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

分国民经济行业企业工资价位

分登记注册类型企业工资价位

分工龄段企业工资价位

分管理岗位企业工资价位

分专业技术等级企业工资价位

分工种企业工资价位

分年龄段企业工资价位

分学历企业工资价位

工资决定理论

(四)工资决定理论 工资决定理论的定义 工资决定理论:工资由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递减。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表明工资高过一定的限度,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不足以抵补劳动的边际负效用,劳动力的供给反而减少了。 经济学的分配理论中,工资决定理论有边际生产力论、供求均衡价格论、集体谈判工资论、效率工资论和分享工资论。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工资决定的理论 1.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决定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在工资决定方面一直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格的体现,它必须等于维持这种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最早对劳动力价值进行论述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他指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此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在这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们认为,对于需要靠劳动力过活的工人,他们的工资水平至少必须能够维持他们的生活,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工资还得稍稍超过足够维持生活的程度,否则劳动者就不能赡养其家室而传宗接代了”。此后,马克思在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理论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这种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同时,作为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工资,它的形成与决定同样受到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制约,供求与竞争因素的作用使工人的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价值的基础上上下波动。 2.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决定理论。 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在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中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角度阐释了决定工资的另一个因素,即边际生产力。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随着可变要素的不断增加,最初上升,而超过某一点后,开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使用可变要素的原则是边际成本与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这个原则也是企业确定劳动力价格的原则。后来,剑桥学派的领袖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糅合了古典经济学派有关分配理论的思想和边际学派的边际理论,以供给均衡价格论为基础,建立起供给均衡工资理论,从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说明工资的市场决定机制。他认为,工资同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其中决定需求价格的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而决定供给价格的包括了劳动力的生产成本和劳动的闲暇效用。马歇尔的这种以市场机制为工资决定基础的分配理论为此后的西方工资理论

工资决定因素与薪酬设计匹配

工资决定因素与薪酬设计匹配
工资决定因素与薪酬设计匹配 摘要 工资作为市场上劳动力的价格,其决定因素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研究的重要论题之 一,本文从现有的古典工资决定理论和现代工资决定理论出发,认为工资是由人力资 本自身因素,所处企业内部因素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进行薪酬 设计的时候,也必须和决定该职业类型工资的因素相匹配。但一般薪酬设计时考虑到 的员工个人因素不多,本文引入自助式的薪酬设计,总的来说,企业薪酬体系必须考 虑并体现三大因素,才能真正达成目的。b5E2RGbCAP [关键词] 工资 目 录 前言 ------------------------------------------------------------4p1EanqFDPw 一、工资决定理论的含义 ------------------------------------------4DXDiTa9E3d (一)古典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4 (二)现代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5 二、工资决定因素分析 ------------------------------------------5RTCrpUDGiT (一) 人力资本自身因素------------------------------------------65PCzVD7HxA (二)所处企业内部因素------------------------------------------7jLBHrnAILg
1 / 15
工资理论
薪酬
薪酬体系设计
自助式薪酬体系

西方工资决定理论与我国次级劳动力市场工资决定机制的完善

西方工资决定理论与我国次级劳动力市场工资决定机制的完善 一、关于我国的次级劳动力市场 次级劳动力市场的说法最早见于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Thurow,Doeringer,Piore等人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收入高,工作稳定,工作条件好,培训机会多,有良好的晋升机制;而次级劳动力市场则与之相反,劳动者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工作条件差、培训机会少,缺乏晋升机制。对于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而言,培训教育能提高其收入,而对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而言,教育培训对他们收入的提高没有作用;并且,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级劳动力市场问的流动较少。Thurow等人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提出后,许多国家的研究者纷纷对本国的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象在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在我国同样存在,并且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我国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主要是由城镇下岗职工和从农村迁徙出来的进城务工人员构成,其中以被人们称为“农民工”的进城务工人员为主。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满足了工业化进程对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大量进入,更是填补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岗位的空缺,使城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整体的竞争力,同时也为我国发展出口贸易,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我国工业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国外次级劳动力市场一样,我国次级劳动力市场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工人集体议价能力低下等。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必将影响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事实上,长期以来这些处于次级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20XX年东南沿海各省出现招工困难后,我国当前次级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合理性更遭到了学者们的质疑。据一份专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在收入方面,被调查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8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00~500元的占%,500~800元的占%,800元以上的占%。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

劳动经济学模拟题

1. 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①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的时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男性成年人)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二级劳动力(中年妇女)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 ②主要劳动力市场 ㈠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劳动力市场的性质: 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 2、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 3、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 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结合。 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表现: 1、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2、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结合的最佳途径 3、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 主要劳动力市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完善的培训、晋升制度,工资由内部劳动力市场决定。 ③劳动时间变化的帕金森定律 劳动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即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 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换言之,劳动时间的增加和产量 的增加并不是总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 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这一规律被称为 “帕金森定律”。 ④配第-克拉克定律 配第—克拉克定理是有关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变化的理论。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计算了20个国家的各部门劳动投入和总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之后,得出的重要结论。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2.简答题(共60分,每题10分) ①试述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人力资源师辅导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这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在理论上所具有的第一个意义。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的第二个表现是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任何一个地区的工资,都不会与其他职业、行业、地区存在差别。 3.充分就业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的同时,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社会在均衡时,实现了充分就业。当然,必须注意的是,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构成“充分就业”的就业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量。在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需求曲线一方或双方都发生移位时,均衡工资的水平不同,其充分就业的就业量也是不同的。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供给增加;人口年龄结构通过劳动年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何企业家才能。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工资形式:基本工资+福利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工资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福利是工资的转换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立了劳动报酬。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大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延期支付: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延期支付当员工具备享受资格时,获得使用权。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Y=C+S=C+I 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正常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非正常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最常见,最严重,最难对付),增长差距性失业。对非正常性失业,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合产业政策,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 失业人数 ×100% 社会劳动力人数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 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收入差距指标——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库兹涅茨比率、帕累托定律等、基尼系数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指数,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与绝对平衡,接近1时,则接近绝对不平衡。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衡。通常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 收入政策措施: 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冻结。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 ②什么是有效劳动时间供给?影响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的因素有哪些?答:有效劳动时间或称工作效率,是指人们在工作期间每小时、每天或每周克尽职守所实际支付的脑、体力总量。 影响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的因素: 劳动生理方面:在既定时间里,人的脑力体力支出是有限的。需要大量支付脑力体力的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对高强度的脑力体力工作应支付较高工资。 道德风险:体现在有效劳动中的道德风险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便监督或监督不力,人们的脑力体力支付不足,低于实际工资水平。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的努力程度很难监督,这是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措施:建立完善监督制衡机制;晚上劳动报酬激励机制。 ③福利的实物支付包括那些形式?为什么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 答:福利分配是工资的转化形式,了是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醉。福利的支付方式大体划分为两类:其一为实物支付。包括各种带薪假期,如带薪假期、全薪公休日、免费或折价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等等;其二为延期支付,包括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 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原因在于: 1)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2)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劳动经济学作业

劳动经济学作业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一.问答题 1.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劳动投入与其它生产之间的可代替性;2、产品的需求弹性;3、其它生产因素的供给弹性;4、劳动成本在生产总成本所占的的比重。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一.名词解释 1.就业愿望丧失效应 答;就业愿望丧失效应;经济萧条、启动条件恶化时,人们就可能认为放弃就业、放弃寻找工作的等待经济复苏较为有利。如果这种效果强烈,会造成劳动力供给减少,这样在劳动力需求停滞或减少的情况下,会缓解市场供给关系的恶化状况。二.问答题 1.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 答;1、劳动参与率是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的研究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人口/总人口X100%年龄别(性别)劳动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人口/与分子同范围人口X100%劳动参与率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其本身并不是影响参与率的因素。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一.问答题 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什么? 答: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时,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能取得最高水平。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基本假设条件可知;劳动者有完备的信息,各类流动成本为零且不存在任何制度性火其他障碍,劳动力是同质的,即都存在或都不存在对当前特定技能的任何预先投资,其他劳动或工作条件一样等等。那么,流动和 竞争,必然导致没有任何工资差别。 3.充分就业;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的同时,导致充分就业。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构成“充分就业”的就业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量。

【薪酬管理)关于工资决定理论的文献综述

(薪酬管理)关于工资决定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工资决定理论的文献综述 字体大小:大|中|小2008-10-0920:11-阅读:77-评论:0 引言 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体系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绩效的高低和员工个人的收入多少,故对薪酬设计基础理论中最重要的工资决定理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大有必要。工资理论是随着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西方发达国家以往的学者于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中总结且提出的壹些理论。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商品市场价格必须由市场的供求机制来决定,作为劳动者价格的工资同样必须遵循这个规律。也就是说,于我国,劳动者工资水平的确定既要以劳动者于产品中的贡献——边际生产力为依据,同时必须满足劳动者为维持自身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需求。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工资确立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它于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许多西方国家曾经历过的问题,于这种情况下,西方的壹些经济理论对我国当下的社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是于大量阅读的前提下,主要按发展顺序阶段的不同学派叙述分析了西方经济学代表性的工资理论,最后又对马克思的工资决定理论单独进行分析研究。 正文 工资决定理论是关于怎样以科学的依据和方法来合理确定工资水平的理论。许许多多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的理论。了解和掌握其中壹些重要的工资理论,取长补短,对于研究和制定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西方经济学派的工资理论 (1)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理论 于早期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中,已经开始论述到有关工资的壹些问题。虽然他们的论述末形成壹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却为以后的工资理论研究莫定了基础。 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他认为,工资是财产所有者和劳动者相分离的情况下,作为非财产所有者的劳动者的报酬。因此,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财产所有者即雇主和劳动者的力量的对比。对于影响工资增长的因素,他认为主要是由于每年增加的就业机会,即对劳动者的需求大于劳动者的供给,导致雇主们竞相出高价雇佣劳动者。而对于劳动者需求,他认为必定随着预定用来支付劳动工资的资金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资金的增加是因为生产扩大和国民财富增加的缘故。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维持生存工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把工资和生活资料的价值联系起来,认为工资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自然价格是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维持生活且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格,市场价格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关系确定的实际支付的价格。他们进而从不同的方面详细分析了影响这俩种价格的主要因素。这壹理论存于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工资基金所占的比例和劳动力数量是随时均于发生波动的,而且于现实生产活动中,工资不仅能够从资本中支付,仍能够从现实生产中支付,这样,工资就能够通过生产的增长而增长。 (2)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性工资理论 ①边际生产力薪酬理论 约翰·贝茨·克拉克(J·B·Clark,1847-1938)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创立了边际生产力薪酬理论。他运用边际生产力来解释薪酬水平,即薪酬取决于劳动的边

工资决定理论

工资决定理论 【篇一:工资标准是如何决定的】 工资标准是如何决定的 最近,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地区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 均调增幅度21.7%.无论是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还是职工工资收入 的增加,这样的新闻总是能引来人们的极大关注,原因就在于这触 碰到了民生保障、收入分配等社会中最敏感的神经。那么,工资水 平是如何被决定的?经济发展与工资水平究竟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期“思与辨”进行关注。 主持人:王付永深圳特区报记者 嘉宾:连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晨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林卫芬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 一、工资标准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主持人:《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 标准每年会随着生活费用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 的变化而由当地政府进行调整。大家怎么看待最低工资标准这一现象? 林卫芬: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政府管制价格的行为,是政府对市场失 灵的一种有效的矫正。这种做法也是从国外借鉴来的。但是国外的 所谓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在参考平均工资和行业平均工资的前提下制 定的,并且其标准的提高始终和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直接挂钩,美国在1938年在《1938年公平劳动标准法》中规定了最低工资, 到1997年最低工资标准就已经提高了20倍左右。这些年我们在一 些省份虽然在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但不仅大大落后于社会职工 平均工资,而且低于行业工资水平。所以在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 平上,在提高工资标准上,应该在参考平均工资水平和行业平均工 资水平的前提下重新设计法定的最低工资水平。 连弟: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及不断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但不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因为在我国企业的主要成本中,劳动力 成本所占比例并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深圳的人工成本仅占生产

川农《劳动经济学(本科)》19年6月作业考核(正考)

(单选题)1: 从图形上看,边际技术替代率是()。 A: 等成本线的斜率 B: 等产量线的斜率 C: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D: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在我国所有劳动力流动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 A: 城市职工的劳动力流动问题 B: 高级知识分子的下海问题 C: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 D: 移民国外或移民发达地区的问题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企业按照法律法规或其他制度安排,建立或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这说明福利具有()。 A: 灵活性 B: 法定性 C: 自定性 D: 时效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需求减少时,均衡工资率会()。 A: 上升 B: 不确定 C: 不变 D: 下降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下面不属于雇员参与企业管理制度形式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C: 企业委员会制度 D: 职工建议制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静态均衡分析指的是在考察市场均衡时,变量的调整()。 A: 没有抽象掉时间因素 B: 抽象掉时间因素 C: 是需要花时间完成的 D: 在不同时间完成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失业有明显的高峰和低谷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全年。”这是描述季节性失业的()。 A: 地理区域性特点 B: 行业性特点 C: 失业持续期的有限性特点 D: 规律性特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A: 供给的增加 B: 供给的下降 C: 需求的增加 D: 需求的下降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下列不属于劳动力市场均衡意义的是() A: 能够使劳动力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B: 能够使劳动者获得最多的报酬 C: 能够使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D: 能够使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在采用计件工资作为基本工资的支付方式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是()。 A: 工人 B: 企业 C: 社会 D: 政府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假定条件是()。 A: 企业规模变化 B: 企业规模不变 C: 工资率变动,其他条件不变 D: 工资率不变,其他因素变化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正确答案:

决定工资水平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决定工资水平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答:一、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工资水平 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下,消费水平的高低最重要取决与社会生产的可供消费的产品数量。离开了这一点,工资就没有了来源,工资水平的高低也就无从谈起。 (二)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 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人均创造价值量的多少。 它代表着该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创造能力。从根本上看,工资水平的增长只能来源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增长。 第一,提高工资水平,从理论上讲有增加工资总额与减少劳动者人数两条途径。 第二,在劳动者人数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如果保持合理的积累与消费比例不变,要使工资水平有所增长,就必须依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加,而不能 靠“印票子”或借贷 第三,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有两条途径,既增加劳动者的人数,或者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三)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与工资水平 国民收入分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两大部分,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制约着劳动者工资的增长和工资水平的提高程度 (四)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与工资水平 工资是以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为依据分配个人消费的以一种形式,工资的实体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购买的个人消费品 第一,劳动者工资的总量(此处还有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收入),应该与既定的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的总量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以便保证劳动者在购买消费品 的时候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使之在特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物质生活需 要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 第二,劳动者工资总来那个应该与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的结构相适应 第三,劳动者的工资总量应该与消费品的价格档次结构相适应 (五)就业规模与工资水平 扩大就业规模对工资水平的增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根据边际分析理论,当活劳动即劳动力的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达到最合理的配置时,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创造的国民收入均可以达到最 高水平,获得最佳效益 第二,从新增工资基金的使用上看,这部分资金在使用中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提高原有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另一部分用于支付新增加的劳动者的工资, 即用于扩大就业 (六)人口增长状况与工资水平 人口的增长状况对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有着潜在的影响 第一,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有影响,从而影响到工资水平的增长 第二,人口增长对消费基金的使用有重要的影响 二、影响微观工资水平变动的因素 (一)企业外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企业外部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政府对宏观工资水平的决策以及物价等 1.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主观题复习答案[1]

劳动经济学历年试题答案 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57 (05.4 1.当时的工资水平高低、工作时间长短、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人口规模与结构等。 简述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的特征。P82 (08.4) 2. 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 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 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 简述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及其主要原因。P101 (08.4) 3.供大于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大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这种类型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 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劳动力供大于求,不可避免地要造成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主要原因:(1)由于物质资源的供给数量不足,(2)由于人口、劳动力资源数量增长过快,(3)由于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造成的。 试述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状态产生的原因。P119 (07.4)(0907) 4.(1)工资率作为劳动和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因为人们的消费已达到一定水平,要退回去习 惯一种更低的生活水平是很困难的。工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 (2)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3)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除此之外,使劳动力供求的结合发生障碍或扭曲的因素还有1)信息不足 2)过度选择 3)制度和政策因素。 试述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P129 (06.4) 5.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外部则指企 业之外。内部劳动力市场特别强调,企业组织内的劳动力分配要通过企业内的组织惯例、章程或者制度等进行。在传统经济学的劳动力市场分析中,由于劳动力的分配被认为是通过市场的价格竞争机制进行的,因此,诸如工资差别的状况就被看成是决定劳动力分配的重要因素。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并不否认市场的价格机制的作用,但同时强调企业内的劳动力分配机制与企业外的即外部市场的劳动力分配机制之间有着重要的性质差异。 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佣与劳动力转移现象,用传统经济学的市场分析能够比较容易说明。但是,一旦劳动力的分配和转移、工资决定等被纳入到企业组织内的雇佣关系中,仅仅简单地用价格机制来说明就不那么恰当了。因为训练、配置、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将介入到企业的长期规划、用人习惯、工资制度和劳动关系的各种决定中去。 简述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P129 (08.7 6. 1)员工一般享有较多的在职培训,这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大,从而引起企业用人政策的变化, 即企业不轻易解雇员工。2)现在劳动力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企业在调整劳动投入量时,不是任意辞退劳动者而是适当发挥内部劳动市场的机能。内部选用高级空缺职位的人才有利于激励员工。 3)监于社会制度的竞争压力,西方国家政府鼓励企业采取有利于员工的内部劳动力市场。 论述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P157 (05.4) (08.7)(0907) 7. 1)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2)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产品增多; 3)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节约能源; 4)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扩大就业; 5)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6)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论述婚姻的经济意义及婚姻比较优势呈现的趋势P177 (08.7 8.总体上来说,婚姻是不能依当事人个人意愿来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自然 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大家庭主义的观念逐渐淡漠,婚姻的决策逐渐成为当事人个人的事情。对个

劳动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

一、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1、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资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料。 3、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4、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5、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6、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二、效用最大化 7、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动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8、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9、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10、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三、劳动力市场 11、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12、通过居民户与企业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从供给的角度看,是要素服务收入;从需求的角 度看,是要素使用成本)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13、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14、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 15、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 16、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17、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 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8、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19、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 身“是什么”的问题。 20、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1、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使互惠交换不能实现。主要障碍有:信息障碍、体制障 碍、市场缺陷。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