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版送别诗专题复习

教师版送别诗专题复习

教师版送别诗专题复习
教师版送别诗专题复习

赠友送别诗赏析

一、概念

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因为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这类诗的一般写法是: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或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或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或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其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二、诗歌风格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1.伤感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因为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豪迈型。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

(一)看题目,明内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基本主题: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二)析意象,品情感

子规:悲惨凄恻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南浦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月、酒、骊歌、“阳关三叠”、劳歌、离歌、笛声等也都是与离别相关的意象。

(三)依题型,精表达

1、炼字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能够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体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3、表达技巧型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常见技巧】

送别诗使用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常见方法和技巧。

(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触景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3)对比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能够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4)虚实结合(想象、联想):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5)修辞: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手段之一。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思想情感型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的往往有别,大致能够分为:

(1)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等。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3)借送别言志诗。这个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其中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有名气。

(4)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如骆宾王诗《于易水送人一绝》。

(5)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我们在鉴赏送别诗时,除了掌握以上的知识和方法外,还应了解作者、作品风格及创作背景等。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赠友送别诗专题训练答案

一、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二、理解性默写。

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近。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蕴含了诚挚的友谊能够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的不朽名句。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解释诗词中的词语。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控:拉开瀚海: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中军:主帅的营帐。

饮归客:宴饮回去的人,指武判官。辕门:军营的大门。

掣:拉,扯。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指全国各地。比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歧路:告别的地方

沾巾:意思是挥泪告别。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

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使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切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切。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B)( 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慰勉之情,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趣

2、“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能够说是唐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一边塞首诗,又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描绘了当地风雪与严寒,表现了送友惜别的深情。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送别。(填2字)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比喻,雪花给树木披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万树的梨花。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

答:“忽”字不但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5、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答: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使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已看不见友人身影,只看到雪地上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

7、请简要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依依不舍,传达出因朋友离去无限惆怅的情景。(1分)②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1分)(说明:第①点中,答出“依依不舍”或惆怅给1分;第②点中,答出“豪迈气概”或“壮烈情怀”给1分)

五、课外延伸。

(2019湖北黄冈)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送魏大从军》阅读附答案《送魏大从军》阅读附答案。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B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2019长沙市)湖口送友人(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岸苇无穷接楚田中“穷”字的意思是:极,尽

2、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4分)

意象:暮霭(或湘烟)、芦苇(岸苇)、田野等物象。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对梅花遭遇困境,依然保持高洁品格的赞美之情。

3、“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独”字既写出了友人独自乘船远去的情境,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忧伤。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数声风笛离亭晚中的“数”在诗中的意思是几

2、本诗第一句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3、请选择诗中一个物象加以赏析,说说他是怎样在写景中点醒别离的。

柳和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几声风笛,带着凄清,飘入离亭宴上正要分别的友人耳中,更显愁情。

赠友送别诗

古代诗歌的抒情艺术和表现艺术 第三讲 一、学习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解说这首诗 银烛吐青烟,银色蜡烛兀自吐着青烟, 金樽对绮筵。手持金色酒杯面对着华丽的筵席,主客相视无言。 离堂思琴瑟,在这充满离情别绪的厅堂,回想起我们深厚的友谊, 别路绕山川。此后一别长路独行山川绵延环绕。 明月隐高树,明月从高高的树丛中隐去 长河没晓天。银河淹没在破晓的天空。 悠悠洛阳道,想起这悠长的洛阳古道, 此会在何年。不知此地一别何年才能再相会。 注:绮筵:华丽的宴席。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长河:银河。 2、这首诗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了怎样的转换? 时间上:由夜晚→天亮;空间上:由室内→户外→遥想洛阳古道 3、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蕴含了怎样的情思? 首联描写出了朋友离别时面对华筵,相对无言的场景。蕴含了朋友间深厚的友情,烘托出即将分别时的怅然。 4、颈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抒写这种情感的? 颈联抒发了离别时的难舍难分,怅惘缠绵。诗人借景物的变化来抒情,“隐”字和“没”字,表面上写树阴遮掩了明月,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实际上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时间的流逝更增难舍难分之情。 5、尾联写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引起了诗人怎样的感触? 诗人联想到悠悠不尽的洛阳古道,不禁产生后会无期的感触,忧伤哀愁的情绪自然涌上心头。 二、学习李颀《送魏万之京》 1、解说这首诗 朝闻游子唱离歌,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昨夜你才和薄霜一起刚刚渡过黄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怀愁之人最不能承受鸿雁的鸣叫, 云山况是客中过。云山令人生畏,更何况是在作客途中来跋涉。 关城树色催寒近,潼关城的树色渐渐枯黄,催促着寒气越来越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长安城的深秋捣衣声越接近晚上就越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请不要只看到那长安是行乐所在, 空令岁月易蹉跎。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轻易消磨。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2、首联、颔联写出了怎样的季节特征?表达出诗人的什么情绪?运用怎样的抒情手法?“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3、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是诗人想象凉秋九月,寒气逼近,万户捣衣的景象。营造出寒冷萧瑟、急迫忙碌的意境。包含了作者岁月如流、时不我待的感慨。 4、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高适的边塞诗有哪些

高适的边塞诗有哪些 高适的边塞诗有哪些 1、《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2、《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3、《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4、《蓟门行五首》 (一)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二)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三)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四)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五)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5、《效古赠崔二》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6、《钜鹿赠李少府》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抒情诗、叙事诗、怀古诗、田园诗、送别诗、悼亡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边塞诗、现代诗

送别诗: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借景抒情的古诗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叙事诗 1、《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3、《阴雨》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4、《客中寒食》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5、《虞美人》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送别诗边塞诗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二首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幽州夜饮 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书愤五首·其一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 您能不能回来呢? 表达了盼望与朋友再次相见的心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与朋友分别后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失落的情怀。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苍凉之感和思乡的惆怅。后两句写士兵们不畏艰苦英勇戍边的豪情壮志,也体现出边关将士的无奈和决绝。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译文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 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 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表达了作者以死信念战胜胡兵决心誓死,报效祖国至死不悔的爱国情怀。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这首诗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的情怀。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作者的豁达广阔胸怀。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 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 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第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专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这首诗围绕怨字展开,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荡气回肠,怨情自生。 幽州夜饮 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译文 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冷之气袭来,使树林萧瑟。 军中的高堂之上,正在举行宴会,怎能使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 军中的娱乐是仗剑而舞,边塞的音乐是胡笳的演奏声。 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 全诗全诗以景起,以情结,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在豪壮中寓悲凉,在跌宕起伏中展现出诗人难以平息的滚滚思潮,表现了作者思想上的强烈愤慨和深沉的痛苦,寄寓着诗人悲愤的感慨。

赠友送别诗习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送杨君之任永康 【宋】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①。 【注】①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B.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 C.“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然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阿渊明。 D.“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 E.尾联表达了对杨君才能品行的肯定,并告诉他,到时候自己会把他推荐给皇上。 2.请赏析颔联的妙处。(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送董判官 高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一餐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既悲既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于此同时,还流露出一般羡慕之情。 C.作者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于边塞的“多雨雪”和“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作者实写出关塞的景物特点。 D.诗的三、四两联把雨雪风尘之苦和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放一起写,运用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 E.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

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两首分别积累送别诗边塞诗思乡诗教学总结

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两首分别积累送别诗边塞诗思乡诗

边塞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田园 1。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节日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风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送别 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2.寒雨连江夜入吴, 3.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2。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思乡 1。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2。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爱国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 马上作★明·戚继光

送别诗

送别诗 1、《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4、《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描写春天的古诗: 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描写夏天的古诗: 1、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 ....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夹蝶飞. 2、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 ..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描写秋天的古诗: 1、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 ...于二月花. 2、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 ..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两首分别积累送别诗边塞诗思乡诗

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两首分别积累送别诗边 塞诗思乡诗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边塞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田园1。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节日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风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送别 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2。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思乡1。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2。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爱国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 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描写春天的诗两首: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描写夏天的诗两首:.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宋】杨万里

送别诗三首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鉴赏·评论《送别诗三首》 1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诗人的生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2、收集整理送别诗句。 3、熟读诗歌,积累精妙的写景、抒情名句。 相关课程标准: “了解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学会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位诗歌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友情的美好。 评价任务: 1、反复诵读,读准、读顺作品,体会诗歌的内容。 2、吟诵想象,揣摩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怀,感受诗歌的意境。 3、品读感受,比较阅读。 4、背诵三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在学过的古诗词中,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送别”的名句,都有哪些呢?让我们展现在黑板上。 学生列举诗句,如: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送武判官归京》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师: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饱含深情的抒写自己的离愁别绪,他们或“踏歌相送”,或“寄心明月”,尽显人间真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唐朝,见证一段段真挚的友谊吧!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预习展示 教师引导:在预习环节中,同学们肯定有不小的收获,请把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知识展示一下,好吗?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预习积累 (教师整理明确,要求学生识记粗体字部分)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人称“诗佛”,唐代山

送别诗,边塞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 ------王之涣 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渭城春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军行 --------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上,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曲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小学生必背之四季诗,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大全

四季诗,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g锦官城。 3、凉州词 ——(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 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7、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登鹳(guàn)雀楼 ——(唐)王之焕(huàn)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出塞(sài)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2、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芙(fú)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yoú)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边塞诗四首

边塞诗四首 主备人:盛彩萍三备人:宋文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背诵、默写诗歌,了解诗人生平及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习边塞诗的方法,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感受诗人笔下对战争的不同理解的同时,了解诗歌的艺术风格,通过这些诗歌的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品味诗歌的写景的艺术特色,并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3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学习《凉州词》、《从军行》、《使之塞上》 一、导入: 1.边塞诗联读 2.边塞诗介绍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学习古诗方法: 解试题知作者 读诗文懂诗意 悟诗情想诗境 四、学生小组交流、展示 五、教师总结: 主旨探究 1.《凉州词》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2.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3.《使至塞上》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名句赏析: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怨杨柳”不是怨那些杨柳,应理解为用杨柳曲的调子表怨。在“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凉州,响起苍凉哀怨的笛声,吹的是思乡的杨柳曲。厌烦,生自高度的怨恨。怨到什么程度? 怨到要说“何须怨”的程度:根据长期以来的经验,无论怎样怨都无济于事,绝望了!现在作出个判断:玉门关外的凉州没有春风。你吹什么折杨柳?这里连春风都来不到,哪里有杨柳让你去折啊?但更要紧的是:没有春风的关外,一切生命都只好在摧残中挣扎。人,也一样!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析: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解析: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 另外,落日本来给人的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

送别诗三首

鉴赏·评论送别诗三首(2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诗人的生平资料。 2.熟读诗歌,积累精妙的写景、抒情名句。 相关课程标准 “了解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学会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位诗歌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领悟重点诗句的情味。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懂得珍惜友情。 评价任务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节奏和感情基调。 2.大胆想象,悟出诗歌传达的情感。 3.比较探究,品味三首诗的异同。 4.链接生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 1.情景创设:(播放乐曲《送别》) 千百年来,故园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离别,留给人的总是无限的惆怅。古人常用杨柳、杨花或柳絮来表达离愁别绪。同是送别,表达的情感又不尽相同:或挽留,或祝福,或劝慰。让我们一起走进《送别诗三首》,去慢慢品味那无限的离愁别绪吧!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送别》的乐曲,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一种浓郁的人文氛围,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诗的意境。) 2.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 (3)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懂得珍惜友情。二.自主学习 1.有法可依(教师介绍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 (2)重朗读,明诗意; (3)多想象,悟诗情。 2.作者名片(学生根据资料,为三位作者设计名片。) 学生卡片展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人称“诗佛”,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作品有《送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等。9岁就负有才名,19岁赴乡试中解元(即第一名举子),21岁成进士。苏轼曾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诗为赠别

边塞诗送别诗常见主旨

边塞诗常见主旨 一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二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 例1 从军行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⑤,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②牙璋:玉制的兵符;③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④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⑤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1.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上联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下联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总结:写景从那两个角度描写的 感官(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色彩(明丽绚丽) 观察角度(远观近看仰视俯视由高到低等) 动静结合,有动有静点面结合虚实结合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例2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答:①表现了将士们所处的荒凉苦寒的戍边环境②衬托了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总结:前两句写景的作用题的答法 ①渲染了……气氛(营造了……意境)或表现了……的环境点明时令,地点,奠定了……基调 ②衬托了……感情或为下文……做铺垫 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度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例3 陇西行①唐·陈陶 誓扫凶奴不顾身②,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③,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①陇西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指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②匈奴:此处借指当时入侵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③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 1.分析一、二句中“誓扫”、“不顾”、“五千”的表达作用。 (答:“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五千”表现了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2.诗的三、四句为后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点手法:(1)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描景色:(2)本诗中()是实写:( ) ()是虚写() 表效果述情感(1)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和()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感慨。 (2)虚实相生,互相映衬,或者是烘托()气氛,表达()情感。 例4 古从军行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合。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双双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主旨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高考复习送别诗鉴赏教案1精选

高考复习送别诗鉴赏教案1 执教者:黄小兰 【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教材分析】 学生从各种渠道自主寻找风格各异的送别诗,教师精选几首典型的送别诗印发给学生供课堂一起鉴赏,课后再以《名师面对面》作为辅助教材,选里面的送别诗作巩固训练. 【学情分析】 本班是历史选科重点班,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感悟能力相对较好.但正处于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他们,知识体系尚未形成,诗歌鉴赏能力还较薄弱.不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已进行几周了,他们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已有所了解.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需要掌握方法和规律,才有利于以后的独立学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送别诗的特点,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 、掌握通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方法 .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了解送别诗的特点. 、课堂上交流讨论,重点掌握送别诗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讲练结合,鉴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送别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鉴赏古典诗歌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课型:专题课 课时:一课时 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前面已讲授了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按内容分类(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思乡诗)讲,掌握各类诗歌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外完成作业,每人找两三首送别诗,分小组交流讨论: 1、古人送别有哪些习俗? 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几种? 3、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先播放歌曲“送别”,渲染气氛.再语言引入)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 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送别"自然成为多情的诗人歌咏的重要内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一篇篇千古绝唱震撼了历代人的心!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诗人的心,感受送别情——鉴赏“送别诗”. 二、检查作业. 、古人送别有哪些习俗? (学生派代表发言,展示找到的送别诗,看古人送别习俗.)(投影显示) 、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几种? (学生派代表发言,展示找到的送别诗,看其思想感情类型.)(投影显示) 、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