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汤因比的文明整体观及其当代价值

汤因比的文明整体观及其当代价值

第7卷 第5期

2005年9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 F H IT (SO C I AL SC IEN C ES ED IT I ON )

 

Vol .7No .5Sep t .,2005

文章编号:100921971(2005)05-0050-04

收稿日期:2005-04-01

作者简介:陈玉霞(1969-),女,黑龙江饶河人,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

哲学研究.

汤因比的文明整体观及其当代价值

陈玉霞(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 要: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历史即文明,文明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文化是文明的核心和灵魂。汤因比的文明整体观尽管凸显文化的地位和功能,具有“文化决定论”的倾向,但它对理论和现实都有指导意义:理论上为我们确立了新的发展观;实践上提醒我们不论是进行现代化建设还是参与全球化的进程,都要注意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间的平衡发展,不能厚此薄彼。 关键词:文明;文化;现代化;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B036 文献标识码:A

Toynbee ’s V i ew of C i v ili za ti on and Its Va lues

CHEN Yu -xia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One of the p re m ises of Toynbee ’s work A Study of H ist ory is that hist ory is civilizati on itself,and an

integrated organis m that consists of politics,econom ics and culture,with culture as the core and s oul of the three .T oynbee thought that the devel opment of econom ics and politics could not reflect the devel opment of s ocial reality .The devel opment of s ociety is the devel opment of peop le ’s culture and the i m p r ovement of peop le ’s mental real m .A l 2though this vie wpoint may have s ome tendency of cultural deter m inis m,it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both theory and p ractice .It establishes a ne w view of devel opment f or us in theory,and in p ractice,it als o points out that we must keep a devel opment balance bet w een politics,econom ics and culture for our modernizat oin constructi on and involve 2ment in gl obalizati on .

Key words:civilizati on;culture;modernizati on;gl obalizati on

1 汤因比文明整体观的内容

汤因比并没有明确界定文明的内涵,只是大

体地指出,文明是指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人群,一般包括数个同样类型的国家,它是一个由政治、经济和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汤因比是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论述文明整体观的。 首先,从静态来看,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通过对英国历史的考察得出了文明是一个由政

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整体,其中文

化是文明之中核心的、稳定的部分,起主导作用,而政治、经济则相对变化比较快,在整体性的文明中起次要作用。 汤因比指出,按照以往历史学家的研究观点,英国的历史可以从其本身来认识,果真是这样吗?要解答这一问题,还是应当考察一下英国史。下面是按相反的顺序来排列英国的历史:工业经济体制的建立;责任代议制政府的建立;海外扩张;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包括政治、经济以及艺术、思想文化方面的运动;封建化的完成;英格兰人从所

谓“英雄时代”的宗教信仰皈依西方的基督教。

改信基督教,是一系列孤立的蛮族社会,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融合为一体;封建庇护制自从7世纪以来就开始建立,推动它进一步发展的是丹麦人的入侵,在英国被征服之后,法国的各种制度和文化也渗入到英国社会中,所以,考察英国社会必须将法国和丹麦纳入进来;文艺复兴,是来自意大利的一场文化、政治思潮影响的结果;宗教改革不是英国所特有的,而是西北欧的一场普遍运动;要了解英国的海外扩张史,就应当把握从15世纪最后25年以来所有欧洲战争的后果,把研究的范围扩展到西方的整个现代史;议会制也并不是英国所特有的,它在英国和法国同时发挥着作用;工业革命是一场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发生的产业革命,英国仅是这次革命过程中的一分子。因此,除非我们将英国史看作是与其他国家相互联系的范围更广的社会的历史,否则它就会变得不可理解。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研究必须从整体出发,而这个整体并不是民族或国家,而是比民族、国家范围更大的文明,文明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方面构成。同时,可以看出,起初,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所覆盖的范围是基本相吻合的,但英国的政治和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展,已经具有世界性了,而文化特别是宗教的范围则相对稳定。由此,汤因比得出,文化是文明的核心和灵魂,尽管在现实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会出现政治、经济发生变化了,而文化却没有随之转变的“文化脱序”的现象,但这并不能证明文明是拼凑的、具有非整体性,反而揭示了文化的稳定性、深沉性以及它在整个文明中的决定地位。

其次,从动态来看,在文明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也充分地证实了文明的整体性及文化在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其整体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两方面:第一,“一个人的佳肴”会成为“另一个人的毒药。”这形象地说明了整体性文明中的一种文化要素转移到另一文化整体中由于失去原来整体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制约性所引起的破坏作用。典型事例是“民族国家”从其原来的文明中挣脱出来后,传到了西南亚以及印度。引起了系列的困扰、驱逐和屠杀,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这与它作为土生土长的国家(英国、法国)中所起的作用是大相径庭的。“‘民族国家’制度在西欧相对无害,这和它之所以发源于那里的原因一样;在西欧,它与语言分布和政治边界的定位之间的本地关系是相对应的。”[1](P274)

第二,“一事物将导致他事物”。一种文化要素从原有的文化体系中游离到另一文明整体中,它会把它原有的文化组成部分相继引进新的社会中来,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例如,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主要的妇科医院都是建在海军兵工厂所属范围内。这是因为穆罕默德?阿里将军想建立一支西式海军。他决定聘请西方的海军设计师和其他专家。但是,如果没有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机构,专家们就不愿意来埃及工作。于是,穆罕默德?阿里同时雇佣西方的医学专家以照料专家及其家属们。医生们发现自己在完成为西方病人的服务后仍有大量剩余时间。于是,他们建立了医学学校;并把部队医院变成了普通医院。这套包括产科医院在内的医院打破了穆斯林女人不能与本家以外的任何男人接触的传统禁忌。“这是他们采用西方武器、钻床和制服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这种结果,除了穆斯林妇女的解放外,还有阿拉伯字母被拉丁字母所代替,伊斯兰教教堂的不再建立。而这些,在过去的穆斯林国家里,曾经不受任何挑战地统治了整个生活领域。”[1](P279)这样,由最初的军事技术的引进到西方文化的各不同要素的先后输入,并在新的社会里重新整合为一个整体,最终动摇原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这也说明了文明在传播过程中经济、技术因为不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动荡,容易被人接受,而文化则动摇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阻挠,而落后于其他文明要素。这有力地证实了文化的超稳定性和它在文明中的核心和灵魂的作用。

2 汤因比文明整体观的精神实质

汤因比认为政治扩张、经济发展都不能体现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内涵是人自身的文化的进步,人文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人的道德水准的提升。据此,有人会给汤因比冠以“文化决定论”的帽子。综观汤因比的系列著作就会得出,“文化决定论”是对汤因比的误读或歪曲。汤因比认为文明的三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经济和政治制度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文化则为二者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发展方向。换言之,精神方面的发展是根本,制度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发展次之,它们主要是促进人自身发展的重要

?

1

5

?

第5期陈玉霞:汤因比的文明整体观及其当代价值

手段。“文化给文明制定了目的方针和价值目标,这些方针目标决定整个文明的人道主义方向。文明也保证了文化拥有发挥作用和发展的社会组织手段和技术手段,但这样一来也给文化以规定,也就是说给文化划定了界限,只要文化把文明给它提供的内在可能性利用已尽,那么打破这种界限就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2]这一论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的进步并不体现在物质方面,而在于人的精神文化的进步,人能够自觉地把握自身的命运,有社会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如果没有人的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也不可能得到提高,相反,经济的发展若没有文化的制约,往往造成巨大的破坏力。正如所谓的“盲人骑瞎马,跑的越快所造成的伤害越大”。正像胡塞尔晚年写出的《欧洲科学世界的危机》一样,

的前提下,汤因比认为人类若不能善意地、合理地利用技术,最终会导致人类的灭亡。所以,要想使人类世代生活在地球上,必须学会相互的理解和尊重,而发达的技术并没使人类达到这个目的,唯有靠人对现实的反思能力、批判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完善和提高,这一切纯属于人的内在的文化要素、精神要素,人的“自决”能力。事实上,汤因比的“文化进步论”是在西方物质文明急剧膨胀,而人的伦理道德水平在不断下降的前提下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解决文化危机、精神危机。对于这种新的发展观点,我们不应该批判,而应予以肯定。因为汤因比以其超凡脱俗的智慧驳斥了以往的发展观,提出了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文化的发展的论断,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和目标。“其要点在于发展作为主体和行为者的人有关,同人类社会及其目标和显然正在不断演变的目的有关。”[3]而人的完善和发展并不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机能或本能的增强,而是人的思想、观念、技术水平的和谐发展和整体提高。所以,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人的思想文化水平、精神境界的也随之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人的文化水平的进步,社会制度的变革、经济的发展都不可能根本得到实现。“这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物质繁荣程度的提高并不使文化模式发生显著变化。但也有这样的情况:若不最终地全面改革文化价值与规范,物质上的繁荣就可能受到限制。”[4]可见,汤因比的发展理念与佩鲁的新发展观是保持一致的。所以,只有全面、动态地把握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的内在关系,才能揭示出发展的实质和内涵,为人类社会的真正发展确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3 汤因比文明整体观的当代价值

汤因比的文明整体观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性,而且还饱含着对现实的关注和忧患意识,因此,它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及参与的全球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现代化是整体的、全面的现代化。我们在进行经济与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要加强文化的现代化。“现代化并不指一种特殊的变迁,如工业化、西化,或希腊化,而是指一种‘历史的相对性’的现象,指一个社会或国家,自愿或不自愿地发生的一种‘形变之链’的过程,而这种形变乃在减少他自己与其他他认为更进步,更强大或更有声威的社会之间的文化的、宗教的、军事的或技术的差距者。”[5]具体来说,现代化实质上可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另一个是以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即文化转型为主导内容的现代化,也就是人自身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说,一个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并不仅仅意味着工业化、城市化、商品化等方面的发展,而是表现为深层次的文化变迁,表现为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内在的精神领域的更新。因此,从根本上说,现代化是文化现代化,是人自身的现代化。然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往往是文化中的物质性(技术)的东西比非物质性(社会意识)的东西变化得快,非情绪的东西(技术、制度)比情绪的东西(宗法血缘)变化得快。汤因比在分析这一情况时指出,因为技术只是触及到现实社会的表层,不至于给人们的思想、灵魂带来较大的冲突,能够被人们容易地接受,所以很容易得到广泛的传播;而文化中深层的东西如价值、宗教信仰等则触及到人们内在的思想精神、价值取向,引起人心灵的冲突、情感的痛苦,并对现实具有强大的颠覆力,所以在传播时遇到的阻力较大。汤因比把这一现象形象地概括为“文化辐射规律”。中国无论是早期现代化还是20世纪80年代所进行的现代化进程都是契合于汤因比的文化辐射规律的:都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进程,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没有把政治、经济和文化看

?

2

5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 

作是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而是认为它们是自成体系,可以随意切割的,尤其是没有意识到文化在其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从而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层面的现代化和文化转型二者之间始终存在着差距,也就是在某些领域的经济现代化已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人的文化转型却出现了迟滞的局面,以至于阻碍了现代化的进程。两次不同历史时期的现代化最终都出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争论和评判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目前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所以,当务之急是确立并培育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精神———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文化精神,积极推进文化转型和变迁。

其次,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经济制度、文化理念、价值体系等方面的全球化。 目前,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它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对于全球化的理解则众说纷纭,一般来说,全球化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全球化是指孤立的地域国家走向国际社会,被纳入世界历史进程体系之中;广义的全球化是指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日益加强,使得具有个性的文化样式将逐步被普及、推广而成为全球共同认可的标准。

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的强化和完善,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对此中外学者们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方面予以探讨。问题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同属于整体性文明的不同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若其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则其他的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文明的整体性理论出发,可以断言,绝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本身就包含着文化全球化的意味。因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必然是以某种方式渗透到政治和文化领域中,甚至从一般的经济合作转变为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的趋同,即全球的生产、贸易、资本的流动是以共同认可的法律规范、经济理念、文化认同、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实质上就是文化的全球化。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的全球化的直接后果就是文化的全球化。对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道:“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6]马克思所说的“文学”,泛指科学、技术、艺术、哲学和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狭义的文化。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是建立在共同的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是文化的全球化或一体化的应运而生。所以,一方面,我们在进行全球的经济、贸易的同时,应该把重心和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以推动全球的经济、贸易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确实存在着“文化殖民化”或“文化霸权主义”的倾向,但这只是全球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外在表现而已。这种新的文化背景给中华民族文化带来了种种压力和冲突,对此,我们不应该胆怯和退步,一方面要积极、自觉地加入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大力发展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创新,使民族文化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护民族文化,适当地采取法律的形式把一些文化内容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性,才能保持全球文化的多元性,为建构全球文化体系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英]汤因比.文明经受着考验[M].杭州:浙江人民出

版社,1988.

[2][苏]勒?伊?诺维科瓦.历史进程中的文明与文化

[J].哲学问题,1982,(10):73.

[3][法]佩鲁.新发展观[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2.

[4][英]安德鲁?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M].北京:华夏

出版社,1987. 5.

[5]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广州:广州文化出版社,

1989.9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55.

[责任编辑 王 春]

?

3

5

?

第5期陈玉霞:汤因比的文明整体观及其当代价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