农业生态系统 题目2 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的是()。选择一项: a. 风 b. 土壤 c. 二氧化碳 d. 玉米 题目3 题干 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是()。 选择一项: a. 森林生态系统 b. 海岸生态系统 c. 淡水生态系统 d. 航天器生态系统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森林生态系统

题目4 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是()。 选择一项: a. 种群 b. 物种 c. 生物有机体 d. 种类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种群 以下属于r对策者生物的是()。 选择一项: a. 细菌 b. 鲸鱼 c. 竹 d. 鹭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细菌 题目6 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选择一项: a. 互利共生 b. 原始合作

c. 寄生 d. 偏利共生 正确答案是:互利共生 题目7 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环境+生物群体及其全部关系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8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一般包括两大部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两大功能类群。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0 正 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程度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1 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气候、食物和其他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2 正确 生态对策是指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以适应环境、更好地保存和延续种群的策略。主要有两种:r对策和j对策。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生态对策主要有两种:r对策和k对策。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3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同时养殖在一个水域,容易发生竞争而导致减产。

初中数学四种运算法则的归纳及例说

四种运算法则的归纳及例说 石少玉 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是幂的四种运算法则,是学习整式乘除法的基础,要想学好这些法则,应该明确它们的推导过程、推导依据、数学表达式、文字语言叙述、推广形式、表达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此外,还要做一定量的题目,以求熟练。下面顺次说明。 一. 同底数幂的乘法 1. 推导依据及推导过程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推导的依据是乘方的意义,它的推导过程是 a a aa a aa a aa a m n m a n a m n a ?=?=+()()()() 个个个=+a m n 2. 数学表达式及文字语言叙述 a a a m n m n ?=+(m 、n 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3. 法则的推广 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也具有“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性质。即 a a a a m n p m n p ??=++(m 、n 、p 都是正整数); a a a a m n x m n x ???=+++ (m 、n 、…、x 都是正整数)。 4. 表达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中的“同底数”,不仅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等) 5. 法则的逆用,即a a a m n m n +=?(m 、n 都是正整数) 6. 典型例题 例1. 化简a a 33?等于( ) A. 23a B. a 6 C. a 9 D. a 0 解:a a a a 33336?==+ 故选B 例2. 计算x x 2?-()的结果是( ) A. x 2 B. x 3 C. -x 2 D. -x 3 解:x x x x x x 22213?-=-?=-=-+() 故选D 说明:x 2与()-x 不是同底数幂的乘法,应先化成同底数后再按照性质计算。要特别注意符号! 例3. 化简()()-??-222a a a 的结果是( ) A. 0 B. 22a C. -84a D. -82 a

管理的五大核心 九大细节 四大法则

管理的五大核心九大细节四大法则 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探究其意义,是一个过程,其间每个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赋予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不用的意义。 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内在素质,形成企业管理的五大核心能力,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四平八稳。 五大核心 1、文化管理 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感染力。 文化和理念是企业经营的基本思想,在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过程中,是打造优秀团队的坚实向心力。 2、流程管理

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是流程,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的一些习惯。 打破智能习惯:只关注部门的智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智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由此导致企业总体效率下降。 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流程的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时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学会运用思维调理工作顺序,安排合理的时间进程,限定目标数量以及完成时间,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工作。 3、制度管理 从员工来看,制度管理就是一只无形的手,约束他们的行为,若有违反便会受到处罚。 另一方面,员工对这种约束制度并不是特别抵触,制度实行好会给日常工作带来便利,如果实行了不适合或者过多强制性的制度那就反其道而行。

从管理者的角度,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不能过紧,否则会如强制性制度那样压榨员工,是员工心存不满。 所以管理者不能把员工当作接收工作的机器,必须在执行规范管理制度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不是每个制度都适用于所有企业,找到适合自己公司体系的制度才是根本。 4、组织管理 权利与责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两个方面,让这两个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是组织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人只能够有一个直接上司。 什么样的权利就做什么样的事情,负责好自己范围内的事情。 利用自己的职务权利作出一些指令,其后果却是导致其他人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还会由于自己的不专业引来一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