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遗进校园”策划书

“非遗进校园”策划书

“非遗进校园”策划书
“非遗进校园”策划书

“益暖中华”谷歌杯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暨第一届“校园杯”

公益之星选拔大赛

参赛项目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

校园”系列活动

目录

活动背景 (02)

指导思想 (02)

活动目的 (02)

活动开展 (03)

第一阶段:宣传阶段 (03)

附件-志愿者招募指南 (03)

第二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讲座 (07)

第三阶段:民乐进校园 (09)

第四阶段:校园相声、小品大赛 (13)

第五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文艺晚会 (15)

第六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 (18)

附1:(初赛试题) (21)

附1:(初赛试题) (25)

第七阶段:传承和发扬“非遗”渗入校园生活 (28)

结语 (28)

参赛队员 (29)

报名表 (30)

活动背景: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据统计,我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87万项,其中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028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31项。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科学资源,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和象征,是人们进行创造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价值体系。

指导思想: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激发全市广大师生学习我市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打造校园文化特色,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活动目的:

为了让我院同学认识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领悟到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魅力,成为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以“宣传、认识、保护、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系列活动,掀起我院学习、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

活动开展:

第一阶段:宣传阶段

1、做好前期宣传工作,由院团委号召,各系团总支响应至各班团

委进行学习宣传并招募“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志愿者若干名(志愿者招募指南见附件);

2、各系团总支宣传部做出有吸引力的宣传板和海报等在校内进

行“非遗进校园”的宣传;

3、校园广播电台、校报、青年之光等校园传媒响应院团委号召,

分别在其宣传能力范围内对全院师生进行“非遗进校园”的宣传;

4、各食堂响应院团委的号召,利用食堂电视进行循环播放“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资料。

附件:

志愿者招募指南

文化遗产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凭据,也是民族延续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态环境。

中华民族拥有许许多多杰出的文化遗产,不仅是炎黄子孙生存繁衍的重要保障,更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智慧的宝库,它们亘古绵延,至

今仍然放射着灿烂的光芒,成为民族复兴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外来文化侵袭和保护传承乏力,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在濒临消失。

今年6月1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式实施,它将与《文物保护法》一起构成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保障,共同开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崭新里程。文化遗产保护关乎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独立,任重而道远,其根本出路在于唤醒全民族的文化自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希望!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建设中华精神家园,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

欢迎加入“华夏文化遗产保护大学生志愿者”行列!

一、志愿者全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学生志愿者

二、志愿者行动口号:

文化发扬与传承——大学生在行动!

三、志愿者招募时间:

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

四、志愿者招募数量:

计划数量100人

五、志愿者的基本条件: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个人愿望,自愿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

2、年龄18-28岁,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校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能够满足志愿者服务岗位要求;

3、具有一定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能力;

4、努力学习和掌握志愿服务岗位必需的知识、技能;

5、有团队合作精神,爱心、奉献、宽容、谦逊;

6、遵守工作规则,认真、严谨、尽职尽责;

7、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

六、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志愿者权利:

1、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政策;

2、获得与从事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相关的必要条件或者保障;

3、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学生志愿者证书及徽章;

4、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手册;

5、参加志愿者评比表彰;

6、优先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组织的调研、考察、交流等活动;

7、对志愿者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8、有退出志愿者服务组织的自由。

(二)志愿者义务: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组织制定的相关规定;

2、履行经本人签署的志愿者服务承诺;

3、参加组织方安排的选拔、培训和相关活动;

4、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服从组织管理与任务调配;

5、维护志愿者形象,不得利用志愿者身份从事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宗

旨、目的不符的行为。

七、志愿者基本工作范畴:

1、利用学校载体、网络载体和社会媒体等,开展文化遗产知识的展演、宣讲、传播;

2、按组办方计划参加相关社会活动;

3、有效带动周围和社会群体,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文化遗产;

4、发现文化遗产受到破坏、侵蚀或保护不当的问题,及时主动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

5、积极提供信息、数据,广泛汲取社会意见和建议,献计献策,协助和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八、志愿者报名方式:

1、班级统一报名:

由志愿者所在班级统一组织报名,志愿者向本班级负责部人提交相关申请和资料,由班级负责人统一提交给各系团总支再提交给院团委。

2、个人报名:

自愿报名的志愿者在院团委网站上自行下载填写相关申请和资料,通过邮件、信函方式直接提交给院团委。

九、志愿者选拔和培训:

1、志愿者选拔:

参照志愿者报名进度和情况,院团委将分批选拔和确定志愿者,最终在2011年12月30日完成全部志愿者的确认工作,并向入选志愿者

递交入选通知、志愿者证书、徽章和相关资料、物品。

2、志愿者培训:

院团委分期、分区组织志愿者培训活动。内容包括文化遗产知识、法律法规,志愿者服务技能、服务规范等。培训方式包括视频培训、面授和实践培训(主要包括公益实践活动、专题活动等)。

十、院团委联系方式

地点:校6号楼二楼

第二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讲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讲座策划

一、讲座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二、活动目的,意义

通过讲座让更多的同学认识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领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弘扬民族文化,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掀起同学们学习、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

三、讲座对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校区)全体师生

四、讲座时间:2011年XX月XX日

五、讲座地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校区)软座报告厅

六、讲座人数:(待定)

七、主讲人:聘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民乐队队长,西安建筑

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团长等为全院师生进行宣讲。

八、讲座安排:

1、宣传:海报,班级宣传

2、讲座形式:专家(老师)先讲解,分析。然后师生互动江流(通过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形式)

3、讲座期间ppt的播放。制作ppt

九、工作人员安排:

(待定)包括,宣传人员、会场布置人员、引领、礼仪、主持人、

后勤、邀请老师。

十、主要流程:

1、开始之前主持人提醒大家把手机调为震动或静音

2、主持人宣布讲座正式开始,并介绍出席嘉宾及讲座老师

3、主持人简要介绍今天讲座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4、有请讲座老师上台作报告(时间的控制)

5、报告完毕,老师与同学互动时间,提问和解答。

(时间的控制)

6、有请老师总结并结束今天的讲座

7、请嘉宾和老师先行离场,现场组织同学有序离场

8、后勤负责会场的清理

十一、经费预算:

宣传板,矿泉水,邀请函。

第三阶段:民乐进校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乐”进校园策划

一、晚会的形式、目的、主题

1、活动形式:音乐会

2、活动目的:

(一)、为了让我院同学认识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能接触到更多有关民乐的知识。

(二)、让学生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成为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以“宣传、认识、保护、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民乐进校园”活动,掀起我院学习、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

(三)、为推广高雅艺术,陶冶美学情操,是同学们及广大的民乐爱好者能亲身体会中华民乐之精髓,为大家献上一场精彩的民族音乐会

3、晚会主题:

“保护非遗,民乐艺术进校园”

二、晚会时间、地点、参与者

1、时间:2011年XX月XX日

2、活动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

3、参与者:各学院领导、工作人员、学生、表演嘉宾

三、晚会人员安排及进度

(一)、演出嘉宾安排

非遗进校园方案

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建塘小学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和保护好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苏藻(校长) 副组长: 成员: 四、职责分工 1、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少先队大队部负责进行有计划的宣传报道。宣传内容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保护意义;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括;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普查成果、保护措施、取得的成就;我州国家、省、市、区县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介绍;国家、省及我州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相关知识等。 3、教导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

非遗进校园的策划方案

非遗进校园的策划方案 关于非遗进校园的策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和保护好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

下: 组长:苏藻(校长)副组长:成员: 四、职责分工 1、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少先队大队部负责进行有计划的宣传报道。宣传内容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保护意义;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括;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普查成果、保护措施、取得的成就;我州国家、省、市、区县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介绍;国家、省及我州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相关知识等。 3、教导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 4、总务处负责活动的硬件环境创设及所需场地、器材的配备,确保经费投入。 五、活动安排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学习阶段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全面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形成人人知、人人爱、人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1、认真学习《传统文化》上开设的宣传专题专栏,提高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认识。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学

“非物质文化进校园”班级活动方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非遗进校园”班级活动方案 一、“非遗”校园之指导思想 围绕“非遗文化充满校园”的主题,“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目的,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德育处要求,对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培养我班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帮助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创建“教师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优质学校。 二、“非遗”校园之活动目标 用两年的时间在班级内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非遗”校园之班级理念 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制定了“学会做人,自强不息;学会仁义,宽容豁

达;学会传承,人格出众。”的班级理念。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位学生温馨的家。 四、“非遗”校园之班级活动策略 策略一:环境营造,建立“非遗”特色班级 每学期开学初按照学校要求改善教室环境,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外墙走廊使用“非遗”插板做底版张贴学生假期万里行小报,室内主题墙主要布置两大板块内容:规范部分(学校统一要求部分)和班级特色(品格教育、班级理念、学生剪纸或假期小报作品等),两边侧墙和柱台摆放学生的绘画、剪纸、书法等作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策略二:打造人文班级,营造国学氛围 从本学年开始坚持“四个一”,即每日一读,每日一背,每周一课,每期一赛。每天利用早读或午会时间坚持集体诵读经典国学(要求:一二年级《三字经》、《千字文》;三四年级《弟子规》、《增广贤文》;五六年级《论语》、《大学。中庸》。)每日精选一篇经典让学生进行背诵学习,每周上一节经典赏析课,讲解国学经典,赏析诗词名篇,利用“五一”、“国庆”分别组织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四个一”并行推进。预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人文素养、人生修养。 策略三:“非遗”活动进课堂 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形式多样,需做到“四个结

非遗进校园讲话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锡伯族民间故事”进校园讲话稿 传承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今天非常高兴地看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锡伯族民间故事”走进校园。 锡伯族源于西伯利亚,经过大兴安岭、长白山,来到沈阳,又从沈阳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为清朝戍边。锡伯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善于骑射,民风集质朴淳厚、荒凉古野于一身。锡伯族人以“念说”的形式讲述民间故事,这是一种说唱弹相结合的一门民间艺术形式。然而,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弹唱”的形式已经消失,仅剩的“说”的形式也濒临失传。于是保护锡伯族民间故事,为故事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将优秀故事篇目引入校园,是焕发古老民间传说崭新生命力的最佳途径。 调查始末 2007年6月,沈阳市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按照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于洪区迅速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的全区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中,马三家街道东甸子村发现了一位83岁的锡伯族老人——何钧佑,他会讲多部锡伯族长篇民间故事,在十里八村

很有名气。 这一发现引起了我们于洪区文化馆的高度重视,于是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经省、市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鉴定,何钧佑讲述的锡伯族民间故事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及学术价值的,并处于严重“濒危”状态。于是,于洪区政府采取了“先保护、后立项”的原则,投入资金30万元,聘请专家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工作者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实施保护计划,同时对故事讲述者本人的生活与健康状况采取可行的保护措施。 于洪区文化馆在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江帆的指导下,分别于2008、2009、2010和2012年,先后组织四个由民俗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为成员的调查采录小组,进驻何钧佑老人所在的村子,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与手段,以专业的水准,与老人一家同吃同住,对何钧佑老人的故事展开了调查与采录。 目前文化关采录整理成册出版的故事有:《喜利妈妈西征英雄传奇》、《海尔堪大神传奇》、《黄柯大神传奇》、《勃合大神传奇》、《石刀石锥历险记》。 故事内容及特点 何钧佑讲述的锡伯族长篇故事是何钧佑家族在日常生活中世代传承下来的,是具有少数民族特征的民间口头文

最新“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最新“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XX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办法(试行)》(X宣字〔2020〕23号)精神,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蚌文广新〔2020〕22号)和《关于进一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通知》(蚌文广新〔2020〕34号)有关工作要求,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非遗(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以更大力度、更多举措促使非遗(戏曲)进校园,进一步推进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为蚌山区文化首善之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精心遴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戏曲曲目和葫芦工艺雕刻、蛋雕、万胜苗刀、心意六合拳、陈式太极拳等具有蚌山特色的非遗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让社会各界人士、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 2020年,全面展开“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继续深入推进非遗(戏曲)进小学、进中学工作。在抓好中小学校“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基础上,要突出抓好我区乡(镇)、街道(社区)及农村中小学“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推进戏曲文化学习的课程化、普及化、常态化、特色化,扩大覆盖范围,力争到实现全区大中小学全覆盖,确保所有学生能欣赏到一场优秀的非遗(戏曲)演出。 四、主要内容 (一)整合蚌山区地方资源,以泗州戏、花鼓灯为重点,组织戏曲专

非遗文化进校园观后感作文

非遗文化活动800字一 大家好,今天先给大家猜一个字谜树旁的小溪没有水。猜一个字。——哈,对了就是梳。说到梳子,便会让人想起属于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 梳篦是理发用具。齿稀的称“梳”,齿密的称“篦”。用骨、木、竹、角、象牙等制成。虽然是天然材料做的,但是它神态各异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鹦鹉,回头望尾,有的像天鹅,展翅欲飞……它们可漂亮啦!我家就有一个蝴蝶形的梳篦,它全身呈蓝色,两个翅膀中间是梳齿,翅膀上端还有两只“眼睛”,比一般的梳子好看多了! 梳篦不仅外形美丽,而且还有很多用途呢!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常使用,有缓解头痛,治疗失眠,醒脑,聪耳,明目之保健功效。而且用梳篦梳头养生、古已有之。经常使用梳篦进行梳头能起到治病健身、健脑长寿的作用呢。 梳篦又称“栉”,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始自晋代,迄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了。听了这么多后,想必大家应该对梳篦有一定的了解了吧,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梳篦的起源吧轩辕黄帝第二妻室名叫方雷氏。她所掌管黄帝宫20多位女子,她们经常蓬头垢面,一遇到重大节日,她总要把这些女子叫来,逐人用她自己的手指把每个女子

头上蓬发一一捋顺。有时,连五个手指都捋破了。方雷氏为这些事经常发愁。后来,她受到鱼刺的启发,制作出了一把木质的梳子。这就是最初的梳子。制篦业的祖师是陈七子。春秋时期,陈七子为吏,因罪入狱。因狱中生活条件极差,陈七子头上生满虱子,奇痒无比。一次,陈七子被狱卒用毛竹板痛揍后,发现毛竹板裂成了一条条篦片。陈七子将其整理扎压后,用其清除头上的灰垢和虱子。这就是最初的篦箕。 瞧!这就是常州的梳篦、我身边的“非遗”。 非遗文化活动作文800字二 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都举行了?这次,我跟也去养养眼。 一路上,我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什么时候到?”这句话是我问的最多的了。 终于到了。但是,这里太大了,我们有没有地图,怎么办?没法子,只好跟着爸爸乱走。一路上,树木成荫,连成一片绿海;路边的花儿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啊! 走了好长一段路,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复古的大门前。“百家宴…..”看着这三个让人似懂非懂的大字,我不禁念了出来。“什么意思?”也许是好奇心在作怪,我拉着爸爸“闯”了进去。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进校园的提案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进校园的提案 中国经济新闻网2012-03-04 17:14:44 本报北京讯(记者胡亮)“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文化)保护现状,除需增加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投入力度之外,还应增强全社会的非遗文化保护的意识,尤其应将非遗文化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走进校园,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全国政协委员对本报记者表示。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李延声3月2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我国有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也是全人类共同财富。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昆曲、端午节、京剧、中医针灸和皮影戏等2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课题。目前,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19项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488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逐步向市、县扩展。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实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据李延声介绍,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地方开始将非遗文化保护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7年5月首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成都市就决定非遗文化进校园。2009年11月25日,山东省淄博市文化局、淄博市教育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广教育》2010年6月18日报道题为《信阳师院: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新华网2010年8月17日报道,北京市一批中学的校长表示,将大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2011年5月10日,宁夏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银川市六中启动。2011年7月3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举行。2011年11月28日,教育部思政简报752期报道,河北科技大学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1年12月27日《文化报》报道,新疆非遗项目被编入中学教材。从这些报道中既可以看出对非遗文化保护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也说明了非遗文化保护进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唤醒全体国民,特别是广大青少的文化自觉。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力军。从学校教育入手,从青少年抓起,对于文化遗产传承与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李延声建议: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进校园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可采取以下措施和办法。 一、由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和国家旅游总局等部委牵头,联合起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进校园的通知》,由国务院批准后向全社会发布。 二、由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和国家旅游总局等部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联合编写大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统编教材(试行),其中有的可以结合各地情况因地制宜,譬如北京可以京剧进校园,四川可以川剧进校园,广东可以粤剧进校园,试行教材在全国各个学校推广使用。根据各地使用中反馈的各种意见和建议,编写正式教材。 三、对各地非遗文化进校园成功经验可以总结加以推广。比如北京对古琴、空竹进校园,河

2016非遗校园传承主题展示活动方案

拓东二小“弘扬非遗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非遗传承展示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主题活动。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展示主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刘有源(校长) 副组长:孙洁 成员:段婧、廖云霞、李易玲、郑勰、刘莉、和金明 四、职责分工 1、学校校长室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具体行政人员安排:(非遗项目宣传、非遗节目安排、非遗课堂督导) 一年级面塑负责行政段婧 二年级剪纸负责行政孙洁 三年级滇式风筝负责行政廖云霞 四年级呜嘟负责行政和金明刘莉 五年级云南评书负责行政李易玲 六年级滇剧负责行政郑勰 3、教导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4、总务处负责活动的硬件环境创设及所需场地、器材的配

非遗进校园工作总结

非遗进校园工作总结 XXXXXX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作总结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公司对此高度重视,把非遗工作作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XXX文化内涵,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组织人员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在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 20XX年3月以来,我们对XXX的古作坊进行了长期的酿酒生产及遗址的保护工作,举行了古作坊投产议式,并利用每年XX月XX日的前后三天的XXX古文化节,对广大群众进行了XXX文化的宣传和酒的品尝,全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利用白酒生产的空闲时间举办了全公司的酿酒员工培训班,使员工员全面掌握XXX传承技艺的内容、程序、步骤和要求,并坚持统一工艺、加强协调、全面实施、有序进行的指导思想开展传承培训。为确保传承工作稳定有序地开展,成立了以传承人XXX任组长,XXX任副组长,生产车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传承工作领导小组。以古窖池为基础,组成了传承工作班子,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切实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传承培训。利用酿酒生产周期之间的停产时间,组织全车间人员,对杜康酒的酿造技艺进行了全面的讲解,使传承人能进一步掌握XXX的酿造技艺,使全体员工更加进一步的了解了XXX的历史及XXX的酿造工艺。在9月份生产开产之前,我起草了201X度XXX的生产 工艺方案,经传承人XXX审批后组织车间全体员工进行讲解,使其全面领会,并在生产中加以应用。本年度主要培养的传承人是XXX、现年27岁,已从事酿酒生产6年之余,XXX、 现年30岁、已从酿造4年之余,他们目前已提任班长和副 班长,酿酒技术水平在我指导下不断的得到提高。我们经常深入班组对发现有潜力、有上进心的XXX、XXX等同志进行 重点培养、作为下年度的传承对象徒弟,每月最少三次现场指导他们如何熟练掌握XXX酿造技艺,对出池酒醅及发酵过程的淘池酒醅通过感观鉴别,可以判断发酵情况的好坏,质量和产量的优劣,找出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XXX的品尝,口感中存在的缺限,可以判断出生产中或勾兑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导生产。掌握看酒花摘酒度技术。手握酒醅判断水份的温度的高低等技术。通过长期的现场指导和讲解,使他们通过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总结、逐步掌握其技术核心要点,努力培养成为我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不断加强和培养传承队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关键在于传承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和培养

2020年“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2020年“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XX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办法(试行)》(X宣字〔2020〕23号)精神,根据《关于印 发的通知》(蚌文广新〔2020〕22号)和《关于进一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通知》 (蚌文广新〔2020〕34号)有关工作要求,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 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 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非遗(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 环境。以更大力度、更多举措促使非遗(戏曲)进校园,进一步推进优秀文化遗产的保 护传承,为蚌山区文化首善之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精心遴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戏曲曲目和葫芦工艺雕刻、蛋雕、万胜苗刀、 心意六合拳、陈式太极拳等具有蚌山特色的非遗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 媒体,让社会各界人士、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 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 2020年,全面展开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继续深入推进非遗(戏曲)进小学、进 中学工作。在抓好中小学校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基础上,要突出抓好我区乡(镇)、 街道(社区)及农村中小学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推进戏曲文化学习的课程化、普及化、常态化、特色化,扩大覆盖范围,力争到实现全区大中小学全覆盖,确保所 有学生能欣赏到一场优秀的非遗(戏曲)演出。 四、主要内容 (一)整合蚌山区地方资源,以泗州戏、花鼓灯为重点,组织戏曲专家和各专业剧团,创作、制作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合学生欣赏、易于学唱的戏曲曲目 音像资料,供学校在主题班会、课间及课余时间播放与欣赏。 (二)聘请和组织戏曲名家、戏曲工作者、戏曲志愿者、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深入学校开展非遗(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结对辅导。确保每个学校至少能听一次非遗(戏曲)知识讲座。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进校园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进校园 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昆曲、端午节、京剧、中医针灸和皮影戏等2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是目前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文化)保护现状,除需增加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投入力度之外,还应增强全社会的非遗文化保护的意识,尤其应将非遗文化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其走进校园,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力军,从学校教育入手,从青少年抓起,对于文化遗产传承与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进校园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可采取以下措施和办法: 一是由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等部委牵头,联合起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进校园的通知》,由国务院批准后向全社会发布。 二是由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等部委组织有关专

家学者联合编写大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统编教材(试行),其中有的可以结合各地情况因地制宜,譬如北京可以京剧进校园,四川可以川剧进校园,广东可以粤剧进校园,试行教材在全国各个学校推广使用。根据各地使用中反馈的各种意见和建议,编写正式教材。 三是对各地非遗文化进校园成功经验可以总结加以推广。比如北京对古琴、空竹进校园,河南对武术进校园都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南通还在学校建立小型板鹞风筝博物馆,由学生担任讲解员,使青少年既学习了历史文化,又活跃了校园生活。 只要以上措施和办法能真正得到贯彻和实施,非遗文化保护教育进校园就一定能够做好,全民的非遗文化保护意识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非遗进校园现状与思考

“非遗进校园”的现状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载体,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我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把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不同类型学校开展项目多样、内涵丰富的非遗传承活动。目前,各地区“非遗进校园”活动共进入572所学校,其中,公立学校552所;私立学校20所。包含大、中、小、幼和特教、职业技术学校。全省建立培训班(基地)近50个,惠及学生6万人次;举办展演、展览近1000个,惠及学生45万人次;组织非遗知识讲座近1000次。涉及人类非遗项目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9个;省级项目63个;市、县级项目202个。 (一)领导高度重视,助推“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马鞍山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各县(区)文化部门根据有关要求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强化措施,落实责任,非遗进校园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宣城市局领导把非遗进校园活动作为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了强有力的部署、指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把非遗进校园工作落到实处。亳州市局联合市教育局制定《“非遗传承进校园”主题活动组织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和活动

形式,确立“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初步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长效机制。阜阳市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通知》,得到了各县市区和各项目传承人的积极响应,使得一些有教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纷纷走进大中小学校园。 (二)形式丰富多彩,打造“非遗进校园”特色品牌。黄山市因地制宜打造非遗进校园品牌活动,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一是加大非遗进校园宣传力度。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阅报栏、编印宣传册、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2010年以来屯溪区先后组织“屯溪区文化遗产展”进校园、徽州四雕图片展览进校园、戴震文化进校园等活动。2012年以来黄山区将“文化遗产日主场宣传活动”设在仙源中心学校,开展展板宣传、发放资料、集体宣誓和民俗节目展演等系列活动,增强师生们对当地文化认同感。二是开展丰富多样的非遗进校园活动。黄山市将非遗进校园活动常态化,通过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及学者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进行技艺传授、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和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表演艺术进校园专场演出等方式,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直观地了解非遗,增强对当地文化的热爱。2012年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将非遗进校园纳入主题活动,以“播洒非遗种子,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在校园里开展征文比赛、“非

“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

“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教师讲授、非遗传人进课堂和参观及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了解绢人、绢花、绒鸟、脸谱、剪纸、抖空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历史价值和现今价值。 2、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授、参观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通过对非遗文化的学习,感受历史是实实在在的,认识非遗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内涵,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爱护“非遗文化”、保护中华文化的责任感,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课程内容 为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选取以学校周边的东城区为讲授重心。东城一区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24项之多。课程在开课第一课时中就要将东城区历年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择取重点进行讲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特点和现状做简单介绍。学生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整体概况上的认知,并且学生也可以理解为何要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随后为了提高学生兴趣,锻炼动手能力,使他们真正触摸历史,课程从绢人绢花、面人、脸谱、剪纸、说唱艺术这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认知。课程可以根据这四项“非遗”的各个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讲述教学;视频教学;请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大师们进课堂,给学生亲自授课;学生亲自制作物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作,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由来、文化特点、当今现状等,更重要的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的过程也是非遗文化的一个传承过程。 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课堂成果展现的动手性都是这个课的精彩之处。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运用下,学生真正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自内心保护传承

XX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

XX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 校园活动方案 全校各单位: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为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充分展示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推动商丘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普及和传承。我校决定与商丘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非遗进校园展演、展览等活动。 一、活动目的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旨在让大学生在感知、体验中了解商丘本地的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在传统民间文化的滋养中,培养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是为了让多种民间艺术走进校园,将不同的艺术精品和非遗保护成果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突出民俗,突出特色,突出原生态,展示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新成果,让广大师生在不同文化元素的融汇、交流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二、活动宗旨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的自觉、自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活动主题和口号 、主题: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2、口号:保护文化遗产,创造美好生活;为文保员点赞,向守护者致敬;文化遗产无价宝,需要你我呵护好。 四、主办单位 党政工作综合办公室、公共艺术教学部、团学活动发展中心 五、活动内容、时间及场地安排 、非遗成果展 以图文方式介绍和展示我市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让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 时 间:6月12日-14日 地 点:智博广场 责任单位:党政工作综合办公室、公共艺术教学部 2、传统美术类—剪纸展览

学校作文之非遗进校园活动总结

非遗进校园活动总结 【篇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一、指导思想 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 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 养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 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和和谐的发展氛围。 按照市区文件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 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 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潘洪刚(校长) 副组长:徐玉玲(校长助理兼德育主任)

成员:井春燕(教务主任) 纪秀振(总务主任) 刘学良(二年级班主任) 张立峰(三年级班主任) 孟兆亮(四年级班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德育处,由井春燕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职责分工 1、德育处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德育处负责进行有计划的宣传报道。宣传内容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保护意义;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括;我市非 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普查成果、保护措施、取得的成就;我市国家、省、市、区县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介绍;国家、省及我 市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相关知识等。 3、教务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 遗产进校园”要和新课程实施相结合,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 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 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 4、总务处负责活动的硬件环境创设及所需场地、器材的配备,确保经费投入。 五、活动安排 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学习阶段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全面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形成人人知、爱、学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良好局面。

非遗进校园欢迎词

共建非遗传承基地共育家乡教育之花 陇县东南镇牙科中心小学校长戚拴成 尊敬的各位市县领导、各位非遗传承人、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柳绿花红的六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刚刚结束之际,我们牙科中心小学小学迎来了尊贵的客人,刚才县文化馆杨书记已向我们一一介绍。 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以上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非遗传承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由学校优秀少先队员献上少先队员最珍贵的礼物——红领巾。 今天,宝鸡市非遗进校园活动荣临我校,是市县文化非遗部门领导、县教体局领导、镇教育组领导对我校的关心和厚爱,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各位传承老师亲临来校指导,是我们全体师生的荣幸,你们的到来将为我们传经送宝,为我们送来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盛宴。 近年来,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非遗传承教育,学校的陇州社火脸谱绘制社团、剪纸社团、雕刻社团、编织社团是非遗传承的有力体现,杨秉权馆长多次来校指导陇州社火脸谱绘制社团工作,再次表示感谢! 今天我们的活动还包括市非遗中心向我们捐赠宝鸡市第一 批和第二批非遗图典,在此我提前代表学校对市县文化非遗部门各位领导的善举表示衷心的感谢。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们的善举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极大的鼓舞和振奋了师生在非遗学习和传承以及学校社团活动方面的学习和工作激情。 各位老师,同学们,文化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选择。留住传承,就是留住了历史,就是保存了文化的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失传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我们学校正是非遗文化

传承的沃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守望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并肩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在此我对同学们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在会后的非遗传承老师给我们讲授非遗知识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听讲;二是,在我校今后的陇州社火脸谱绘制社团、剪纸社团、雕刻社团、编织社团活动中,我们要把今天老师所讲的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三是,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传承,并不断地将其发扬光大! 最后,我再次代表学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传承老师给我们创造了今天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让我们接触更多的民间艺术,感受浓郁的家乡文化气息,认识更多的民间艺人,追随睿智的思想光芒。欢迎你们常来学校指导、做客。 谢谢大家!

非遗校园传承主题展示活动方案

拓东二小“弘扬非遗文化打造特色校园”非遗传承 展示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主题活动。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展示主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刘有源(校长) 副组长:孙洁 成员:段婧、廖云霞、李易玲、郑勰、刘莉、和金明 四、职责分工 1、学校校长室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具体行政人员安排:(非遗项目宣传、非遗节目安排、非遗课堂督导) 一年级面塑负责行政段婧 二年级剪纸负责行政孙洁 三年级滇式风筝负责行政廖云霞 四年级呜嘟负责行政和金明刘莉 五年级云南评书负责行政李易玲 六年级滇剧负责行政郑勰 3、教导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4、总务处负责活动的硬件环境创设及所需场地、器材的配备,确保经费投入。 五、活动安排 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学习阶段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全面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形成人人知、人人爱、人人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一、指导思想 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按照市区文件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潘洪刚(校长) 副组长:徐玉玲(校长助理兼德育主任) 成员:井春燕(教务主任) 纪秀振(总务主任) 刘学良(二年级班主任) 张立峰(三年级班主任) 孟兆亮(四年级班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德育处,由井春燕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职责分工 1、德育处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德育处负责进行有计划的宣传报道。宣传内容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保护意义;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括;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普查成果、保护措施、取得的成就;我市国家、省、市、区县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介绍;国家、省及我市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相关知识等。 3、教务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 4、总务处负责活动的硬件环境创设及所需场地、器材的配备,

非遗进校园

“非遗进校园”:活体传承的创举2013年03月28日 09:15 来源:宁波日报A8版 |更多 甬剧传承基地落成典礼在鄞州区高桥镇望江小学举行 惠贞书院的学生们正在给菱形风筝上色 望江小学小童星在央视闹元宵特别节目中演出

余姚市肖东第一小学的学生表演姚剧 鄞州区优秀非遗校本教材 上林湖的传说、粉塑、工艺竹编、箍桶技艺、犴舞、蛟川走书、木偶摔跤、水火流星……这些名词让很多人感到陌生,这些植根在宁波土地上的民间文学、手工技艺、曲艺、民间舞蹈、传统体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仿佛一段久远的记忆,与现代都市生活相隔遥远。然而,在宁波许多中小学校校园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它们所吸引,正在关注、学习、传承这些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切,要归功于我市文化部门推出的“非遗进校园”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靠什么保护和传承发展?人。的确,戏要有人唱,舞要有人跳,工艺要有人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它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它是传统文化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遗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宁波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就是把学生作为非遗传承的主体,不仅是临时、短期地让非遗走进校园展览、展示、展演、做讲座等,更在学校建立非遗传承基地,由专职教师在学校进行持续性、常态化教学活动,把非遗项目植入校园生活,编写出适合不同年级段学生的教材,并将它们与美术、音乐、体育、德育等课程以及乡土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非遗之花在校园绽放。

目前,我市171个非遗项目中已有36个传承基地放在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及大学,其中有12个被列入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名单,涉及的非遗项目包括传统美术、传统舞蹈、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间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等7个大类。 “‘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宁波非遗传承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其在服务于现代社会之外,更为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寻觅潜在的传承人打下了基础。同时,中小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了本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增强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而对学校来说,非遗的浸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助于在中小学中进一步推广素质教育,学校也借此形成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宁波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这样评价“非遗进校园”活动。 本土戏曲唱响校园 “月光泻银映碧波”、“杜鹃妹真好心,帮助我磨粉”、“我格阿爹起得早”……在鄞州区高桥镇望江小学,每星期有两个下午,校园内回荡着经典甬剧《田螺姑娘》、《杜鹃》、《九斤姑娘》选段抑扬顿挫的旋律,学校甬剧社团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板有眼地学习唱腔、进行身训的场景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甬剧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积淀的宁波戏剧,它从农村田头山歌、唱新闻等演化而来,体现了宁波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更好地传承这一体现浓郁宁波地域文化特色的戏剧艺术,甬剧把传承的目光瞄向中小学校,开展甬剧进校园活动,先后在江北区育才小学、鄞州区高桥镇望江小学成立了“甬剧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让传统戏剧在校园“活”起来。 从2011年4月起,望江小学与宁波甬剧团合作,开展了《甬剧文化在农村校园传承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编写了宁波市第一本少儿甬剧教材《乡韵》和《宁波方言简单学》,还请来甬剧专业老师,从零开始教孩子们宁波话、唱腔、身段。 来到望江小学,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甬剧文化气息:校园墙面汇集了各种甬剧知识、名家风采组照等;校园广播每天播放甬剧经典唱段等;孩子们吟唱的校歌是专门创作的甬剧版。2011年11月,陈露茜、陆永园两位同学演唱的《杜鹃》片段在央视戏曲频道《快乐戏园》“周末大比拼”中获得银奖;2012年元宵节,李雅林、戴佳莉和卫婷的《田螺姑娘》、《半把剪刀》参加了央视戏曲频道“闹元宵”特别节目的演出。 甬剧团导演王红钢作为传承基地的专职老师,连续三年每周都到学校为孩子们上课,他为孩子们认真学习的热情深深感染,“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尤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他们努力克服语言关,从学甬剧开始,了解宁波地方戏、了解宁波文化,难能可贵。” 校长褚炳君告诉记者:“如今,望江小学大多数小朋友掌握了甬剧知识,并渐渐喜欢上了甬剧艺术,一大批家长也被带动着开始了解和关注甬剧。” 无独有偶,同样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宁波另一个剧种姚剧也正收获着“非遗进校园”的硕果。从2004年起,余姚市肖东第一小学成为姚剧进校园试点单位,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1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如今,学生人人会唱姚剧,并多次在市、省、全国戏曲比赛上获奖。 此外,蛟川走书、宁波评话等地方曲艺类非遗项目也分别在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东钱湖旅游学校设立了传承基地,让宁波传统戏曲扎根在学校、留驻在青少年的心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