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求是杂志文章精华(申论必备)生态篇

求是杂志文章精华(申论必备)生态篇

求是杂志文章精华(申论必备)生态篇
求是杂志文章精华(申论必备)生态篇

“低碳经济”的由来

“低碳经济”最早见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10月英国政府又发布《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主要措施有:提高能源效率;对电力等能源部门“去碳”;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全球联合对去碳高新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把“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湖南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

“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关键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带动全省科学跨越发展。”2008年5月,在研究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顶层设计时,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明确提出,湖南要在“两型”试验上走出一条新路。

资源节约——从观念上突破,自细微处把关

土地,是城市化进程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长株潭“两型”试验自起步之初,便着手制订土地总体规划,力求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向空中“要”地从城市“挤”地盘活农村土地环境友好——重拳治污还旧账,结构调整谋长远

“两型”理念——探索城市群模式,惠及百姓生活

探索适宜的城市群发展模式是“两型”试验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湖南省制定的规划,在空间结构上,长株潭城市群将突出湖南山水生态特色,城市建设依山就水,山水洲城相融;城市之间通过森林、稻田、水面、湿地连接,疏密相间,显山露水。在发展内涵上,围绕“两型”主题,积极推进能源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改革创新。同时,湖南在更大范围内布局,推进以长株潭为核心,通勤半径一个半小时,包括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5座城市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留住绿水青山,保持可持续发展。随着“两型”试验的推进,这样的理念已经开始融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观中。

“两型”理念同样贯穿于试验区的规划编修过程中。按照规划,长株潭核心区域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湖南省要求,对规划中要求控制开发的区域

必须严格保护,如有违反,“要公开曝光,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低碳经济发展之路难在哪里?

政府频频发出“低碳”强音

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抑制产能过剩,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短期内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又该怎么解决?对我国而言,短期内难以摆脱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跨越资源、能源瓶颈约束是主要难题。另外,由于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低碳技术发展必将面临诸多障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长期制约因素,能源资源大量消耗不可避免,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锁定效应”(“锁定效应”,是指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等,使用年限都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其间不大能轻易废弃,这样技术与投资都会被“锁定”。)则是潜在风险。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但低碳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起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我们不能盲目追求低碳这个结果,中国必须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

统筹协调指导至关重要

低碳经济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统筹协调和指导至关重要,我国政府已决定要发布实施全局性、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很快就会出台很多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政策。

发展低碳经济践行科学发展

一、国际上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国家层面战略推进,抢占低碳经济竞争优势。

政府主导规范市场,建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一是能源、资源、环境性产品及服务的价格信号导向机制;

二是谁污染谁付费的责任延伸机制;

三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体系及第三方监测机制;

四是排放限值制度和排放权交易机制;

五是技术准入许可机制;

六是节能环保服务企业专业化运营机制。

设置技术、标准壁垒,确保低碳国际竞争优势。

大型企业全球扩张,抢占全球低碳经济市场。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初显成效

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履行减排责任。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郑重承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明显下降。

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承诺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非常积极的,将为全球的碳减排作出巨大贡献。

政策法规不断出台,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产业基础条件成熟、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三、大力加快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

但也不容讳言,随着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体制与机制性的问题逐步显现,比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不明确,市场被跨国公司大量瓜分,中央与地方缺乏统一协调,产业集中度偏低,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缺乏,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综合施策,联合攻关,尽力抢占节能环保产业的高地

制定以我为主的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和系统化的产业发展规划。国家战略的重点是明确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领域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核心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目标是确保中国企业抓住低碳经济的战略机遇,赢得发展优势。在制定战略时,应突出“以我为主”,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从发达国家已走过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建立中国特色的节能环保管理体制、市场机制和保障体系,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大力培育国内市场,通过打造骨干企业,造就一批可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同时,以培育市场为核心,开展系统性的产业规划编制,规划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地区差别加以实施。体制机制建设进程也应纳入规划的范畴,涉及节能环保项目的规划,国家、省市县各级规划应衔接配套,统筹部署。

推进节能环保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并规范市场。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是政策驱动型市场,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市场机制和保障体系。特别是要重视和强化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及服务的标准化、系统化工作,大力制订完善我国主导的相关标准体系,引导产业朝着规范化、规模化、高水平、高效益方向发展。建立技术交易机制和技术交易市场,是提升节能环保技术水平,发展这一新兴产业的关键之一。要抓住此次产业调整的机遇,通过交易机制和交易市场推动节能技术、设备、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帮助节能环保技术资源在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间合理配置,有效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要建立行业准入许可证制度,提高准入门槛,促使企业高起点投入,保障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培育大型专业化企业,扶持环保科技型中小企业。

加快推进低碳经济下我国产业转型

从本质而言,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

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实现

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产业发展应该如何转型?如何在积极转型过程中实现发展与减排的统一呢?从当前情况看,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推进:

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从本质而言,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人类的产业发展正从信息经济时代转向能源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与服务从关注劳动、技术要素投入下的劳动生产率,回归到关注自然资源投入下的资源生产率。面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要求,中国政府极为负责地提出了明确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比例,对于中国而言并不容易。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实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增长,面临着诸多困难,最直接的就是要依据低碳经济的要求,推动和实现产业转型。

中国的产业发展应该如何转型?如何在积极转型过程中实现发展与减排的统一呢?从当前情况看,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推进:

一、积极推进高碳产业从高能源消耗向低能源消耗转型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可能快速跳过工业化阶段,大幅度减缩重化工业比重。因此,面对

低碳经济的要求,提高重化工业能源转化环节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重化工业单位产值能

耗,是产业转型中的必然方向,也是中国减排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需要依托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来实现,

从部门结构看,工业用能的比例虽在下降,但仍是最大的能源消费部门,而交通和建筑物用

能则是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部门,因此,这三大部门无疑是节能工作的重点。要实现能源使

用效率的提高,就必须提倡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淘汰落后,推动高消耗高污染型产业向资

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转变,即淘汰落后技术和落后产能,以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通

过生产的规模效应和产业的集聚效应来降低成本,发展生态型工业园。

二、加强企业“微笑曲线”两端的国际竞争力

据统计,我国大约23%的污染是在出口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这种高碳经济下的出口模式,使我国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基本处在价值低的制造环节,这种通过制造环节获取微薄利润的产业分工地位,直接造成我国在全球产业链格局下的产业竞争力的缺失。

由此可见,在推进低碳经济过程中,我国必须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即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既是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获取产业竞争力的要求,也是使我国实现低碳经济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四、大力发展新型低碳产业

低碳产业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都是具有朝气和发展前景的新型行业。通过发展新型低碳产业,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高碳的化石能源,逐步建立起低碳的能源系统、低碳的技术体系和低碳的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由传统模式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这是中国产业转型的长期方向,也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大力发展新型低碳产业,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争取主动。

低碳经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既促进节能减排,又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一致,与国家宏观政策吻合。

发展低碳经济,确保能源安全,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根本途径,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

综观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

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一是调整能源战略,改变消费依赖。二是制定发展战略,建立配套体系。三是实行奖励办法,鼓励积极创新。四是替代传统能源,推进清洁交通。五是倡导低碳生活,转变行为方式。

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思考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之一是我国能源供求矛盾突出。提高13亿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要求经济必须快速发展。“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挑战之二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挑战也是机遇,经济转型时期和新技术应用初期,往往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低碳经济为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两型社会”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目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各地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各地的“十二五”规划修编,把发展低碳经济列入城市和农村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预留“低碳经济”发展空间,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战略指导。

第二,出台新型产业倾斜政策,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建立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例如确定近期和长期的碳价格,制定支持低碳经济的新技术推广政策。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分别从土地、资金匹配、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以政策调节手段鼓励企业低碳排放,限制高碳排放,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发展道路。

第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

一是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高度重视和鼓励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研发工作,并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支持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

二是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多途径地迅速推广和应用

三是要加强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转让;

四是以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为重点,建立清洁能源的发展机制,以不断增强我国碳减排的技术支撑能力,为今后全面、深入开展碳减排工作提供技术基础。

第四,抓好产业投资对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投资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应优先投资一批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并通过对设备的更新换代实现生产手段的升级。

第五,搞好试点,以点带面,总结并推广经验。

一是选择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地方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二是在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选定典型企业进行试验、试点,取得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以典型引路,推进各地区的低碳经济稳定发展。

三是为重点领域和低碳经济发展区提供优惠政策,以支持这些领域和发展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低碳经济要与节能减排相衔接

在现阶段,节能减排应该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过程中,能源需求仍在急剧增长,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一时难以改变;同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工业产业结构中占很大比例,且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以节能减排为重要抓手,在发展低碳产业的同时,更要注重“产业降碳”,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以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

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借力于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突破性发展。但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随之日趋突出。在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这些地区能否找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尽快从“环境换取增长”的发展困局中“突围”,已经成为对地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

丰富的资源优势是“冲动”产生的现实依据。产业梯次转移是“冲动”膨胀的推力。环保意识与发展激情没有自觉保持同步。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

面对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欠发达地区必须矫正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找准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结合点,在发掘“金山银山”的同时,实现“碧水蓝天”。

一是以环保优先、科学发展理念为先导。必须坚持把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发展速度、规划布局项目的首要前提,落实“增量一步到位,存量限期削减”要求,在资源开发中落实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着眼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着眼于实现增产减排、节能增效目标,坚持将环境容量作为开发和发展的大前提,把环境准入作为调节经济的硬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严厉措施。

二是以深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根本。

三是以减少污染排放量为切入点。减少污染排放量,重点在存量,难点在减量。

四是以严格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保障。要健全和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增强环境执法和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自觉守法的社会责任;健全和完善干部绩效评价机制,增强各级党委、政府贯彻环境保护国策的积极性、主动性。五是以唤起全民绿色意识、环保意识为基础。广大群众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应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各级政府要全面开通环保信息渠道,进一步增强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使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建设两型社会探索环保新路

一、把握实质、深化认识,将“两型社会”建设摆上更加突出、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两型社会”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平台

(三)“两型社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方式和形态

三、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要深入研究,积极创新,提升水平(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和体制

要积极推行绿色新政,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两型社会”建设全局中的主线地位和带动全局的作用,逐步形成“两型社会”建设的新体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

通过市场机制完善和推行环境经济政策,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环评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国务院发布的规划环评条例为契机,率先积极推进区域环评、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

总结前期探索的经验,借鉴国内外城市群管理模式,我们推进“两型社会”试验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主要应该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为协调省直政府部门和各城市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城市群管理权的整合与管理的统筹优化,应建立高规格、有权威的城市群领导协调委员会,可由省长担任主任,常务副省长担任副主任,省发改委、经委、财政厅、国土厅、建设厅、环保厅、交通厅、科技厅及各城市的政府市长为主要成员;下设城市规划委员会、基础设施建设委员会、产业发展委员会、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设立“两型社会”建设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二是整合统筹管理权责。首先,整合省直部门的管理权责,近期主要抓好规划、城建、产业、环保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在新的管理体制下,省直相关厅局在领导协调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会同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共同行使管理权责。其次,统筹省与市的管理权责。试验区的管理体系,要以城市群为管理对象,从各城市分管转变为城市群统管,对相关的管理权责进行整合。领导协调委员会要在“两型社会”的工作范围内,重点抓好规划、城建、产业、环保等方面的统筹管理,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措施,由各区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的实施,有关问题的协调工作由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各市仍拥有本区域范围内的决策管理权限,但涉及“两型社会”建设的规划、政策与措施要报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审批或备案。三是健全城市群管理机制。要以领导协调委员会为核心进行管理,将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规划、政策、制度转化为地方性法规,提高权威性;要赋予领导协调委员会在区域规划与“两型社会”建设规划上的审批权和执行监督权,制定统一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准入制度和标准,负责城市群土地开发使用的规划与审批、“两型社会”建设财政资金的分配以及城市群范围内各市政府政绩的考核。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建设节约型和服务型政府。

节能减排何处着力?

一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机制、体制。

二要调整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

四要建设节能减排型工业园区与开发区。

五要加强宣传教育,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

六要建立循环经济资金投入保障制度,加大对循环经济资金的投入。

加大节能减排的攻坚力度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既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也是长远的战略需要。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节能减排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第二,节能减排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治本之策。

第三,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第四,节能减排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

二、加快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着力构建新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首先,要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耗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目前,在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增长的拉动,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高能耗行业比重大,特别是高耗能的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行业比重低。因此,解决节能减排问题,首先要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使之朝着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向转变。在巩固农业、做强工业的同时,要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特别要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加速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优质能源比重。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力,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其次,要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增长方式。要将节能减排作为我国转变生产方式的重要“门槛”,逐步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增长方式,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需求结构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产业结构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要素结构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

再次,要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消费模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费增加是可以预料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减少并避免浪费式消费,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这两年,我们倡导将夏天的空调温度调高到26度,作用就很明显。因此,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在服务行业、公用设施、公务活动、住房、汽车及日常生活消费中,要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

三、采取综合措施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说到底就是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

1.强化责任考核。这是最有效的行政措施。要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每年5月底前完成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工作,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将考核结果交干部工作主管部门,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督促各地区节能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对千家企业的综合评价报告,经审核汇总后向社会公告。结合评价考核,组织节能减排督察行动。

2.加快调整结构。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

调整经济结构,当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

二是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

三是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稳步发展替代能源。

四是促进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

3.推进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通过技术进步促进节能减排的潜力非常大。

要发挥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关键是要做到“三个加快”:一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二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三是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4.着力强化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管理节能对全部节能的贡献率能够达到15%,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节能方式和途径。目前,无论是在生产

领域,还是在消费领域,节能管理都是薄弱环节,跑冒滴漏现象非常严重。比如,不少人没有出门随手关灯的习惯,长明灯经常见;很多单位的计算机整晚开着不关;大马路、广场上,华灯高照,浪费严重。加强节能管理,重在形成长效机制。因此,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严格督查,建立起“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而迫切。

5.加强法制建设。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现行节约能源法可操作性不强;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许多耗能设备还没有能效标准。强化法制建设需要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健全法律法规,尽快把实践中、改革中形成的节能措施和有益经验上升为法律,完善并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二是完善标准。要制定和完善主要工业耗能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器具、机动车等能效标准,组织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制定建筑物制冷、采暖温度控制标准等,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设立节能环保技术准入门槛提供依据。三是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依法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6.完善政策机制。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当前,重点是抓好价格、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

价格改革方面,突出的是要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与环保收费改革,逐步使资源性产品价格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环保收费标准达到能够补偿污染治理成本并使治污者合理盈利的水平,发挥价格杠杆抑制不合理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作用。

财税体制改革方面,进一步加大财政建设性投资对节能环保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都要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进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抓紧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实施鼓励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现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

金融改革方面,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建立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间的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

7.动员全民参与。这是节能减排的群众基础。节能减排是事关全社会的大事,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长沙市委、市政府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地实际和发展优势,率先确定“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突出“两型”产业发展、宜居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综合配套改革四大重点,以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带动全市,逐渐构建起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促进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显著成效

2007年12月,国家批准长沙、株洲、湘潭为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近两年来,长沙市迈出了“两型社会”建设的坚实步伐。

一、创建大河西先导区,“两型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

大河西先导区是长沙市为探索“两型社会”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等方面的改革路径而设立的以点带面、率先突破的试验先导区。先导区位于横穿长沙市区的湘江西岸,范围包括原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岳麓区以及望城县和宁乡县的部分区域。先导区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570平方公里,分为产业功能区、生态功能区、文化功能区和城镇功能区。先导区着眼于带动全省、辐射全国、对接全球,坚持改革创新、环境优先、城乡统筹、科技驱动、示范先导的基本方略,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在规划编制、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和体制改革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率先开创了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二、调整产业结构,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

建设“两型社会”,产业支撑是基础。在“两型社会”建设实践中,长沙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转变,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与2007年相比较,长沙市一、三产业比重分别降低0.6、6.6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7.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3:45.0:48.7调整为5.7:52.2:42.1。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7%,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2008年6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湖南省科技厅、长沙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共建长沙高新

区创新型科技园区。2008年长沙市共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1045.27亿元,增长38.2%,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4%。

三、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城市建设展新貌

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过程中,长沙市注重保护“山水洲城”的独特风貌,注重发掘湖湘文化的地域特性,注重合理布局产业发展,注重合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重点推进“一江两岸”、滨江新城、橘子洲提质改造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建成了金洲大道、橘子洲风景区等一批精品工程。通过高起点规划、精心建设和精细管理,展现出长沙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新风貌。

四、节约集约开发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取得新进展

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的就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08年,长沙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497.52万吨,比工业增加值的增幅低16.9个百分点,共节约75万吨标准煤。2008年,长沙市主要产品能耗继续下降。吨水泥产品综合能耗为116.06千克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87%;吨铝材加工能耗为867.23千克标准煤,下降0.68%;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为316.12克标准煤,下降1.45%。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环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意味着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遵从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以最小的环境投入达到社会经济的最大化发展,形成人类社会与自然能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长沙市在水污染整治、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等方面都成就斐然。2008年,长沙市共

发展污染“零排放”养殖场(户)252个,节约用水160万吨,综合利用畜禽粪便5万吨,削减COD排放1070吨,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积极进展,2008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这些措施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两型社会”建设创建新体制

改革是“试验区”的灵魂和最本质的内涵。长沙市主要推进行政管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金融创新五个领域的体制改革,重点进行行政管理和土地管理两大改革。以行政区服从于功能区的原则,改革行政管理体制,长沙市在大河西新区建立了各区县同建的机制和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新区核心区和新区各工业园由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新区工委、管委会负责建设与管理,其余各片区仍由原所属各县、区负责建设与管理。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促进了长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长沙市2008年GDP、工业总产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三个三的突破”,即GDP突破3000亿元,达3001亿元,增长15%;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为3100亿元,总量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0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42亿元,增长30.3%。长沙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2008年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2元,比2007年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8003元,同比增长2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32元,同比增长20.4%。

到2020年,长沙市将全面建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统一的“两型社会”。在发展模式上,成为全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内生式发展、科学发展的先行样板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窗口。在城市建设上,成为具有国际品质、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在经济发展上,

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动机之一,打造区域性绿色技术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现代服务业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与长沙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大河西先导区,探索“两型社会”建设新路子等基本做法密不可分。

一、合理定位,科学规划统领先导区“两型社会”建设

规划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长沙先导区新城的建设以科学合理的规划统领“两型社会”建设进程、方式和路径。根据先导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量力而行、重点突破的思路,先导区划分为规划区、核心区和起步区三个层次;立足整合优势资源、实施组团式高强度开发的要求,先导区规划建设产业、生态、文化和城镇四大功能区;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先导区确立起步、快速发展和成熟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最终把先导区建设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支撑发展的增长极,实现核心区基本建成、再造一个新长沙的宏伟目标。

二、党政联合,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按照简政放权和权责统一的要求,长沙市尽量扩大先导区的经济管理权限,在先导区加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和管理层次,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能,激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作为长沙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大河西先导区管委会经授权能够行使市级管理权限,俗称“2号公章”制度。先导区管委会利用“2号公章”可以将有关项目直接申报、用地直接报批

和证照直接发放。在先导区规划区域内,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由长沙市级审批的事项和市级审批的其他事项,授权由先导区管委会代行审批,报长沙市人民政府备案即可;需经长沙市级审核、报省级审批的事项,由先导区管委会审核后直接报省级审批,报长沙市人民政府备案即可。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实行合署办公,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对先导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统一制定先导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政策和实施方案;统一制定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规划,并负责做好组织实施和管理;统一先导区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审批和储备工作;统一先导区的产业布局与环境整治和项目准入;统一先导区重大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市委赋予先导区党工委党的建设、组织建设的权责。为了最大限度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行政弊端,先导区管委会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先导区党工委、管委会共有50个编制,仅设4个职能部门,即综合管理部、国土规划部、项目建设部和投融资部,以此努力做到“管少、管精、管好”。

三、综合配套,政策措施引导市场机制运行

长沙市由市国税局和地税局负责,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税收政策意见,出台资源税、环境税的开征办法,制定对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产品和替代能源、资源再生产品实行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发改委、物价局等部门研究制定推进天然气、水、电、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与替代。国土局等部门制定土地价格改革方案,对新建高耗能项目实行差别地价,进一步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长沙市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重大工程项目和示范项目,采取“以奖代投”、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等市场手段予以支持。由中国人民银行长沙市中心支行负责牵头,提出资源节约项目投资、融资渠道和信贷支持建议,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湖南省环保局授权长沙市组建长沙环境资源交易所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全省SO2及COD排污权交易活动,搭建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交易和生态环境资源交易的平台,2008年完成国内首笔排污权交易,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益。长沙市在先导区建立起土地交易市场公开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工业土地和矿权的网上招牌挂,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地交易的影响,扩大信息公布渠道,以最规范的流程处理土地交易行为,确保土地市场交易秩序健康、有序。

四、节能减排,多种方式推进资源节约

2007年以来,长沙市设立节能专项资金,通过自主申报、专家评价、部门监督、媒体公示等“十道关口”,支持用能单位节能降耗的改造。选择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官循环工业园和一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扶持新型能源、垃圾发电等清洁生产技术和企业发展,把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清洁技术等内容纳入对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推动企业自觉推进发展循环经济。

为了节约使用工业用地,长沙市鼓励、引导企业大力发展高层工业厂房,以零增地招商、技改来提高工业用地集约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用地的使用效率。为了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力度,建立了存量用地集约利用和增量用地挂钩机制,开展零星工业用地置换和用地指标平移,通过存量土地动态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变化动态,使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得到充分利用。

五、“限补投管”结合,多措并举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友好发展

以发展“两型产业”为目标,长沙市严格环境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制订了《长沙市产业发展环境准入目录》和《长沙市产业发展环境退出目录》,对于环境友好行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环境不友好行为,提高税收标准。对水、气、声、渣、辐射等污染物实行排污许可制,建立规模排污企业自动在线监控、排污总量控制、排污权许可证跟踪监控等动态管理体系。

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万元GDP能耗、排污强度、群众满意度和长沙经济社会技术水平等指标,长沙按全市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GDP进行测算,制订相应的补偿测算标准,利用各种形式筹集生态建设补偿基金,特设生态建设专项基金,在先导区重点开展国家生态补偿工作。在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实行辖区环境质量负责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对完不成年度区域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扬尘消减任务的政府,收取环境资源补偿资金,统一上缴市财政,用于“三年行动计划”污染治理和工作奖励。

六、双核驱动,“两新”促动“两型”建设提速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主体是“两型”,核心是“两新”,即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长沙市采取“淘汰一批、限制一批、改造一批、发展一批”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由传统高耗能产业向“两型产业”的转变。通过加快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长沙市将成为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两型产业”体系。

长沙市新型城市化的发展以规划为基础,着力解决大河西先导区城市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针对城市功能方面的突出问题,先导区的城市规划突出强调区域整体功能定位,统筹兼顾人口、土地、资源、环境、设施等基本要素。在大河西先导区的城市建设中,注重由依靠外延扩张向内涵集约发展的根本转变,按照“用地节约、建设节俭、建筑节能”的要求实施生态型组团式开发,树立适度

2020年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预测:生态文明先导(最新)

【热点背景】 广州碳普惠平台已经正式上线。该平台旨在鼓励中小微企业、社会公众的低碳行为。市民通过低碳出行、低碳消费,即可在该平台获得低碳分,用于兑换一些商品或折扣券。 据介绍,广州碳普惠平台认证了20多种生活场景减碳量的核算方法。中小微企业、社会公众在该平台网站或微信公号上进行注册,践行节水节电、旧物回收、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行为。平台通过与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服务提供商进行用户低碳行为轨迹比对,从而计算用户减碳量并给予用户碳积分。 【模拟示例】 近日,广州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旨在鼓励中小微企业、社会公众的低碳行为。平台认证了20多种生活场景减碳量的核算方法,市民通过低碳出行、低碳消费,即可在该平台获得低碳分,用于兑换一些商品或折扣券。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碳普惠平台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低碳环保助力,鼓励企业与公众行为。而其也确实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之处。 一方面,通过准确的生活场景行为制定标准更为科学和规范化,让低碳监管督促有章可循。另一方面,通过积分有礼的形式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使低碳得到推动和践行,搭车互联网也为全国范围内低碳环保工作的推动形成创新带头作用。最重要的是,通过和几百家绿色产品厂商合作进一步探索出了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但我们也应注意事物的两面性,尤其是新兴事物。首先,该平台目前是以公益为主的,没有盈利。这可能使平台的持续性受到阻碍,也可能为地方财政带来一定的压力。其次,相关从业人员基本围绕着公职人员队伍,专业性尚且不足,队伍也不够稳定和专职。 广州不仅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也为全国贡献广东智慧和广东方案。因此,我们必须在前进中不断调整。首先,我们应运用好市场化手段,未来积极与生产制造业、快消品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商业模式获得收益,形成循环稳定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公众低碳平台。其次,我们要通过此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平台和窗口集聚优秀的参与者、贡献者。通过吸引海归人才,培养本土人才,订单对接高校,让我们生态文明建设队伍越加壮大和专业化。最后,我们也应该借此平台与其他领域和行业接轨,比如可以在碳普惠与低碳交通、绿色建筑等方面开展探索,让低碳形成产业生态圈。

最经典的申论范文+最经典的文章点评--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

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 日前,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临时请假参加横渡珠江活动,赢得了现场广大市民的热烈掌声。一件远称不上轰轰烈烈的事,为何博得满堂喝彩?是广大市民刻意迎奉,还是由于当事人“位高权重”?皆非。 市民的鼓掌是由衷发自内心的,只因为张市长以亲身畅游的行动向市民展示了一个让人信赖的“看得见”政府。信息公开、决策透明,本就应该是政府责无旁贷之责,市长做了再正常不过的举动,竟然赢得市民热烈的掌声,难免让人尴尬,又发人深思。掌声不仅包含了对市长的敬意,更折射出近年来政府在百姓心中诚信的缺乏,表达了百姓对“看得见政府”的热切期盼。 “看得见”政府的缺位,主要是由于政府缺乏与市民和媒体的畅通交流,少了几分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所致。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通畅的沟通机制。除了加强日常的政务公开工作之外,还应建立舆情汇集分析机制,特别注意发挥互联网作用,多渠道与民沟通,主要领导人应学习胡总书记,主动上网“了解民意、汇聚民智”。近期震惊全国的几起恶性事件都与政府与民沟通不畅有关,前车覆辙,不可重蹈。 二是加强培训,着力提高公务员素质。政府任何一项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集体实施的公务员这一主体,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公务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政府的威信。加强培训,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公务员的业务水平、公仆意识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极为必要的。多一些懂得宽容、富有行政智慧的公务员、决策者,自然多一些务实而明智的举措来取信于民。 三是建立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考评机制。把承诺的计划落实情况、整改措施纳入机关绩效考评硬指标,能有效抑制当今某些政府夸夸其谈甚至不着边际的承诺,有力打击在部分地方存在的缺乏求真务实、人浮于事的作风。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政府应有宽广的胸怀接受群众各种形式的监督和批评,在鼓励群众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通过监督打消群众疑虑,让种种“有罪推论”不攻自破,树立起政府在群众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形象。 今天,我们为以亲身畅游告诉市民治理珠江成效的张市长鼓掌;明天,我们

2020申论热点范文:网络消费

2020申论热点范文:网络消费 【热点背景】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正在对文化消费产生广 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影响其内容和方式,而且影响其价值取向, 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把握网络消费 的新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网购比较大的扩张是在最近几年,最早从 2006年开始,那时候网购的量只有258亿人民币,到了前年已经到7800多亿人民币,已经增长29倍,数字估计会在 1.1-1.2万亿的 网购。这样对我们整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已经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从过去只占0.34%到现在已经占到 4.32%。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基本上网购每年增长的幅度在百分之八、九十和五、六十之间,网 购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消费的方式,这样对我们的物质文化生 活的提高,促进我们整个国家用消费来拉动经济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申论分析】 一、网络消费中存在问题 (一)经营行为缺乏规制。一是隐瞒情况,制造虚假广告。网上商 店展示的商品往往是一些图片和文字。而许多网上经营者展示商品 时,没有一定的展示标准,向消费者提供的大多是不完整的信息, 使消费者不能全面判断商品质量,从而造成损失。二是网络欺诈。 一些经营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未经工商登记的企业,编 造虚假的企业信用信息和经营情况,以及获奖材料,宣称子虚乌有 商品和服务信息,骗取消费者。 (三)网上消费法治不完善。目前,国内在网络运营、管理、使用 方面的立法都还是空白。虽然立法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有了一些规 定,但基本上是简单、片面和应急性质的,而且执行起来有难度。 二、网络消费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快推进网购的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立,因为现在还缺少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是网络的零售,第三方交易平台的问题,电 子商务企业认定等等相关方面还缺少一些规定。 (二)要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因为网络的交易行为是非常复杂,是跨地区、跨领域的交易,如果没有多部门的协作,形 成合力,有一些执法是比较难进行的。 (三)要加大创新执法的力度。如果用传统管理商业的模式来执法网上的交易,那成本是大得不可想象,所以一定要创新这些方法, 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四)要加快电子商务的诚信体系的建立,包括跨部门的涉信执法,信息部门之间的共享,以及服务机制化等。要鼓励第三方的机构对 网络零售经营主体开展信用的评价和认证的服务。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 【背景链接】 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标准表述】 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社会中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成的。“生态效益高于一切”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生态文明倡导的社会消费模式应当是: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

2019年申论必背经典范文

"新兴产业"主题 【背景材料】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及浙江的影响既反映了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所存 在的结构失衡矛盾,也说明只有通过深刻的、全面的结构调整才能最终解决全球经济与贸易失衡以及信用与债务危机。浙江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受到较大影响,其基本原因在于劳动密集制造业与出口经济规模过大。在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与产业竞争力不足的矛盾凸显。 新兴产业是与传统产业相对而言的,是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有望成为支柱产业和对区域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当前,全球正孕育着新一轮技术突破与产业更替,浙江又已进入6000美元以上发展阶段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固然十分重要,但能否发现培育和加快发展若干个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将决定浙江未来产业层次、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全国的战略地位。 【题目】 请从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角度出发,围绕“背景材料”的主旨,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实; (3)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经济指数出现明显下行趋势,工业增加值减少,企业亏损面扩大,部分企业处境艰难,多年来高速增长的浙江经济面临考验。究其原因,浙江经济曾经取得的辉煌主要是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取得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以“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拓展企业市场空间,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此,我们应抓住机遇,转危为机,积极从外延式再生产向内涵式再生产转

申论热点人民时评网络时代,阅读可以更精彩

申论热点|人民时评:网络时代,阅读可以更精彩克服“阅读危机”,不是在纸质书和电子阅读的选择中“有你没我”,而是要选择一种全新 的知识装订方式,从而给人们提供系统性的认知 日前,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落下帷幕。据报道,本届书博会交易额逾40亿码洋,进场参观人数达71.6万人次,创下多个“第一”和“之最”。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一些读书类移动应用软件也悄然占领人们的手机屏幕,比如有一款读书类APP,上线不到3个月 就吸引了42万用户下载,用户付费比例达到20%。 墨香阅读和指尖浏览,到底哪种阅读才能通向未来?这个问题不仅关乎阅读方式的选择,更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即阅读场景的变革。以前,人们的阅读场景比较明确,比如报纸杂志在办公室里阅读,书籍在家里的书房或者图书馆阅读,时间紧凑的上班族也可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阅读,等等。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任何内容。以往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阅读的限制,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全都解除。 阅读场景的变化,引发了一场知识领域的大变革:传统的知识载体——书籍上的图钉被网络撬开了,知识信息漂浮了起来,成为碎片化的存在。网络放大了这些信息碎片,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心态。换句话说,面对海量信息,人们的信息焦虑症也更严重,时间不够用了,注意力也不够用了,读过的信息像手中的沙子一样,记不住、留不下。海量信息缺乏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正是被很多人称为“阅读危机”的根本所在。 克服“阅读危机”,正确的方式不是在纸质书和电子阅读的选择中“有你没我”,而是要创 造一种全新的知识装订方式,从而给人们提供系统性的认知。传统的阅读在这方面显然是有优势的,但电子阅读也并非无可作为,可以通过构建虚拟的阅读空间,为人们提供崭新的阅读体验。比如,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就是典型的虚拟阅读空间,通过微信好友这一“装订 方式”,把人群聚集起来,形成信息交互的空间,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在信息世界,最早承担“装订知识”使命的是搜索引擎,它让每一个词语、每一种思想,都能从驳杂的网络信息中迅速进入其坐标位。每一个信息都可以被迅速带入需求者的阅读场景中供其推敲。如今,一些付费阅读APP的成功也启示我们,网络升级了阅读场景之后,获取知识和装订知识的方式也在进化,人工装订知识大有用武之处。比如,一些阅读APP 倡导“把书读薄”,通过后台加工,用更加精短的内容吸引受众关注,既让一些经典书籍获得了更多的读者,也为移动阅读增加了文化厚度。 当今时代阅读场景的变快,提示内容制造方必须以更加用心的方式装订内容,给人们提供新的阅读体验和知识服务。今天,制造信息的技术鸿沟已被网络填平,人人都可以提供有

2016年公务员申论热点: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精)

2016年公务员申论热点: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背景链接】 据2014年4月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2015年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上,经过20多位院士、专家参与调研南方省市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显示,长三角、珠三角土壤污染远超其他地区。珠三角土壤主要超标重金属镍镉汞超标,中山、珠海、顺德土壤超标率达65.9%,呈现流域型污染。而珠江流域中,北江重金属污染最重,尾矿库未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 2016年2月1日,经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获大会高票表决通过,这是我国出台的首部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将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 【政策理论】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重要意义】 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对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公众生活环境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土壤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壤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而工矿业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导致全国“毒土地”面积超过上亿亩。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导致的土壤污染,使我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高达数亿公斤,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是人居环境健康的重要保障。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发展,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根本保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土壤污染产生的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危害的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土壤污染防治是中国继大气、水污染防治后的又一重点环境治理领域,积极防治土壤污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全面推进污染防治的重要方面和必然要求。 【问题阐述】 1.土壤污染日趋严重,清洁土壤需要保护。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待修复的污染场地数量多、面积大。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主要粮食产区农药化肥利用率不高,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导致污染事故频发;清洁土壤需要保护,保护清洁土壤不受到污染和破坏,防止土壤品质下降,是防止土壤问题的基本要求。 2.市场起步较晚,治理成本较大。土壤污染较之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更具隐蔽性、滞后性和难可逆性,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

(食品安全)申论经典范文

申论预测试卷三及解析(食品安全)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20分) 2. 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就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要求方案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3. 根据给定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在1200字左右。(50分) 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天,食品安全是每个老百姓切实关心的问题。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还将造成经济损失并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 2.答案提示 在源头上,通过加强对初级农产品的污染治理,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完善初级农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等方面,从源头上加强监管,保证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在生产加工环节上,突出抓好粮、油、奶制品、肉制品等重点品种,城中村、插花地等重点区域,以及有制假劣迹和质量不稳定的企业的整治,同时严把食品生产企业准入关,切实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在流通环节,通过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食品标识、包装和商标等的执法检查措施,将不法企业和不合格食品清理出市场。 在消费环节,推进餐饮业和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逐步实施餐饮业、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公告制度,同时建立健全集体食堂用餐安全检查制度,并强化对餐饮业特别是小餐馆、个体饮食门店等的监督检查。 3.答案提示 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综观目前食品市场,从“苏丹红”、“雀巢问题奶粉”到“光明回罐奶”,无不表明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究其原因,食品生产经营者缺失信用而引发的信用危机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全新的系统工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应立足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诚信是食品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是所有生产经营者最大的资本。通过宣传培训,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努力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信用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强化“信誉第一、质量至上、诚信兴业”的经营理念,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二是树立诚信观念。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讲信用作为最起码的社会道德底线,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守信为荣

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素材分析报告

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素材分析:社会保障 材料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十七大标准表述)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材料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在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逐步把城镇非职工居民和农民纳入保障范围,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相继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劳动年龄段自由职业者通过劳动事务代理参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今年又继续推进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填补该市养老保障最后一个空白点,真正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据今年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马鞍山市市区城镇老年居民基本情况初步调查数据表明,截至2007 年底,马鞍山市男60 周岁以上、女55 周岁以上的无养老保险待遇的居民约1.8 万人,全市无养老保障的居民中70 周岁以上约7000 人。城镇老年无业居民主要有四类人群,一是过去从事临时工、家属工人员,二是长期从事家务未工作的家庭妇女及过去是小摊小贩的人员,三是工龄未满10 年一次性结算养老金的征地工,四是各类户口农转非人员。为尽快让养老保障制度惠及城镇老年无业居民,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目标,马鞍山市在考察借鉴国内一些城市养老保障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市情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其主要思路是: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建立 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并随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分析: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既可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又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对实现全市养老保障全覆盖和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马鞍山市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市情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在全省率 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体现了对民生建设的高度重视。材料三:农村低保谈起农村低保的好处,家住重庆南岸区南山街道办事处龙井村建设村民小组的周朝东感到十分欣慰。今年37 岁的周朝东在1990 年遭遇机械事故,右手4 个手指头被机器切掉,确定为四级残疾,根本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目前,妻子与他离了婚,他与10 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家里只有3 分地,全家年收入不足500 元。根据南岸区的农村低保政策,每人年收入不足1200 元的,可补足1200 元,这样周朝东一家每年可得到近2000 元的低保金,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2003 年7 月以来,重庆市先后在南岸区、江北区等10 个区县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以南岸区为例,截至今年3 月,南岸区7 个镇全部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共有5568 户10564 人享受到农村低保,低保金支出223.31 万元。由于重庆的农村低保工作实行民主动态管理,坚持公开、透明,自试点以来未接到一起群众来访。但在农村低保试点进度较慢的地区,情况则不尽如人意。在彬县小章镇香花村,69 岁的村民赵七说:“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的困难户能领点补助,好像没有固定的。”村民王保民说:“我们这地方是渭北旱塬,靠天吃饭,年年都

精典申论范文大全

跟踪车房妻儿寻查贪官切实可行!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俗话又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俗话还说:顺藤摸瓜。这三句俗话,用于反腐,非常管用。何妨一试? 常听人说:如今反腐可难了,贪官太狡猾啦。是这样吗? 是。又不是。说是,是因为腐败分子贪官污吏所作肮脏之事,一般而言,都是黑箱操作,都是“风高月黑夜,杀人放火天”所干的勾当,这是所有犯罪分子的通病,这也势必给反腐工作带来难度;同时,随着我们的反腐工作越来越深入,力度越来越大,也会引起贪官污吏警觉,他们的“反侦破”手段也会越来越更高明;说不是,是因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寻查贪官污吏,总有蛛丝马迹可循的。明摆的蛛丝马迹便是:车、房、妻、儿(女、亲属等),还有情人之类。 比如当年的慕马大案。早在案发之前,新闻嗅觉灵敏的香港记者就从慕绥新的高档衣着上看出端倪,认定此人“入不敷出”。一个公务员,工资就那么多,哪来的那一身身高档西服?依此类推,我们寻查贪官就容易得多了。再比如这些年查处的大案要案,好多都是从其车、房、妻、儿(女儿、父母、情人)等线索入手的。比如前不久查处的国家药监局前局长郑筱萸,其妻儿就都有问题;比如前不久查处的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竟有重婚嫌疑…… 这样的蛛丝马迹事实上随处可见。一个收入极清楚的公职人员、官员,何以动辄高档香烟不离口,三天两头上馆子,何以老婆孩子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干什么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干成,何以能有满墙的上好字画,满柜的货真价实的老古董新文物?如此等等。任何一个有着正常思维的人,都会心生疑虑的。这,就叫“秃子上的虱子――明摆着”。 最近的有关报道告诉我们,下一步的反腐思路正在缘此而拓开,即,跟踪官员的妻儿车房去寻查谁是清官,谁是贪官。据羊城晚报的报道,反腐问题专家李一帆指出,今年中央将从八个方面入手查处腐败大案要案,包括将对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商品房买卖置换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或以劣换优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借为名占用他人住房、汽车;以赌博或变相赌博等形式收钱敛财;借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或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为本人谋取预期的不正当利益或以斡旋等方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等等现象,要坚决清理纠正,并视情节作出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此外,中央还将继续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问题;继续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的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变相公款旅游、超标准超配置配备使用小汽车、违规集资建房和超标准多占住房等问题。 儿子、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如此等等,人称“五子登科”,有些年头了。也就是说,跟踪妻儿车房去寻查贪官污吏,这是一个很具操作性的反腐败的思路。事实上,沿着蛛丝马迹查明事实真相,这是古今中外查办案子的一个基本招数。再难办的案子,再“无头”的案子,最终都有“破”处。这个“破”处,往往不在案犯本身,而在与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旁证”身上,即蛛丝马迹也。反腐也一样,这是无数事实证明了的。 事实上,这种“办案法”既简便易行,又“命中率”高。有时候总想,不知为什么老百姓都一眼就看穿的问题,办案人就是无从下手?现在好了,终于看清楚了,并且实施了。真地如此去办,我想,对于贪官污吏来说,这是致命一击;而对于反腐败来说,是找到了一条事半功倍的正确道路! 当然,线索仅仅是线索。寻车房顺妻儿等线索,只是一个线索,最终还是要靠事实说话,以法律为准绳去办案的。这,同样是毫无疑义的。 节能减排,必须冲破“拦路虎”!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要大力淘汰电力、钢铁、化工、煤炭、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恶意排污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2018年最新国考申论热点范文(精选10篇)

2018年最新国考申论热点范文(精选10篇) 1.用参与的力量提升文化水位 “知识渊博、表达风趣,讲得还很有代入感”“偏专业的内容,被他们讲得活色生香”……正在浙江省博物馆进行的“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上,现场20余位志愿者轮番上岗讲解,被热情的观众明星般簇拥着,成为亮眼的景观。有观众来“二刷”,就是想听听不同的讲解版本;也有游客错过了上午的解说,下午早早就来等着。展览中《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这样的名作,因为志愿者的讲述而更加立体、更为动人。 志愿者已成为大型博物馆服务公众的重要力量,也体现着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故宫博物院自2004年开始,累计注册志愿者近3000人次,服务公众60万人次、13万小时。有一位高中生根据自己当志愿者的经历,为故宫导览提出“分众化”讲解、“大文化”视野、“思辨性”互动的建议。在世界范围内,大英博物馆的志愿者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几个人增加到现在的600多人;日本也在持续建设文化志愿者队伍,推广终身学习理念。这些志愿者的服务活动,是公民参与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也让“文化”二字,更有了现代文明的意蕴。 既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又让有兴趣的人更多地参与其中,志愿者为博物馆注入了鲜活而多元的力量。其实,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是综合性文化服务,比如讲解丝绸的历史,不能只懂得丝织技艺、蚕桑文化等,还要掌握语言表达、服务技巧甚至应急处置能力。浙博的“乾隆特展”,开展前三个月就提前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涵盖了高校学生、文艺工作者、教师等人群,还安排了礼仪、传统文化、文物知识等培训。志愿服务不仅是服务人数的“物理叠加”,更有服务内涵延伸、文化影响力和感染力提升的“化学作用”。在向外辐射文化光芒的过程中,博物馆与志愿者一起,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 文化志愿者传递着知识,也传递着精神。实际上,志愿者存在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化服务,而且是要让观众“共同参与学习并享受乐趣”,这样才有更精彩、更深刻的文化体验。“乾隆特展”中有一位叫钟觉辰的志愿者,本职工作是童书编辑,为了做好讲解,他花了近半个月时间查阅资料,在统一讲解文本基础上又写了一份讲解稿,一遍下来要一两个小时,观众听得兴致勃勃。在首都博物馆,志愿者张鹏当了14年讲解员,收获了一大批粉丝,还制作了微信公众号分享文博知识。这些志愿者就像沟通文化与公众的一座桥,促进全社会文化建设的共识和自觉。 中国的博物馆志愿者队伍还在发展中,各地、各馆水平仍是参差不齐。也是在国庆期间,杭州另一所博物馆的“中国团扇文化印象特展”,主题别致、布展精美,有宋徽宗《枇杷山鸟图》等珍品。不过展览却难觅专业讲解,在博物馆服务台询问,回答是“须提前三天预约”。其实,对于公共文化机构而言,公众的需求既是努力方向,也是发展契机。利用文化的魅力,创新更好的方式,把更多人吸引过来,一起进行文化建设、文化推广,培厚整个社会的文化土层,公共文化机构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更多掌声。

公务员考前必背申论文章分论点精彩示例

公务员考前必背:申论文章分论点精彩示例15种形式、34个热点主题的分论点写作示例: 一、并列式分论点: 1.国企改革主题: 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国企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国企改革要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国企改革要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2.户籍制度改革主题 户籍制度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根本要求。 户籍制度改革是实现市场经济发展应有之义。 户籍制度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环节。 户籍制度改革是改善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

二、对比型分论点: 3.诚信道德建设主题 诚信道德缺失影响社会秩序与风气。 最美现象构筑社会道德的美丽风景。 4.勤俭节约主题 铺张浪费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勤俭节约净化官场生态引领社会新风尚。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铺张浪费是一切腐败现象的病根。 三、递进式分论点 5.社会公平主题 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公正问题凸显。公平的竞争机制被打破,社会活力难以保持。筑人人平等的机会门槛,释放人才创造活力。 6.收入分配体制主题

政策不合理,加剧社会不公,拉大收入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导致阶层对立社会冲突。是维护社会公平和谐稳定的举措。 搞好第三次分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7.食品安全主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缺乏信心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任务艰巨。以社会共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比较型分论点 8.乡村发展主题 并不是所有现代化和城市化都出现乡村衰败:现代化美国乡村没有随着现代化进程而隐退。传统农业中国却随着城市扩张侵蚀恬静乡愁。 9.城镇化主题

申论必背范文【经典】全30篇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点评:" 新兴产业"主题 2011-1-5 来源:展鸿教育点击量:771 【背景材料】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及浙江的影响既反映了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所存在的结构失衡矛盾,也说明只有通过深刻的、全面的结构调整才能最终解决全球经济与贸易失衡以及信用与债务危机。浙江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受到较大影响,其基本原因在于劳动密集制造业与出口经济规模过大。在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与产业竞争力不足的矛盾凸显。 新兴产业是与传统产业相对而言的,是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有望成为支柱产业和对区域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当前,全球正孕育着新一轮技术突破与产业更替,浙江又已进入6000 美元以上发展阶段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固然十分重要,但能否发现培育和加快发展若干个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将决定浙江未来产业层次、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全国的战略地位。 【题目】 请从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角度出发,围绕“背景材料”的主旨,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 (2)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实; (3) 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经济指数出现明显下行趋势,工业增加值减少,企业亏损面扩大,部分企业处境艰难,多年来高速增长的浙江经济面临考验究其原因,浙江经济曾经取得的辉煌主要是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取得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以“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拓展企业市场空间,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此,我们应抓住机遇,转危为机,积极从外延式再生产向内涵式再生产转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应该树立创新型思维,瞄准新的产业链。长期以来,因为观念陈旧,思维僵硬,错过了一些新产业的战略机遇期,我省包括全国新兴产业比重偏低、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市场前景好、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比如当前的环保节能产业、光电产业等具有长期增长的潜力,应予以高度重视; 同时,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国际产业动向,瞄准最新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兴产业,应把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市场经济需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手握手。以往我国发展新兴产业往往以国家为主导,运用市场机制的成分偏少,市场机制最大的优势是最优化资源配置,温室下的产业永远是经历不起风雨的,需要市场的磨砺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应着重完善市场机制的外部环境,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国内企业之间及国内外企业之间进行充分的竞争,提高我国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兴产业,强化人才建设是关键之举。人才竞争是当今国际经济及科技竞争的焦点,发展新兴产业应辅以相应的人才战略。我们应该采取培养加引进的双重渠道,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和高校沟通,开设一些符合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改变我国大学人才培养和市场脱节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大力引进一批掌握最新技术的国际一流人才,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加大研发能力及长期竞争能力培养,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金融危机对我国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次的战略机遇期,化危为机。为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从观念、机制、人才三个方面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我国产业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质变。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多措并举,我省经济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申论必背范文【经典】全30篇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点评:"新兴产业"主题 2011-1-5 来源:展鸿教育点击量:771 【背景材料】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及浙江的影响既反映了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所存 在的结构失衡矛盾,也说明只有通过深刻的、全面的结构调整才能最终解决全球经济与贸易失衡以及信用与债务危机。浙江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受到较大影响,其基本原因在于劳动密集制造业与出口经济规模过大。在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与产业竞争力不足的矛盾凸显。 新兴产业是与传统产业相对而言的,是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有望成为支柱产业和对区域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当前,全球正孕育着新一轮技术突破与产业更替,浙江又已进入6000美元以上发展阶段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固然十分重要,但能否发现培育和加快发展若干个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将决定浙江未来产业层次、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全国的战略地位。 【题目】 请从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角度出发,围绕“背景材料”的主旨,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实; (3)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经济指数出现明显下行趋势,工业增加值减少,企业亏损面扩大,部分企业处境艰难,多年来高速增长的浙江经济面临考验。究其原因,浙江经济曾经取得的辉煌主要是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取得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以“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拓展企业市场空间,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此,我们应抓住机遇,转危为机,积极从外延式再生产向内涵式再生产转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应该树立创新型思维,瞄准新的产业链。长期以来,因为观念陈旧,思维僵硬,错过了一些新产业的战略机遇期,我省包括全国新兴产业比重偏低、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市场前景好、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比如当前的环保节能产业、光电产业等具有长期增长的潜力,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国际产业动向,瞄准最新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兴产业,应把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市场经济需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手握手。以往我国发展新兴产业往往以国家为主导,运用市场机制的成分偏少,市场机制最大的优势是最优化资源配置,温室下的产业永远是经历不起风雨的,需要市场的磨砺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应着重完善市场机制的外部环境,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国内企业之间及国内外企业之间进行充分的竞争,提高我国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兴产业,强化人才建设是关键之举。人才竞争是当今国际经济及科技竞争的焦点,发展新兴产业应辅以相应的人才战略。我们应该采取培养加引进的双重渠道,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和高校沟通,开设一些符合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改变我国大学人才培养和市场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大力引进一批掌握最新技术的国际一流人才,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加大研发能力及长期竞争能力培养,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金融危机对我国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次的战略机遇期,化危为机。为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从观念、机制、人才三个方面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我国产业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质变。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多措并举,我省经济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点评】

申论_十大经典开头与结尾

申论_十大经典开头与结尾 一、申论文章开头之铺开型 文章的开头采用铺开型必须根据题意要求和对议论事物的感受,有自己精辟的卓见,并形成判断,已提炼出了文章的论点。也就是说,下笔前已经成竹在胸,心中有底。第一段文字,作者对论述的中心已经十分明确。一点一点铺陈开来。此所谓“开门见山落笔扣题”。 经典开头一:2007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命脉》 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的保障。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土地征用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解决好土地征用问题,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大力做好土地征用工作。 经典开头二:2007年北京市(应届)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出路——从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发展说开去》 听证会制度的功能主要定位于决策的利益协调度、民主化方面。自从1998年,北京市政府实行价格听证会制度以后,各种听证会层出不穷,如:铁路票价上下浮动听证会、公园门票价格听证会、鞭炮禁放听证会、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个税起征点听证会等等。至此,听证会这种公众参与影响社会政策的实践模式,成为社会焦点。但是,近年来,在听证会制度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听证会制度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点评:铺开式的文章就是为了让读者和阅卷人刚开始接触第一段,就知道你在写什么,开头第一句话用叙述语言,进而用议论语言,即是用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断句,直接把政策性的内容放在文章的开头,然后在逐一打开“议论”的口子,所以,如果要用铺开式的方法写文章,必须开头要开的好,展开议论只要有三种方法:正面议论、反面议论和正反对比论。正面论证即平铺直叙、正面建立论点的方法,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用套路。 二、申论文章开头之引用型 引用经典,彰显底蕴。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经典开头三:2008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人与自然》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绿树掩映、清水环绕的村庄和小山村明亮的月亮却渐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网络舆情能力

2010年公务员申论热点:政府网络舆情能力 一、背景资料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于2010年4月12日发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考评。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因为在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等指标上一枝独秀,进入总体较为得体的蓝色区域,而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则被判定为应对严重失当,被亮起“红色警报”,值得反思。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在点评山西疫苗事件时就指出“问题一个系统又一个系统的出,再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去治理,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所以,现在是各个领域都需要很好重视的时候了”。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互联网上官民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很多地方党政机关逐步重视探索网络问政,并积累了一些有益和值得推广的经验。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些经验,让更多的地方党政机构用好网络问政这一新的治国理政平台,从今年开始,每期排行榜推出“网络问政实践”的典型经验,供地方当政者参考。本次推出的常州环保局长“批评有奖”就是一个很好的尊重网络民意的案例,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点评时认为“对于网络批评和网络监督,领导干部应有的心态是欢迎和提倡,以广阔的胸怀听取民意,从善如流”。 二、名词解释: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在舆情监测和分析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网络舆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典型案例的启示 【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 2010年3月,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公示今年1月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记录了每分钱公务花费,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打造透明政府从此有法可依。在信息交流与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攻坚阶段的今天,地方基层政权的建设显得更加凸出。而政务信息公开和透明,正是地方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