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电影的奠基

创立阶段(1896——1912)

1.世界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

放映了《墙》、《婴孩喝汤》、《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等。

2.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家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3.中国第一部电影:1905年《定军山》,主演:谭鑫培。

初兴阶段(1913——1922)

4.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

A.《难夫难妻》(1913)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创作新剧、面对现实、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B.《庄子试妻》(导演:黎民伟):改编旧剧、发挥想象、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C.《劳工之爱情(掷果缘)》:中国电影初兴期最为经典的故事短片。

5.最早的长故事片(1921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

兴盛阶段(探索时期)(1923——1931)

6.旧派与新派

A.旧派:⑴构成:①郑正秋、张石川;②“鸳鸯蝴蝶派”;③五四后知识分子。

⑵代表作品:1923年《孤儿救祖记》

⑶创作面貌:①家庭伦理剧:《孤儿救祖记》;②神怪武侠片:古装片《火烧红莲寺》、神

怪片、武侠片。

B.新派:⑴构成及创作思想:

长城:“移风易俗,针砭社会。”

神州:“宣扬文化,开启民智。”

民新:“普及教育,提倡爱国。”

联华:“复兴国片,改造国片。”

南国:“借胶片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

⑵创作面貌:①以洪深、侯曜为代表的“人生问题剧”。②欧阳予倩和“神州派”的“人

情剧”。③田汉、孙瑜带有唯美和浪漫倾向的创作。(孙瑜《故都春梦》、《野

草闲花》)

⑶共同特征:①取材:关注小资产阶级;②内容和艺术表现:受外来文艺的影响;人物塑

造的相似性;注重心理刻画。

7.郑正秋:

A.主要创作:《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姊妹花》。

B.电影概念和电影创作概念:①早年从事戏剧评论工作,提倡新剧;②与戏剧舞台相比,电影强调“造意”“造地”“配景”“导演”“演员”。

8.影戏观:⑴提出:1924年《影戏概论》;1926年《影戏剧本作法》。

⑵特征:①注重社会教化功能(文以载道);②以戏剧情节叙事为核心的表达手段(戏

剧性、情节性、场面性)。

9.该时期电影的总体特征:①电影艺术性屈服于商业性;②电影文化隔绝于新文化潮流之外。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1.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㈠联华公司倡导“复兴国片”运动

A.宗旨: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

B.总纲: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抢救影业。

㈡阶段

A.迅速兴起(1933年):《狂流》、《三个摩登女郎》、《城市之夜》、《母性之光》、《春蚕》、《小玩意》、《铁板红泪录》、《香草美人》、《恶邻》等。

B.曲折绵延(1934——1935):《中国海的怒潮》、《女人》、《上海二十四小时》、《神女》、《桃李劫》、《大路》、《新女性》、《风云儿女》、《乡愁》、《都市风光》、《姊妹花》、《渔光曲》等。

《渔光曲》,1934年,导演蔡楚生,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C.重新高涨(1936——1937):《新旧上海》、《迷途的羔羊》、《小玲子》、《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天作之合》、《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联华交响曲》、《青年进行曲》、《夜奔》等。

㈢意义与影响:①倡导“电影文化”概念,使电影担负起文化的使命。

②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③在剧作形态、导演技巧、摄影艺术、表演、电影语言等方面的革新。

㈣名词解释:又称“新兴电影运动”,是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电影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各电影公司的经营者为了摆脱困境,吸引观众,同时也由于广大电影工作者抗

日爱国要求的影响,纷纷开始了“向左转”的趋向。以共产党人为首的进步电影工作者

逐渐成为各电影公司的创作骨干。中国电影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㈤1930年代创作概貌

A.“左翼”电影创作群构成:①左翼文艺家(是左翼电影运动的核心与中坚力量);②“向左转”

的新、旧派成员;③“同路人”。

B.创作倾向:⑴农村电影:以现代中国农民、农村作为描写对象、作品富有阶级意识和社会批判精神:①正面表现农村中的阶级压迫、斗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狂流》、《盐

潮》;②以“丰收成灾”为主题,再现农村经济解体、农民日趋贫困的残酷现实:《火

山》、《丰年》;③侧面暴露农村黑暗现实,隐晦抨击反动当局和封建势力:《到西边去》、

《凯歌》;④对农民命运的深沉叙述和同情:《渔光曲》

⑵都市电影:《马路天使》、《风云儿女》

⑶妇女电影:被侮辱与残害

⑷知识分子电影:①彷徨、沉沦和追求《三个摩登女性》、《时代的儿女》;②幻灭、

挣扎和探寻:《桃李劫》、《新女性》、《十字街头》

⑸反映特定时代民族矛盾的电影:①侵华战争引起的激情与愿望:《共赴国难》、《小

玩意》、《大路》;②对现实与历史的深沉思考:《逃亡》、《劫后桃花》;③以影射、暗

示和象征为主要手法的抗日反帝电影:《恶邻》、《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

C.杰出成就:①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现实、直面人生、将镜头对准普通民众,或描写他们可悲的生活遭遇,或者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悲哀和挣扎;敢于写彻底的悲剧。);②

质朴的大众化艺术品格;③富于开拓性的创作意识。

㈥代表作品:

A.吴永刚及其《神女》

⑴构思及主题表达:不是以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为重点,而是执着于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

⑵杰出成就:①深沉、忧郁的人性供奉;②貌若素朴实则蕴藉的画面造型;③委婉含蓄的美学风格。B.袁牧之及其《马路天使》

⑴袁牧之的美学追求:①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生活、直面人生,将镜头对准普通民众,或描写他们可悲的生活境遇,或者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悲哀和挣扎,敢于写彻底的悲剧;②质朴的大众化艺术品格;③富有开拓性的创造意识。

⑵构思与内容:作品描写了那些长期生活在旧上海底层的小人物们的不幸遭遇及其特有的善良、正直的品质,流露出浓厚的人道主义感情。

⑶人物:小陈(吹鼓手)、老王(报贩)、小云(妓女)、小红(歌女)、古成龙(流氓)、水果小贩、

剃头匠、失业者。

⑷美学风格:寓悲于喜,将严肃的社会性主题、深沉的悲剧格调和鲜明的喜剧手法融为一体,表现

出简洁明快,多样化而又统一、和谐的风格。

⑸几处经典:①摄影机机位、角度和运动、剪接点选择和组接方法多样,恰当表现人与人、人与环

境的广泛联系;②通过镜头组接创造含义;③两支歌曲的穿插;④声音的独特创造。

C.郑正秋与《姊妹花》:

⑴内容:通过对贫富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孪生姐妹大宝二宝的不同命运和他们相逢后的思想交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他以阶级矛盾代替了空洞的善恶冲突,标志着郑正秋开始冲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藩篱。

⑵特点:①影片情节曲折、故事动人、风格平易、手法细致;②蒙太奇手法灵活、顺畅,结构上打破了时空顺序,运用了“闪回”、“联想”、“回忆”等技巧,对刻画人物心理、推动剧情发展起到了很好作用;③多用固定机位,空间处理上有“文明戏”的程式化印记:景浅、光。

⑶意义:《姊妹花》既是一个时代电影形式的高峰,又是这一代电影观念的基本终结。

2.抗战电影

㈠电影创作机构:“中电”(中央电影摄影场)、“中制”(中国电影制片厂)、西北影业公司等。

㈡代表作品:

A.史东山的“抗战三部曲”:《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还我故乡》是抗战电影中最早将侵

略与反侵略的现实场景呈现给观众的力作。

B.“新闻式的记录”:根据“八·一三”上海抗战中的一个真实的战斗故事创作出来的《八

百壮士》,有真实的日本战俘出现的《东亚之光》,都反映了抗战电影的纪实性。

3.昆仑、文化公司的电影创作

㈠昆仑影业公司的电影创作

1.忧患史诗性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

A.《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山编导,完成于1947年初,曾被田汉誉为“战后中国电影的一块奠基石”。

B.《一江春水向东流》(影戏创作的高峰):

⑴由蔡楚生与郑君里编导,分《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两部。

⑵取得的艺术成就:①典型的戏剧结构;②强烈的对比手法;③深邃的意境追求;④传神的细

节设置;⑤成功的人物塑造。

2.深刻的写实主义经典《万家灯火》

⑴编剧:阳翰笙、沈浮;导演:沈浮;完成:1948年7月。

⑵主题:以城市小资产阶级生活为题材,通过主人公胡志清的遭遇,展示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㈡解放区电影杰出成就:现实主义的深化

A.侧重表现苦难和奋斗的内容:《松花江上》、《希望在人间》

B.史诗品格的银幕巨作:《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

C.战后喜剧电影:40年代逐渐走向成熟。对战后社会现实批判性的揭示。

①时政讽刺喜剧:《还乡日记》、《乘龙快婿》;②贫民悲喜剧:《幸福狂想曲》、《三毛流浪记》;

③温情风俗喜剧片:《假凤虚凰》、《太太万岁》;④市井笑闹片:《终身大事》、《乱点鸳鸯》

㈢“文化”的非主流电影创作

“灵魂写实主义”费穆和《小城之春》

A.内容:①反映了没落地主阶级的思想情绪和生存状态;②反映了编导对人性的新认识;③写苦情、写欲望,呈现出想要爱而不能爱,想走又走不了的精神困境。

B.环境:两座城——城墙和废园

⑴“城墙”的三重涵义:①具体形象逶迤起伏,斑驳陆离,多处倾圮,杂草丛生。这是一座饱

经沧桑,历经战争摧残的小城。②限制了人的行动,也限制了人的视野和心灵;③女

主人公周纹玉的心理冲突临界点。

⑵“废园”: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同时体现了导演的美学理想——残破衰颓之美。

C.结构:以第一人称为象征,实质为全知型叙事视点与以心理情感为驱动力的情节发展线索两相结合的双螺旋结构。

D.人物:富有民族特点的心理刻画

E.语言:长镜头的娴熟运用和流畅的镜头组接。

㈣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小结:

A.30年代初期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兴盛与高潮期:①电影形态:从无声到有声;②表现形式:现实疾苦;③艺术形式:现代性与民族性;④创作方式:多样化。

B.“战后电影”的杰出成就:①产生一批优秀电影;②影戏观走向成熟;③视野扩大,类型丰富。

新中国电影“十七年”(1949——1966)

1.发展阶段:

A.第一个高潮(1949——1951):礼赞英雄,缅怀英烈,展现革命战争的波澜壮阔,讴歌人民革命的胜利。《白毛女》、《中华儿女》、《钢铁战士》、《我这一辈子》、《龙须沟》B.第二个春天(1956年前后):《祝福》、《柳堡的故事》

C.第三次发展(1959年):《林家铺子》、《林则徐》、《风暴》

D.第四次机遇(1962年左右):《李双双》、《小兵张嘎》

2.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

A.在新中国“十七年”的电影发展历程中,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也占有一定比例,并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B.改编片充分利用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在原著的基础上用电影表现手段进行新的主题阐释和艺术创造,产生了全新的艺术效果。

3.“第三代导演”成员构成:

A.“第三代导演”名词解释:他们与第二代导演是师生关系,他们主要成就应该在五六十年代,代表了新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他们的电影有着极强的政治性,表现对新中国的态度。B.北影“四大帅”: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

①成荫:“但求政治无过,不求艺术有功。”作品:《南征北战》、《停战之后》、《西安事变》;

风格:史诗性、纪实性,简洁明快。

②水华:代表作品——《林家铺子》

③崔嵬:“政治上艺术上都要有功。”作品:《青春之歌》、《小兵张嘎》;风格:充满激情、

粗犷奔放、浓郁炽烈。

④凌子风:“喜欢拍什么就拍什么”。作品:《红旗谱》、《骆驼祥子》、《边城》;风格:明快

奔放。

C.“南谢北谢”:北谢——谢铁骊;南谢——谢晋。

①谢铁骊:《早春二月》、《今夜星光灿烂》、《知音》、《包氏父子》、《红楼梦》、《天网》。

②谢晋:《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鸦片战争》。

3.“第三代导演”的文化背景:①受前苏联电影的影响;②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

③受本土的戏剧传统的影响。

4.谢晋创作论:

A.创作历程:对中国社会、历史、政治与人生的深切关注与表达

①《秋瑾》、《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啊,摇篮》、《女篮5号》——对于中国近现代历

史的完整表述。

②《大跃进小主人》、《疾风劲草》、《黄宝妹》、《春苗》、《海港》、《磐石湾》——应景之作。

③“右派三部曲”:《天云山传奇》(1980)、《牧马人》(1981)、《芙蓉镇》(1986)——对新

中国四十年风雨历程的表述。

④《最后的贵族》、《清凉寺的钟声》、《老人与狗》、《女儿谷》、《鸦片战争》——最后的“焦

虑之作”。

B.创作特点:

⑴现实主义的生命力:①新中国历史的艺术写照(改天换地的辉煌:《女篮5号》、《红色娘

子军》、《舞台姐妹》;辉煌背后的曲折、苦难、失误:《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

②对人物灵魂的探索;③爱国主义情怀。

⑵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①人物身份、人物关系、来踪去迹要交代清楚;②故事情节有头有

尾、导演手法、场景连接要考虑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③人物是地道中国化的,是中国民

众习见的,具有中国民众气质的;④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渗透——虚实相生、对比等。

D.代表作品:《天云山传奇》

①创作主旨:立足时代高度,以新的审美眼光透视、挖掘政治事件中所蕴含的人性内容。

②构思:以三位女性的视角切入生活,展开叙事,以宋薇的内心独白照应首尾,贯穿始终。

③结构:锁闭式结构,情节完整。

④人物:宋薇——特定历史条件下被致残的天真灵魂,折射出一代人受蒙蔽、受愚弄直到觉

醒的过程。

⑤电影表现手段的运用: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节的安插;主观镜头的运用。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1976——1989)

发展阶段:1.艺术复苏期(1976——1978);2.艺术探索期(1979——1980);3.纪实美学期(1981——1983);4.影响美学期(1984——1986);5.艺术分化期(1987——1989)

第四代导演

1.名词解释:主要指60年代毕业于电影艺术院校以及电影厂自己培养的电影人。他们大都接受过系

统的电影艺术教育,观摩了大量的世界经典影片,有着比较扎实的艺术功底,毕业后跟随老一代导演进行电影拍摄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又经历了“文革”的洗礼,直到中年才首次独立执导影片,是真正厚积薄发的一代。

2.代表人物:丁荫楠、滕文骥、吴贻弓、黄健中、谢飞、郑洞天、张暖忻、杨延晋、黄蜀芹、吴天

明、颜学恕、陆小雅等。

3.“‘第四代’的艺术宣言书”:张暖忻、李陀于1979年3月在《电影艺术》上发表的长篇论文《谈

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4.思想艺术特点:

A.思想性:①对过往时光的追怀:《城南旧事》、《青春万岁》、《我们的田野》、《青春祭》;②现实热点问题的追踪:《人到中年》、《邻居》、《本命年》、《巴山夜雨》;③对人性的挖掘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小花》、《湘女潇潇》、《良家妇女》、《香魂女》、《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乡音》、《人·鬼·情》;④文化反思《老井》、《海滩》、《本命年》

B.艺术性:①主题模式:将政治由主题变为背景,由前景变为远景,着眼于对人性进行全方位的开掘和表现;②叙事形态与格局分为写实派与写意派。(写实派:注重“逼肖自然”,借重克拉考尔、巴赞的理论,高张“纪实美学”大旗,强调形而下的直观现实;写意派:注重“妙肖自然”,借鉴中国传统诗学精神,强调形而上的非直观真实。)

5.代表作品:

A.郑洞天、徐谷明导演的《邻居》(1981)

B.《归心似箭》(1979年)

⑴构思:突破军事片的创作模式,闯进人性的禁区,浓墨重彩地描写爱情。

⑵电影的民族化追求:①人物表达感情的方式:含蓄、隐蔽;②人物语言:富有乡土与时代特点;

③艺术手段:“雁群”与歌曲《雁南飞》的安排。

C.吴贻弓的《巴山夜雨》:

⑴人物:没有一个是坏人。

⑵美学风格:含蓄朴素

⑶形式上:静默——三分之二内容在夜景中完成,大部分在船舱中拍摄,狭小的空间,昏暗的灯光。

⑷意蕴:深沉——①主线:秋实与船舱里人的命运;②副线:小娟子需找父亲。

⑸结构与线索:人性的冲突与融合;心灵的碰撞,囚禁与解放,命运与寻找。

D.吴贻弓导演的《城南旧事》(1982):承前启后的“诗化电影”

⑴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伊明(根据林海音同名小说改编)

⑵主题:①“淡淡的哀愁”:三个离别的故事;②“沉沉的相思”:对社会生活的哲理思考。

⑶构思:三个板块——英子与秀贞;英子与小偷;英子与宋妈

⑷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①民族特色:a.精神境界:对“离别”、“离愁”等中国文艺传统中“原型”与“母题”的吟咏、表达;b.艺术境界:对民族文化传统“意境”的追求。

②时代气息:a.思想内涵:对大动乱带来的悲剧性人、事、现象的惨痛追忆与反思;对美好人生中真、善、美的呼唤与追求;b.艺术表达:“长镜头”思维。

E.吴天明导演的《老井》:

⑴内容:真实展示中国农民艰难的生存现状和改变这种现状的奋斗。

⑵人物:孙旺泉——不仅是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背负着,同时也是民族坚韧精神的继承者。

⑶风格:①客观叙述与主观表现融合;②质朴美与抒情性的融合;③悲剧性与正剧感的融合。

⑷表演:生活化,浓郁的乡土气息。

关于“第五代”导演

1.名词解释:主要是指“文革”时期被耽误学业,落脚在乡村插队,在工厂从事体力劳动,新时期

又考入电影学院的第一批导演们,以及有相近年龄经历且80年代开始创作的导演们。他们的电影具有丰厚的艺术内涵和艺术创新精神,其创作呈现出影像本体变革的成果。

2.代表人物: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黄建新等。

3.开山之作: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1983)。

4.成长历程:

A.80年代:强调影像造型艺术;

B.90年代:转向了强调用影像进行情节叙述;

C.2000年以后:强调画面,忽视了影片的艺术内容。

5.思想意蕴:

A.文化反思与哲理思考的自觉意识。

B.写意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①直面现实表现的观念与态度;②探索影像背后的人文意味;③艺术追求、文化寓言性、纪实性。

C.沉醉人文的情感表达;

D.人文思考的艺术质地;

E.电影的造型元素——意象造型:介乎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之间,既不脱离物象的固有形态,又力图超越这种形态,以抒发审美主体对物象的主观感受和寄寓审美主体的意绪为美学原则。

6.张艺谋的电影创作

A.从“人文宿舍”到“世俗电影”再到“戏说电影”

①人文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通过电影创作,来呈现人文思考;《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

②世俗电影:将眼光投到普通百姓;《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

③戏说电影:《英雄》的推出,少年情怀的释放,“狭义”精神;《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B.从“影响造型”到“情节叙述”再到“画面场景”

①早期:强调光影造型;②中期:借影像说故事;②后期:豪华视听盛宴;②回归:《千里走单骑》、《山楂树之恋》

C.在“个人化”与“市场化”之间谋求平衡。

7.代表作品:张艺谋的《活着》:“淡韧”人生(第五代导演创作的第二阶段)

A.出品:199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编辑:余华,芦苇(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

B.小说《活着》:①主要内容:死亡叙事;②叙事态度:达观幽默;③人物的死亡:由偶然性、突

发性原因造成;④思想性:“写实性”深度。

C.改编后的电影《活着》:①地点与主人公职业的改变:由农民改为皮影艺人;②人物命运的改变:减少死亡,死亡原因和背景的改变;③叙事态度与方法的改变:删除“我”,改用第三人称叙述,“余知”视角;④有韵味的结尾,肯定“希望”;⑤富有民族风格的音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新生代电影创作

1.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生态:社会背景、个人背景。

2.“第六代”、“新生代”的命名: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以后接受影视教育,90年代中期形成的创作团体。

3.代表人物:张元、王小帅、路学长、娄烨、章明、王超、姜文、贾樟柯、张扬、施润玖、陆川、马俪文、李玉、徐静蕾。

4.新生代电影的创作特色:①写实性;②原创性;③现时性;④个人性;⑤都市性;⑥纪实性。

5.代表作品;

A.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

⑴出品: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编剧:姜文、王朔(根据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

⑵内容:一部关于青春与成长的电影杰作,一段关于岁月与时代、虚幻与真实相交织的个人记忆。

⑶视角:在“文革”这一残酷的年代里,一群懵懂少年的青春成长故事。没有血腥,角度非常独特。

⑷叙事:①彩色部分:少年往事(主体);②黑白部分:青年现在;③故事:马小军和哥们儿;马小军和米兰(两人最后分道扬镳)。

⑸艺术成就:①生动活泼的电影化的叙述手法;②娴熟流畅的镜头运用;③极具戏剧性的光线与色彩;④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音乐段落的安插。

B.贾樟柯的《小武》:来自底层的渴望与救赎

⑴出品:1998年,香港胡同制作;编剧:贾樟柯。

⑵表现内容:①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再现与描摹;②展示友情、爱情、亲情这三种人际关系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产生的微妙变化;③强调凸显人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对生命个体的应有的尊重。

⑶艺术特色——纪录美学:①实景拍摄、长镜头;②山西方言;③非职业演员。

C.顾长卫的《立春》:永不消逝的理想主义

⑴出品:2008年

⑵构思与立意:“立春”二字的触动;“在云的缝隙里看到蓝天”

⑶人物塑造:王彩玲(两种看法)

①对执着理想的坚守:②烈女逐日还是飞蛾扑火(把美酒当成毒药;把追求变成悲剧;把落日当做朝阳)

⑷艺术手法:故事与结构。

中国电影史整理

电影开端——<定军山> 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任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第一部无声电影中国电影的开端之作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又名《劳工之爱情》“明星”公司张石川郑正秋“文明戏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 三部长故事片 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20年代奠定类型片基础 中国影戏研究社:《阎瑞生》(剧情长片) 上海影戏公司:《海誓》(爱情片) 新亚影片公司:《红粉骷髅》(侦探片) 郑正秋《孤儿救祖记》1923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完整的实现郑正秋创作思想的电影作品 也是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双重成功的影片 确立了今后该公司创作长篇正剧为主要方向 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1.1931“九一八”事变、1932“一二八”事变后社会变革民族意识崛起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的背景下和中国电影的现状,需要寻找出路 2. 1931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电影战线斗争纲领和方针 3. 《啼笑因缘》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作品时逢“一二八”遭遇意料外的票房惨败1932年夏明星公司老板开始考虑改变制片方针阿英、夏衍、郑伯奇进入明星公司标志着左翼电影工作者投身电影界的正式开始田汉和阳翰笙一同加入新成立的艺华公司、 4.1933年2月,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其成员主要有:郑正秋、周剑云等 5.1933年3月瞿秋白领导下党领导的五人“电影小组”成立(阿英夏衍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 期间代表作有《三个摩登女性》、《狂流》、《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姊妹花》、《渔光曲》《大路》、《女性的呐喊》、等. 6. 1936年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等人发起的上海救国会也宣告成立,此后,上海电影界在“国防电影”的口号下, 陆续完成了一些抗日爱国题材的影片。 “国防电影”广义的和狭义的其代表作分别是:《压岁钱》和《狼山喋血记》 夏衍 中国革命电影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新中国电影最早的党员代表作狂流压岁钱春蚕 蔡楚生 二代导演《渔光曲》第一部在国外获奖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新女性》

专题练习之中外影视史综合练习

影视编导艺考专题练习之中外影视史 第一部分中外电影史(50分)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柏林电影节的最高奖是() A、金棕榈奖 B、金鸡奖 C、金马奖 D、金熊奖 2、拍摄《月球旅行记》等作品的梅里爱是世界电影创作的先驱者,他是下列哪个国家的电影创作者() A、美国 B、英国 C、俄罗斯 D、法国 3、下列哪部电影作品不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执导的() A、《广岛之恋》 B、《罗生门》 C、《七武士》 D、《乱》 4、《中国合伙人》的导演同时还导演过下列哪部影片() A、《甜蜜蜜》 B、《青蛇》 C、《甲方乙方》 D、《饮食男女》 5、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导演是() A、王家卫 B、李安 C、陆川 D、张艺谋 6、下列哪部电影的导演是中国电影导演冯小刚() A、《菊豆》 B、《无极》 C、《甲方乙方》 D、《喜宴》 7、下列哪一个不是第二代导演() A、郑君里 B、费穆 C、谢晋 D、蔡楚生 8、电影《霸王别姬》的原著作者是() A、刘恒 B、王朔 C、安意如 D、李碧华 9、以下哪位不是诗意电影的代表() A、费穆 B、孙瑜 C、让雷诺阿 D、阿伦雷乃 10、以下哪部电影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三战”电影之一()

A、地雷战 B、南征北战 C、地道战 D、重亲谈判 11、以下哪部电影没有民国影后蝴蝶参演() A、野草闲花 B、歌女红牡丹 C、铁扇公主 D、火烧红莲寺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总分30分) 1、1913年,__________、张石川等人拍了一部稍有简单情节的短片 《》,这可以说是中国故事片摄制的开端。 2、1934年由蔡楚生导演拍的的《》以两个渔家孩子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农村和城市非常广泛的社会生活图景。 3、1937年,由赵丹、周璇主演的《马路天使》导演是___________,影片还留下了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和。 4、1932年,电影剧作家________以1931年波及长江流域16省的大水灾为背景,创作了尖锐揭示农村阶级矛盾和斗争的电影剧本《狂流》,成为左翼电影运动的代表作品之一。 5、《小城之春》曾分别被中国两代导演搬上银幕,分别是和。 6、华语电影三大奖分别是、、和 。 7、第三代导演,以拍摄名著改编电影为长,导演了电影《林家铺子》的是 8、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是导演拍的,由京剧大师担任主演。 9、散文诗式的电影《城南旧事》由导演,透过小女孩英子的视点,讲述了一段老北京的旧事。作品的原作者是。 10、影片《早春二月》的导演是,是根据的《二月》改编而成。 11、1981年拍摄彩色故事片《沙鸥》的著名女导演是_____________。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中外电影史重点整理

填空 1、1895年12月28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46、《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41、《水浇园丁》 2、乔治?梅里爱(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电影开始有了戏剧性)。其代表作有《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 3、爱迪生:活动电影摄影机活动电影放映机 4、鲍特《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6、“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 阿尔伯特·史密斯《鲸吞》《玛丽’珍妮的灾难》《祖母的放大镜》 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击》 7、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8、五大——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华纳兄弟、派拉蒙 三小——环球、联美、哥伦比亚 9、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罢工》、《十月》 普多夫金《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 10、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 11、表现主义: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

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 12、印象派:阿贝尔·冈斯(《拿破仑》)、路易·德里克(《狂热》)和让·爱普斯坦(《三棱镜》)特性:上镜头性视觉韵律 13、抽象派: 14、超现实主义: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 15、新好莱坞:阿瑟佩恩《邦妮与克莱德》、迈克‘尼克尔《毕业生》、丹尼斯’霍伯《逍遥骑士》、卢卡斯《星球大战》、科波拉《现代启示录》 16、明星公司张石川《孤儿救祖记》开创中国家庭伦理剧先河 左翼电影:明星公司程步高《春蚕》《狂流》 战后两大公司:民族国家情怀昆仑公司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都市生活文华公司桑弧《太太万岁》费穆《小城之春》 名词解释 1、吸引力电影(P18):1895年到1906年制作的早期电影称作吸引力电影,指的是电影娱乐观众的方式,迷恋电影技术本身。虽然没有故事,但是观众还是能够被不连贯的运动影像所吸引。这并不是说当时没有讲故事的电影,而是说它不是主流样式。吸引力之一是观众看到自己或者自己认识的人映在银幕上让人心动不已。汤姆·甘宁展示炫耀影像本身的魅力。旅行纪录片是早期放映的重要内容,例如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火车大劫案》。大多在室内拍摄,灯光容易控制。新闻片是这一形式的变种,杂耍影院又被称为“视觉记者”。电影在美国流行的最明晰的标志是第一次在胶片上记录战争,即1898年的美西战争。新电影人利用了人们对美西战争电影的兴趣进入了电影业,录制了各种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影像。 2、电影专利公司(P22):1908年为了与对手竞争电影市场,爱迪生联合美国七家、法国

最新影视艺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论述1:电影的综合属性: 艺术性、商业性、科技性、意识形态性 艺术性: 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 1、高度逼真性: 2、假定性:以二维平面空间表现三维立体空间 艺术取舍加工后的影像 艺术真实 3、综合性:多种艺术有机融合 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 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 电影中的艺术性多体现在镜头对人物或风景的处理上以及服装造型等方面,如《黄土地》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影片表现的是翠巧的悲剧,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的贫困落后状态与精神的麻木愚昧。作为中国电影艺术性的代表,给观众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商业性 电影具有浓郁的商业性: 1、从世界电影诞生时开始切入——公开售票卢米埃尔梅里爱 电影的拍摄制作,商品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 2、电影由浩大的社会群体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3、电影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快速完善的进入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 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供需和价格体系、运作模式和分配比例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在制作上及目的。一般商业片制片商为挣钱所以会请时下受欢迎的明星,拍大家喜欢看的,拥有大场面,即使剧情老掉牙。近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几部弘扬国家主旋律的影片,充分利用了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主要包括覆盖式的集中宣传、全明星阵容、视觉奇观的追求与营造等。 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1、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性的产品 2、电影的生产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3、电影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其商业性得以实现 4、电影的商业性又需要艺术性的保障 电影事实上是一个商业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体,商业性与艺术性两者在电影这个母体里相互交融,互为依托,因此任何对电影商业性或是艺术性的压制都是对电影本性的扭曲。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在电影中是能够和谐相处的。电影既然作为商品,就避免不了被资本所掌控,不过我们也不必为这种状况而感到悲观。因为电影生产虽然是一种商品生产,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它同时还是一种艺术生产。而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性生产,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程序。电影生产虽然不能不受到资本的控制,但是,它毕竟是由编剧、导演、摄影师和演员等诸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的精神性劳动,资本控制不了每一个电影生产者个体的精神,控制不了每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人,这就为进步的电影生产者打破资本的控制提供了可能。事实上,电影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亦大有人在,例如卓别林,他的电影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打闹喜剧形式出现,在保证电影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状况下大众的生存境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被扭曲异化的深层事实,从而为

中国电影史1

精心整理中国电影史(一) 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1905—1931) 一、草创 1、开端 ⑴国产电影开端 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 二、初盛景观 1、《孤儿救祖记》 ?1923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 ?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 ?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 ?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2、“国产电影运动” 特征: ⑴制片机构的勃兴【最为显着的特征】 着名的流派有“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这几个群体。 等;导演故事片:《梅花落》(1927)、《白云塔》(1928)、?《碎琴楼》(1928)、 《热血忠魂》(1935,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等。 ?张石川(1889~1954):原名张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导演。他的影片更倾向于“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乐”,较多的偏重于商业利益,以娱乐片为主。张石川是买办(商人)出身,对其评价较低。他是中国电影史上历来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个唯利是图的制片商,“处处唯兴趣是尚”的商业片导演、敌伪时期又沦为汉奸,

是个不屑一提的人;也有人则认为他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一至六集)、《火烧红莲寺》(一至十八集)、《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一夜不安》、《横冲直撞》等。 三、20年代中期以后的三种商业电影现象 ⑴“古装片”——当时又称“稗史片”,基本上是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拍摄的影片类型。 ⑵“武侠片”——大多脱胎于坊间流行的传统侠义小说和当时报刊连载的武侠小说。 《火烧红莲寺》:明星公司拍摄;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3年共拍摄18 年后改称联华影业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企业。罗明佑:1900-1967,广东番禺人,生于香港,后迁居广州。并任总经理。联华合当时的明星、天一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制片格局。联华存在8年拍了近百部影片,大多严谨认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2)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上篇 一、绪论 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 一、早期电影发展 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 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 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获得

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二、左翼电影运动 (一)1930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此后,又提出了领导电影工作的纲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有关电影的条款。 《最近行动纲领》规划了左翼运动的方向,是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准备向电影节进军的号角。 (二)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成就 1、拓展了电影的社会性主题。 2、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从一系列优秀影片的创作看,可归纳几个特点: 题材现实 人物鲜明 讲究细节的运用和描写的真实 善于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 重视电影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3、探索了民族化的表现形式 4、加深了对电影本性的认识,增强了电影观念,突破了戏剧束缚。认识到电影和戏剧的区别: 1)运用蒙太奇思维方法。 2)“闪回”、“叠印”等手法的运用,表现“幻觉”、“梦境”、“回忆”等。 3)重视影像造型。 4)探索与发展了电影语言,特别是长镜头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以顺利考上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以下是我在才思的学习过程中整理和归纳的一些关于戏剧参考书精要内容和笔记;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收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招生目录及参考书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03、当代中国电影 04、外国电影研究 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 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 人。 考试科目 初试: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文艺理论: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 史(上、下) 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影理论: 1、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2、电影的本性——物质 现实的复原 克拉考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3、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美)世界图书出版社 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6、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7、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8、当代电影(期刊)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9、电影艺术(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10、世界电影(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外电影史: 1、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 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 2、中国电影简史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中国电影出版社 4、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5、世界电影史(第三卷,上、下) 乌·格雷戈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 7、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影片分析: 1、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2、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 影片分析课教材 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 3、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传统戏曲 梨园弟子 瓦舍勾栏 瓦舍是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有乐棚,乐棚下建有勾栏。表演、其他商业性活动。 勾栏指剧场周围同观众席隔开的栏杆,后指表演场所的代称。勾栏将戏曲与生活区分开来,观者与演着区分开来,有了艺术的自觉。 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

电影史发展历程

电影史发展历程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百家讲坛之五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演讲人:高二十一班田圆圆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1895年12月28日,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11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中国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

(完整版)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中外电影史 外国电影 一、电影的诞生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三、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 第二节法国“新浪潮”电影 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 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 2、场面调度理论 3、作者电影观念 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 (1)、打破传统的叙事形式,情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的手法。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素、自然。

中国电影史纲要(近代)

1897年5月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在上海礼查饭店进行。 雷玛斯建立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控制半个中国放映网的大型企业一一?雷玛斯游艺公司。初创期中国电影(1905-1922年) 早期中国电彫(1922-1930年) 发展期中国电影(1930-1937年) 战时中国电影(1937~1945年) 高峰期中国电影(1945-1949年) 一、初创期 1.1905年,中国人首次拍摄电影,同时也是中国电影认左的起始原点一一《左军山》 (任庆泰) 2.丰泰现象一一1905年北京,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主持,丰泰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师,所拍摄 的一系列,以京剧名角、名戏为主题的影片,包括《左军山》、《艳阳楼》、《白水滩》等。 3.民族影业的生成,中心由北京转为上海,经历了“贴附”带“附设”两个阶段。 4.1909年,中国(上海)最早的外资制片公司一一亚细亚公司成立。 5.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新民公司拍摄)。 6.“形制”是指影片的本数,四本以下为短故事片,四本以上为长故事片。 7.张石川、管海11金创立幻仙彫片公司,将文明戏《黑籍冤魂》改编为电影: 《黑籍冤魂》中已经有了实景、景别、剪辑意识的体现。 &新民公司:上海,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经营三等组建,《难夫难妻》:华美公司:香港,黎北海、黎民伟、本杰明?布拉斯基组建,《庄子试妻》。 (“黎式兄弟”黎民伟、黎北海) 新民和华美为中国制片业迈出的第一步,形制均为贴附于外资运作的企业。幻仙公司同样也是贴附性企业. 9?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形制已经是附设性机构,区别于新民、华美、幻仙之处在于,已是民族真正的、有一定规模的自资企业。代表作:京剧艺术片《天女散花》《春香闹学》,中国最早的三部长故事片中的《阎瑞生》《红粉骷髅》,长故事片《荒山得金》《莲花落》。代表人:任彭年、陈春生、廖思寿、杨小仲。 10.1926年,商务活动电影部脱离附设性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 二、早期中国电影 1.早期中国电影是民族影业最具活力的自主发展阶段。 2.“体现了中国电影第一次大繁荣”,标志: 1)制片公司的出现; 2)影片数疑增加,短片向长片转化: 3)行业开始形成并走向细分; 4)美学风格开始形成; 5)原初类型开始岀现(古装片、武侠片、武侠神怪片)。 3.早期影业格局"三大四小”一一制片业形成了以明星、大中华百合(1925合并)、天一为首,长 城、神州、上海影戏、民新为辅的格局(此格局为自由市场性质的)。同时电影业完成短故事片到长故事片的转化。 4.明星影片公司:1921年,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洪深: 代表作《孤儿救祖记》《劳工之爱情》《玉梨魂》《空谷兰》;以“家庭人伦苦 情”见长 天一影片公司:1925年,邵醉翁、高梨痕; 代表作:《忠孝节义》《女侠李飞飞》《立地成佛》:

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电影作品

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电影作品 (2006-08-02 10:44:45) 转载 分类:生活总在别处 一篇发表在《大众电影》上的旧文,就算普及电影史知识。 不过如今看看觉得自己的选择难免偏执,黑白片多了些几乎占了一半,而把《悲情城市》排出在外就是自己的大失误了。昨夜又看《悲情城市》,感觉到好电影真正的力量。 以下是原文—— 什么是电影的影响力?电影不同于其他所有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事物,电影作为一种涉及人文、社会、历史、宗教等多个重大领域,集强大视听功能于一体,利用最为形象与直接的语言与人沟通交流的一种媒体形式,其可能的影响力之广之深之远可谓无所能及。电影的影响力给电影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赋予电影创作新的可能性,它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还有我们自己。它开创新的电影风格并使之成为潮流,它直接促成了新的文化思潮、新的时尚潮流。以此为标准,我们从1905年至今创作的中国电影中选取了10部,这就是我们评出的中国电影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十部电影作品。 1,《神女》 《神女》是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之作,一方面源于其内容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它精湛的艺术质量。这是一部重视电影的视觉艺术因素,运用得也相当成功和影片。在这部影片中,银幕的视觉形象不仅作为一种形象化的叙事手段出现,而且本身也具有较强的电影美感。《神女》的视觉造型虽保留了早期电影的基本风格,但与此时的大量影片比,仍透露出一种真实,朴素的清新气息,吴永刚很注意环境和人物造型的融洽自然,反对脱离剧情和人物片面追求造型的形式美。同时他又很注重画面造型与电影的剪接和蒙太奇的运用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简洁鲜明的画面形象成为影片叙事和表现中的有力手段。并且还在某些地方大胆试用了一些不做完整的空间交待的处理方法,尝试直接以最有表现力的画面展开段落,造成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影片对于光影、构图等手段的某些有明显戏剧性目的的应用,也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影片创造的一种真实朴素而又凝炼鲜明的视觉风格,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明、.doc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特点,首先,中国电影与其所处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条件有着特别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其次,中国电影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影响。第三点,中国电影由于其产生过程中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其月中国的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紧密的联系。第四,与世界电影艺术和技术发展相比,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最后,在中国电影中,各个艺术创作部门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2) 上海许园的杂耍游乐场推出了西洋影戏,这时关于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记录。 中国电影有着独特的放映方式,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延续了很多年,直到一战后,美国的多集唱片输入中国,才有了专业的影院。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好奇,并给电影的推广带来便利,但是同时,这种方式也是早期的电影一直处在停滞阶段,而且不利于电影的长期发展,并且会对从影带来不利的影响。 早期外国影片输入中国,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这近代的色情文化和近代人的性的潜力,兑换成经济价值而博的巨利的”把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思想形象展示给中国观众,带来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影人早期模仿的对象。很多有识之士面对此种情况,充分认识到了电影的重要性,也就刺激了他们拍摄中国影片的愿望。 中国最初试拍的都是戏剧片,不仅因为戏剧片本身有很好的故事性,相对来说更加容易,也是因为戏剧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自电影的诞生,便于民族文艺有了不解之缘。 那个时期,商务印书馆是主要的电影出版机构,出品了很多的戏剧片,其中,为梅兰芳拍摄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张石川和郑正秋创办的明星影片公司,是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电影公司,这种公司不仅自己拍摄影片,而且还承揽为小公司制作影片或是租赁场地,但是,公司并没有自己的院线,采取出售拷贝和出租分成的方式发行影片。 这种电影公司,是当时那个时期所特有的产物,虽然为早期的电影产业积累了资本,但是并没有自己发行公司,也就不能效仿好莱坞的垂直整合的模式,不能发行影片,使得在混乱的时期电影的收益得不到保证,并且在当时的内乱时期,混乱的局面也使得观众减少,并且不能保证票房,因此也就使得电影的再生产出现了危机。 影戏是3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直到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兴起之后才逐渐被电影一词所取代。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在开始时期,和戏剧有着多么深刻的联系。 明星,天一,联华在30年代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郑正秋——“他不懂电影技术,有的是人生的阅历和舞台经验”。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收丰富的创作养料。 张石川更注重创作上的商业性,尤其特别善于利用情节的起伏控制观众的情绪,造成较强烈的剧场效果。 文明戏作为初期中国电影的主要艺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 影戏电影大多披着一层社会教化的外衣,并且创作原则上是以戏剧化冲突原则为基础的,作品中戏剧元素影响深远,但是如果没有很深的戏剧造诣,是不可能轻易获得成功的。 中国当时混乱的国内局势给市民电影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土壤,市民电影在艺术上并没有太多的追求,更多的是商业性上的娱乐,取材于文明戏,但是更多的是把文明戏中消极的因素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百家讲坛之五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演讲人:高二十一班田圆圆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11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中国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其中间展现了中国人聪明智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我将此次讲坛容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一)襁褓中的中国电影:(二)30年代的中国电影:(三)在废墟中歌唱的中国电影:(四)建国后中国电影的30年:(五)新时期的中国电影艺术:(六)九十年代中国电

选修课《中国电影史》练习题含答案

《中国电影史》练习题 第一讲 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是由(B)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 A、美国人 B、法国人 C、意大利人 D、荷兰人 2、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是(A)。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香港 3、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是(A)。 A、《定军山》 B、《长坂坡》 C、《难夫难妻》 D、《阎瑞生》 4、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定军山》的拍摄者是(A)。 A、任庆泰 B、张石川 C、郑正秋 D、黎民伟 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A)。 A、《难夫难妻》 B、《一夜不安》 C、《店伙失票》 D、《劳工之爱情》 6、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员是(B)。 A、林楚楚 B、严珊珊 C、王彩云 D、殷明珠 7、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成立于(D)。 A、1897年 B、1913年 C、1916年 D、1918年 8、中国早期长故事片的代表性作品有(CDE)。 A、《难夫难妻》 B、《庄子试妻》 C、《阎瑞生》 D、《海誓》 E、《红粉骷髅》 9、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影公司是(C)。 A、新民公司 B、华美公司 C、明星公司 D、幻仙公司 10、20世纪20年代以《梁祝痛史》等影片掀起古装片拍摄浪潮的是(D)。 A、“明星”公司 B、上海影戏公司 C、“大中华百合”公司 D、“天一”公司 11、被称作武侠神怪片鼻祖的影片是“明星”公司拍摄的(A)。 A、《火烧红莲寺》 B、《火烧平阳城》 C、《火烧七星楼》 D、《火烧青龙寺》 12、中国电影早期的“四大名旦”指的是:(ACDE) A、王汉伦 B、严珊珊 C、张织云 D、宣景琳 E、杨耐梅 思考题: 1、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它是在哪一年拍摄的?谈谈你对草创时期中国电影的 印象。 中国电影史上,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最早是在1905年秋天拍摄的《定军山》,是由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的。内容取自“三国”故事,讲的是智勇双全的蜀将黄忠老当益壮、屡建战功的动人故事,影片遴选了其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以动作见长的片段。主演谭鑫培。 2、试述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国产电影运动”。 首先是制片机构的勃兴,其次是影片产量的扶摇上升,再次是电影“国货”在一段时间内大受市场欢迎,与制片业的迅速发展同步,2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的相关产业也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1、影院投资——到1926年底,全国影院达156家,其中上海39家。2、电影教育——到1926年底,全国先后开办过各类电影培训机构18所(其中3所由外国人开办)。这些培训机构一般附属于制片公司,但也专门性质的,如1924年成立的“中华电影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较正规的电影培训机构,曾培养出胡蝶等知名演员。3、电影出版物——仅1925年出版的专业性电影杂志就有20多种,一些大报如《申报》、《民国日报》等还相继开办了专门的电影副刊。在各制片公司的竞争过程中,

中外电影史整理(自己整理的)资料

中外电影史整理 一:名词解释 1.类型电影 是指按照约定俗成的类型要求或原则制作出来的影片,它们拥有相似的主题、情结、人物、场景和电影技巧的影片。是商业化的生产和意识形态生产的共同产物,尤其是在美国好莱坞中成为商业电影制作的主流。在三十年代形成规模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是指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形成的不同的影片范式。类型电影的主要特点是: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人物形象。常见的类型有西部片、警匪片、灾难片、歌舞片、科幻片、动作片等。 2.好莱坞明星制 最早是由环球公司的卡尔.莱默尔发明的。突出演员作用,为已经确定好某种类型角色的演员量身定做影片,使之成为观众崇拜的偶像,是20世纪初在好莱坞逐渐形成的制造和鼓励明星崇拜的商业手段。 3.意大利新现实电影 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成就,也是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 4.布莱顿学派 创造性地运动“蒙太奇”发现电影独特的思维表达。交替使用特写和远景或近景与远景镜头。 5.左岸派电影 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国电影的一个派别。在法国新浪潮兴起的同时,在巴黎有另一批电影艺术家拍出一些与传统叙事技巧大相径庭,有着明显的侧重人物内心描写倾向的电影,由于艺术家们大都居住在塞纳河左岸而得名。 6.美国默片 20世纪初中期,美国拍摄了一系列无声电影,电影只有画面和背景音乐,剧中人通过动作,表情让观众了解剧情,必要时,会插入一些字幕来帮助观众了解人物语言,期中以格里菲斯与卓别林的喜剧电影最为代表。 7.古典电影 指美国主流剧情片,大约是从191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它在故事,明星,制作商都很强,剪接则强调古典剪接,视觉风格很少扰乱角色的动作,其故事结构简洁,并逐渐推向高潮,结尾则多为封闭式。 二:简答题 1.早期电影创作两种风格 在电影的初创期,卢米埃尔和梅里爱截然不同地代表着两种倾向,两种风格。在卢米埃尔看来,电影无非是一种“科学珍品”,运用于艺术并不是目的,他的口号是再现生活,而且卢米埃尔擅长使用摄影机固定镜头,长镜头来记录现实,所以他的影片明显带有纪录片的风格,他曾分别将摄制的几部短片按其自身先后与逻辑关系联结起来,形成了最初的蒙太奇。梅里爱则认为电影能够创造艺术,“银幕即舞台”可以“改变生活”,而且他有意识的利用运动镜头和演员的表演以及戏剧中的诸多元素创造出一种“戏剧电影”,并娴熟的运用了镜头组合,按自己的喜好使用“场面转换”的手法,这无疑是对蒙太奇的一次发展,所以他的影片明显带有故事片的风格。卢米埃尔表现现实生活完全是写实的,记录性的,是再现主义,梅里爱却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是表现主义。卢米埃尔可称为电影纪录片的先驱,梅里爱则可称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2.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美学特征 主要表现了人类对于生存的四个基本问题的思考:1.反对战争2.反对饥饿3.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4.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