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先秦诸子论文.doc 规范化的

先秦诸子论文.doc 规范化的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

课程考核论文

题目:道、墨思想形成原因

姓名曾兴芳

学号222010322210057

年级 2 0 1 0 级

专业机械类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2012年5月30日

道、墨思想形成研究

内容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型的时期,诸侯争霸,

群雄并起。这时候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一时间诸子兴起,百家争鸣,互相借鉴又互相诘难。讨论的问题之广,涉及问题之多,发掘的深度之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绝后的。丰富灿烂的文化成果构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框架,而后中国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尽管也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总是被中国文化消化和吸收,中国的主流文化还是这个时期奠定的。这期间形成的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学说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这里只研究前两家。

关键字:墨子、老子、思想、文化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为此,笔者写过一部长篇小说《老子隐迹》(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还在《探寻圣人的足迹》(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一书里探讨了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历程,在《千载治国梦》一书中描述了孟子的思想。此外,笔者先期已经写过短文《孔子与孟子》,认为在民主理念上,孔子不如孟子;又写过短文《庄子与惠子》,认为在科学精神上,庄子不如惠子。

当然,在先秦诸子里,还可以进行许多对比研究,本文感兴趣的是在社会实践方面,老子不如墨子。众所周知,如果说孔子是影子政府的创始人,那么墨子则是中国历史上的政党创始人,而老子就是中国独立思想家的鼻祖。

根据笔者的研究,老子大约生于公元前592年,长期任职周王室图书档案馆。在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516年的周王室内乱中,老子失去了工作,不得不长期过着隐居的生活(公元前516年秋冬之交,占据王城的王子朝见大势已去,随携带周室典籍、礼器投奔楚国,从此这批无价之宝周室典籍就神秘地永远地失踪了。笔者在《老子隐迹》一书里,特意描述了老子劝王子朝把周室典籍藏于深山的故事情节)。

正是由于老子经历了周王室的内乱,他的思想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他参与了周室典籍的秘藏,因而才不得不隐居起来。事实上,老子有条件阅读到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几乎所有文献(周室典籍包括从夏代、商代传下来的文献),也有条件阅读到各地方国送交周王室的报表文章,因此他的思想非常活跃。但是,他的职务和遭遇,又迫使他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能够进行社会实践,这就是我们无法从《道德经》找出老子身份的原因所在。

老子的自然哲学主张是“无中生有”,其渊源可能来自老子家族的天文学背景,因此老子能够对宇宙万物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老子的社会哲

学主张是“人法自然”,由于自然是一种没有目的的存在过程,因此人法自然的具体化就只能是“无为”、“无欲”。老子主张的理想社会结构是“小国寡民”,这种社会结构乃是对原始氏族社会的一种理论重构。老子在这里非常深刻地思考了如何保持这种社会结构稳定的问题,他敏锐地意识到人口的增加、民众对生活水平提高的欲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传输的广泛,乃是破坏这种理想社会的四大因素。或许,老子在内心深处知道人的本性是不能够做到无为无欲的,因此他没有去实践自己的主张(实践就已经不是无为了),而是点到为止留下了五千言的著作,自己则孓身独处、飘然世外。

对比之下,墨子(名翟,鲁国人,出身贫贱,约生活在春秋之末、战国之初)则是一位活跃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墨子的生平,后人知之甚少。估计他出身于工匠之家,因为他制作的木鸟,与鲁班的不相上下,都能在天上连续飞三天三夜不落。但是,他又有条件读到许多书,因为相传他出远门的时候,车上总是放满了一捆捆的简牍(《贵义》“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关中,指车上的横栏)。也许正是由于墨子有条件读到许多书,才使他从普通的工匠生涯中脱颖而出,成为工匠(包括广大社会下层群体)利益的政治代表。

墨子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大禹(工程师鼻祖,能吃苦耐劳),他的主要思想或政治主张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非儒。本文不可能详细讨论墨子的思想,值得一提的是,墨子强烈主张对社会管理结构进行改革,并明确指出上至天子、下至各级官吏,都应当由人民选择推荐产生,当国家遇到饥荒时则首先减少官吏的俸禄。例如,《尚贤上》称“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又称“岁馑,则士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损五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饥,则尽无禄,禀食而已矣”(人君亦要相应地降低生活标准)。

墨子与其它先秦思想家不同的一点是,墨子组织了一个有能力干预社会的学术团体,成员多达数百人,而且组织纪律性非常强;这些弟子既能游说诸侯君臣,又能文能武担当各种官职。更可贵的是,他们的信念非常坚定,为了拯救天下民生,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由于墨子掌握着这样一支队伍,因此他多次阻止了诸侯间的战争,实践了自己“非攻”的主张。

前期墨家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社会经济开始急剧变化的时代。由于铁器时代的开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力大为提高,商业和货币经济也大为发展。生产与交换的发展,已经大大动摇了原来的宗法封建关系,但地主经济还不曾显著出现。而自春秋中叶以来,土地制度变化(井田制的农村公社逐渐崩溃,晚期农村公社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到了墨子时代,至少东方六国,公社制度还相当顽强的

保存着,授田制度还不曾废弃。可是私有的小农经济已在形成的过程之中,至少房屋和园圃已经可以买卖,私有性质的小农民、小手工业者,已比孔子时代进一步抬头,商人的势力也继续在发展。在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一个小生产者或小所有者的集团。这个集团还是隶属于庶人阶级的,他们还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状态之中,所以他们对于贵族统治者是很不满意的。但是他们是庶人阶级的上层,他们之中的有些富裕分子,可能已在开始剥削其同阶级的下层群众。他们再发展一步,就要形成新兴富人、新兴地主阶级了。所以在阶层方面说来,他们和贵族下层的新兴士夫集团一样,都属于中间阶层;其实他们的代言人,就是庶人上层中新出现的士夫集团。代表贵族下层的士夫集团所形成的学派就是儒家,代表庶人上层的士夫集团所形成的学派就是儒家。

庶人阶级上层分子的要求,主要是希望贵族统治者开放政权让他们随着自己经济条件的发展,爬上政治舞台,取得政权。他们理想的政治士中央集权的所谓贤人政治。他们要求贵族统治者能够“兼爱”人民,消弭战争,节省浪费,奖励生产,以便利他们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地位的提高,这就是前期墨家思想中反映的阶级厉害,也就是前期墨家思想的基础。

墨家内部严格的半军事化的纪律,准宗教式的信仰,慷慨赴死的精神,对大义的执着追求,导致在战国时期帮助守城时人死难很多,丧失了大批墨家精英。墨子为劝楚惠王而亲自赴楚,根本不把生死当回事,其后来者可想而知也是如此。墨子,他正好生活在孔子和孟子之间。墨子早年“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看到儒家学说的种种弊端,于是自立门户,开创了墨家学派。毕生为之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墨家学说的发扬光大和实施济世而奔走呼号,在其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最有影响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分庭抗衡,并大有凌驾其上之势。墨家跟道家儒家有的地方有明显的不同,他不但注重言传,还注重身教,身体力行。墨家的人全部葛衣短衫,亲自劳作。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深知民间疾苦,才对儒家提倡的繁文缛节深恶痛绝。也正是这个原因,墨家才迅速得到广大平民的支持,具备广泛的民众基础,成为一时之显血。

季羡林评价墨子说:“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的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

令人深思的是,墨子作为社会下层群众的代表,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风靡社会之后,很快就被视为异端,不久便销声匿迹。两千多年来,只有极少的学者研读《墨子》,历代农民起义军似乎根本就不知道墨子的主张,而直到今天《墨子》仍然少有人问津。对比之下,老子的《道德经》则历久不衰。中国的政党政治之所以落后于西方,或许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中国民众没有能够选择墨子。

总结:先秦哲学是哲学的发端,是形成学派和建立哲学体系的重要历史时期,

它广泛地探讨了宇宙本原和自然规律问题、天人关系问题、人性善恶问题、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等,把哲学研究伸展到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已包含着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各种哲学观点的胚胎和萌芽,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

《先秦七子思想研究》童书业著

《老子快读·生命的大智慧》台湾·余培林著《墨子与墨家》任继愈主编

《墨子学院》秦榆编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