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出》 优质教案

《日出》 优质教案

《日出》 优质教案
《日出》 优质教案

《日出》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一些常见西洋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辨别他们的音色。

2、能够记住《日出》的主题音乐。

3、在欣赏《日出》的活动中,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听后联想到的景色,让大家分享。

教学重点:

听赏《日出》。

教学难点:

同类乐器音色特点对比认识。

教具准备:

VCD、录音机、磁带、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行音乐课礼仪。

二、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同学为了提高素质,学习掌握了一门乐器演奏技术。下面请同学上来为大家演奏。

(直观性原则)A、小提琴B、单簧管C、小号

师: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

生:认识。

师:它们属于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

生:西洋乐器。

师: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属于西洋管弦乐器?

生:……。

三、新课讲授:

1、初听全曲:

师:下面我们要听赏的这支曲子,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作品。选自美国作曲家格罗非的《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题目是《日出》。请大家静静地听赏,细细地品味,充分体验音乐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情境,说出每种情景有特色的乐器。

师:描绘一下你从乐曲中感受到的情境,或体验到的情绪是什么?主要情景中的主要演奏乐器有哪些?

生:……。

2、复听片段,主题音乐视唱。

出示幻灯片《日出》的主题音乐,老师伴奏,学生视唱主题音乐。

师:大家唱的真好,请记住这个主题,并想一想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

3、复听全曲。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日出》这一乐曲,我们体会到了日出时的美景,同学们有时间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一次真正的日出!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 导读: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切入点:从“伟大的奇观”切入课文,带动阅读。 阅读点:课文的2—5自然段。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带 教学课时:2 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关于日出的经典句子 日出日落的句子

关于日出的经典句子日出日落的句子 1、日出好象个刚刚睡醒的娃娃一样,在天的边际。 2、沿着丽江古城的青石板路踽踽独行,尽管身边喧嚣熙攘,但当听着脚板与青石的叩叩声时,心中是无比宁静的。只想一辈子都住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像是远古的生存方式。哪怕艰苦,哪怕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然而只要能与这石板路、青石桥、清澈流水为伴,天天微风拂面,柳丝飞动眼前,就已经无憾了。 3、雨后霓虹,云海日出,春日繁花,人世间的美景大都难以拥有,不过驻足时,曾经历过的美丽已经足够了。笛音清灵,和着牧女的歌声直冲云霄。孟九眉眼间的痛楚仍在,面上却是带着一个浅浅的笑。纵是情深,奈何缘浅,但……不悔……相思。 4、"每天我都有一个梦想,让你收到我的祝福,心里会开心快乐,一天的烦恼可以消除,睡觉熟得像猪,甜蜜如乳,一早醒来,得见美丽的日出.晚安,让梦开始进入." 5、他用手拢着那火苗,指缝间透出朦胧的红光,仿佛捧着日出的薄薄微曦。 6、从我们相识相知,到我的一颗心暗许于你,每一天都是最美的诗篇。想陪你看日出日落,想陪你等花开花谢,想陪你望云卷云舒,一生一世一辈子,好吗? 7、山峰像英雄的脊梁,几千年的风雨冲刷依然坚韧顽强,山峰像诗人的眼眸,深情的凝望每一轮日出,山峰像老人的掌纹,

一纵一横都饱含时代的沧桑。 8、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放弃,坚持走下去,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风景。也许不是你本来想走的路,也不是你本来想登临的山顶,可另一条路有另一条路的风景,不同的山顶也一样会有美丽的日出。青春正能量早安励志心语 9、在一阵催促之中,我们一家人整装出发,驶向海边,去看那据说无比壮阔的日出。 10、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 11、对于突然情况,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那么厄运就会象大海的波涛一样,在你生活的海岸上忽起忽落拍打不绝。相应地,高潮和低潮、日出和日落、富有和贫穷、快乐和失望,都将应时而生。 12、人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13、烈日炎炎金光万丈日出日落 14、别驻足,梦想要不停追逐,别认输,熬过黑夜才有日出,要记住,成功就在下一步,没有退路。 15、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黄山除五绝外,瀑布、日出和佛光,也是十

日出教案

课题:日出 教学引领:余姚帅康小学张雯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探求大自然的壮丽风光,启发探求世界的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1.听辨短笛、英国管、长笛音色 2.感知主题音乐中旋律、速度、力度的变化 3.仔细聆听音乐,感受不同音色所带来的不同画面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曲家及《大峡谷组曲》创作背景 2、了解变奏及组曲知识。 重难点 1、听辨短笛英国管和长笛音色,感知旋律、速度、力度的变化 2、听辨主题音乐的主奏乐器音色,感受音乐带来的画面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早上好,今天张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ppt,这个地方大家去过吗?它是位于美国西南部地区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大峡谷景观宏伟雄壮、气势磅礴,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曾经多次赴大峡谷旅游,在游览了大峡谷之后,被他的奇特壮观景象所感染,他的名字叫做格罗非,作曲家穿越大峡谷的险峻的羊肠小道,看到了大峡谷壮丽的暴风雨,走过了赤色的沙漠,欣赏到了壮丽的的日落景色,他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创作出了世

界闻名的管弦乐《大峡谷组曲》,它一共有五个乐章,分别是:《日出》、《赤色的沙漠》、《羊肠小道》、《日落》和《暴风雨》,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大峡谷组曲》的第一乐章《日出》。 二、欣赏过程 (一)引子部分 师:在这个美好的早晨,让我们静静地感受来自大峡谷的清晨的呼唤 初听师提问: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大峡谷? 复听:是什么声音吸引了你?(短笛) 师:短笛清脆明亮的声音仿佛是鸟儿在唤醒着大峡谷朦胧的晨景,加入了三种乐器分别是小提琴、单簧管和不断滚动的定音鼓,这四个乐器的合作组合成这段引子。 再听:跟着动态图,单簧管的旋律是阶梯上行的,而短笛就像是一只鸟儿时高时低的在飞翔,而单簧管的旋律上阶梯上行,小提琴的泛音一直在绵延不断的拉伸,定音鼓则是在微弱轻柔的不断滚奏。 教师引导学生听到短笛的声音,来模仿鸟儿的飞翔。(时高时低,清脆明亮)(二)第二部分 师:大峡谷美好的景色刚刚开始,下面请你从旋律中找一找音乐中描绘了怎样的大峡谷? 初听 复听,有两条旋律在演奏,主题旋律和下面这条旋律相互交织,下面这条旋律和下面这条旋律有相似的地方吗?是什么乐器在演奏?(英国管、长笛) 教师讲解变奏知识,让学生了解变奏。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完整版本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并从中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2、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描写的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思路: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这篇优美的散文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用词精妙、动静相宜,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激情。很适合朗读、背诵。根据本文特点及课改理念,我按如下思路进行设计: 一、首先交待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便于学生主动学习。 二、直插课文结尾的中心句,设下悬念: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带回到课文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壮景之中。 三、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描绘了自己在海上看到的太阳是如何升起来的画面。太阳上升时的动态美,既是朗读的训练重点,又是理解上的难点。基于此,我通过让学生充分阅读,想象画面,动笔作画,观看视频,品读难句,感情朗读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使学生的情感与当时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四、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写出了太阳初升时和遇到黑云时的勇敢,巴金通过太阳冲破云霞,跳出海面,透出黑云的重围的细致描写,也在预示着自己十分向往光明的心里。为了让学生能够突破这一理解上的难点,我设计了让学生画出精彩句子,交流谈体会,替换句中的动词,教师适当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想象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五、通过首尾整合的方法,了解了巴金是怎样创作出《海上日出》这篇优美的散文的。借以对学生进行写作上的熏陶。 六、最后通过感情朗读全文的方式,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读懂,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日落时间 我国沿海某地的一个课外活动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40和16:40,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的经度为 A、120°E B、125°E C、115°E D、110°E 2、该日可能在 A、11月 B、9月 C、7月 D、5月 山地的坡向和坡度决定了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量的多少。图1中的①②和③④分别是甲、乙两山地在冬至日南、北坡不同坡度所接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图中实线代表等太阳辐射量线)。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序号代表的坡向正确的是 A.①③表示南坡B.②④表示南坡 C.②③表示北坡 D.①④表示北坡4.由图判断甲乙两地冬至日昼夜长短正确的是 A.甲地夜长约8小时 B.乙地昼长约8小时 C.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3小时 D.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1小时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分析回答 5.表中X、Y的时间最可能为 A.8:10、17:10 B.8:05、17:15 C.7:25、16:35 D.8:15、17:25 6.该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酸雨 D.地震 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7-10题

7.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 30°E, 20°N B.150°E, 20°S C.30°E, 20°S D.150°E, 20°N 8、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乙地昼长20小时 D.甲地夜长12小时 9.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 比例是()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10.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下表是北京和M地同一天中的天空状况观测记录(表1),分析并回答11—13题。 11.这一天是 A.春分日之后B.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 C.夏至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12.M地这天没有出现黑夜现象,最主要是因为 A.太阳不落现象 B.大气反射现象 C.大气散射现象D.出现极光现象 13.M地位于 A.赤道地区 B.回归线地区 C.中纬地区 D.极地地区 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14~16题。

如何判断日出日落的方位

如何判断日出日落的方位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映,太阳的这种视运动不仅反映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同时还反映出地球自转的速度,即地球每小时向东自转15°,那么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角速度也是每小时15°。但是,严格说来,笼统地认为太阳东升西落是不准确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使得我们在不同季节看到的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并不相同,那么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利用日照图来分析这个问题。按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三种情况来进行讨论。 一、太阳直射赤道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我们知道在晨线上看到的是日出,在昏线上看到的是日落。在上图中,选任意一点A,我们来分析一下A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因为纬度相同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相同,所以我们首先作出过A地的纬线,找到该纬线与晨线的交点B、与昏线的交点B’。只要得出太阳光线相对于B地的方向,就可知道A地日出的方位;只要得出太阳光线相对于B’地的方向,就可知道A地日落的方位。显然,相对于B地而言,太阳光线来自正东方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相对于B’地而言,太阳光线来自正西方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西方向落下。 由此可得出规律一: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二、太阳直射北半球 我们讨论一下任意一点C地的日出日落方位,作出过C地的纬线,找出该纬线与晨线的交点D、与昏线的交点D’,显然太阳光线相对于D地来说来自东北方向;相对于D’地来说

第1课《日出》教案

第1课《日出》教案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观察日出所产生的不同感受。 2.学习运用衬托、对比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写法。 3.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如何借助衬托、对比等写法,表现壮观和瑰丽的日出。 难点:细述两次未见的日出,并引述海涅、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描写,对后文描写日出起了什么作用。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带学生去观察天空,并完成200字左右的描写性小作文。 观察前指导: ①用心灵去亲近自然。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体验,受到个性、心情、角度等等的影响。写出自己的独

特体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②观察要细致。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观察,如:天空的颜色,天上各种景物的特点和变化等。并用心体验:这些景物景象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和想象? ③描写也要细致。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来帮助表达。 批改时注意:①真实的个性化的感受。②生动细致的观察与描写。 (二)安排本文的预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以讲评上一课时的小作文引入。讲评的着重点:能观察和写出景物的基本特征;孩子的个性化体验形成的不同情趣;描述景物的语言的生动性。 现在我们来阅读欣赏《日出》,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和描写日出的。 (二)解题 参见本教材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介绍写作时间与背景。 (三)学习新课 让孩子挑选他们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可集体读,也可分组或一个一个轮流),并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 .朗读指导:注意重音与节奏。如:

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 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 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重音:“.”;停顿:“/”) 2.讨论:作者的描写跟刚才你们的描述是不是完全一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关于日出、特别是色彩方面的新词句有哪些呢? 引导学生注意本文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以及采用修辞产生的效果等。 (1)细致写出日出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天空呈现的色彩变化。如: 清冷的淡蓝色 黑沉沉 红带 红海 暗红色的光

日出教案

日出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学习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写作手法。 3、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和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从中学习层层烘托、步歩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 教学难点: 学习《日出》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研讨、对比、仿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积累词汇,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细读欣赏文中描绘日出景象的句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1、简单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标出自己认为难读难懂的字词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义,小组内部交流、互助。本课生字词较多,重点字词如下: 精辟(pì)炽热(chì)晨曦(xī)窒息(zhì) 天穹(qióng)衣襟(jīn)俯瞰(kàn)无羁(jī) 矗立(chù)迸射(bèng)酣睡(hān)黛色(dài) 3、再读课文,标出带有表现事物色彩的句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总结文中用到的修辞手法,理解各种修辞在文章里的作用。 认识这些修辞手法并不困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理解,交流认识,完善自己的阐述内容。 4、在自我理解、交流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尽可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目标和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又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在这个环节,要安排小组内部加强对朗读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帮助和鼓励,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尽快让学生熟读成诵。 5、布置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文学常识,开拓视野。 二、自学指导 整体感知阅读理解。 1.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公开课:海上日出教案

《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李耕 设计理念:根据本文特点,我以朗读和图示作为教学全文的主线,引导学生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境促读,让学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中去朗读书中语段来流放自己的感情,又在贴切生动的语言中感受朝晖霞彩的动静变化之美。充分发挥以朗读、图示代替烦琐讲解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 学习课文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2 学习课文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板书的纸条 教学方法: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上课前我们欣赏了一首优美的歌曲,谁知道歌曲的题目?(日出东方)。这首歌为我们描绘了日出东方的壮丽景象。上节课我们阅读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初步感受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这节课我将带着同学们和在座的老师们进一步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板书课题七海上日出 (3)(课件出示)你觉得课文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我们的共同感受?(贴纸条:伟大的奇观。课件出示并探究这句话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设计意图】由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进入第一环节,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仔细看图,看看下面几幅图分别是海上日出什么时候的景象,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每幅图先指名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再齐读。 课件出示图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课件出示图2: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课件出示图3: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2 综合三幅图,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提问:如果我要你给这三幅图综合起一个名字,你认为什么名字最好(日出前) 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日出前什么的变化?(天空色彩的变化)

日出日落方向图解

日出日落方向图解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学生理解:北回归线以北昼长大于昼长,且正午太阳在南,因此东北_南_西北,太阳视运动轨迹大于180度。 钟表定向推导:夏季日出时在6时以前,因此太阳自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不过以上两种方法缺乏必要的科学性,虽然都能解释、并使学生进一步记忆,但却不利于进一步探究。对于初中及高一学生来说足以。 简易图解释: 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上图中能表示),站在晨线上看太阳(图中选择了几个点,也就是蓝点位置),应该就是顺着太阳光线的方向看到的。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夏至日除极昼、极夜区外,太阳都从东北升起,赤道上是东偏北23度26分,向南北两侧角度变大。夏半年的其它日期同理可得。 视运动图分析: 左图是南半球中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右图是北半球中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日出日落方向。 下面是从原初中课本上的图简化来的。 这是网友制作的,大家都可以依据地概的相关知识制作,也都可以说明日出日落的方向。

如果再进一步细化的分析: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 1]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 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下面是一些特殊地区,特殊时间的日出日落方位。 结论:? 北半球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太阳均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 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太阳均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 春分、秋分,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极点除外)

海上日出教案

海上日出教案The case of sunrise at sea

海上日出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一刹那间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图画没有也不可能把过程表现出来。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全班边听边想象 3、再看课文中的彩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A、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 B、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C、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D、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a 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

《海上日出 》优秀教案

《海上日出》优秀教案 目的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科生自信词,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住在海边,大部分同学都看过日出,水来说说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二、指导看图: 1、投影图片1和图片2说说图商会了怎样的景象 2、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段

①指名读课文 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日出? ②指名回答 2、讲读第2—3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一)说说图意 顺序:(天空—太阳—海面) ②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 ③讨论解答: 日出前天空有什么变化? 重点理解词语: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 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说说过程 理解词语:一纵一纵一刹那夺目 演示日出的过程欣赏壮观的景象 ④指导朗读句子(日出过程的句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3、讲读4—5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二) 指导观察云—太阳 ②指名读4—5自然段 理解词语:分辨灿烂重围光亮 概括段意

指导读句子“他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黑边……把一片片云染 成了紫色或红色。”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那里? 4、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文 “奇观”指什么? 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作者看到这壮观的景形象,心情怎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练习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诵第一段 2、指导背诵第2—3自然段完成思考练习2 3、指导背诵4—5自然段 4、同桌练习背诵全文 5、抽查 二、指导书写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1、指导写生字 2、理解“扩大、分辨”并造句

课文《海上日出》的优秀教案

课文《海上日出》的优秀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准备 1、课前自己有可能观察日出景象,观察要求: (1)从日出之前到太阳完全升起来,天空和太阳有什么变化; (2)太阳升起前后周围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2、收集有关巴金的生平、文章等相关资料; 3、收集有关描写日出的诗或文; 三、学时安排 两学时。 第一课时有感情地朗读、品评13自然段课文; 第二课时诵读46自然段,质疑及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范、刹、镶的读音);

3、反复诵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体会出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以机帆船的机器声衬托周围很静;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得益于作者常常不懈的观察); 4、诵读、品评二、三自然段,体会出: (1)作者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先写出了日出前天空的变化。从天空是一片浅蓝到出现红霞,这一变化非常迅速,只在一转眼间;红霞给蓝色的天空、大海抹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既体现了海上日出的特色,又将这幅壮观的画面无限延伸,让人感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这一句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红霞慢慢布满了蓝色的天空;渐渐焕发出光彩;天空的霞光映在海水中,海天相接,绚丽壮观。 (2)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景象,既得益于作者不懈的观察,又与其观察的认真专注分不开,文中体现为目不转睛。 (3)可结合两幅插图理解领会重点的句子: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 上升。这句话先将太阳升起的过程形象地比作负着重担,又用慢慢、一纵一纵、使劲儿具体描述如何上升,具体的动态又和负着重担的感觉极吻合,强调了上升的缓慢和吃力。朗读时可想象太阳升起时吃力的样子,使自己的语速语调和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从慢慢开始速度要慢,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儿三个词语气加重一些。

日出日落方位及其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学科,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各种地理现象。当前学生的地理学习仅仅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实际,一味地为了应付升学而被动学习,无法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习了地球运动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在生活中我们能够知道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时间会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计算方法。 二、教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不停的做周期性的运动,从而使得不同纬度的地区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日出日落时间,这是地理必修一的一个难点,学生一方面要掌握规律,最主要的是要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由于高一年级15级文科班学生我没有带他们的课程,所以具体情况不清楚,但是通过高二教学中的表现,发现他们的基础非常差劲,同时由于自然地理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接近生活,让同学们从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养成一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

2.比较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时间,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记录当地一年四季日出日落时间,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 2.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总结计算昼夜长短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做到联系生活实际,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生活经验,并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思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时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昼夜长短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提问式、小组讨论式、讲授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同学们,每天的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来? 学生回答:东方。 老师:一个地方每个季节太阳升起来的时间一样吗?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不一样。太阳光照强度不一样、白天夜晚长短不一样等等。

(完整版)《海上日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王艳梅] 本课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 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 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 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 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 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 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 了巴金的资料,对《海行杂记》有了了解。多数学生去海边 看过日出,对这篇课文觉得很亲切,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 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

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海上日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75页,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读课文) 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说得很好。)能不能把你说的这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读第3自然段) 2、通过他的读,你了解到了什么?(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情景。) 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晴天日出时的情景,自己找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

(一)、日出和日落方位问题: 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没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具体来说: (1)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 (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 (3)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4)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 (二)、太阳视运动图的判断方法: 太阳视运动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一天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看太阳在天空中以观测者为中心,自东向西运动,

一天转一圈。观测者所在的平面是地表切面,叫做地平圈,以观测者为中心的大球面为天球,天体在天球上运动。 (1)太阳视运动最高位置为正午,正午太阳高度为从地平圈中心向太阳最高位置的连线与地平圈的交角,地平圈以上部分长度反映昼长,以下表示夜长。(2)不同半球的正午太阳偏向: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是平行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南方,每天太阳最高时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北方,太阳最高时在正北,根据一年中太阳视运动最高、最低、居中位置来判断季节。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轨迹也是平行的,只不过正午时太阳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北,有时位于观测者正头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与地平圈中心连线与地平圈夹角),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南。赤

海上日出教案详案讲课教案

海上日出教案详案

《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光和色的变化。 2、抓住光和色变化的关键词句子通过想象和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海上日出的确是伟大的奇观。 3、在读中感悟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喜爱与赞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读中找出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光和色变化的关键词语。 难点: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感受海上日出的确是伟大的奇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作者对日出过程中景色变化的生动描写,从而体会海上日出的伟大景象。文中作者用了一个句子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请你们找一找。 生回答:“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师“什么叫奇观?” 生.:很少见的景象。 生.:很奇特的景象。 生.:很伟大的景象。

师.:课文中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生.:海上日出。 师.: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它伟大在哪.?奇特在哪.?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请同学先来读读日出前的景象.。边读边思考日出前光和色有什么变化.。 生有感情地朗诵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教师有感情的读。请其他同学画出日出前光和色变化的有关词句。画出句子汇报交流。 生.。“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越来越亮。” 师.。你将整段话都读了下来.。大家听出光和色的变化了吗.。能不能找出关键词句来回答。 生.。开始是“一片浅蓝”.。接着变成“一道红霞”。 师.。这是什么的变化.。 生.。日出前色的变化。 师.。光呢.。 生.。越来越亮。 师.。你从光和色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颜色变化很快。天空刚开始是浅蓝色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就出现了一道红霞。 师.。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太阳就要从水天相接下升起来,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十分迫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教案

16海上日出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其意义是:阅读课上师生的基本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这一过程中,学生、文本、教师是参与对话的三方。《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写了作者观看海上日出的情景和经过,描写贴切、朴实。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简洁明快的笔墨,色彩鲜明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环境中,感受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指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形式,积累精妙的语言,运用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海上日出的录像。 学生准备:1.准备词语卡片。 2.查找作者巴金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暮江吟》吗?(生背诵) 2.诗中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流传了千年。而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更是妙笔生花,描绘出一幅

壮丽、盛大的海上日出图。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象吗?让我们先了解作者巴金。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巴金的相关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介绍。 3.都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文字,可以品出其心性和胸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新课,用脍炙人口的古诗情境引入,用旧知唤起学生参与学习新知的兴趣,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恰当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1.播放录像,要求: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边看录像边听老师读课文,跟着巴金爷爷的文字走进那奇妙的景观。 2.交流: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请把刚刚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4.你描述的画面与巴金爷爷描写的画面比,谁的更生动、更有特色呢?(生答:巴金爷爷的。)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将这盛大的奇观写出来的。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绝大部分还没有看到过海上日出,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旅游时见过,听老师说带他们去海边看日出,自然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习课文,情绪会高涨。特别是当录像再现日出的景象时,更让文字感性化、活动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三、自读课文,分清场景 出示自学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

《海上日出》优秀教案设计

《海上日出》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1、生字词 出示一: 刹那痛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唤起积累: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出示二: 分辨辨认辨别 争辩辨论狡辩 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三: 镶 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结合语句,给“镶”选择着恰当的解释,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1)把东西嵌进去;(2)在外围加边。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2——5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开头总起)

海上日出教案范文

海上日出教案范文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二、新授: (一)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二)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三)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出示一: 刹那痛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唤起积累: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出示二:分辨辨认辨别争辩辨论狡辩 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三:镶 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结合语句,给“镶”选择着恰当的解释,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1)把东西嵌进去;(2)在外围加边。 三、练习: (1)课文2——5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