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免疫原理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免疫原理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免疫原理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免疫原理

B细胞工作原理:体液免疫

病毒或细菌在入侵人体后,在还未进入到人体细胞前,主要存在于人的体液中。在此时主要由B淋巴细胞起作用,这种方式叫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在受到抗原(病毒、细菌)直接或是间接的刺激分化成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会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见于其他体液和外分泌液),抗体会与病毒、病菌进行特异性结合将其消灭。

B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与T淋巴细胞相比,它的体积略大,表面有多种膜表面分子,籍以识别抗原与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作用,也是分离和鉴别B细胞的重要依据。B细胞表面分子主要有白细胞分化抗原、MHC以及多种膜表面受体。

效应B细胞(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刺激分化而来,大多见于消化管和呼吸道固有膜的结缔组织内。细胞较小,圆形或卵圆形,核圆但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粗,沿核膜呈辐射状排列成车轮状。细胞质呈嗜碱性,染为蓝色。近细胞核处有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电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含大量密集的粗面内质网,浅染区是高尔基复合体所在的部位。具有合成、贮存抗体(即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T细胞工作原理:细胞免疫

但是有一部分的病毒还是可能进入到人体细胞中的,当病毒进入到人体细胞时,体液免疫中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就奈何不了进入到人体细胞的病毒了。此时就轮到T细胞起作用了。病毒在侵染细胞时,其蛋白质外壳是不能进入到人体细胞的,所以被病毒侵染的人体细胞外头就多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因此被侵染的人体细胞与未被侵染的人体细胞又有所不同。

T细胞的作用正是在此,T细胞在受到抗原或非正常细胞刺激时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就是专门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或非正常细胞(如癌细胞),并且能与被侵染的

细胞或非正常细胞(如癌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与之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效应T细胞还能释放出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淋巴因子

血糖

人们摄入谷物、蔬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约占肝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份过多,多余的糖即转变为脂肪。当食物消化完毕后,储存的肝糖即成为糖的正常来源,维持血糖的正常浓度。在剧烈运动时,或者长时间没有补充食物情况,肝糖也会消耗完。此时细胞将分解脂肪来供应能量,脂肪的10%为甘油,甘油可以转化为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经血液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进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机体内糖的代谢途径主要有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多元醇途径、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糖异生以及其他己糖代谢等。

人体的血糖是由一对矛盾的激素调节的:他们就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当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的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动员肝脏的储备糖原,释放入血液,导致血糖上升;当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过高的时候胰岛的B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变成肝糖原储备或者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②肝糖原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③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及生糖氨基酸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在长期饥饿时作为血糖的来源。

血糖的去路:①在各组织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这是血糖的主要去路;②在肝脏、肌肉等组织进行糖原合成;③转变为其他糖及其衍生物,如核糖、氨基糖和糖醛酸等;④转变为非糖物质,如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⑤血糖浓度过高时,由尿液排出。

甘油三酯

甘油三脂,又称脂肪,是由食物脂肪与肝脏合成的,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它是血液中血脂最重要的一种!它们不溶于水,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在血液中循环运转。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

肝脏功能:肝脏是人体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具有六大功能: 一、代谢功能: 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②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③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④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⑤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二、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三、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四、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五、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六、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起水肿、腹水等。

免疫分型 基础介绍

近年来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已成为诊断血液恶性肿瘤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准之一。早年曾用过的荧光显微镜或APAAP方法基本被废弃。国际上公认的通用的方法是流式细胞术(FCM)。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是利用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cAb)作分子探针,多参数分析白血病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浆或细胞核的免疫表型,由此了解被测白血病细胞所属细胞系列及其分化程度。 1.流式细胞仪诊断白血病的依据 ⑴FCM能快速,多参数,客观的定性又定量测定细胞膜、浆、核的抗原表达 ⑵至今尚未发现白血病的特异抗原。 ⑶能用正常血细胞的单抗来进行免疫分型是基于白血病形成的分化阻断学说。即白血病细胞基因异常,分化受阻于某阶段形成不同亚型的白血病。这群细胞充盈于骨髓。正常血细胞从多能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熟为功能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膜、细胞浆或胞核抗原的出现、表达增多与减少甚至消失与血细胞的分化发育阶段密切相关,而且表现出与细胞系列及其分化程度相关的特异性。因此,这些抗原的表达与否可作为鉴别和分类血细胞的基础。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形态上变化虽相当大,但仍能表达正常血细胞所具有的抗原,因而仍可依据其抗原的表达谱对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 2.流式细胞仪诊断白血病的意义 ⑴骨髓血细胞是形态学分型的基础,FCM白血病免疫分型是对形态学分型的重要补充和进一步深化,国际白血病MIC分型协作组认为免疫分型对每一例急性白血病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下列情况意义更大:①用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不能肯定细胞来源的白血病。②形态学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或急性未分化白血病(AUL)但缺乏特异性淋巴细胞系列抗原标记。③混合性白血病。④部分髓系白血病。目前,免疫分型对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鉴别尚有一定困难。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⑥微小残留白血病。 ⑵临床预测;可根据抗原的表达情况预测病情的预后:如白血病患者有CD7+与CD34+共表达,预后不好。 ⑶疾病监测:可监测病程的发展,疗效,可进行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检测。 二、免疫分型常用的免疫标志及其意义 1.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 T淋巴细胞白血病:CD3、CD5、CD7。 B淋巴细胞白血病:CD10、CD19、CD22。 NK淋巴细胞白血病:CD16、CD56、CD57。 髓系白血病:CD13、CD14、CD33、MPO(髓过氧化物酶)。 红白血病:GlyA(血型糖蛋白A)。 巨核细胞白血病:CD41、CD42、CD61。 2.白血病系列非特异性抗原 CD34、HLA-DR为早期细胞抗原,无系列特异性,可与CD38联合运用于免疫分型。一般而言,干/祖细胞CD34+、HLA-DR+、CD38-,原始细胞CD34+、HLA-DR+、CD38+,而幼稚细胞(如早幼粒细胞)CD34-、HLA-DR-、CD38+。 3.白血病分化阶段抗原 T细胞抗原CD4、CD8。 B细胞抗原:CD10、Cyμ(胞浆μ链)、SmIg(表面膜免疫球蛋白)、CD38和CyIg(胞浆免疫球蛋白)、CD11C。 4.白细胞共同抗原 CD45为白细胞共同抗原,其表达量在淋巴细胞最高,单核细胞,成熟粒细胞,早期造血细胞(blasts)依次减弱。红细胞(中,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不表达CD45。用SSC/CD45 PerCP双参数分析可十分容易鉴别骨髓和血液中的原始或成熟细胞。用两个系列或阶段特异性McAb加CD45进行三色免疫荧光染色,经FSC、SSC、McAbl-FITC、McAb2-PE、CD45 PerCP五参数分析,可特异地分析原幼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而不受成熟细胞的干扰。

2020年常见的恶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特征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临床上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特征: 1、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1)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此型淋巴瘤TDT,CD7,cCD3表达最具特征。同时还可表达CD38,CD2,CD5,CD10;LCA,CD3常阴性。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或CD33在此型中常有表达。 (2)T前淋巴细胞淋巴瘤(T-PLL):表达T细胞相关抗原,约60%病例CD4+/CD8-,而CD4+/CD8+或CD4-/CD8+较少,不表达TDT,CD10可与T-LBL区别。 (3)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表达T细胞相关抗原,绝大部分病例呈CD4+/CD8-,通常不表达CD7,特征为几乎全部病例CD25阳性,粒酶B,TIA-1阴性。 (4)NK-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表达CD56、CD3,多数病例表达粒酶B、穿孔系,约90%以上病例表达细胞毒性颗粒相关蛋白TIA-1。一般不表达CD4/CD8、CD25、CD57,B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抗原阴性。 (5)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CD45R0、CD3阳性,通常CD4阳性细胞多于CD8+,滤泡树突状细胞标记物CD21阳性,常可异常表达CD5、CD7。 (6)外周T细胞淋巴瘤(PTL):T细胞相关抗原阳性,但常有部分丢失,尤以CD7、CD5多见,以大细胞为主者,可见CD30+/-,但ALK、EMA阴性可与ALCL区别。 (7)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特征性肿瘤大细胞表达CD30,多数表达EMA,约10-20%表达CD15,须注意与HL区别。60-80%表达ALK,据报导此标记物阳性表达者5年生成率可达80%,儿童常ALK、EMA共表达,成人多为 ALK+/EMA-或ALK-/EMA+。ALCL在多数情况下仅表达少数T细胞相关抗原,通常CD45R0,CD2、CD4阳性,而CD3、CD5、CD7常不表达。 2.B细胞恶性淋巴瘤: (1)前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BL):瘤细胞表达TdT、HLA-DR,CD79a,几乎全部病例表达CD19、大多数病例表达CD10,还不同程度表达cCD22。LCA、CD20常阴性。 (2)B前淋巴细胞淋巴瘤(B-PLL):强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1/3病例可异常表达CD5,SIg阳性。不表达CD23可与CLL/SLL鉴别。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CLL/SLL):同时表达CD5、CD23、CD43及B细胞相关抗原,但CD20表达可能很弱。不表达CD10、CyclinD1。CD5异常表达为其持征,但CD5对组织处理,尤其是组织固定要求较高,要注意假阴性。

人脐血及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比较及其意义

人脐血及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比较及其意义 郭 荣,邹 萍,邹典斌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武汉430022; 1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郑州450052) 摘要 为比较脐血和骨髓淋巴细胞及祖细胞分化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双标法对38份脐血及10份骨髓免疫细胞表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①脐血及骨髓淋巴细胞中均测到幼稚淋巴细胞(CD3-CD4+),且前者中含量较多,但脐血细胞毒T细胞含量(CTL,CD3+CD16+56+)低于骨髓;②脐血中N K细胞(CD3-CD16+56+)比例高于骨髓;③脐血有核细胞中CD34+细胞的比值接近于骨髓,但脐血CD34+细胞中髓系祖细胞(CD34+ CD13+,CD34+HLA2DR+)及淋巴系祖细胞(CD34+CD19+)含量均低于骨髓。结论:①脐血免疫细胞具有不成熟性,这估计是脐血移植后GVHD程度轻的主要原因;②脐血淋巴细胞中N K细胞含量较高,推测脐血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并不会降低;③脐血CD34+细胞中髓系祖细胞及淋巴系祖细胞比例均低于骨髓,可能是脐血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速度较慢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脐血;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中图分类号 R33111;R331.2 A Comparison bet w een Immunophenotypes of Lymphoid Cells from H 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and Bone Marrow and Its Signif icance GUO Rong,ZOU Ping,ZOU Dian2Bin1 (Instit ute of Hematology,The A f f iliated U nion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 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 niversity, W uhan430022,Chi na;1Depart ment of Hematology,The Fi rst A f f 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Zhenz hou U niversity, Zhenz hou450052,Chi na) Abstract To compare the expression of CD antigens on immune cells from umbilical cord blood(UCB)and bone marrow(BM)and analyz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the phenotypes of lymphoid cells and nucleated cells from38UCB and 10BM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flow cytometry with double label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mature lymphocytes(CD3-CD4+)were detedcted in UCB and higher than those in BM;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D3+CD16+CD56+)in UC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BM.N K cells(CD3-CD16+CD56+)in UC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BM.The ratio of CD34+cells in nucleated cells of UCB was similar to that of BM,however,both the contents of myeloid(CD34+CD13+and CD34+HLA2DR+)and lymphoid(CD34+CD19+)progenitor cells in UCB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BM.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mmune cells in UCBpossess immaturity,which might lead to mild GVHD after UCB trans plantation.It is infered from the higher ratio of N K cells in UCB,GVL will not decrease after UCB transplantation.The lower contents of myeloid and lymphoid progenitor cells in UCB probably accounted for the slow hematopoiesis and immune reconstitution following UCB transplantation. K ey w ords umbilical cord blood;bone marrow;lymphoid cell;immunophenotype 脐血具有经济、来源广、采集方便、无采集并发症,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2 ease,GV HD)程度轻,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 versus leukemia,GVL)效应不降低等优点。但是脐血也存在造血重建速度慢,易合并感染的问题。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脐血和骨髓免疫细胞分化抗原进行检测,比较二者在淋系祖细胞、髓系祖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及N K细胞含量方面有无差别,旨在分析二者免疫表型差异,探讨其在扩大脐血应用范围中的作用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标本采集 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足月分娩新生儿脐血38份。母亲年龄24-35岁,平均(29.3±3.3)岁。新生儿娩出后,立即(不超过30秒)用止血钳在距脐轮2-3cm处夹住脐带,在两钳间剪断脐带,用含少许肝素的注射器抽取脐血,加入离心管中混匀。骨髓  通讯作者:郭荣 电话:(027)85730575.E2mail:gh7311@yaho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15574424.html, ? 9 1 5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 perimental Hem atology2002;10(6):519-522

WHO软组织肿瘤免疫表型大全

2013版WHO软组织肿瘤免疫表型大全2014-11-06艾迪康病理诊断 主要根据2013年“WHO肿瘤分类——软组织和骨肿瘤”翻译而来 第1章脂肪细胞肿瘤(adipocytictumours) 良性 1、脂肪瘤(lipoma) 免疫表型:成熟脂肪细胞表达S-100、leptin和HMGA2阳性。 2、脂肪瘤病(lipomatosis) 免疫表型:和正常脂肪相似。 3、神经脂肪瘤病(lipomatosisof nerve)

免疫表型:因为病变的所有成分均存在于正常神经内,故免疫组化对诊断没有帮助。 4、脂肪母细胞瘤(lipoblastoma)/脂肪母细胞瘤病(lipoblastomatosis)免疫表型:脂肪细胞表达S-100和CD34,原始间叶细胞常表达desmin。 5、血管脂肪瘤(angiolipoma) 免疫表型:血管内皮成分CD31等内皮标记阳性,细胞性血管脂肪瘤增生的梭形细胞CD31阳性,证明为血管内皮。 6、软组织平滑肌脂肪瘤(myolipomaof soft tissue) 免疫表型:梭形细胞SMA和desmin染色弥漫强阳性,证明为平滑肌分化;ER 和PR阳性也有报道;HMB-45阴性。 7、软骨样脂肪瘤(chondroidlipoma) 免疫表型:成熟脂肪细胞S-100强阳性,脂肪母细胞S-100弱阳性,随脂肪细胞逐渐成熟S-100染色逐渐增强。无脂肪母细胞分化特征的细胞S-100阴性。少数病例角蛋白阳性,但EMA一致阴性。 8、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cell lipoma/pleomorphic lipoma) 免疫表型:梭形细胞脂肪瘤和多形性脂肪瘤中的梭形细胞均为CD34强阳性, S-100罕见阳性,偶见desmin阳性。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 人体外周血的淋巴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三种:T淋巴细胞(TC)、B淋巴细胞(BC)、自然杀伤细胞(NK)。TC主要表达CD3+,约占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60--80%;BC主要表达CD19+,约占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15--20%;自然杀伤细胞(NK)主要表达CD3--CD16+CD56+,约占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10--20%。 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可以了解在不同疾病状态下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已经广泛在肿瘤、自体免疫、感染性疾病中, 辅助临床诊断、帮助了解发病机理、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内容为总T细胞(CD3+)及其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或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的数量和比例。 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CD3+/CD4+细胞的比值升高。在病毒感染(上感,AIDS等)、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中,患者CD4+/CD8+比值降低,三种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均可能有相应的改变。T细胞亚群已被用来监测器官移植病人的免疫状态,协助发现和使其避免受到GVHD的攻击。由于在感染性、肿瘤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中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给予密切注意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调节患者的免疫状态以改善预后就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常见疾病T淋巴细胞的改变(参考) 疾病 T细胞亚群 CD4+/CD8+ CD4+(辅助T) CD8+(抑制T) 类风关↑(活动期)↑↑ SLE --或↓(活动期)↑↓↑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多发性硬化症↓↓↑ 乙型肝炎↑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上呼吸道感染↓↓↓ 结核↓ AIDS ↓↓↑ CD4+/CD8+ CD3+ (总T) CD4+(辅助T) CD8+(抑制T)恶性肿瘤(白血病)↓↓↓↓↑↑↑↑ 再障及粒细胞减少症↓↑↓ CMV感染↓↑↓ 血小板减少↓↓↓↓↓↓ CD19为全部B细胞共有的表面标志,增高见于B细胞系统的恶性肿瘤,减低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病。BC主要介导抗感染等体液免疫,故不作为肿瘤患者的检测指标。 NK细胞主要表达CD3--CD16+CD56+ ,约占淋巴细胞的10--15%左右。NK细胞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是机体第一道肿瘤防线,其杀伤活性可被IL-2等细胞因子诱导而显著增强。 通常在肿瘤患者外周血中, CD3+、CD4+、NK细胞减少,而CD8+细胞增加,CD4+/ CD8+的比值降低,。说明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识别和杀伤突变细胞的能力下降,形成了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因此,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了解肿瘤发病机制、了解某些药物或治疗方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了解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科研应用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意义。

中国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调查

中国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调查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15574424.html,时间:2007-10-06 字体:[大中小] 收藏我要投稿 文章出处:朱敏转载请注明出处 【摘要】目的建立健康中国成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参考值。方法用Simultest IMK-Lymphocyte试剂盒的荧光抗体对102例健康中国成人血液进行染色,以FACSort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Simulset程序获取数据并分析结果,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18~65岁健康中国成人淋巴细胞参考值范围CD+3细胞是50%~84%(955~2 860/μl),CD-3CD+19细胞为5%~18%(90~560/μl),CD+3CD+4细胞为27%~51%(550~1 440/μl),CD+3CD+8细胞为15%~44%(320~1 250/μl),CD-3、CD+16和/或CD+56细胞为7%~40%(150~1 100/μl),CD+3CD+4/CD+3CD+8比值为0.71~2.87。随着年龄增长CD+3CD+4细胞略有升高,CD+3CD+8细胞略有降低。NK细胞在大年龄组女性低于男性,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高加索人和美国人相比,中国人的CD+3CD+8细胞和NK细胞(CD-3,CD+16和/或CD+56)的相对值(百分率)与绝对值均高,CD-3CD+19细胞和CD+3CD+4细胞仅相对值较低,但绝对值不少。CD+3CD+4/CD+3CD+8比值向低值漂移。结论种族、性别、年龄和环境因素可影响健康人淋巴细胞表型分布。 Reference values on blood 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e in healthy Chinese adult Zhu Lihua, Wang Jianzhong, First Hospital,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100034 【Abstru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reference values on blood 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e in healthy Chinese adults.Method Staining whole blood with fluorescein-conjugat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supplied by simultest TM IMK lymphocyte kit, we analyzed 102 healthy Chinese residents (age range 18~65 years) by FACSort flow cytometer, acquired results by Simultest programme, and performed statistical analysis by SPSS software.Results The 95% reference ranges in absolute counts per microliter of whole blood (percentage of lymphocytes) for CD+3, CD+3CD+4, CD+3CD+8, CD-3CD+19, CD-3/CD+16 and/or CD+56 cells were 955 to 2 860 (50% to 84%), 550 to 1 440 (27% to 51%), 320 to 1250 (15% to 44%), 90 to 560 (5% to 18%), 150 to 1 100 (7% to 40%) respectively. The CD+3CD+4/CD+3CD+8 ratio was 0.71 to 2.87. CD+3CD+4 cells increased and CD+3CD+8 cells decreased slightly with age. Women were compared to men in old age group, NK cells (CD-3/CD+16 and/or CD+56) were lower (P<0.05). Compared with Caucasians and Americans, Chinese had higher percentage and absolute numbers of CD+3CD+8 and NK cells, but had lower percentage of CD-3CD+19 and CD+3CD+4 cells without absolute number change. So CD+3CD+4/CD+3CD+8ratio skew to the lower values.Conclusion The race, age and environment could influence the reference value of 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e. 【Key words】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e Reference value Flow cytometry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在原发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移植免疫的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流式细胞仪的广泛应用,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已逐渐成为临床检验的常规工作之一。各国的流式细胞术实验室均建立了自己的参考值,并对其种族、性别、年龄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目前我国还没有用流式细胞术、采用双染色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的报告。为此我们对102例健康成人进行了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02例标本均取自于无免疫性疾病、无现症、不吸烟、体检健康、血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检查正常的成人。年龄18~65岁,其中男性54人,女性48人。首先按男女性别分为两大组,每组中又以40岁为界,≤40岁者为小年龄组(男24人,女19人),>40岁者为大年龄组(男30人,女29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及其 临床意义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为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特征及与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77例AL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① 77例ALL中L1型44.16%,L2型50.65%,L3型 5.19%;B淋巴细胞性ALL(B-ALL)80.52%,T淋巴细胞性ALL(T-ALL)15.58%。② 77例ALL中髓系抗原(My)阳性率为57.14%;其中表达CD13的阳性率最高,为84.09%,其次为CD33和CD15;My+ B-ALL占B-ALL的58.06%,My+ T-ALL占T-ALL的50%,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y+ ALL组CR率为81.82%,略低于My-ALL 组(88.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CD34表达阳性率为49.35%,B-ALL中为56.45%,明显高于T-ALL的25%(P0.05);My+ ALL 中CD34表达阳性率为71.05%,高于My-ALL的33.33%(P0.05);CD+34 ALL组CR率为76.47%,低于CD-34ALL组的90.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免疫分型与FAB分型变化无相关性;My+ ALL 患者中CD34表达阳性率高于My-ALL患者;CD34和髓系抗原的表达与CR率无相关性。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免疫分型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而ALL不同的恶性克隆来源存在着显著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因素。为进一步探讨ALL各亚型免疫表型的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我们对本院77例ALL患者资料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及儿科2002-2008年间的住院初治ALL患者77例。男54例,女23例,年龄2.2~72岁,其中14岁儿童患者42例,中位年龄5.6岁,≥14岁患者35例,中位年龄23岁。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分型而确诊。细胞形态学诊断根据FAB分型标准[1],对于免疫分型诊断ALL又同时存在髓系抗原表达阳性,但又不够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视为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My+ ALL)[2]。 1.2 免疫表型分析 受检者抽取骨髓或外周血经肝素抗凝,采用活细胞三色免疫荧光法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通过二维点图分析抗原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型号为FACS Calibur,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生产,所用单克隆抗体亦均为美国BD公司产品。B淋巴细胞系单抗:CD10、CD19、CD20、CD22;T淋巴细胞系单抗:CD3、CD5、CD7;髓系单抗:CD13、CD14、CD15、CD33、CD117;造血干/祖细胞单抗:CD34。结果判定用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常见的恶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特征

临床上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特征: 1、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1)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此型淋巴瘤TDT,CD7,cCD3表达最具特征。同时还可表达CD38,CD2,CD5,CD10;LCA,CD3常阴性。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或CD33在此型中常有表达。 (2)T前淋巴细胞淋巴瘤(T-PLL):表达T细胞相关抗原,约60%病例CD4+/CD8-,而CD4+/CD8+或CD4-/CD8+较少,不表达TDT,CD10可与T-LBL区别。 (3)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表达T细胞相关抗原,绝大部分病例呈CD4+/CD8-,通常不表达CD7,特征为几乎全部病例CD25阳性,粒酶B,TIA-1阴性。 (4)NK-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表达CD56、CD3,多数病例表达粒酶B、穿孔系,约90%以上病例表达细胞毒性颗粒相关蛋白TIA-1。一般不表达CD4/CD8、CD25、CD57,B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抗原阴性。 (5)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CD45R0、CD3阳性,通常CD4阳性细胞多于CD8+,滤泡树突状细胞标记物CD21阳性,常可异常表达CD5、CD7。 (6)外周T细胞淋巴瘤(PTL):T细胞相关抗原阳性,但常有部分丢失,尤以CD7、CD5多见,以大细胞为主者,可见CD30+/-,但ALK、EMA阴性可与ALCL区别。 (7)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特征性肿瘤大细胞表达CD30,多数表达EMA,约10-20%表达CD15,须注意与HL区别。60-80%表达ALK,据报导此标记物阳性表达者5年生成率可达80%,儿童常ALK、EMA共表达,成人多为ALK+/EMA-或ALK-/EMA+。ALCL 在多数情况下仅表达少数T细胞相关抗原,通常CD45R0,CD2、CD4阳性,而CD3、CD5、CD7常不表达。 2.B细胞恶性淋巴瘤: (1)前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BL):瘤细胞表达TdT、HLA-DR,CD79a,几乎全部病例表达CD19、大多数病例表达CD10,还不同程度表达cCD22。LCA、CD20常阴性。 (2)B前淋巴细胞淋巴瘤(B-PLL):强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1/3病例可异常表达CD5,SIg阳性。不表达CD23可与CLL/SLL鉴别。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CLL/SLL):同时表达CD5、CD23、CD43及B 细胞相关抗原,但CD20表达可能很弱。不表达CD10、CyclinD1。CD5异常表达为其持征,但CD5对组织处理,尤其是组织固定要求较高,要注意假阴性。 (4)套细胞淋巴瘤(MCL): 同时表达CyclinD1、CD5和B细胞相关抗原,但CyclinD1敏感性较差,组织固定和抗原修复方式是染色的关键。近年推出的兔源性单抗效果好些。KI-67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此型不表达CD10、CD23,可与CLL/SLL、FL鉴别。

淋巴细胞功能

人的淋巴细胞有什么功能?淋巴细胞是人体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它由人体的淋巴组织,如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生成,所以扁桃体不能随便摘除,它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是有帮助的,除非在反复扁桃体炎,对人体造成危害时才摘除。 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调节B细胞制造抗体,当外来抗原增多时,T细胞就促进B 细胞制造大量抗体,当外来抗原减少时,T细胞就抑制B细胞的功能,从而起到免疫监控作用。此外,T细胞还能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转移因子、干扰素等来调控免疫反应和直接杀伤有害的抗原性物质。 B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制造抗体,当外界抗原侵入机体后,它能识别抗原,制造相应抗体。正常情况下,B细胞对人体组织是不形成抗体的,这就是“识别自我,排斥异己”。但是当正常组织由于某种原因(如感染等)产生变化,B细胞也会对自身变质的组织抗原成分产生抗体,在T细胞的辅助下,与相应抗原结合,引起自身反应。 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种,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成熟后移居于周围淋巴组织中。T是“胸腺”(Thymus)而不是甲状腺(Thyroid)的英文缩写。T细胞膜表面分子与T细胞的功能相关,也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cell-surface marker),可以用以分离、鉴定不同亚群的T细胞。 T细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标志可以分成很多种类: 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cell):消灭受感染的细胞。这些细胞的功能就像一个“杀手”或细胞毒素那样,因为它们可以对产生特殊抗原反应的目标细胞进行杀灭。细胞毒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CD8. 辅助T细胞(helper T cell)在免疫反应中扮演中间过程的角色:它可以增生扩散来激活其它类型的产生直接免疫反应的免疫细胞。辅助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CD4。T细胞调控或“辅助”其它淋巴细胞发挥功能。它们是已知的HIV病毒的目标细胞,在艾滋病发病时会急剧减少。 调节/抑制T细胞(regulatory/suppressor T cell):负责调节机体免疫反应。通常起着维持自身耐受和避免免疫反应过度损伤机体的重要作用。调节/抑制T细胞有很多种,目前研究最活跃的是CD25+CD4+T细胞。 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在再次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记忆T细胞由于暂时没有非常特异的表面标志,目前还有很多未知之处。 B淋巴细胞亦可简称B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禽类是在法氏囊内发育生成,故又称囊依赖淋巴细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与T淋巴细胞相比,它的体积略大。这种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并在血液中循环。B 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这种疾病的研究不断涌现。在哺乳类是在类囊结构的骨髓等组织中发育的。又称骨髓依赖淋巴细胞。从骨髓来的干细胞或前B细胞,在迁入法氏囊或类囊器官后,逐步分化为有免疫潜能的B细胞。成熟的B细胞经外周血迁出,进入脾脏、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脾小结、脾索及淋巴小结、淋巴索及消化道粘膜下的淋巴小结中,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为浆细胞,合成抗体,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疫苗就是通过刺激这类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B细胞在骨髓和集合淋巴结中的数量较T细胞多,在血液和淋巴结中的数量比T细胞少,在胸导管中则更少,仅少数参加再循环。B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及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B细胞表面有多种膜表面分子,籍以识别抗原、与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作用,也是分离和鉴别B细胞的重要依据。B细胞表面分子主要有白细胞分化抗原、MHC以及多种膜表面受体。

四色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始细胞免疫表型(精)

四色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始细胞 免疫表型 作者:吴雨洁,李建勇,仇海荣,肖冰,张建富,宋君红 【摘要】为了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常规设门及二次设门策略选取的29例MDS患者的骨髓细胞悬液中,CD34+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MDS的进展(RA/RAS→RAEB→RAEB-T),根据CD45/SSC图中选取的原始细胞群中, CD34+细胞比例逐渐增高,分别为8.0%、46.4%、76.8%,各亚型之间差别有显 著意义(P<0.05)。②在CD45 vs SSC散点图上,设门所取的原始细胞抗原表达随着RA/RAS→RAEB→RAEBT的进展,HLA-DR、CD13、CD33、CD117表达逐渐 增高,CD15表达逐渐减低,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③在CD45 vs CD34散点图上二次设门取CD34+原始细胞行抗原表达的分析,同样异常表达HLA-DR 及髓系抗原CD13、CD33和CD117,比例高于常规分析法(P<0.05),CD15比例减低,在RA/RAS中CD13、CD33、CD117和HLA-DR的表达较常规分析的原始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相关抗原的表达率在各亚型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常规设门法能反映MDS疾病的进展,而二次设门策略则更能反映MDS原始细胞的生物学特征,CD34的异常表达代表原始细胞的不成熟性和异质性,在临床高度怀疑但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不能诊断时,原始细胞免疫分型对MDS的诊断更具意义。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Four-color Flow Cytometric Immunophenotypic Features of Blasts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AbstractThis study wa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immunophenotypic features of blasts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Four-color flow cytometry using conventional and secondary gating strategies was used to immunophenotype blasts and the CD34 positive cells in bone marrow nucleated cells of 29 patients with MDS. The results showed: (1) with progression of MDS from RA/RAS,RAEB to RAEB-T,the proportion of CD34+ cells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8.0%,46.4% to 76.8% (P<0.05);(2) using CD45 vs SSC gating strategy,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RA/RAS,RAEB to RAEB-T,the expression of HLA-DR,CD13,CD33,CD117 were also gradually increased (P<0.05),and the expression of CD15 was gradually decreased (P<0.05);(3) using CD45 vs CD34 gating strategy,the expression of HLA-DR,CD13,CD33,CD117 on blasts were higher by secondary gating method than those by conventional

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淋巴细胞根据生物学功能和细胞表面抗原表达 分为3个群: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19+)和NK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CD3-CD16+和/或CD56+】。T细胞又分为辅助T细胞(CD3+CD4+)和抑制T细胞(CD3+CD8+)。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是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它总体反应机体当前的免疫免疫功能、状态和平衡水平,并可以辅助诊断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血液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分析发病机制,观察疗效及检测预后有重要意义。T淋巴细胞百分率或计数绝对值可用于区别和监测某些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T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应用免疫抑制患者。抑制T淋巴细胞增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艾滋病初期、慢性活动性肝炎、肿瘤及病毒感染等。抑制T细胞百分率在一些免疫性疾病表现出超出正常参考范围,在许多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人中升高(如重症综合性免疫缺陷SCID,AIDS)。 CD4+/CD8+>2.5表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过度活跃”状态,容易出现自身免疫反应,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I型糖尿病等。CD4+/CD8+ 在肿瘤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

群数值都有异常,其特征是患者体内CD3+细胞、CD4+细胞明显减少,而CD8+细胞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显著降低,说明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对识别和杀伤突变细胞的能力下降,形成了肿瘤的生长转移。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障碍也与T细胞亚群异常有关。如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粒细胞减少症中,患者的外周血CD4+细胞数减少,CD8+细胞数增多,CD4+/CD8+比值明显下降。NK细胞介导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毒性反应。B淋巴细胞为体液免疫的重要指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