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体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匀浆复合体为月骨替代物的实验探究

自体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匀浆复合体为月骨替代物的实验探究

自体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匀浆复合体为月骨替代物的实验探究
自体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匀浆复合体为月骨替代物的实验探究

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一松质骨匀浆复合体为

月骨替代物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月骨无菌性坏死(kienbock’S病)已有近百年历史,治疗方法多而不统一,是手外科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月骨置换术中,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一松质骨匀浆复合体植入动物关节腔后发生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为用该复合体替代缺血坏死的月骨治疗本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本实验选用45只健康、符合实验标准的新西兰白兔,4—5月龄,体重2.5-3.0公斤,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兔:(1)骨膜包绕肌腱组(骨膜组);(2)骨膜包绕肌腱一松质骨匀浆组(复合体组);(3)单纯肌腱球组(对照组)。从胫骨切取骨膜用于包绕肌腱或肌腱一松质骨匀浆复合体;部分切取股四头肌腱,而自胫骨近端干骺端处挖取适量松质骨并制成匀浆状;将制备的三种植入物分别植入家兔膝关节髌上囊内。术后3、6、12、16及24周取标本观察组织形态变化,进行x线片检查和CT值测定。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骨膜组只有少量软骨形成,复合体组表面光滑、质硬、形成特定的几何形态,有大量类似正常的软骨和骨形成;而单纯肌腱球呈玻璃样变性,最终形成片状胶原结构。标本cT值经计算机SAS软件统计分析,组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O.01)。复合体组软骨和骨形成明显优于骨膜组。,)~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骨膜包绕肌腱一松质骨匀浆复合体在骨膜、松质骨匀浆诱导下可形成大量骨和软骨,具有较好支撑作用,可用作月骨替代物。

关键词:月骨骨坏死骨膜松质骨匀浆肌腱

ExperimentalStudyontheCompoundofAutologousPeriosteum-wrappedTendonandSpongiosa

forExperimentalStudyandHomogenateasSubstitute

theLunate

Abstract

objective:DespiterecognitionofKienbock’Sdisease(1unatemalacialforover90years,itsvarioustreatmentsarestilldebated.ItiSalsoanimportantresearchtopicincurrenthand

thesurgery.ThepurposeofthisstuayWaStoobserve

andhistologicalchangesofthethreesortsofmorphological

implantsinthesuprapatellarbursaoftherabbits,andprovideexperimentalevidenceofimplantassubstituteforischemicnecrosedsemilunarboneinKienbock’Sdisease.

Methods:Forty-fivehealthyandstandardNewZealandrabbits,withagebetween4and5month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reegroups:groupAofperiosteum—wrappedfree

andspongiosatendon,groupBofperiosteum—wrappedfreetendon

homogenate,andgroupCofthetendonlumpservedasacontr01.Theperiosteumwasstrippedawayfromtibiawiththeaidofascalpel,andusedtowrapthetendonorcompoundoftendonandspongiosahomogenate.Thetendonwaspartlyexcisedfrompatellartendon,andspongiosawasexcavatedfrommetaphysisoftheproximaltibia.Thethreesortsofimplantswererespectivelyplacedinthesuprapatellarbursaoftherabbits,andthenwereexaminedbyX-ray,CT,grossandhistologyin3,6,12,16,24weeksafterthetransplantation.

Results: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asaprogressive

regenerationofmuchcartilageandbonybridgeoriginatingfromtheperiosteumandspongiosahomogenateingroupB,butonlyalittlecartilageformationdevelopedingroupA,andingroupC,nonewboneformedandtheimplantwithhyalinizationeventuallyturnedintocollagen.TheimplantofgroupBappearedasmooth,hardandvisibleshapewithsupportingrole,andallthesenaturesresembledthenormalcartilageorbone.AverysignificantdifferenceinvariabilityofCTvaluesbetweenthegroupswasestablishedbySASsoffware(P<0.01).TheboneformationofgroupBwassuperiortothegroupA.

Conclusion:Theseresultssuggestedthat,undertheinductionofperiosteumandspongiosahemogenate,thebonecanbebeaerformedinthecompoundoftendonandspongiosahemogenatebyproducingtissueswhichresembledarticularcartilageandbonegrossly,histologically,andthatthenewcompoundimplantcanbeusedasasubstitutefortheavascularnecrosed1unate.

Keywords:semilunarboneosteonecrosisperiosteumspongiosahomogenatetendon

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一松质骨匀浆复合体为

月骨替代物的实验研究

月U舌

月骨无菌性坏死是引起腕关节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PeStel984年首先发现,1910年Kienbock详细描述了其临床特征和x线表现,故被称为kienbock病。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对该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报道,但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由于腕关节反复微损伤、尺骨解剖变异及月骨形态差异等多种因素造成n】。本病治疗方法多而不统一,疗效难以肯定。血运重建方法可改善月骨血运和手的握力,但不能防止月骨塌陷和关节炎的发生,关节活动亦无改善。桡骨短缩术瞳1等减压手术只能部分减少月骨负荷。对于IV期患者,近排腕骨切除可缓解疼痛,保持和改善腕关节功能,但手握力明显减低,亦可产生腕关节不稳定【31;而桡腕关节融合,虽可消除腕痛、保持腕关节稳定和手的握力,但腕关节功能却完全丧失[4-61。对于II、III期病例,月骨切除后行月骨替代术可弥补单纯月骨切除术引起的腕骨排列紊乱,继发腕痛和功能障碍。单纯肌腱球填塞[7-91、各种人工假体“01、碗豆骨移位替代【111等多种月骨替代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生物力学性能,组织相容性、费用及并发症等方面仍不尽人意。骨膜包肌腱替代月骨的实验“21结果表明,植入物有骨化发生,具有一定抗压能力。本研究旨在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一松质骨匀浆复合体,通过骨膜成软骨、成骨作用及肌腱在松质骨匀浆诱导作用下的骨化方式,形成具有特定几何形态和硬度的软骨、骨和骨化肌腱的整合体,更加符合生物力学性状,以达到替代月骨的目的,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一)实验动物:选用河北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新西兰白兔45只(实验动物合格证书,医动字第04063号),4-5月龄,体重2.O一2.5kg,雌雄不拘。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中国上海产显微手术器械

2.德国MasterM-I5HF型x光摄片机

3.日本SCT-4800型CT机

4.德国REICHERT-JUNG1165型回旋式石蜡切片机

5.日本OLYMPUSBH-2光学显微镜、专用C-35照相机及EMM-7型色温调节仪

6.美国SAS8.0版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包

二、方法

(一)将选取的家兔45只按不同处理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1)骨膜包绕肌腱组(骨膜组);(2)骨膜包绕肌腱一松质骨匀浆复合体组(复合体组);(3)单纯肌腱球组(对照组)。每只家兔双侧膝部均作同一种处理,不同时期取标本检测后进行组间比较。

(二)手术方法:

将家兔固定于实验操作台,术区备皮后常规消毒铺单,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取双膝关节内侧纵切口,分离切口,显露并部分切取自体股四头肌腱;于胫骨近端内侧面切取1.5cm×2cm大小的骨膜(图1);切开膝关节囊,暴露膝关节腔和髌上囊。然后分组操作如下:

1.骨膜组:用切取的骨膜生发层朝向外侧包绕肌腱团,用7—0无创尼龙线缝合成一直径约6.5mm球状包块,将其植

入膝关节腔髌上囊,并用5一。无创尼龙线将植入物与髌上囊壁缝合固定1针,彻底止血,生理盐水冲洗伤口,1号丝线遂层闭合切口。

2.复合体组:在骨膜包绕肌腱基础上,从胫骨近侧干骺端处挖取适量松质骨(图2),成匀浆状,与切取的肌腱混合,同上方法和步骤制成球形植入物质置入膝关节腔髌上囊。

3.对照组:用7—0无创尼龙线将自体游离的股四头肌腱制成单纯肌腱球,用相同方法植入膝关节腔。

(三)手术后处理:

将三种植入物分别植入家兔膝关节腔后,手术切口不作特殊处理,双下肢不做外固定,任其自由活动。每组分别编号标记,在同等条件下饲养。于手术后3、6、12、16及24周时,每组随机取3只兔双膝关节内植入物标本,依次进行大体形态观察、x线摄片、cT值测定和计算机SAS软件统计学分析及组织学病理切片检查。

三、观察指标

1.大体观察:于术后3,6,12,16及24周时分别取标本观察外形变化,色泽,表面光滑度,与关节囊的关系,硬度。

2.光镜检查:将上述不同时期的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后,经脱钙、取材后进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和PAS染色,光镜下观察植入物骨膜及肌腱的组织学变化,有无软骨、骨组织形成及其程度。

3.x线片检查:将上述标本摄x线片后,按时间顺序观察,同一时期不同处理方法标本的影像变化,有无钙化现象及其密度变化的程度;不同时期同一处理方法标本的影像变化特征。

4.CT值测定:将植入物密度改变进行定量分析,客观反映标本是否发生骨化及其程度。在计算不同阶段不同组别植

入物CT值测定结果方差齐后,选用计算机SAS软件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和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q检验(NK法)

结果

一、组织形态学检查

1.大体形态变化:

(1)骨膜组:术后3周植入物呈扁椭圆形,关节腔侧面呈乳白色,质软,有弹性,背侧面与关节囊粘连;术后6周植入物表面较光滑,中等以下硬度;术后12周、16周和24周时,植入物表面光滑,呈淡蓝色,中等硬度。

(2)复合体组:术后3周时,植入物呈圆形或椭圆形,关节腔侧面呈乳白色,表面光滑,中等硬度,有弹性,背侧面与周围关节囊壁粘连;术后6周,植入物稍大,圆形,表面呈白色,有光泽,与关节接触面有类似正常关节软骨,有凹面形成并与关节面相嵌合,质地较硬;术后12周、16周、24周时,与6周时几何外形相同,但表面光滑、半透明,呈正常关节软骨面的梨白色,正常骨硬度(图11)。

(3)单纯肌腱球组(对照组):术后3周,植入物变扁,不规则外形,表面不光滑,乳白色,质软,与周围粘连;术后6周、12周、16周时,植入物逐渐退化,体积明显减小,质软,外形更不规则,24周时,呈片状瘢痕组织,与周围软组织分界不清。

2.组织学检查:光镜下观察发现骨膜组和复合体组植入物均存活和不同程度生长,而对照组肌腱呈退变现象。

(1)骨膜组:术后3周,仅见骨膜增厚,骨膜内间充质细胞形态改变,梭形细胞向立方形、椭圆形细胞转变,肌腱组织与骨膜间有少量新生毛细血管,部分有轻度玻璃样变性

(图3);术后6周,骨膜中大量间充质细胞增生,细胞密集,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出现少量前软骨细胞、软骨母细胞、软骨细胞和少量软骨化骨,肌腱组织中有肉芽组织生长,周缘有成纤维细胞增生(图4)。术后12周至24周,可见骨膜内侧有排列比较一致的软骨母细胞,少量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肌腱玻璃样变,有骨化现象(图5、6、7)。

(2)复合体组:术后3周,除植入物骨膜肥厚和骨膜生长层未分化间质细胞明显增生外,可见多量新生血管、少量软骨化骨和骨小梁雏形结构(图8)。术后6周时,出现骨膜组12周时特点(图9)。术后12周至24周,可见大量软骨和骨形成,随观察时间延长呈不断增多成熟的趋势,骨小梁间有骨髓存在并且含大量骨髓细胞,有类似髓腔的结构。植入物外层是类似正常的关节软骨,其下为软骨化骨和膜内化骨形成的骨组织,分割或包围变性肌腱组织,腱组织内可见未分化间质细胞增生和骨化现象,形成了软骨、骨、骨化肌腱和髓腔结构混合存在的骨化整合体。这些形态改变与骨膜组有明显区别(图1O、12、13、14)。

(3)单纯肌腱球(对照组):术后3周,植入物周围被覆薄层滑膜组织,少量血管长入,部分肌腱组织开始发生玻璃样变性(图15)。术后6周,前述变性明显,少有细胞成份,其周边部可见散在成纤维细胞(图16)。术后12周至24周,胶原纤维变粗,彼此融合,失去正常纤维结构,几乎无细胞成份,完全玻璃样变性。

3.x线检查结果:

将各组植入物标本取出后,在同一条件下摄x线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植入物x线片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骨膜组和复合体组植入物影像密度从3周至24周随观察时间延长均呈逐渐增高现象,但复合体组更为明显,其在3周时已出现少

量钙化斑点,24周时标本整体密度均匀一致,可接近正常家兔髌骨的影像表现。此外,6周后其几何形态影像也较稳定。骨膜组在6周时开始出现少量钙化点,密度不均匀,此后密度变化亦不如复合体组明显。对照组各组标本I".-I影像表现一致,彼此间无区别。

4.CT值测定结果:

对不同阶段、不同组别三种植入物cT值进行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和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q检验(NK法)。3周时(表I),骨膜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膜组与复合体组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6周(表2)、12周(表3)、16周(表4)和24周(表5)CT值组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讨论

一、月骨替代术与月骨替代物

治疗月骨坏死的基础取决于月骨是否存在硬化、压力性骨折、塌陷、关节软骨面损伤等病变“引。据此提出基本治疗方法有外固定制动、月骨减压术和置换术。其中用于置换术的材料多种多样。硅胶[14-161、钛合金【1”等人工假体易并发滑膜炎、骨萎缩和脱位,已被弃用。单纯肌腱球填塞替代月骨可缓解腕痛、改善腕关节功能和手握力,但无支撑作用,远期疗效差。肌腱填塞后行STTC融合术【1引可有效改善症状,保持腕高,但腕关节活动度仅达健侧的50%。带蒂的头状骨[191、豌豆骨f2町或吻合血管的跖骨头馆¨替代术均有较好疗效报导,但手术操作要求高,替代物与月骨解剖形态有一定差异,并丧失取材部位骨的功能和解剖完整性。这些以自体组织为材料的替代物因能弥补人工假体的不足而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

但理想的替代物不仅应有与月骨相似的形态和较好的组织相容性,而且还应经济、取材和操作简便和具有较好支撑作用的硬度等。周君琳Ⅲ1,报导骨膜包绕肌腱团植入兔关节腔后可发生骨化,有一定支撑作用。本实验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一松质骨匀浆复合体作植入物的结果证实,通过骨膜成软骨和成骨特性及肌腱在松质骨匀浆诱导下,该复合体形成大量类似正常的软骨和骨组织,有良好的几何形态、硬度和较强的支撑作用,可用作月骨替代物。

二、复合体植入物骨化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本实验表明复合体植入物在兔膝关节腔内能很好存活和生长,具有软骨和骨形成潜能。但新生软骨和骨形成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运动、关节液、血管生成、手术技巧和松质骨匀浆成分等的作用最为重要。

植入物与关节囊壁粘连后长入的血管和关节液提供了其存活和生长所必需的丰富营养n引。术后膝关节在无外固定条件下的自由运动可影响滑液产生量和关节内压力,从而有利于软骨和骨形成心”,同时运动的挤压作用使植入物形成与关节面相嵌合的几何形态。这一形态恰似月骨假体的凹面,可增加其植入腕关节后与头状骨的嵌合稳定,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另外,与胫骨或膝关节面相接触面由于获得更多运动而形成大量类似正常的关节软骨,与关节囊皱襞粘连面则由于较少运动而形成骨而无明显软骨的现象也表明运动对软骨形成的重要作用。而血管生成则是骨形成的先决条件n“。外科手术技巧亦不容忽视,从胫骨剥离骨膜时最重要的是使用精确细致的锐性剥离以确保骨膜的生长层和纤维层紧密相贴完整。

大量实验证明,软骨膜作为一种游离移植物来修复破坏了的关节软骨是可行的。把自体软骨膜移植到关节腔内有再生

软骨的潜力,并发现将软骨膜片移植到关节面上,其生发层面须面向关节腔,也能良好地再生软骨。依据软骨膜的这一特性,有报道用软骨膜包肌腱团代月骨实验,使肌腱团获得光滑的软骨表面,加之肌腱的弹性,可适应腕间关节、月桡关节活动的功能需要。但软骨膜产生的软骨质量差,其生物力学性能不及正常关节软骨,8—12个月即出现退行性变,再加上软骨膜来源不足,取材困难,使软骨膜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相反,骨膜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其再生软骨和骨的能力得到一系列实验研究的证实。

骨膜生发层内有骨祖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这是骨膜成软骨和成骨作用的组织学基础。组织切片观察发现12周时复合体植入物中可见大量软骨和骨形成,骨小梁间有骨髓存在,并有类似髓腔的结构,这些结果明显不同于骨膜组。而松质骨匀浆富含各种骨细胞、骨基质和骨髓。骨髓细胞中有定向分化的干细胞可提供成骨细胞、间叶细胞以及骨髓中的多种细胞刺激激因子,故有自体骨髓移植可治疗骨不连接和骨缺损的报导[251。近年来研究还表明,许多细胞因子可诱导骨形成1261。Ashon等”71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到动物腹腔室内发现有骨和软骨形成,也说明其与骨髓基质细胞提供的细胞因子有关。此外,本实验所取松质骨成分的成活使骨基质中的自体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不断产生并诱导骨形成,可能也是复合体植入物发生大量骨化的重要机制之一,但还需进一步实验证实。

因此,我们认为本实验中复合体植入物在兔膝关节腔内骨化现象不仅受到骨膜双重成骨以及运动、关节液营养等因素作用,而且更重要是松质骨匀浆提供的多种骨细胞、骨髓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和诱导的结果,这些因素在复合体骨化过程中可以形成类似逐级放大的生物效应,使

骨化不断加强,最终形成了具有一定形态、硬度的骨、软骨和骨化肌腱的整合体。

三、三种植入物的x线和CT值分析

本实验对不同阶段植入物进行的x线片检查显示,随植入时间延长,骨膜组和复合体组植入物密度逐渐增高,钙化现象渐多,反映了骨化逐渐加强,尤以复合体组明显,其在24周时可接近正常兔髌骨的密度,这与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相一致。

cT值”81的大小与物体密度有关,物体密度愈高,则CT值愈大,反之亦然。生物机体不同组织的cT值是不同的,通常水的cT值为O(HU),肌腱为120—l50(Hu),而骨组织为260-1200(Hu)。故cT值测定可用作生物组织密度的定量分析指标。在本实验中,除对照组cT值在实验前后无明显改变外,骨膜组和复合体组植入物cT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复合体组更为明显,24周时cT值达1000(Hu),接近正常兔髌骨cT值(1200HU)。这一结果与x线片观察结果一致。将不同阶段、不同组别的植入物cT值均数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和样本均数进行两两比较的q检验,结果是除3周时骨膜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这与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一致,即复合体植入物骨化发生较早,可形成大量软骨和骨,其良好的几何形态、硬度和较强的支撑作用明显优于骨膜组,可成为较理想的月骨替代物。

结论

本实验对比研究了三种植入物在兔膝关节腔中组织形态和组织密改变,结论如下:

1.三种植入物在兔膝关节腔内均可存活和生长,复合体植入物发生骨化早而明显,骨膜包肌腱植入物骨化较弱,单纯肌腱球发生变性而无骨化发生。

2.植入物在兔膝关节腔中成骨和成软骨受骨膜和松质匀浆成分诱导以及运动,血管生成、关节液营养和手术技巧等多种因素影响。

3.骨膜包绕肌腱一松质骨匀浆复合体在骨膜成骨、成软骨和松质匀浆诱导作用下可形成具有大量骨、软骨和骨化肌腱的整合体,明显优于骨膜包肌腱植入物,具有较好几何形态和支撑作用,可用作月骨替代物。

致谢

本课题在邵新中教授设计、指导下完成,同时也得到著名手外科专家凌彤教授的指导。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病科陈燕教授、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刘瑞宣老师在组织切片制作及摄像方面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衷心感谢河北医科大学卫生系牟振云教授在计算机统计分析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衷心感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及实验动物科全体人员的支持和协作。

参考文献

1.PallherAK.SterlingBunnelltravelingfellowshipreport1984.Kienbock’Sdisease.JHandSurg1986;11A:94.

2.Gelberman,R.H.,eta1.UlnarvarianceinKienbock’Sdisease.J.B.J.S.1975:57A:674—676.

3.路来金.重视和提高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整体诊治水平.中华手外科杂志,1999,15(3):130—131.

4.Chuinard,R.G.,Zeman,S.C.Kienbock’Sdisease:Ananalysisandrationalefortreatmentbycapitate—hamatefusion.Presentedatthe35thAnnualMeetingofAmericanSocietyforSurgeryoftheHand,Atlanta,Geogia,1980.

5.Graner'O.,eta1.ArthrodesisofthecarpalbonesinthetreatmentofKienbock’Sdisease.Painfulunitedfracturesofthenavicularandlunateboneswithavascularnecrosis,andoldfractures—dislocationsofcarpalbones.j.B.j.S.,1996,48A:767—774.

6.Naett,T.B.,eta1.InterkarpalearthrodesenachgraneLHand—chirurgie.1981.13:1212—1217.

7.NaligionSH,eta1.Thedorsalflaparthroplastyintreatmentofkienbock’Sdisease.J.B.J.S..1970;52(A):245.

8.UebaY,eta1.Kienbock’Sdiseasetreatedbyexcisionofthe]unateandtendontransplantation.OrthopSurg(Japan)1972;23:1l76.

9.T.Ishigura,eta1.AnexperimentalandclinicalstudyonKienbock’Sdisease;extirpationofthelunatefollowedbypackingoffreetendon.OrthopSurg(Japan)1978;29:l612一1615.

10.Hedeboe,J.Individuallyfashionedprosthesesinthe

treatmentofKienbock’Sdisease.ScandJPlastyReconstrSurg1982;16:87.

11.裴福兴,等.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坤华手外科杂志,1995,11(3):131-134.

12.周君琳,等.自体骨膜、软骨膜包绕肌腱团块为月骨替代物的实验研究.中华手外科杂志,1999,15(3):135—137.

13.EdwrdE.Almquist:Kienbock’Sdisease.ClinOrthop&Rel

Res1986,202(1):69.

14.Stark,HH.eta1.Useofahand—carvedsilicone-rubberspace

foradvancedKienbock’Sdisease.J.B.J.S.1981:63A:1351.

15.Ramakrishna,B.eta1.Long—termresultsofsiliconerubberimplantsforkienbock’Sdisease.J.B.J.S.1982;63A:1359.

16.Atkinson,R.E.eta1.Siliconesynovitisofthewrist.

Presentedatthe40th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Society

forSurgeryofthehand.LasVegas,Nevada.January1985.

17.朱通伯,等.骨科手术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33.

18.赵少平,等.掌长肌腱填塞和STTC融合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疗效.中华手外科杂志,1999,15(3):144.

19.路来金,等.带蒂头状骨替代月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2;6(11):4.

20.裴福兴,等.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28.30.

21.张树明,等.吻合血管的跖骨头移植替代月骨的应用解剖.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8;21(1J:46.

22.Shawn.W.O.eta1.Theinductionofneochondrogenesisinfreeintra.articularperiostealautograftsundertheinfluenceofcontinuouspassivemotion.J.B.J.S.1984;66a(8):1253.

16

23.Salter,R.B.eta1.TheEff.ectofcontinuouspassivemotionandtherepairoffull一thicknessarticularcartilagedefectsaftertwo—yearfollow.uD.Northup.Thns.1982;6:266—267.

24.Budenz.R.W..eta1.0steogenesisandleukopoiesiswithindiffusion.chamberimplantsofisolatedbonemarrow

subpopulations.Am.J.Anat.1980;159:455.474.

25.张效良,等.自体骨髓移植促进骨愈合的实验研究冲华创伤杂志,1993;9:326.327.

262728

朱建民,等.细胞因子在骨形成和骨吸收中的作用.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504.506

GololringLF,.etal。SkeletaltissueresponsetocytokinesClinOrthop,1990,258—259

谢宝与.临床实用CT读片手册.天津科技翻出版公司1993,7.8

个人简历

孟钊,男,38岁,1984年8月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医学专业。于1984年9月至1987年2月在河北省计生所生理实验室,从事生理学研究工作,担任实习研究员。1987年3月调入河北省儿童医院骨外科,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于1987年4月至1989年9月在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骨科进修学习骨伤、骨病、手外科和小儿骨科专业。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研究课程班学习并以优异成绩结业。

自本人毕业以来,在省级以上杂志先后发表论文如下:

1.THEEFFECTOFCOPPERIUD0NMICROCIRCULATl0NOFBLOODFLOWINRABBITUTERUSCOTRACEPTl0NJOURNAL(USA)Dec.1987VOL.36N0.6

2.小龄先天性髋脱位的早期诊治,河北医药杂志l991年第5期

3.小儿外伤性寰枢椎半脱位诊治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4.闭合复位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5.儿童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临床分期-9治疗河北医科大学报1998年第6期

6.小儿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9康复河北医药杂志1998年第5期

7.痉挛型脑瘫足部畸形手术治疗与康复河北医科大学学报l999年第3期

8.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322例治疗分析于2000年第四届全国小儿矫形外科学术交流会议上进行宣读交流。

X线观察骨膜反应的临床意义

X线观察骨膜反应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05-25T10:21:06.6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魏刚[导读] 观察骨膜反应,要分析认清各种表现的性质。 魏刚(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旗人民医院放射科 014313) 对骨膜的任何慢性刺激,无论是外伤、感染、肿瘤、骨膜下出血或生长发育异常,无论病变在骨内或附近的软组织,都可以引起骨膜反应。观察骨膜反应,要分析认清各种表现的性质。 1.骨膜反应的形状:X线上的各种形状的骨膜反应可分别发生于各种疾病。从组织学讲这些骨膜反应,虽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都直接反映着病变进展的快慢和疾病的性质。一般来讲,花边状骨膜反应常提示病程进展,常表示良性病变。单层平行的骨膜反应常表示炎性病变。成层型(洋葱皮样)、垂直型,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常提示急性的迅速生长的过程。要继续观察骨膜的稳定性,X线上它们可经常改变,刺激愈强,骨膜反应程度与明显,有时几天也可发生改变。成层状骨膜反应,是发生于活跃的病理情况,如急性骨髓炎和恶性肿瘤,成层是由于间断性生长,有人认为是迅速生长期与缓慢生长期交替的结果。 2.骨膜反应的厚度:与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有关,长骨骨干,骨盆等骨膜增生较厚,而额骨则较薄,关节面和部分骨前后无骨膜包绕,所以关节面较多的骨骼,如腕多数附骨常无骨膜增生或骨膜增生轻微,很厚的骨膜增生常见于外伤或出血,如坏血病及血友病所致的骨膜下出血。 3.骨膜反应的长度:可短至数毫米,也可长达整个骨干。一般感染所致的骨膜增生是浓汁蔓延于骨膜下刺激骨膜所致,所以多数较长。而肿瘤所致的骨膜增生,为肿瘤组织刺激骨膜所致,所以多数较长。而肿瘤所致的骨膜增生,为肿瘤组织刺激骨膜所致,所以多数较短,一般可为肿瘤引起破坏的皮质边缘处骨膜增生,所以很短。最短的骨膜增生见于疲劳性骨折,应力性骨折或外伤,仅数毫米长。 4.骨膜反应的范围:良性肿瘤引起的骨膜改病范围小,常出现在骨皮质破裂口之局部,并可见此处骨膜增厚,形成codman三角征,骨膜增生的范围一般不超过肿瘤在骨内引起破坏区的范围。恶性肿瘤骨膜反应常很广泛,如成骨肉瘤、恶性巨细胞瘤,骨破坏发生在长骨,干骨后端或前端,骨膜反应超过骨破坏反应。 5.骨膜反应完整性:良性瘤骨膜反应常很完整,虽于骨皮质破裂时骨膜可以同时被穿破并形成codman氏角,一般见于骨皮质破坏处,恶性瘤增大范围的骨膜反应常被肿瘤迅速破坏穿破,形成许多破坏口,以致很长的骨膜反应呈现断断续续不连结的状态,并可于多处形成边缘发毛的codman氏三角征。 6.骨膜反应的分离:良性瘤骨膜反应一般都紧贴附于骨皮质外,恶性肿瘤常引起骨膜与骨皮质间的分离,所谓骨膜掀起,而且多层的断断续续的,很长的多层骨膜反应之间,也可以呈现较宽或窄不等的间隙,这些间隙中充满了浸润的瘤组织。认真细致地观察骨膜反应的特征,对及时准确诊断骨病和治疗骨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各种骨膜反应表现

各种骨膜反应表现 骨膜反应(periosteal reaction)又称骨膜增生(periostea l proliferation),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通常表示有病变存在。在组织学上,可见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由新生的骨小梁。骨膜反应的原因?骨膜反应不是特异的,常见于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等,也可见于正常生长发育阶段。 骨膜的生理和病理 骨膜包绕在骨外面,由外层(纤维层)和内层(细胞层)组成。成人静止状态骨膜以纤维层为主,细胞成分少,但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间或各种病变刺激时,骨膜较厚,两层分层明显。正常骨膜不断进行着成骨与吸收过程,在生长期骨形成超过吸收,所以骨干不断增粗。到成人期,成骨与吸收达到平衡,老年期吸收超过成骨,出现骨疏松。在病理状态下成骨或吸收作用可以重新被激活或加剧。正骨膜反应为新生骨附加于骨干表面骨干增粗,形成多种形式骨膜反应,而负骨膜反应(骨膜下骨吸收)使骨变细,如甲旁亢。 骨膜反应的分类

1、连续型骨膜反应 可为实性,单层,层状或平行针状。因此这些反应是附加于原来皮质上,而不是替代。骨皮质存在不能除外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由髓腔穿透骨膜反应。实际上层状和平行针状骨膜反应常伴有肿瘤穿透。 1.1.单层骨膜反应:为一层新生骨,开始为一淡的致密线与骨皮质相隔1-2mm,是良性病变的标志。尤其是粗糙或厚时,常见于早期骨折愈合、急性骨髓炎、嗜酸性肉芽肿,有时可见于肿瘤,偶尔发生在恶性病变如Ewing,s瘤。

1.2.多层状骨膜反应:是皮质外同轴心多层新生骨所致,呈“葱皮样”(onion skin),在两层之间可有肿瘤(富含细胞的肉瘤(cellular bone sarcoma),尤其是Ewing氏瘤、骨肉瘤),X 线平片上见到的新生骨之间的透亮带开始为疏松结缔组织,有明显扩张血管,后期才有肿瘤占据。还可见于如骨髓炎、儿童嗜酸性肉芽肿、疲劳骨折、骨性关节病、梅毒;也可以是正常骨发育的暂时性特点。在非肿瘤病变是由于主动充血引起的皮质过分松化(Tunneling)。 1.3.致密型骨膜反应:表现为骨皮质增厚,是良性、慢性的标志,代表连续多层新生骨附加于骨皮质表面,常被认为是皮质增厚,由髓腔、骨皮质或软组织慢性病变引起。致密型骨膜反应代表着单一的致密层或多层紧密叠加的新骨融合。不间断的骨膜反应表明病变是慢性生长的,通常是带有惰性的良性过程。 致密型骨膜反应有若干种:致密扶壁状(solid buttress),见于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软骨黏液样纤维瘤;致密光滑或椭圆层状骨膜反应多见于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波浪状骨膜反应为实性骨膜反应的一种,见于低毒性感染、病程长的静脉曲张、慢性淋巴水肿、肺性骨关节病、骨膜炎、慢性骨炎,肿瘤少见。CT对致密型骨膜反应鉴别有较大的意义。骨膜反应需要形成骨化才能被x线平片显示,时间在发病后10天~3周,CT和MRI的作用主要在于病变的分期,CT比x线平片密度分辨力高,所以显示皮质病灶及骨膜反应较好,CT能显示早期的骨膜反应,还能

骨膜异常及其影像学表现

第九届全国临床放射学学术会议 肝脏肿瘤消融术后影像学评估 周康荣复旦大学中山医院200032 胡桃夹综合征的MSCT评价和介入治疗 冯敢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430030 骨膜异常及其影像学表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应明张小玲孟悛非 骨膜是骨的组成结构,分骨内膜和骨外膜,骨外膜覆盖在关节面以外的所有骨的表面。骨外膜由外层的纤维层、内层的细胞形成层和其问的过渡层组成,纤维层含粗大的胶原纤维柬,部分纤维(Sharpey纤维)穿人外环骨板,将骨膜固定于骨表面,细胞形成层则主要含骨原细胞和血管、神经等。静止的骨膜含较少的细胞成分,主要为成熟的纤维组织;当骨膜被激活时,各层细胞均可发生变化而成骨。 传统的x线影像学将骨膜在多种病理因子刺激下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骨膜新生骨称为骨膜反应,因为骨膜变化只有在足够的钙盐沉着后才能被x线平片所显示。随着现代影像检查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影像学者可观察到的骨膜改变已不只局限在成骨后的阶段,而是包括了骨膜水肿、骨膜增厚及骨膜破坏多种改变,这些都是传统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元钙化或钙化不明显的骨膜改变。如仍将“骨膜反应”等同于“骨膜新生骨”则不能全面描述现代影像学所显示的多种骨膜改变。所以提出以“骨膜新生骨”代表传统的“骨膜反应”,以“骨膜反应”代表x线不能显示的骨膜水肿、骨膜增厚和骨膜破坏,“骨膜异常”包括骨膜反应和骨膜新生骨,从而达到全面、准确的捕述骨膜改变的目的。 一骨膜异常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骨膜异常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通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多种病理情况,包括局部病变如炎症、肿瘤、外伤、血管性病变,及全身『生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均能引起。实验证明,骨膜异常是在病理因子引起局部缺血、缺氧、充血、压力改变或病变产生某些物质或肿瘤细胞引起相关体液改变时发生的。不同作者分别建立的外伤、炎症、肿瘤模型,均能诱导骨膜异常。,直接在骨膜下注射坏死肌肉组织,电能产生骨膜新生骨。病理情况下,儿童出现骨膜异常的H,-J-lh]较成人早,可能与其骨膜与骨皮质结合较松弛、易被掀起有关。 骨膜异常是骨膜及骨皮质旁其他软组织积极参与并发生改变的活动。当骨处于生长发育期或骨膜受到病理刺激时产生反应、增生,首先表现为细胞形成层的细胞肥大、增殖,血管增生、扩张,骨原细胞转化成骨母细胞并分泌骨基质形成骨样组织,随后钙盐不断沉着而形成新生骨小梁。骨膜纤维层可由骨膜周围软组织如筋膜、脂肪和肌肉组织化生而得到补充、增厚。 二骨膜异常的类型 据以上提法,将骨膜异常分为骨膜反应与骨膜新生骨,骨膜反应包括x线不能显示的骨膜水肿、骨膜掀起、增厚及骨膜破坏,而骨膜新生骨的分类仍沿J玎过去的方法。

骨结构

第二章骨的构造与骨折愈合 第一节骨的结构 人体有206块骨,通常依据骨的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每一块骨骼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的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从解剖学和生理学上都可以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虽然骨的形状各异,但是骨的结构具有共同的模式,即骨的表面被覆一层骨膜,骨膜深方是结构致密的皮质骨,虽然皮质骨的厚薄不等,但是都形成一个封闭的皮质骨壳,即骨的外表面。在表层皮质骨的深方是海绵状的松质骨。在长骨的内部和松质骨的小梁骨之间有骨髓腔,容纳骨髓。骨组织是组成骨器官最基本的成分。骨组织属于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矿化的细胞外间质组成的、坚硬的结缔组织。在生活状态下,骨组织有活跃的新陈代谢,其对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应力变化,有积极的反应,并且以其微细结构周期性的重塑建,适应内外环境和应力的变化。骨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支持、运动和保护等3个主要方面。此外,骨组织是机体代谢所必需的、最重要的钙离子“库”;红骨髓是机体的造血器官;骨组织合成及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参与机体造血、内分泌和免疫等许多系统的机能调节。 一、骨的组织学构造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等3部分构成。骨膜是骨的被覆。骨质即骨组织,由骨系细胞和骨间质组成。骨系细胞主要指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等,有时也涉及到中胚层间充质的多能干细胞。骨间质即骨组织的细胞外间质,通常分为有机间质与无机间质。有机间质由骨胶原纤维和无定形基质组成;无机间质即骨盐,它们主要沉积在骨的胶原原纤维上。为方便起见,拟分骨系细胞、细胞间质、骨膜和骨髓4个标题介绍。 (一)骨组织的细胞:骨组织的基本细胞有4种: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其中骨细胞最多,埋于骨间质内部,其它细胞均位于骨质的表面(边缘)。 1. 骨原细胞(Osteogenic cell):也称前骨母细胞(Preosteoblast)或骨祖细胞,它们是骨组织的干细胞。位于骨外膜和骨内膜的深方。骨内膜除贴覆在长骨干皮质骨内面外,也贴覆在小梁骨表面和骨内管道系统的腔面。换言之,在骨

婴幼儿头皮血肿骨膜下成骨的防治体会

婴幼儿头皮血肿骨膜下成骨的防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01T17:41:18.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张潇 [导读] 本组收治婴幼儿头皮血肿312例,常规穿刺抽吸加压治疗。 张潇(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中图分类号】R7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9-0211-02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头皮血肿骨膜下成骨的成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婴幼儿头皮血肿骨膜下成骨成因及治疗方法;并提出对有骨膜下成骨前提条件的病例,在发生骨膜下成骨的发生时间段予以密切观察,及时处理,防止骨膜下成骨发生。结果本组一:入院时已发生骨膜下成骨35例中手术治疗29例,效果良好;6例拒绝手术,4例追踪观察1-3年,头颅外观畸形仍存在,2例脱离观察;本组二:收治的312例婴幼儿头皮血肿中,5例在治疗时出现骨膜下成骨迹象,4例及时处理,未形成成骨,1例因处理不及时形成骨膜下成骨,后期手术治疗。结论已经发生骨膜下成骨的病例需要实施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好;不进行手术治疗可造成颅骨外观畸形、骨皮质变薄。骨膜下血肿病例有发生骨膜下成骨的可能,及时干预可防止骨膜下成骨发生。 【关键词】婴幼儿头皮血肿骨膜成骨预防治疗 婴幼儿头皮血肿较多见,可见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多为使用胎头负压吸引或产钳助产造成血管破裂出血所致。但临床上对其治疗以及预后还不够重视,往往使部分头皮血肿最终形成骨膜下成骨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期。婴幼儿头皮血肿可分为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前者是一种婴幼儿少见、但可致死的急症;而后者可发生骨膜下成骨。现将我院收治的35例骨膜下成骨病例的治疗情况及收治的312例婴幼儿头皮血肿中,5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膜下成骨迹象时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1.1本组一:入院时已发生骨膜下成骨35例中,均为骨膜下血肿形成的骨膜下成骨。男19例,女16例;成骨发生时间:3周以内2例,—4周5例,—6周,9例,—8周8例,8周以上4例,7例成骨时间不详。头皮血肿原因:生产因素引起27例,原因不明8例。骨膜下成骨部位:成骨部位均位于顶部,左侧16例,右侧19例。直径>6cm26例,<6cm9例。手术治疗29例,6例拒绝手术,4例追踪观察1-3年,头颅外观畸形仍存在,2例脱离观察。 1.1.2本组二:收治婴幼儿头皮血肿312例,男155例,女157例;血肿分类:帽状腱膜下血肿5例,骨膜下血肿276例,无法准确判断31例。头皮血肿原因:生产因素引起209例,13例原因不明。骨膜下血肿276例中5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膜下成骨迹象,4例及时处理,未形成成骨,1例因处理不及时形成骨膜下成骨,后期手术治疗。成骨发生时间:4周以内3例,—6周2例。骨膜下成骨部位:成骨部位均位于顶部,左侧4例,右侧1例。 1.2诊断 1.2.1病史、症状及体征:详细询问其母亲的妊娠和生产史,有无难产史,尤其注意有无产钳助产史,外伤者应了解受伤当时的情况。骨膜下血肿局限,张力常较大;帽状腱膜下血肿不局限,张力小,常导致严重贫血等全身症状,病情较危重。形成成骨后可触及硬性包块;成骨早期先从边缘开始硬化。 1.2.2影像学检查:成骨后应行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 1.3治疗 1.3.1本组手术治疗29例均在全麻下手术。术前注意要点:备血,防止婴幼儿血容量不足。术中注意要点:骨化周缘作头皮弧形切口,注意皮瓣蒂部宽度合理。头皮全层切开,推开骨膜。切除骨膜下成骨,周缘修剪至基本平整,清除原颅骨表面组织,用电凝彻底止血,避免使用骨蜡。使骨膜重新覆盖于正常颅骨,缝合骨膜。常规置一皮下负压引流管,并予48h内拔除引流管,缝合各层。 1.3.2本组收治婴幼儿头皮血肿312例,常规穿刺抽吸加压治疗。骨膜下血肿276例中5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血肿边缘硬化,有骨膜下成骨迹象,4例给予骨化缘适度按压,造成骨化根部成骨出现类青枝骨折,并抽吸血肿加压包扎处理,未形成成骨,1例因处理不及时形成骨膜下成骨,后期手术治疗。 2 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无发生感染以及再出血病例。触诊骨化边缘处颅骨隆起11例,追踪观察7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恢复正常颅骨外形。 3 讨论 3.1婴儿头皮血肿的成因:婴儿头皮血肿十分常见,多是由于胎位不正、头盆不称,胎头在分娩过程中受到产道骨性突出部位压迫或因产钳助产牵引受伤引起[l-2],导致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帽状腱膜或者骨膜下所致。 3.2骨膜下成骨的成因:骨膜下血肿是发生成骨的前提条件。颅骨骨膜母细胞在新生儿期非常活跃,可形成骨膜下成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