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汝州门户网专题报道《大爱创造了人间奇迹》

汝州门户网专题报道《大爱创造了人间奇迹》

汝州门户网专题报道《大爱创造了人间奇迹》
汝州门户网专题报道《大爱创造了人间奇迹》

汝州门户网专题报道《大爱创造了人间奇迹》

---汝州市国土资源局干部党兴林夫妇抚养脑瘫患儿11年小女孩石榴今年11岁,一双杏仁眼,脸蛋略显瘦小,头发乌黑发亮,走起路来稍有点跛,除了会叫妈妈,别的话几乎不会说。4月3日上午,见到这个小女孩,笔者无法将她与11年前的那个脑瘫患儿联系起来。

这是家住汝州市风穴街道城北居委会的国土局干部党兴林和妻子牛菘11年来含辛茹苦、不离不弃,用爱创造的一个奇迹。

一朝相见终生结缘

2001年9月16日,是个星期天。文化局干部牛菘走出家门,忽然听到对面看护汝州市东大楼板厂的郭老太屋里传出孩子的哭声。出于好奇,她约了邻居,一同前去看个究竟。

原来,那孩子是郭老太刚捡到的弃婴。名叫石榴。牛菘抱起孩子,只见她约40天大,瘦小的脸上布满了被蚊虫叮咬的红疙瘩,稀稀拉拉的头发里爬满了虱子。一刹那,一种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回到家,牛菘把收养孩子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党兴林,结果遭到反对。丈夫说:“第一,这孩子肯定有毛病,要不然谁舍得扔掉?第二,咱符合不符合收养条件?第三,咱有个儿子,而且父母年事已高,靠咱俩那点工资再收养一个有病的孩子,今后的日子咋过?”

尽管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但是牛菘的想法没有改变。几夜未眠之

后,她决定收养那个孩子,并做通了丈夫的工作。

牛菘和邻居一同到郭老太家,几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后,郭老太同意把孩子交给她抚养。3个月后,她到民政部门办理了收养手续,将孩子抱回家,洗洗澡,里外换上新衣服。

含辛茹苦不离不弃

小石榴食量小,很瘦弱,不哭不闹,不会翻不会坐。牛菘抱着孩子到洛阳第四医院和郑州儿童医院检查,医生得出的结论一致:小石榴患的是脑性瘫病、痉挛型从重性偏瘫,将来会不会走很难说。

拿着诊断书,牛菘两腿发软,呆呆地抱紧孩子。回到家里,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听说后都过来劝她:“养个这,你可甭想消停一天。非亲非故的,划不着!”“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吧,那儿有人看管!”

……

汝州市福利院院长听说后,也找上门来,劝牛菘把小石榴送去代养,说院里有专人看管,你若想她还可以去看望。但夫妻俩说啥也不忍心把孩子送出去。

因为经过几个月的朝夕相处,牛菘一家与小石榴已经难以割舍。儿子理解爸妈的心思,乞求说:“爸爸、妈妈,不要把石榴送人,等我长大了石榴就由我来照管吧。”

所以,无论大家怎么劝,牛菘夫妇铁定心要把石榴抚养长大。

此后,牛菘夫妇又带着小石榴到洛阳脑瘫医院、北大附属医院等医院治疗。

2002年5月24日,正值麦收,牛菘的婆母回老家收麦去了,儿子小学升初中考试在即,需要有人在家照顾。于是,牛菘一个人抱着小石榴住进了郑州儿童医院。每天针灸、输液、电疗、按摩,她忙得不可开交。另外,一天几百元的治疗费、医药费,花得她心疼。要知道,那时候她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钱啊。

几个月下来,牛菘把借到的钱花了个精光,而小石榴仍然瞪着一双痴呆的眼睛。

9年来,为了给小石榴治病,牛菘一共花了10多万元,还把市区的房子卖掉搬到城郊。

为了省钱,牛菘夫妇多年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家中至今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没有装一台空调,送儿子到厦门上大学,舍不得坐卧铺车厢,选择了又闷又热的绿皮硬座。

牛菘原本有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她在汝州市文化局搞文艺创作,丈夫退伍后被分配到汝州市国土资源局工作,眼下两个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3000多元。

党兴林告诉笔者,如果没有石榴,如今家里也该过上小康生活了。现在,家里的主要收入用在了石榴的身上。98岁的奶奶年老多病需要钱,儿子上大学需要钱,65岁的老母亲以前照顾石榴,现在患上了老

年痴呆症,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实在无法继续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牛菘只好回到家里,学着大夫的样子,给石榴按摩,教石榴说话,扶石榴走路。

小石榴3岁多时,已经能在学步车里走来走去了。有一天,牛菘在厨房里做饭,小石榴带着学步车来到厨房,对她张着口。牛菘说:“你喊妈妈,我喂你吃饭。”这句话不知说过多少遍,自己也麻木了,根本没有指望孩子能喊出声。

谁知,小石榴扬起笑脸,双唇一抿,惊人地喊出了一声“妈妈”。

一声“妈妈”,让牛菘激动得泪如雨下……一声“妈妈”,也像一针兴奋剂,让牛菘一家人看到了希望:只要孩子会说话,就一定会走路!

2005年农历六月十八,离小石榴4岁生日还有4天。这天,小石榴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会抬脚走过一块地板砖了!

半年后,小石榴能够满屋跑了。奇怪的是,只要打开屋门来到院子里,她就抓住大人的手,一步也不会挪。牛菘的婆母曾无数次仰脸对着天,半玩笑半认真地说:“都说您老天爷没有绝人路,您赶紧睁眼看看石榴,赶紧叫石榴会走路吧!”

一天中午,牛菘在大门外的水泥路上给儿子修理书包拉链,抬起

头突然看见小石榴穿过院子向她走来。当确信不是做梦时,她大声喊着:“石榴,走、走、走!”小石榴紧跑几步,一头栽进妈妈怀里。她把石榴揽进臂弯里,喜极而泣。

现在,小石榴不仅学会了走路,3层楼上下自如,而且日常用语也能听懂,日常用具、家用电器都能辨认,只是仍然没有语言能力,左手不听使唤,吃饭要靠人一勺一勺去喂,自己连口水也不会喝,发起病来会咬人、抓人,牛菘夫妇身上都有小石榴咬挠的伤痕。

尽管如此,北京来的专家还是称赞他们创造了奇迹。

小石榴吃饭挑人,除了爸妈,别人喂她从不张嘴。每吃一口饭,就要得到家人的拍手叫好,一顿饭喂下来,牛菘夫妇常常累得精疲力竭。每天不管工作再忙再累,他们都要轮着给小石榴喂饭、按摩。每次外出小石榴不想走时,党兴林就会把她放到肩上驮着走。

爱心接力亲情难舍

为了照顾小石榴,牛菘放弃很多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哪怕是一次短暂的外出都放心不下。

今年4月14日,牛菘受邀到石龙区创作。为了让牛菘能静下心来创作,人家在宾馆开了间房,并安排专人招待她。第二天下午,牛菘无法静下心来,于是在采访结束后决定回家创作。车刚到汝州,丈夫就打来电话,说小石榴放在家里让娘照看不放心,被他带到汝河治理工地了,这里扬尘大,孩子乱跑很危险。当看到满身泥土的小石榴时,

牛菘紧紧地把她抱进怀里,止不住泪水涟涟。

就这样,11年来爱心一直在党兴林、牛菘一家传递着。老党下班回到家,不是从妻子手中接过石榴抱在怀里,就是忙着拖地洗衣,母亲从老家过来当起了石榴的专职保姆,儿子放学后也会给石榴喂奶,帮着照看。

有一次,牛菘和儿子、石榴在家门口的草地上乘凉,暴雨骤降,她抱起石榴就跑,把儿子落在雨地里。儿子跑回家时,浑身淋得湿透。牛菘给儿子擦着头上的雨水,心疼地说:“儿子,妈对不起你,俺只顾跑把你给忘了。”儿子说:“没关系,我会跑,石榴不会跑嘛!”如今,在厦门上大学的儿子只要打通电话就会问:“石榴呢?近些天又学能没有?”

多年来,尽管照顾小石榴很累,但是也给牛菘带来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和创作激情。2005年以来,牛菘先后创作了《一个巴掌拍不响》、《谁家灶房不冒烟》、《月上柳梢头》等20多个剧目,有的在国家、省和平顶山市获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