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双塘中心园孙爱 导读:儿童喜欢一次性完成绘画创作,并在创作中几乎不作太多考虑,直接作画,下笔流畅,线条大胆,涂色随心所欲,不存在成人所谓的败笔。研究发现,5~6岁的儿童在创作中充满自信,能以较多的方式使用线条和形状,如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爆发性的和控制性的,并根据自己的情感、愿望或按物体固有色来涂色。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学前儿童艺术思维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运用多通道的感觉器官,获取、再造、物化审美心理意象的活动。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思维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者进一步深入认识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本研究借鉴哈佛大学加登纳教授关于艺术活动三大系统的概念,以及国内研究者关于绘画超常儿童艺术思维过程三大系统的概念,将艺术思维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知觉(perception)、反省(reflection)和制作(production)。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选取一所江苏省省级示范幼儿园(非艺术特色园)大班30名5~6周岁的学前儿童,分成5组,每组儿童作画时间为上午10点~11点之间。研究持续半年,共搜集了138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对儿童绘画创作过程及作品的分析,探究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一、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实现对物体一般结构特征的把握的心理过程。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绘画活动中的视知觉是视觉对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审美属性及其所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学前儿童对绘画创作对象的获取正是通过其感觉器官的视知觉功能来实现的。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4次绘画活动来完成的。主题分别是:“静物写生”“我和爸爸妈妈”“跑得很快的人”“我乘公共汽车”,所涉及到的知觉过程都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感知,力求使儿童有充分的机会展现其视知觉的过程。 研究发现,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是通过知觉选择获得审美心理意象的过程,具有多通道性。5—6岁儿童对物体的知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

[设计]毕业设计阐述

[ 设计] 毕业设计阐述 西华师范大学毕业设计阐述 新闻传播学院指导老师: 吴晓川 陈亚超播音与主持艺术08 级 5 班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川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毕业设计题目 杂志设计(毕业设计类)题目类型 一、选题简介,背景与意义 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川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现共有国家级“非遗” 项目 3 个,省级项目24 个,市级项目41 个,县级项目125 个。其中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川北灯戏被誉为川北民间艺术的“三朵金花”。近年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步普查,共整理出300 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了川北多元、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川北大木偶:2006 年 6 月10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川北大木偶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史料和口碑所证,川北大木偶已有300 余年历史。清初 移民时,由一家姓杨的将大木偶带到了川北仪陇县,后又将此技艺传给了杨三合。1914年仪陇县木偶艺人李约之买了杨三合后代的木偶,率其子李章福、李章祥,创建了“福祥班”或称“李家班”。此后,大木偶艺术在川北地区活

动频繁,妇孺皆知,人称“川北大木偶”。 川北皮影: 皮影艺术历史悠久,远溯两汉。宋代,关于皮影演出,典籍中多有记载。川北皮影活跃于南充、西充、南部、阆中、仪陇等县农村,以其生动的造型,精巧的雕工,细腻的表演,优美的唱腔,风趣的剧情和乐曲倍受山乡人民的青睐。阆中宝台乡王文坤融土皮影和广皮影之长所创作的皮影,在川北颇受影响。 川北灯戏: 川北灯戏是流行于四川东北部地区的古老民间小戏,明清以来,灯戏频繁演出于川东北的广大山乡,至今延绵不绝。川北灯戏的剧目多取材于民间生活,现有剧本200 余个; 唱腔曲牌分正调和花调两类,来源于民间小调、神歌、佛歌、嫁歌、圣谕调及端公调; 表演以(丑)、(跩)、(笑)为特征,融会了木偶、皮影、猴戏、民间歌舞等多种技艺。由于它生长于民间,反映的是民间的人生理念和审美情趣,因而为山乡民众所喜闻乐见,并称之为“农民戏”、“喜乐神”。2006年 5 月川北灯戏被国务院授牌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背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文化遗产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 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意义: 一、它是人类文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它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三、它是人类文化中其他文化的重要生长点; 四、它本身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川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川北人民生活的

现当代国外儿童绘画发展理论研究

现当代国外儿童绘画发展理论研究 刘艳摘要:儿童的绘画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历来受到重视。从20 世纪罗恩费尔德和加德纳为代表的关注自然发展的阶段理论,到当代金德勒、威尔森等人关注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论,儿童绘画发展研究不断得到更新,这无不与时代的变更息息相关。本文围绕这两大趋向的理论进行阐述并归纳总结,借此对如何开展当代的美术教育进行了思考。 前言: 儿童绘画的研究一直是美术教育课程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儿童绘画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绘画的起源开始于19世纪,由于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于遗传、心理认知的发展,心理学由此出现。自十九世纪80年代Hall发表了第一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绘画的研究报告开始,就有不少的学者试图通过儿童绘画来揭开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变化过程。有学者通过研究儿童儿童的绘画内容来分析儿童的人格特征,另一些学者将绘画作为测量工具,诸如Goodenough的“古式画人测验(Draw-a-Man Test)”来分析儿童的智力成熟度;Buck等学者发展出“屋—树—人投射技术”来测验儿童的认知、人格的发展。研究儿童绘画从心理学起步,作为发现人类心智的有效途径,不断得到了发展,继而在美术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关注。美术教育学者将绘画表现作为实施有效教学手段的重要研究对象,力图寻找出儿童绘画发展的各阶段历程。在这一方面,美国学者罗恩费尔德、加德纳等人的绘画发展阶段划分对美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力图从儿童绘画中发现不同时期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探索儿童内在的自我心智发展过程,尤其是罗恩费尔德,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绘画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绘画教学方法,来帮助儿童通过绘画来更好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的成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球化促发了人们的相互交流越来越紧密,人们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了解世界,社会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儿童也日益受到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影响。而美术教育也开始关注起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不少学者试图从儿童绘画中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因素来进行论证,揭示儿童认知发展不仅呈现自我发展的一面,而且社会化文因素也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归纳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个取向:一为关注个体自我发展的研究,二为关注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对于美术教学来讲,既要对过去的绘画发展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又要在当代绘画表现研究新的取向上不断探索,进而针对当今的美术教育发展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关注儿童内在自然发展阶段的研究 这类研究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罗恩菲尔德(V. Lowenfeld)、加德纳(H. Gardner)。(一)心理学的理论背景——皮亚杰的的精神发展学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儿童的思考与精神的构造为前提,提出了精神发展学说。皮亚杰将0~7岁的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

浅谈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浅谈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内容摘要: 自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更加肆意疯狂.他们通过经济的掠夺,使我国的封建经济制度受到严重的破坏解体.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操纵与控制.致使我国逐步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统治的日趋崩溃,失去了对文学艺术的控制,近代再没有皇家出面组织美术活动.然而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并不麻木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百余年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进行反抗斗争.伴随着时间的脚步,取得了不断的胜利.在孙中山领导的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资产阶级新民主革命给美术带了新生机,是过去为封建社会及其统治阶级服务的美术,改变成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美术。中国革命促使美术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时代的要求来看,近代中国画虽然受到压制和排斥,但是在广泛吸收、借鉴传统中国画及多方面艺术影响的同时,它依然按照自身的艺术规律有生命的发展着。 关键词:传统中国画山水画花鸟画近现代中国画海派吴昌硕齐白石 正文: 在中国古代称绘画或为丹青或为水墨。自从西洋画大量传入后,才对应出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名称“中国画”。受外来艺术的冲击,中国画坛传统绘画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发生了变化,逐步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作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在建立农民革命政权,提出反对封建政治纲领的同时,对于文化艺术也很重视。一方面取缔、改造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雕塑、绘画、打倒“圣人”孔丘的偶像,反对描绘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及仙佛鬼怪的人物画。另一方面,重视民间美术的宣传作用和组织管理,设有专业的机构,将民间画工、画师以及手工艺人组织起来,进行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石刻等制作。现存太平天国的美术作品尤以壁画为多,浙江绍兴、金华、安徽绩溪、江苏苏州、江宁、宜兴和南京等地有这一时期的壁画遗存。较多表现的是富有装饰意味、喜庆吉祥的花鸟和山水。伴随着历史的推演,中国近现代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革,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又也要求中国画适应新的审美需要,在文化知识界展开了对传统绘画的分析批判。 传统的中国画充分表露画家对当代生活的兴趣,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肖像画得到了重视,提出了“悟对通神”“览之若面”的要求,事实上这是士大夫阶层要求自我表现的一种反映,也从而使山水画和花鸟画得到了发展。花鸟画的发展要晚于山水画。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的玄思想盛行以及玄学之士标榜隐逸有关。在这一时期并未出现独立的山水作品,只是山水多作人物的背景和环境的衬托,较为古拙。由于题材表现技巧的不断丰富,渐渐的使山水画不但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而且形成风格炯异的两种流派。展子虔、李思训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而细密,赋色工致浓丽,开创了金碧山水一派;而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王维以诗人画创“破墨”山水,抒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致,创“泼墨”之法;张璪的一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从一个侧面道出一个艺术家对山水画的创作的追求与理解,等等。在盛唐之时,山水画启立门户,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浅谈绘画艺术的艺术价值

浅谈绘画艺术的艺术价值 [摘要] “价值”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话题,也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中的一个和所有绘画人相关的一个课题。当代社会,绘画的社会关系更加的微妙。艺术不断从非经济方式的创作活动获得了纯经济方式的收益,它带来了理论家的历史回溯与前瞻、画商的行情分析、绘画者的摩拳擦掌或愤愤不平。价值过程的描述,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之心理的分析,成为美学的中心事务。 [关键词]价值美时代形式 每个社会都必须确定下列两个问题:人类的哪一种价值应该被珍惜?有效的“美”的概念因该分配给谁?有时人们分别考虑到这两个问题,有时则可能同时考虑。我在这里提出的“价值”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话题,也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中的一个和所有绘画人相关的一个课题。这代表了我在当代对人们这两个古老话题的思考。 当代社会,绘画的社会关系更加的微妙。从早先的文人画抒情写意,到民国时期的爱国爱民反对当政,到长征路上我们的红色政权,再到建国初期的红红火火搞生产民建,可以说,绘画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任何社会背景下都参与其中,并起到鼓舞民心的作用。可以说,绘画艺术一直在人们的生活、精神方面起着调和剂的作用,她可鼓舞、可闲情、可激昂、可图强。回眼看今天,艺术不断从非经济方式的创作活动获得了纯经济方式的收益,金钱源源而来,似乎在圣洁的教堂必须腾出一块空地。价值通过商品的交换的量的比例即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但这一些问题可以集中于一个主体问题:这就是“艺术” 这个“价值结构体”的分析与研究。艺术是人类文化创造生活之一部,是与学术道德工艺政治同为实现一种“人生价值”和“文化价值”。普通人说艺术之价值在“美”,如同学术道德之价值在“真”与“善”一样。而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也表现出它的本相,人格个性也表现美。艺术固然美,却不止于美。且有时正在所谓“丑”中表现深厚的意趣,在哀感沉痛中表现缠绵的顽艳。艺术不只是具有美的价值,且富有对人生的意义,深入心灵的影响。艺术至少是三种主要“价值”的结构: (一)形式的价值。就主观感受言,即“美的价值”。 (二)抽象的价值。就客观称之为“真的价值”,就主观感受言,为“生命的价值”。(生命意趣可理解为丰富与庞大) (三)启示的价值。启示宇宙人生这意义之最深的意义与境界,就主观感受言,为“心灵的价值”,心灵深度的感受,有异于生命的刺激。 “形”“景”“情”是艺术的三层结构,在这里简略讲述:形式的价值,关于艺术

如何进行绘画创作.

如何进行绘画创作 美术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审美和形成自我创作的能力。创作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项目工程,作为一个画家,要达到真正的创作,是需要付出毕生精力的。当然,学生美术课堂中的创作虽无法与画家们相提并论, 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自我创作能力呢?根据我长期实践,发现有以下规律可循,现在说出来,不妨与大家共商榷。 半临摹半创作是最终进行创作的必经之路, 任何学画者都有师古人、师老师、师他人的过程,这也是学画者最初经历的过程。在这一阶段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画者就有创作的冲动,但一提起笔,却又无从下手,这时候的办法就是半临摹半创作了。半临摹半创作就是一边临摹前人、他人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而且是逐渐增加自己的想法,这样慢慢培养自己的创作灵感。 半临摹半创作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叛逆思想,就会试着独立创作。不过,这时的独立创作往往有别人的影子在里面,而且这种影子就象着魔一样很不容易摆脱,如果你能摆脱这个魔,也许你真正的创作才算开始。 真正的创作开始了,往往不易被人接受,如果这一阶段你挺不过去,这一阶段的痛你不能承受,也许你永远不会成 为什么画家了。 以上是我针对专业画家的创作历程感受而谈的, 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很重要,不要把美术课全部上成临摹课,若教师只让学生抄写课本上的范画, 抄写自己的示范作品是根本不能培养学生创作思维的。最起码要达到半临摹半创作的水平才行。学生的想象力其实非常丰富,就看教师怎样去引导、去启发了。当然, 要创作。必须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对于学生来说, 这个功底并不需要太厚。让我们坚信,学生的创作力是无限的,学生是能进行自我创作的。

设计观的阐述

什么是设计观_金文设计体会 3、综上所述,在这里给设计观一个相对完善的定义: 设计观,就是人们对于设计问题以及设计关系的根本观点及根本看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设计目的、意义的认识,以及对设计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具体包括价值观、艺术观(审美观)、技术观、经济观、社会观和环境观等。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设计趋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具设计价值的东西。与设计观,最紧密的是价值观、最直接的是人生观、最根本的是世界观。 设计观人人都有,是自发的、朴素的,而设计哲学并非人人能懂,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设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设计观。设计哲学是设计观和设计方法论的统一。设计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设计和进行设计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看法。设计观决定设计方法论,有什么样的设计观就有什么样的设计方法论,而设计方法论体现设计观。设计哲学是关于设计观的学说,当人们以一定的设计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设计观就有设计方法论的意义。所以说设计哲学、设计观和设计方法论是统一的。设计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设计观包括系统化理论化的设计观和零散的设计观,狭义的设计观仅指系统化的设计观,即设计哲学。 4、中国式设计观 4.1、传统设计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我们很容易找到中国式设计观的存在,其中最为根本的就是《易经》。《易经》通过一种简单的编码模式来描述阴阳消涨的各种过程与状态,从而揭示出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无可置疑地成为中华民族最为根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例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就出自《易经》中的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更值得深入体会与研究的还在于《易经》中蕴涵着丰富的设计观。“易”就是“变”,显然《易经》就是“变化之经”,并且《易经》的确能给人预知未来的某种启示。而设计,归根到底就是面向未来的“变术”。因此,可以说《易经》就是中国人不折不扣的设计哲学。《易经》中,对于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就是“天人合一”的设计观,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从而充分重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由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到,对于中国设计师而言,体会与研究《易经》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会让你的设计观找到根基,正所谓:根深方能叶茂。 【思考】:在设计中如何对待传统、对待文化? 〖个人体会〗:设计中的文化问题,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几个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应用问题,而是应该在设计观的层面去深入思考与挖掘的问题。符号的应用可能让设计看上去是,而在设计观上去体会感悟,那设计就不仅仅是看上去是;甚至看上去不是,它在根本上也一定是。对于传统,我们怀疑过、思考过、批判过、无视过、甚至是抛弃过,但它始终存在于我们的血液里、骨子里,或许被封存,但绝对不会消失。有一天,当我们对眼前的东西开始困惑,对我们已形成的各种观念开始怀疑、思考、反省时,存在于我们血液里、骨子里的东西就会慢慢解封,敦促我们去重新翻阅经典,这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揭开我们困惑的东西,原来已存在了几千年。这就是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美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美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幼儿在主题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的案例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概况 (一)概念的界定 “幼儿美术活动”——幼儿运用一定的艺术材料和手段,进行造型、美术作品欣赏等活动,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 “主题美术活动”精心收集了24个主题活动,分为大班(10个)、中班(8个)、小班(6个)三个部分,每个活动由设计思路、核心目标、网络图谱、活动列表、案例设计、主题反思与体会六部分组成。另外,本书还收录了部分以师生对话为形式的活动实录,并附上了对活动的简要分析,从中可以较清晰地看出活动的思路和方法。每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凝聚了教师们辛勤耕耘的汗水。希望这些主题活动能够给您有益的借鉴。 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 (二)案例背景 新《纲要》在社会教育领域从社会关系的纬度提出了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是乐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幼儿与群体的关系是遵守规则、爱护公物与环境,幼儿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职业、家乡、祖国、世界文化。提出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技能的问题,对幼儿进行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培养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使其逐步生成个性和社会性。有专家也曾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

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21世纪联合国教育委员会提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其中的学会共处就是学会交往与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冲击着我头脑中已有的教育理念,荡涤着与我相熟相伴的陈旧的观念,改变着我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尝试故事画创作中,我班则大胆尝试以简短的儿歌、诗歌、散文等形式创新幼儿美术活动,设计活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孩子置于主体位置,尽可能给他们更多表现表达的机会,更大的表现空间,更多层次的环境刺激;更关注孩子的语言交往行为,从孩子们语言中、行为状态中捕捉它们合作需要和兴奋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然的态度,尊重之,追随之。孩子们的愉快合作体验成了我关心、思考的焦点,成了课程的一部分。我结合《纲要》思索这么一个问题――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怎么样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与快乐体验?在我们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学习、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

小学美术研修心得

小学美术研修心得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一)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课要实现高效教学,我觉得:课前要精心设计备课、备学生;讲课时要充满激情和号召力;学生创作时少评论、少干预;评价时应真诚赞赏,诚恳地提出建议。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从而真正实现美术课高效教学。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似乎不那么强调教师的“讲授”,但并不是轻视讲授,其实,好的“讲授”永远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的、主题丰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把活动作为显线,而知识作为隐线。因此教学中要多采取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是否有收获,即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的活动要呈现一个知识点。 (二)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在上课时,对待学生的作品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价,更要懂得尊重学生。在评价方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以自评、同伴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发表时间:2012-07-17T10:51:57.700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孟庆杰 [导读] 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孟庆杰(长垣县实验中学,河南新乡 453400 )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多种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相对西洋画来说,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 一、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中国画往往不像西洋画一样讲究以形写形、比例匀称。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究焦点透视,也不强调自然界对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外物的肖似,而是讲究“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从而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景观,在观察认识当中,也不自觉地与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意识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二、在艺术手法和艺术分科上,中国画有其独特特征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而写意则是相对“工笔”而言,是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三、中国画在构图、透视方法、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 ”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阈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视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钝,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形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淡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淡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 ”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对传统的中国画而言。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内容和形式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借鉴仅供)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摘要:原始艺术是艺术史的开端,它的造型语言古老,朴拙,抽象,充满神秘的魅力,让人们好奇和向往,尤其对现当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从形式语言还是精神内涵上,原始艺术都给我们现当代艺术创作与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发,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中国画艺术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原始艺术精神。 关键词:原始艺术;现代艺术;岩画;水墨画 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始艺术呈现在人们眼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原始艺术是人类最初的思维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它的艺术特色鲜明,形成了独有的原始语言,不论从形式还是精神上,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影响都非常巨大。本文将从原始艺术的特点,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艺术创作应怎样融入原始艺术精神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一.原始艺术的特点 “原始”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一个术语,是19世纪初至二十世纪末流行的一种艺术趋势。原始艺术形成于人类早期发展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史前艺术与现代社会文

明程度平行发展,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创新起到了革命性的颠覆作用。原始艺术普遍具有粗犷,质朴,单纯的特点,充满了野性和生命力,有着极其简洁的线条和浑然天成的色彩,不讲究构图和立体,无论哪一个事物,他们都从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感性的积淀是原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感性大于理性,精神盖过物质,它便古拙,纯粹。古代和现代的各种艺术都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其最大的共性。 二.原始艺术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原始艺术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范本”。西方的艺术自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基本上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论”占统治地位,一直到20世纪初,人们开始把直接表现自然形态转化为通过艺术家的大脑展现艺术形态。一方面,从各个民族,各种艺术类型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回归历史,学习研究艺术的起源――人类童年的艺术。原始岩画带给艺术家们新的造型形式语言,打破了传统的三维空间,抛弃了理性的焦点透视,把富有立体感的画面变成了一种平面装饰。法国19世纪末出现的“野兽派”就是深受原始艺术影响的结果。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等均受原始艺术的影响,从中吸取营养,激发

美术创作活动形式及方法

美术创作活动形式及方法 一、绘画类 (一)刮纸画(蜡画) 1、材料:画纸(粗糙,较为厚,磅数较重的白色画纸),油画棒(或者蜡笔),尺子,废旧圆珠笔芯,牙签,毛衣针(后四种材料任选其一)等。 2、步骤: (1)选用用鲜艳的颜色的油画棒,比如:红、黄、蓝、绿、橙(颜色较为鲜明)等,可以有规律也可以无规律地平涂画面,不建议重叠色彩。直到画面全是色彩,把原来纸的白色面颜色覆盖住。 (2)选用黑色、紫色、深蓝色(建议黑色最好),把刚才的第一层颜色完全覆盖住,直到看不到刚才平涂的第一遍的彩色颜色(全是黑色)。 (3)选用尺子,废旧(不出色)的圆珠笔心在画面上作画(刮掉黑色,显出第一层的颜色),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 3、图片 P.S:若有画错,黑色就是橡皮,把画错处用黑色平涂掉,重新再画。 (二)色粉画(粉化,粉笔画) 1、材料:画纸(适应各种质地的纸张),色粉笔,布条(或者卫生纸),砂纸。 2、步骤: (1)选用一种或多种颜色的色粉笔,在画纸上绘出各种图案,画满整张图纸。 (2)选用布条在刚才绘制的图案或线条上来回揉拭,使其变得柔和或者模糊,注意虚实变化。 3、图片 P.S: (1)部分图案可以将色粉笔用砂纸磨成粉末,吹至纸上,加以揉拭。 (2)可以直接将砂纸作为画纸,直接作画。 (三)水粉画 1、材料:画纸,清水,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板,树叶(若干),滚珠(若干),玩具小车(大小均可,不要过大),纸巾,木板等。 2、步骤: (1)选用一种或多种颜料加少量清水,用水粉笔在调色板上逐一调制均匀。 (2)在画纸或者木板上(多种材料可做底板)随意作画,直至纸面颜色铺满即可。 3、图片 P.S: (1)选用一片及多片树叶,任选一面均匀抹上颜料(颜料稍薄),映在画面上,以展现其本身纹理。 (2)选用多颗滚珠,在其表面均匀抹上颜料,放在画纸上,让其在纸面上自由滚动出轨迹,

毕业设计说明范文艺术类

纸页,上、下、左、右距为A4使用1.5cm ,页眉、页脚为2.5cm 右斜页眉字小五,齐 华文新魏字体:学XXX 大初号,居中,加粗(空一格,行距:单倍行距) 毕业设计说明 书字体:隶书,小初号,居中,加粗字体:宋体,四号,【艺术类】居中,加粗(空四格,行距:单倍行距) 题目:女性时尚高跟鞋系列设计 学院:美术学院 专业、年级:艺术设计专业2007级3 班(产品造型方向)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年月日 要求:1、填写题目、学院等信息时,字体:隶书,小二号;2、填写信息内容必须靠中排放; 3、完成时间为交稿时间; 4、专业年级中,班级的填写严格按照教务系统上显示为准.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设计作品及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成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设计及论文成果是本人在成都大学读书期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取得的,设计及论文成果归成都大学所有,特此声明。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家 因此要对他们进行统一,使他们能在同一色调上进行细微的变化,达到和谐的效果。色彩的运用会受到人的年龄、性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人的心理感受及联想与色彩的关系问题也是息息相关的。色彩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每个房间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一种色调,不同的区域对色彩的要求也不一样。房间布置时应选择适合的“快乐”色彩,会有助于下班回到家里后松弛紧张的神经,觉得放松舒适。不同的房间功用不同,颜色也不该一样;就是相同功能的房间,如同样是 客厅、卧室,有时也会因居住者秉性不同而有差异。 (空一格) 摘要要求:摘要内容即内容提要,浓缩色彩;空间;心理;关系【关键词】:概括论文 报告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成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主题性绘画创作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9年文档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主题性绘画创作的教学策略研 究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Kindergarten Art Activity Topic Painting YUAN Jing (Baoyun Muisc Kindergarten, Ningbo, Zhejiang 315012) Based on the present kindergarten art activity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 of preschool children, this article advises the art teaching should give more topic drawing guidanc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guideline and strategy of topic drawing guiding, so as to help children draw paints full of emotions and freedom. 1 实施主题性绘画教学的意义和概念的界定 主题性绘画活动作为一个很好的媒介将幼儿的记忆、经验、初浅的技能融于美术活动中,能将教师从纷杂的临摹教学中解放出来,发挥欣赏、认知、感悟的作用,让幼儿从体验入手,完成创作。 (1)主题性绘画教学的策略研究能帮助教师把握幼儿绘画教 学的目的,体验作品创作中的情绪情感,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策略指导始终明确、把握儿童绘画教学的目的,从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要求出发,运用儿童绘画科学的教学理发掘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于年2月底开始在我校正式研究。经过近二年的研究,现已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有效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下,是以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环境、研究媒体等诸多的前提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途径。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将这些方法、途径上升为策略。它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体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和直接保证。就美术课堂教学而言,是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途径与方法,促进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有效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是教学有效率。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指教学时间利用的高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认

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越高。教学效率应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教学投入是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人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总和;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三是教学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并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评价。研究有效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并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使教学质量更高,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时间更加经济,教学结果更加显著。 (一)提高了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 1、追求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真谛 有效教学是学校经常谈论的话题,也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上。学习成效是检验教师教学最有效的评价指标,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有效时间和课堂效益为观念,以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基础。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思想与行为的研究,是推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也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美术课

浅谈禅宗思想与中国绘画艺术观念的构建

浅谈禅宗思想与中国绘画艺术观念的构建 摘要: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美术创作上体现为直接参与构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思想体系。现当代,经过对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和“85新潮”激进美术运动的反思之后,艺术界出现的“新文人画”现象,实质上是对全盘西化和激进美术运动的反拨,预示着艺术审美思想向传统文化回归的精神诉求。 关键词:禅宗中国画艺术审美 一、禅宗思想对构建传统艺术审美的意义 中国封建理学与禅宗思想对待个体生命意义的自由意识,有着两种不同的学说。存天理灭人欲,天理高于一切,人欲不可违背是理学家回避“自由”问题的一贯主张。而禅宗思想却正视个体生命的不自由问题,认为人生的自由存在于不自由之中,解脱之道即在由迷而悟之中。“悟”是自由与不自由的界限,超越了这个界限人生就达到了自由的境界即“涅檠”。禅宗精神就是超越现实的物质和精神束缚,追求现实生活之外的空灵与思想自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而,禅宗有别于儒学的特殊思想魅力也就由此形成。 一方面,禅宗“众生平等”、“无凡圣”等否定权威的平民化思想倾向,受到广大寒士阶层的推崇。而另一方面,禅宗却不否定现存的社会秩序,只是强调个体生命存在的个人主义思想,具有非群体化、非政治化的倾向,是悲观哲学,是幻想破灭的产物,比较符合旧时代个人意识相当发达、对现存社会高度敏感的知识分子士大夫被挤压、难以自我主宰的心理感受。这些知识分子士大夫为寻求自救,找回个体的生命自由,希望通过“修持”在无自由的现有社会压迫下求得心理解脱和精神释放。 被理学思想规范着的封建士大夫,理性上无力也根本无心与封建秩序对抗。而主张不触动现有秩序的禅宗精神,正好符合士大夫的要求。禅宗的核心“悟“在形式和作用上与艺术审美最为接近。因此,士大夫尚保存的对自由的本能追求,都大量转入艺术审美方面,直接从艺术活动中来体会自由经验,使禅宗在封建时代,成为艺术家的哲学,较之儒学和道学也最富于艺术精神。 禅宗的出现直接带动了审美思想的发展,并且渗入到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尤其是对纯粹美的发现,对中国式的“气韵生动”的发现,以及对形成人与自然融合之艺术精神体系的重大影响。换句话说,即禅宗思想对中国绘画和重构艺术

浅谈艺术创作方法

浅谈艺术创作方法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服设081,洪艳 一,艺术的创作方法 艺术的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在艺术思维重要遵循的最一般的原则,也是艺术表现中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创作中的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本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持冷静,客观地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艺术家,便有可能偏重对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诸多表象进行写实的提炼,概括和描绘,这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原则:有的艺术家则是偏重主管的思想感情和理想的抒发,热情奔放,想象新奇,这就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态度和原则。 二,艺术创作方法的主要类型 (一)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又译写实主义,一般被定义为关于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不过,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Liberal Arts)范畴里可以有很多意思(特别是绘画、文学和哲学里)。它还可以被用于国际关系。 在艺术上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依据这个说法,广义的写实主义便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 在视觉艺术和文学里,现实主义是一个19世纪的一场运动,起源于法国。 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 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它包括以下层面的涵义: 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 第二,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

第三,历史性的要求。 1、绘画上的现实主义 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又称为现实主义画派,或现实画派。 这是一个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雕塑和文学、戏剧中常用的概念,更狭义的讲,属于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雕塑的范畴。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或者大致可称为具象主义)相对的概念是抽象主义。人们借由感官知能接收讯息,加以分析组织,以自然为题材(例如自然风景或时事议题)用任何技法将其具体表现出来,但也因生长环境及认知不同,产生不一样的经验,这种组织过后的观点差别,让同个题材的作品有不同呈现。 最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他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如“碎石工”。 《碎石工》库贝尔 2、文学上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实际运用时间相当早远,但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作为一个名称提出来,恩格斯为“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888年4月初致玛·哈克奈斯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