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

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

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
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

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

(一)五四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三)建国初期

(四)文革时期

(五)改革开放时期

(六)网络发展时期

一、五四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驻外采访的勃兴

2.独家新闻与通讯的采访

3.社会新闻由幼稚到发展

1)驻外采访的勃兴

社会背景

①时任《大公报》主编之一的胡政之以唯一的中国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和会,这是我国记者采访国际会议的开始。(临时性)

②1920年10月,我国新闻界驻外采访的新纪元正式开启。在梁启超的帮助下,上海的《时事新报》和北京的《晨报》一共选派了16名特派记者、通讯员前往。

瞿秋白:《俄乡纪程》、《赤都心史》,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

周恩来:天津《益世报》特约通讯员,撰写海外通信

黄远生:通讯体裁的奠基者

2)独家新闻与通讯的采访:《大公报》、《申报》

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和《京报》

3)社会新闻由幼稚到发展

新闻数量而言

思想性而言(仿效美国郝斯特报系的做法)

经济新闻与体育新闻的采访

普利策名言:新闻记者是什么人?假使国家是一艘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桥上的瞭望者。他要注意来往的船只,注意在地平线上出现的任何值得注意的小事。

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1、党报理论和形成与无产阶级新闻采访实践

2、著名媒体的采访实践

1)党报理论和形成与无产阶级新闻采访实践

1、1922年7月,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出版党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刊。

2、1927年,党中央的理论刊物《布尔什维克》创刊,党对这家刊物提出严格的党性要求。

3、《解放日报》改版

①1941年,创办〈解放日报〉,这是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办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②1942年3月16日,中央宣传部发布了《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具体、系统地提出了改革新闻工作,加强党性原则的行动纲领。

③《解放日报》改版:

a、深化对党报的性质与作用的认识。用马列主义观点探讨了新闻的本质特点,重申了党报的性质任务

b、正式提出“全党办报”的思想

c、主张办报的群众路线,批判记者是“无冕之王”发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群众

d、认为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必须真实

e、强调“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观点

4、《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

①1947年6月至1948年春,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动群众揭发虚假报道

②“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萧之翻译的一部原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创作的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

③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④刘少奇发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5、范长江西北采访(第一个进入延安采访的白区记者)

《中国的西北角》、《动荡之中的西北大局》

启迪:新闻敏感

知识与资料的积累

交际能力、适应环境能力

思辨能力

6、中国记者采访的若干第一次

赵敏恒——第一个将西安事变的向全世界报道

冯友真

曾安波

7、旅行采访

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

萧乾

8、战争采访:陆怡、阎吾

2)著名媒体的采访实践

1、中外记者对延安与抗日根据地采访

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②外国记者群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

③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对延安的采访

斯诺:采访技巧(错问法)、斯诺法(搭桥法)

史沫特莱爱泼斯坦

中外记者团和中央领导人合影

三、建国初期

(一)采访的制度性安排

(二)盛典的协同式“激情采访”

(三)抗美援朝的军事报道

(四)国际会议报道

(五)财经报道

(六)新闻改革

(七)大跃进与浮夸风

(八)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九)典型宣传

1、采访的制度性安排

人民日报

2、盛典的协同式“激情采访”

侯波作品:开国盛典

3、抗美援朝时军事报道

李庄、阎吾、魏巍

4、国际会议报道

日内瓦会议报道、万隆会议

5、财经报道

6、新闻改革

《人民日报》改版

背景:苏联经验的学习

改版内容: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扩大报道范围,加强经济新闻报道

7、大跃进与浮夸风

8、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①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九中全会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②1960年9月,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到湛江、海南考察,随行的《南方日报》记者一路采访,一路记下陶铸针对性的谈话,写成27篇通讯,陆续发表,并以《随行记谈》为名集结出版(后改名为《西行记谈》)

③郭超人:《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④雷锋、大庆王进喜、焦裕禄

四、文革时期

1、摆布和造假

2、对媒体劫难的采访学检讨

个人崇拜

新闻失实:

①故意失实

②非故意失实(被动失实)媒体由于外来的、自身不能控制和抗拒的原因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新闻造假:

a.哈尔套大集的宣传

b.《辽宁日报》”白卷先生”张铁生

c.当时报纸报道

原因:记者主观原因

教训:三个矛盾、三个启示、三个结合

五、改革开放时期

1、新闻界的正本清源

2、批评性报道重大突破

3、深度报道勃兴

批评报道

①1979年8月12日,《解放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了一则社会新闻《一辆二十六路无轨电车翻车》,打破了批评报道不能上头版的传统。

②198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山西省昔阳“西水东调”工程缓建的消息,并配发社论《再也不要干“西水东调”式的蠢事了》

③1980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同时披露了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

局的渤海2号钻井船的重大事故

深度报道

1)《中国青年报》“三色报道”

2)1987年以后,广播、电视借鉴这一报道方式,获得了重大突破

3)深度报道的采访要领:求准、求深、求贴切

六、网络发展时期

(一)网络对传统采访影响

1、技术带来的实践演进

2、冲击与应对

3、新闻教学

(二)互联网发展

1、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出现

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出于冷战的需要,资助了一个有关广域网的项目——“ARPANET”(阿帕网)。

3、1969年11月21日,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斯坦福研究院的4台计算机实现联网,这宣告了网络世界的到来。

4、1969年,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四个大学。

5、1980年,TCP/IP协议研制成功。1982年,ARPANET开始采用IP协议。

6、阿帕网逐渐超越了研制之初的的军事目的,在教育研究领域内不断发展。90年代以后,英特网逐渐走向商用和民用

7、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发言人怀特·托基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8、1994年3月,中国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9、1995年5月,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中国的普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络。

10、1998年7月6日,我国第一份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全面报道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的全国性报道——《网络报》,正式出版。

11、2000年4-7月,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近百年来中国新闻写作历史

五四时期

十年内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建国初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

一、五四时期

1、新闻日受重视:短新闻的发展、新闻导语的初步运用、专栏新闻的创设

2、述评的涌现

3、报告文学的萌芽: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它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

4、白话文与标点符号的运用

二、十年内战时期

1、电讯稿的大量使用

2、新闻日益突出(国际新闻日益增多)

3、报告文学的时兴

报告文学

①上海作家阿英在报刊上所刊载的描写淞沪战役的作品的一部分,编辑成书,第一部以报告文学名义出版的作品集是《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1932)

②成熟:《活的记录》、《中国的一日》等专集和《包身工》(夏衍)、《1936年春在太原》(宋之的)

③30年代末期以后,中国报告文学获得很大发展,已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品种

三、抗日战争时期

1、中共领导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

2、国民党《中央日报》、《扫荡报》

3、孤岛时期的“洋旗报”

4、通讯与报告文学昌盛

5、广播稿写作发展

《新华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机关报

宣传技巧

《新华日报》改版:一是在标题上做文章、二是代邮的运用、三是开天窗

广播电台:

1)国民党的中央电台:中国国民党创办的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在南京开始播音。

2)新华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次开播。

四、解放战争时期

1、综合消息广泛使用

2、特写的发展

3、三种新闻写作风格

4、军事通讯写作高峰

5、毛泽东新闻写作特色

6、反克里空运动

三种新闻写作风格

1)革命报纸的写作风格

2)进步报纸的写作风格(“春秋笔法”)

3)国民党报纸的写作风格

毛泽东的新闻写作特色

①匠心独运,通过对重大事件的剖析增强新闻的导向性

②语言晓白短炼,增强了新闻文本的传播效果

③注重修辞,善于用典,增强了新闻文本的文学色彩

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新闻写作概述: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突出报道重点建设的成就、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2、《人民日报》改版

3、通讯写作的勃兴

4、中国电视新闻写作的诞生: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六、文化大革命时期

1、盲目宣传个人崇拜

2、假大空泛滥

3、关于典型报道:《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

4、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艰难历程:1973年5月1日我国彩色电视正式开始试播

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新闻本位的复归

2、新闻批评的恢复和发展

3、新闻文风的改进和突破

4、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5、电视报道的立体化特色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300字_300字读后感

【第1篇】 书,是知识的海洋,让我们自由遨游;书,是知识大门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书,是小鸟的翅膀,让我们在了辽阔的天空中飞翔! 上星期,我阅读了一篇名为《跨越百年的美丽》的课文。课文主要讲:在1898年的法国科学院里出现了一位端庄大气的女人——居里夫人。她与他丈夫一起来这儿发表她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 其实,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个发现放射性的,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她为了能够提炼出纯净的镭,她弄到了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她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她们把工业废渣进行一锅一锅地冶炼,然后送到一个废弃的破棚子里分析、沉淀、溶解。虽然在提炼元素镭时十分艰辛,但是居里夫人一直与她丈夫一起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三年又九个月后,她们在一吨工业废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有及其美丽的颜色在破棚子里发出蓝色的荧光。 在完成这项实验后,居里夫人并没有停止研究。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用她全部青春和生命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但她视名利如粪土,把奖金捐献给科研事业和法国,把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居里夫人于67岁逝世……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只有像居里夫人那样坚持努力,淡泊名利的人才能得到最终的成功!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第2篇】 山羊的伙伴是青草,蜜蜂的伙伴是鲜花,鸟儿的伙伴是天空,而我的伙伴是书。如果书是一片海洋的话,那我就是在书海中遨游的一位游客,或是一个坐着小舟的游客。 近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主要讲了:1898年,玛丽·居里在科学院里宣布一项重大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是关键的一人,其他科学家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和天然放射性,她思考着:其他物质有放射性吗?在那之后,她处处留心着所有东西,两年后,她发现了钋,又发现了镭。她和她的丈夫搞到一吨含镭的矿渣,用大锅冶炼。过了三年又九个月,她们终于提炼出了0.1克镭。它有着美丽的颜色——淡蓝色的荧光。 居里夫人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得了两次诺贝尔奖。但她把奖金给了科研事业与战争中的法国,把奖章给女儿当玩具,自己一直工作到去世。 读完之后,我不断地对自己产生疑问:为什么居里夫人不尽情地享受着自己的余生,而是做辛苦的实验呢?为什么她不会被困难吓倒,不会因为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放弃科学研究呢?她笨吗?啊!我明白了,正是因为居里夫人有着淡泊名利的品质,才不会因为这些名誉所吸引,因为她有不向社会低头,有献身精神,才不会被困难吓倒,有负担才不放弃科学啊!她这不是笨啊!如果我们能和居里夫人一样,不怕困难,有献身精神,也应该说是祖国的骄傲!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习一下居里夫人吧!正因为有着她的优秀品质,她的“美丽”才能流传于世,跨越百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共同努力吧!

中国和西班牙的文化差异

从身势语看中国和西班牙的文化差异 [摘要]身势语是非言语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和西班牙两国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存在差异,身势语也不尽相同。对中、西两国身势语进行比较可以使中国的西班牙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两国身势语的异同,从而加深对中、西两国文化差异的理解,减少跨文化交际时因身势语而造成的障碍。[关键词]西班牙语身势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引言 身势语(kinésica)也叫身体语或体态语,指交际者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行为动作来表达一定的信息。身势语是非言语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情感的表达手段中有65%是靠身姿、手势、表情等身势语完成的,正如david abercrombie所指出的:“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中国和西班牙两国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存在差异,身势语也不尽相同,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可能差别很大,因此有必要对中、西两国的身势语作一比较,从而加深对中、西两国文化差异的理解,减少跨文化交际时因身势语而造成的障碍。 一、中国和西班牙身势语比较 身势语包括基本姿态、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有些身势语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是中国人

还是西班牙人在快乐时都会不自觉地微笑,悲伤时也会不自觉地落泪,害羞时会脸红,生气时会蹙眉,受到惊吓时眼睛会不自觉地睁大。也有很多身势语是后天习得的:如西班牙人吃饭时会用餐刀切割食物,再用叉子将食物送到口中,中国人则用筷子夹起食物再将其送到口中。身势语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我们仅从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身体接触等方面对中国和西班牙身势语的异同加以比较。 (一)身姿语(postura corporal) 身姿语主要包括交际者的身体动作、坐立姿势、头部动作等等。中西两国许多身姿语具有相似性,比如点头均表示对某观点的肯定和赞同,摇头则表示否定和反对,在正式场合中伸懒腰、打哈欠都是不礼貌的。也有许多身姿语所传递的意义是不同的。跷二郎腿是两国都有的现象,但是这在西班牙是一种自我戒备的姿势,而在中国则是比较普遍的坐姿。需要指出的是不管在西班牙还是在中国腿跷得太高、脚尖指向别人,或者不停地晃动都是不礼貌的行为。另外在中国,小辈或者下级在长辈和上级面前最好不跷二郎腿,否则给人一种不谦恭的感觉。 中国和西班牙人在非正式的谈话或者正式的会议时采取站立还是坐着的姿势也是不同的。比如在朋友聚会时中国人喜欢请客人坐下交谈,而西班牙人将客人迎到家里后,客人便可以随意走动、站立或是坐下,也可随意拿取主人准备好的餐前小点和饮料。在比较

大学生百年孤独读后感

大学生百年孤独读后感 导语:《百年孤独》之中始终浸淫着的孤独感,是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又是拉美大陆独特的生命力和生存状态的认知和渴望走出孤独的倔强。这不仅仅是叙述一个家族,更是对一个民族的自我反省。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百年孤独读后感 大二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用两个下午看完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当时只是在笔记本上记下一些印象深刻的人物和事件。一是近来无事,二是这本书一直堆在床边,不经意与书对视,随手一翻,那种奇妙的阅读感觉依旧不时撩动,因此决定记下那些美好的阅读体验,当然,更多的是记得那些故事,像一组组合拳,密集地打在我的心上。(一记题外话,在我决定收藏《百年孤独》的时候,我用托朋友刚刚从香港带回来的《不二》和《动物庄园》和不相识的人换了《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 说真的,我可以很明显很故意地就编一个搞笑而蛋疼的儿童节故事,做作但是自己觉得有意思就好了,脸不红心不跳。但是对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却没法不真诚,因为加西亚·马尔克斯老师是那样真诚的作家,如果你看过他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你就会知道,在我喜欢的人和书

面前,我无比真诚。 多数人都是放下书本后就洋洋洒洒写下那些冲撞他心灵,给他奇妙阅读体验的读后感,而我却是在两年后。如此这般,一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记忆力有莫名的信心,二是,只是零碎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算是对只需对自己负责,因而无所顾忌,三是,出于对时间老鬼的信任,相信经过时间冲刷过后留下的,一定是最鲜艳的金子般的记忆。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这个可能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开头,后来被无数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引用和模仿,当然并不是局限于开头,而是句式的写法,把时间、空间和记忆打乱之后的更加广阔的写作可能性,因为这段开头的先创性和经典性,后来者相类似的写法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比如余华的《兄弟》、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红高原》以及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里的一句:“"很多年之后,我有个绰号叫做西毒,任何人都可以变的狠毒……."也许这样说对其他写作者不公平,但是“许多年后……”这段开头的印记已经牢牢地印在了文学史上,如同杜拉斯所说:“我书已成,不可磨灭。” 初读《百年孤独》,觉得很晦涩,因为里面的人物实在太多,名字也太长,越往后就有越多的奥雷里亚诺、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但是其实越往后人物性格就越突出,人物

《中国历史地理》古代政区演变与中国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中国文化发展、历史地名之间的关系

2011-2012年第一学期《中国历史地理》科目作业古代政区演变与中国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中国文化发展、历史地名之间的关系 第一,古代政区演变与中国自然环境的关系。 古代政区的划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依山川形便,将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政区与自然区的重合,有利于加强管理。比如说元明清以来的省制和自然环境就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河南省指黄河以南,山西指太行山以西,湖南湖北一洞庭湖为分界线等等,以此作为分界线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抵御自然灾害,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二,古代政区演变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政区划分的变化与历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关系密切相关,主要行政区划的变化与政权交替都有着密切关联。最为行政区划中的第一等级的政区,经常会变化很大,这与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君主权力一直处于不断的加强的趋势,这就要求地方权力的不断的削弱,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这必然导致社会权力的重新划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区演变必然是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皇权强化趋势一致,换句话说,政区演变服从于政治制度。举个例子,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在刚开始时这种制度还是行之有效的,但到了春秋末期,这样的国中之国的政区却失去了他原来的效果,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不断的进行攻伐,使得这种分封这种中央统治地方的方式受到了彻底的破坏,直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这种与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相违背的政区被废除,代之而起的是郡县

制。 第三,古代政区演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农业经济区的划分与土壤、山河、气候等影响与自然区相吻合,一般来说一级行政区与经济区在元代以前是相吻合的,但元代以后受到政治影响,但县级政区在大多少数地方都与经济区相吻合。地方行政区的最大的职能是解决职能,替中央或上级机构在一定区域内组织经济生产和征收税负的任务。在许多的情况下一级政区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便于中央收缴赋税。聚敛财富,而且,政区的划分大多是以经济指标来划分的。人口是古代社会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划分政区以及行政等级的依据。举个例子宋代时设立的一个监云安监是为了生产盐业而设立的一个行政区域,这样的政区的设立其实是为了生产的需要,为的是进行经济活动。 第四,政区演变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系。 在进行政区划分是往往会考虑不同的文化的影响,往往会把同一种文化的的地方划分在同一个政区里面,换句话说就是在进行政区划分是得考虑文化的认同感。从另外一面出发,政区一旦划定了,就会在这个政区里面形成一定的文化,或者是原有的文化认同感得到了加强。民俗是政区划分的一个重要原则,假如在一个政区内存在着不同的几种文化,几种认同感,假使有一两种文化在认同感上是冲突的,那么会造成政区内的不稳定,甚至爆发械斗之类的事件,这不利于政区的统治和统治者的意愿,因此在划分时会尽量的避开不同文化划分在同一政区内的决策。举个例子,中国有七大方言区,因此在政区划分时尽量避开。清代时期,广东设立的十个府里面有潮州府和其他府,是不会把讲潮州话的县置于讲粤语,或是讲客家话所管辖的州府的统治下,这不仅加强了潮州府内的文化认同感,也避免了不同文化在同一政区内的冲

中国新闻史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选) 中国古代报纸是指在唐代出现的有确证的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 (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特征:内容:刊登皇帝谕旨、臣僚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形式: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和文字体裁划分,没有广告 发行与传递: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 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选) 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选) 邸报: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 内容: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开降奖惩、战报等。 性质: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作用: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小报内容:以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是一个不定期的非宫方报纸。 性质: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作用:它突破了宫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宫方“邸报”一统天下的格局,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求。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选) 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性质:它是由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报抄。 作用: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作用。同时也为其他近代报刊提供转载 5.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情况。(选) 印刷:明代官方发布的邸报,仍为手抄; 清代的官方邸报,继续采用手写传抄的办法; 始于明代中后期民间报房的京报,最初可能是手抄的,但很快就有了刻印的。此后出现“黄皮京报” 发行:自唐至清,历代官方的邸报都是经过邮驿渠道,从中央发往各地的,因此,邸报又称驿报; 私自刊行的小报和复制(复抄或翻印)的邸报,历代都是自行销售的; 民间报房刊行的京报,从收集材料、编印或复抄到发行,都是自行办理的; 京报有人专送 6.邸报与现代报纸的区别。(主观) 第二章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1.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 消极作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活动中的作用,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 积极作用:①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 ②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和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梁发、王韬、钱昕伯)受到新闻 工作的职业训练; ③在印刷设备和技术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最早的中文铅字和印刷 机,都是从国外进口,首先在外报使用的) 2.简要评述王韬的主要贡献。 ①鼓吹国人办报。主张中国应自行办报,还要办西文报 ②重视报刊政论。《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论文集 ③致力于革新文风。采用浅显的文言,议论时政 3.外报和中国古代报纸的区别。 ①在内容上,外报可报道百姓日常生活琐事;古代报纸只记载朝廷政事 ②在板报思想上,外报都有明确的、具体的宗旨;古代报纸却没有一篇直接阐述办报思想与方针的

人教版小升初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单元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复习、梳理第一、二单元课文要点。 2、复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道理的方法;复习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复习体会作者表现民族特点的方法。 3、背诵《文言文两则》《匆匆》以及《日积月累》中的内容,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文言文两则》 1、熟读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以及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背诵课文。 3、知道两篇文言文揭示的道理。 二、《匆匆》 1、朱自清的散文,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的心情。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背诵全文。 三、《桃花心木》 1、借物喻人的散文,借树苗的成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接受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以及作者的感悟。 四、《北京的春节》 1、作者老舍,描绘了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2、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人们的活动贯穿全文。 3、复习体会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第二课时:单元复习(二) 教学目标: 1、复习、梳理第三、四单元课文要点。 2、复习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表达情感;复习外国名著,体会作品人物思想感情。 3、背诵《为人民服务》以及《日积月累》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十六年前的回忆》 1、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3、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二、《为人民服务》 1、作者毛泽东。 2、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体会议论文逻辑的严密性。 4、背诵全文。 三、《卖火柴的小女孩》

百年孤独读后感3000字3篇

百年孤独读后感3000 字 3 篇 导语:一部名著,一个人生的简史,一部名著,总是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心灵上不一样的冲击,《百年孤独》当读它时,会让人觉得孤独不是可悲的可耻的,而是上帝的恩泽,让我们如此安静。更多高中作文尽在巨人作文网。 我喜欢《百年孤独》这本书,因为读它让我觉得孤独不是可悲的可耻的,而是上帝的恩泽,让我们如此安静。 男人过了30 很多事就不得不想了。人生总是这样充满了苦累,但是也充满了希望和成就。我们都是这天地间飞舞的尘埃。还是要尽量开心的过日子!我说的太多了,显然是事业,家庭,身体的病痛共同造就了姑父的忧郁,不是《百年孤独》可是我的孤独是从哪里来的呢?我用了两天半的时间把那本书看完了,那两天晚上和书里的结局一样忽然下起很大的雨。外面一直有只猫在叫,声嘶力竭的,声音很恐怖,很狰狞.但我没害怕或是讨厌,只是觉得它很可怜。有时候我们是如此的想去照顾一个人或者一种生物,可是谁是我应该去关心的呢?北方的天气就是这样,即使是夏天下起雨来还是会很冰凉。忽然觉得自己成了故事中的人,被这孤独吞没了.第二天我就开始生病,去医院打了几天的点滴。虽然雨早停了,天早晴了,可是隔了很久我才察觉到.我想孤独就是顺着点滴瓶里的液体流进我的身体里,出不来了?? 篇二:《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百年孤独》读后感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虚构市镇马孔多的兴衰在一系列的遗

忘和孤独中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 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也许是第一遍阅读的缘故,这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巨作让我有些懵懂。 1965 年马尔克斯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6月29日小说发表。198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 《百年孤独》里描述的一个几乎神话般的小镇马孔多,这是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整个拉 美国家真实历史的缩影,是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是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小说中的布恩迪亚家族延续了100 多年,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独中,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他们在自己的孤独中终其一生。虽然布恩迪亚家族历经六世,也有过繁华与鼎盛,但自始自终没有人能逃离孤独。每一个灵魂都在孤独中游荡,家庭成员中没有情感,没有交流,没有沟通与理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没有人关心他人,没有人关心身外的世界。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却不知道为何忙碌。他们在忙碌中体味孤独,甚至享受孤独,最后在孤独中离开这个世界。虽然他们孤独的表象一样,但孤独的缘由却不尽相同。 乌尔苏拉的孤独是理性的,这个经历一个多世纪的老人历经沧桑,却一门心思为家族的兴旺而努力。她孤独地奋斗着,争取着,看管着,但直到老死,仍是一个人在努力。没有人感谢她,没有人支持她,没有人继承她,没有人关注她,她的努力空前绝后,她的孤独也成为布恩迪亚家族中唯一理性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1 今天,我们老师与我们共同学习了一篇叫作《跨越百年的美丽》的课文,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不禁对居里夫妇的敬佩由然而生,深有其感。 居里夫人她非常坚强,她视名如粪土,视钱财如粪土,她觉得只有为大众服务才是最重要的,她活着是为了别人能幸福,她身为一名科学家,获得过许多奖项,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顶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她没有被盛名宠坏,把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奖项全一分不剩地捐给了慈善机构,她博大的胸怀令我震憾,她们这一种精神,正是我所缺少的成份,她与我相比,我是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而她却是一位为别人放弃自己的荣华富贵,从今天起我要以好为傍样,无论在学习方面、吃苦方面、舍己为人方面等都要向这们伟人学习,不仅是我,所有的小学生都应该以她为傍样,在心中树立好了一个傍样,才能好好学习。居里夫人不畏艰险,不畏危险交自身投入

到为科研研究中,她一生获得过许多奖项,可她并没有炫耀,也没有张狂,而是一如既往地搞科研工作,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世界着名人物中,马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从他说得这句话,我深深得体会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好品质! 从今天起,从此时此刻起,我要向居里夫人学习她的种种令我学习的优点,取长补短,做一名像居里夫人一样的人。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2 这篇课文是描写居里夫人和她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艰辛过程。 玛丽-居里是波兰的著名女科学家曾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107个名誉头衔,同时她也是个爱国主义者。 她——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不仅外表让人惊叹,她的智慧也同时令人敬佩。在玛丽-居里宣布这项惊人的发现时,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她有着项惊人的发现不是一下子得来的,而是靠她那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的精神,她那对科学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她那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 终于,在玛丽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时间里,她提炼出了0.1克的镭!

西班牙国家简介及地理历史

西班牙国家简介 西班牙(西语:Reino de Espa?a)是一个 位于欧洲西南部的国家,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南 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西邻同处于伊比利亚半 岛的葡萄牙,北濒比斯开湾,东北部与法国及 安道尔接壤,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 哥相望。境内多山,为欧洲高山国家之一。在 近代史上西班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发源地,并于16世纪时成为影响世界的全球性帝国。西班牙拥有十分优越的旅游资源,有“旅游王国”美誉。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于15世纪中期至16世纪末期时成为影响世界的全球性帝国。如今全球有5亿说西班牙语的人口,为世界上使用人数第三多的母语,并且是使用国家第二多的语言。西班牙在当今世界属于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居欧洲国家前列。西班牙现有人口4606万人(截止08年1月1日),其中外国移民522万,超过人口总数的11%, 人口次于德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居欧洲第五位。西班牙人口布不均匀,沿海人口稠密,在约占全国面积的2/3的内地,居民仅有1/3。

西班牙语是世界第三大语言(第一,第二 为汉语和英语),世界第二大通用语。在七大 洲中,主要是在拉丁美洲国家中,约有 352,000,000人使用。西班牙的主要民族是 占总人口70%以上的卡斯蒂利亚人。加泰罗 尼亚人、加利西亚人和巴斯克人是西班牙20 个少数民族中最重要的三个。加泰罗尼亚人主要居住在西班牙东北部,巴塞罗那即是加泰罗尼亚重镇。少数加泰罗尼亚人住在阿拉贡地区,在德国、意大利、安道尔以及其它国家还有约60万人;加利西亚人的聚居地在西北部的加利西亚地区,他们的起源同葡萄牙人有亲缘关系,文化、语言上也很接近,在国外加利西亚人主要集中在阿根廷,总共有97.5万;巴斯克人分布在比利牛斯山的西侧,沿着坎塔布连山麓和比斯开湾沿岸居住,在国外约有30万人,很多在法国。社会学家们至今未能找到巴斯克族的起源。在这三个地区,民族语言同西班牙语(卡斯蒂利亚语)一样都是官方语言。 西班牙最大的三个城市是马德里、巴塞罗那和瓦伦西亚,他们的人口都在200万人以上。 在约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的内地,人口只有全国的三分之一,剩下的都集中在濒临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工业繁荣地区。沿海一带的比斯开省每平方公里有263人,巴塞罗那省更达284人。在一些工业区,如阿斯图里亚斯、巴斯克、加泰罗尼亚等,甚至每平方公里超过500人。而在特鲁埃尔、索里亚和拉曼恰某些人烟稀少的地区每平方公里只有9人。在内地,唯一人口密度比较高的只有首都所在地的马德里省,每平方公里也超过五百人。 西班牙人口严重趋向老龄化。西班牙被称为欧洲最适合居住的国家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口平均寿命在去年就达到81岁,在欧洲仅次于荷兰。尽管是传统天主教国家,但是由于受到现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冲击,青年人趋向于晚结婚、不结婚、不要孩子。婚龄男女结婚率只有千分之五左右,也就是说同居比例巨大。八十年代初期结婚人数一度每年减少百分之二十五。目前,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孩子,家庭规模缩小到每户三人左右,在欧洲属于较低水平。不过西班牙的离婚率也较低,只有千分之零点五。西班牙的儿童死亡率也是欧洲比较低的,在百分之一以下。大量海外移民也造成了西班牙人口的低增长率,这是她与其他西方国家人口低增长原因的不同之处。目前在国外居住的西班牙人总计约有336万人,其中美洲有220.7万人,欧洲为107.3万。不断的迁移是西班牙人口统计的特点,这与她曾经的殖民地统治有关。新大陆发现之后,大量的西班牙人涌向中美洲和南美洲、甚至北美洲的一部分地区寻找黄金和冒险。到1913年,西班牙美洲移民共有22 万。战后,西班牙移民方向发生了方向性的逆转。1960年以前,最多有百分之八十五的移民的目标是大西洋对岸的美洲,后来骤降

《百年孤独》读后感3000字

《百年孤独》读后感3000字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百年孤独》的问世,为马尔克斯赢得了世界各方的声誉,马尔克斯也因该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梦幻般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与争斗”而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初次阅读时,我们总会感觉到懵懵懂懂:它到底想表现什么?作者因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那这本书的内涵应该很深刻,它到底是什么?一个家族兴衰的过程及结束的原因?还是告诉读者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无法逃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真实再现? 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奇怪的地方,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这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最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领悟到,作家在讲述这个家族七代人所经历的神话般的故事时,也着力描述了马贡多的兴盛衰败,它浓缩了哥伦比亚的百年沧桑,也蕴涵了拉美人民在内忧外患下所受的屈辱与苦难。而作者正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括弄的正确途径。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那种孤独令你无所适从。 孤独是《百年孤独》的母题,也是这部小说悲剧精神的核心,在小说中,孤独不仅仅是一种情绪,它成为了人类一整生存状态,是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精神特质来反映的。孤独是《百年孤独》无所不在的影子,它附着在每个人的身上,笼罩着小镇马贡多,与之相随的是对宿命的恐惧,对生存的绝望。布恩地亚家族延续了100多年,虽然这个家族的成员们孤独的缘由却不尽相同,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独中,并在其中终其一生。虽然布恩地亚家族历经六世,也有过繁华与鼎盛,但自始自终没有人能逃离孤独。每一个灵魂都在孤独中游荡,家庭成员中没有情感,没有交流,没

《童眸》的读后感300字作文精选五篇

《童眸》的读后感300字作文精选五篇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童眸》的读后感300字作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童眸》的读后感300字作文精选五篇(一) 童年在我们眼里是无忧无虑、欢快无比的。可你知道吗,有些人的童年并没有那么美好,他们的童年里只有贫穷与无助。黄蓓佳奶奶笔下的《童眸》,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另类童年。 《童眸》讲述的是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苏中小镇一个名叫“仁字巷”里的一群孩子的童年故事。作品中的白毛、朵儿、马小五、弯弯、大丫头、二丫头等,在那历史悠久的“仁字巷”里过着清寒的童年生活。 白毛,因为得了白化病,与周围人不一样,而受到了人们的冷落,将自己封闭。是善良的朵儿,慈祥的好婆,像一缕阳光照进了他的心房。让他变得开朗起来。 二丫头是个自尊心很强,心灵手巧的女孩,因为自己的姐姐患有羊癫疯丑态百出,而将她推下河。却在别人辱骂,毒打姐姐的时候,挺身而出。最后为救姐姐,溺水身亡。 细妹在经历家中一系列巨大变故后,迅速成长。在马小五的帮助下,靠着一双巧手,开起了一家芝麻糖店,却因为占道,店被砸了。而细妹不顾妈妈的反对远离马小五,反而跟着马小五去上海打拼。 “仁字巷”的孩子们,接受了许多生活的磨难,最后,在自己

朋友和亲人的帮助下渡过难关,造成了他们童年难忘的回忆。 《童眸》的读后感300字作文精选五篇(二) 暑假里读了一本黄蓓佳写的童眸,深深地被故事中几位主人公的童年吸引了。 故事讲的是70年代仁字巷里白毛,朵儿,大Y,二Y几位小伙伴别样的童年,他们的性格各异,天真活泼的像一群小天使,主人公朵儿,一个善良却又胆小的女孩有什么事只会在心里想,过后,又会跟他一起住在仁字巷的好婆说,他的善良让我铭记在新,这么小拥有一颗菩提心,实在难得。就因为这样,才引起了一群和他差不多的小孩子,有细妹,二丫头,马小五,卫南……这些天真的孩子们,朵儿的邻居白毛,生下来呀,全身都是白的,除了黑色的眼珠炯炯有神,就再也看不到一点黑色,好可惜,好好的一个孩子,生下来得了绝症,却见不得阳光,于是,鼻翼上架了一副墨镜,这时,不得不提到朵儿的弟弟弯弯了,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听话又乖巧,天真纯朴,好招人喜欢,用自己心爱的玩具,让白毛在死前获得了一点快乐,那个年代的孩子生活条件很差,想起我现在幸福时光,从小到现在,家里的玩具一大堆,相比真的该知足,珍惜。 白毛的故事让我看了很难过,因为生了绝症,大家都不理睬他,让他好孤独,我们需要去帮助这些弱者。 《童眸》的读后感300字作文精选五篇(三)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个益友,则《童眸》这本书则像一位知心好友,令人难以忘怀。

晚清中国与西班牙关系的一部罕见史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e16671174.html, 晚清中国与西班牙关系的一部罕见史料 作者:权赫秀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03期 〔摘要〕笔者在韩国发现的蔡钧著《出洋琐记》,是1885年由王韬在上海手校并刊印,早在19世纪末就被朝鲜国王收藏并成为了解欧美社会的参考资料。蔡钧属于近代中国最早一代的外交官,《出洋琐记》是他有关1881-1884年间先后在美国与西班牙担任外交官并环球旅行的个人记录,是有关1882-1884年间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几乎唯一的中文记载,而且可能也是整个晚清时期中国人有关西班牙最详细的见闻记录,在晚清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以及晚清中外关系史方面无疑是一部罕见的珍贵史料。 〔关键词〕蔡钧;《出洋琐记》;韩国藏本;史料价值 〔中图分类号〕K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3-0154-09 ①蔡钧:《出使须知》自序,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藏书阁藏本。本稿所引用《出使须知》相关内容,均出自该藏本。 ②参见〔英〕费尔萨姆著,胡其安译《外交手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 22、31页。 〔作者简介〕权赫秀,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沈阳 110136。 2000年,笔者曾在韩国学中央研究院(The 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藏书阁发现了由蔡钧撰著并由王韬刊印的《出使须知》藏本,并在2003年撰文向国内学界介绍了这一资料。〔1〕当时,笔者根据上述《出使须知》自序的相关内容,曾指出蔡钧还撰著过如下两书,一曰《舌人小录》,一曰《出洋琐记》,①只是当时还未能见到该两书,因而无法了解其“庐山真面目”。到2009年上半年赴韩国高丽大学讲学期间,笔者又在国立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奎章阁进一步发现了仍由蔡钧撰著并由王韬刊印的《出洋琐记》藏本,因撰此文以介绍这一有关近代早期对外关系史的一份罕见珍贵史料。 一、蔡钧其人及其《出洋琐记》的刊印与收藏情况 早在1881-1884年间,蔡钧就曾“随使”美国、西班牙(时称日斯巴尼亚)与秘鲁三国并曾驻扎西班牙两年有余,尽管在其级别上大体属于较驻外公使低一级别的“随员”(attache)及“参赞”(counsellor)系列②,却也称得上是近代中国最早一代派驻国外的外交官,到1901-1903年间还曾担任过清政府驻日公使。〔2〕然而,清政府官方资料中有关蔡钧的资料却是寥寥无几,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3〕中便无他的履历资料,至于收录蔡钧人物资料的仅有的两部近代人物辞典中,居然完全没有记录他早年“随使”美国、西班牙与秘鲁三国的内容。〔4〕可见蔡钧在1880年代初期“随使”美、欧并曾留下相关记录的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实在是一部包容万象、精彩缤纷的史诗级小说。一部悠长的家族恩怨史,隐隐约约中映衬着拉美社会近一个世纪的的波谲云涌。于刀光剑影、战火纷飞和儿女情长的期期艾艾与冤冤孽孽中,更是折射出一幅地道的拉美文化及社会人伦道德的画卷。真可谓是一本奇书。而正本“奇书”正是围绕着布恩迪亚家族与马孔多一百年的兴衰荣辱而展开的。 正如全书结尾处写的那样:这个注定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作为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代表作,书中充斥着大量作者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后的痕迹(尤其是那场一连下了四年的雨和一挂就十年的艳阳,还有那两百多节运送尸体的火车。浪漫主义的气息随处可见。),伴以各种或鲜明乖张,或沉郁顿挫,又或是幽默诙谐的文字,于潜移默化中就牢牢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一旦开卷,就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就将整本书读完,丝毫不顾忌那些枯燥晦涩的人名。 随着情节的推移流动,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和表现手法,尤其是寓情于景——作者通过时不时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不知不觉中调动了读者的所有感官,使读者拥有身临其境之感,为乌尔苏拉的勤劳勇敢而心生敬意;为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沉浮的人生与战争宿命而唏嘘不已;为丽贝卡的食土情怀与孤独终老而深深震撼;为费尔南达的保守虚伪而啼笑皆非;为梅梅激情却无果的爱情而久久留恋……马孔多前的小溪从原先的清澈见底到香蕉公司时 的“色彩缤纷”再到奥雷里亚诺·巴比伦眼中的浑浊萧瑟,马孔多一百年来的风雨潇潇,即是无情的轮回,也是自得其理的发展。 象征手法的运用也为本书的表达效果增色不少。印象最深的就是马孔多的居民集体患上失眠症这一段——马孔多的居民为防止失眠症带来的记忆力衰退,将每日所行之事、所言之语纷纷写于小标签上,贴满整个居室。我认为,一字一句皆象征着作者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过去的种种回忆——尽管人们通过失眠症而变得精力充沛,但一直向前走的你是否还记得昨日的星辉斑斓?人生固然需要进步,但在疲累之时,欲休息之际,会不会因为已忘记回家、回心里的路而懊恼万分,捶胸顿足呢? 在阅读时,我也曾深深沉浸于那些精彩绝伦的神话典故中。到底是魔幻现实主义,吉普赛人的飞毯、日夜缠绕布恩迪亚的鬼魂、蕾梅黛丝的升天、与死神对话的阿玛兰妲和那场如史前洪水般的大雨……为整部作品平添了引人入胜的神秘感。只可惜自己对拉美和西班牙的相关文化典故不甚了解,加之初读此书,未能完全领略其中的奥义,甚是可惜。 其实,正如很多评论家所言,马尔克斯似乎使用了一个巨大的哈哈镜和一个不断变换焦距的照相机,虚虚实实,拍出了一张张或夸张怪诞,或深情动人,或发人省醒的人间百态图。 《百年孤独》描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恩怨情仇。其中,我最欣赏亦是最具带入感的便是乌拉苏拉的女儿阿玛兰妲。阿玛兰妲继承了外祖母内敛端庄的品质,年轻时和母亲的远房表亲丽贝卡争夺意大利钢琴技师皮埃特罗,却始终无法阻止皮埃特罗迎娶丽贝卡。终于在婚礼举办前夕,阿玛兰妲意欲毒死丽贝卡,却一经失手毒死了自己尚是少女的嫂子。婚礼被迫延缓时,丽贝卡开始爱上了阿玛兰妲的大哥,皮埃特罗也发现自己渐渐爱上了阿玛兰妲。情况应已如阿玛兰妲之意,可阿玛兰妲却始终以“我们不再是当年那个绣花写诗的少女和抚琴奏曲的少年”为由拒绝皮埃特罗,以致皮埃特罗以自杀结束生命。阿玛兰妲痛心不已,烧伤自己的右手,缠上黑纱,任大好青春年华如烟消逝。此后,虽有马尔克斯上将的苦苦追求,却依然得不到阿玛兰妲对他的真爱。由此,阿玛兰妲带着处女之身为自己织起了寿衣,结束了自己的百年孤独。

18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后题答案

18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后题答案

18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后题答案 1、我认为课题中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还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 2、这项伟大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意义的价值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是在于对科学做出的贡献,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3、我找的句子是“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我的体会是:这句话中的几个数字中知道,虽然居里夫人的工作环境是这样艰苦,可居里夫人仍然坚持不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才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太令人佩服了! 她的报告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居里夫人为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世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这句话讲了居里夫人对科学作出的巨大贡献。 “淡蓝色荧光”是指居里夫人花3年零9个月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这是她获得的成就。这项成就的获得,是以居里夫人整日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为了探寻“其它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段话是对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的赞颂。 “她从……里程碑。” 这句话采用“从……变成……”的句式,说明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这句话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她的报告……” 她的报告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

百年孤独1500字读后感

百年孤独1500字读后感 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来自孤独星球,每个人都是小王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玫瑰花,但 我们不要像小王子那样再错过那多玫瑰花。即使那朵玫瑰花不如别的玫瑰花漂亮和完美, 但既然有缘相识,就值得珍惜······ 高中时曾看过正规出版社出的盗版《百年孤独》,译者黄锦炎先生,那时候上校还叫 做奥雷良诺。每日里挣扎于力学定律和化学公式里的我,自然对此书只是走马观花,被翻 来覆去的一样的人名折腾得不轻。那时候还是首次听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我,对于生出猪尾 巴的孩子,喝了一杯巧克力就可以腾空十二公分,和香妃一样羽化成仙的美人儿雷梅黛丝,一日不停地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雨,都有一种莫名的隔阂感,那时的我不用说对南 美的历史有所了解,甚至连哥伦比亚的在南美洲的位置都不能准确的确认,所以,这本书 之于那时的我而言,其实并无异于一本二流的武侠小说——都不过是打发时间的东西,而 书中各种奇奇怪怪的事和奇奇怪怪的人,亦不过是提供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想象奇观而已。 直到一年多以后,我在一篇《放弃也是一种得到》的课堂命题作文里赤裸裸地抄袭了 此书最为出名的“站在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开头而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狠狠表扬后, 我才了解到此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 后来随年岁渐长,又看了许多小说和非小说的书籍,总时常想起总该重读一下那本已 经看过了事实上却等同于没看过的《百年孤独》,却总也捡不起来。直至2020年,在 《新周刊》的某期上,看到了马尔克斯家人授权大陆出版《百年孤独》,赶忙跑到书店购 得一本,但因俗事耽搁,直至近日才静下心来,花了两日的时间,安安静静地重读了一遍。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 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 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 胎之一。 大学时,看了许多国内当代作家的作品,在许多的作品里,似乎都能看到《百年孤独》的影子。陈忠实的《白鹿原》自不必说,简直就是《百年孤独》的汉化版,众多茅盾文学 奖的作品,我最爱此书。去年莫言获了诺贝尔文学奖,看过莫言的大部分作品,窃以为, 莫言并无作品可超越《白鹿原》,然《白鹿原》模仿痕迹太重,无论行文,结构,脉络, 都极似《百年孤独》。莫言的成名之作《红高粱》,及《生死疲劳》中都可看到马尔克斯 之影响。张炜的《古船》,余华的某短篇,亦可看到马尔克斯的影子,足可见加西亚?马 尔克斯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 《三国演义》被学者们列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确实无愧于这一美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 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弥漫的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专题一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2.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哪一项观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3.李贽认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这表明他 A.坚决反对孔子的主张B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C.不愿与孔子同流合污D极力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4.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看,两人的主张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C.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5.李贽称赞汉朝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李贽 A.揭露道学家的虚伪面目 B.反对男尊女卑的观念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对封建纲常礼教 6.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B.当时我国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8.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B.批判君主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10.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与法家这一思想最为相近的思想家是 A.朱熹B.陆九渊C.李贽D.王夫之 11.黄宗羲说:“天地之生万物,仁也。帝王之养万民,仁也。自三代以后,有以不仁得天下者,则日食、地震应之,再不仁者则自遭陨灭。”其主要的观点是 A.“天人感应”B.“仁”对社会治乱的重大影响 C.君主是天下之大害D.“天行有常” 12.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 A.反映了农民阶级建立平等社会的愿望B.反映专制主义制度逐渐动摇 C.是早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反映D.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要求 13.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