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

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

1

5

0 分钟。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

放性高的社会。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

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

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社

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

饥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宋代“朝

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

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宋代“取士不问

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

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

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

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等新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

展更上一层楼。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

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

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刘克庄《故宅》)。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

以复于贫。”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达官显宦同样难免。对于经

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苏辙渲染道:“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官吏也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大将张俊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茶商马季良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

社会流动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重要原因。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

(摘编自张帮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张载所说的“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来看,宋朝贫富变化急剧,社会动荡。

B. 宋代改变了前代门阀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人们更加重视科举而不很看重门第,士庶可以通婚,有了交往。

C. 我国古代,士列四民之首,商人居四民之末;宋代商人地位有了提高,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

D.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士商混淆,商人可以为官,官员也可以经商,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政治、经济、职业三方面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的情况,与学界对宋代社会的认识有明显不同。

B. 文章以原是穷书生的沈伦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中落为例,论证了宋代官民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 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的对比,集中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强,开放性高的特点。

D. 文章较多引用了典型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增大了平民子弟仕进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

B. 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得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C. 贫富贵贱处于变动之中,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 宋代的社会流动尽管不能填平贵贱、阶级的鸿沟,但体现了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增强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4-6题

材料一:

长租公寓是近几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这种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的公寓又名“白领公寓”“单身合租公寓”。区别于传统租房模式,长租公寓通常是由商业机构将业主房屋租赁过来,进行标准化装修改造,配齐家具家电,以单间形式出租给上班族,并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客的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在上海的中环沿线,这样一个单间的月租,一般在2500-3000元之间。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已超过1200家,房间单位数超过200万间,并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相比传统租房,长租公寓私密性好、配套全、安全系数高、社交成本低,对年轻租客更具吸引力。其中73%的长租公寓租客将私密性好作为首选因素,此外大部分青年租客比较关注提高生活便捷度的公共配套,也有不少青年希望社区内具备书吧、咖啡厅、公共客厅、办公洽谈等个性空间。以“V领地青年社区”为例,在现有的公共区域中,社区的公共客厅最受租客欢迎,此外,多媒体室、健身馆、操场等区域也成了很多租客的休闲娱乐之所。

调查显示,居住在长租公寓中的年轻人十分愿意就近社交,在App上的活动、交易、求助等各项社交功能中,租户对活动功能热情较高。

(摘编自张斌《“独居时代”,年轻人都住哪里》)

材料二:

长租公寓市场规模预期(亿元)

材料三:

独在异乡,独身居住,独自一人,“空巢”青年的数量正在一线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着。“空巢”青年们第一个绕不过的难题就是租房。陌生的室友、老旧的社区、狭窄的社交圈子让这一代人更显孤独。独居生活中,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交流空间有限是“空巢”青年们最为普遍的三大痛点。

针对这些情况,国内众多长租公寓纷纷采取行动,希望用新的生活理念打破以往传统租房的局限,为年轻人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摆脱“空巢”的第一步就是让爱好各不相同的“空巢”青年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对此,长租公寓品牌“红糖里”主动承担了组局人的角色,主动搜集起了住客们的爱好,并定期在公寓举办主题兴趣小组活动。每到周末假期,公寓还会组织各种城市探索活动、节日主题派对、明星住客分享会等。这些活动能帮助住户迅速找到兴趣相投的友邻,走出打破隔阂的第一步。不仅如此,“红糖里”在公共空间上也做足了功课,这对于进一步拓展“空巢”青年的社交圈非常有效。同时,“红糖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为住客以及创业者们提供了足够的社交空间和气氛,在这样充满创意的载体及环境下,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想法就能碰撞出更多的机会与火花。他们可以在“红糖里”一边尽情地享受生活,一边和朋友们为工作努力拼搏。

(选自《长租公寓正在成为“空巢”青年的社交法宝》)材料四:

日前,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平台“闲鱼”发布的《“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显示,闲鱼租房用户中,32%是空巢青年,在多个一线城市,空巢青年人均租房花费低于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大家同为空巢青年,租房却有着明显的差距,他们中的整租群体人均花费2200元租用整套房,而租用单间的每月只花1200元。数据发现,空巢青年对于租房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没什么都不能没有WiFi,便利店成了空巢青年租房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爱干净、单身、好相处等条件成了空巢青年选择室友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空巢青年中的“90后”群体十分亮眼,即使只租住单间,他们在房间朝南、独立卫生间、厨房、飘窗等方面的要求均高于“80后”空巢群体,即便“蜗居一隅”,“90后”也在尽力活出生活品质。

(选自《“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90后爱租什么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这与“空巢”青年的数量以极快的速度增加分不开。

B. 空巢青年是指独自一人在异乡独身居住的年青人,空巢青年普遍存在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和交流空间有限的问题。

C.空巢青年在租不同类型住房时的花费差距明显,而对租住的房屋也会有个性化要求,有没有WiFi及便利店非常重要。

D.材料三以“红糖里”为例阐述了长租公寓如何为年轻人带来了更好的居住体验,材料四阐述了空巢青年对于租住房屋的具体要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租公寓是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主要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

B.从材料二看,长租公寓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近年发展迅速,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期是十年前的4倍多。

C.即使“蜗居一隅”,“90后”比“80后”空巢青年更亮眼,他们只租住单间,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高于“80后”同类群体。

D.无论是“红糖里”还是“V领地青年社区”,都非常注意房客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满足他们对社交圈子的需求。

6.经营者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长租公寓的吸引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扬州一觉,千年不醒

朱文颖

有一个梦,或者一种现实----它从来未曾证实,但也似乎永远不被否定。

我一直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两岁,或者三岁,我们一家,我、父亲,还有母亲,在一个轻雾的早晨,坐车来到水草极盛的河边,母亲替我梳着头发,然后指向远方:“喏,那边,那边就是扬州了呢。”

这个梦我母亲是否定的。她说她从来都没去过扬州,更不要说再带上我和父亲了,而我父亲则抿嘴一笑,并未正面回答。他们两个都是南方人,神情里有着南方的含蓄与意犹未尽。

但这个梦于我却是无比真实,比很多现实生活更要真切无比。我固执地记得那个场景。我母亲把我抱在怀里,风吹过来,然后她的手指向薄雾深处的水域:

“喏,看到了吗,那就是扬州啊。”

还有一件事也是奇怪而莫测的。十多年前,真实记忆里我第一次去扬州时,朋友带我游个园。

半园逛过,我说:“这地方我住过。”

朋友笑,说:“不可能,这里从来不对外开放客居的。”

但我仍然固执,说真住过。而且是一间大客房,一溜下着蚊帐,纯白色的,像一朵朵夏日里盛开的荷莲。

仍然是十多年前,个园游过的第二天,朋友开车送我去高旻寺。

恰是正午。一个小沙弥跑来开启铁门。寺静极,有几棵参天的古树。这江南四大禅院之一的高旻寺,正值改建,原先的正门封住了。朋友是旧地重游,于是感慨:全变了,不一样

了,真的全不一样了。

在高旻寺用餐,饭堂正中是一张长条木桌,一盆白米饭。汤是青菜汤,另有咸菜、炒茄子等素食。我们—一坐下。菜极淡,盐放得很少,并绝无味精。虽然时候不早,已是饥肠辘辘,却仍然食之无味。因为在寺庙中与僧侣共餐,饭食是不能剩的,大家努力把碗中的饭菜吃完后,抹抹嘴巴,忍不住问道:寺中的大和尚也吃这个吗?回答说是,并告知这青菜与茄子还都是自己种的。不时有和尚吃完饭,默默站起身去刷碗,素色的长衫在面前晃来晃去。那天我没有多说话,我总觉得仿佛多问了这样的问题,多少有些影射出对僧侣清贫生活的鄙夷——而不知为何,这让我感觉羞愧。

因为和尚不肯收饭钱,所以朋友拿了钱出去捐募。这时我身边有人轻声说道,其实在庙中乞食,是必得的。因为僧侣们觉得,佛的也就是众生的,你问他讨取什么,他都肯给你。真的全都可以给吗?我又连问一句。重建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因为还未完全竣工,殿内的脚手架还未拆除,但已可见气势的不凡与场面的恢弘。我们在殿内走动,现看四壁的佛教壁画。或许是殿大而空旷的缘故,讲话的声音发出了辽远的回响。忽然有一个年轻的和尚走上前来,说道:不要喧哗,有僧正在午睡。看一看就请出去吧。这和尚穿着深色的袈裟,眼眶很深,颇有达摩相。我们问他的籍贯,回答说河北。不多言。

出寺门,我竟有些恍若梦境的感觉。寺外荒凉,几片池墙。塘中却是残荷,不见花,光有大瓣杂芜的荷叶。身体在那艳阳下出奇的沉静下来,突然不太觉得热了。

我们朝河边走。走了很久,河边的水泥墙忽然不见了,面前是不宽的一片水域,有小艇停着,船上一位船夫,悠闲而坐,等待接渡者上船,然后把他们载向彼岸。可以望见河的对面,丛丛的树影。朋友说,对岸有一座庵。渐渐有摆渡者过来,背着大捆捕虾的虾笼,沿踏板上了船。

而河水,在烈日下闪着光,竟是通体透明。

后来就很长很长时间再没去过扬州。仍然记得那个两三岁时的梦。记得我固执地在个园里说:“这地方我住过。”记得十多年前高旻寺那顿清淡的午餐。记得烈日下淡到虚无的河水……一直记得扬州。

去年秋天我去德国。到了中部的一个小城镇——马戈的堡。我在地图上查找它的方位和知识——欧洲最重要的中世纪城市之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大部分的统治时间都居住在那里,死后也葬在那里的大教堂;在二战时期,它是德国被盟军轰炸毁坏程度仅次于德累斯顿的第二大城市,美国和苏联的军队占领了该城。在两德没有统一期间,它归于民主德国,两德统一以后它现在是萨克森州的首府。

于我,这个地方和知识都是陌生的。

黄昏的时候我们到了,先去看一个德国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这个教堂在二战时被毁坏得非常厉害。德国人后来用一种专门的砖来重建它。这种砖据说是用特殊材质制成,被雨淋湿以后,这个教堂的墙面就会呈现一种非常古老的灰黑的颜色。那天我们到达的时候正好教

堂的钟声响起来了,很多的鸟群飞了起来,街上没有人。突然之间,我坐在黄昏的阴影里,发呆,心悸,惊惧,有什么东西曲折而缓慢地流过我的心头。

故乡。

我想到了“故乡”这个词。

我突然觉得,“故乡”这个概念其实是很广泛的,有时候并不如同人们所说的那么狭隊。

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扬州。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关于扬州的梦境写起,既给文章笼罩上一种梦幻色彩,也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深深的依恋。

B. 母亲明确否定我的梦,父亲则抿嘴一笑,并未正面作回答,这表明了父母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

C. 扬州的朋友否认我住过个园,而我则能回忆起我住个园时的具体情形,真是有些奇怪莫测。

D. 寺庙外悠闲而坐等待摆渡者上船的船夫,烈日下通体透明的河水,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8. 文章题为“扬州一觉,千年不醒”,可文中却花费不少笔墨写德国小镇马戈的堡的教堂,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6分)

9. 文章以“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扬州”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

..,蠲一人,给其薪苏。郡阁下

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

..,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

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

..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

..,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

太傅,

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斛”,泛指多斛。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C.“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友悌”,与朋友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5分)

(2)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写出窦员外的新居在“街西”,这儿的景色优美,令人顿生闲适之意。

B.颔联写景由远及近:门外清净,一溪渠水绕屋而过;从墙头望去,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C.颈联写了庭院之景:几株绿松,很多芍药,这些花木折射了主人的人生志趣。

D.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主人高雅情趣的赞美之情和结识主人的意外、惊喜之情。

15.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2)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3)《论语·为政》中为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说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孔子表达“严于己,宽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节气是农历的花朵,是时光的碑刻。它是科学的,也是诗性的。谷雨,春天最后的节气,一个唯一将物候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季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极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古时人们将谷雨分为三候: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先民观察总结的物候不只是偶然挑选以做记认岁月时令的

符号,在与人类共生的历史里,也以其物性与众不同

....,进入了人文殿堂。不仅浮萍是一味中药,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它因有漂泊无定之意而常被用作感慨人生

如白衣苍狗

....。张岱《夜航船》中说“布谷即斑鸠。”谷雨时节,布谷鸟若不梳理羽毛,则可能

说明农作物歉收,天地不洽,便难以政通人和

....。诗人们更是移情于物,却将布谷与亡国相联,在它身上寄托无限哀伤。戴胜鸟降于桑树,提醒人们养蚕,如若不落,政令教化便会落空。

于是,戴胜便成为吉祥鸟,也是春暖大地的象征。沿节气行走,谷雨在知性的诗中跳跃,于雅士的茶杯中飘溢,在农人的梦里浸润。或许,只有在茶的清香中,谷雨的另一个阐释才具有说服力。古文字中,“谷”“浴”最初的读音与意义几乎没有区别。(),无数

从寒冬蜷缩过来的脊梁都期待着酣畅淋漓

....地释放。

17.文中四处画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谷雨,春天最后的节气,一个唯一将物候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节气。

B.不仅浮萍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

C.诗人们更是移情于物,将布谷与亡国相联,在它身上寄托无限哀伤。

D.谷雨在农人的梦里浸润,在知性的诗中跳跃,更于雅士的茶杯中飘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场透雨真正的浇濯对象,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B.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

C.一场透雨把我们当成真正的浇濯对象,这又何尝不像那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D.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19.文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进行替换的一项是(3分)

A.与众不同(异乎寻常)B.政通人和(河清海晏)

C.白衣苍狗(白驹过隙)D.酣畅淋漓(痛快淋漓)

20.在经历了三月的乍暖还寒,四月杏花春雨的飘飘洒洒、淅淅沥沥后,夏季里的节日——端午便如期而至了。端午在农历五月初五,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人们在端午节的假期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品味着传统文化的韵味。(6分)

(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自己对端午节的个性化解读。要求:紧扣节日内涵,与示例句式相同。

示例: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凋落,清扫祭台怀亲人。(3分)

(2)龙舟竞渡的一支参赛队要在彩旗上印一“龙”字,同时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势。下列最适合印在彩旗上的一项是()项,并说明理由。(3分)

....

21.下面是一封高中生自荐信的部分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指出并修改。(5分)尊敬的老师:

您好!首先诚挚地感谢您拨冗拜读我的自荐信!我是××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学科知识,学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还参加过“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颇有建树。我积极投身于学生会和广播站等学生组织,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兼优秀团员”等荣誉。我真诚地希望能加盟贵校。

敬请斟酌,恳请垂怜,回函是盼!

四、写作(60分)

22.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16岁要去美国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

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

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

四、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谈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语文答案

1.B【解析】A项,“社会动荡”理解有误,“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表明“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C项,只能表明商人地位的提高,“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理解有误,说法太绝对化。D项,“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理解有误,属无中生有。

2.C【解析】“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有误。文中有将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对比,但并没有达到“深入”和程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论述只是一带而过,相关的内容只有两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

3.B【解析】原文“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表明“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说法有误。

4.A【解析】“年均30%的速度增长”的是房间单位数,而不是长租公寓服务商。

5.C【解析】“他们只租住单间”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即使只租住单间”。

6.①做好对租客群体喜好的调查,能及时了解租客们的租住需求条件。②对房间内的硬件设施进一步改进,家具家电配置标准化,强调房间的私密化。③建设书吧、公共会客厅等公共配套服务项目,强化就近社交功能,提高生活便捷度。④了解租客的交友爱好,为其寻找合适的租房邻居,打造共同的兴趣空间。(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7.B【解析】B.文中后文写“他们两个都是南方人,神情里有着南方的含蓄与意犹未尽”

8.内容上:马戈的堡的静宁和历史感与扬州的清静淡雅,甚至荒芜相似,引发了作者的共鸣。(2分)

结构上:为下文写作者对“故乡”的认识做铺垫。(2分)

主旨上:深化了对“故乡”的理解。故乡不一定是自己生长的地方,更是广泛意义上的精神上的归依之处。(自己喜爱、有心灵归属感的地方,含意正确即可)(2分)

表达效果上:从扬州写到德国小镇,使文章内容更丰富。(2分)(答对3点即可)

9.以梦开头,又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让文章浑然一体。(2分)点题,呼应题目“扬州一觉,千年不醒”。(2分)表达了对扬州深深的赞美和憧憬。简洁干脆,言有尽而意无穷。(2分)10.B

11.D【解析】(“友悌”“悌”均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

12.D【解析】(根据原文第四段,武帝生前无意传位于子良,只是外界有传言。)

13.(1)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

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清向”“礼”“倾意”“焉”各1分,大意1分)

(2)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为帝。(“居几月”“暴渐”“皇惧”“物议”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自幼聪敏。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候,与裴后关系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在厅堂前很不高兴。武帝对他说:“你怎么不读书?”萧子良说:“我娘在哪里?为什么还要读书!”武帝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

萧子良重道义、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先死了,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郡阁下有虞翻的旧床,萧子良罢任回家,便把床带回来了。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永明二年(484),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而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著。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萧子良也让人撰录。

武帝生了病,诏令萧子良带着侍卫到延寿殿侍奉服药。萧子良他日夜守在殿内,太孙每隔一天进去参见一次。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遗诏让萧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萧子良一向仁厚,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便推荐萧鸾,诏书说:“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太孙从小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对他很慈爱,此前他曾经很害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

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招致了很大的名声。萧子良被晋升职位为太傅,增加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依旧,解除侍中职务。隆昌元年(494),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趋步,赞拜不用报名,升任都督南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鱼无数,都浮出水面涌向着城门。不久去世,年龄三十五岁。

14. B【解析】应是由近及远,除此之外清光形容的不是门外,而是渠水。

15. 答案:①朋友新居落成;②周围景色优美;③自己心情闲适;④主人品位高雅;⑤宾主

志同道合。(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

16.(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7.B【解析】(A项,原句搭配不当,“谷雨”不是“季节”;B项,原句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浮萍”后;句式杂糅,“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改成“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C项,原句不合逻辑,没有转折的意思,需要删除关联词“却”;D项,原句分句语序不当,无法与上下文衔接。)

18.A【解析】(B项,第一个分句强调“茶叶”,应放在句末,与后文“蜷缩的脊梁”相连;C 项,前半句强调“透雨”的行为,与后半句“像那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的主体“我们”不匹配;D项,第一个分句主语是“我们”,与前文衔接不畅。)

19.C【解析】(A项,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异乎寻常,不同于平常。二者都有与他事物不同的意思,可换; B项,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二者可以互换。C项,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文段中强调的是变化,而不是岁月流逝的速度,所以不能互换。D项,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痛快淋漓,形容尽情尽意,非常畅快。此文中都有充分、畅快的意思,可以互换。)20.(1)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

(2)言之有理即可

21.①拜读——阅读、翻阅、浏览

②颇有建树——小有成就

③荣誉——称号/荣获——获得

④加盟——加入

⑤垂怜——垂青

22.【解析】考生根据以上四力的理解,可以有如下的立意:眼力即为辨别是非的能力、思力是方法把握和思想的积淀、定力是不为复杂影响的能力、抗压之力是在挫折面前的乐观与激情。以上四力都是考生要立意的角度,都是引导人成才的道理。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现实,这样作文才能有深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