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代十国的官职名称和对应品级

五代十国的官职名称和对应品级

五代十国的官职名称和对应品级
五代十国的官职名称和对应品级

五代十国的官职名称和对应品级

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一府之军事长官。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团之军事长官。有兵三百

队正——一队之军事长官。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民部尚书——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正四品

郎将——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从五品下

中书令——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议政官之一

宋代官职对应品级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 【爵】:王 从一品: 【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 【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 【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 【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 【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正五品: 【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 【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从五品:

清代官职表

清朝官职表 文官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总督侍郎内务府总管 从二品 内阁学士翰林院掌管学士巡抚布政使 正三品 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司通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外务部左右丞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盐运使 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顺天府丞奉天府丞道员外务部左右参议 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都转运运盐使司同知知府

左右春坊左右庶子通政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郎中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钦天监监正太医院院使同知直隶州知州 从五品 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司经局洗马鸿胪寺少卿监察御史员外郎知州运盐司运副盐课司提举 正六品 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国子监司业部院主事宗人府主事寺衙门主事起居注主事都察院都事都察院经历大理寺左右丞钦天监左右监副太医院院判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兵马司指挥钦天监春夏秋冬中五官正太常寺丞神乐署署正府通判 从六品 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五官正钦天监秋冬官正布政司经历布政司理问运盐司运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通政使司知事通政使司经历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太常寺满洲读祝官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京县县丞兵马司副指挥知县太常寺典簿按察司经历皇史宬尉太仆寺满主簿部院寺内务府司库京府儒学满汉教授京府儒学训导外府教授七品笔帖式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掌印中书内阁中书办事中书詹事府主簿光禄寺典簿京府经历钦天监官五官灵台郎祠祭署奉祀布政司都事运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国子监博士国子监助教唐古忒学助教古忒学中书 正八品 国子监学正国子监学录钦天监主簿太医院御医五经博士八品笔帖式四氏学学录太常寺协律郎布政司司库大使运盐使库大使道库大使按察司知事外府经历外县县丞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州学正县教谕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司左右至灵

清代官职的称谓

清代职官的称谓 中堂:明清对大学士的称呼。唐代中书省设政事堂,为宰相办事处,后因称宰相为中堂。明、清大学士位同宰相,故称。 太宰:明清吏部、户部尚书的别称。 阁部:明清时内阁大臣的别称。 中翰:明清时内阁中书的别称。 首辅: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一般亦称首辅。 阁臣:明清时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办事,故称。 贰卿:侍郎的别称。 司农:亦称“大司农”,清代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司徒:亦称“大司徒”,清代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仪曹:唐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 部曹:清代六部之部郎称为部曹。 大司马:亦称“司马”,明清时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大戎”:唐代兵部尚书的别称。“本兵”:明代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空:亦称“大司空”,明清时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 大秋:唐代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小秋:唐代刑部郎官的别称。 都老爷:明清时对都察院长官都御史的俗称。 掌宪:清代都御史的别称。 总宪:清代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都御史古称宪台,故称。 副宪:清代都察院副长官左副都御史的别称。

中司:清代御史中丞的俗称。 老道长:明清时大僚对各道御史的尊称。 储端:清代太子詹事的别称。 翰长:对翰林前辈的尊称。 光学:清代翰林学士的别称。 庶常:清时庶几士的代称。 乐卿:唐以后太常卿的别称。 1少卿:太仆卿的别称。 总督:也通称部堂、制军、制台。官名。清代地方最高官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辖区内的军民要政,正二品,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为便于节制辖区内的军队和督核官吏,一般都兼兵部尚书和右都御史衔。清中叶后设总督大致为八人,计直隶、两江、两广、湖广、闽浙、云贵、陕甘、四川各一人,清末又增设东三省总督。另设有漕运总督,专司各省转漕的粮政;河道总督,专司黄河、运河的堤防疏浚等事。 巡抚:一般又通称抚台、抚军、部院、中丞。清代以巡抚为省级的地方长官,会合总督总揽一省军政大权,从二品,加侍郎衔为正二品。清代于山东、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陕西、新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五省各设巡抚怡人;直隶、甘肃、福建、四川不另设巡抚,有总督监管。 为便于节制本省军队和监察官吏,巡抚例兼兵部侍郎和右副都御史衔,一般又通称为抚台、抚军、部院、中丞。巡抚官阶虽较总督略低,但与总督一样,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丞:官名。清代对巡抚的别称。 秦、汉时御史大夫的属官有两丞即御史丞和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掌管兰台图书秘籍外督部刺史内领诸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因其负责察举

西夏朝皇帝列表

西夏皇帝列表 西夏(公元1038---1227年,共190年) 西夏是两宋时期我国境内党项族建立的政权,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辖有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北部、甘肃省西北部、青海省东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它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因西夏是在宋,辽两大王朝之间诞生的,所以从建国起,就与宋,辽发生战争。但最终被蒙古所灭。 西夏共有12个帝王(包括太祖、太宗),其中病死的6帝,被敌方射伤致死的1帝,在内争中被刺而死的1帝,被废黜后被谋杀的2帝;国将亡惊恐而死的1帝;国破被蒙古兵杀死的1帝。 太祖(李继迁) 太祖,名李继迁(公元963~1004年),党项族,北宋时任节度使,西夏国奠基者。在位14年,被箭射伤,创伤恶化死去,终年42岁,葬于裕陵(今宁夏贺兰山平羌堡西北五里处)。 李继迁,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县南)人。祖先为拓跋氏,唐朝时因参预镇压黄巢起义,被赐姓为李。 公元982年,他的哥哥李继捧献出所占土地,归附北宋。他不愿内迁,带领亲信和家属几十人逃往党项族居住的夏州地斤泽(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以积蓄力量准备起事。公元985年,他设埋伏诱杀了宋将曹光实,攻占了银州。公元986年宋朝派大军讨伐他,他放弃银州逃跑,投降了契丹。契丹将公主嫁给他,并帮助他扩大力量。公元990年,他被契丹封为夏国王,攻占了银州和绥州。 公元991年,他请求降附北宋,宋太宗授给他银州观察使的官职,并赐姓名为赵保吉。公元997年,又被任为定难军节度使,管辖夏、银、绥、宥,静等五州。公元1002年,他攻陷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南),改称西平府,设置官职,整编军队,为后来西夏的建国奠定了基础。 公元 1003年,李继迁对宋作战胜利后,又转而西攻回鹘和吐蕃诸部。11月攻陷西凉府(今甘肃省武威县)。当时,吐蕃六谷部酋长潘罗支(一名巴拉济)已被宋授为朔方节度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他配合宋军攻陷西夏西凉府后,又伪称归附李继迁,率领部众排列于校场,接受李继迁的检阅。检阅时,潘罗支冷不防张弓一箭,射中李继迁左眼。吐蕃兵顿时纷纷拔出短刀一拥而上。李继迁由部下奋力抢救,且战且退,逃回了灵州。途中李继迁因为眼球被射破,痛昏过去几次,于公元 1004年正月2日死去。 李继迁于其孙李元昊称帝后,被谥为太祖。 太宗(李德明) 太宗,名李德明(公元979~1031年),小字阿移。太祖李继迁长子。太祖死后继位。在位28年,病死,终年53岁。一葬于嘉陵(今宁夏贺兰山平羌堡西北五里处)。 李德明,太祖李继迁长子。太祖于公元1004年正月受伤而死,他于同月继位。 李德明继位的第二年,遵照太祖的遗嘱,先后向宋、辽两国称臣。他先派使臣奉表请求归附北宋,又向辽请求封号。宋、辽都封他为西平王。公元1006年,宋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公元1010年,契丹册封

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应表

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应表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 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 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 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 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 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 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 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 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 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部级】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 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 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 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 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

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 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 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副部级减】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厅级加】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 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 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 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 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 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厅级】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 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 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 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厅级减】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 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宋朝官员品级

宋朝官员品级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 爵:王 从一品: 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御史大夫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文散官:光禄大夫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御史中丞、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开封府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 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

宣使 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 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 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正五品: 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从五品: 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正六品: 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 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 勋:骁骑尉 从六品: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府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 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 勋:飞骑尉 正七品:

清代官职品级简表

[歷史資料] 清代官職品級簡表 宗室爵秩: 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将軍、輔國将軍、奉國将軍、奉恩将軍以顯祖宣皇帝 本支爲宗室,其封爵十二個 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内閣大學士、内閣協辦大學士、侍衛處領侍衛内大臣、銮輿衛掌 衛事大臣、一等精奇尼哈番 授:文爲:光祿大夫武爲:連威将軍 從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尚書、都察院左右禦史、總督(巡撫)、侍衛處内大臣、各省駐防将軍、八旗都統、各省總督、總兵、提督 授:文爲:榮祿大夫武爲:振威将軍 二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務府總管大臣、八旗副都統、護軍統領、專城副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專城副都統鎮守總兵、銮輿使 授:文爲:資政大夫武爲:武顯将軍 從二品:内閣學士、各部左右侍郎、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侍衛處 散秩大臣 授:文爲:奉政大夫武爲:武功将軍 三品:都察院左副都禦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尹、各省按察使司按察使、輕車都尉、參領、參将、協理事務侍衛領班、一等侍衛、火器營内 外營異長,城守尉 授:文爲:通議大夫武爲:武義将軍 從三品:光祿司卿、鹽運使司鹽運使、協領、遊擊 授:文爲:中議大夫武爲:武異都尉

四品:通政使司通政副使、大理寺少卿、翰林院侍衛學士、侍講學士、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胪寺卿、太醫院院使、太廟尉、二等侍衛、永陵掌關防官、順天府府丞,各省道員、騎都尉、侍衛班領、副參領、佐領、防守尉、都司 授:文爲:中憲大夫武爲:昭五都尉 從四品:内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侍講、知府 授:文爲:朝議大夫武爲:宣武都尉 五品:各部侍中、給事中、參議、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太醫院左右院判,天壇尉、地壇尉、永陵副關防官兼内管領、福陵、昭陵、關防官、同知、知州、雲騎尉、三等侍衛、 守備 授:文爲:奉正大夫武爲:武德騎尉 從五品:各部員外郎、監察禦史、鴻胪寺少卿 授:文爲:奉直大夫武爲:武德佐騎尉 六品:各部堂主事、神樂署署正、盛京管莊、都察院經曆司經曆、都察院都都事廳都事、兵馬司指揮、大理寺左右寺丞、太常寺寺丞、欽天監左右監副、通判、新軍校、骁騎校、前 鋒校、護軍校、千總 授:文爲:承德郎武爲:武略騎尉 從六品:翰林院修撰、州同、大理寺左右寺副、光祿寺罷正、布政司經曆 授:文爲:儒林郎武爲:武略佐騎尉 七品:内閣典籍廳典籍、中書、皇史荿尉司牲官、工都司庫、兵馬司副指揮、知事、大理寺 堂評事、翰林院編修、知縣、恩騎尉、把總 授:文爲:文林郎武爲:武信騎尉

赵健律师《宋代的“城管”与拆迁》

赵健律师《宋代的“城管”与拆迁》 对城市主政者来说,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的审美图景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但这种与市民日常生活相悖的审美秩序,终究阻拦不了内在于市民生活的自发秩序,坊市制最后还是不知不觉间瓦解了。北宋政府承认既成事实,在自发生长的市民社会之前,克制住权力的冲动。 两种不同的城市风貌下面,隐藏着两种不同的城市生活制度 如果我们有机会鸟瞰隋唐的长安与北宋的汴梁,将会发现,这两座城市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格局与气质。长安城方正、规整,街道笔直如削,以直角交错,将城廓分割成一百零八坊(居民区)与东西二市(商业区),宛如一个个工整的方格。以皇城外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全城的坊、市、道路、城墙均呈左右对称。白居易形容长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很传神。毫无疑问,这是严格按照图纸,凭借权力的巨大动员力量,以浩大的人工堆砌出来的。为追求恢宏大气、整齐划一的审美效果,长安城的规划甚至宁可与平民的生活脱节。以致到了盛唐之时,长安城内南部各坊,居然还“率无第宅,虽时有居者,烟火不接,耕垦种植,阡陌相连”。 相比之下,北宋的汴梁就显得不怎么规整了,不但城墙不很端正,街道也不再一味追求平直,斜街、斜巷处处可见。汴河斜斜穿过城廓,借着河流带来的交通便利、货物往来与人烟凑聚,沿河一带慢慢演变为城内最繁华的街市之一。所有的街市看起来都是那么拥挤、喧闹、嘈杂,但又富有生气。城墙之外,自发形成的热闹市镇与城内连成一片,所谓“十二市之环城,嚣然朝夕”。这样的城市格局,与其说是行政权力“规划”出来的,不如说是民间社会“生长”出来的。 两种不同的城市风貌下面,隐藏着两种不同的城市生活制度。唐代的长安保留着古老的“坊市制”,即居民区与商业区分开,有坊墙相隔离。街道是不准摆摊开店的,要做生意,只能到东西二市。两市实行严格的开闭市制度,“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散市后即关闭市门;而且“居必求其类”,官民分居,秩序森然;又有“夜禁”之制,城门“昏而闭,五更而启”,禁止市民夜行,“诸犯夜者,笞二十”。 而在北宋的汴梁,坊墙已不知什么时候被推倒,坊市制瓦解了,人们沿河设市,临街开铺,到处都是繁华而杂乱的商业街。官民杂处,商民混居,“夜禁”也被突破,“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一种更富有商业气息与市民气味的城市生活方式,正在兴起。今天我们展开《清明上河图》长卷,那种繁华气息仍能扑面而来:东京城内外,店铺鳞次栉比,商贩旅人云集,酒楼歌馆遍设,商业广告满街,瓦舍勾栏布于闹市。 与《清明上河图》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今日网友PS出来的一组恶搞图片《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画面中,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队如狼似虎的“城管”,商贩抱头鼠窜,原来繁华似锦的汴梁街头,立即变得空荡荡,只留下一地狼藉,以及涂在墙壁上刺眼的“拆”字。这组在网上流传甚广的PS图片戏谑地讽刺了一把当前社会的“城管现象”,令人拍案叫绝。在会心一笑之余,有心人大概也可想一想,城市秩序当如何维持。这个问题不是今日才有,也困扰过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宋代社会。 不管是设“城管”,还是“搞拆迁”,无非是在“自发的繁荣”与“管制的秩序”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一些网友抚今追昔,以为宋朝没有“城管”。其实不对,宋代是有“城管”

清清朝官职制度与现代官职对比

清清朝官职制度与现代官职对比 一、清朝宗室爵位 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等镇国将军、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二等辅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奉国将军、二等奉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奉恩将军。笔亲王至公均为超品,镇国将军为正一品,辅国将军为正二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奉恩将军为正四品。 “和硕”、“多罗”、“固山”都是满语转音。“固山”就是“旗”,“多罗”指一角,“和硕”指一方,都是指所担当方面范围的大小,以“和硕”为最大。封爵分功封与恩封。功封是因功而封,可以“世袭罔替”——辈辈长子承袭爵位不降级。满族人入关后,有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八家功封的和硕亲王是“世袭罔替”的,俗称八家铁帽子王,后又增加恭亲王,怡亲王、醇亲王、庆亲王。恩封的爵位则是长子承袭时,辈辈经父亲下降—级爵位。但是亲王之子孙降到镇国公为止,不再下降;郡王的子孙降到辅国公为止;贝勒的子孙降到不入八分镇国公为止;贝子的子孙降到不入八分辅国公为止;镇国公子孙降到镇国将军为止;辅国公子孙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亲王年俸白银1万两、郡王5000两、贝勒2500两、贝子1300两、镇国公600两、辅国公300两。

二、清朝官员等级 清朝入关后,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应表

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应表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 【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 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 【北京军区司令】 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 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 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 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 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 员兼副部长】 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 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 【中央警备团司令】 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中央仪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绿营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部级】 文职 京官:内阁学士 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 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 外官:副将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中纪委副书记】 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 【信访办主任】 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荣誉官职,相当于人 【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 【国务委 员】 【社科院院长】 【省委书记】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 【北京市长】 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 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副部级减】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 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厅级加】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 【中央信访办副主任】 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 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 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 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 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 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厅级】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校长】 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 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 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厅级减】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 【各部司长】 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 从五品:【副厅级加】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 【直辖县书记】 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副厅级减】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外交部长】 【中央党校 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司经局洗马、

清代官员的称呼

清代官员的称呼 府.道以上的官员,一般的称为大人.宪台;州县官一般的称为大老爷.太爷;佐杂官则称为太爷.小老爷或丞.倅(有一些只是背后的称呼)。对守.巡各道,称为监司,后也以泛称按察使.藩台使和一般道员。对某部尚书通常称为某部大堂,左侍郎称左堂,右侍郎称右堂,统称为部堂或堂官。郎中.员外郎.主事之类,统称部曹或司官。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和诸卿寺的堂官称为京堂(也泛称三四品的京官)。高级武官称大帅.老帅,督.抚是兼掌军权的,所以也可以称为帅。军门是对提督的尊称,但对提督以下地位较高的武官,也习惯称为军门。下级官参见上级官,多称大人,自称卑职。但藩台.臬台对督.抚自称司里,道台对督.抚则自称职道。佐杂官参见州.县官,尊为堂翁,自称晚生。地方绅士称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为老公祖.大公祖,称州.县官为老父母.老父台(称佐杂也为老父台);有时也称州县官为老公祖,是表示格外恭敬。 下表为较常见,一般含有尊敬意的,对官员的口头或书面的称呼: 大学士------ 中堂 太子少保------ 宫保 吏部尚书------ 天官冢宰 礼部尚书------ 大宗伯 户部尚书------ 大司徒大司农 刑部尚书------ 大司寇 兵部尚书------ 大司马 工部尚书------ 大司空 左都御史------ 总宪 左副都御史------ 副宪 通政史------ 银台 御史------ 侍御都老爷(简称都) 郎中.员外郎------ 部郎郎官 主事------ 主政

总督------ 制军制台制宪督宪部堂 巡抚------ 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河道总督------ 河台河帅 漕运总督------ 漕台漕帅 学政------ 学台学院学宪 布政使------ 藩台藩司东司方伯 按察使------ 臬台臬司西司廉访 盐运使------ 盐司 道员------ 道台观察 知府------ 太守太尊黄堂五马 同知------ 二府分府司马 通判------ 别驾三府 知州------ 牧刺史(直隶州称直刺) 州同------ 州架州司马 州判------ 别架州司马 知县------ 明府令大令宰令尹大尹邑令邑宰邑尊学官------ 教官校官学老师 县丞------ 左堂二尹捕厅 主簿------ 三尹 吏目------ 捕厅右堂 典史------ 捕厅右堂廉捕少尉少尹少府 巡检------ 捕厅巡政分司 提督------ 军门提台 总兵------ 总镇镇台 副将------ 协镇协台

宋朝的官衔

宋朝的官衔 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热议机构名称,说有些新部门的名字太长了。网友们随即挖掘出更长更难记的机构名称,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综合治理委员会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多达37个字。甚至还有更长的,例如“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足足45个字。 对此,有人感慨今不如昔。在给单位取名字方面,古人确实简洁。比如,明清两朝的礼部负责文化和教育工作,同时还兼管祭祀和接待外宾。如果是现在,这种机关起码得叫“国家祭祀和文化教育部”,同时还得再挂一块“外交部礼宾司”的牌子,可是古人只用“礼部”就全给概括了。 不过,古人取名字也有不简洁的时候,像宋朝时代,各级干部的官衔就非常长。比如说包拯,他去世时的官衔是“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总共45个字,跟上面那个同样字数的单位“并驾齐驱”。 在宋朝,尤其在北宋前期,类似包拯这样长的官衔绝对不是个案。如司马光,晚年捧着辛苦编成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向宋英宗献书的时候,会用这样一长串官衔来自报家门:“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去掉“臣司马光”这4个字,他的官衔多达52个字,比包拯的官衔还长。 其实,包拯这一长串官衔,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枢密副使”表明了包拯的工作岗位;“朝散大夫”表明了包拯的品级,在北宋前期公务员29个等级中属于第13等;“给事中”表明了包拯的工资等级,在北宋前期公务员20个工资等级中属于第12等,这一级别的官员每月能领四万五千文铜钱;“上轻车都尉”表明了包拯的功劳等级,在北宋公务员12个功劳等级中属于第8等;“东海郡开国侯”则表明了包拯的爵位等级,在北宋前期高级干部12个爵位等级中属于第9等;“食邑一千八百户”表明包拯拥有一种名誉上的特权;“食实封四百户”表明了包拯实际上所能得到的福利;“赐紫金鱼袋”表明了包拯的服装等级,这是三品以上官员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最后那个官衔“赠礼部尚书”是包拯去世时皇帝追封的。 再说司马光的官衔,“端明殿学士”是职名,相当于皇帝的高级顾问,一般是京城高官退休或者长期休假时获得的荣誉头衔;“翰林侍读学士”也是皇帝的高级顾问,如果前面加有“知制诰”3个字(王安石的官衔里曾经加过这3个字),表示必须待在皇帝身边,负责出谋划策和起草圣旨,如果不加“知制诰”,就说明正在休假或者已经退休;“太中大夫”是表明品级的官衔,说明司马光在级别上要比身为包拯高出两级;“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属于“祠禄官”,是朝廷拿来养闲官的一种虚衔;“上柱国”是最高一等的功劳头衔,表明司马光功劳极大;“河内郡开国公”是第6等爵位,表明司马光属于公爵;最后几个官衔跟包拯差不多,“食邑二千六百户”属于名誉上的特权,“食实封一千户”表明实际上的福

清代职官制度

品级——顶戴—————————蟒袍————补服(文/武) 一品——珊瑚—————————九蟒五爪——仙鹤/麒麟 二品——起花珊瑚———————九蟒五爪——锦鸡/狮子 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九蟒五爪——孔雀/豹 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雪雁/虎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八蟒五爪——白鹇/虎 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鹭鸶/彪 七品——素金顶————————五蟒四爪——(溪鸟)鸟和(束力鸟)鸟/犀牛 八品——起花金顶———————五蟒四爪——鹌鹑/犀牛 九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蓝雀/海马 末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黄鹂/无 官员的称呼 大学士—————中堂 太子少保————宫保 吏部尚书————天官、冢宰 礼部尚书————大宗伯 户部尚书————大司徒、大司农 刑部尚书————大司寇 兵部尚书————大司马 工部尚书————大司空 左都御史————总宪 左副都御史———副宪 通政使—————银台 御史——————侍御、都老爷 郎中、员外郎——部郎、郎官 主事——————主政 总督——————制军、制台、制宪、督宪、部堂 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河道总督————河台、河帅 漕运总督————漕台、漕帅 学政——————学台、学院、学宪 布政使—————藩台、藩司、方伯、东司 按察使—————臬台、臬司、廉访、西司 盐运使—————盐司 道员——————道台、观察 知府——————太守、太尊、黄堂、五马

同知——————二府、分府、司马 通判——————别驾、三府 知州——————牧、刺史 州同——————州驾、州司马 州判——————别驾、州司马 知县——————明府、令、大令、宰、邑尊、邑宰、邑令、令尹、大尹 学官——————教官、校官、学老师 县丞——————左堂、二尹、捕厅 主簿——————三尹 吏目——————捕厅、右堂 典史——————捕厅、右堂、廉捕、少尉、少尹、少府 巡检——————捕厅、巡政、分司 提督——————军门、提台 总兵——————总镇、镇台 副将——————协镇、协台 其它: 正一品——文官: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武官: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武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武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官: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 武官:副将 正三品——文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 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武官:参将 从三品——文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武官:游击 正四品——文官: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各省道员 武官:都司

最新第七讲 宋代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第七讲宋代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1 一、教学目的 2 3 1、通过导入,使学生思考宋代社会阶层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宋代社会阶层变化的主要特点 4 5 3、通过分析,使学生分析宋代社会阶层变化的多方面原因 6 二、知识要点 7 8 1、宋代官僚地主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2、租佃制及其影响 9 10 3、市民阶层力量壮大的原因及影响 11 三、教学重点、难点 12 13 1、官僚地主何以取代门阀地主 2、经济调整下的社会变化——从部曲佃客制到租佃制的转换 14 15 3、市民的 16 四、教学内容 17 18 特点概述:流动较前代明显加大,主要表现在横向(即地区和行业间)和19 纵向(即统治与被统治集团)的流动机会加大和速度加快。

1、官僚地主基本取代门阀地主 20 21 “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 22 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 23 24 25 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 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门阀重门第、品第,个26 27 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随着科举制的 28 发展,唐末五代的割据寒门的勃发,以及宋重文的统治思想,“新型士人”群体 逐渐形成,门阀制度也不复存在。 29 30 31 宋代的官僚地主阶层(官户)及其来源 32 宋朝的官户是指品官之家﹐即一品至九品的官员之家。官僚的子孙以恩荫 33 入仕﹐即使是低级小官﹐也算官户﹔而通过出钱或纳粟买官入仕者﹐则自正七 34 品以上﹐才算官户。官户作为宋朝地主阶级当权派的上层,是地主阶级在诊治 上的代表。官户约占宋朝总户数的千分之一二。 35 36 当时要成为政府官员有五种主要的途径:1、科举考试。这是选拔官员的主 37 要途径。宋代科举名义上向各阶级阶层开放,登科后便授官,且人数大大超过 唐代,故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2、恩荫入官。皇族、后族以及各级 38 39 官员,在皇帝诞辰、大礼、身故时,都可按等级不同,荫补子弟为官。3、吏人 40 出职。4、进纳补官。百姓纳粟交钱即可买官。5、军功授官。其中,恩荫入官 人数最多,当中高级官僚绝大多数为科举出身。 41 42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2019年清朝官职范文

2019年清朝官职范文 篇一:清代官职的称谓 清代职官的称谓 中堂:明清对大学士的称呼。唐代中书省设政事堂,为宰相办事处,后因称宰相为中堂。明、清大学士位同宰相,故称。 太宰:明清吏部、户部尚书的别称。 阁部:明清时内阁大臣的别称。 中翰:明清时内阁中书的别称。 首辅: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一般亦称首辅。 阁臣:明清时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办事,故称。 贰卿:侍郎的别称。 司农:亦称“大司农”,清代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司徒:亦称“大司徒”,清代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仪曹:唐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 部曹:清代六部之部郎称为部曹。 大司马:亦称“司马”,明清时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大戎”:唐代兵部尚书的别称。“本兵”:明代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空:亦称“大司空”,明清时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 大秋:唐代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小秋:唐代刑部郎官的别称。都老爷:明清时对都察院长官都御史的俗称。 掌宪:清代都御史的别称。 总宪:清代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都御史古称宪台,故称。 副宪:清代都察院副长官左副都御史的别称。 中司:清代御史中丞的俗称。

老道长:明清时大僚对各道御史的尊称。 储端:清代太子詹事的别称。 翰长:对翰林前辈的尊称。 光学:清代翰林学士的别称。 庶常:清时庶几士的代称。 乐卿:唐以后太常卿的别称。 1 少卿:太仆卿的别称。 总督:也通称部堂、制军、制台。官名。清代地方最高官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辖区内的军民要政,正二品,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为便于节制辖区内的军队和督核官吏,一般都兼兵部尚书和右都御史衔。清中叶后设总督大致为八人,计直隶、两江、两广、湖广、闽浙、云贵、陕甘、四川各一人,清末又增设东三省总督。另设有漕

浅清朝官吏管理制度

清朝官吏管理制度 清朝的官吏制度沿用明朝制度,有“官”和“吏”之分。官者,由吏部或兵部量才而任命者叫官员,分九品十八级。不需两部任命的各衙办事人叫吏员,例如内阁和各部、院的经承、书吏、典吏等,没有品级,也叫未入流。 一、官吏来源 朝廷文官的来源有“正途”和“异途”之分。经过科考选拔的官员为正途,其他为异途。(武官类似) 1、科举(参看本网清朝科举制度简介)经过塾学堂读书的童生,通过童试,进入官学堂上学的读书人,叫生员,就是俗说秀才,就算走上仕途了。 在官学堂(有县学堂、州学堂、府学堂)学习的优秀生员,有机会被学政选拔为贡生,可到国子监进修。县学堂三年内,经过遴选优秀的,可以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乡试过关的叫举人。举人有进京参加会试的资格。进京参加会试,高中的就是进士。进士还要上殿通过殿试,由皇帝亲点翰林(面试)。点了翰林,就留翰林院进修,叫庶吉士。只有点过翰林的官员今后才能担任吏部、礼部尚书、大学士,登上仕途的顶峰。经过国子监培训的贡生(叫监生)、经过两次会试不中的举人、未点翰林的进士、翰林院散馆(毕业)的庶吉士,都取得做官资格,只是资历不同,在吏部有登记。吏部可以根据资历建议任免职务。2、承阴保荐清朝高级官员过世、战死,他们的子弟皇帝可以恩准他们做官。凡是在地方办理河工、军工、边防事务中有功者,地方主官可以保荐他们做官。明保由藩、臬、学三司参加共议,密保由巡抚决定。 3、纳捐清朝在经济困难时还准许捐官。但级别有限制,前程只捐到监生。京官以郎中为限,外官以道员为限。捐官必先捐得贡生或监生的前程,再捐小官,后捐大官。个别花大价钱,也能捐到大于郎中的官。以上是官员的来源。 二、官吏任用不论是科举还是承阴保荐、纳捐的,只是取得了做官资格,吏部按资历报告皇帝,任命了才是官员。对官员任命有以下方式。 1、授予。任命实官用授予,例如授予六部主事、授予知县等。 2、补。任命时没有官缺,命为候补官员用补,也叫候补。例如候补知县。也算任命了,与实官同等,有的可以担负临时工作,有的就等待实缺。任职后,改变职务有下面方式。 1、转。在同一衙门,转任品级相同,位高一点的官员。例如右侍郎转左侍郎。 2、改。由一衙门,改任另一个衙门品级相同,位也相同的官员。吏部侍郎改礼部侍郎。 3、调。由一种官职改换为另一种品级相当官职。一般指地方官与京官互调相当职位(因为京官位高于地方同级官,调京会降一品任职。相反,会升一品任职)。 4、升。任命高一级的官缺,例巡抚升任总督。 三、任官其他型式有时官员被任用在某一位置,并非实职,可以有八种方式。

宋朝官职等级

宋朝官职等级 宋朝官职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 【爵】:王 从一品: 【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 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 【文散官】: 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 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 开国侯 【勋】: 护军 正四品: 【职官】: 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 【文散官】: 正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 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爵】: 开国伯 【勋】: 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 【职官】: 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 【文散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