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操作系统第7章答案

操作系统第7章答案

操作系统第7章答案
操作系统第7章答案

第七章作业赵盈盈 2011210593

1、什么是“设备独立性”?引入这一概念有什么好处?

答: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在编制程序时所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的设备是无关的,也就是在用户程序中仅使用逻辑设备名。由系统实现从逻辑设备到物理设备(实际设备)的转换。

好处(蓝体字):设计I/O软件的一个关键目标之一就是实现设备独立性,也就是说,除了直接与设备打交道的低层软件之外,其他部分的的软件并不依赖于硬件。

I/O软件独立于设备,就可以提高设备管理软件的设计效率,当输入输出设备更新时,没有必要重新编写全部设计设备管理的程序。在实际应用的一些操作系统中,只要安装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就可以很方便地安装好新的输入输出设备。如Windows中,系统可以自动为新安装的输入输出设备寻找和安装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从而实现输入输出设备的即插即用。

引入设备独立性,可使应用程序独立于物理设备。独立性可使用户程序独立于某一特定的物理设备。此时,进程只需用逻辑设备命名去请求使用某类设备。当系统中有多台该设备时,系统可将其中的任一台设备分配给请求进程,而不必局限于某一指定设备。这样可以显著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可适应性。

独立性还可以使用户程序独立于设备类型。例如在进行输入输出的时候,既可以利用显示终端进行输出,也可以利用打印机进行输出。有了这样的适应性,就看完一很方便的实现输出重定向。类似地可以实现输入重定向。

即:用户在申请使用设备时,只需要指定设备类型而无须指定具体的物理设备,系统根据当前的请求,及设备分配的情况,在相同类别设备中,选择一个空闲的设备,将其分配给一个申请进程。

统一性:对于不同的设备采用统一的操作方式,在用户程序中使用的是逻辑设备。

设备忙碌或者设备故障时,用户不必修改程序。

改善了系统可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方便用户。

2、进程的逻辑设备如何与一个物理设备建立对应关系?

答:逻辑设备与物理设备的联系通常是由操作系统命令语言中提供的信息实现的。

(1)、(在高级语言中)软通道实现设备独立性。

使用高级语言提供的指派语句,通过指派一个逻辑设备名(通道号)来定义一个设备或者文件。如:fd=open(“/dev/lp”,mode)

(2)、通过作业说明书实现设备独立性

(3)、(在交互系统中)通过指派命令实现设备独立性。如PDP系列机上的RT11系统;ASSIGN设备物理名,设备逻辑名

(4)、(在批处理系统中)用联接说明语句来定义。如:OUTPUT1=LPT

3、什么是缓冲?引入缓冲的原因是什么?

答:缓冲是两种不同速度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平滑传输过程的常用手段。

凡是数据到达和离去的速度不匹配的地方均可以采用缓冲技术。

引入缓冲的原因:

(1)、为了进一步缓和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提高CPU与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3)、为了减少中断次数和CPU的中断处理时间。如果没有缓冲,慢速I/O设备每传送一个字节就要产生一个中断,CPU必须处理该中断。如果采用了缓冲,则慢速的I/O设备

将缓冲区填满时,才向CPU发出中断,从而减少了中断次数和CPU的中断处理时间。

(4)、为了解决DMA或者通道方式下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DMA或者通道方式都适用于成批数据传输,再无缓冲的情况下,慢速I/O设备只能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传送信息,这造成了DMA或通道方式数据传输的瓶颈。缓冲区的设置适应了DMA或通道方式的成批数据传输方式,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

4、试举一例说明采用缓冲技术可以提高设备并行操作能力。

答:常用的缓冲技术有双缓冲、环形缓冲和缓冲池。

双缓冲可以实现用户数据区与缓冲区之间交换数据和缓冲区与外设之间交换数据的并行。

例如,输入设备先将第一个缓冲区装满数据,在输入设备向第二个缓冲区装数据时,处理机就可以从第一个缓冲区取出数据进行处理;当第一个缓冲区数据处理完毕,若第二个缓冲区已经装满数据,则处理机又可以从第二个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进行处理,而输入设备又可以向第一个缓冲区装填数据。

5、对I/O设备分配的一般策略是什么?若考虑设备使用特性,又有哪些针对设备特性的调度策略?试简述这些分配策略的思想。

答:(1)常用的I/O设备分配策略有:先请求先服务策略、优先级高者先分配策略。

(2.1)独占设备应采用独占分配方式。在申请设备时,如果设备空闲,就将其独占。不再允许其他进程申请使用,一直等到设备被释放才允许其他进程申请使用。

对于独占设备的分配,有两种分配方式:一种是静态分配,一种是动态分配。

静态分配是指在进程运行前,完成设备分配;在运行结束时。收回设备。其缺点是设备利用率低。

动态分配是之在进程运行过程中,当用户提出设备要求时,进行分配,一旦停止使用立即回收。其优点就是效率高,缺点就是在分配策略不好时可能产生死锁。

(2.2)共享设备分配策略有:先请求先服务策略、优先级高者先分配策略等。

(3.1)先请求先服务分配思想:当多个进程对某一个设备提出I/O请求时,或者是在同一设备上进行多次I/O操作时,系统按提出I/O请求的先后顺序,将进程发出的I/O 请求命令排成队列,其对首指向被请求设备的DCT。当该设备空闲时,系统从该设备的请求队列的队首取下一个I/O请求消息,将设备分配给发出这个请求消息的进程。

(3.2)优先级高者先分配思想:优先级高者是指发出I/O请求命令的优先级最高的进程。这种策略与优先数法是一致的,即进程的优先级高,它的I/O请求也优先得到满足。对于相同优先级的进程来说,则按先请求先分配策略分配。因此,优先级高者分配策略把请求某设备的I/O请求命令按照进程的优先级组成队列,从而保证在该设备空闲时,系统能从I/O请求队列队首取下一个具有最高优先级的进程发出来的I/O请求命令,并设备分配给发出该命令的进程。

6、什么是虚拟设备技术?什么是虚拟设备?如何进行虚拟分配?

答:虚拟设备技术:是在一类物理设备上模拟另一个物理设备的技术。是将独占设备转换成共享设备的技术。目前最广泛流行的虚拟设备技术是SPOOLing技术。

虚拟设备是指在一类设备上模拟另一类设备,被模拟的设备是虚拟设备。通过虚拟技术将一台设备转换为若干逻辑设备,供若干个用户进程使用,通常这种经过虚拟技术处理过后的设备成为虚拟设备。引入虚拟设备的目的是提高设备利用率,克服独占设备所具有的速度较慢、资源的利用率低的缺点。

虚拟分配是针对虚拟设备而言的。当进程申请独占设备时。由系统分配给它共享设备(如磁盘)上的一部分存储空间;当进程要与设备交换信息(以输出为例)时,系统就将要交换的信息存放到这部分存储空间中;在适当的时候,系统再将存储空间中的信息传送到独占设备上。

7、实现虚拟设备技术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列举出采用虚拟设备技术的三个优点,并逐一解释之。

答:实现虚拟设备技术的硬件条件是:配置大容量的磁盘,要有中断装置和通道。操作系统应设计好“预输入”程序,“井管理”程序,“缓输出”程序。

实现虚拟设备技术的软件条件是:要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虚拟设备技术的优点:(spooling技术特点)

(1)提高了I/O速度.从对低速I/O设备进行的I/O操作变为对输入井或输出井的操作,如同脱机操作一样,提高了I/O速度,缓和了CPU与低速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设备并没有分配给任何进程.在输入井或输出井中,分配给进程的是一存储区和建立一张I/O请求表.

(3)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多个进程同时使用一独享设备,而对每一进程而言,都认为自己独占这一设备,不过,该设备是逻辑上的设备.

8、什么是SPOOLING技术?简述SPOOLING系统的功能要点。

答:SPOOLing技术是低速输入输出设备与主机交换的一种技术,通常也称为“假脱机真联机”,他的核心思想是以联机的方式得到脱机的效果。

功能:预输入:该系统在作业执行前将作业信息通过独占设备预先输入到辅存上的一个特定区域存放。

缓输出:作业执行中,也不必直接启动独占设备输出数据,而只要将作业输出数据写入磁鼓或磁盘中存放,在作业执行完毕后,有操作系统来组织信息输出。

1、当输入数据,或作业需要进入系统时,利用输入进程模拟外围机输入到磁盘专用存储区;读调入作业或者取数据,从专用存储区读入。

2、在进程有输出时,利用输出进程模拟外围机输出到专用存储区上,待输出设备空闲时,再将存储在专用存储区上的数据送往低速输出设备上。

3、假脱机I/O系统,操作系统需建立I/O模块。构成I/O进程。CPU执行系统I/O进程模拟外围处理机。

Spooling系统的特点:

提高I/O速度;将低速I/O变成高速磁盘访问。

实现主机与外部低速设备的并行操作

利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逻辑上为每一个用户都配备一台高速独占设备。

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实现对独占设备的改造和提高了进程的并发度和执行效率。

9、I/O控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I/O控制的主要功能是:将I/O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进行同通信,或进行信息交换。

(1)、解释用户的I/O系统调用

(2)、设备驱动

(3)、中断处理

10、画图说明请求I/O 的进程、I/O 过程、设备处理进程和中断例程之间的控制关系和同步关系。 答: 用户进程 I/O 进程 I/O 处理进程

控制关系

I/O 系统层次结构及每层的主要功能图: 层 各层的I/O 功能 用户进程

与设备无关的软件

设备驱动程序

中断处理程序

硬件 doio(ldev,mode ,amount,addr) /*等I/O 完成*/ 标识设备; 执行出错检查; 构成iocb ; 将iocb 送入设备; 请求队列; 唤醒因等待I/O 请求块而睡眠的I/O 进程; 取iocb ; 若无iocb 则等待; 启动I/O 操作; /*等待I/O 完成*/ 执行出错检查; 唤醒等待; I/O 进程; I/O 设备 中断服务; 唤醒I/O 处理进程; 启动 设备 中断信号 中断处理程序 I/O

请求 I/O 响应 发出I/O 调用、SPOOLing 设备名解析、阻塞、缓冲分配 设备寄存器、检查状态 I/O 完成后,唤醒设备驱动 完成I/O 操作

操作系统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2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 Page 36 2.1 什么是作业?什么是作业步? 答:把在一次应用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用户要求计算机所做的有关该次全部工作称为一个作业,从系统的角度看,作业则是一个比程序更广的概念。它由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组成,系统通过作业说明书控制文件形式的程序和数据,使之执行和操作。而且,在批处理系统中,作业是抢占内存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说,批处理系统以作业为单位把程序和数据调入内存以便执行。作业由不同的顺序相连的作业步组成。 作业步是在一个作业的处理过程中,计算机所做的相对独立的工作。例如,编辑输入是一个作业步,它产生源程序文件;编译也是一个作业步,它产生目标代码文件。 2.2 作业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答:作业由三部分组成: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程序和数据完成用户所要求的业务处理工作,系统通过作业说明书控制文件形式的程序和数据,使之执行和操作。 2.3 作业的输入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作业的输入方式有5种: (1)联机输入方式:用户和系统通过交互式会话来输入作业。

(2)脱机输入方式:利用低档个人计算机作为外围处理机进行输入处理,存储在后援存储器上,然后将此后援存储 器连接到高速外围设备上和主机相连,从而在较短的时 间内完成作业的输入工作。 (3)直接耦合方式:直接耦合方式把主机和外围低档机通过一个公用的大容量外存直接耦合起来,从而省去了在脱 机输入中那种依靠人工干预来传递后援存储器的过程。(4)SPOOLING系统:SPOOLING又可译作外围设备同时联机操作。在SPOOLING系统中,多台外围设备通过通道或DMA 器件和主机与外存连接起来。作业的输入输出过程由主 机中的操作系统控制。 (5)网络输入方式:网络输入方式以上述几种输入方式为基础。当用户需要把在计算机网络中某一台主机上输入的 信息传送到同一网中另一台主机上进行操作或执行时, 就构成了网络输入方式 2.4 试述 SPOOLING 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在SPOOLING系统中,多台外围设备通过通道或DMA器件和主机与外存连接起来。作业的输入输出过程由主机中的操作系统控制。操作系统中的输入程序包含两个独立的过程,一个过程负责从外部设备把信息读入缓冲区;另一个是写过程, 负责把缓冲区的信息送到外存输入井中。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和控制汁算机系统中的所有硬、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 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友好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2.什么是批处理、分时和实时系统?各有什么特征? 答:批处理系统(batchprocessingsystem):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业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由专门编制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多道程序运行。 分时系统(timesharingoperationsystem):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转的方式,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进程使用。其主要特征是: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独立性。 实时系统(realtimesystem):在被控对象允许时间范围内作出响应。其主要特征是:对实时信息分析处理速度要比进入系统快、要求安全可靠、资源利用率低。 3.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有何区别? 答;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共享系统资源,并不是真正地同时执行多个作业;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系统配置多个CPU,能真正同时执行多道程序。要有效使用多重处理,必须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而多道程序设计原则上不一定要求多重处理系统的支持。 4.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 答: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 (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 (2)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界面; (3)用进程管理观点研究操作系统,即围绕进程运行过程来讨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第五版所有课后复习题中文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1.1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计算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主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算术逻辑单元,能处理二进制数据;控制单元,解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并且使他们得到执行;输入/输出设备,由控制单元管理。 1.2 定义处理器寄存器的两种主要类别。 用户可见寄存器:优先使用这些寄存器,可以使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的程序员减少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次数。对高级语言而言,由优化编译器负责决定把哪些变量应该分配给主存储器。一些高级语言,如C语言,允许程序言建议编译器把哪些变量保存在寄存器中。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用以控制处理器的操作,且主要被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例程使用,以控制程序的执行。 1.3 一般而言,一条机器指令能指定的四种不同操作是什么? 处理器-寄存器:数据可以从处理器传送到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传送到处理器。 处理器-I/O:通过处理器和I/O模块间的数据传送,数据可以输出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 数据处理:处理器可以执行很多关于数据的算术操作或逻辑操作。 控制:某些指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 1.4 什么是中断? 中断:其他模块(I/O,存储器)中断处理器正常处理过程的机制。 1.5 多中断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处理多中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当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禁止再发生中断。第二种方法是定义中断优先级,允许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低优先级的中断处理器的运行。 1.6 内存层次的各个元素间的特征是什么? 存储器的三个重要特性是:价格,容量和访问时间。 1.7 什么是高速缓冲存储器? 高速缓冲存储器是比主存小而快的存储器,用以协调主存跟处理器,作为最近储存地址的缓冲区。 1.8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I/O操作的三种技术。 可编程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用以执行这个指令);在进一步的动作之前,处理器处于繁忙的等待中,直到该操作已经完成。 中断驱动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并继续执行后续指令,直到后者完成,它将被I/O模块中断。如果它对于进程等待I/O的完成来说是不必要的,可能是由于后续指令处于相同的进程中。否则,此进程在中断之前将被挂起,其他工作将被执行。 直接存储访问:DMA模块控制主存与I/O模块间的数据交换。处理器向DMA模块发送一个传送数据块的请求,(处理器)只有当整个数据块传送完毕后才会被中断。 1.9 空间局部性和临时局部性间的区别是什么? 空间局部性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元素的周围的元素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访问。临时局部性(即时间局部性)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元素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再次访问。 1.10 开发空间局部性和时间局部性的策略是什么? 空间局部性的开发是利用更大的缓冲块并且在存储器控制逻辑中加入预处理机制。时间局部性的开发是利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保留最近使用的指令及数据,并且定义缓冲存储的优先级。 第2章操作系统概述 2.1 操作系统设计的三个目标是什么? 方便:操作系统使计算机更易于使用。

操作系统作业

操作系统作业 第一章 1. 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P1) ?方便性---方便用户 ?有效性---系统管理效率 ?扩展性---体系结构:软硬件结构发展 ?开放性---体系结构:软硬件结构兼容性 3. 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p4) OS是铺设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多层系统软件,它们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功能,而且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有他们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多个层次的抽象。 6. 是说明推动分时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p9) 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机交互。 (2) 共享主机。 (3) 便于用户上机。 9.什么是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是举例说明(p12) 实时系统(Real-Time System)是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1) 硬实时任务(hard real-time task)。系统必须满足任务对截止时间的要求,否则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结果。如打印机,交换机等 (2) 软实时任务(Soft real-time task)。它也联系着一个截止时间,但并不严格,若偶尔错过了任务的截止时间,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如PDA系统 16. 设备管理有哪些功能?其主要任务是什么?(p21) 主要任务: 完成用户进程提出的I/O请求;为用户进程分配其所需的I/O设备;提高CPU和I/O设备的利用率;提高I/O速度;方便用户使用I/O设备。 设备管理应具有缓冲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以及虚拟设备等功能。 补充1. 操作系统设计采用微内核技术有哪些优点? 微内核技术的优点: ?系统可扩充性- 新增服务会加到用户空间,内核不需要修改或改动极小。 ?移植性- 小内核便于移植到不同的硬件平台。 ?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多数服务是用户进程而不是系统进程。即使某个服务失败,不会影响操作系统其他部分。 2.简述研究操作系统有哪几种主要观点? ?资源管理的观点 ?进程的观点 ?虚机器观点 ?服务提供者观点

操作系统第二章复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二章复习题 一、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 用P、V 操作管理临界区时,信号量的初值一般应定义为( C )。 A.–1 B.0 C.1 D.任意值 2. 有m 个进程共享同一临界资源,若使用信号量机制实现对一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则信号量的变化范围是( A )。 A.1 至–(m-1) B.1 至m-1 C.1 至–m D.1 至m 3.在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临界资源是非共享资源 B.临界资源是任意共享资源 C.临界资源是互斥共享资源 D.临界资源是同时共享资源 4.对进程间互斥地使用临界资源,进程可以( D ) A.互斥地进入临界区 B.互斥地进入各自的临界区 C.互斥地进入同一临界区 D.互斥地进入各自的同类资源的临界区 5.设两个进程共用一个临界资源的互斥信号量mutex,当mutex=1 时表示( B )。 A.一个进程进入了临界区,另一个进程等待 B.没有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C.两个进程都进入了临界区 D.两个进程都在等待 6.设两个进程共用一个临界资源的互斥信号量mutex,当mutex=-1 时表示( A )。 A.一个进程进入了临界区,另一个进程等待 B.没有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C.两个进程都进入了临界区 D.两个进程都在等待 7.当一进程因在记录型信号量S 上执行P(S)操作而被阻塞后,S 的值为( B )。 A.>0 B.<0 C.≥0 D.≤0 8.当一进程因在记录型信号量S 上执行V(S)操作而导致唤醒另一进程后,S 的值为( D )。 A.>0 B.<0 C.≥0 D.≤0 9.如果信号量的当前值为-4,则表示系统中在该信号量上有( A )个进程等待。 A.4 B.3 C.5 D.0 10.若有 4 个进程共享同一程序段,而且每次最多允许 3 个进程进入该程序段,则信号量的变化范围是

操作系统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操作系统复习题及参考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 《操作系统》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操作系统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让用户能方便地、高效地执行程序的环境。 [ ] 2.在单CPU环境下可以实现“多道程序系统”。 [ ] 操作系统是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 ] 4.资源共享是现代操作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 [ ] 5.就绪状态、执行状态和挂起状态是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 [ ] 6.程序在并发执行时会失去封闭性。 [ ] 7.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两个同时存在的进程所对应的程序总是不同的。 [ ] 8.在单处理机系统中,多个进程并行执行是指它们同时处于进程的“运行状态”。 [ ] 9.进程状态可由就绪状态转换到阻塞状态 [ ] 10.进程状态可由阻塞状态转移到运行状态(不考虑挂起状态)。 [ ] 11.独占型设备使用前必须先请求分配。 [ ] 12.一个批处理型作业的调度可能要经历高级调度、低级调度和中级调度三个阶段。 [ ] 13.作业周转时间是指作业需要的运行时间。 [ ] 14.预防死锁是指在资源动态分配过程中,用某种方法去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 [ ] 15.死锁与程序的死循环一样。 [ ] 16.绝对装入方式需要对内存地址进行重定位。 [ ] 17.“对换”是指把内存中暂不能运行的数据调到外存。 [ ] 18.具有快表的存储管理系统中,CPU每次存储数据都只访问一次内存。 [ ]

19.在进行页面置换时,被淘汰的页都要回写到辅存。 [ ] 20.在虚拟存储系统中,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巨大的存储空间。因此,用户地址空间的 大小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 ] 21.磁带是可直接存取的设备。 [ ] 22.在文件的索引存取方法中,允许随意存取文件中的一个记录。 [ ] 23.文件的目录通常存放在外存中。 [ ] 24.在文件的直接存取方法中,允许随意存取文件中的一个记录。 [ ] 二、填空题: 1.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 2.常用的操作系统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人工操作方式的缺点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4.多道批处理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特征。 5.分时系统的四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操作系统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资源进行管理。 7.按设备的共享属性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程序的并发执行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处于执行状态的进程,若其“时间片结束”,则该进程在三种基本状态中应从________ 状态变为_________状态。 11.运行过程中,进程可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练习题及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1.1、图1.3中的理想机器还有两条I/O指令: 0011 = 从I/O中载入AC 0111 = 把AC保存到I/O中 在这种情况下,12位地址标识一个特殊的外部设备。请给出以下程序的执行过程(按照图1.4的格式): 1.从设备5中载入AC。 2.加上存储器单元940的内容。 3.把AC保存到设备6中。 假设从设备5中取到的下一个值为3940单元中的值为2。 答案:存储器(16进制内容):300:3005;301:5940;302:7006 步骤1:3005->IR;步骤2:3->AC 步骤3:5940->IR;步骤4:3+2=5->AC 步骤5:7006->IR:步骤6:AC->设备 6 1.2、本章中用6步来描述图1.4中的程序执行情况,请使用MAR和MBR扩充这个描述。 答案:1. a. PC中包含第一条指令的地址300,该指令的内容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0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1940)被送入MBR,并 且PC增1。这两个步骤是并行完成的。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2.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0)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0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MBR中的值被送入AC中。

3. a. PC中的值(30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1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5941)被送入MBR,并 且PC增1。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4.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1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AC中以前的内容和地址为941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相加,结果保存 到AC中。 5. a. PC中的值(302)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2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2941)被送入MBR,并 且PC增1。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6.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1)被送入MAR中。 b. AC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MBR中的值被存储到地址为941的存储单元之中。 1.4、假设有一个微处理器产生一个16位的地址(例如,假设程序计数器和地址寄存器都是16位)并且具有一个16位的数据总线。 a.如果连接到一个16位存储器上,处理器能够直接访问的最大存储器地址空间为多少? b.如果连接到一个8位存储器上,处理器能够直接访问的最大存储器地址空间为多少? c.处理访问一个独立的I/O空间需要哪些结构特征? d.如果输入指令和输出指令可以表示8位I/O端口号,这个微处理器可以支持

操作系统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作者:李静伟,武琳,梁龙,杨松,李川排版:大雄 操作系统的功能作用:1、作用: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使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2、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1、手工操作时期:人工干涉,用户独占。2、早期批处理时期:出现了完成作业自动转换工作的程序叫监督程序,包括早期联机批处理、早期脱机批处理。3、多道批处理系统:在内存中同时存放多道程序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交替执行,用户独占。分时系统:用户与主机交互。实时系统:具有专用性及时性。4、现代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有网络地址,提供网络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系统在硬件方面的保护:1、双重模式操作:用户模式、监督程序模式,双重模式操作为人们提供了保护操作系统和用户程序不受错误用户程序影响的手段。2、I/O保护:定义所有I/O指令为特权指令,所以用户不能直接发出I/O指令,必须通过操作系统来进行3、内存保护:对中断向量和中断服务程序进行保护,使用基址寄存器和界限寄存器4、CPU保护:使用定时器防止用户程序运行时间过长,操作系统在将控制权交给用户之前,应确保设置好定时器,以便产生中断。 第三章操作系统结构 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输入/输出系统管理、二级存储管理、联网、保护系统、命令解释系统。 系统调用的含义:系统调用提供了进程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分为五类:进程控制、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维护、通信。 操作系统设计所采用的结构:1、简单结构:以较小、简单且功能有限的系统形式启动,但后来渐渐超过了其原来的范围,由于运行所用的硬件有限,它被编写成利用最小的空间提供最多的功能2、分层方法:优点:模块化,简化了调试和系统验证;缺点:涉及对层的仔细认真的定义的困难,效率较差3、微内核:优点:便与操作系统扩充,便于移植;缺点:关于哪些服务应保留在内核内,而哪些服务应在用户空间内实现,并没有定论。 第四章进程 进程的含义:进程是由数据结构以及在其上执行的程序组成,是程序在这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保护的基本单位。进程包含的内容:程序代码、程序计数器、堆栈段、数据段。进程和程序的联系和区别:1、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代码的集合,进程是程序的执行。2、程序是永久的,进程是短暂的。3、程序的组成是代码,进程的组成包括程序、数据、进程控制块。3、一个程序可对应多个进程,通过调用关系,一个进程也可包括多个程序。4、进程可生成其他进程,程序不能生成新的程序 并发与并行的区别:并行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每一时刻仅能执行一个程序,所以从微观角度来看程序的并发执行时,它们是交替执行,即串行。程序间真正的并行只有在多处理机系统中才会出现。 进程的状态及转换条件:状态:新的,运行,等待,就绪,终止。转换条件:1、新建--〉就绪:就绪队列能够容纳新的进程2、就绪—〉运行: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被调度程序选中,分配到CPU。 3、运行—〉阻塞:正在运行的进程因某种条件为满足而放弃对CPU的占用。 4、阻塞—〉就绪: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所等待的事情发生了。 5、运行—〉就绪:正在运行的进程用完了本次分配给它的CPU时间 6、运行—〉终止:正在运行的进程完成自己的工作或者由于发生某些事件而被异常中止。 进程控制块的作用及内容:(1)内容:进程状态、程序计数器、CPU寄存器、CPU调度信息、内存管理信息、记账信息、I/O状态信息。(2)作用:①PCB是进程组成中最关键的部分,每个进程都有惟一的PCB,操作系统对每个进程实施控制和管理,②系统创建一个进程时,为它创建一个PCB,当进程终止时,系统收回其PCB,该进程在系统中就不存在了,所以PCB是进程存在的惟一

第二章-操作系统进程(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进程管理 1.操作系统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全部 (1) 进行管理,以方便用户、提高计算机使 用效率的一种系统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有: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 (2) 管 理和设备管理等。Windows和Unix是最常用的两类操作系统。前者是一个具有图形界面的 窗口式的 (3) 系统软件,后者是一个基本上采用 (4) 语言编制而成的 的系统软件。在 (5) 操作系统控制下,计算机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信息 并作出响应。 供选答案: (1): A. 应用软件 B. 系统软硬件 C. 资源 D. 设备 (2): A. 数据 B. 作业 C. 中断 D. I/O (3): A. 分时 B. 多任务 C. 多用户 D. 实时 (4): A. PASCAL B. 宏 C. 汇编 D. C (5): A. 网络 B. 分时 C. 批处理 D. 实时 答案:CBBDD 2.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的 (1) 系统软件,是 (2) 的接口。 在处理机管理中,进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由程序块、 (3) 和数据块三部 分组成,它有3种基本状态,不可能发生的状态转换是 (4) 。 虚拟存储器的作用是允许程序直接访问比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它通常使用 (5) 作为它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供选答案: (1): A. 输入和输出 B. 键盘操作 C. 管理和控制 D. 汇编和执行 (2): A. 软件和硬件 B. 主机和外设 C. 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 D. 用户和计算机 (3): A. 进程控制块 B. 作业控制块 C. 文件控制块 D. 设备控制块 (4): A. 运行态转换为就绪态 B. 就绪态转换为运行态 C. 运行态转换为等待态 D. 等待态转换为运行态 (5): A. 软盘 B. 硬盘 C. CDROM D. 寄存器 答案:CDADB 3.在计算机系统中,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这种方法称为 D。 A. Spodling技术 B. 虚拟存储技术 C. 缓冲技术 D.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4.分时系统追求的目标是 C。 A. 高吞吐率 B. 充分利用内存 C. 快速响应 D. 减少系统开销 5.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是 D。

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

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 第一章 思考题: 10、试叙述系统调用与过程调用的主要区别? 答: (一)、调用形式不同 (二)、被调用代码的位置不同 (三)、提供方式不同 (四)、调用的实现不同 提示:每个都需要进一步解释,否则不是完全答案 13、为什么对作业进程批处理可以提高系统效率? 答:批处理时提交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由系统操作员把作业按照调度策略,整理为一批,按照作业说明书来运行程序,没有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交互;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可以使CPU和外设并行工作,当一个运行完毕时系统自动装载下一个作业,减少操作员人工干预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18、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叙述实时操作系统的分类。 答:实时操作系统(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接收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时间内来控制监控的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做出快速响应,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 有三种典型的实时系统: 1、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控制) 2、信息查询系统(情报检索) 3、事务处理系统(银行业务) 19、分时系统中,什么是响应时间?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响应时间是用户提交的请求后得到系统响应的时间(系统运行或者运行完毕)。它与计算机CPU的处理速度、用户的多少、时间片的长短有关系。 应用题: 1、有一台计算机,具有1MB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每个用户进程占用200KB。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0的时间为80%,若增加1MB内存,则CPU的利用率提高多少? 答:CPU的利用率=1-P n,其中P为程序等待I/O操作的时间占其运行时间的比例1MB内存时,系统中存放4道程序,CPU的利用率=1-(0.8)4=59% 2MB内存时,系统中存放9道程序,CPU的利用率=1-(0.8)9=87% 所以系统CPU的利用率提高了28% 2、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先开始做,程序B后开始运行。程序A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打印100ms,再计算50ms,打印100ms,结束。程序B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输入80ms,再计算100ms,结束。

第二章-进程管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进程管理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进程的静态描述由三部分组成:① 、② 和③ 。 【答案】①PCB、②程序部分、③相关的数据结构集 【解析】PCB是系统感知进程的唯一实体。进程的程序部分描述了进程所要 完成的功能,而数据结构集是程序在执行时必不可少的工作区和操作对象。后两 部分是进程完成所需功能的物质基础。 2.进程存在的标志是。 【答案】进程控制块PCB 【解析】系统根据PCB感知进程的存在和通过PCB中所包含的各项变量的变化,掌握进程所处的状态以达到控制进程活动的目的。 3.① 是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更好地描述这一特征而 引入了 ② 这一概念。 【答案】①程序的并发执行,②进程 【解析】程序的并发执行和资源共享是现代操行系统的基本特征。程序的并 发执行使程序失去了程序顺序执行时所具有的封闭性和可再现性。在程序并发执 行时,程序这个概念不能反映程序并发执行所具有的特性,所以引入进程概念来 描述程序并发执行所具有的特点。 4.给出用于进程控制的四种常见的原语① 、② 、③ 和④ 。【答案】①创建原语、②撤消原语、③阻塞原语、④唤醒原语 【解析】进程控制是系统使用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来创建、撤消进程 以及完成进程各状态间的转换,从而达到多个过程高效率地并行执行和协调,实 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把那些在管态下执行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称为原语。 5.进程被创建后,最初处于① 状态,然后经② 选中后进入③ 状态。 【答案】①就绪,②进程调度程序,③运行 【解析】进程的从无到有,从存在到消亡是由进程创建原语和撤消原语完成的。被创建的进程最初处于就绪状态,即该进程获得了除处理机以外的所有资源,处于准备执行的状态;从就绪状态到运行状态的转换是由进程调度程序来完成的。 6.进程调度的方式通常有① 和② 方式两种。 【答案】①可剥夺、②非剥夺 【解析】所谓可剥夺方式,是指就绪队列中一旦有优先级高于当前运行进程 的优先级的进程存在时,便立即发生进程调度,转让处理机。而非剥夺方式则是指:即使在就绪队列中存在有优先级高于当前运行进程的进程,当前进程仍将继 续占有处理机,直到该进程完成或某种事件发生(如I/O事件)让出处理机。 7.轮转法主要是用于① 的调度算法,它具有较好的② 时间, 且对每个进程来说都具有较好的③ 性。

(完整版)操作系统第二章作业答案

第二章作业 1.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为了实现并发进程中的合作和协调,以及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在进程管理方面要做哪些工作? 答:为了从变化角度动态地分析研究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真实的反应系统的独立性、并发性、动态性和相互制约,操作系统中不得不引入进程的概念。 为了防止操作系统及其关键的数据结构如:PCB等,受到用户程序破坏,将处理机分为核心态和用户态。对进程进行创建、撤销以及在某些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控制。 2.试描述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状态改变时,操作系统进行进程切换的步骤。答:分为两种情况: (1):运行状态就绪状态:根据进程的自身的情况插入到就绪队列的适当位置,系统收回处理及转入进程调度程序重新进行调度。 (2):运行状态→阻塞状态:系统会调用进程调度程序重新选择一个进程投入运行。 3.现代操作系统一般都提供多任务的环境,是回答以下问题。 为支持多进程的并发执行,系统必须建立哪些关于进程的数据结构? 答:系统必须建立PCB。 为支持进程的状态变迁,系统至少应该供哪些进程控制原语? 答:阻塞、唤醒、挂起和激活原语。 当进程的状态变迁时,相应的数据结构发生变化吗? 答:会根据状态的变迁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将进程PCB中进程的状态从阻塞状态改为就绪状态,并将进程从阻塞队列摘下,投入到就绪队列中。 4.什么是进程控制块?从进程管理、中断处理、进程通信、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及存储管理的角度设计进程控制块应该包含的内容。 答:PCB:描述进程本身的特征、状态、调度信息以及对资源占有情况等的数据结构,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进程控制块所包含的内容: ①进程信息描述;②CPU信息状态;③进程调度信息;④进程控制和资源占用信息。 5.假设系统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这10个进程轮换执行,每隔300ms轮换一次,CPU在进程切换时所花费的时间是10ms,试问系统化在进程切换上的开销占系统整个时间的比例是多少? 解:P=(10*10)/[(300+10)*10]=3.2% 6.试述线程的特点及其与进程之间的关系。 答:线程的特点:是被独立分派和调度的基本单位。线程与进程的关系: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是进程内的一个实体;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但至少必须有一个线程。

计算机系统结构李学干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1如有一个经解释实现的计算机,可以按功能划分成4级。每一级为了执行一条指令需要下一级的N条指令解释。若执行第1级的一条指令需K ns时间,那么执行第2、3、4级的一条指令各需要多少时间? 答:执行第2、3、4级的一条指令各需KN ns、(N*N)*K ns、(N*N*N)*K ns 的时间。 1- 2操作系统机器级的某些指令就用传统机器级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以用微程序直接解释实现,而不必有操作系统自己来实现。更具你对1-1题的回答,你认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答:这样做,可以加快操作系统中操作命令解释的速度,同时也节省了存放解释操作命令这部分解释程序所占的存储空间,简化了操作系统机器级的设计,也有利于减少传统机器级的指令条数。 1- 3有一个计算机系统可按功能分成4级,每级的指令互不相同,每一级的指令都比其下一级的指令在效能上强M倍,即第i级的一条指令能完成第i-1级的M条指令的计算量。 现若需第i级的N条指令解释第i+1级的一条指令,而有一段第1级的程序需要运行Ks,问在第2、3和4级上一段等效程序各需要运行多长时间? 答:第2级上等效程序需运行:(N/M)*Ks。第3级上等效程序需运行:(N/M)*(N/M)*Ks。 第4级上等效程序需运行:(N/M)*(N/M)*(N/M)*Ks。 1- 4硬件和软件在什么意义上是等效的?在什么意义上又是不等效的?试举例说明。 答:软件和硬件在逻辑功能上是等效的,原理上,软件的功能可用硬件或固件完成,硬件的功能也可用软件模拟完成。但是实现的性能价格比,实现的难易程序不同。

例如,编译程序、操作系统等许多用机器语言软件子程序实现的功能完全可以用组合电路硬件或微程序固件来解释实现。它们的差别只是软件实现的速度慢,软件的编制复杂,编程工作量大,程序所占的存储空间量较多,这些都是不利的;但是,这样所用硬件少,硬件实现上也就因此而简单容易,硬件的成本低,解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好,这些都是有利的。 又如,乘除法运算可以经机器专门设计的乘法指令用硬件电路或乘除部件来实现。向量、数组运算在向量处理机中是直接使用向量、数组类指令和流水或陈列等向量运算部件的硬件方式来实现的,但在标量处理机上也可以通过执行用标量指令组成的循环程序的软件方式来完成。 浮点数运算可以直接通过设置浮点运算指令用硬件来实现,也可以用两个定点数分别表示浮点数的阶码和尾数,通过程序方法把浮点数阶码和尾数的运算映像变换成两个定点数的运算,用子程序软件的方式实现。十进制数的运算可以通过专门设置十进制数运算类指令和专门的十进制运算部件硬的方式来完成,或者通过设置BCD数的表示和若干BCD数运算的校正指令来软硬结合地实现,也可以先经十转二的数制转换子程序将十进制数转成二进制数,再用二进制运算类指令运算,所得结果又调用二转十的数制转换子程序转换成十进制数结果,用全软件的方式实现。 1- 5试以实例说明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与计算机实现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答: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影响。 (1)计算机的系统结构相同,但可采用不同的组成。如IBM370系列有115、125、135、158、168等由低档到高档的多种型号机器。从汇编语言、机器语言程序设计者看到的概念性结构相同,均是由中央处理机/主存,通道、设备控制器,外设4级构成。其中,中央处理机都有相同的机器指令和汇编指令系统,只是指令的分析、执行在低档机上采用顺序进行,在高档机上采用重叠、流水或其它并行处理方式。

操作系统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二章进程管理 2、试画出下面4条语句的前趋图: S2: b:=z+1; S3: c:=a-b; S4: w:=c+1; 3、 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它们共享系统资源,以及为完成同一项任务而相互合作,致使 在这些并发执行的进程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也就使得进程在执行期间出现间断性。 4、程序并发执行时为什么会失去封闭性与可再现性? 因为程序并发执行时,就是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就 是由多个程序来改变,致使程序的运行失去了封闭性。而程序一旦失去了封闭性也会导致其再失去可再现性。 5、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概念?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了使程序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能并发执行,并能对并发执行的程序加以控制与描述,从而在操作系统中引入了进程概念。 影响: 使程序的并发执行得以实行。 6、试从动态性,并发性与独立性上比较进程与程序? a、动态性就是进程最基本的特性,可表现为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因得不到资源 而暂停执行,以及由撤销而消亡,因而进程由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序只就是一组有序指令的集合,就是静态实体。 b、并发性就是进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就是OS的重要特征。引入进程的目的正就是为 了使其程序能与其它建立了进程的程序并发执行,而程序本身就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c、独立性就是指进程实体就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同时也就是系统中独立获得 资源与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而对于未建立任何进程的程序,都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来运行。 7、试说明PCB的作用?为什么说PCB就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a、PCB就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就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PCB中记 录了操作系统所需的用于描述进程情况及控制进程运行所需的全部信息。因而它的作用就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数据),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能与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 b、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系统总就是通过其PCB对进程进行控制,系统就是根据进 程的PCB而不就是任何别的什么而感知到该进程的存在的,所以说,PCB就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8、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a、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当进程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机后,该进程便由就绪状态变 为执行状态。 b、当前进程因发生某事件而无法执行,如访问已被占用的临界资源,就会使进程由执行 状态转变为阻塞状态。 c、当前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被暂停执行,该进程便由执行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9、为什么要引入挂起状态?该状态有哪些性质? a、引入挂起状态主要就是出于4种需要(即引起挂起的原因): 终端用户的请求,父进程 请求,负荷调节的需要,操作系统的需要。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3章处理机调度1)选择题 (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经常采用_D_ 算法。 A. 先来先服务 B. 最高优先权 C. 随机 D. 时间片轮转 (2)_B__ 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 作业 B. 静态 C. 动态 D. 资源 (3)__A___ 是作业存在的惟一标志。 A. 作业控制块 B. 作业名 C. 进程控制块 D. 进程名 (4)设有四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均为2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_ B_ 。 A. l小时 B. 5小时 C. 2.5小时 D. 8小时 (5)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_C_ 。 A. T1+T2+T3 B. (T1+T2+T3)/3 C. (3T1+2T2+T3)/3 D. (T1+2T2+3T3)/3 (6)__D__ 是指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 A. 运行时间 B. 响应时间 C. 等待时间 D. 周转时间 (7)下述作业调度算法中,_ C_调度算法与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有关。 A. 先来先服务 B. 多级队列 C. 短作业优先 D. 时间片轮转 2)填空题 (1)进程的调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抢占(剥夺)式,另一种是非抢占(非剥夺)式。 (2)在_FCFS_ 调度算法中,按照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分配处理机。 (3)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化为FCFS_ 调度算法。 (4)一个作业可以分成若干顺序处理的加工步骤,每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_作业步_ 。 (5)作业生存期共经历四个状态,它们是提交、后备、运行和完成。 (6)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_高响应比优先____ 。 3)解答题 (1)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4个作业,其有关情况如表3-9所示。在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时分别计算其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运行时间为小时,按十进制计算) 表3-9 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

操作系统第五版费祥林-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操作系统第五版费祥林-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第二章处理器管理 1.下列指令中哪些只能在核心态运行? (l)读时钟日期;(2)访管指令;(3)设时钟日期;(4)加载PSW; (5)置特殊寄存器:(6)改变存储器映象图;(7)启动I/O指令。 答:(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2 假设有一种低级调度算法是让“最近使用处理器较少的进程”运行,试解释这种算法对“I/O 繁重”型作业有利,但并不是永远不受理“处理器繁重”型作业。 答:因为I/O繁忙型作业忙于I/O,所以它CPU 用得少,按调度策略能优先执行。同样原因一个进程等待CPU 足够久时,由于它是“最近使用处理器较少的进程”,就能被优先调度,故不会饥饿。 3 并发进程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制约关系?下列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是属哪种制约关系:(1)踢足球,(2)吃自助餐,(3)图书馆借书,(4)电视机生产流水线工序。 答:并发进程之间的基本相互制约关系有互斥和同步两种。其中(1)、(3)为互斥问题.(2)、(4)为同步问题。 4 在按动态优先数调度进程的系统中,每个进程的优先数需定时重新计算。在处理器不断地在进程之间交替的情况下,重新计算进程优先数的时间从何而来? 答:许多操作系统重新计算进程的优先数在时钟中断处理例程中进行,由于中断是随机碰到哪个进程,就插入哪个进程中运行处理程序,并把处理时间记在这个进程的账上。 5 若后备作业队列中等待运行的同时有三个作业J1 、J2、J3 ,已知它们各自的运行时间为a 、b 、c,且满足a < b <c,试证明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调度能获得最小平均作业周转时间。 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调度时,三个作业的总周转时间为: Tl = = a + ( a +b ) + ( a + b + c ) = 3a + 2b + c ① 若不按短作业优先算法调度,不失一般性,设调度次序为:J2 、J1 、J3 。则三个作业的总周转时间为:

江西理工大学-现代操作系统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引论 1.系统调用与中断的概念。 作业题解 第一章引论 PE1-14. 陷阱和中断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陷阱是由程序造成的,并且与它同步。如果程序一而再地被运行,陷阱将总在指令流中相同的位置的精确发生。而中断则是由外部事件和其他时钟造成的,不具有重复性。 PE1-20. 有一个文件,其文件描述符是fd,内含下列字节序列:3,1,4,1,5,9,2,6,5,3,5.有如下系统调用: lseek (fd, 3, SEEK_SET); // 从文件开头偏移量为3,此时将读写位置移到文件1,5,9,2的1处 Read(fd, &buffer, 4); 其中lseek调用寻找文件中的字节3.在读操作完成之后,buffer中的内容是什么? 答:包含字节:1,5,9,2。 PE1-22. 块特殊文件和字符特殊文件的基本差别是什么? 答:块特殊文件包含被编号的块,每一块都可以独立地读取或者写入。而且可以定位于任何块,并且开始读出或写入。这些对于字符特殊文件是不可能的。 PE1-29. 下面是单位转换练习: (a)一微年是多少秒? (b)微米常称micron.那么gigamicron是多长? (c)1TB存储器中有多少字节? (d)地球的质量是6000 yottagram,换算成kilogram是多少? 答:这些都可以直接转换: (a) micro year = 10-6X 365 X 24 X 3600 = 31.536 sec。 (b) 1km或者1000。 (c)有240字节,也就是1,099,511,627,776 字节。 (d)它是6 X 1024公斤。 第二章:进程与线程 1.进程的概念。 答:进程是对正在运行的程序的一个抽象。是容纳运行一个程序所需要的所有信息的容器。也可以说一个进程就是就是一个正在运行的实例。 2.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 运行态(该时刻进程实际占用CPU)。 就绪态(可运行,但因为其他进程正在运行而暂时停止)。 阻塞态(除非某种外部事件发生,否则进程不能运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