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哲学史》复习大纲

《中国哲学史》复习大纲

《中国哲学史》复习大纲
《中国哲学史》复习大纲

中国哲学史

绪论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的地位

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

一、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的地位

亚洲经济的腾飞

西方科技文明的反思

?亚洲经济的腾飞

①日本,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使管理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导致企业文化的产生,引起人们对儒家文化关注。

亚洲经济的腾飞

?1900——1930 泰罗制

?1930——1960 行为科学(管理心理学)

?1960——1980 决策理论(三论)

?1980——企业文化(日本的崛起)

涩泽荣一

?当涩则荣一从政府部门转向经营企业

时,认为企业很新颖并且有挑战性,

试图引入儒家理论使之驯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按他的设想建立的。

?涩泽荣一等人提倡“论语加算盘”。即经济道德合一说。涩泽荣一开设了《论语》讲习所,本人亲自讲授《论语讲义》,出版的书达千页。著《论语加算盘》,倡导“论语主义”,“经济道德合一说。

?

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指出:“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孔子的教训给他们的激励,影响至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

涩泽荣一:“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说”。

东芝公司土光敏夫

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的座右铭:“天地人知仁勇”

日立公司创始人小平浪平:“和”、“诚”列为社训。

日立化成公司横山亮次:“日本人的终身就业制和年功序列制是礼的思想的体现,企业内工会是和为贵思想的体现。”

三菱综合研究所的中岛正树:“中庸之道”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住友的新井正明的座右铭:“其身正,不令而行”

住友的总理事小仓恒:“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建立事业的头一个条件,也即尽本分,尽责任。

松下幸之助:仁爱惠众,生产象自来水一样多而便宜的产品回报社会。

?1982年,新加坡成立儒家伦理委员会。

?经过新加坡大众认真反复讨论,并经过国会批准的五大共同价值观:一,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二,家庭为根,社会为本;

三,关怀扶助,尊重个人;

四,求同存异,协商公识;

五,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②社会原因。当今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关注还不仅是由于“四小龙”的经济起飞,

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宏观生态环境危机;

?微观人身心和谐的破坏

2011-2-18《参考消息》:

“全球资本主义深陷五大危机”

(1)人与自然关系严重恶化

?自然资源(物种、森林、水……)

1996年统计,全世界濒危物种(动植物)达10954种。三分之一的鱼,四分之一的哺乳类和爬行类面临灭绝。

物种灭绝排在前三名国家:印尼,中国,菲律宾。

矿物资源

生态环境

(2)、人身心严重失衡

?疯狂与镇定剂齐飞,

颓丧与麻醉品并驾。

?和自然的疏离;

和社会的疏离;

和上帝的疏离。

二、中国古代哲学特点

?中国古代哲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自然观,亦称天道观

–认识论,亦可称方法论

–伦理学,亦可称道德论

西哲救人肚皮,

中哲救人心灵;

西哲物质本体,

中哲心灵本体;

西哲重物质文明,

中哲重性灵陶养。

四个基本特点:

1、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德

论的统一;

2、整体与过程的观点

3、现实生活与道德理想

统一;

4、经学与哲学相结合。

1、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德论的统一

认为宇宙最高本体即是道德的最高原则或基本根源

强调求知方法与修养方法的一致

(1)宇宙最高本体即是道德的最高原则

孔子:——“天”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

老子:——“道”

人生理想是“法道”、“从道”。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道德经》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曾子《大学》?中国先贤能够当动则动,当静则静,法乎于自然,浑然而无所知觉。而人的一切苦恼,就在于不懂得什么时候该动、该静。该动不动,失去机会,当静不静,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便碰得头破血流。

“道之大原出乎天。”

——董仲舒

宋明理学:

理——仁、义、礼、智。

(2)求知方法与修养方法的一致

中:“闻道”

闻人生之道,目的在改进人的行为;

西:求真

认识自然,目的在改造和征服自然,满足人物欲。

如何“闻道”?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

——荀子

“穷神知化,乃养盛所致,非思勉之能强。故崇德而外,君子未或致知也。”

——张载

“人道莫如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

——程颐

2、整体和过程的观点

(1)整体的观点

西:重别

中:重合

“红花还需绿叶衬”

“一花独放不是春”

“四面荷花三面柳”

(2)世界是一个过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老子论道“周行而不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中国人的时间、过程观念不同于近之西人过程、时间。前者是人生体验中的时间、过程,和人生连在一起。中国人算时间,抽一袋烟功夫、日出日落。后者空间、时间是科学基础上的,和物质连在一起,是物存在的形式。单位是分、秒。

3、现实生活与道德理想统一

孔子贵“仁”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论语》

曾国藩:“孝悌”二字:

“做一分就是一分学问,做十分就有十分学问。”

“书、蔬、鱼、猪、

早、扫、考、宝。”

——曾国藩

4、经学与哲学相结合

经学即指训解或阐释儒家经典之学。儒家经典有五经,六经等。

所谓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始称于汉武帝。

所谓六经即是于五经之外,另加《乐经》。

第一章孔子哲学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即中国哲学中崇奉孔子的重要学派。

?之所以称为儒家就在于孔子在不做官期间,从事过“儒”的职业,即在富贵人家办婚丧嫁娶祭祀时,帮助安排礼节仪式的人。

重要人物:

先秦:孟子、荀子

汉代:董仲舒

魏晋:王弼、何晏

唐代:韩愈

宋明: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孔子:孔丘字仲尼(前551-前479)

一、孔子自然观

天道观

天命论

鬼神观

1、天道观

“吾谁欺,欺天乎?”

——《子罕第九》

“知我者,其天乎?”

——《宪问十四》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八佾第三》

“天生德于予,……”

——《述而第七》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孔子天道观

A. 孔子的“天”是做人的准则,与做人很有

关系。

B. 对待孔子自然观不能简单化。

2、天命论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1)何谓天命?

“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论语》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

孔子所讲的命,其真正意义:指宇宙的某一法则,人事、物理、历史的命运,即时间空间加起来,形成这一股力量的时候,人对它没有办法去转变,这就是命。

人在天命前怎么办?

曾国藩:进德、修业

[明]袁了凡:《了凡四训》

(2)孔子把自己看成是受之于天的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

(3)天命是可知的

可知——学以致知——非生而知之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

——《论语·阳货》

“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

3、鬼神观

a、孔子怀疑祈祷的效用,不怀疑鬼神

“子曰:有诸?”

“子曰:有诸?……丘之祷久矣。”

子思《中庸》第十六章:

“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勿见,听之而勿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又《中庸》第一章: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b、“敬鬼神而远之”

“子路问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天道远,人道迩。”

“敬鬼神而远之。”

c、如何看待孔子的鬼神观?

二、孔子的道德思想

?“仁”

?重义轻利

?独与兼

?节欲说

1、最高道德范畴“仁”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安得万里裘,盖褒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白居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名之所在,当与人共分,利之所在,当与人共享。”——曾国藩

(2)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

——《书》

“克已复礼”就是克服自己的意念、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而完全走上正思,合于礼,合于社会之行为规范,而又不感到强迫,就是仁。

(3)力行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

2、重义轻利

“子罕言利。”——《子罕》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放于利而行,多怨。”

——《里仁》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独与兼实际上是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关系。在生活中是洁身自爱,独善其身,不闻不问群体的事情,还是以群体为重,即兼利天下,为群体努力,甚至牺牲自己?

(1)中国历史上的隐士文化

(2)孔子的态度

首先,孔子对隐士非常尊敬,而且也有想退隐的念头。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泰伯》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述而》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长》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公冶长》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宪问》

其次,但孔子的圣人胸怀,对于社会国家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总之,孔子主张以兼善天下为主,但若情况不顺利,则亦不过于勉强,即可以兼则兼,不可以兼则独。因而取中道。

4、节欲说

?西方文化:肯定欲望

?中国文化:欲望与环境之间平衡

?印度文化:否定自我

(1)孔子主张节欲,但不是无欲。

首先,承认“欲”。

“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宪问》

“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行者谓之病。”——原宪

“问舍求田,原无大志。”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掀天揭地,方是奇才”。

其次,孔子主张“欲”要节制。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节情

“子食于有丧者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颜渊死,子哭之恸。”

但孔子主张:

?“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发乎情,止乎礼。”

三、孔子认识论

首先,孔子主张“多闻”、“多看”。

“多问,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

其次,认识方法是学与思相结合,力戒以不知为知。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四、孔子思想评价

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

如何看待“五四”

孔学与儒学

?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

《孟子·滕文公下》云: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如何看待“五四”

“五四”不是针对孔子本人及其学说;

“五四”没有解决好批判与继承问题。

?孔学与儒学

汉儒之学(以董仲舒、郑玄为代表)宋儒之学(以朱熹为代表)

第三讲孟子哲学思想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二章孟子的哲学思想:

?性善论

?仁政学说

?人格修养论

一、性善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公孙丑上》)

二、仁政学说

人性本善,那么国家的治理也就应该施仁政,而不是霸道。

“夫德不足以亲近,而文不足以来远,而断之以战伐为之者,此固春秋之所疾也,皆非义也。”

——董仲舒

1、仁义是大利

《孟子见梁惠王》

梁惠王:“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乎?”

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也。”

孟子认为富国强兵是小利,仁义是大利。

富国强兵与仁义

首先强大了是不是就可以免于战争?

孔子:

战争、紊乱,都是根源于文化思想的衰落,人们眼光的短视,重视现实而忽略了文化发展中的因果。

退一步说,即使弱者挨打,这种打弱者的文化也是因为文化思想的衰落,人们眼光的短视,重视现实而忽略了文化发展中的因果。以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拼命使自己强大免于挨打,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结果只能是弱者挨打,强者也不可避免不挨打。

其次什么是强、什么是弱?

孟子见梁襄王曰: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一个民族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只是单纯经济发达谈不上是强者。小利不是强,大利才是强,也就是说,真正的强大在于仁政。

2、如何施仁政

第一是省刑罚

第二是“薄税收”

第三是“深耕易耨”

三、人格修养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1、寡欲

“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天下》)。

“四十年来公与侯,纵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向先生借枕头。”

2、“养浩然之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先义后利

第三章:老子哲学

老子以及老子的《道德经》

道家与道教

一、老子自然观

1、道含义

a、道路

b、法则、规律。“兵者,诡道也。”

C、世界万物的本体

2、道无为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章)

“事逾烦而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

故此,老子主张做人、管理国家都应无为,这样才事半功倍。否则,如同陆贾在《新语》里言:“事逾烦而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

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1、有无相生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2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物壮则老

(1)相互转化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30章)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75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22章)

(2)知足知止。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4章)

“去甚、去奢、去泰。”

三、老子的道德思想

1、纯朴的人生理想境界

A、首先,那里的人民有如婴儿的纯朴德行。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婴儿德行纯真、自然、不贪婪。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20章)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B、其次,达到这种婴儿境界须有大智慧。

老子说的这种境界决非真糊涂,而是看清了人世道理,达到一种大智慧后显示出的超脱、淡泊。

①白居易认为“名是公器”,“利是身灾。”

②宋朱熹认为“世人无如人欲险。”

③孔子认为名利如浮云,聚散不定。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明]高僧苍雪

“唉,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初遂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

——《名利场》

C、第三,做到一分有一分的快乐,做到两分有两分的快乐。

“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

“一着羊裘不蔽身,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

“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不须更说严光辈,直至巢由错到今。”

——陆游

“逢人都说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完全超脱虽然很难,不过我们可以在一件事上、在某个时刻做到超脱,淡泊。做到一分有一分的快乐,做到两分有两分的快乐。如此坚持下去,我们就可以成为快乐和幸福的人。

2、谦下不争,贵柔守静的处世哲学

老子以谦下、不争、贵柔、守静作为他的人生指导原则,作为他的处世哲学。

(1)谦下不争

首先,老子认为自然万物谦下不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其次,人如何做到谦下不争。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2)贵柔守静

待人处世以柔静为贵。提倡以柔静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一切。

首先,老子认为柔静才有生命力,才是真正的强大。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老子认为柔静才是真正的强大,刚强不是真正的强大。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其次,做人处事应该贵柔守静。

如何贵柔守静?

第一、“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察见渊鱼者不祥。”

第二、功成身退

贵柔守静还包括见好就收,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四、老子的认识论

“静观”、“玄览”

所谓静观就是排除一切干扰,使心灵虚寂到极点,去观察事物,所谓“玄览”就是深刻地观察事物。

祛除一切杂念;

物我一体、主客不分;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四章庄子哲学思想

?庄子认识论

?庄子道德哲学

1、庄子的认识论

真理是不可知的

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的

首先,庄子认为真理是不可知的。

?《秋水》庄子与惠子游水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其次,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的

2、庄子的道德哲学

人生境界

处世哲学

人生价值观

(1)人生境界

a、生物不应脱离自己的条件互相攀比

庄子认为生物各有自己的特殊条件,倘不看到这点,盲目互相攀比,就会始终陷入一种苦恼的境界。或由于已不如人而羡慕、妒忌他人,或由于己高于人而高傲,卑视讥笑他人,从而使自己进入不了安适、舒畅、惬意、顺其自然的逍遥境界。

b、无所依赖

真正理想的逍遥境界是无所依赖的境界。

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处世哲学

?用心如镜

?坐忘

?顺应自然

?守本分

a、用心如镜

“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理想的人用心有如一面镜子,对于外来的一切,如痛苦和烦恼,打击和迫害,高官和厚禄任其来去而不送不迎。正可谓“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

b、坐忘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首先、所谓坐忘即指忘掉自己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

其次、坐忘还包括忘物。

“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老子(26章)

“登坛拜将恩虽重,蹑足封时虑已深。隆准由来同鸟喙,将军应起五湖心。”——钱俶

c、顺应自然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大宗师》: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曰:“女恶之乎?”曰:“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枭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

自然在老庄哲学中很重要。这个自然还不同于我们哲学原理中的自然,那里的自然是指外界。老庄自然要分开来讲。“自”便是自在本身,“然”是当然如此,原本如此,就是自然。一切本来如此。“道法自然”中“自然”不能译成“nature”,而只能是“self-so”(自己如此)

顺应自然就是对任何东西不强求,不造作。

e、要守本分

《庄子·渔夫》渔夫说:

“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做人守本分,作领袖的、父亲的、干部的、做儿子的、上下长幼、贵贱亲疏之间都要守本分,恰到好处。总之,做人做事,要晓得自己的本分,要晓得适可而止,这才算成熟了,否则就是幼稚。

(3)人生价值观

?自劳自获

?无干扰

“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让王》

“以官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天运》

“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

——《让王》

三、老庄哲学评价

(一)老庄哲学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1、“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2、中国历史上,每当时代变乱到极点,无可救药时,出来“拨乱反正”的人物,都是道家人物。

(二)、老庄哲学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1、文人士大夫避世隐居的精神武器。

阮藉:“以庄周为模”;

嵇康:“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

守朴,养素全真。”

2、培养一种旷达、乐观、豪放的人生态度。

“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白居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相对主义的认识论走向虚无主义、感伤主义。

真理不可知,是非没有标准,因而走向虚无主义。一切都是空的,这种虚无主义,感伤主义在后人诗词散文中常可见到。

(三)阴谋之术与生活的智慧

?深刻观察

?须有大德

1、老庄哲学源于一种深刻的观察。

老子看到“物壮则老”,主张“曲则全”,主张用阴、用柔,深刻地客观地指出了天、地、人、社会的一种客观规律,天、地、人、社会的种种奥妙,是大智慧。同时与我们固有的文化传统也是一脉相承的。

2、曲线当中,须具有直道而行的原则。

走曲线,须有直道而行的原则,即要基于最高的道德。并且只能偶一为之,不可用作达到个人私利的手段。

第五章《易传》的哲学思想

一、《易经》与《易传》

《易经》与《易传》合称为《周易》。《周易》是周代人

问吉凶卜筮之书。

?《易经》:记载周人卜筮的卦辞,爻辞。

?《易传》:记载后人对《经》文的解释和阐发,共有十篇,也称作“十翼”。

1、《易经》

《易经》以蓍草为中介物进行占筮,通过卦象来推测吉凶祸福。

“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

夏带之“易”为《连山》

商代之“易”为《归藏》

周代之易《周易》

?《周易》作者至今无法定论。《汉书·艺文志》里提出了伏羲、周文王、孔子创立发

展了《周易》。

?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化为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即《易经》的作者为伏羲、周文王,《易传》的作者是孔子。

《易经》包含两个系统:

一个是符号系统,即卦的图象,叫卦象;

另一个是文字系统,即卦辞

卦辞与爻辞大致分三类:第一类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第二类讲人事得失,第三类是判断吉凶的辞句。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2、《易传》

?《易传》与《易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是解经的,但《易传》对《易经》的解释也融入了许多作者自己的新思想。

?《易传》有两套语言:一套是关于占筮的语言,是解释卦象、爻象、爻位、筮法的;

一套是哲学语言,是讲宇宙和世界的变易法则,人类社会的起源和规律的。

二、学《易传》的意义

?首先,学习《易传》有助于了解自然、人生变化规律,并用以指导做人做事。

?其次,《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是群经之首,因此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必须要学习《易》。

?第三,《易》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作在世界也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学习《易传》有助于了解自然、人生变化规律,并用以指导做人做事。

《易经》是关于天地、人生的大道理。“经”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而《易传》又是解释《易经》的,因此学习《易传》就是要了解自然变化的规律,与天地参即可以遵循、可以预知。

其次,《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是群经之首,因此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必须要学习《易》。

?孔子、老子包括诸子百家思想都源于《易》。儒家五经,《易》为首,道家以它为三玄《老》、《庄》、《易》。

?冯友兰先生临终遗言:“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异彩。要注意《周易》哲学。”

第三,易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作在世界也有积极的影响。

三、《易传》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1、一切皆变的思想

所谓“易”就是宇宙万物的变易、不易、简易的道理。宇宙万物,无时不变即变易。但变易中又具有整然有序的规则,即不易。由于有规则,人就能了解,可以遵循,可以预知、规范,即简易。

“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位),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学习易经懂得了变化就可以领导变化,其次是应变,最末是跟着变化走,不得不变。

2、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易经所说的变化都是由阴阳、刚柔、动静等这些对立面的消长、交感、相摩、相荡所引起的。

3、否极泰来——对立面的转化

“应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袁克文

4、事物的变化都是从微小的变化始、从内部变化始,逐渐积累起来形成大的变化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微小的变化是吉凶的先兆,所以必

须重视微小的变化。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第六章佛教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先秦到两汉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哲学

?魏晋至隋唐是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玄学和

逐渐中国化的佛学(华严宗,禅宗)

?宋明时期,吸收了佛道两家思想,在更高发展阶段上的理学(即新儒学)。

佛教及其传入

佛教内容简介

小乘与大乘

禅宗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发展三个阶段:

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明

|||

儒——老庄玄学、佛学——理学

一、佛教及其佛教的传入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加多)

前565——前486年

佛教传入中国最早是在公元67年(东汉明帝永年10年)。

佛教传入中国,经历了几个传播与发展的阶段:

?传入之初——神仙方术的一种

?东汉末年——小乘大乘

?隋唐——鼎盛时期(公元581始)

?会昌灭佛(公元842-845)

?五代以后——理学

二、佛教内容简介

人的痛苦

痛苦的原因

如何解脱

四谛:苦、集、灭、道

(一)、人的痛苦

人的地位

人的本质

人的痛苦

1、人的地位——四圣六凡

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

(觉悟者、超脱生死轮回)

六凡:天、人、阿修罗、畜生、鬼、

地狱

佛教认为人类是六凡中的一凡。在宇宙中地位很低。但在六凡中人又居于较高的第二层次,比较近天神。若信佛,努力修持,就能经过天再升进入“四圣”圈,获得解脱。所以,“人身难得”。若是天神则享乐忘忧,而阿修罗嗔恨不能自拔,畜牲愚痴,鬼饥渴,地狱受苦无间,皆无解脱之缘,故人最尊贵。这是佛教许诺给人比畜牲等有较大的成佛的可能性,表现出对人的重视和期待。

2、人的本质

佛教认为,人身是五蕴和合而成的集合体。“蕴”聚积的意思。五蕴指构成人的五种要素,成分:色,受,想,行,识。

佛教认为:人是五蕴和合而生,五蕴分散而灭,成坏无常,虚幻不实。人根本就没有一个真实的本体存在。因此,人的本质是空的。

3、人的痛苦

“八苦”——生、老、病、死、

怨憎会苦、爱别离苦、

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佛教认为人生就是苦,一切感受都是苦。乐也是苦的一种特殊表现,有苦才会启生出厌离之心,从而奠定了超脱世俗的基本立场。

(二)、痛苦的根源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

取、有、生、老死。

←——————————————

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行无明

未来二果未来三因现在五果现在二因

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一、夏商法制 (一)夏 1、夏代法律内容:统称为禹刑,泛指夏代所有的法律。 2、奴隶制五刑制度:是通行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一种刑罚体系,即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其中,前四种为肉刑,即身体刑,大辟为死刑,即生命刑。这种刑罚体系野蛮而又残酷,一直到南北朝时方为封建制五刑所取代。 3、司法制度: (1)夏代中央最高司法官称为“大理”,地方法官称“士”,基层则称“蒙士”。他们分掌夏代中央、地方乃至基层的司法审判工作。 (2)夏代监狱称之为“圜土”,中央监狱称为“夏台”。 4、夏代的法律规范:昏、墨、贼、杀。(也许有案例) (二)商 1、“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是商代奴隶制法的泛称。《汤刑》是商代的立法思想。 2、商代婚姻继承制度: (1)明确确定一夫一妻制; (2)继承制度:商时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且“弟及为主,子继为辅”,亦即兄殛弟继,无弟子继,弟死兄子继。直至商王武丁时始立太子制,即商代末年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3、司法机构: (1)商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为“司寇”,位列六卿;下设正、史等审判官,地方与基层司法审判官则称“士”与“蒙士”。 (2)商代监狱承夏制仍称为“圜土”,另设有专门关押要犯之狱,称为“囹圄”。 二、西周法制 1、法律思想:承夏商“天讨”、“天罚”神权法思想,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政治法律主张。在法律形式上主张“礼”、“刑”并用,在这里,德等同于礼。并同时体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思想,这是“民本”思想的雏形。其礼的核心是尊尊、亲亲。 2、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形式: (1)周公制礼——尊尊、亲亲。西周时期的“礼”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强制性。 (2)“吕刑”、“九刑” 4、刑罚:仍以墨、劓、刖、宫、大辟五刑为主,并形成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罚,以及赎刑、流刑等制,作为五刑的补充,这是封建制刑罚的萌芽。 5、刑法原则 (1)三赦之法: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2)三宥之法: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 6、刑事正策——“刑罚世轻世重” 《尚书?吕刑》:“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权”是权衡、度量。主张“刑罚世轻世重”就是说要根据时势的变化,根据国家的具体政治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用刑的宽

中国哲学史知识点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发展 内容提要 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三代之时。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获得了第一次大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哲学派别,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传统,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发生 1.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在“三皇五帝”的传说中,就表现出了中国思想发展的最初内涵与性格特征。 2.殷商与西周,都以氏族社会为基础,但在观念形态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殷人以“帝”为最高信仰,而周人“祈天”的同时却提出了“敬德”的观念。殷周之际的中国思想世界的这一变化,在中国最古老的两部著作───《尚书》与《易经》中集中体现出来。 3.春秋时期出现了社会结构的大变动。这种社会结构的大变化,反映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由宗教走向理性。这一思想过程在《诗经》中鲜明地反映出来。 4.进入战国时期后,改革变法成为时代潮流。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大变动,出现了新兴的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士阶层。时代的变迁与士阶层的兴起,促成了中国思想世界的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格局。对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及阴阳家。 第二章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 1.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由他的学生们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保存了孔子的言论思想,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文献。 2.孔子的哲学观念结构集中体现在“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语中。孔子一方面认可“命”,表现出中国人的思想由尊“天”到信“命”的观念变化;另一方面则第一次鲜明地凸显了“仁”,形成了一个仁学体系。孔子以“爱人”为“仁”的基本含义,其“仁学”体系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仁”的情感性,二是“仁”的普遍性,三是“仁”的族群本位性,四是“仁”的实践性。 3.孔子对何以成“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他的“为仁由己”的道德哲学与“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 4.孔子的思想对以后中国哲学、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孔子以后,儒家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展开了他的思想,形成了儒门的分化,也促成了儒学的发展。 第三章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多数研究者认为,老子即较孔子年长的老聃。《老子》一书记载了老子的思想,但其成书有一过程,并非一人所著,亦非一时所成。《老子》有多种文本,既有传世本,也有近30年出土的帛书本和竹简本。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题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题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 (一)形态特征 1.音的带腔性 在音的构造方面,中国音乐中除了平直进行的音之外,还大量存在着本身具有高低变化的音。 2.音调的五声性 指在音调的组织形式方面,中国音乐以五声为骨干,宫商角徵羽为五声,其它的音为偏音。 3.节拍、节奏的灵活性 指在节拍、节奏方面,中国音乐(1)节拍重音不确定(2)大量运用非均分律动和散板节奏,紧打慢唱。 (1)节拍重音不确定 我国把节拍称作“板眼”,记谱时也把“板”放在小节线之后,但是“板”不等于强拍,“眼”也不等于弱拍。 4.织体思维的横向性 我国音乐大多属单声性(单声部)的,注重旋律性,旋律几乎是音乐的全部,而西方音乐是多声性(多声部)的,旋律只属于音乐的表层,加上和声、复调等因素才是整体的音乐。 (二)审美特征 1、“和”的精神——以中和为美 中国音乐更强调统一,西方更强调对比 2、“线”的形态 中国音乐强调旋律性,西方则强调立体性 3、“虚”的意境 中国音乐强调“神似”和“虚灵”,西方则强调“形似”与“写实” 二.号子、山歌、小调各自的演唱场合、功用意义及艺术特点 【号子】演唱场合——在劳动过程中直接产生,伴随劳动歌唱。

功用意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振奋精神,解除疲劳。 艺术特点——(1)基本演唱形式:一领众和(2)歌词:即兴编创;领唱的唱实词,和唱的唱虚词(3)节奏:与劳动强度相一致(4)曲调:简洁明快,平直有力;劳动强度与旋律性成反比(5)结构:曲体简单,句式分明,多为上下句结构 【山歌】演唱场合——辽阔的大自然。 功用意义——自我抒发情感 艺术特点——(1)歌词:即兴编创;大量运用比兴手法(2)节奏:自由(原因:在辽阔的大自然环境中自我抒发情感)(3)曲调:具有辽阔奔放的性格特征;多出现上扬的自由延长;旋律与地方语言的关系较为密切(4)曲式结构:北方山歌多为上下两乐句,南方山歌多为起承转合四乐句 【小调】演唱场合——在群众的休息娱乐吉庆等场合演唱 功用意义——娱乐 艺术特点——(1)唱词较固定,并大量运用衬词(2)节拍规整,节奏匀称(3)旋律委婉流畅(4)形式多样 三.民歌的调式分析(重点在转调) 四.民歌的曲式分析 (一)平叙结构 特点:平列叙述,不分上下句。例:《小两口抬水》河北 (二)呼应结构 特点: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不稳定,具有引发展开的性质,后一部分稳定,具有应和、收束的性质。 1.一上一下式例:《一心向着毛泽东》《桃花红杏花白》《推船号子》第一段 2.一上两下式例:《秋收起义歌》湖南 3.两上一下式例:《打南沟岔》陕北 4.一上三下式例:《打兰调》 5.三上一下式例:《三十里铺》陕北 6.上上下下式例:《揽工人难》陕北 7.上下上下式例:《小放牛》辽宁

中国法制史完整讲义

中国法制史 2012年法制史 、西周时期(前1066 —前771)―― 以德(礼)治国 【例题?单选题】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 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2008-1- 8 ) A.傅别 B.质剂 ?券书 D.书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西周契约制度。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实际上“质”和“剂”是有区别的,“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适用的较短的契券。“质” “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 专门管理。所以本题B为正确选项。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 法的活动。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 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关于“不为刑辟”的含 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1-10 ) A.不制定法律 B.不规定刑罚种类 C.不需要判例法 D.不公布成文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春秋时期的立法活动。所谓“刑辟”就是刑法、刑律,“不为刑辟”就是不公布成文刑法。所以本题应选B

三、秦代的法制

【的专制特色?()(2011年) A.“偶语诗书” B.“以古非今” C?“非所宜言” D. “失刑” 【答案】D 【解析】选项ABC均属于危害皇权罪,体现了维护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色彩。选项D是对过失量刑不当的处罚,没有明显体现专制。 ( )

【例题?多选题】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09 年) A.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

中国民间音乐复习大纲

中国民间音乐复习大纲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 1. “萨满舞”属于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的宗教舞蹈。 2. 秧歌流行于我国北方汉族地区,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3. 秧歌的音乐一般有三个部分:小场演唱、锣鼓打击乐、唢呐吹奏。 4. 花灯的主要表演形式有:灯舞、集体歌舞、小型歌舞。 5、采茶的歌舞形式有三个发展阶段:“茶歌”、“茶灯”、“歌舞小戏”。 6.赛乃姆是我国维吾尔族民间歌舞,果谐、堆谐和囊玛是藏族各地区的民间歌舞,农 乐舞和长鼓舞是朝鲜族民间舞蹈,安代是蒙古族民间舞蹈。 7. 根据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我国汉族说唱艺术大致归纳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五大类。 8. 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很像后来说 唱文学的结构。 9. 唐代民间流行的“说话”、以及佛教徒宣传教义的“俗讲”(变文),都可看做是今天说唱音乐的前身。 10. 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一般分为板腔体、曲牌体、单曲体和主括体四种类型。 11. 单弦牌子曲又叫单弦或八角鼓,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省各地和东北地区。 12. 四川清音由明、清两代的时调小曲和四川各地的民歌、戏曲音乐发展而成,流行于四 川各地,又叫“唱琵琶” 、“唱月琴” 。 13. 时调是小调类民歌的一种,其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 14.信天游又叫“顺天游” ,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与之接壤的宁夏及甘肃的东部、山西西 部以及内蒙古西南地区。 15.小调有独唱、对唱和齐唱等几种歌唱形式,以独唱最为常见,演唱时常有丝竹伴奏。 16. 苏州弹词中凤点头和叠句打破了单纯的上下句结构的规律,使唱腔结构免于呆板, 新鲜活泼。

中国哲学史的考试重点

中国哲学史的考试重点 以下内容是摘自书中,个人理解或多或少有不足之处敬请原谅。如有错误请及时提出更改。 一、翻译题(英译汉)共计十题 题目组成是关于仁和道的古文,题目为英语,答题用汉语。五句关于仁,五句关于道。 1.“The child cannot leave the arms of its parents until it is three years old. This is why the three years' mourning is universally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world.” 答:“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2.“Let the ruler be ruler, the minister minister, the father father, and the son son”. 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The superior man comprehends yi; the small man comprehends li.” 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ish yourself.”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The man of jen is one who, desiring to sustain himself, sustains others, and desiring to develop himself, develops others. To be able from one's own self to draw a parallel for the treatment of others; that may be called the way to practice jen.” 答:“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your superiors in the employment of your inferiors.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your inferiors in the service of your superiors.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those who are be-fore, to precede those who are behind.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those who are behind, to follow those who are before.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on the right, to display toward the left.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on the left, to display toward the right. This is called the principle of applying a measuring square.” 答:“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壬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絮矩之道。” 7.“Chung and shu are not far from the Way. What you do not like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 ...Serve your father as you would require your son to serve you. ...Serve your ruler as you would require your subordinate to serve you....Serve your elder brother as you would require your younger brother to serve you. ...Set the example in behaving to your friends as you would require them t o behave to you...” 答:“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 8.“Our master's teaching consists of the principle of chung and shu, and that is all.” 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9.“The reason why the superior man tries to go into politics, is because he holds this to be right, even though he is well aware that his principle cannot prevail.” 答:“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0.“Is jen indeed far off? I crave for jen,and lo! jen is at hand.” 答:“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1.“The wise are free from doubts; the virtuous from anxiety; the brave from

2019至2020音乐中考复习大纲

中考10首演唱曲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2.《龙的传人》 3.《茉莉花》(一) 4.《我和你》 5.《彩云追月》 6.《青春舞曲》 7.《爱我中华》 8.《赶圩归来啊哩哩》 9.《大海啊,故乡》10.《踏浪》。 欣赏和音乐常识部分 七年级上 一、欣赏部分 1、《伙伴进行曲》(管乐合奏):熟悉主题一,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作于1889年,进行曲速度。 2、《金蛇狂舞》(民乐合奏):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祖籍云南玉溪,1912年2月出生于昆明。1933年初试锋芒,创作了《开矿歌》和《卖报歌》;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创作了《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码头工人歌》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1935年,他写下了《梅娘曲》《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以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于1934年根据江南丝竹《倒八板》改编而成。乐曲高潮部分采用民间锣鼓“螺蛳结顶”的手法。熟悉主题一和主题三。情绪:热烈地。 3、《红旗颂》(管弦乐);此曲以红旗为主题,用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浴血奋战,英勇顽强,积极向上的革命气概,热情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深情憧憬了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整首乐曲有气壮山河之势。 作品以《国歌》号角的音调开始,以颂歌及进行曲的风格,采用主题贯穿和变奏的手法塑造了乐曲的主要音乐形象。 4、《图兰朵》:(女声合唱) 1.普契尼:意大利着名歌剧作曲家,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十九世纪意大利音乐的主要领域是歌剧,普契尼是继罗西尼、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着有《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等12部歌剧。他在歌剧《图兰朵》中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和《妈妈娘好糊涂》的曲调,作为渲染异国情调的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是他的这部歌剧能受人欢迎、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2.三幕歌剧《图兰朵》由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作于1924年(未完成)。这是普契尼最后一部歌剧,在这部歌剧创作即将完成之际,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这部作品的最后一场由他的学生阿尔法诺于1926年替他完成。 《图兰朵》取材于意大利作家卡洛·戈齐的同名童话,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古代北京的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概念解释 忠恕: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即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绝不强加给人。 浩然之气: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即浩大刚正的精神。 良知良能: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或根据。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岀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岀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岀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 心斋:心斋,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意为打扫屋子里的杂物才可以放更多的东西,放下只为更好的拿起。心斋就是虚空的心境,即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审美态度。 坐忘:“坐忘”,静坐的姿态,“忘”的状态,是一种用身心求正道的实有的生命状态,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然而不是他忘完了,而是已经融入到血液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忘记并不见得是坏事,记得也不见得就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心不动故。”“形都泯故。”以实现心灵之清净;以超越自我、回归生命为寄托来实践身心的超越境界、完美境界。 化性起伪: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圣人极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 制名以指实:区分贵贱尊卑,使人各安其位,并揭露诡辩和欺瞒。 三表: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谶纬: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 一类书。 黄老之学:黄老,黄帝和老子的并称。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 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老学派假托黄帝的名义,弓I进法家学说,改造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这就是黄老思想。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 为而治”。 今文经学: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学派。今文经,指西汉学者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授的儒家经典。 古文经学: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古文经是指汉初发现的先秦时期的古文经籍三纲领八条目:朱熹在

中国法制史讲义01_jy1011

第一章 西周以降的法制思想与法律 一、西周时期 (一)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 1、周初统治者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即能够使自己的德行符合上天的要求。“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祖、保民。 2、“明德慎罚”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即道德教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用严刑峻罚来迫使臣民服从。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其具体内容,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 3、意义: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治国方针,也解决了武王伐纣的正当性问题。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形成了西周时期各种具体法律制度以“礼”、“刑”结合为结构的宏观法制特色,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理想的原则与标本。汉代中期以后,这一思想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律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 1、礼的内容与性质。 (1)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行规范的总称,是对社会生活起着调整作用的习惯法,其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鬼神时所举行的仪式。 (2)古代的礼的两层含义 )西周时期的礼已具备法的性质。首先,其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其次,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 2、“礼”与“刑”的关系 (1)“出礼入刑”。“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陈宠传》所说的“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两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 【注意】先秦时期的五刑通常指:墨、劓、剕(刖)、宫、大辟五种残忍肢体的肉刑。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前者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后者强调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的特权。公开维护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 (三)契约法

北大教研室《中国哲学史》笔记含各章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 考古发现:1、蓝田人 2、北京人 3、元谋人 一、原始社会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一)原始群向氏族制度—约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 (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一方面)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自然力带来的灾祸,但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产生了对捉摸不定的自然力和自身构造的各种错误、幻想的观念。 ○灵魂不死的观念或灵魂崇拜是最原始的哲学唯心论的萌芽。 (另一方面)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和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也逐渐地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对自然界的一些简单规律、物质现象也有一些朴素的了解,对客观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现实的态度。----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萌芽。 二、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的发展及进入奴隶社会阶段 (一)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特点 (二)奴隶制的社会特点 1、经济上奴隶主贵族占有土地奴隶;;通过井田制和分封制分给各亲族和同盟的民族或部落 2、政治上(周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世袭制度,实行奴隶主贵族世卿世实禄的等级制 (三)奴隶制度社会对哲学的影响

◎夏朝----“有夏服(受)天命” 1、阶级的烙印◎商朝----抬出至高无上的神,形成一种与巫术密切结合的早期宗教 ◎周朝----发展原始宗教,用统治者的德行作为补充,以说明上帝不断更换统治者的理由,总之,这时的宗教已成为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了。 2、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科学知识丰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料 三、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及封建制的社会特点 (一)奴隶制的没落,封建制的确立 (二)春秋时期哲学的发展——农、商、手工业及科学的发展进步及社会、阶级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奴隶主统治者新兴地主阶级及同盟者小生产者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及“中庸”的观念 —竭力鼓吹有意志的天 ---人文主义思潮老子—提出“道”与“无为”学说 墨子—提出“兼爱”“非命” 孙武—总结我国作战经验,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朴素军事辩证法 (三)战国时期社会特点及哲学发展 1、战国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及不同的解决主张----知识分子和奴隶农民的不同主张 2、百家争鸣—田氏官学 (1)新兴地主阶级的激进派----自由民因军功获得土地,或由工商业手工业转化过来的地主阶级代表---商鞅,孙膑,管子,后期墨家,荀况韩非

初中音乐考试复习提纲

初中音乐考试复习提纲 推荐一、基本知识 1、演唱形式:齐唱、合唱、独唱、重唱、对唱、轮唱 2、演奏形式:独奏、齐奏、合奏 3、中国戏曲艺术: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昆曲 15册 京剧:《我不挂帅谁挂帅》《穆桂英挂帅》选段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铡美案》选段 《智斗》《沙家浜》选段 《浑身是胆雄赳赳》根据现代京剧《红灯记》编曲 越剧:《十八相送》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16册黄梅戏:《满工对唱》《天仙配》选段18册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花木兰》选段18册昆曲:《望家乡,去路遥》《林冲夜奔》选段18册4、中国民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山歌:《黄河船夫曲》 《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信天游 5、地方民歌 13册 《牧马之歌》《褐色的鹅》哈萨克族冬布拉 《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手鼓 《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 14册 《十送红军》江西民歌 《龙船调》湖北民歌 《欢乐歌》江南丝竹特点:清新流畅优美典雅细腻 15册 《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藏族民歌 《嘎达梅林》蒙古族民歌马头琴交响诗 《我的祖家是歌乡》高山族民歌 《五指山歌》黎族民歌 《雨打芭蕉》广东民间音乐 《八骏马》福建民间音乐 16册 《阿西里西》彝族民歌 《歌唱美丽的家乡》苗族民歌 《瑶族舞曲》瑶族民歌民族管弦乐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彝族民歌 《五月蝉虫唱得好》侗族民歌 17册 《黄河水手歌》陕北民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 《在银色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甘民歌 18册 《我的家乡多美好》《乌苏里船歌》赫哲族民歌 《阿里郎》《迎春谣》朝鲜族民歌伽倻琴 6、外国民歌 《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男低音 《我的太阳》《桑塔露琪亚》意大利《我的太阳》男高音 《美丽的村庄》意大利 《森林之声》波兰民歌 7、17、18册理论基础知识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源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交响诗的名称为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因此他把标题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沃尔塔瓦河》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曲艺音乐:又称说唱音乐。曲艺中,除少数曲种(如:相声、快板、快书)外,大多以说和结合运用为其特点,唱居主要地位。曲艺是中国有久远历史的民间艺术。它的表演形式简便,演唱人员不多,不需要用很多乐器伴奏,是有说有唱的叙事性音乐形式。 如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等。 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的音乐作品,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1、快板;2、慢板; 3、小步舞曲或谐谑曲; 4、急板或快板。 印象主义音乐:又称印象派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是受文学和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作品中渲染了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骆玉笙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 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的主要创作手法是“鱼咬尾”及“换头合尾”。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优秀歌曲,此歌最早流传于唐代。 埙是我国古代的吹奏乐器。 伽倻琴:朝鲜的弹拨乐器,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 二人转:流传在东北各地的一种曲艺,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二人转的音乐颇为丰富,仅其曲牌就有三百多首。 玛祖卡舞曲:波兰民间三拍子舞曲。速度或缓慢或快速。其突出特点是在小节中,重音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 圆舞曲:又译为华尔兹。三拍子,曲调流畅,速度可快可慢。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既在舞会中作伴舞之用,也在音乐会上演奏。 波莱罗舞曲:起源于西班牙的三拍子舞曲。中庸速度、常伴以响板。 起源于古巴的二拍子舞曲。速度缓慢或中庸。 昆曲:又名昆腔、昆山腔。元代初期已有“昆山腔”的名称,距今有六七百年历史。昆曲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对许多剧种的发展都产生影响。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 黄梅戏:流行于安徽和江西、湖北部分地区的戏曲剧种。

中国哲学史简介

我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一个人行为或精神上有朝气,不在小利小害上打算计较,不拘于物质攫取与人世毁誉;他能硬起脊梁,笔直走他要走的道路,他所学的或同我所学的完全是两样东西,他的政治思想或与我的极其相反,他的宗教信仰或与我的十分冲突,那不碍事,我仍然觉得这是个朋友,这是个人。我爱这种人也尊敬这种人。因为这种人有气魄,有力量。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是这类人有份。他不能避免失败,他失败了能再干。他容易跌倒,但在跌倒以后仍然即刻可以爬起。 沈从文:《篱下集》题记 用这段话来形容约翰-克利斯朵夫-克拉夫脱,应该是最合适的。 看前几卷的时候,我觉得克利斯朵夫——除去他的优点来说——固执,敏感,自尊心过强,做事不够理智,情商不够。今天上晚自习的时候,一个人坐在那,听着老师讲着一些很肤浅的东西,突然明白了克利斯朵夫之所以为他自己。克利斯朵夫是无论如何也不肯向世俗屈服的啊!多么伟大!克利斯朵夫!我懂你了!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读过克利斯朵夫故事的人和没有读过的人。 从十二月7号开始“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到23号星期二在杨星星的新闻史课上读完最后一卷,十六天里克利斯朵夫与我紧紧相伴。在罗曼罗兰的笔下,克利斯朵夫从一个坚强而倔强的孩子长成一个伟大而孤独的音乐家。年轻的时候,他敢于反抗一切陈规旧俗,俗世权威。成年以后,他又敢于开创着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伟大的音乐,直到亲人好友都离去,最后孤独的死去。 他的一生是那么曲折,说不上快乐的童年,过早的就要承担家庭的重任,最初的两个爱人都相继离开他。萨皮纳也离去。与阿达交往,与城里人反目。流落巴黎,最初无比穷困,走投无路。后来终于遇到奥里维,却是以安多纳德的离去为代价。终于有了朋友了!奥里维!第七卷是最为意外的一段,突然插入耶南的家族史,与前文相对应,引出后面更加精彩的内容,让人直呼过瘾!然而巴黎动乱,奥里维离去了,葛拉齐亚出现了,带给他新的慰藉,却也没能陪他走到最后。他孤身一人了,最后死去了。克利斯朵夫! 其实在中间每读到一些地方,都有一些感想的,只是我急着尽快要读完,就没有记下来。当多年以后,克利斯朵夫重回那个故乡的时候,遇到童年的爱人弥娜,那一段可真有趣!克利斯朵夫在外流浪多年,有些名气,更多的是曲折。而弥娜此时已经嫁为人妇,看到克利斯朵夫,热情的介绍着自己现在的生活。克利斯朵夫心里则是别有一番滋味! 看完克利斯朵夫,我也好想写一个这样的故事,可以写啊!写一个90年代出生的人,他所经历的一生。要太早一点的话,如80年代,70年代,就不行,因为我没有那些经历就写我所在的时代好了,90年代出生,经历初高中应试教育。进入大学,

中国法制史讲义04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宪法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续表 二、天坛宪草 三、袁记约法

四、贿选宪法 五、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特点 【例题·单选题】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11-1-21)A.《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正式颁行的宪法

B.《临时约法》设立临时大总统,采行总统制 C.《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D.《临时约法》确立了五权分离的原则 [答疑编号50670520210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选项A错误。《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直接产物,属于宪法性文件,而不是辛亥革命后正式颁行的宪法。 选项B错误。《临时约法》虽然设立临时大总统职位,但采行责任内阁制,由内阁行使行政实权,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 选项C正确。《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选项D错误。《临时约法》采取的是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即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三权分立。1947的《中华民国宪法》采用了五权分立原则。 【例题·单选题】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10-1-14) 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 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 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 [答疑编号50670520210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清末主要修律内容。选项B说法错误。《大清新刑律》抛弃 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 唯一内容。 【例题·单选题】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A.《重大信条十九条》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答疑编号50670520210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钦定宪法大纲》。选项B正确。《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 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例题·多选题】南京国民政府于1947年公布和实施《中华民国宪法》。下列哪些是对这部宪法的正确表述?()(03-1-35) A.该法规定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制度

中国民族音乐考试资料-音乐师范专用-考试例题答案

填空与选择: 中国民族音乐从音乐体裁角度来分类五分法:民歌,民族器乐,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 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多声部民歌。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三大调式体系:希腊-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表格)民歌历史上曾经沿用过的称谓:乐,歌,风,谣,声,曲子,山歌,小令,时调等。 民歌的当代分类为以下五种:体裁,题材,场合,历史,民族分类法。 中国乐器分为:吹奏乐器、拉奏乐器、弹奏乐器、打击乐器。 民族器乐总体分为“民族器乐独奏音乐”和“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两部分。民族器乐合奏分为传统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与现当代创作民族器乐合奏音乐。其中前者分为: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清锣鼓五部分。(表格) 民族歌舞音乐以歌舞音乐体裁样式为依据可分为:舞歌、舞乐、综合歌舞乐三部分。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表述为主要方式来进行“说、唱、演” 的表演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戏剧艺术,与诞生国外后传入中国的话剧、舞剧、歌剧三大戏剧形式相比,有很大不同。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中华民族历史上创建的所有传统音乐类型和在此基础上延续发展来的,与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明确文化血缘关系的各种音乐体裁、类型和作品的总合。 2.民歌: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唱词、韵文与民间曲调相结合而成的歌唱体裁;是由大众群体在多样社会生活中世世代代口头传唱并不断提炼而成的,具有变异特点、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非专业音乐创作的歌曲类型。 3.歌种:凡是在民间音乐生活中,已约定俗成而获得某一专门称谓的,在流传范围、使用场景、歌唱方式方法、音乐风格特点等方面都约相一致的民歌群,即可视为是一个“歌种”。 4.器乐: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自身音乐生活中用乐器演奏出的各种不同情感、不同风格和不同形态特征的音乐体裁和作品。民族器乐,是指中华民族在传统音乐文化历史进程中创建和积累下来的所有传统乐器演奏的器乐体裁和器乐作品。 5乐种:是历史传承于某一文化区域或某一文化阶层内的,具有特定组织形式,丰富传统曲目,典型音乐形态与序列表演程式,并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乐曲演示和音乐演绎而与其他器乐演奏样式风格和特征相区别的一种类型化器乐演奏种类。. 6.秧歌:舞歌的一种,即民间歌舞秧歌表演时所唱的舞蹈歌曲。民间歌舞秧歌,也称社火,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其中以北方地区的最具代表性。作为歌舞表演样式的称呼,它指各地民间流传和传承的一种民俗性歌舞表演类型;作为歌舞中的音乐样式称呼,它则指此类歌舞表演中演唱的歌曲。 7.弹词:曲艺的一种类型,即“弹唱词话”的简称。其唱本“词话”因与评话说本为一体,故有些地方又称“评弹”。这是说唱者兼用琵琶或三弦、月琴等弹奏类弦乐器自我跟腔伴奏,再适当配以其他丝竹类乐器伴奏以说唱古今故事的一类曲艺表演形式。所含曲种,主要流行在中国南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市。 8.鼓词:曲艺的一种类型,又称“鼓书”、“大鼓书”、“鼓儿词”,意为“击鼓说唱书目言词”。这是指说唱者兼用鼓、板击奏乐器击节,另配少量丝弦乐器和小型击奏乐器伴奏以说唱古今故事传说的一类曲艺曲种。

中国哲学史重点(1)

目录 1. 谈谈你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的认识。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产生 与发展的历史。 以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整个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过程为研究范围,以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基本任务。 首先,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一般哲学史学科的总体特征;其次,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特质。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自然环境,经历了自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塑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这使得中国中国哲学具有自己特定的话语体系、基本范畴、问题意识和思维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样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哲学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与人、心与物、道与气(器)、形与神等关系的回答上,其主要内涵是如何获得关于天道和人道的认识以及如何表达这样的认识。 2. 你怎样认识中国哲学的精神气质? (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2)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经;(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4)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 (5)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6)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 3.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1)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2)有助于提高精神境界;

(3)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 怎样学习中国哲学史? (1)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注重研读哲学经典文本; (3)注重全面学习和理解; (4)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5. 为什么说中国先民的宗教信仰中包含了中国哲学的萌芽?宗教信仰是同两种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灵魂观念;二是万物有灵的观念。在这两种观念的基础上,才产生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最后上升到神灵崇拜为核心内容的宗教信仰。透过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绝地天通”的两次宗教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先民的宗教信仰中灵魂与人、灵魂与外部世界,以及神与人、神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是在对这些关系的思考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第二章孔子的哲学 6. 概述孔子“仁”学的思想要旨。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具有特色和思想智慧的范畴之一。孔子在对“仁”的抽象和提升中对人进行了反思,奠定了儒家人学思想的基础。孔子在《左传》的基础上对“仁”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抽象,把“仁”熔铸成为一个统摄诸多伦理条目的哲学概念。这主要表现在,用德来说明“仁”,认为修德是成仁的关键。 孔子对“仁”论的贡献还体现在他把“仁”和人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对人本身进行了哲学反思。用“仁”来规定人,认为“仁”与人具有直接同一性,从此出

01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46 ) 学院名称(盖章):音乐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 2014年 07 月 10 日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46 ) 一、考核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如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理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体系与支脉、中国传统音乐类型、中国传统音乐基本形态分析等问题的理解与认识的能力,检查学生在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判断与感悟能力。考核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音乐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 考核评价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一般了解,主要指对教材中介绍的一般性知识、方法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有一个说法就可以。基本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运用较为灵活,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重点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方法的把握上能够熟练运用,谙熟于胸,并具备一般的作品分析、演唱、演奏和鉴别能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第一节: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 第二节: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属性 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学的相关学科 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的源流 第四节: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历史时期 第五节: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构成 第六节: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色 第七节: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 第八节: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形态特征 第二章:中国传统音乐的体系与支脉 第一节: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体系和支脉 第二节: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中国音乐体系各支脉概况、代表性乐种、音调结构及音乐特点 第四节:欧洲音乐体系各支脉的基本概况、代表性乐种和音调特征 第五节: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各支脉的基本概况、代表性乐种和音调特点 第三章:民间音乐 第一节: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中国民间音乐的一般类型 第四章:文人音乐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特征和类型 第五章:宫廷音乐 第一节: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概况 第二节: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特征和类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