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儒家人文精神的积极内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以人为本,仁民爱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厚德载物,中庸结合 (1)

(三)居安思危,忧患意识 (1)

(四)建立理想独立的人格意识 (1)

二、儒家人文精神的起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早期儒家对人文精神的探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早期儒家对人文精神探讨的表现 (2)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3)

(一)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 (3)

四、儒家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5)

(一)儒家人文精神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6)

(二)儒家人文精神有助于社会关系的和谐 (6)

(三)儒家仁学思想有助于个体发展,提升生命境界,从而使个人身心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6)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儒家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伦理之中、处于我们周边的万物之中,它是现实的、具体的、理性的说教,它包含群体、自然、个体以及天道四大原则,可以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实现人的价值、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关系也日趋复杂,潜伏着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冲突,这也加剧了这个社会的风险,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和谐现象有加剧之势。这不仅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对于整个社会平稳发展以及中华明族的复兴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当前我们正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成为了一种趋势,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声音,因而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矛盾。面对这种情况,追溯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古为今用,通过借鉴与吸收儒家和谐思想,深入探讨儒家人文思想,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也对发扬传统儒家人文精神,让它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家;儒家人文精神;和谐

Confucian humanistic spirit and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our country

Abstract

Confucian humanistic spirit lies in ethics, daily life, preaching is not illusory, abstract, ideal, it's personal, community, nature and the four principles of heave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hum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and realize the liberation of man and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people's value has important theory value and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With China's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sustained economic rapid growth, correspon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also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the resulting more and mor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social risk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in other words, all kinds of disharmonious phenomenon in societ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It is not only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it seriously affects the social stability humaning group in th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Stage is in the midst of the great revival of Chinese nation,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diversified, appear some disharmonious tones, produced some contradictions is inevitable. Review in this case, we have a long history culture traditions, ancient for convenient, draw lessons from to absorb Confucian harmonious thought, discusses Confucian humanistic thoughts, mining, and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extension system of thought, not only for our country to construct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and to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and the thought and the world, let hi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world sta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Confucian Confucian humanistic spirit of harmony

儒家人文精神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儒家人文精神的积极内涵

(一)以人为本,仁民爱物

儒家的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肯定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地位和价值。孔子的人本思想不仅是把人当人看,尊重人的人格,而且注重如何做人,如何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孟子的仁义学说是一种伦理政治学说,它渗透着以民生为本,以仁义为怀的人生精神,他首先积极肯定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然后坚持政治统治。国家管理要以天下苍生为念要体会民心察民意以民生为本。

(二)厚德载物,中庸结合

儒家强调: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就是说人应以包容万物,兼容并蓄的大地为法,具有博大的胸怀,醇厚的德行,广开思路,博采众长,同时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相互联系,既奋力拼搏永远运动,又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共同构造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思想基础。同时儒家强调中庸合和思想。合和既是宇宙精神,又是道德精神,是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的心灵冲突而合和的精神。

(三)居安思危,忧患意识

儒学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对国家生存和人民生命关怀的体现,也是对个体和整个人类的命运,未来的变化的责任和使命意识的表征。比如孔子就曾提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之后的另外一名儒家大圣孟子也曾说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这样儒家就把人界定下来,而把人的价值界定为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孟子站在国家和个人的角度,更是意识到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是否有忧患意识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生存、事业兴败甚至国家存亡。所以他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著名观点。往后到了两宋时期,面对危机的国家情势,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名句。让后世对儒家的人文精神中的忧患意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建立理想独立的人格意识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是儒家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儒家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就是在个性,仪容,风度,行事态度上虽有差异性,但根本精神却是一致的,即都应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内圣言其德行修养,外王言其社会 ( 政治 )实践。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其志也。在孔子人生价值观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操守。同时孟子还进一步提出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不辟不淫,贫贱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

二.儒家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早期儒家对人文精神的探讨

儒家人文精神发端于唐尧、虞舜、夏禹时形成的丰厚的人文传统,其特点是以道统治世、内圣外王并行不悖,科技、人文与宗教三领域心物平行,是一种实践理性,具有内在与超越、自

然与人文、道德与宗教结合以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极世献身的热忱。因此,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出现和发展要上溯到殷末周初,可以说在那个时候人文精神就出现

了萌芽,夏商周时代是神权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但周王朝的更迭,使先民对神的信仰发生了

怀疑。在这种天命无常的信任危机下,儒家人文精神的出现和发展就成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

必然。

(二)早期儒家对人文精神探讨的表现

具体而言,早期儒家是通过肯定人的社会性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人与神的关系上倡导先人而后神

受商周传统天命观的影响,孔子也讲天命,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孔子所讲的天命与天道已不是具有人格意志的完全意义上的神明上帝,而且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内容也包含在内,因此,孔子虽然也谈天,但他更关心的是人。在谈到人与神的关系是,提出先人而后神的观点,这种把神当作工具,进一步把神人格化,以人为目的的实用主义成为了人文精神发展的标志之一。

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发现并强调人的本质

中国哲学把天人关系的着眼点放在人上,肯定人的内在价值,强调内在价值的自我超越,把天人关系最终归结到道德价值上来,因此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人的本质问题,在他看来,人本质上是人际关系的产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於人,己欲达而達於人”,是他提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以“仁”来协调人际关系。所谓“仁”,在孔子看来即最高的道德标准,道德原则,道德境界,同时也可以作为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孟子也曾提出:“仁也者人也”,即按照道德的标准来处理人际关系。这种不以人的个人意志为中心,进而追求人际之间和谐关系的原则,体现了儒家对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尊重,而不是对神及神权的盲目崇拜,并得以让人从“神”的束缚中下解放出来,并更多的以人为本。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孔子提出的人学思想,人性才得以回归并得以勃发,人格才得以形成。而这正是儒家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国文化中人文理性精神的重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时代,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非常脆弱,因此人们常把天命与人世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意识,我们的祖先追求的是一种“和同为一”的精神,即“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精神,即主张通过与自然界的一体化而实现个体的永恒化。周朝统一之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意识取代了以前的以神为中心的意识,尊祖祭神的观念被敬天保民的思想所取代。孔子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无意志的。他在《论语。阳货》中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天何言哉?”.而荀子在《荀子天论》中更明确宣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在《荀子天论》中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理物而勿失之”的人定胜天的光辉思想。儒家认为,人在治理和改造自然的時候,必须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能力,但绝不能随意逞能,而是要“顺自然”,“不违天时”,即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4、在人的自我修养方面,主张人要有羞耻感和理性

早期儒家强调用“仁,知”来加强自我人格修养。就孔子而言,他认为“仁”与“知”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知”是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没有理性的品格,人就会受制于盲目的意志,从而很难达到健全的境界。因而道德规范在意识中的支配地位,在现存人性向向本质归附的过程中,必须受到格外的重视。所以,孔子重视恥感,认为恥感是由具有知性的意识累积形成的,是道德教化的結果,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孔子非常看重理性的重要性,指出完善人格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理性的升华。相对于儒家在天人关系上注重人道原则,儒家在人格境界上,则把人道核心的“仁”与理性融合为一体。事实上,理性的优先就是以道德为特征的理性的优先,是伦理性的优先。这对于避免防止人们走向歧途,阻止人格退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被撼动,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利益主体,利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同的利益必然促使人们结成不同的社会关系,因而就会出促使人们权利意识的产生,权利意识的产生必然转化为政治诉求,因而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并且我国正处于政治转型和改革攻坚阶段,这也是各种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多发期,社会问题比如就业、分配、腐败、社会治安问题还有民生等,是当前

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同时也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维护改革发展的大局,提出“和谐社会”这个理念,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实现社会的和谐,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当前的情势下,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也不同于中国历史上那些曾出现过的国泰民安的盛世。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所谓“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所谓“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所谓“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即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人、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和谐的现代社会。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要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心;二是现代社会,应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维系的现代社会。三是实现人、自然、社会及彼此间关系的和谐,包括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人自身和谐,既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其次是人际关系和谐,即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包括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和谐。再次是人与社会关系和谐,即人与社会组织、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最后是人与自然和谐,即人与所处的环境和谐共生。人类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曾出现过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这种不和谐的现象集体体现为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即人类需求的无限增长与自然供给的有限性、阶段性的矛盾。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十分严重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呈不断恶化的趋势。这些会严重威胁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必须维护自然界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

四.儒家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儒学,包含有丰富的和谐、和合思想的内涵以及人文精神,经过时代的创新改造,可为当今时代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智慧的来源和依据。众所周知,儒学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和、和合在内的和谐思想,这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也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和价值,值得认真地总结和吸取。秦汉以来,和谐概念被普遍运用,儒家人文精神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融和的趋势。把和视为价值的标准。由此,振兴儒学,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发扬儒家的人文精神确有利于促进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此外,儒家人文精神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同时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儒家人文精神的积极内涵不仅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在有着较强的实践意义。具体而言有以下方面的作用:(一)儒家人文精神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在面临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今天,儒家人文精神中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意识,以及民胞物与、尽物之性的观念, 又闪现出特殊的价值。用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去理解自然,就会发现自然界并不是一个死板的世界,而是一个生机勃勃从满活力的世界。和谐社会更应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自从原始森林中走出来,脱离了猿猴的群体,成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就已远远不再是生物意义上的人了。尽管人已完全不同于天地万物,并且成为大自然的立法者,但他却始终不能离开自然,与自然仍是一种血脉相连的关系。孔子在《论语·雍也》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何以乐水山?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东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说的都是山和水的风情灵性,与智者、仁者几有相通。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山水被不断地进行着人文审美,故千百年来,无论是仁者的“客路青山下”,还是智者的“行舟绿水前”,都是一幅物我相融、耐人寻味的精神图画。孔子还十分赞赏他的弟子曾皙所勾画出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的和平宁静的生活。孔子不仅对自然欣赏,而且对自然抱着一颗审美与爱戴之心。可见,他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后来孟子提出“爱物”之说,要求对人类之外的宇宙万物施以爱心。即是说在生命价值的意义上,人与万物是联系在一起的,绝不能从人的利益出发去思考人与万物之关系。这是一种可贵的和谐自然、维护生态环境的精神。当今世界,由于人类采取自我中心主义立场,对自然索求无度,所引起的困扰人类继续向前发展的四大问题,即自然资源破坏、耕地锐减与土地贫瘠、人口剧增、环境污染,无不突

出,恩格斯曾说过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显然这已经变成现实。因此,在构建人类和自然和谐关系时,儒家仁学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资源和启示意义。

(二)儒家人文精神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和谐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是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指标。儒家人文思想的积极内涵在当今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启示意义。在儒家人文精神的倡导者看来人首先要修身养性,再由人及物,由己及人, 遵循礼仪忠恕之道,使万物并育不害,道并行不悖,从而达到仁的境界。儒家主要有两条原则来处理人际关系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具体而言则体现在诚,恕,义,仁上。孟子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业,仁是怜悯心,同情感、亲情感,人类的类感觉、类意识,类行为的表现,仁的反面就是不仁,是不稳定的根源。儒家人文精神强调个体之间要构建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以形成个体之间良性的循环关系。儒家人文精神就提供了这样的指导,而且在以前的历史中也有许多正面的规则秩序,无疑这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此外,儒家人文精神还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就要求建立类似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良性互动秩序以及提供公平而和谐的规则。而这些都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和谐,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儒家仁学思想有助于个体发展,提升生命境界,从而使个

人身心和谐以及人的全面谐发展

建立理想独立的人格意识是儒家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他要求我们做到内圣外王。“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是人,关键在人,即要达到个人身心和谐。儒家仁学思想强调个体通过自身的修养使自己的身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在今天虽然我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精神方面个体发展方面却显得有点落后。长期以来奉行的片面发展观只着眼于人的物质需求,把单纯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当作人和社会发展的全部,忽视了人本身的发展,其结果是使人的物欲畸形膨胀,人性普遍物化,人们被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技术手段所支配和奴役,由此造成了人类身心严重不和谐,最终使社会发展走向片面,人的生活并无真正的幸福可言。因此,惟有在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着实解决好人的身心和谐问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儒家人文精神也关注人的精神世界,饱含了对人和世界深切的人文关怀,蕴涵着崇高的道德理想,对重建当代人性、构建个人身心和谐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总之,儒家人文精神要求人们发掘内心的善性和自身的能力,并加以养育、扩充和发散,从而超越小我,超越具体的物质需要的满足而指向崇高的精神境界,帮助人们完善自我、和谐心身,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同时,给人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恒久性的精神动力。对于我们个体而言,我们在日常社

会实践中,要不断的三省吾身,力争使自己的心神合一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最重要的个体和谐基础。

结语

儒家人文精神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里面所包含的以人文本,仁民爱物:厚德载物,中庸结合: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建立理想独立的人格意识等积极内涵对于我们在和谐社会的构建的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中这些关系的理顺必然有助于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吴炫,王干,费振钟,王彬彬.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三-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

[J].读书,1994(06):10.

[2] 曹国圣,缪秀梅.试论儒家人文精神的现代教育价值[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8):25.

[3]万俊人.儒家人文精神的传统本色与现代意义——试以先秦儒家伦理为例:一种比较阐释[J].浙江社会科学1998(01):15.

[4]黄玮论.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7):15.

[5]王玲玲,卓瑛. 张朝蓉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儒家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4(12):25.

[6]陈宏建,龚平.儒家人文精神的积极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前沿2005(11):30.

[7]王耀廷.试论述儒家人文精神的积极内涵[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4(07):20.

[8]徐善玉.田川从儒家人文精神解读和谐社会的构建[J].宜宾学院学报2005(11):02.

[9]许再银.儒家人文思想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南京农业大学2004(06):01.

[10]耿相魁.论儒家人文精神及其和谐思想[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05):25.

[11]曹俊伟.论儒家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30.

[12]邵龙宝.儒家人文精神探源及其特性[J].大连大学学报2003(02):25.

[13]许再银.徐毅文儒家人文思想精华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南京农业大学报(社科版)2004(09):20. [14]林梅霞.庄洪海早期儒家人文精神价值的再认识[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25.

[15]李之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及其特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25.

[16]陈来.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J].人民日报2009(05):19.

致谢

这篇耗时半年的毕业论文终于写完,在电脑上敲下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有一些成就感,回想一下在做这篇论文的期间,***老师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老师宅心仁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得以顺利完成,还离不开同学的帮助,谁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写作,但是给了我很多的意见和帮助。在此我也要感谢他们。

我还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以及所在我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人。

最后,感谢大学四年的生活!

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doc

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有:(一)交往愿望强烈 (二)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强 (三)存在一些团体或组织 (四)交往注重自立,不依赖家庭等。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详细内容。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 交往愿望强烈 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氛围,决定了其人际交往较之中学时代具有更大的广泛性、互动性和多样性,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比中小学生更为迫切,他们力图通过交往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学会处世以表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获得情绪的稳定,保持足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交往,富于理想情感,讲究情投意合、融洽相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与高年级学习负担加重、与工作联系更加紧密有关;另一方面,大学生兴趣、人格逐步走向固定,从多元化向一元化发展。 (二) 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强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大大地强化,大学生年轻、有干劲,"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有冲劲和活力的一代,他们参与社会交往,不仅可以增长见识,也可以增长社会财富。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注意力都集中在高考学习上,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很多的

人际交往;进入大学后,他们走出家门,认识、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新思想,与社会的接触比中学时更加频繁与密切,人际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式交往趋势。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学好高等课程,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相互之间的人际交往必须符合这个共同目标,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显得特别有力。 (三) 存在一些团体或组织 社团已成为大学生交往的重要校园场所,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参加过社团就等于没有上过大学。形成这些团体或组织的原因主要有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和补偿性吸引三类,在这些群体中,起积极作用的是多数,同学之间的情谊能用道德标准要求,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也有起消极作用的团体,交往活动常常是玩耍、娱乐、吃喝,学习、思想上不能互相帮助,不能用集体的道德标准和生活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 交往注重自立,不依赖家庭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普遍增强,不仅理性地思考、判断、处理自身的问题,也关心社会,批判地接受知识,批判地看待其他事物,有着强烈的体现个性的见解和疑问。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开始树立自我的个性,支持自己的主张,以独立的人格和态度处事,积极自主地开展人际交往活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抱负与志向鲜明,对于家庭往往已不再依赖,

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 --对自己及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看法无论是在校园抑或将来步入社会,我们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同样,开放的社会则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特别是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因此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我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我们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我们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

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一】我的人际关系现状 总的来说,我的人际关系应该算是不错的。我自问没有那些交际能力很强的人那样认识好多的人,人脉宽大。但我结识的人也不少,而且只要是和我认识的,关系比较熟的,大都可以说是和我成了好朋友的了。我觉得我的人际关系网络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关系。 在我的身边,有着一群关心我的人,首当的便是我的亲人。是父母赋予了我生命,是亲人给了我亲情,伴随着我的长大,这种亲情更是在我的心里深深扎根,留下不可磨灭的感情。在我心中,父母是最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所以我对他们总是怀着感恩的心,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出现,人说,孝乃人之本,一个不懂得尊敬爱戴孝顺父母的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功,他都是失败的人。我很幸运有一群好朋友,在我感情失落,受到挫折的时候,他们总会安慰我,帮我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用真诚的心陪伴我的成长,而我也非常珍惜彼此间的友谊,因为我们的互帮互扶,建立了难舍难分的感情。 2.和周围普通朋友之间的关系。 好朋友毕竟是少数的,而每天自己要面对的就是同班的同学和在大学认识的朋友,所以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才是最值得去重视的。我是一个开朗,外向的人,所以和身边的朋友们都保持较好的关系,而他们有事情的时候,也会找我询问意见,或者寻求帮助,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调研方法思路 (3) 三、调研步骤开展 (3) 四、调查结果分析 (4) 五、解决对策和建议 (8) 六、调研中存在的问题 (10)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查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普及,大学生的数量很多。大学生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和校园边界的群体,感受到的人情世故和压力是极其特殊的。学校的教育往往教学生学科知识、组织考试,但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够关注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到底如何?这是我做这个调查想要了解的内容。潜意识里,我觉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还不够完美,看着许多大学生跳楼、上吊结束自己生命的报道,时常感慨和不解。是学习、是工作压力、抑或失恋?总之,他们的人际关系交往一定不够好。否则还有许多朋友关心、帮助和及时劝导,就不会发生悲剧。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人际交往至关重要,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处处都离不开交往与沟通。日趋多样的交流方式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人们的视角得以开阔,人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也因沟通而改变。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且具有较高社会关注度的群体,此课题研究对于大学生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交际水平;对于老师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对于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培养与管理;甚至对于创新交往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寻找更加合理积极且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方式,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是什么问题导致不同同学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不同的差异,交往方

式多样、交往范围开放、交往内容广泛、交往界限淡化,等等。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大学校园里哪一些力量可以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改善现状,是我们遵循的研究思路。 主动地进行人际交往也为广大大学生观念的形成和健全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环境。由于人际交往是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科学性,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调研方法思路 以团队的形式,选取适当的调查方法,针对调查大学生的交往对象和交流方式,进而分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心理特征与渴求,从而为大学生的交往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调研步骤开展 1.确定调研课题,针对性地展开问卷调查设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起草样稿论,确定最终用稿,进行印制并进行网络问卷制作 2.参加培训,自学调研的相关知识,请教指导老师提出相关建议。 团队成员分工展开调查。(以书面及网络调查问卷为主) 3.进行发放问卷,填制完毕并回收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将实地与网络数据进行收集总结,将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针对调查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总结反思调研中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优化整理,对调研数据进行筛选确定问卷调查时间与地点,组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现象,归纳结论。 4.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制作ppt并展示调研成果。(期间记录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大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特 占 八 、、 分 析 人文科学系 级汉语言文学班10

邓春丽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摘要】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 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 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 正文: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 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 活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豪斯顿研究人际关系发现,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没有足够社会支持的人就会感到孤独,这是由于他们感到孤立无助,或是因为人际交往过程得 不到足够的自我暴露的机会。所以当代的大学生要培养足够的能力,妥善的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 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其心目中衡量 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有意识地发展交际能力。可是,有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存在各种各样的交际问题。不良认知、情绪及人格等心理因素,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人际关系不好,又会进一步导致原有心理问题的加重或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1 )与同学交往平淡,缺少知心朋友。 大学,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有很多朋友又觉得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我们可以广泛的认识很多人,可以有很大的交际圈,但多属点头之交,总感到自己缺乏影响力, 没有知心朋友,因而倍感空虚、迷茫和失落。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内容摘要】:20世纪末,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互联网以磅礴的气势加入了大众传播的行列,以其巨大的影响力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网络很快得到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它已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结合大学生群体及网络的特点,探讨网络吸引青少年的动因,并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负面双重影响。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双刃剑;影响 【导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正在迅速进入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当前高校大学生更是能充分利用大学的便利条件,以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外语基础,畅游网络的海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我国互联网用户中80%左右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其中90%以上又都是大学生。为什么网络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笔者认为,要探讨这个问题,既要从主体(当代大学生群体)出发,也要兼顾客体(网络)。正是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以及网络交往方式相对于传统交往方式的特殊性,这两者叠合而共同造成了上述新现象。网络人际交往是对传统人际交往方式的重要补充,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正像很多新科技、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给人际交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人际交往活动产生了异化。正确认识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发挥其正面影响,规避其负面作用,使网络为我所用,在网络时代树立科学的人际交往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社会的特点、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网络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等方面。其中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虽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相关研究散见于少量报刊、杂志,缺乏对此话题整体性、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二是原因的分析上不够全面,主要只从网络的特点考虑;三是关于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分析较为大略,研究的内容欠深入;四是研究成果应用性不强,提供的对策皆是泛泛而论,缺乏可操作的应对方法。本文在综合阅读多篇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主体的特点及网络客体的特点,分析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主要交往方式的原因;并根据以往文献分析,总结了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正负面双重影响。 一、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主要人际交往方式的原因 大学生自身的特征是他们选择网络交往的内部动因,网络交往本身的特点,是大学生选择网络交往的外部诱因。 (一)主体(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哪些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哪些问题 (1)自我为中心倾向。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幼倍受家庭 的宠爱与呵护,在人际交往中,更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对别人期望高,要求严,自我约束松,要求低。因而,在与同学、朋友、老师相处过程中,时常以“自我为中心” 的心态去看待别人,要求别人,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想法与感受。交 往中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行为以及换位思考的能力。总是以自己 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为出发点,不体谅他人的感受,致使一些大学 生很难真正适应大学的环境和集体生活。 (2)消极闭塞倾向。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消极闭塞倾向,主要表现如下。 孤独:一些学生平时沉默寡言、形影孤独,独往独来,性情冷僻,沉稳有余,激情不足,很少与同学交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也造 成同学不愿与其交往。 自卑:自卑是过低评价自己而造成的消极体验,自卑心理的产生源于多种原因, 如家庭条件、容貌长相、学习成绩、才艺特长等。自卑心理致使一些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出现不自信、敏感、猜疑等现象。害怕、担 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心情抑郁、压抑。有些学生用自傲来掩饰自卑 的心理,喜欢与人争论,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导致关系紧张。 嫉妒:在才能、成绩、荣誉、容貌等不如别人时,由羞愧、愤怒、“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恨中产生复杂的情绪状态,限制了交往的 范围,抑制了交往的热情,甚至造成“视友为敌”。如培根所言:“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去毁掉人间的好东西”。 情绪自控能力弱:对人缺少正确对待,对别人的话语缺乏理解,缺少宽容、忍让之心,一旦看不惯别人做的事,听不惯别人说的话,

当即反驳,毫不留情。实际调查发现,男生年轻气盛、血气方刚、 好讲“义气”,往往导致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影响了同 学间的和谐关系。 胆小羞惧:有些学生性格恬静,不善张扬,过分在乎别人评价,害怕留下不好印象,好面子,习惯于迁就、忍让,甚至忍气吞声、 唯唯诺诺,不善与人评理,不善与人平等、坦诚沟通,总是委屈自己,结果与他人关系也未搞好。 (3)功利化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商业意识日趋 增强。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视 人际交往的物质实惠。“有用即交往”、“有求即结识”、“互相 利用”等功利意识增强。多注重“往前看”,进取征程上能用到就 想办法结交相识;用不上就不交往。忽视“向后看”,感恩意识缺乏。个别学生将功利主义作为人际交往的指导思想,表现为有用的才交,无用的不交,用处大的深交,用处小的浅交的交往观念。 (4)虚拟淡漠倾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开始成为当 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 互联网上互诉衷肠。”可谓是某些大学生交际现象的形象描述。依 据调查,有39%以上的学生认为,纷繁复杂的网络虚拟世界使自己 沉迷其中。现如今,如果一个大学生不会上网、没有QQ号码,那是 不可思议的。青年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际日益增多,网络虚拟交往 具有两面性,在扩大人际交际范围与对象的同时,也容易使大学生 忽视现实的人际关系,表现为逃避现实的心理现象。网络虚拟交往 一边是鲜活的人,另一边却是符号,虽然符号可传递思想和情感, 但无法感受到现实人际交流的情感色彩,长此以往必然引起交往者 的情感匮乏而趋向冷淡。加之,大学生一旦在现实交往中受阻,就 会转向虚拟世界里寻求安慰和满足,淡漠面对现实人际环境,形成 恶性循环,导致更加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最终将导致退缩孤僻、自我封闭,致使人际交往出现淡漠与疏离。 (1)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且从学校到 学校,社会阅历肤浅、思想意识单纯。学习内容多集中于书本与理 论知识,虽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与书本知识,但因生活阅历简单,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范本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范本篇一: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集体住宿的经历,生活圈子相当封闭,学习之外,什么事也不做,或是由父母包办。而且,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技巧,不顾对方的情感体验,我行我素,易于引起宿舍其他人的不满,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团体需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人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协同,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就成为世人皆要碰到的,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 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挑战——远离父母,独自在学校里料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但是从诸多的关于大学生的新闻和在高校中频发的大学生事故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既可能成为人际吸引的原因, 也可能成为人际障碍的原因。还有一些因素, 是造成人际障

碍的更直接的原因, 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等, 下面对此进行探索。 ( 一) 认知因素。 偏差和投射是由人际认知而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方面,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期望。 1.偏差 人际认知偏差涉及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首因效应。对某一个体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心理现象即为晕轮效应。笼统地把个体划分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的现象, 即为刻板印象。某种条件下最先映入人们视野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占优势的现象, 则称为首因效应。人际认知偏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当这些偏差与个体的人际期望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时,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容易出现障碍。 2. 投射 个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个性反映在别人身上, 认为别人也是这样, 以此为基础认知别人, 即为投射, 也就是个体内在地期望对方亦是如此。大学生的具体特征千差万别, 个体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过多地运用投射, 难免产生人际交往或人际相处方面的障碍。 ( 二) 情感因素。 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情感因素较多, 最为常见的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答,成因及解决途径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 途径 2012年第3期 (总第99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BORDERECONOMYANDCULTURE No.3.2哦2 Genera1.No.99 【政治文化】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途径 姜涛,张栋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30) 摘要: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原 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三方面的解决途径:首先社会要关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其次家庭和学校应 加强教育和引导;第三是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2)03-0044-03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中心型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受到父母亲戚的百般宠爱,从而助长了他们自私 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与朋友,同学,老师相处时,他们都会以一种"唯我独尊"的心态去要求 别人来满足自己,却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在家里耍小姐少爷脾气;到了大学,真

正走进了一个独立自 主的社会,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那个被人众星捧月般围绕的宝贝,在与别人交往时,不顾及别人的 感受,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依旧行使着自己惯有的"权利",从而逐渐地被淡出了同学们的交际圈. 2.拒绝与别人交往型 表现在寝室与兄弟或姐妹间不沟通,班级活动不参加,遇到什么困难也不吭声,将自己在与他人交往 上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也不愿去聆听别 人的故事,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来面对,独来独往,像个"独行侠". 3.自我迷失型' 走进大学殿堂,发现学校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除了上课,学习时问之外,有很多自己支配的时间. 于是,那些组织能力强,活跃的同学更易成为大家的焦点.对于一些只知埋头读书的优等生来说,想继续 保持自己在中学阶段的优势已很困难,面对大学生活,开始感觉迷茫,变得不知所措.…学习开始退步, 人际交往出现问题. 4.金钱至上型 有些学生来自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或者有一定社会背景和地位的家庭,也就是社会上所说的"富二 代","官二代",他们过早接触社会,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开着豪车出现在校园中,以显示自己的身份 和地位,在人际交往中以公子哥和千金小姐的圈子作为自己交往的对象,对一般同学不屑一顾.他们崇拜 "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丧失了大学生应该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中常用金 钱来进行交易oL2J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

目录 二.调研方法思路 (1) 三.调查过程 (1) 四.调查结果分析 (2)

二调研方法思路 一、研究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取自填问卷的调查方式,我们主要是以抽样调查的方式,针对部分突出问题,结合个案访谈、座谈、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力求更为准确、深入地反 映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客观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男女比例为47:53),回收100 份。此次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与朋友相处的交际能力,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情况,在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的情况 三调查过程 1.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观有所改变据调查反映: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都处于良好、稳定的状态;63%的同学还是多多少少有几个知心朋友的,但也有少数28%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知心朋友,人际关系状况很糟,感觉自卑、孤独。当被问及中学时代与大学人际关系有何不同时,大多数人都表现的很消极,将近40%的同学认为和中学时代比现在的人际关系有所倒退变得更加虚伪了。他们认为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多数大学生人际关系良好;但同时也有不少同学指出大学校园里存在“性格孤僻者的数量在增长”、“大学生小团体意识越来越强”、“大学生择友逐渐趋于功利化”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日渐淡漠”等现象。 2.寝室关系不和谐大学是一个大家庭,这里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在宿舍经常会出现三五不合群的现象。调查中大部分同学和室友还是能融洽相处的,但其中也有那么几个在宿舍从不跟室友交谈,导致走向极端。刘希庆说,“曾来找我咨询的一个学生在社团、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与别的宿舍同学关系也不错,就是处理不好与本宿舍同学的关系,搞得他很苦恼。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大学生住宿的场所,也是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由于宿舍成员相对固定,朝夕相处,相互之间频繁接触,很多私密袒露其间,室友之间产生不愉快甚至冲突在所难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室友间产生误会,直至爆发“战争”,严重的还会诱发心理疾病。” 3.大部分同学在陌生的环境表现得很不如意从问卷中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人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交谈很不如意,主要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出现恐怖。他们在大庭广众面前害怕被别人注视,害怕会当众出丑,因此当着他人的面不敢讲话、不敢有其他小动作,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面红耳赤、出汗、心跳、心慌等反映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戴尔

耐基说过: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 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 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可见, 人际关系的好坏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大学生来说,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活的需要, 更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不可缺少的“必修课”, 大学生通过交往、沟通、交流感情, 建立友谊, 切磋学问, 探讨人生。大学生的交往效果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 也影响着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培养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

人际关系的类型教师与学生, 是大学校园里的两大基本群体。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是和大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教师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 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健康的学习成长。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是大学生人格模仿的对象。与教师交往也是大学生知识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往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前提; 同时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业缘关系, 师生之间心理距离小, 心理相容度高, 教师对学生充满爱护与关爱, 学生对老师充满尊敬与敬仰, 师生关系是一种纯洁而无私的人际关系。同学是大学生交往的基本关系, 也是大

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说是和谐、友好的。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最普遍, 也是最微妙和复杂的。一方面, 大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同, 兴趣爱好相近, 共同生活在一个集体, 学习相同的专业, 沟通与交往容易; 另一方面,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个性气质差异, 再加上大学生空间距离小, 交往密度高而且自我空间狭小, 而对人际交往的期望较高, 一旦得不到满足, 容易采取消极退避的态度。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 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问题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问题 1.大学生人际关系困难化 这点包括一部分大学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完全依靠自 己的能力来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习惯 了娇生惯养的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与人分享和合作,这些孩 子进入大学后往往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和共同生活。还有一部分 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大学生,往往因自己家境贫困、经济拮据而自卑、孤僻,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心理上缺乏信心,行 为上采取逃避、退缩的方式,这样他们也很难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另外就是少数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往 往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如焦虑、压抑、抑郁、 嫉妒等,并且又不懂得如何来调节它们,这些都容易直接影响他们的 人际关系,表现为不合群、冷酷,拒绝交往等。 2.大学生人际关系无形中存在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圈层化 在我国高校中,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贫富悬殊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经济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大学生在兴趣爱好、消费观念和行为上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就转变为心理和能力上的对比,并对他 们的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际上,经济条件决定了大学生与谁 交往、跟谁交友这一现实问题,形成了以富裕学生和贫困生为中心的 两大特殊学生群体。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不能支付过多交往成本,自然 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和交际场合的机会就少。久而久之,学生中间就出 现了圈层化。即使一个班级内,不同圈层中的同学间也是很少甚至没 有交往的。 3.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同学关系紧张化 宿舍生活为大学生创造了交往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成了引发矛 盾纠纷的源泉。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受 教育环境、个性特点及习惯影响,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免不了要产生这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研报告 一、项目简介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社会呈现日趋开放和多元化,职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心理专家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诸多因素中,人际交往不和谐排在首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了同学间相处的一些不良现象。因此,该项目旨在通过调查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寻找更加合理积极且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帮助大学生提高交际能力。这不仅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和适应社会的需要,对于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培养与管理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项目实施 考虑到假期在校学生比较少,我们的调研过程分两步: (一)暑假前 1.通过多方搜集资料和请教老师,提出假设,设计调查问卷; 2.前往上海部分高校(如同济、上戏、交大等)进行调查访谈; (二)暑假中 1.参加招聘会,采访企业经理和HR,主要目的是了解他们眼中应届毕业生在与人交流时存在什么问题; 2.对家乡高校(聊城大学)进行调研,同时发放大量电子问卷; 3.汇总调研数据,对数据筛选分类,归纳结论; 4.通过小组讨论、请教老师等方式,全面分析造成大学生交际困难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5.总结项目成效,撰写实践报告; 6.整理调研照片,修改报告,将调研成果进行细节优化。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及时的微博宣传,并随时记录下我们的发现和心得,有问题积极与实践部干事和指导老师沟通。 三、项目成效 本次调查回收有效电子问卷306份,结合纸质问卷和实地访谈,约有400名同学参与,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南北方人数基本相同,涉及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涵盖了名校、艺校,普通本科三类大学,充分体现了调研数据的广泛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调研发现: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问题 1.50%的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的压力; 2.自卑:41%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缺少自信,特别是在公众场合以及陌生人面前,有32%的同学羞于表达,缺乏主动。这种不自信也导致部分同学偏敏感,比如听到旁边有人议论,就以为在说自己。 3.自闭:大学生孤僻现象较严重。16%的同学时常觉得孤单,心情不好时不知道通讯录里能与谁联系;18%的同学甚至不愿交朋友;还有一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和游戏,长期宅寝室。 4.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发生矛盾时大部分人选择放任不管或等着对方道歉,还有16%的人会耿耿于怀;

大学生人际关系作业

大学生人际关系作业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至关重要。本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对所填写的资料绝对保密,只作为我们此次调查研究所用。感谢你抽空填写问卷…… 1.你的性别是? 1.男 2.女 2.你的年级? 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或者以上 3.在你的人际交往中,你觉得你的人际关系? 1.关系不错,很满意 2.关系一般,勉强过得去 3.关系很差,自己很失败 4.不清楚 4.经历了中学时代,你觉得大学同学或朋友间的关系与中学时代相比: 1.更深刻,更理性化 2.和中学差不多 3.有所倒退,更虚伪 4.不清楚 5.你认为在大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要吗? 1.很重要

2.一般重要 3.随便,无所谓 4.一点都不重要 6.你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会让你感到压力? 1.很大压力 2.有些压力 3.完全没有压力 7.你认为自己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 1.很有障碍 2.有一些障碍 3.完全没有障碍 8.你在大学期间承受最大的压力是哪方面的压力? 1.学业压力 2.人际关系的压力 3.择业的压力 4.异性交往的压力 9.大学里舍友大多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有所不同,对于这一点你认为: 1.差别大,不能接受 2.差别大但能相互忍让 3.差别不大,可以适应 4.没有关心这个 10.你认为你和你的同寝室友相处的怎么样? 1.很融洽 2.一般 3.较差,经常有矛盾 4.和他们不怎么说话 11.你在宿舍或者在生活上有特别不喜欢的人吗? 1.有,很多 2.有,但很少 3.一个都没有 4.不清楚 12.平时交往时,遇到与你兴趣爱好或观点不同的人,你会 1.觉得无聊,找个借口离开 2.没有很大兴趣,但会耐心应付 3.很有兴致地与对方谈各自的爱好或观点 4.没有遇到过,不知道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案例报告 摘要:来访者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刘某。因人际关系不良引发心理问题主动前来咨询。咨询师通过理问题归类和诊断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咨询目标。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达到上述咨询目标。经历六次的咨询时程,经过评估,该案例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人口学资料 刘某,女,18岁,大一学生,身高164cm,长相端正,发育正常,无重大疾病史。从小在县城长大,家中有一个妹妹,父母都是工人,家庭和睦,家庭经济条件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家庭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和宿舍同学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降,思想上、心理上压力都很大,睡眠不好,头痛,记忆力下降,无法静心学习,内心痛苦、焦虑、烦躁一月有余。 个人陈述: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除了学习,基本上很少参加活动。一个半月前,自己晚上一个人去上自习,刚好那天下了大雨,却忘记了自己在宿舍阳台上(露天的)晾的衣服和被褥。等到晚上回宿舍时被褥都被淋湿了衣服也被风吹丢了一件,感到非常生气,觉得几个室友都在宿舍却没有人帮忙收一下,想发作但是又觉得和她们争论很无聊,于是便忍住了。随便又拿了一套被子爬上了床,却睡不着,越想越觉得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漠,关系复杂,难以相处。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就经常睡眠不好,头痛,记忆力下降,越发沉默寡言。临近期末考试,她们平时不好好学习,上课也不记笔记,现在临时抱佛脚,就来拉拢自己,要求一起上自习,抄写课堂笔记,自己虽然不愿帮助她们,但也没办法,内心痛苦,烦躁,无法静心复习,这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三、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集体住宿的经历,生活圈子 相当封闭,学习之外,什么事也不做,或是由父母包办。而且, 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 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技巧,不顾对方的情感体验,我行我素,易于引起宿舍其他 人的不满,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 接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团体需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人 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协同,如何处理好各种人 际关系就成为世人皆要碰到的,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 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挑战——远离父母,独自在学校里料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 深层需要。但是从诸多的关于大学生的新闻和在高校中频发的大 学生事故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既可能成为人际吸引的原因, 也 可能成为人际障碍的原因。还有一些因素, 是造成人际障碍的更

直接的原因, 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等, 下面对此进 行探索。 ( 一) 认知因素。偏差和投射是由人际认知而造成大学生人 际关系障碍的主要方面,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期望。 1. 偏差。人际认知偏差涉及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首因效应。对某一个体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心理现象即为晕轮效应。笼统地把个体划分为固定、概括的 类型来加以认识的现象, 即为刻板印象。某种条件 下最先映入人们视野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占优势的现象, 则 称为首因效应。人际认知偏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当这些偏差与 个体的人际期望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时,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容易 出现障碍。 2. 投射。个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个性反映在别人身上, 认为别人也是这样, 以此为基础认知别人, 即为投射, 也就是个 体内在地期望对方亦是如此。大学生的具体特征千差万别, 个体 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过多地运用投射, 难免产生人际交往或人际相 处方面的障碍。 ( 二) 情感因素。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情感因素较多, 最为常见的是自卑和自负,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安全。 1. 自卑。个体认为自己应该优越却觉得并不优越而又无可奈 何的复杂情感, 即为自卑。自卑使个体在人际接触过程中表现得 缺乏自信、自惭形秽、举止退缩、敏感多虑。自卑的大学生实际

05-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观察思考 黄乾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人心情平静、舒畅,而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就使人感到紧张、焦虑或孤独寂寞。故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也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的基本途径。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的完成与否与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应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人完善自身,完善他人,从而完善集体,完善社会,完善人类,使人们在和谐的环境中愉快的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而言有着积极、深刻的现实意义。 1.它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交往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及社会规范,需要通过交往表现自己的意向以影响他人、改造客观世界,需要通过交往交流信息、传递情感、以满足双方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现实中由于没有正常的交往活动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导致大学生心理扭曲,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明显。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需要了解信息、利用信息,这需要通过交往获得,不论是通过现实的人际交往还是虚拟的网络交际。大学生通过与人交流获取信息,获得知识,从而丰富经验,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及对别人的认识,对别人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关怀和帮助,从而实现自我完善。那些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学生乐于与别人交往,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友善、信任等)多于否定的态度(如仇恨、嫉妒、憎恶等),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过分悦纳自己也不妄自菲薄,他们能客观地认识别人,从而接受别人、宽容别人,赢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这样的人际环境就使大学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远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境地,从而更好地完善自身。 2.它是现代人才观的要求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时代,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危机日益突出,在格外强调合作精神与团体精神的今天,人际交往和沟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可见,现代社会善于与人交往、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人成长,左右其学习、工作、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如泰戈尔所说:“唯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并创造文明。”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备受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而从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看,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出现过人际交往障碍及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的苦恼,有的因不能很好与人相处而直接影响了自身事业的发展。可见,一个没有开放的心理,不能很好与人交往的人,将难以通过人际交往获取信息和占有信息,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自然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现代人才所需要的。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交往具有当代青年交往的特点,因其独特的生活、学习环境也具有自身的特色: 1.交往的迫切性和主观性 迫切性表现在: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渐趋成熟,大学生交友的愿望强烈,学习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使他们迫切需要结识新朋友和适应新环境,同时自主择业也使他们迫切想与人沟通,多方面获得信息。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评判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表现在择友和交际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新环境中的人际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本文是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号05092)部分研究成果。 27 教书育人?2007/5

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和对策

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和对策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不可缺少性的需要,否则, 将使人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 ㈠论题的提出 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当的交往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是人的心理素质的展示。所谓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它是人类的特定社会现象。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面临许多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同学,新的室友,新 的师生,新的朋友,新的同乡以及新的班级,新的学校,等等。新生都对大学中的人际关系有过美好的想象,然而,当走进新环境后,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就都活生生地摆在了每个人面前。人际关系怎莫这样难处?成为大学生难言的痛。 再者,据报载山东大学社会学系选取在济南举办的两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现场发送 1500份问卷,对今年高校毕业生供需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的能力则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知道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 2.23凶杀案,主犯马加爵,由于与同学产生了一些小矛 盾,而走上杀人的道路。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因此,认识、理解人际交往特别是大学生时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原则,从中悟到人际交 往的一些基本知识,结合这些特点和原则,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自身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当代大学生首要之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