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编版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 导学案

统编版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 导学案

统编版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  导学案
统编版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  导学案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基础扫描】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简述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

1、佛教传入:佛教是在何时传入中国的?简述佛教中国化的发展概况。佛教的传入有何影响?

(1)传入:之际,来自的佛教传入中国。

(2)融合发展:

①朝,佛教盛行,逐渐同儒学和道教相融合。

②时期,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化。

③两宋时期,佛教由盛转衰,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3)影响:

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文学艺术、绘画建筑、音乐和礼仪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对中国人的思维具有启迪作用。

③中国的艺术就是佛教艺术的体现。

2、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传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是怎样传入中国的?简述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与中华文化的融汇概况。

(1)传入:朝末年,等带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2)融合发展:

①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人主张会通中西文化。②《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译著相继介绍到中国。③17世纪,清政府采用历,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工作。

3、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何时受到空前冲击的?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概况。

(1)开始:战争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冲击。

(2)概况:

①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提倡“”,御侮强国。

②运动时期: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如严复、詹天佑等);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政府创办的西书翻译机构。

③、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展开。

④新文化运动,、等人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后来开始接受主义,力求解决中国问题。

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1、对亚洲的影响:简述中华文化在亚洲的传播及产生的影响概况。

(1)汉字外传:①前4世纪至3世纪,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②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

(2)儒学外传:①3—5世纪,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②朝鲜、日本等国的学校把经典作为教科书,成为官学。

(3)佛教外传:佛教经由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促进了各国佛教的发展。

(4)社会制度外传:

①的政治体制基本模仿中国。

②646年,日本开始改新,推行的班田制、租庸调制以及中央集权制,都以

制为蓝本。

③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其制跟中国基本相同。

●下南洋:15世纪,华侨下南洋,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

●下西洋:加深了中国文化对亚非各国的影响。

2、对欧洲的影响:简述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产生的影响概况。

(1)四大发明外传:经由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①推动了欧洲书写材料的变革,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创造了条件。③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④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2)儒学外传:16一18世纪,孔子思想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在欧洲出现了“热”。

(3)丝绸、瓷器外传:中国的、、在欧洲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重点聚焦】

1、历史概念:宋明理学

2、典型史料:

顺治中中分软佩海若望的学识,他说: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又能洁身持行,尽心对事…俾知天生贤人、佐佑定历、补数千年之阙略,非偶然也。——《清史稿·汤若望传》

【链接高考】

1.(2020.1·浙江高考·8)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一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2.(2019.4·浙江高考·8)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番客篇》D.《华事夷言》3.(2019·江苏高考·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A.全面复兴旧学 B.排斥西方新学 C.新学消解旧学 D.崇尚中体西用4.(2019·海南高考·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能力拓展】

1.阅读如表“文献记载和各地考古出土的唐代印书”。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C.佛教成为唐代社会主流思潮D.活字印刷至迟出现于唐代

2.魏晋南北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摩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这反映了

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B.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D.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

3.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期创办的杂志封面,该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4.根据表格内容,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通过发表文章、创办报刊等方式参与新文化运动

B.促进了白话文的推广

C.批判军阀专制,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

D.实现了中国文化的转型

【自我归纳】

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影响

参考答案

【自主核对】

一、1、(1)两汉古印度(2)①魏晋南北朝②隋唐禅宗中国。③宋明理学。(3)②传统。③建塔造像2、(1)明利玛窦(2)③太阳钦天监。3、(1)鸦片(2)①“经世致用”②洋务③康有为、梁启超④陈独秀、李大钊马克思

二、1、(1)①汉字②文字(2)①儒学②儒学儒学(3)中国(4)①朝鲜②大化唐③科举华侨郑和2、(1)阿拉伯①造纸术②火药③指南针④印刷术(2)“中国热”。(3)茶、丝绸、瓷器

【重点聚焦】

1、宋明理学是继承孔孟思想,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强调道德品质、突出责任担当,哲学化、思辨化的新儒学体系。

【链接高考】

1.【答案】B

【考点】“顺乎世界之潮流”——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解析】材料“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体现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影响洋务派,是其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故选B项;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迈出变法第一步,排除A项;洋务派仍然停留在器物变革层面,排除C项;材料强调魏源师夷长技思想对洋务派的影响,而非洋务派“中体西用”对近代化的影响,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华事夷言》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为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故选D 项;《四洲志》由林则徐主持编译,书中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排除A项;《海国图志》由魏源所作,书中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排除B项;《番客篇》,番客指代客居南洋的中国人,排除C项。

3.【答案】D

【考点】“师夷长技”的主张——中体西用

【解析】“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表明提倡中体西用,故D项正确;“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全面复兴旧学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校歌主张学习西方新学,而不是排斥西方新学,故B项错误;校歌主张中西并重,而不是新学消解旧学,故C 项错误。

4.【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师夷长技”思想

【解析】材料“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说明他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故选B项;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不是开放通商口岸,排除A项;材料是学习技术不是政体,排除C项;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与洋务派一脉相承,排除D项。

【能力拓展】

1【答案】B

【解析】根据“文献记载和各地考古出土的唐代印书”反映的信息可知,晚唐时期长安、成都和西川有历书、医书、佛经等印刷,这表明唐代民间印刷业较为活跃,故选B项;

表中的唐代印书不能反映各地的印刷业水平,不能说明唐代各地印刷业水平差距小,

排除A项;佛教在唐代虽然盛行,但儒家思想依然是唐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

表中出土的唐代印书不能体现出是活字印刷,且活字印刷术最早是由北宋毕昇发明的,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由材料“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可知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利用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力传播佛教,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佛教适应儒家思想,没有反映传统价值观的变异,排除A项;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国社会主流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道教与儒、佛的关系,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中“青年杂志”结合所学,1915年创刊的《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刊物,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维新变法运动是光绪在位第二十四年,发生的政治改革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4.【解析】材料强调胡适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推广白话文,批判封建道德、封建专制、

军阀专制,传播自由、民主,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从表格中得不出“实现了”的结论,故选D项;据材料“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任《新青年》的编辑并主编《每周评论》”等可知,胡适主要通过发表文章、创办报刊等方式参与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据材料“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可知,胡适发起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排除B项;据材料“发表了许多抨击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文章”“要求言论、结社、集会结社、书信秘密等人身自由,还人民自由平等的社会权利”可知,胡适批判军阀专制,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排除C项。

【自我归纳】

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影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