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1990年12月19日,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的走向完善,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而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有着进一步的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市场监管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

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05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有一定的执法权限。这些工作和成绩,对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思路,提高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有效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实事求是地说,2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有了初步的增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局面。这些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是通过贯彻执行《证券法》和修改制订与《证券法》相配套的有关行政法规,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初步改善;二是通过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等举措,使上市公司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运作逐步规范。

第二,执法力度逐年加大,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

仅就2007年到2008年两年(即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开始正规化的时期),共查处案件537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及线索232件,做出行政处罚的88件,68家单位和445名个人受到处罚。2008年案件结案率比上年提高29%,罚没款执行率达77.9%。①

二、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不足之处集中表现在缺乏监管的有效性。中国资本市场尽管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仅仅是走过了发展的初级阶段。况且,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基础产生的,是政府强制性主动创造的制度安排,不是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由下而上自然产生的。因此,除了具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普遍特点,作为转轨经济中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产物,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中国资本市场的运作也不够规范。而且,尽管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和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在有效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着有效性程度不高的问题,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与持续、稳定发展资本市场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还有很多的不足,监管有效性还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比较普遍。

证券违法违规主体范围广泛,包括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上市公司高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其他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与其他中介机构以及其他主体八个类别;违法行为多种多样,有法律明确禁止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信息披露违规等行为,有非法证券活动所导致的非法经营违规现象。而且,各种违法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和传导性非常强,一个案件往往包括几个违法行为。②

第二,上市公司存在着诚信问题。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是资本市场产品(股票等交易对象)的提供者,其产品质量决定了市场其他参与者的利益及市场的公平。他们的诚信程度决定了市场上交易对象的可信程度,这对市场的正常交易起着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诚信是资本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对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在我国,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由来已久,曾发生过大庆联谊、琼民源、红光实业、综艺股份、蓝田股份、东方锅炉、银广夏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极大损害了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给我国资本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严重制约了监管有效性的提高。

第三,市场跌多涨少,波动频繁。

考察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历史,市场下跌时间明显比上涨时间长,而且经常出现暴涨暴跌的怪现象及恶性循环。简言之,跌长涨短,暴涨暴跌,增加了监管的复杂性。

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性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考察我国资本市场的

监管实践,对比和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监管经验,可以发现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缺乏有效性有以下原因:

第一,资本市场监管理念还不够科学。

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资本市场监管当然应该有科学的理念指导。监管理念是监管主体开展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所有监管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必须以正确的监管理念为前提。经过二十年的探索,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理念逐渐趋于明确。

监管是我国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监管就没有资本市场现在的成绩,证券监管的成效还是较明显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种种违规行为,市场经常大幅波动,投资者受到伤害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和缺陷存在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证券监管理念一直处于不确定之中。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证监会原主席周正庆曾明确指出:“进一步利用股票市场更好地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周正庆、陈耀先同志在“利用股票市场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由此可见,资本市场建立的初衷只是看重其融资功能,是为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筹集资金,而忽略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和投资功能。我国当时的监管理念是:证券监管更多偏向于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证券发行监管以行政审批、额度控制为主要手段;证券监管是监管机构对市场的直接控制等等。

因此,在监管活动及政策制定上存在着明显不足。稳定、健康的资本市场要求制度完善、行为透明,而且还要求市场参与主体有公平的地位。而我国资本市

场成立之初的这种理念,使得国有企业获得优先的市场地位,其结果必然是无法公平地保护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而监管机构特殊的职责,行政审批,额度控制等等,也是比较典型的计划经济的做法,与高度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必然有很多的不协调。再如对市场的“直接控制”,在市场规模较小时,在上海市场只有8家上市公司时,或许是可行的。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直接控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了。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监管经验的积累,监管理念逐步变化,开始认识到保持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的重要性,也开始认识到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性。这一点,从1999年正式颁布的《证券法》中的第一条中就可看出。该条规定:“为了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监管机构也开始改变“直接控制”的思路,逐步缩小计划控制的比重。例如,2005年新修订的《证券法》明确规定,将证券上市的权力赋予证券交易所。而原《证券法》规定,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即证监会)审批股票与债券上市交易。新修改的《证券法》则规定,证券上市交易申请,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提出,经证券交易所审核同意后,双方签订上市协议即可上市交易(当然,发行权还是由证监会控制的)。

尽管证券监管理念正在逐步明确,科学性也在不断提高,但对于资本市场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深化。例如,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市场的基础建设与关注市场涨跌的关系、监管过程中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的协调、监管过程中的宽严适度问题等等都需要提高认识。下面仅对市场的规范与发展、监管过程中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的协调问题进行初步分析,说明监管理念的不正确对监管有效性的制约。

发展与规范是中国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二者尽管从整体上有着很强的统一性,但就特定时期来说,则有着明显的冲突。正如原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所说:“二者往往只能选其一。综观中国资本市场实际运行的轨迹,监管目标始终在二者之间游移,由于政策的多变和监管手段的单一,总的来说,监管目标若选择发展,往往忽视和放松监管,以牺牲市场的规范为代价;反之,若选择规范,则会损害市场正常发展的基础,以市场的停滞和剧烈震荡为代价。”③

第二,监管主体的定位还不清晰、准确。

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还取决监管主体清晰、准确的定位。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对监管主体定位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

2005年修订后的《证券法》明确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资本市场实行监督管理,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目前,中国证监会就是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中国证监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

在我国,监管者兼有监管主体和特殊利益主体的双重角色。一方面,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对资本市场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在中国,很多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国有股占控股地位,因此,政府是这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那么政府到底是以股东身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还是以监管者的身份维持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呢?证监会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当然要代表政府利益。这就使得我国证券监管在行使成熟资本市场所具有的“规范”职能

与承担中国特有的“发展”资本市场的职能时,常常陷于困境。在“规范”行为上,常常对有国资背景的经济主体监管过宽,而对其他经济主体监管过严;在“发展”行为上,当涉及有国资背景的经济主体切身利益时,监管政策便出现“不一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监管主体应从资本市场发展初期的职责不清的多种角色中逐步转变成为资本市场的独立监管者的角色。但到目前为止,监管主体仍然没有实现职能和定位的根本转变。

第三,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

资本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法制经济,要通过法律法规对所有市场参与者加以约束。一切活动,当然包括监管活动,都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这就意味着监管要依法进行。因此,资本市场监管要达到有效性,其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健全是实现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中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法律法规开始逐步完善。但由于新兴加转轨的特点,加上对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有一个逐步了解、认识和熟悉的过程,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法律法规的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的情况,这就使得在一段时期内我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因而在监管过程中就很难提高有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要的法律法规缺位。目前已经颁布的与证券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本来应该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法律,但却以暂行条例发布,显然规格不够。有些重要法律法规,如《国债法》、《期货法》、《证券交易法》尚未推出,这就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对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管。

与发达国家相比,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有明显的差距。例如,美国关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法律有,《1933证券法案》(Securities Act of 1933),监管证券的发行市场;《1934证券交易法案》(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监管证券的流通市场;《1940投资公司法案》(Investment Company Act of 1940)、《1940投资顾问法案》(Investment Advisers Act of 1940),监管投资银行证券经营的有关活动;《1970年证券投资保护法》,目的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止和严惩证券交易中的欺诈、不法投机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这些法律法规几乎涵盖了资本市场及其监管的所有内容,体系也很完整。从世界范围看,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加大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的监管力度。2002年,美国国会在安然、世通事件爆发后,制定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以下简称《萨-奥法案》),即《2002年上市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其立法目的是“遵守证券法律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美国以法律的形式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做出了严格规定,而我国还没有在这方面制定相应的法律。

二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还有一定的缺陷,操作性不强。例如,《公司法》和《证券法》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性法律,但都有一些不足之处。《公司法》缺乏保护少数股东权益的条款,对上市公司退市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证券法》对证券交易没有详细、具体的规定,缺乏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投资法》、《证券交易法》、《投资咨询法》、《证券信誉评级法》等。例如,在交易方式上,2005年新修定的《证券法》第42条规定:“证券交易以现货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交易。”该法第142条规定:“证券公司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这两条规定引入了信用交易制度。而新《证券法》第205条对违反信用交易的法律责任作了规定:“证券公司违反本法规定,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

券的,没收违法所得,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并处以非法融资融券等值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撤销任职资格或者证券从业资格,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与发达国家的信用交易制度相比,我国《证券法》对信用交易法律责任的规定有如下缺陷:仅有行政责任,忽略了刑事责任;规定得过于单薄、笼统,不完备、可操作性不强。

而美国信用交易的法律责任则有完备的规定,明确规定了证券信用交易的刑事责任制度。证券法律责任制度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其中,刑事责任制度最重要,能有效地打击信用交易违法犯罪行为。从美国等国家或地区的证券交易法中看出,违反信用交易的刑事责任有:有期徒刑、罚金。美国《1933证券交易法》第78条之32节第一款规定:“任何人故意违反本法……或者其下的任何规则和规章的任何规定……应被处以不超过100万美元的罚款或者不超过10年的有期徒刑,或者两者并罚。”

第四,缺乏判别监管有效性的事前事后标准。

资本市场监管,是具有预定目标的管理行为,所以一定要强调目标。

资本市场的监管就其本原功能,正如前文中所论述的,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利,实现资本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率,防范市场的系统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证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在监管实践中,维护市场监管的本原功能,应该是监管的重要目标。监管是否有效,首先要看是否实现了监管目标。监管有效性的判别标准,实际上就是影响监管目标实现的重要约束条件。因此,顺理成章地就要考虑有哪些因素影响监管目标的实现?凭什么判断是否实现了监管目标?这就要研究判别监管是否有效的标准。而

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判别监管是否有效的标准,监管实践没有完全按有利于实现监管目标的要求来进行,监管者有时过分关注指数的涨跌上,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者保护、“三公”和防范系统风险的监管目标上。

第五,过度运用行政手段。

监管者应该考虑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不应该过多考虑本部门的局部利益,考虑为上市公司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服务,要注意充分发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功能,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市场的基础建设,例如,各项制度的建设。监管者不能舍本逐末,过分关注甚至试图控制指数的涨跌,去调控和干预市场。

在我国资本市场十几年的监管实践中,从偏爱行政手段到逐步认识到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应该合理配合。尽管配合的水平正在逐渐提高,但目前在两种手段的应用上,可以看出监管部门还是更习惯于使用行政手段。对此,张育军就曾指出:“在市场低迷时,为了社会稳定,政府和监管机构多次采取行政或政治手段进行‘托市’或‘救市’。如1994年7月‘三大救市政策’和1999年6月《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当市场处于牛市时,监管机构由于担心市场出现过热和过度投机,监管与规范上升为首要目标。此时,监管机构采取多种手段抑制市场过热,但由于与市场发展趋势和投资者预期相反,这些政策收效甚微,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最后迫使政府和监管机构采取极端的行政手段来抑制和冷却股市,造成市场剧烈震荡。如1996年至1997年上半年长达一年半的牛市期间,为抑制股市过热,从1996年4月份开始,监管机构先后出台了12项措施(经济的、行政的措施)抑制股市风险,包括严禁信用交易和市场操纵、限制证券商自营、处罚违规机构和加强风险教育等,并史无前例地于12月1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的股票市场》。”④

张育军在这里所说的就是著名的十二道金牌与《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评论员发表文章的当天,即1996年12月16日,星期一,沪市跳空低开105点,开盘在1005点,收于1000点,收盘重挫9.91%,当时绝大部分的股票都收在跌停板;深证成指当天也是跳空低开423点,开盘在3776点,收盘跌幅为10.08%,同样全部的股票也是收在跌停板上。1996年12月17日,上证指数再度暴跌,跌幅为9.44%,深证成指跌幅也达到了9.99%。著名的“5.19行情”同样与行政手段、《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有关。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坚定信心,规范发展》的评论员文章。这篇文章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认为,5月19日以来,调整两年之久的中国股市开始出现了较大的上升行情,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正常的恢复性上升。文章还指出,资本市场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各方面都要倍加珍惜。此文发表后,股市随即出现大涨,从6月15日的1387点启动,6月30日最高达到1756点。7月1日后又开始剧烈波动。由此可见,行政手段不但不能持久,而且常会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这也说明了监管理念的不正确是导致监管有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六,对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缺乏深入分析。

资本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和操作的不规范,监管部门的监管效果会受到被监管者、中小投资者策略的影响。这是一个博弈过程,涉及到监管方(证监会)、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以及中小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对监管政策的反应。

三、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的对策

资本市场监管,是指政府制定并实施的直接或间接干预资本市场机制或资本市场活动的政策、规则;是指对资本市场影响的行为和过程。而监管活动仅仅有过程是不够的,监管者还应关注效果,也就是制定、实施监管政策和措施期望达到的监管目标。为了实现监管目标,引导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强调监管的有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从市场20年来的运行实际情况看,还存在缺乏监管有效性、阻碍市场发展、明显的市场失灵等许多突出问题。例如,监管的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对资本市场的运行和监管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缺乏科学的监管理念,没有判别监管是否有效的事前与事后标准,对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缺乏研究,监管活动和过程缺乏针对性,偏爱行政手段进行监管,有些监管措施颁布的时机不当,从而在监管过程中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没有有效遏制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场的安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需要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以进一步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发挥资本市场在宏观经济中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前已述及,监管确实是非常正常和必要的,但在实践中,监管却不一定有效。因此,谈监管,重要的是一定要追求有效,只有有效的监管才能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主席戈特利登在1996年的年会上指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百分之八十取决于有效的监管。”由此可见,研究如何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监管时,要充分考虑到资本市场的高风险、高传导、大范围的影响性和市场监管的复杂性,

对监管能力和监管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新兴的中国资本市场还具有典型的转轨特征,更要充分考虑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以更严格和更有效的监管作为保护中小投资者、降低系统风险、稳定市场的基本手段。因此,必须强调有效监管,只有增强监管的有效性,才能发挥监管的正常作用。

监管有效性程度不高,使得中国资本市场尚未充分发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及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也没有发挥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资本市场失灵的问题更严重,表现也相对更突出。因此,在我国,针对监管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需要政府加强资本市场监管,解决资本市场失灵问题,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及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

第二,完善系统监管

资本市场监管必须形成一套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各方面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的协调,监管环境与内容的协调,考虑内外因素的协调。因此,只有某一种形式的监管或只是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某些行为的监管都不能实现资本市场监管的有效性。有效性是资本市场的整体行为,是一项系统工程。当然,每一层次的监管都要体现上一层次监管的要求和精神,而无论何种监管都必须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相一致。

我国资本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的监管有效性是建立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上。如果组成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没有完善和规范化,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资本市场的监管也

就只能是徒有其名。资本市场的监管有效性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的法律制度,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完善的金融环境,真正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高于其他市场参与者理性水平的监管者,高素质的投资者等,这些都是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本市场的基础要素,其中任何一项的不完善、不规范都会对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产生反向的制约作用。因此,资本市场监管的有效性,首先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化。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决定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市场经济健全了,最终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监管也就有了坚实的保障和良好的基础。因此说,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是在相辅相成的补充、配合、调整中得以规范和完善的。

另外,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系统监管还强调政策前后一致,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相互矛盾,更不能政策多变,否则会使其他参与者无所适从;参与者也无法形成明确的预期。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

第三,实施制度约束

资本市场作为整个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市场失灵”的困扰。而且市场失灵的表现更明显,比其他市场更加敏感,危害更大,影响程度较高,范围也相对更广。资本市场的失灵主要包括:由于市场上存在的垄断与操纵,市场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内部非经济,信息失灵等因素导致的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对资本市场进行合理的干预是正常和必要的。如果放任自流,就无法实现资本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率,无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利,防范市场的系统风险。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由于资本市场本身具有的不完全竞争或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信息失灵较之其他市场更明显、更突出,也就更容易出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倾向,这些更严重

的失灵需要政府更有效的监管,需要实施制度约束,所以这些国家均通过制定若干法律法规,从制度上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

制度约束是从制度约束参与者的行为,保证能够分享市场长期发展带来的利益,因为监管目标和监管方案执行者自身的特殊利益有时会有冲突,对于资本市场中的监管政策,由于监管方与被监管一方处于不同的环境、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如何能确保双方激励相容就成为监管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但在某个局部,监管与被监管者不可能永远都有统一的利益,监管者不能寄希望于激励合同来解决全部问题。但作为资本市场的被监管方,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希望有一个明确的预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被禁止,需要统一的体制和法律法规平台,需要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而且这是被监管一方最迫切希望的。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监管法律法规来对市场进行监管,才是监管与被监管双方真正的集合点。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因此,加强制度导向,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在这个平台上实施监管,才能够使监管行为遵循最基本的准则。如果说利益引导重视让市场参与者愿意执行政策,则制度约束强调让市场参与者不敢不执行政策,而且,制度约束保证参与者能够分享市场长期发展带来的利益,这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极为重要。

第四,慎用行政手段

以往监管者功利性的取向使得中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的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与监管者的主管部门角色相对应,监管部门总是试图调控市场,而且经常以实际行动表达其调控市场的意图,不断地强化政策市的预期。在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指数大幅下跌时,发社论、出政策、降税率、压供给、救机构,大幅上涨时则查违规、提税率、增供给。例如,“维稳”问题,《人民日报》文章,就带

有明显的行政色彩,甚至可以说是典型的利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的做法。前面的分析已经得出结论,这既是引起市场参与者不满的重要原因,客观上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尊重市场的规律,要认识到,资本市场只能监管,不能调控。在资本市场监管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过分运用行政手段。

提高资本市场的监管效果,增强监管有效性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理解监管有效性,如何增强监管有效性,从那些方面增强监管有效性,就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实践证明,加强监管、增强监管有效性需要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因此,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参见2009年1月16日《证券时报》。

②参见2008年7月22日《世界财经报道》。

③④张育军,“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分析”,《资本市场导报》,2003年7月号。^

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的重要性

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的重要性 今冬第二场大雪让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胡同1号瀚海海运仓大厦办公的白领们感到阵阵寒意。比天气更冷的是投资者王敏(化名)的心。去年7月份,他在这里购买了中元宝盛的一年期产品,至今仍未兑付,而中元宝盛相关负责人已经“失联”。 11月23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在官方网站公告一份包含12家私募基金公司的失联(异常)名单,其中10家私募基金为无产品管理的公司,部分采用自有资金运营,部分属于空壳公司。这12家私募分别是:华天国泰、中融坤瑞、中元宝盛、融易融、银河瑞盈、中投华融、万弘基金(苏州)、湖北奥信创业投资、幸汇财富、洲海鸿润、北京幸福财富投资以及深圳中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扰乱基金行业生态 基金业协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失联的情形包括通过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预留的电话无法取得联系,同时协会以电子邮件、短信形式通知机构在限定时间内未获回复。一旦可能“失联”,协会将通过网站发布“失联公告”催促相关机构主动与协会联系,公告发出后5个工作日内仍未与协会联系的,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 在这些失联私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产品的私募,即便部分公司有产品也是通过“路边的理财公司”或所谓的财富管理公司等形式吸引客户。这些“路边的理财”公司从业人员往往是从房地产中介、汽车中介等转行而来,对财富管理行业和理财产品的认知度较低,对

代理销售的私募基金产品更无从了解。其手段无非是两条:一是口头承诺刚性兑付和高收益,公开宣传保本保息;二是“补贴”营销,将基金的年化收益拉高8%至10%,有的借助互联网等新型传播手段,公开宣传年化收益率可达50%以上。 “融美众筹系统”表示,公布失联私募说明监管部门有警示风险之意,在备案制下淘汰空壳私募机构的努力正在发挥效力。 其实,在2014年就已有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因过度宣传被罚的先例。如数米基金网因宣传“数米胜百八”活动,存在“最高可享8.8%年化收益”等不当用语,收到浙江省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天天基金网因在官网宣传“活动年化总收益10%”“欲购从速”“100%有保证”等,且未充分揭示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风险,收到上海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11月17日,上市公司新华百货(30.68, 0.00, 0.00%)发布公告称,其第二大股东上海宝银被有关部门处罚。基金业协会就此表态:上海宝银发表的一封公开信有关内容构成对上海宝银及其管理的私募基金的宣传推介,违反了《证券投资基金法》和《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基金业协会重申,私募基金行业不是法外之地,无论何种理由,严禁违法公开宣传推介。 一路财富副总经理刘嘉认为,不规范的营销和代理活动导致部分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吃罚单”是迟早的事,因为依靠补贴和高收益吸引客户不仅不是长久之计,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行业“生态”。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场所,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则通过证券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 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 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 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为公司股东单位。 2、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 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 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大连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海峡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十几家股权 交易市场。

2020年中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其对策答案

1.我国已签署的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世界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是()。(10.0分)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C.《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D.《生物多样性公约》 我的答案:A√答对 2.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的()制度,形成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强化污染减排的“倒逼机制”。(10.0分) A.发展循环经济 B.恢复耕地 C.污染物总量控制 D.资源节约管理 我的答案:D×答错 正确答案:A 3.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在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必须首先从发展的()去解决。(10.0分) A.源头 B.过程中 C.结束后

D.全过程 我的答案:A√答对 4.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措施的是()。(10.0分) A.南水北调工程 B.发展低碳能源 C.调整产业结构 D.增加碳汇和碳捕集 我的答案:A√答对 1.做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是我国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对策,其中“节能减排”是指()。(10.0分)) A.节约资源、能源 B.降低能耗 C.减少污染物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包括()。(10.0分)) A.每年向国务院逐级上报目标完成情况 B.省级人民政府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 C.列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内容 D.实行问责制和“少数服从多数”制

我的答案:ABC√答对 1.2011-2015年,中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三湖”包括:太湖、巢湖、鄱阳湖,重点流域管理的目标是:Ⅰ-Ⅱ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5%。(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我国的稀土资源占世界23%,供应量却占世界的90%以上,其开发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环境问题只是由于环境结构的变化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影响或破坏。(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4.2011年我国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属于轻中度富营养化程度。(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 篇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人杰 20xx-04-1616:04:45来源:《中国证券期货》(京)20xx 年9期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

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 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xx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

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19991207 【文献出处】经济研究参考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99文献)(7766字) 【副标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岳颂东 【正文】 环境保护产业是以防治城乡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至今发展仅仅20年,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展望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景,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完善环保产业振兴的政策体系,将使我国环保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1月--6月为期半年的调查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除西藏、宁夏、海南以及台、港、澳地区,以下同)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9090个(企业单位7617个,事业单位1473个),其中专业单位5995个,占单位总数的66%,兼业单位3095个,占单位总数的34%。职工总数169.9万人,其中企业单位148.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7.4%,事业单位21.4万人,占12.6%。环保产业拥有固定资产720.1亿元,其中企业单位620.9亿元,占86.2%,事业单位99.2亿元,占13.8%。环保产业年产值521.7亿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59.2亿元,占总产值的88%,当年实现利润58.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2.6%。调查显示,从1989年到1997年8年间,我国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新兴产业,具备了初步的产业规模,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保产业纵向与自身相比,发展是不慢的;但是横向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发展则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产业的总量规模依然不大,发展潜力十分看好。 1997年环保产业年总产值为521.7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十分严重的我国来说,确实不是很大。另外,在全国7617家企业中,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90%左右,大中型企业占10%左右,即便在总量规模不大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人杰 2013-04-16 16:04:45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京)2012年9期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

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05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有一定的执法权限。这些工作和成绩,对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思路,提高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有效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实事求是地说,2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有了初步的增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局面。这些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是通过贯彻执行《证券法》和修改制订与《证券法》相配套的有关行政法规,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初步改善;二是通过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等举措,使上市公司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运作逐步规范。 第二,执法力度逐年加大,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崔存新贾西城焦红云(济南市平阴县环保局2504000)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本文从环境保护的现状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需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政策的成效不断地被新产生的环境压力抵消,仅仅维持了环境状况不致急剧恶化。 (一)建立适当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 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高的国家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惊叹。但是在光环背后还是有诸多隐忧,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严重。在很多国外舆论的印象中,这条崛起的“中国龙就像从下水道里腾空而起的身上流淌着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恶臭” 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不到十分一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业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自2003年以来提倡“科学的发展观”,不再单纯追求增大GDP。为了打破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困境,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已出现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而大多市场监管的分析只重视行政监管,将信息披露监管由内至外分为董事会、信用中介机构、中国证监会、媒体,实现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优势互补,从新的角度分析了资本市场监管问题,力图建立起更全面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关键词: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监管体系1引言一般在研究监管问题时,人们总是把问题局限于政府的行政监管上,往往把行政监管作为监管的唯一手段和主体,争论也通常集中在证监会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应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各部门的监管权力如何分配和相互配合等问题上。资本市场是流动性强、自由度高的市场,其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信息的供给量和信息分布的对称性。信息供给越充分,则资源配置的效率也越高。因此,对信息披露的监管是规范证券市场运作,化解和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效率的基本措施。2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的要求,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其重点是通过实施激励机制使企业内各利益主体各得其所,处理好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从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入手。(1)应建立独立董事人才数据库。我国目前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是足够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发现他们以及如何使他们愿意从事独立董事工作,前者是一个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沟通渠道的建立问题,后者则是一个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问题。因此,要建好独立董事运作机制,应由中国证监会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进行认定,建立中国独立董事专家数据库,并根据市场上市公司的业务实际情况向其差额推荐独立董事候选人,上市公司通过召开股东大会,将中国证监会推荐的候选人的资历、背景以及与公司有无重要关系等情况予以公布,由股东投票,实行一人一票制或累积投票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2)完善独立财务董事制度。无论从对外信息披露,还是从内部会计控制,会计由于其综合性的价值管理的特点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治理都极为重要。因而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有一定数量的财务董事,特别是外部独立财务董事,对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和正确性、增强董事会的领导和监督作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3加强信用中介监管独立、客观、公正是国际会计师执业界所奉行的基本立场。但在我国,由于体制的原因,独立性建设一直困扰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提供鉴证服务的特殊中介,其声誉不仅关乎自身的生存发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公平效率的保证。因此维护注册会计师行业声誉尤为重要。借鉴各国声誉制度的模式,注册会计师声誉制度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empirenews.page--] (1)声誉信息收集机制。声誉信息的收集是声誉制度的基础。声誉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基本情况信息和执业质量信息。(2)声誉信息评价机制。为保证信息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并增强信息的可理解性,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情况和声誉信息进行量化。声誉的评价标准应真正体现委托人的利益,代表所有委托人的共同长远利益。在可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打分,评级等方法评出各个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能力和执业质量等级,以更有效的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传播。(3)声誉信息传播机制。运用各种媒介加强声誉信息的传播和介绍,以取得共识和认可,加强舆论宣传的力量,让人们真正了解注册会计师,重视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唾弃不诚信行为,加强法律意识。(4)声誉排斥机制。排斥机制都是声誉机制的重要组成。对于声誉差的注册会计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的选择自动将其淘汰出局;另一方面,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应建立健全排斥机制,控制注册会计师的进入和退出,规定严格的进入资格,取消声誉差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优化会计市场。[1][2]下一页当然,声誉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依赖各种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如产权制度、监督机制,惩罚机制、全社会信息制度的建立以及证券市场的完善等等,但是声誉制度并非只能消极等待各种条件的成熟,相反,声誉制度的积极构建将会促进各方面条件的发展和完善,实现声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摘要:市场的表现是远不如过去10年的上升走势,其中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则是,目前证券市场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反过来促使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式的调整。现在的投资者,正处在逐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并探求新的、有效的投资盈利模式过程中。证券市场是通过有效的竞争买卖证券的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字:证券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制度债券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国证券市场却产生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是市场经济的早产儿,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在政府统一监管的前提下,行政手段的过度使用,加上对证券的严格管制使得证券行业基本脱离经营体系,企业融资渠道缺失。而金融开放的现实才凸显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弱小及其难以抵挡外来的压力和竞争的状态。 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政府债券发行)。至于二级市场分割则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 股和H股,构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许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叉挂牌,限制了全国性市场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呈现出A股与B股、H股分割;个人股、内部社会个人股与内部职工股分割,个人股市场与法人股市场分割。如此繁杂的分割,不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4、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持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例外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危机,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枯竭,未来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形势依然严苛。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伍,造成了危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危机危害大气环境。 3、机动车排气污染。

我国环境现状及解决对策

题目:我国环境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如果我们不加以制约、预防,我们地球的环境将越来越恶化,也将制约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限塑、低碳的号召。作为未来接班人的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做出严厉的惩罚。为了同时发展经济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

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 1. 工业污染,所谓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目前,中国的很多工业往往伴随着资源大量消耗,生产出现的大气随意排放到空气当中,还有极为严重的噪声污染。面对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二是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还有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对此我们发现了众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工厂采取现排放后处理的处理方式,导致环境的恶化。也有一些工厂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对一些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江河中,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环境的恶化。 2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在自然界,并导致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异,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一是噪音污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4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噪音有损听力和心血管系统,就此看来,噪音污染对人体的伤害,但是噪音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二是城市空气污染,在北方城市以沙尘浮颗粒污染为主,南方城市酸雨污染比较严重。三是城市污水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生活的水平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而且水质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等问题,在沿海和北方缺水城市十分突出。四是城市垃圾污染,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建设和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公害之一。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环境对人体的伤害,不能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3. 农业环境污染,在上世纪,农村是多么一片舒适的地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资料不断需求,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使现在的农村也面临了一个问题—环境问题。如今的农村,一些人以为保护环境只是城市人的事,然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农村垃圾没有统一堆放,洗衣洗菜在同一条小河沟里,喝的是离自家牛栏、猪栏不远的地下井水等等。在农村很多地方你可以发现,垃圾的大量焚烧,一些池塘里面有很多垃圾,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一些水藻的大量繁殖……在农村,还有的就是化肥污染,农村人民缺少一定的知识,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对土地的大面积的污染。近几年来,这些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的环境也越来越差。 (二) 环境破环原因分析: 1.人们的意识不够强,特别是在农村的居民,不能明白环境的重要性,一些人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还有一些人并不明白环境的问题。 而且很少一部分人能感觉到环境的压力,好像这些都不关自己的事情一样,也许因为环境暂时还没有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导致现今农村的环境和上世纪农村环境相差甚大。 2. 政府的管理不善,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危害性呢?为什么还有一些工厂的三废任意排放呢?为什么只求快速的经济发展,开山建房呢…. 这么多的问题,都和政府的管理有关,政府没有加大宣传力度,来增加全国人民的知识,以达到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工厂的制度的不完善,乱排问题抓的不够严,处罚的不够重,导致一些人的行为。

尚福林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由于种

尚福林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由于种 尚福林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政策、制度过于注重市场的筹资功能,而忽视完善和全面发挥资本市场本应有的功能,这也是近年来市场上投资者信心下降,市场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完善市场功能实质上是恢复市场应有的作用,这是十一五期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资本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可以使国家宏观调控更为灵活有效,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和增强竞争力,并且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增加财富的机会。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功能,要通过基础性制度建设和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重融资、轻改制和重投资、轻回报的现象,提高资本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要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形成包括股票、债券、金融衍生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在内的基本产品系列,满足投资者对多元化的投资产品、多样化的交易体系、交易方式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对投资避险工具和各种投资组合工具的需求,使资本市场真正成为一个对融资者和投资者都具有吸引力的功能完善的市场。——摘引自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05 中国论坛上的演讲【材料二】不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没有发展起一个有效的公司债券市场。在中国,企业债市场仅仅占整个金融资产存量的5%,而印度的这一比例只有1%。但是在过去的10 年中,中国公司债券存量正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几乎是零增长。——转引自戴安娜·法利阿尼塔·马切法·基发表在《经济》杂志“中国金融资产规模远大于印度效率却远比印度差”一文(作者均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人员)考

核目的:这是一道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结合学科主要知识点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化对学习重点的理解和认识。要求: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资本市场除了筹资功能,还有哪些主要功能?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功能的?(2)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3)你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有什么具体建议?解题思路:(1)在复习金融市场各章的学习要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2)全面认识资本市场的功能与作用;(3)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结构问题入手分析。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还有来自国外厂商的威胁。为了在这种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我国企业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然而,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资金。而且伴随着复杂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因此, 投资者对这种项目往往采取非常保守的态度。为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技术、资本密集型项目,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散和共担” 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组合来分散其投资风险,高效的资本市场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它首先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投资者在踊跃购买证券的同时,向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额长期资金。(2)资本市场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场所,资本社会化成为现代大工业的发展核心,资本市场为资本所有者自由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对象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活动舞台,而资金需求者也冲破了自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