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区别

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区别

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区别
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区别

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区别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5微米)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微米),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飞沫、飞沫核与尘埃三种。

1. 经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因此,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此种传播在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学校、临时工棚、监狱等较易发生。对环境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常经此方式传播。

2. 经飞沫核传播(droplet nucleus transmission)飞沫核是飞沫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所组成。飞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到远处,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较长,一些耐干燥的病原体如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可以此方式传播。

3. 经尘埃传播(dust transmission)含有病原体的较大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凡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芽孢,均可以此种方式传播。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1) 传播广泛,发病率高;(2) 冬春季节高发;(3) 少年儿童多见;(4) 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5) 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

地区高发。

经空气传播的感染主要预防方法:负压病房、通风、N95口罩;

经飞沫传播的感染主要预防方法: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外科口罩、保存社交距离(>1米)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0.声音的传播 苏教版

10.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 3.了解鼓膜的作用,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科学探究: 1.比较观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声音的传播现象,理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通过阅读材料,知道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并借助“纸屏”实验理解鼓膜的作用。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阅读材料,知道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并借助“纸屏”实验理解鼓膜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制作土电话,并用所学概念解释“土电话”的原理。 【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教学难点】 比较观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声音的传播现象,理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水,小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课铃响了,校园里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走向教室,这说明了什么?

生: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声音。 2.师:那说明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板书:方向) 3.师:四面八方。(板书:四面八方)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门见山的引起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方向,并得出结论。] 二、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1.播放一段视频,提问学生:你听到了铃声了吗? 2.师:声音到你耳朵这段距离上,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揭示课题,板书声音的传播)生:空气(板书:空气) 3.师:原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谁能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通过空气听见声音的? 生:听见老师说话的声音,上课铃声等等。 4.师:这么多情况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那如果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还能听见声音吗? 5.师:那我们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有没有信心接受这个听力的挑战?(视频:重复播放闹钟消声的实验验证学生的假设) 6.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真空不能传声) 7.师:目前我们知道了气体能传播声音,那么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8.我们将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ppt出示书本上固体传播声音的实验,思考:你认为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来保证实验的效果。 ①敲击桌面时要轻轻敲击。 ②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 9.围绕问题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10.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11.师:气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那液体能传播声音吗? 生:作出猜测 12.师:我们进行一个大胆的尝试,把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到密封袋中,然后放在水里,如果还能听见音乐,说明什么?如果不能听见音乐,说明什么? 13.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声音。 14.师:我们看见有人在钓鱼的时候,都要静悄悄的就是因为?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3.电教材料:光盘——伏罂而听。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 二、探究问题 (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4)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 ①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5.汇报交流结果: (1)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 (2)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 (3)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 (4)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

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_高建

2、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作出假设。 能够设计活动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理解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能够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作出假设。能够设计活动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瓶、小铃、水、皮管、夹子(每组一套),底面开孔的小鼓、蜡烛(每组一套),木棍、小闹钟。 学生准备:制作土电话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目标效果分析 引入新课 声音利用空气传播的实验 做土电话通过P32图,你知 道声音是通过什 么传播出去的 吗? 声音是不是利用 空气传播的呢,我 们做个实验看一 看(强调要注意安 全,并且要等到管 子里有白气冒出 时再夹住管子) 敲击一只底面开 孔的小鼓,小孔对 着一支点燃的蜡 烛,观察蜡烛的火 焰有什么变化(改 变蜡烛和鼓的距 离或位置) 我们家里都有电 话了,有了电话相 隔很远,两边讲话 都能听见,我们今 天也来做一个电 猜测 仔细观察实验 准备及实验过 程 分组做实验,得 出实验结果 分组实验 学生动手做,两 人一组,做好了 试一试,看看自 己的电话做得 怎么样? 激发学生研究的 兴趣 通过实验结果, 使学生了解声音 是要通过空气来 传播的 强化空气能传播 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使学生通 过实验初步意识 到固体也能传播 声音

拓展(声音在水里也能传播吗?)话。讲解土电话的 制法(注意:绳拉 直和不拉直不没 有区别,抓着杯子 两侧和抓着杯子 边缘有没有区别) 做了刚才的实验, 你认为除了空气 能传播声音之外, 还有什么可以传 播声音呢? 是不是像你们想 像的那样,固体也 能传播声音呢,我 们可以再做几个 实验 声音在水里能不 能传播? 你能设计一个实 验证明你的猜想 吗? 绳、杯子 利用各种不同 的材料和小闹 钟配合进行实 验 猜一猜 分组设计实验 方案,选择所需 材料 意识到固体也能 传播声音 强化固体也能传 播声音的意识 培养拓展思考的 能力,加强设计 实验的能力

(完整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一.选择题(3分×15=45分) 1.,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 中快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咅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女生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5.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6.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7.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 8.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D.探究音叉发声的高低 9.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声波可以清洗钟表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10.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1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3.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标准预防、额外预防(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额外预防(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一、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所有患者的常规感染控制措施。基于所有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除了汗水)、不完整皮肤、黏膜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防止与上述物质直接接触而采取的基本感染控制措施,即为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医疗设备/仪器的清洁消毒、环境的清洁消毒、织物的清洁消毒、安全注射、职业防护,以及进行椎管内或硬膜下腔插或注射等特殊腰椎穿刺操作时(如脊髓造影、腰椎穿刺、腰麻及硬膜外麻醉等)应佩戴外科口罩。 二、额外预防 额外预防是相对于标准预防而言的,是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针对特定情况,如确诊或疑似感染或定植高传播性,或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病原体的患者,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所采取的额外预防。基于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额外预防分为三类,即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其隔离措施: (一)对接触传播的隔离 1.直接接触传播: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易感宿主与感染或带菌者直接接触的一种传播途径。 2.间接接触传播:即易感者通过接触已被污染的医疗设备、器械和日常生活用品而造成的传播。被污染的手在此种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接触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胃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伤口感染等疾病,应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措施:

(1)入室前护士应佩戴手套、穿隔离衣。 (2)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需要转运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如要外出检查,须告知相应部门做好消毒准备。 (3)不能实现单人病房的传染病患者,原则上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如条件不允许可以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同一病房时,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规范执行手卫生。 (二)对飞沫传播的隔离 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一米以内)传播。是指感染者(传染源)在咳嗽、打喷嚏和说话时将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在短距离(≥5μm)内的空气中扩散,进入易感人群的眼睛、口腔、鼻咽喉黏膜等而发生传播。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炭疽、流行性感冒、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飞沫传播隔离预防措施: (1)入室前护士应佩戴口罩,在接触该患者时,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规范执行手卫生。 (2)门诊预检分诊时应指导患者遵守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引导至专用诊室或诊室的分隔间。 (3)加强通风。病人之间、病人与探视者之间相隔空间1米以上。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如要外出检查,须告知相应部门做好消毒准备。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 (4)可疑或确诊传染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条件受限时,原则上优先安置重度咳嗽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新乡白鹭化纤集团公司子弟学校樊永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发声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教育目标:(1)通过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声波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 教学器材:(教师演示用)收录机、泡膜小球;音叉、小锤、细线吊着的泡膜小球;鼓、鼓锤;闹钟、玻璃罩、抽气机。 (学生活动用)学生文具盒、尺子;“纸盒土电话”、课桌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1)把收录机平放在讲台桌上并播发乐曲,把一些泡膜小球放在喇叭上,提醒学生注意听音乐并观察;

(2)用小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同时拿细线吊着的泡膜小球靠近并接触音叉,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接着用手阻挡 音叉,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 (3)用鼓锤敲击鼓面使其发声,把一些泡膜小球放在鼓面上,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接着用手触摸鼓面,提醒学生 注意听声音并观察。 二、分析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我们刚才听到了收录机、音叉、鼓发出的声音,有优美的乐曲、尖细的金属声、粗矿的鼓声,这些声音引 起我们的听觉不同,它们都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发现,在这些声音出现时都能引起泡膜小球的跳动或弹起,这说明这些声音出现时相应的物体都在振 动;同时我们还发现,用手阻止物体振动,小求也停止 跳动,声音也消失了,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我们用手触摸自己的喉部,同时讲话,感觉一下我们说话与不说话时有什么不同?可以证明我们以上分 析是正确的。 (板书):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 体的发声也停止。 三、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1)使闹钟闹铃,然后用玻璃罩把闹钟罩好,学生 仍能听到闹铃声;然后,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 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是340m/s B.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 传播的慢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 围的声音 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 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 C.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 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范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 C.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 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 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以上都不对

(新)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学习,要正确掌握两个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初步了解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教材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生的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设施 音叉、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线、鼓、硬纸片、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声”(包括婴儿的啼哭、钢琴声、笛音、涛声、鸟叫声等)。(1分钟左右的综合视频) (2)教师:美好的音乐给大家带来了心灵的享受。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关于声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3)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4)教师: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去探究。让我们先来看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探究声音的产生 (1) 探究过程 A、1分钟学生开放性实验:(学生自由活动,利用各种方法发声) 例如:摸着喉头发声,体验;学生用直尺按在桌边弹动使其发声,敲桌子…… 学生分析声音产生原因。

88.新冠肺炎工作人员感染常见空气 飞沫传播疾病时应急处理流程(参考)

新冠肺炎工作人员感染常见空气/飞沫传播疾病时应急处理流程(参考) 疾病包括:肺结核、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 医院职工、进修生、实习生、清洁人员、配餐员等发生空气/飞沫传播疾病感染时立即报科室主任/护长,同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者处理暴露者处理 即刻离岗实施隔离治疗,隔离时间如下: 肺结核: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痰培 养结核菌阴性 水痘:发病起21d 麻疹:自发病前2d至出疹后5d,伴呼吸道并发症应延至出疹后10d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腮腺肿大前7d 至肿大后9d约2周时间 流行性感冒:自潜伏期(数h至4d)至发病3d内 隔离期满,经相关专科医生诊断 无传染性后方可回工作岗位。环境物品消毒:1. 办公区与值班房处 理:物表用有效氯 2000mg/L的含氯消毒 剂全面擦拭两次,出 洗床上用品及窗帘, 能开窗的开窗通风 1h,不能开窗的使用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1h。 2、病房处理:病区所 有物表用有效氯 2000mg/L的含氯消毒 剂全面擦拭两次。 医院工作人员(包含医院、进 修、实习及与发病者同室居住 的在医院其他科室工作人员) 住院患者(感染者 分管或接触过的患 者) 执行医学观察:肺结核(70d)、水痘(24d)、麻疹(21d)、流行性 腮腺炎(25d)、流行性感冒(4d) 1、科室设专人每日询问观察情况, 发现阳性立即隔离并报告医院感染 管理科; 2、上班期间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适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 3、实习生必要时暂停实习,居家 隔离。 1、科室每日及时观察有无疑似 症状或新发病例,必要时请专科 会诊,出现新发病例时及时上报医 院感染管理科。 2、暴露患者执行专室隔离观察。 医学观察期满,停实习未发病学 生恢复实习。 医学观察期满或暴露患者全部出 院,病房严格执行终末消毒后方 能收治新患者。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 (金坛市)

常州市创新实验大赛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 金坛市第五中学九(16) 班郑尧、袁靖舒 一、实验目的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的实验仪器装置,其目的是为教学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操作提供便利,有利于开展实验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具有能量。 三、实验器材 直径约10cm的塑料筒两只、气球两只、旧支架两个、火柴一盒、蜡烛一支、投影胶片(40cm×30cm)、乒乓球、细线、牛皮筋、粗铁丝、剪刀。 四、实验装置图(图1) (图1)

五、实验步骤、数据分析及结论 本实验装置可模拟以下实验现象 1.像下图那样把塑料筒口对口支架起来(筒口相距5cm左右),如(图4)所示。 (图4) 2.在一个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个乒乓球。 3.外拉橡皮膜,突然放手。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 4.如(图,5)所示,将左右两筒距离逐渐拉开(筒口靠近、筒口相距5cm、筒口相距20cm),重复上述实验,操作时保证每次拉开橡皮膜的力度相同,突然放手后,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逐渐变小。发现:在发声体(用右边一个筒模拟)响度相同时,人耳(用左边一个筒模拟)听到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图5) 5.再用一个管状的薄膜(用投影胶片做成)套在两筒外侧(筒口远离30cm),利用对比试验,如(图6)所示,操作时保证每次拉开橡皮膜的力度相同,突然放手后,左侧实验几乎观察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案例之“一案三单”(1) 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红山中学 课程名称:物理 内容主题: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师姓名:张晓东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问题导读单 1、声音的产生 利用你身边的器材如:直尺、音叉、锣、鼓以及自己说话发出声音,来研究物体是怎样发声的?注意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通过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 而产生的。 2、声音是如何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 3、介绍声音的速度 组织学生通过阅读“几种物质中的声速”这部分资料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问题生成------评价单 1、自己做做看: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锣、鼓等物体会产生什么现象? 该实验说明了:______ 停止,发声也停止。 2、(1)试猜想在月球上的宇航员,能不能象我们在地球上一样直接面对面的交谈呢?并想办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 方案设计: (2)(表一)试猜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还可以传播声音?并举例说明? 通过以上实验与实例可知:①______ 、______ 和______ 都可以传播声音。 ②______ 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音会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另一部分声音会被反射回来,再次传到人耳就是回声。)

问题训练拓展单 1、将一只带有小锤的闹钟放在一个玻璃容器中,闹铃敲打时,人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如果将容器封闭,并且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铃敲打时,人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填“能”或“不能”) 2、运动会上同学们敲锣打鼓,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合______km/h。 3、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______能够传声,“隔墙有耳”表明______也能传声。 4、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______次击管声,这是因为______的缘故,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传来的。 5、下列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酒精B.氢气C.棉花 D.真空 6、用玻璃制造的封闭的电话亭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B.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C声音在玻璃中不易传播D.以上说法都正确 7、伏下身用耳贴着铁轨的人总比站着的人先听到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C.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较快。D.以上说法都不对。 8、王强面对以高山大喊,4s后他听到自己的回声,请问王强距高山有[ ] A.340m B.1360m C.170m D.680m

2020四年级科学上册3.5声音的传播练习无答案教科版5(1)

声音的传播 一、填空题: 1、声音以 ___ 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____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 _____ 的。 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_____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4、在月球上,由于没有____ ,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5、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_______,声音不能在_______中传播。 6、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而产生的,是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7、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_________的。 二、选择题: 1、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2、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气流 B、直线 C、波 3、下列物体,()可以传播声音。 A、固体 B、气体 C、液体 4、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A、固体 B、气体 C、真空 A.液体 5、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液体能传声的是() A、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它的位置 B、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 C、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D、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6、声音在()中不能传播。 A、水 B、真空 C、木板 7、当我们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里的闹钟铃声( )。 A、越来越轻 B、越来越响 C、不变 8、下列物质传播声音速度最快的是( )。 A、空气 B、水 C、钢铁 9、同样标准下的下列物体,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A、铝棒 B、软木 C、海水 10、拉小提琴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木头 B、空气 C、琴弦 11、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A、纸 B、笔 C、桌面 12、下面物体传声效果最好的是()。 A、铝箔 B、木尺 C、棉线 D、尼龙线 13、下面物体传声效果最好的是()。 A、棉线 B、钢尺 C、木制米尺 14、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所以人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A、无线电设备 B、任何物质 C、空气 15、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声音传播的效果是()。 A、更加快 B、更加慢 C、不能传播 16、宇航员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耳机等装置,将听不到任何声音,这是因为( )。

空气传播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1 管理要求 经空气传播疾病:由悬浮于空气中、能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1m),并长时间保持感染性的飞沫核传播的一类疾病。包括专性经空气传播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和优先经空气传播疾病(如:麻疹和水痘)。1.1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制度和流程,建筑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并定期检查与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改进。1.2应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门诊、急诊就诊患者的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 1.3 工作人员应掌握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的防控知识,遵循标准预防,遇有经空气传播疾病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遵守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章制度与流程,做好个人防护。 1.4 应为工作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2患者转运要求 2.1患者转运包括从就诊地到临时安置地,从临时安置地到集中安置地。应制定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 院内转运与院外转运的制度与流程。 2.2疑似或确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的患者应及时转运至有条件收治的定点医疗机构救治。 2.3转运时,工作人员应做好经空气传播疾病的个人防护,转运中

避免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 2.4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在转运途中,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 2.5转运过程中若使用转运车辆,应通风良好,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负压转运车。转运完成后,应及时对转运车辆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应遵循WS/T367的要求。 2.6患者确定转运时,应告知接诊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3 患者安置要求 3.1临时安置地应确保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或安装了带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有手卫生设施,并符合WS/T313的要求。 3.2集中安置地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之间应设置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无逆流,不交叉。病室内应设置卫生间。 3.3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宜安置在负压病区(房)中。应制定探视制度,并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 3.4疑似患者应单人间安置,确诊的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同一病室,床间距不小于1.2m。 3.5患者在病情容许时宜戴医用外科口罩,其活动宜限制在隔离病室内。 3.6无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机构,对暂不能转出的患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初中课标的要求是: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是声现象的入门和本章学习的基础。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速以及影响声速的因素,根据课标要求本节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难点是:真空中不能传声。 【学情分析】 学生对声现象是比较熟悉的,在生活中对声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论化知识的认识。对声音的产生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的方法得出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此外通过组织学生例举生活中振动发声的实例,巩固知识突出重点;对于声音的传播可采用实验与师生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推理总结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突破教学难点;对于声速由于难度不大,可由学生自行观察“小资料”分析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声音的传播速度受温度和不同介质的影响,回声;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以及声速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过学习声音的产生的过程,体会通过实验与分 析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关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与日常 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难点:真空中不能传声 【教学方法】 运用实验法、谈话法和讲授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通过口述现实生活中的声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 2、提出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二、知识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1、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2)分别用手触摸正在说话和未说话时候的咽喉。 (3)用手触摸正在发声和未发声是的小音箱喇叭内壁。 2、学生讨论:学生说出亲身感受到的、听到的和看到的实验 现象。 3、分析:(1)振动的橡皮筋、喇叭内壁振动、咽喉(声带)

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区别

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区别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5微米)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微米),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飞沫、飞沫核与尘埃三种。 1. 经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因此,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此种传播在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学校、临时工棚、监狱等较易发生。对环境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常经此方式传播。 2. 经飞沫核传播(droplet nucleus transmission)飞沫核是飞沫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所组成。飞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到远处,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较长,一些耐干燥的病原体如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可以此方式传播。 3. 经尘埃传播(dust transmission)含有病原体的较大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凡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芽孢,均可以此种方式传播。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1) 传播广泛,发病率高;(2) 冬春季节高发;(3) 少年儿童多见;(4) 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5) 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

地区高发。 经空气传播的感染主要预防方法:负压病房、通风、N95口罩; 经飞沫传播的感染主要预防方法: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外科口罩、保存社交距离(>1米)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 教材评价: 你的耳朵有多灵敏萧山区宁围镇第一小学陈荣林《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单元中的第五课。在这节课的"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学习内容中这么一 个活动:准备一张铝箔,纵向折叠几次,做成挺直的铝箔尺;一根木制的米尺、棉线、尼龙绳等。这些材料的长度相同,比如都是 1 米长。预测一下, 声音能否通过铝箔、棉线、尼龙绳、木 制米尺等物体进行传播这些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一样吗声音通过哪种材料传播效果较好哪 种材料传播效果较差进行实验。注意每种材料的一端要分别与音叉连接,找一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分别使振动的音叉通过铝箔、棉线、尼龙绳、木制米尺等物体。仔细倾听 和感受音叉的振动,比较这些物体传播声音的情况,并与我们的预测相对照。对于这个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行性、有效性我表示怀疑。我们都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 米(每小时约1224 千米)。声音传播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在短距离内,声音对发出者与接受者 来说似乎是同时发生的。人们如果利用回声测定距离,因为人耳能分辨出原声与回声的时间 间隔要超过0.1 秒,所以在这个时候一般要求人距离被测量物体17 米以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最慢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教材探究活动中的材料都是固体,声音在它们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利用回声测定尚且要17 米以上,那么在固体中传播,这个距离就应该远远大于17 米。但实际情况是怎样教材中讲"比如都是 1 米长",1 米长的传播距离让学生用耳朵去观察,可行吗他们的耳朵有这么灵敏吗这样的探究活动称得 上科学吗如果纯粹是让学生去感受体会一下,我想????是不可行的。声音在软木中的传播速 度大概是每秒500 米,在煤油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1324 米,在蒸馏水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1497 米, 在铝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5000 米。假如我们把棉线相当于软木,尼龙绳相当于煤油,木尺相当于蒸馏水(实际声音在它们中的速度应该更快),那么在这个活动中声音的传播 时间分别只要0.002 秒、≈0.00076 秒、≈0.00067 秒、0.0002 秒,试问千分之 2 秒的差距普通人的耳朵能感受体会到吗"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科学的探究,科学的体验是分不开的。我想类似的科学活动对学生科学 素养的形成是毫无意义的。个人观点,不免偏颇,愿与大家共同讨论提高! 2009.3.9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教学目的: 1 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空气中声音得速度大约是340 s/m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具: 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猜一个谜语:你能制造却无法看到,可以穿过固体却不留痕迹。这是什么东西?对,这就是声音。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关于声现象我们接触得很多但却了解得很少,我们的祖先在建筑和科研中都广泛应用了声学技术,如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等,都是声学知识应用的杰出典范。现代的建筑如礼堂、音乐厅的设计中,也都要考虑到声学效果,海军用声学技术——声纳来测量海深,探测敌舰等等。而人们赖以欣赏音乐的乐器、音响设备,更是集中体现了人类对声现象的研究成果和与电子技术的巧妙结合。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得意思是牛不懂音乐,可是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经常给奶牛、母鸡放优美的音乐,它们可以多产奶、多生蛋;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爬藤植物的两侧一定距离各放一台录音机放音乐,过一段时间,藤子向柔和的声音爬去;鱼类也又他们喜欢听的声音。 在这样一个声音的海洋中,我们不禁要问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声现象丰富多彩,课本通过图3-1―――3-4中的四幅图,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我们先看看这4副图,一起来谈谈物体发声时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课本图1中是水和水的相互撞击,引起振动,发出声音;图2是琴弦和弓相互摩擦引起弦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图3是飞机的发动机在工作,引起振动,发出声音;图4是电锯和木材相互磨擦,引起电锯和木材的振动发出声音。 你知道人和其他动物是怎么发生的吗? 1 请同学们用手指感受自己喉咙发声时的振动。 2 讲述自然界一些动物是如何人发声的:织了(只有雄蝉才会鸣叫)、蟋蟀、蜜蜂等是靠翅膀的振动或者摩擦来发声的,长颈鹿很安静,那是因为它没有声带。 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能够说一些新奇的关于发声的现象。 例如“笑树是怎么发出笑声的?”(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我们发现,声音似乎和物体的振动有关。那么,我们通过实验探索一下,发音是否真的和振动有关? 实验探究: 音叉:(1)将一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被弹起。(2)将发声的音叉放进水杯,激起水花。 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不一定消失)请同学们在举一些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例子。

消毒隔离、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答案

医院感染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9题) 1、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D) A 纱布口罩 B 一次性医用口罩C外科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2、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D)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3、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A) A 1米以内 B 1.2米以内 C 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4、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微粒子直径为(A) A 直径≤5μm B 直径≥10μm C 直径≥5μm D ≤10μm 5、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C)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幅手套 6、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是(A) A 暂居菌 B 常居菌C病毒 D 支原体 7、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C)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生素 C 洗手 D 隔离传染病人 8、手卫生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A) A≤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8cfu/cm2 9、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B) A≤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8cfu/cm2 二、多项选择(10题) 1、感染途径是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新宿主的方式包括哪几种?(ABCDE) A 接触传播 B 飞沫传播 C 空气传播 D 消化道传播 E 昆虫媒介传播 2、哪些是戴医用防护口罩的注意事项(ABCD) A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B 口罩潮湿后,应及时更换 C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 D 口罩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3、个人防护用品包括(ABCDE) A口罩 B 帽子 C 防护衣 D 眼罩 E 手套 4、标准预防是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ABCD) A 手卫生 B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C 安全注射 D 穿戴PPE正确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器械 5、医院感染传播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 A 感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疫源地 E 免疫力 6、潜在污染区是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