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最新年精选文档

论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最新年精选文档

论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最新年精选文档
论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最新年精选文档

论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这份文件中提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特殊音乐教育是特殊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就是指对特殊儿童进行音乐教育。

、特殊音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对象分为施教者和受教者,在学校教育中一般的施教者

是老师,在音乐特殊教育中则是特殊音乐教师本文中特指专业

音乐教师而非兼职音乐教师),受教者为学生,在音乐特殊教育

中则是指特殊儿童。

一)受教者

普通音乐教育的受教者绝大部分是生理、心理发育正常的儿童,虽然在对音乐的敏感程度方面会有一些差异,但还是可以在

起进行整体音乐教学的。而特殊儿童由于彼此生理、心理方面差异极大,他们各自身心的特殊性决定了音乐教学时必须按照他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不能像普通音乐教育一样一概而论,而更应该侧重因人而异,

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状况和接受能力去搜寻特殊儿童的潜力区域,进行分类教学。

(二)施教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

力量。

从我国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师资方面来看,当前最严峻的问题是音乐教师的质量问题。当前的特殊音乐教师有部分是专业特殊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但是更多的是普通音乐教师经过短暂培训进入到特殊学校担任音乐教师的。这种音乐教师明显是不能胜任特殊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因为特

殊音乐教师除了要有普通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音乐教育素质之外,还应当有如下几点要求:第一:接受过特殊教育的培训,能使用手语和盲文进行教学, 这样才方便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教学。第二:具有音乐治疗方面基本知识,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对特殊儿童的影响。第三:特殊儿童的身体都十分敏感和脆弱,在课堂上可能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举动,如果任课老师不能及时察觉并予以关照的话,教学的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甚至影响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这就需要特殊音乐教师发自内心的无私奉献,关爱特殊儿童,关心特殊儿童的成长。

二、特殊音乐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本文在这里将音乐教育环境分为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硬件环境,和国家政策、社会观念等软件环境, 旨从学校教育的角度阐述特殊音乐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一)硬件环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 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近来年,全国各地也都普遍加大了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经济投入,纷纷新建和扩建教学场所,增大学校规模,改善办学环境。特殊教育学校拥有的音乐教学设备的整体状况是比较好的,由于生源的特殊性,特殊学校基本拥有音乐教学专用教室供学生们上课和空余时间使用,并配有各种打击乐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特殊学校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硬件环境的的安全性相较于普通学校来说应担更加受到重视,安全度对于身心有缺陷的特殊儿童而言是格外重要的。

二)软件环境

1.国家政策

音乐教育环境受国家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

当地教育部门政策实施情况的影响。

中国的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虽然有地域差异,发达城市的特殊音乐教育优于欠发达城市;有地区差异,城市优于农村;但总体来说特殊音乐教育是一直在向前发展的。

时我国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总是落后于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特殊音乐教育的关注度不够高。

从二十世纪80 年代的第一部指导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到2009 年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都只是规定特殊教育学校应当重视体育和美育的工作,要求学校上好艺术类课程,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并没有向普通音乐教育一样具体到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等。这是特殊学校音乐教育相对于普通音乐学校教育所欠缺的部分。

2.家长观念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对于正常儿童还是特殊儿童,家长的积极参与对于儿童音乐教育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前的现实是,有部分特殊儿童家长认为特殊儿童存在生理和

心理的缺陷,无法与正常儿童相比,在他们看来多认识几个字比感受音乐重要得多,这样的家长观念极大地阻碍了特殊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特殊音乐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一)教材

笔者在查阅资料中发现,特殊音乐教育现使用的教材在新颖度,灵活度方面都有欠缺,不符合特殊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生理特点,导致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很好的展开。教材的内容与编写应当与特殊教育的发展同步,不断创新,使之更符合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

二)教学过程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特殊儿童的教学必须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特殊儿童的生理局限性决定了特殊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让他们学会生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当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增强特殊儿童的肢体感受能力。

二)教学目的

相对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较强的功利性目的而言,特殊学校音乐教育则更加注重音乐本身的特点及音乐所阐述的人本主义。

1.审美

特殊儿童可以倾听音乐来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与能量;感受音乐,感受世间万物的美好,感受亲人和社会的关爱;创造音乐,抒发自己的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内心情感,通过音乐与外界沟通交流。

2. 交往

特殊儿童因为自身生理的原因,多少会有一些自卑感,尤其表现在社交方面,不敢也不愿和外界进行交流,而音乐活动是一项需要合作进行的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群体意识,有助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3.治疗

音乐教育能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缺陷,进行有计

划、有意识的治疗,如盲童学会演奏乐器能提高他们的听觉、触觉等感官的

功能;聋童在进行身体律动的时候能激发身体活力,

促进体格生长;自闭儿童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极具天赋,通过音乐可能能发掘其身上的潜力。

谈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13939737.html, 谈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作者:周晓晗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9期 摘要:音乐教育是推动社会文明的有力手段之一,音乐在反映现实社会时有它的特殊 性。音乐教育通过动人的音乐语言,使人在情感的体验过程中产生共鸣,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受到教育。人类社会的发展,使音乐教育进一步完善,社会的发展,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音乐教育的深入,又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通过音乐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力实现,而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力又在不断地实践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综合素质;作用 前言: 发展综合素质的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实际就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那么音乐教育作为一门情感和听觉的艺术,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开发智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等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音樂教育的起源 考古学家们认为,音乐产生于语言之前。人类在概念还没有产生以前,就用声音来表现感情了,然后随着社会交往和智慧的发展才能创造出语言,既能够讲出自己的思想,同时又能把内心感化为音乐。因此也有人认为最初的音乐是一种语言,而语言则是音乐的变形,两者是很难分的清楚的,语言和音乐的分化是在以后的历史中才逐渐完成的。 然而,最原始的音乐在人类早期就被用来作为教育的手段了,原始人通过音乐起一种巫术作用,他们在举行狩猎时又歌又舞,以为这种音乐会使动物受到巫术的感应,自然地等候人去捕捉;同时,这种音乐还会使自己获得战胜自然的神秘力量。原始人这种以音乐为内容的仪式成为人类最早的教育手段。人类很早就发现音乐所具有的强烈的感染人的力量。至今,在非洲一些原始部落中,各种音乐仪式,仍然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在他们的劳动生活中,还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例如不同节奏的鼓声,表达不同的信号。 最原始的音乐没有规整的节奏,只是用自然声音来表达内心的情绪,例如发现果实的时候的狂喜,捕获猎物后的欢闹,两群相遇的互相致意,或者狩猎胜利归来与家群团聚时的欢呼跳跃。有的学着认为,生命的节奏本能是原始人抬大猎物时被发现的,因为这是最早的集体协同动作。节奏产生后就被运用到音乐中了,所谓“击石拊石,百兽帅舞”,就是指远古学生敲击石头,化装成各种野兽的形象在跳舞。

音乐(心得)之受欢迎的音乐作业——谈谈我设计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论文之受欢迎的音乐作业——谈谈我设计的课外 音乐实践活动 受欢迎的音乐作业——谈谈我设计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义烈巷小学沈靖琳一、音乐课需要作业吗?作业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与升华的必要手段,有助于师生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可是在人们的观念中,作业只是主学科的专利,象音乐这样的学科似乎不需要作业。那么音乐课就真的不需要作业吗?曾经听到有学生这样评论音乐课——“音乐课嘛!就是唱唱歌罢了,考试也不过如此,那些课本上的歌听一两遍就会了,没劲。”这的确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事实。那么除了上课,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什么?每个星期短短的80分钟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学生有的没有吃饱,而有的没有消化就又要学新东西,怎样才能满足每个孩子?于是我开始尝试,在课外开展一些音乐实践活动,开始的时候,学生还奇怪,怎么音乐课也布置作业啊?你看看这些作业:在母亲节给妈妈唱首摇篮曲,小组合作表演节目,看像《音乐之声》这样的音乐影片,记下婚庆节日里听到的音乐,向长辈学一首歌曲,录下爸爸的歌声,听听他是男高音还是男低音……慢慢的,学生们来了兴趣,喜欢上了这些音乐作业。而对于音乐作业,我也有了自己的认识。音乐作业能让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课堂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感受音乐,培养乐感

和他们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二、科学设计音乐作业既然音乐作业如此受欢迎,那么我们到底怎样设计音乐作业还有如何实施呢?1.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具有创造性发展价值,那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音乐作业的设计也应体现这点。我们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要重思维训练。例如,在四年级的声音探索活动中,学生在课上通过实践发现各种声音在单独演奏的时候都很好听,但是混在一起却变成了噪音,课后,他们边听边摸索,慢慢的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有的小组通过设计情节把各种声音有序的组合起来,有的小组则采用节奏配合的方式。在不断的尝试和思考中发现声音的配合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知,创造性的解决了问题,并获得美的享受。《音乐课程标准》还提出音乐课程具有社会交往价值。如齐唱、合奏,歌舞表演等活动都需要学生在群体中相互配合,以音乐为纽带,大家和谐的进行交流,所以我们设计音乐作业要兼顾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还应重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到社会大环境中进行音乐学习。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会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是人类智慧结晶,在演唱和欣赏那些优美的音乐作品时,就是在和伟大的艺术家们交流。对音乐文化多一分认识,就会多一分热爱。我们设计音乐作业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走出书本更多的了解世界个民族,各地区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可以让学生就某一专题作简单的研究,

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里,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音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听觉艺术。所以“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就“全副武装”地登台了。再者,“音乐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好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也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下面我就自己教学中点滴和同行们交流与分享: 一、在音乐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在音乐课程改革进程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那我们的教育活动很难维持下去,因此,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是互助平等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自己与学生间的关系,而不是让学生望而生畏。无数事实表明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必须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样,在这个基础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比较容易找到通向学生心灵的世界窗口,从而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的心灵之门不总是敞开的,特别是对他们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师,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哨兵,不把真情实感的心理活动流露出来,要突破这一岗哨,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最好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参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一起唱歌、一起音乐创作、一起创编填词、一起排练节目、一起表演、一起探讨问题及交流等等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变得无拘无束,这时他们的心灵岗哨不知不觉地撤掉了,师生之间成了无话不谈地好朋友。记得我接新初一的学生时候,课堂气氛严肃呆板,学生总放不开,于是我主动向学生交心,明确我与他们平等互助的关系及为他们服务的态度后气氛明显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还主动问我的联系电话,便于随时和我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我发现他们对上网很感兴趣,于是我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告诉他们上网的利和弊等等,这样的一节交流课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之余,师生逐渐成为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首先需选择思想性、艺术性的歌曲或乐曲,如《爱我中华》、《龙的传人》、《精忠报国》、《歌唱祖国》、《祖国慈祥的母亲》、《我是中国人》、《红旗颂》、《红旗飘飘》等等,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华夏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在申奥成功的时刻,全国上下人民欢呼雀跃,欢声笑语,充分利用音乐的教育功能,奏响爱国主义旋律,这就是音乐教育

怎样在体育课中渗透思想教育

怎样在体育课中渗透思想教育 体育课不像语文、数学课有比较深奥的知识包含其中,它更多地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是一项可以让全身得到运动的课程,那是不是就不渗透思想教育呢?不能。著名教育家潘光旦先生曾指出: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教人做人总是第一位。因此,培养有道德、有人格的公民,才是教育的第一宗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坚韧不拔的毅力,陶冶美的情操,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怎样才能在体育课中渗透思想教育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言传身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教师自身表率作用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体育教学是言传身教的过程,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言与行,如何教好学生,作为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要对教材内容困难,自己站在烈日炎炎或寒风凛冽的场地上,以饱满的精神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不应再出现什么畏难怕苦的情绪,应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学习当中去。这样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无形中教育学生要认真上好每节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二、在体育课课堂常规中渗透教育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在队列、队形教学

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如上课师生问好,下课师生再见和请假制度,培养了学生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的思想作风;课中听从老师和体育委员的指挥,下课前集队讲评小结,以及做好器材收送等,养成了一切行动听指挥和热爱劳动的习惯。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体育器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三、将德育渗透于教材的内容。 1、运用多媒体进行室内课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网络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电视台转播奥运会节目时,把一些重大赛事录制下来,利用室内体育课时间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我中华健儿为祖国荣誉努力拼搏的热血场面,以此来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另外还可插上一些运动员训练的场面,让学生了解一个取得成绩的运动员,他的训练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不仅要流汗,甚至要流血,这些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作为后盾。教育学生做任

关于德育教育方面的论文

学习生活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 利川市谋道镇长坪小学殷臣荟 伊尔夫和彼得罗夫说过:“不要只号召讲卫生,而要去打扫。“这些话里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社会人才的好坏与多少,关键取决于学校的教育。且不说文化教育的重情,仅就德育教育一向来说,学校的功劳就至关重要。当然,学校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修养是教育大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各方面的准确定位。《纲要》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可见,加强对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将教育青年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作为个人的价值追求,对一直极端个人主义、巩固血缘亲情和家庭伦理、协调人际关系、遏制物欲膨胀、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道德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老师就应该注重以上所提到的道德的作用,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关乎其对未来的理性认识,也关乎学生自身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可以使他们对祖国的未来进行反哺报答,提升学生的民族感情。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那么,学校应如何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呢?对此问题想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是提高道德修养的基础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为学”的目的是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而这种做人就是指对自身人品、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可见,古人对道德的认识已非常深刻了。因此,在当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浮华社会氛围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清净自身,贡献社会,知恩图报,是对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诸多事实证明,德育确实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德育负担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审美、心理、交往、活动,生活以及个性发展等多种基本素质的培养任务。因此,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浅谈音乐教育得作用 我国音乐教育就是启蒙性质教育,启蒙教育在人一生得整个过程中就是及其重要得一个阶段,对受教育者得影响就是十分深远得,今天,我们工作得对象就是约占全国人口1/3得少年儿童,她们就是祖国得未来,革命事业得接班人,所以我们工作得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得进步个全民族音乐文化水平得提高,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重任,肩负着继承传播人类文化遗产中音乐艺术这一宝贵财富得使命,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得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五点来谈谈音乐教育得作用: 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思想教育,帮助她们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形象得感染培养学生得审美能力,在抗战时期出现得歌;如《红星歌》、《英雄赞歌》、《参加八路军》、《歌唱二小放牛郎》、《毕业歌》、《在北京得金山上》、、、用这些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与共产主义教育,可使她们产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得热爱之情,依靠艺术得魅力,唱好一支歌对学生得教育往往胜过一堂枯燥得政治课;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得一些歌曲《东方红》、《浏阳河》、《国名革命歌》、《小松树快长大》、、、这些歌就就是今天唱来依然使人激情满怀,催人奋发向上。在现代出现得一些歌曲《走进新时代》、《祖国祖国多美丽》、《跨世纪得新一代》、、、用这些歌来教育学生,可使她们在革命先烈得影响下,珍惜今天得幸福生活,积极进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音乐教材就是丰富多彩得,

每一首优秀得歌曲都能够强烈得体现出它得时代特点与思想内容,富有艺术得感染力与感情得冲击力。 二、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得创造思维与创造力 面对知识经济得到来,需要更多得注意力放到培养人才群体得创新能力上,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就是人得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得不就是音乐,而就是精神得探讨,音乐就是人类思想情感得最自然本性得表达,人人都有潜在得音乐本能,因此教育应面向所有得人,音乐教育得首要任务就是为众多得将来不就是音乐家得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她们成为积极得,有一定音乐能力得音乐爱好者,使她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她们向音乐得高深方面打下良好得基础。 爱因斯坦说:“我得很多发明与创造都来自音乐得启发”。音乐能使人轻松陶醉产生灵感,可见音乐教育对于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作用之大,而这种能力得培养对于智力得发展无疑会产生积极得影响。 三、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得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与审美水平 音乐教育就是普及教育得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数理化就是用逻辑思维得钥匙打开孩子们心灵上智慧得大门,它就是用艺术美得甘露浇开孩子们心灵美得花朵,优美动听得音乐能丰富美化她们得精神生活,培养、陶冶她们得高尚品质与情操,提高鉴赏美丑得能力,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得侵蚀。人对音乐得需求最主要体现在审美需求方面。在人得审美活动中,美感就是客观存在得美所引起得一种独特心灵反应,需历经思维、情感、知觉、想象等方面。这样美得东西才会

浅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认识

奥尔夫音乐是由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它使孩子们有了一种崭新的音乐体验。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深受儿童和教师的喜爱。奥尔夫强调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非常适合于儿童的音乐教育体系。 那么,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认识)原理主要有那几点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整体。原本性的音乐不单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也就是说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充分体现了儿童的音乐教育中,动作、语言、舞蹈、音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行为领域”的原则。以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形式实现对儿童的素质教育,是奥尔夫体系的突出特点。 2、即兴创造性。 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映。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在奥

尔夫的课堂里,每个人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在即兴创作过程中,即兴活动逐渐使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能力获得极大发展,儿童接受挑战,会获得成就感、满足感,焕发出潜在的创造能力。 3、参与性 人类认知是感性到理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感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奥尔夫的课堂里,没有旁观者,人人都在教师的带动下通过说、唱、动、奏等来体验音乐,而不是老师的说教、传授和示范。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因为所有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室里不需要技能技巧的反复训练,需要的只是一颗全身心投入音乐的心。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条条框框”,它的教育思想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它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和启发人们去创造和安排,奥尔夫的教学活动多是采用他家乡的语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作为基本教材,民族文化和音乐是一笔积累丰厚的文化遗产,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民族音乐作品,却往往是经过口头传唱、老幼皆知、雅俗共赏的“经典”性作品。它手法简洁、旋律优美,内容通俗易懂却不乏丰富的知识。这些都是幼儿易于理解并容易进入的天地。 5、面向所有的人 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人生来就具有的自发欲念,人人都具有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市一等奖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摘要:“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感以情施教激发融入 一、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贯穿于音乐的始终,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情感在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情感的音乐是空洞的,乏味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就会在学习时全心身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包括理论学习都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因而,如果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

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并且要将各种情感要素的感受过程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逐渐融入美妙的旋律,真正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情感涵盖了一个人的感悟力、自制力、刚毅力以及与人热忱相处的交往能力等内容,情感由自我感受、自我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反映选择五个部分构成。情感也是一种智能,它是完美人格高尚情操的集合。情感是先天性带有的,但情感品质不是先天自有的,而是教育实践的结果。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应是教育中的根本性问题。音乐教学需要学生有移情共鸣的敏感力和自我表现力,需要反观自身的体验与表达,而且情感在音乐效能方面,起着知识技术价值导向的作用。 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无论什么体裁、题材的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爱憎情感。音乐创造者与音乐接受者之间,或者说音乐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要达到相互的了解,靠的是音乐,而这种音乐,我们可以比喻为“语言”。这种“语言”,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音乐语言”。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有许多种,其中有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些是作曲家们最基本的元素,作曲家们通过灵感赋予每个音符不同的内涵,音符根据节奏交织在一起,透过旋律,集中地表现作者特定的情感,可以呈示音乐作品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汇编)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鲁勋 学生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法律、法规常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德育人 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者如何去育人。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我认为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以德育人,才能做好德育工作。 (一)、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运用文明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为孩子竖起榜样,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为人师表是教师在平时展现在学生面前所留下的良好形象,如:看道操场上的塑料袋、食品袋、碎纸,拾起来放到垃圾箱里;为学生整理学习用品;天热时问一声热不热,天冷是问一声冷不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而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品德熏陶。 (二)、用爱心进行爱的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核心内涵是一个“爱”字,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

懂得爱,教育学生会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作为是学生的第二父母,让学生在离开家庭和父母时,在教师面前体现出父爱和母爱,即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家境如何,也不管学生是聪明的还是迟滞的,教师要把自己诚挚的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家庭困难的、父母离异的、孤儿、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爱。我是在德育处工作的,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班主任送到德育处的学生,多数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孤儿、学习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压抑感和失落感,对这些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因人制宜。在他们面前处处体现出母爱和父爱。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前途和理想教育。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二、抓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机 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新学期开始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好起点,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德育教育。 新学期一开始,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受,加之内心潜藏的自尊心的催化作用,这时总是暗暗提醒自己要干出个新样子来。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和鼓励他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倍增学生的进取心。因此,我们德育处十分注意新学期开始的第一早会。在这个早会上,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爱家乡教育。激起同学们的自信心,然

浅谈音乐教育的意义

浅谈音乐教育的意义 要想了解音乐教育的意义,我们就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音乐? 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人际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高洁的音乐与低俗的音乐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表现情感、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听,都涵着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情感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起伏、断链等,它与人体脉搏律动和情感起伏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对人的心理,有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音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获得,最传统的是到现场听音乐家的表演,当然现场表演也可以用电视播放。也可以听录音带或者是看音乐的录像。 音乐是一种用美妙的声音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形式。如何培养当代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达到净化心灵、完善自我、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完善和根本性的飞跃,我们在这个

基础上更应该对音乐教育进行研究。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音乐教育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它以培养人塑造人作为目的,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它是一种人文社会学科。音乐教育学又是一种交叉学科,它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互渗交融的产物。把音乐教育学看作是教育学的一个领域,随着学科教育学的兴起,体现了教育学发展专门化的趋向。而把音乐教育学看作是音乐学的一个领域,可以追溯更早。 让我们来看看音乐教育的社会价值吧: 1、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绪的艺术,它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而且是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在欣赏一首乐曲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经历和经验引起不同的情感共鸣,产生不同的联想。透过音乐教育。可以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促进其想象力的扩展,而丰富的想象力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当代学生肩负着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首先应当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爱国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音乐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唱唱跳跳,更重要的是还要把思想情感寓于歌曲之中,使学生受到完美的艺术教育。 音乐是诉诸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就必须尊重和运用音乐长于抒发情感、激发情感的特点,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音乐老师该如何来引领学生去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对音乐动情,用心去体验音乐所表达的那种平凡而又特殊的情感呢?下面,我就关于“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等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朗诵歌词,从歌词中受到情感启发 学习歌词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情感和总的表现要求,从而为练唱歌曲奠定思想和情感的基础。在教学歌词时,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进行启发,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根据歌词所反映的内容,把握情感基调,大胆设想,谈出自己对歌曲的认识、理解,归纳出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赞扬妈妈的歌曲《好妈妈》时,我用各种手段诱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爱,致使学生对赞颂妈妈的音乐作品动情,从而乐意去听去学。我从与学生对话开始,给他们讲述有关母爱的故事。后来,我无意间发现,在唱歌时他们很认真,那一张张稚嫩而又淳朴的小脸上都洋溢着母爱浸润着的幸福,看来他们是真的沉浸在这种情感的海洋里了。另外,让学生依歌曲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可初步掌握歌曲的节奏,为下一步学唱歌曲奠定基础。 二、从旋律中体验情感 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旋律是歌曲在思想内容上主要的造型与表现,具有典型的艺术形象,表达一定的情感。唱歌教学中,可先从听觉入手,让学生分析旋律,体验情感。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聆听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积极鼓励他们听音乐时自然的肢体活动,同时也保证课堂纪律的良好,必要时要求闭目聆听,逐渐养成安静地听音乐的习惯。当优美的旋律自然地流淌到他们心底时,他们的笑脸上浮现的是投入,是满足。可见,他们已经开始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了。 (二)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 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交响音诗、音画等音乐的教学中,可以

浅谈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浅谈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随着城乡差距日益拉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特别是青壮年都进城务工,将孩子留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照管,久而久之,隔代教育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隔代亲的教育造成了长辈对孩子的溺爱、宠爱,从而致使孩子们的“畸形心理”日益呈现。 另外,部分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又加之久居在外,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极少,使得亲情疏远:一方面,父母、子女之间无亲情可言;另一方面,子女不懂得感恩,更有甚者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稍有不如意就又哭又闹。而且这部分家长不懂

也不会指导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管理.甚至无暇顾及孩子的发展.认为只要能给孩子提供不愁吃穿的物质生活就足够了,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学校和老师就得负责学生的一切.对孩子的学习、日常生活习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因此养成了孩子们不听从管教、自由散漫、无拘无束、唯我独尊、目无尊长、不懂文明礼貌等不良习惯。 还有大多数家长和部分农村老师认为:考上大学是孩子们走出农村、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因此只看到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品德不是很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孩子某些坏习惯的养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心理、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或他人唆使,而产生偷摸、打架、耍流氓等行为。往往好的不易学,坏的模仿学。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来自外界环境里的不良习气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因此,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学校里,老师能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橱窗、黑板报、班会......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他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对学生进行打扫教室、捡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我国音乐教育是启蒙性质教育,启蒙教育在人一生的整个过程中是及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今天,我们工作的对象是约占全国人口1/3的少年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工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个全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肩负着继承传播人类文化遗产中音乐艺术这一宝贵财富的使命,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五点来谈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抗战时期出现的歌;如《红星歌》、《英雄赞歌》、《参加八路军》、《歌唱二小放牛郎》、《毕业歌》、《在的金山上》...用这些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可使他们产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社

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依靠艺术的魅力,唱好一支歌对学生的教育往往胜过一堂枯燥的政治课;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一些歌曲《红》、《浏阳河》、《国名革命歌》、《小松树快长大》...这些歌就是今天唱来依然使人激情满怀,催人奋发向上。在现代出现的一些歌曲《走进新时代》、《祖国祖国多美丽》、《跨世纪的新一代》...用这些歌来教育学生,可使他们在革命先烈的影响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积极进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音乐教材是丰富多彩的,每一首优秀的歌曲都能够强烈的体现出它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容,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和感情的冲击力。 二、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培养人才群体的创新能力上,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教育应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音乐的高深方面打下良好

浅谈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

浅谈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我个人认为,音乐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创造性地、灵活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关系。 21世纪的音乐课,孩子们要学些什么?新的课程中贯穿始终并特别强调的是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到儿童的心理活动,合理地安排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在智力上、体力上和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二、建立现代的教育理论,钻研现代教学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知识重要,能力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对于音乐学科教育来说,尤其有他的优势和重要地位。所有这些迹象表明,音乐教师必须传统的教学观念。 我们音乐教师在致力于现代教学方法运用中必须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引导学生探究、创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

三、注重音乐课的气氛,理解真正的民主开放式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轻松愉悦、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特点。 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提高其音乐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音乐,驾驱音乐的主人。 四、教学观念、方法的创新。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来一辈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是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是我们音乐教育者应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重要的,但小学艺术教育这一本质上审美教育,它既能培养德行,也能增进智力,但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这也就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目的所在。 最后我想说,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未来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

谈音乐教学中的爱国情感教育

谈音乐教学中的爱国情感教育 摘要: 音乐教育不单单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要在不断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培养奋 发图强、努力向上的精神,我们要充分的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长期的对学生进 行音乐方面的教学,逐渐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爱国之志。成为对社 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 音乐教学、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象满天的繁星一样, 数不胜数。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摆在每一位音乐 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 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 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 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用浩翰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 一、在作品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中激发爱国情怀 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作者在创作歌曲时投注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在歌曲中抒发真挚的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对歌曲作者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就能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立场和 感情,从而感受到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着重介绍某些歌曲 的时代背景,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中,收集了聂耳的生平故事、《义勇军进 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前后后的资料以及《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国际影响等,让学生较全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的深远意义、影响,使学生既认真学唱这首歌,又在爱国情感的体验中增强民族自 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情景创设和氛围营造中深化情感体验 音乐作品通过声情并茂的表现手法表达意义,具有强烈的情感渲染性和情感陶冶性。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创设具体的情景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运用说诵、歌唱、弹奏、欣赏、 表演的“综合语言”及利用插图、投影等的“图画音乐”去渲染情景,营造气氛,能让学生更深 刻地体会歌曲的爱国主义感情,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感。如让学生欣赏《苏武牧羊》时,通过 看投影片体会“雪地”“苦忍”“渴”“饥”的情景,从而感受歌曲缓慢、深沉、压抑、愤懑的感情色彩。边看投影片边指导学生了解要用中速稍慢的速度,用平衡、深沉的呼吸唱这首歌,抒发 苏武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 的熏陶。 三、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中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了解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能使学生认识祖国多元灿烂的优秀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音乐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积极引导学生欣赏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如在教学我 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筝”时,让学生了解“筝”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它的音色高洁、 华丽、典雅、表现力丰富,既善于演奏优美的旋律,又能表现气势磅礴的乐章。接着让学生 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渔舟唱晚》的慢板舒缓缠绵,快板急骤有序,学生深深陶 醉于乐曲所创造的意境当中。在认识民族乐器二胡时,让学生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及其演 奏特点,同时让学生欣赏二胡独奏《赛马》。乐曲以二胡这种独特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 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对草原生活的向往,对草原人民的热爱。 四、在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中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音乐课程有突出的实践性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只有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才能生成和实现。为此,爱国主义

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外,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故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更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之有机地结合是其他学科无法所比拟的。现结合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谈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体会。 1 严格课堂常规教学、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课的教学,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多,受外界干扰大。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的约束,就无法正常进行。队列和体操队形是常规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而且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如果某位学生的表现不好,动作不规范,就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因此,在集合后,教师先从阅兵方块队形的训练及有关教材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熏陶学生的情感,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同时,也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到位、协调一致的习惯,使学生明确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每时每刻都要维护着集体主义的荣誉与利益。 2 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培养学生顽强品质的精神 众所周知,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身体素质较好,但怕吃苦、动手能力差、性格倔犟等。作为体育教师,除了教学外,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学生个体的任务,把它作为份内之事,耐心引导,克服学生身上的不足之处。并依据教材内容和特点,采用“定时、定量、定强度、定具体细节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勇于克服困难、坚毅不拔等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在“中长跑”教学中,先讲解中长跑内容的基本要领,再用体育明星作为榜样,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3 加强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每个人都有对成功的追求,都希望自已能够成功、有成就感,只有不懈努力和进取,才会有成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自信心。如在“短跑”的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身体差异,在训练中,采取用不同的起点,激发学生奋力争先。让学生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勇往直前,都会有获得第一名的思想,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并通过设置困难环节,相应提高动作难度和质量标准,或且适当改变动作的节奏、幅度和重心,增加动作的障碍和对抗因素,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勇于拼搏,敢于挑战,形成战胜自我的良好意志品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