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222222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222222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林业经济管理专业

林产品贸易专题讲义

东北林业大学

2011年3月

《林产品贸易专题》讲义

东北林业大学田刚

参考书目:

1、张春霞主编,《林产品贸易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Tim Pect著, 《木材》,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3、聂影,《中国林产品:流通、市场与贸易》,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林产品贸易专题》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林产品贸易的概念

第二节林产品贸易学研究的任务与对象

第三节林产品贸易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林产品市场

第一节林产品市场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林产品市场的分类

第三节林产品市场的规模和结构

第四节林产品市场的作用

第五节我国林产品的区域市场

第三章木材的供给与需求

第一节木材的供求

第二节木材供需预测

第三节我国主要林产品中长期供求预测分析

第四章林产品价格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林产品价格的职能和作用

第二节供求关系与木材市场价格

第三节价格机制与政府行为

第四节我国木材价格的实践

第五章中国木材流通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旧中国的木材市场

第二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木材市场

第三节木材流通的“双轨制”

第四节培育木材产区市场

第五节开发林产品的销区市场

第六章商品交易市场建设

第一节商品交易市场

第二节商品批发市场

第三节交易程序与交易形式

第四节我国林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实践

第七章非木材林产品市场培育

第一节非木材林产品贸易的现状

第二节竹类商品市场培育

第三节林化产品市场培育

第八章林产品国际贸易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对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三节国际贸易组织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

第四节世界林产品贸易的政策及管理

第九章世界林产品市场

第一节世界林产品市场概述

第二节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区域市场

第三节主要非木材林产品的区域市场

第十章中国林产品对外贸易

第一节中国林产品对外贸易的意义与特点

第二节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第三节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我国林产品对外贸易方式

第五节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前景分析

第六节发展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策与建议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林产品贸易的概念

一、林产品贸易的概念

1、林产品的概念

林产品是指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生产的木材和以木材为原料生产的各种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木制人造板,各种木质成品和半成品,木浆,以木材为原料的各种纸及纸制品,林化产品等。

从广义的意义上讲, 林产品是指是从森林资源中生产的具有国际经济意义的所有产品,包括原木,锯材,木制人造板,各种木制成品和半成品,木浆及纸制品,林化产品,林特林副产品,野生动物及其毛皮等。

林产品种类繁多,品种多样。林产品既是生产资料,也包括生活资料,既包括工业加工产品,也包括种植和养殖产品。

无论从交易额和交易数量上看,木材产品是林产品中的主要产品,木材贸易是林产品贸易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2、林产品贸易的概念

林产品贸易是林产品商品交换活动的整体反映,也是社会商品交换活动的一部分。林产品贸易是指以各类林产品为对象的各种商品交换活动。

二、林产品贸易的活动内容

1、信息活动

随着林产品商流和物流而产生的信息流动过程,包括林产品供给量及需求量极其结构,价格水平等。行业协会及一些权威机构负责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整理任务,并通过传播媒介将信息传递出去。

林产品市场体系的完善需要有一个完备的信息系统作为保证,其信息活动由:口头传递、实物展示、有纸传递、电子网络传递等方式。林产品信息方式的改进扩展了林产品贸易的空间和时间范围, 林产品贸易活动内容和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2、商流活动

商流活动是指林产品在交换中作为交易物的所有权的转移过程。它也是商品交换最本质的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交易者的主体地位;第二,交易的方式;第三,商品交易合同交易合约;第四,商流渠道等。

3、物流活动

物流活动是指商品在商流过程支配下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所进行的实物性转移,包括加工、检验、包装、储存、保管、装卸、运输等环节。

以木材为例,木材商品体积大,分量重,易损耗,其物流过程的管理比较繁杂。理论上讲,是从其成为商品时开始的,直到其进入到消费者手中。

我国木材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陆运输、水陆联运四种基本方式,其中铁路运输是主要方式,商品材(国产)的60%以上靠铁路运输,进口材以水路和铁路运输为主要方式。

我国木材流向总体上讲是由北、南、东三方面流向中部地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木材流通的主要是由林业部门和物资部门来完成的,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木材物流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部门、多种经济成分进入木材物流领域,形成了木材物流的竞争局面,提高了木材物流的效率。

第二节林产品贸易学的研究任务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任务

林产品贸易研究:

1、林产品贸易产生、运行、发展的规律;

2、建立林产品贸易的体系;

3、探讨能满足社会对林产品需求的贸易政策和管理体制。

二、研究对象

1、对林产品贸易发展规律的研究

林产品贸易学主要是对林产品贸易发展阶段的研究,探讨林产品贸易发展的历史,揭示林产品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更好的为现实服务。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有研究林产品贸易的历史的专著出版,我国在1988年出版的《中国木材商品流通与管理》对木材流通历史有系统阐述。

2、对林产品贸易理论的研究

林产品贸易的发展不仅要遵循社会商品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也要遵循林业再生产和林业发展规律。林产品贸易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林产品贸易的主要内容就是揭示这些规律性。

(1)建立林产品贸易理论框架和体系

①林产品贸易市场的地位和作用,特点极其变化规律性研究

②林产品供给的研究

③林产品需求的研究

④林产品价格均衡的研究

⑤林产品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

⑥林产品贸易相关因素的研究

⑦其他相关理论的研究。

(2)研究林产品贸易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模型和程序。

林产品贸易的许多理论问题不仅要定性研究,而且需要大量的定量研究。

3、研究林产品贸易的实际问题

(1)林产品贸易极其市场管理体制的研究

(2)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研究

(3)市场体系建立和规划

(4)区域市场的协调发展

(5)市场规范化管理

(6)供需平衡及价格的宏观管理

(7)全国林产品物流体系的完善等等

第三节林产品贸易的地位与作用

一、林产品贸易的地位

在林业再生产的过程中,交换处于再生产的中间环节,它不仅直接影响生产,还通过分配,消费间接的反作用于生产。

二、林产品贸易的作用

林产品贸易在林产品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流通的环节日益加强:(1)影响力大大加强;(2)对保护环境影响

很大;(3)影响林产品的规模和品种。

1林产品贸易制约着林产品消费

贸易活动是通过交换把市场和生产,生产和消费联系在一起,林产品贸易决了消费获得产品的数量,品种和质量。它在高效的运作下,能够在明确的时间地点。以满意的价格,将适合产品从生产者运达消费者,进而满足消费,完成再生产的循环。

2、林产品贸易决定着分配

(1)决定着林产品资源的分配:通过市场调节代替了原先的计划分配。林产品资源的流向是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流向那些增值最高,也就是能实现其最高效用的地方。

(2)决定着各种经济利益关系a在市场竞争中自然形成的林产品价格,就决定了林产品生产者。林产品的经营者和林产品的消费这的利益分配关系;b征收的林产品税费则牵涉到更多方面的利益关系的再分配。

复习思考题

1、林产品贸易的概念是什么?

2、林产品贸易学的任务与对象是什么?

3、简述林产品贸易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林产品市场

林产品市场是提高商品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正确理解和深刻认识林产品市场及其运行特点,把握其运行的规律性,才能充分发挥林产品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一节林产品市场的概念与特点

一、市场的概念

在当今社会,市场已对人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枢纽,将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

(一)关于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定义:

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这是通常的狭义概念。

2、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区域,这个定义比仅仅将市场等同于具体的场所(商店、

商场、集市)的认识有进步,但上述概念都没有准确反映市场的经济内涵。

3、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这个定义又偏抽象。

4、市场是商品流通的空间、时间和经济关系的综合反映。

5、比较完整的定义,认为市场是交易者进行商品交换的环境条件和交换关系的总和。

(二)构成商品交换的基本要素

1、买方:商品交易的购买者

2、卖方:商品交易的销售者

3、商品:买卖交易活动中的标的物

(三)商品交换发生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1、双方之间要有足够的信息,并且愿意进行交换。

2、商品的所有权的让渡和商品物的转移能够实现,或者商流和物流能够顺畅;或者说市场交易达成,买卖双方能够得到对方中的商品。

3、交换建立在双方认可的价格上,无论物质上和精神上,消费者预期到交换能获得效益与效用。

二、林产品市场的特点

(一)一般林产品市场的特点

1、供给约束

林产品市场是资源约束型市场,所以,林产品市场的供给受许多因素和条件的约束:受林木资源生长量和生产周期的约束;受林业用地有限性的制约;受其他自然条件的约束(气候和土地类型等);受林木资源的保护政策的制约;保证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发挥;还要考虑市场对林产品的需求影响等。

2、林木产品供给的地域性约束

林木产品供给的地域性约束的原因:(1)土地的边际效益导致森林不可能均匀分布;(2)历史和人口等因素也造成森林不可能均匀分布;(3)不同类型的土地和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派生特点(1)木材运输成为木材流通中的重要环节,即运输能力和流向成为制约林木商品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2)木材运输成本比重较大,进而影响木材价格。

3、木材价格对供求的影响速度和强度降低

价格机制对消费者资料市场的调节较为迅速,而对生产资料市场的调节相对迟缓;价格机制对不同市场的调节强度也不同,在消费资料市场上,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反映较强,而在生产资料市场上,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弱,主要原因是木材一般是中间产品或是生产资料

4、需求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社会对林产品需求的多样性表现在其需求来自多个部门和多个行业。

5、林产品的商业标准化程度低

主要原因:(1)林产品种类繁多,由于树种、材种、生产区域不样,在质量规格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2)林产品的交易一般数量较大,个体产品形状差异,给交易的准确计量都存在着一定差异,给交易的准确计量带来一定的难度。带来问题:(3)难以采用期货交易;(4)无纸交易有一定难度;(5)准确计量比较困难;(6)交易比较繁杂等。

(二)中国林产品市场的特点

中国林产品市场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还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特殊而具有某些突出特点:

1、供给约束突出——基本特点

中国森林资源危机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不足,而且还表现在质量上的降低。另外,林业用地不足得志月难以较大程度的改变

2、资源供给的地域性强

中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多分布在边远地区,而中国的人口稠密地区和工农较发达地区集中字中部和东部,这将与森林资源分布截然不同,因而交通运输的矛盾较为突出

3、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同时发挥作用

具体表现在:(1)市场供给不仅受需求影响,而且也受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制约;(2)行政干预较多,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4、林产品市场管理分散

林产品贸易涉及的部门层次和区域较多,由于多种矛盾交织,使整体市场运行和发展不协调,条块分割,信息不能及时沟通,管理较为分散。

5、替代产业迅速发展

林产品供需矛盾导致替代林产品的产业迅速发展,所以价格难以反映林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同时,林产品供给、需求、价格之间的变化有较大的空间和调整的余地。

6、林产品市场的交易行为不规范

这主要是由于:(1)缺乏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2)法律法规的约束性差;(3)人为因素较强;(4)林产品及其市场的自身特性。

7、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依存度进一步上升

林产品商品已成为当前中国最主要的进出口商品之一,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第二节林产品市场的分类

林产品商品交换是在许多条件下进行的,由于林产品的基础条件不同,林产品市场就以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

一、按需求和供给的状态不同,可分为买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1、卖方市场:当需求大于供给时,称为卖方市场。

2、买方市场;当需求小于供给时,称为买方市场。

我国的林产品市场总体上来看是卖方市场,我国的林产品市场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二、按产品的交易的地点的不同,分为产区市场和销区市场。

1、销区市场:当交易在销区达成时称为销区市场。

2、产区市场:当交易在产区达成时成为产区市场。

我国林产品的产区市场和销区市场特征比较明显。在经济比较发达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形成销区市场,而在经济落后和人烟稀少的林区形成产区市场。

三、按交易参与者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分为集中市场和分散市场

1、集中市场:当交易参与者很多,并进行多种林产品的交易活动时,成为集中市场。其特点是:(1)中介组织介入;(2)有组织和管理职能。(例如:集贸市场、

批发交易市场、产品展销会等)

2、分散市场:企业和个人根据自身状况各自进行林产品的购买和营销活动构成分散市场。其特点是:(1)这类市场在交易市场中占主导地位;(2)分散和零乱。

四、按交易的品种不同,又可分为单一品种的专业化市场和多种品种的综合市场

1、专业化市场:经销单一品种或某类产品的市场;(木材市场、竹材市场、林副产品市场、家具市场等专业化市场等);

2、综合市场:多种林产品的经销活动的市场。

五、按市场的空间结构不同,又可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区域市场、国际区域市场、国内市场等。

1、国际林产品市场:国际范围内形成的市场;

2、国际区域林产品市场:国际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市场,目前主要有北美、环太平洋、欧盟、东北亚等市场;

3、国家市场;国内各市场组成了国家市场,例如:中国市场、日本市场等;

4、国内区域市场:(1)北方国有林区市场和南方集体林区;(2)东北地区、沿海城市、华北中原地区、南方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六大市场;(3)有代表的大城市:哈尔滨、大连、北京、西安、郑州、成都、武汉、南京、福州、广州为中心的十大市场。

六、按产品使用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消费者市场、工业者市场、政府市场和中间商市场

1、消费者市场:面向消费者使用的市场;

2、工业者市场:面向工业者使用的市场;

3、政府市场:面向政府使用的市场;

4中间商市场:面向中间商使用的市场。

七、按林产品的大类可以划分成木质产品商品市场、非木质产品商品市场、林产化工产品商品市场、森林景观旅游产品商品市场等。

中国林产品市场的基本特点:中国林产品市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卖方市场,但在个别品种上、某些区域内、某段时间内会出现供需平衡或供大于求的局面。

第三节林产品市场的规模和结构

林产品市场是林业活动的一个部分,它与林产品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与林业经济的其他各部分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这些数量比例关系合理就能充分发挥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反之,这种促进作用就十分的有限,有时甚至还会产生相反作用。

一、林产品市场规模

1、林产品市场规模的定义

林产品市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空间范围内,构成市场各因素的聚集程度。

2、林产品市场规模的反映内容与主要目标:

(1)交易林产品的数量及品种。交易林产品的数量及品种多少反映林业发展水平和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其多少有也反映林业生产和林产品消费水平;其多少也反映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

(2)林产品市场的辐射范围。林产品市场的辐射范围是指市场交易的林产品涉

及的空间范围,直接反映特定市场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和市场地位。它与身材的地理位置、林产品品种、管理水平、市场信誉有密切关系。

(3)投入的货币资金数量。交易者投放的交易资金数量;用于市场基础资金的数量。投入货币资金量取决于多种因素,是市场运行多种因素的综

合反映。一般地讲,市场交易资金或建设资金多,市场规模一般比较大,市场运行的效果就较好;但是,投入太多则增加成本开支。

(4)交易者的数量,包括买卖双方的数量。交易者的数量是指相对稳定的交易者数,其数量较大,数量均衡或有增加趋势,这说明市场运行状况良好。

一般来说,由于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某些区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林产品市场,市场状况会随着这些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二、林产品市场结构

1、林产品市场结构的定义

林产品市场结构是指林产品交换活动中各要素之间数量比例关系和联系方式。

2、林产品市场结构的内容

(1)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在林产品流通中不同劳动资料占有形式的商业活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及联系方式。所有制结构经历:①多种所有制自由购销阶段(建国初期-50年代中期)②国有单一所有制统购统销阶段(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末期)③国有企业占主导,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双轨双轨购销阶段(80年代初中期-90年代初期)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多种所有制并存阶段(90年代初期-至今)。

目前,林产品流通的主体所有制形式存在国有经营者、集体经营者和个体经营者。另外合资和外资企业也进入我国林产品流通领域。

(2)林产品的客体结构。林产品的客体结构是指流通对象的数量比例关系和联系方式,它主要包括以木材为主的木材市场和非木材商品市场(如林化产品市场、竹材林副产品市场等)。另外,活立木市场(尤其南方集体林区)出现也较有特点。

(3)林产品市场的行业结构。不同类型的林产品贸易组织在市场中所占用的商业资源之间的数量比例及联系方式就构成了林产品市场的行业结构。有:零售企业、批发企业、生产企业直销组织、中介服务组织等。

(4)林产品市场的时间结构。商品资源在不同时段内有不同类型交易中的配量关系构成了林产品市场的时间结构。林产品市场主要以现货交易为主,期货交易较少,这是我国林产品市场交易的特点。

(5)林产品市场的空间结构。林产品市场的空间结构是指林产品商业资源在不同地区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及联系方式。

第四节林产品市场的作用

一、媒介作用

市场最基本作用之一就是提供各种环境和条件完成和促进商品交换。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和枢纽。

买方认可交易方式,合适价格水平

买方卖方

卖方认可交易方式、合适价格水平

二、资源配置作用

市场机制使稀缺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例如:自然人和法人(个人和单位)

①进入市场;②开始市场竞争;③发出信息;④各自采取行动;⑤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完成交换活动。结果:使资源从价值低的用途转移到价值高的用途上去;使有效率的生产者能够支配更多的资源;使有钱、有经验的生产者支配更多的资源。

三、时空调节功能

林产品在市场中能实现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由于林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空间、数量等方面都产生隔离,就信赖于市场的调节。例如:①贮木场和仓库就有此功能;②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通过经营活动实现林产品空间转移。

四、价格发现功能

通过市场供求状况就会了解商品的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就是在市场的交换活动中反映出来。

五、传递信息功能

市场一般会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种信息汇集起来,并通过一定的渠道传递给科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由此交易各方根据各方情况给出相应决策达到调节生产与调费,实现两者有机结合。

第五节我国的林产品区域市场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等原因,使木材市场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其依据是区域市场要有社会经济环境特殊性,供需有其自身特点,并对全国木材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一、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市场

1、地域范围

地域范围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这一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木材产量和消费量都很大。

2、市场特征

(1)木材市场规模较大,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和消费市场;

(2)木材生产以大中型林业企业为主体。木材经营部门以国有企业为主,也有其他多种经济成分;

(3)对俄木材贸易和边境木材市场异常活跃,其它国家的木材也越拉越多的进入东北地区;

(4)铁路运输是影响木材流通的十分关键因素;

(5)该地区木材采运季节性很强,冬季是采运的黄金季节,市场受季节影响较大。

3、供需特点

(1)木材供给与需求量大;

(2)木材供给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并不乐观;

(3)供给木材以针叶材为主,产品品种有原木、锯木、木质人造板以及多种木制品。东北还是我国木浆造纸工业的基地;

(4)供给还受季节、运输的因素影响;

(5)进口木材及其制成品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木材来源;

(6)木材需求量较大体现在:林木、造纸、建筑、农业、薪材及加工用材等方面。区内外需求量都很大;

(7)东北地区产成品也有大量出口

二、南方集体林区市场

1、地域范围

地域范围涉及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0个省区,是我国主要的木材产区之一。

2、市场特点

(1)木材供给约占全国产量的较大;

(2)南方林区集体所有制的森林资源约占90%,林业吉林副业收入占集体经济中占有大的比重;

(3)速生丰产林占有较大比重。

3、供需及消费特点

(1)供给量较大,但不平衡。例如,福建、海南等省森林资源丰富,林产品自给有余,广东,广西,浙江可以接近自给以外,其他地区供给不足;

(2)需求量很大a:生产用材 b生活用材c 薪材

(3):适合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的建设,以后此类的林产品的供给有较大的弹性。

三、西南地区木材市场

1、地域范围:

地域范围涉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云南和西藏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产区。

2、市场特征

(1)木材市场类型较多,基本形式一个渠道,多层次的木材市场;

(2)木材市场较不活跃,制约因素较多;

(3)边境木材市场活动日益活跃。

3、供求特点

(1)木材消费水平不高,木材消费量相对较少;

(2)供给潜力巨大,但受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影响较大;

(3)大量木材通过边贸进入内地,该区域外部需求大于内部需求。

四、华北中原地区市场

1、地域范围

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天津、北京及陕西的部分地区。该地域是粮棉油的主要产地,平原森林也得到健康的发展。

2、市场特点

(1)市场发展是阶梯性特点

(2)本地区木材市场始终是开放的,其流通形成以市场贸易为主,其他各种形式并存。

3、供求特点

(1)市场调节供求和农村烧材自给为主,指导分配为辅;

(2)木材供给以原木为主,纸浆以及锯材所占比重较小;

(3)木材消费有农村农民生活用材和企业生产用材;

(4)有少量木制品加工出口;

(5)木材消费受经济增长速度和消费强度影响比较明显。

五、西北地区木材市场

1、地域范围

它包括陕西、山西、新疆、内蒙西部地区、甘肃、宁夏等地区,该地区基本上是林木及其他林产品的销区。

2、市场特征

(1)木材市场规模小,交易量少;

(2)基本上是销区市场,自己性差。

3、需求特点

(1)对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需求有限,一般以生活用材为主,生产用材量很少;

(2)木材来源主要是东北和西南地区,运输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

(3)基本上无林产品及木材供给,木材加工和林产品制造相对落后。

六、华东地区木材市场

1、地域范围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

2、市场特征

(1)经济比较发达,交通运输便利;

(2)市场活跃。

3、供给与需求特点

在供给方面,一个来自于国内的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一个来自于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方面,一方面出口自己的精加工木制品,而且大量进口相对稀缺的优质大径阔叶材;在需求方面:(1)木材需求量大,质量要求较高;(2)进口木材大量涌入;(3)应用领域突出。

阅读资料:介绍我国沿海开放及重点大城市木材市场

我国沿海开放及重点大城市木材市场这是中国最重要的销区市场,主要包括:(1)沿海开放城市:上海、深圳、大连、厦门、广州等;(2)重点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等。

我国沿海开放及重点大城市木材市场市场特征:(1)木材需求量大,质量要求较高;(2)进口木材大量涌入;(3)应用领域突出。

我国沿海开放及重点大城市木材市场市场市场变动趋势:(1)经营方式变动较大;(2)分销渠道多;(3)多种行业多个部门、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经营。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林产品市场的概念与种类。

2、林产品市场的特点和发展情况有哪些?

3、林产品市场的规模与结构是什么?

4、论述我国林产品的区域市场和特点。

第三章木材的供给与需求

第一节木材的供求

一、木材供给

1、定义与概念

木材供给原则上是指生产者或经营者在某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木材商品的数量。木材供给是由国内供给量和国外进口量两部分组成的。国内的供给量是由当年生产量、生产库存量以及流通领域的存量构成。

木材是由多种产品构成的,不同产品的供给状况差别很大。国内的供给存量构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木材采伐以后,要经过干燥过程,我国的木材干燥大多采用天然干燥法,即将木材露天放置一段时间,使木材的含水量减少,这样,木材的贮存成为木材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我国不少主要林区的木材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生产时间比较集中。而社会需求、交通运输与这种季节性有很大的矛盾,生产、运输、销售、使用难以连续进行。这就要求生产企业生产出的木材要有一个储存阶段,贮存量和时间由生产和市场情况决定。木材进入流通领域后,并不是马上全部进入生产加工或消费领域,其中部分木材要在流通领域停留一段时间,这一方面是由于经营者必须握有一定的货源,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变化也使经营者的部分产品不能在价格不理想的时候进入消费领域。这样,流通领域就存在一个木材商品的存量,这个存量要在适当的时候进入消费领域。

2、木材的国内供给构成

(1)每年计划内产量:4000万m-7000 m

(2)每年计划外产量:3400万m-6000 m

(3)每年薪材产量:3000 万m-7000 万m(FAO估计为1亿m 以上)

全国的实际木材产量约为:1.4亿m-2亿m。平均每人每年的占有量不到0.2 m。

这里的指明的是,全国公布的统计木材计划内产量仅为各省市区上报的汇总。实际数字(产量)要公布数字高出许多。

3、木材供给的现状所带来的影响

由于木材的供给严重不足,可采资源越来越少,使得林产品的质量和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替代产业和节约代用方法被广泛采用和发展。我国的木材产量与国

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有很大的距离,由于多年对天然原始森林的开发,可采资源越来越少。特别是具有多种用途的大中径级商品材供应量严重不足,使许多林产品的加工、生产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资源质量的下降也影响到林产品商品的质量和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源的不足使各种木材的节约代用方法和技术被广泛采用,部分地解决了由于资源缺乏而产生的市场供给不足问题,也使替代产品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这样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由于在一段时间内大量使用替代品,使林业获得一段宝贵的调整和改造阶段,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为以后的林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由于替代品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批在国民经济中有影响的产业,成为林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进而成为林业永久的替代者,那么,对未来的林业发展就有可能造成非常不利的局面。

4、进口林木产品情况

从“六五”期间开始,我国大量进口林产品及制品。中国不仅是世界林木产品需求大国和消费大国,而且是林木产品的贸易大国。中国主要林木产品进口数量在世界林木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林木产品进口量急剧猛增,木材进口已成为我国木材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0年代一般为800万m-2000万m

90年代一般为5000万m-7500万m

21世纪以来 7000万m-1亿m以上

我国属于少林国家,木材生产实行限额采伐。为解决国内木材供需的矛盾,缓解需求对森林资源的巨大压力,从“六五”期间开始,大量进口木材及制品,近几年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木材及制品,木材进口目前已成为我国木材供给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进口林木产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影响木材供给的主要因素

(1)资源状况,包括蓄积量,资源生产量,林种结构,林结构等;

(2)木材生产状况与木材生产能力;

(3)生产成本;

(4)流通领域的产量;

(5)市场需求量;

(6)市场价格水平;

(7)未来预期水平;

(8)国际林产品产量

6、今后木材供给趋势及特点

总体讲,我国木材供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东北国有林区,南方集体林区和西南国有林区是我国的重点木材产区,但其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

(2)大量进口材,尤其是大径级原木、优质锯材、胶合板、纸浆及纸等产品必须大量进口以弥补供给的的严重短缺;

(3)国产刨花板和纤维板(MDF)供给量相对增加,而胶合板的生产则徘徊不前;

(4)速生丰产林的增加将使大量的中小经板木材及其相类制品比重加大

二、木材需求

1、定义与概念

木材需求原则上是使用者和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木材商品量。

2、木材需求的种类与结构

(1)木材总需求量

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用于生产,维修,基本建设及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和增加储备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及进出口差额数量的总和。

(2)国民经济的木材需求量及其结构:国民经济的木材需求量及比例关系。

木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主要用于矿业,建筑,造纸,家具,包装等部门。另外,在交通运输,农业生产,文化用品及体育用品也使用大量木材。

(3)区域木材需求量及其结构。

(4)具体木材产品的需求量及其结构。

(5)木材节约和替代。它影响木材需求总量,结构和价格,还会对木材及林业生产有深远影响。

3、影响木材需求水平的影响因素

(1) 森林资源条件

(2)工农业发展速度

(3)产业结构的变化

(4)国家基本的建设规模

(5)木材节约措施和代用材料的发展

(6)木材加工的深度

(7)经济政策和宏观管理体制的变化

(8)价格的变化,国际市场的变化

(9)人均收入水平变化,GDP变化等

(10)消费者偏好,人口构成也会影响木材需求

4、我国木材需求的总体趋势。

随人口,经济增长等诸多因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总的来看,受国内森林资源供给能力的约束,国内林产品供给总量呈明显下降。而需求却随人口、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在满足国内林产品市场需求方面存在较大缺口。特别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森林资源供给必然受到长期制约和影响。林产品供需上的结构性短缺将更加突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林木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导致进口材的大量涌入并逐年增加。考虑到中国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国人口的增加、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政府继续实施稳健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零关税、放开经营权等鼓励木材进口政策等,木材需求与消费还将继续扩大,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林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进口仍将保持旺盛增长势头。

三、木材供求的平衡

(一)加速森林资源培育

资源危机是造成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加速森林培育是解决我国木材及其他林产品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我们目前,一方面要加速人工林的培育,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的构建商品林经营体系。

(二)大力发展人造板产业

人造板一般能替代实体木材用于建筑,包装,家具和其它木制品。1立方米胶合板或纤维板能替代4—5立方米木材,1立方米刨花板能替代3立方米木材尤其是刨花板和纤维板的原料基本上采伐加工剩余物和小径材,发展人造板产业不仅对于节约木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世界林产工业发展方向。

(三)进口木材和其它林木产品

目前,中国的林产品贸易在国贸在国际市场萨那感日趋活跃,成为世界林产品进口大国之一,尤其在原木、锯材、胶合板、木浆、纸和纸板方面的进口中都有令人注目的表现。我国林产品出口的产品种类较多,从原木、锯材、松香到多种小型木制品,半成品和其他林特林副产品等,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木材加工出材率

这能够使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多的变为有用的产品,我国的目前水平较低。

(五)做好木材的防护和保护工作

延长木材使用寿命,是节约木材,降低用材数量和费用的重要措施。木材防护处理主要包括干燥,防腐,防火等措施,今后主要在资金投入,实用技术研究和普及方面下功夫。

(六)在搞好木材代用和节约的同时,转变观念,开拓木材新的使用途径,促进林业发展

1、节约木材:指在不降低产品和质量的前提下,经济合理的利用木材。主要包括:(1)不断改进设计和生产技术综合利用木材;(2)改革烧材;(3)节约包装木材;(4)循环使用木材和回收废旧木材;(5)木材防护工作(干燥,防腐等)加强,延长使用寿命。

2、木材代用:是指使用非木材的其他原料及制品,在不影响主要使用性能的情况下代替木材和木制品的使用。

3、回收复用

(七)竹林利用

我国竹资源丰富,竹材产量占世界第一位。我们提倡竹林的合理使用,相对减少对木材的需求量,缩小木材供给差额。

第二节木材的供需预测

一、近年来木材供需预测研究的综述

对该项课题的深入研究,已成为林业经济重要的研究项目之一,了解木材供需的现状,揭示未来木材供需状况和变化趋势,对林业的宏观和微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我国木材供需预测研究的历史沿革及评价

1、历史沿革

我国对木材需求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

(1)1983年中国林学会组织参加了由中国科协和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联合主持的2000年的中国的研究课题,对2000中国木材需求进行预测;

(2)1984年的我国林业发展问题综合研究题目中,又有相同的研究;

(3)1985年进行的中国林业发展道路的研究包括了对中国木材供需预测的研究;

(4)1990年中国木材科院的候知正带领的课题组完成了中国木材供应和需求的

研究的课题,对2000年中国木材供需进行预测;

(5)前林业部为制订中国林业发展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也进行了相同的研究;

(6)前林业部在制订“九五”计划的产业政策和2000年远景规划研究也有相同的研究;

(7)2002年国家林业局就“中国入世对林业的影响与对策”也对中国林产品中长期供求预测进行综合分析;

(8)其它。南林,东林和北林的专家学者都有涉及该方面的研究。

2、评价

(1)对木材供需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2)对木材供需预测研究方法的研究还不完善;

(3)相关研究所需的数据不准确,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相关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

(5)研究的连续性差一些;

(6)研究的目的性,政治性过强;

(7)过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研究结果。

(二)国外木材供需研究预测情况

美国,英国,日本,芬兰,瑞典等国家都对此问题给予很大预测。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也多次组织专家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我国木材供需预测常用模型与方法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经济数学模型方法是我国木材需求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1、指数平滑法;

2、单方程回归预测方法;

3、计量经济学方程联立方程;

4、系统动态学方法;

5、带输入项的线性差方程;

6、消耗结构法;

7、综合预测方法;

8、其它。

三、借鉴国外木材供需研究成果

1、先进的信息系统;

2、注重对已有模型的修正和发展;

3、对木材需求的区域性研究;

4、对木材产品细分的方法;

5、对需求的研究应与加工技术,国际贸易,产品结构等有关因素相结合,使之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6、对数据本身精确性的探讨;

7、模型的细化;

8、对产品贡献理论的研究;

第三节我国主要林产品中长期供求预测分析

一、木材供需预测分析

(一)木材需求总量预测

据相关资料及专家预测,2015年我国木材需求总量达到43780---44280万m,其中,生产建设用材:33780---34280万m,薪材:10000万m。

(二)木材供给总量预测

2015年木材产量总供给为1.96亿m

三、木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以上预测结果,在不考虑薪材需求前提下,生产建设用材供求缺口:2015年为1.4亿m---1.5亿m(进口依赖率将高达50%以上)。

附1:中国建筑装饰用材需求预测

2030年:4600万m(折合原木需求量)

2050年:5000~6 000万m (折合原木需求量)

资料来源: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战略卷(2003)资料整理

附2:中国家具用材需求预测

2030年: 5900~6500万m (折合原木需求量)

2050年: 7400~11000万m (折合原木需求量)

资料来源: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战略卷(2003)资料整理

附3:中国胶合板及其用材需求预测

2030年:4600~5400万m (折合原木需求量)

2050年:5800~7800万m (折合原木需求量)

资料来源: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战略卷(2003)资料整理

附4:中国刨花板及其用材需求预测

2030年: 4600~5000万m (折合原木需求量)

2050年: 6800~9800万m (折合原木需求量)

资料来源: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战略卷(2003)资料整理

附5:中国纤维板及其用材需求预测

2030年: 2400~3000万m (折合原木需求量)

2050年: 3600~4000万m (折合原木需求量)

资料来源: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战略卷(2003)资料整理

附6:中国木浆及其用材需求预测

2030年: 11900~12500万m (折合原木需求量)

2050年: 21800~26300万m (折合原木需求量)

资料来源: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战略卷(2003)资料整理

附7:中国其它用材需求预测

2030年:6000万m(折合原木需求量)

2050年:7000万m (折合原木需求量)

资料来源: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战略卷(2003)资料整理

附8:中国工业加工用材需求预测

2030年:29500~31900万m(折合原木需求量)

2050年:45000~54900万m(折合原木需求量)

资料来源: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战略卷(2003)资料整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