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

【摘要】:连贯是语篇分析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已成为近二十年来语篇分析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包括词汇衔接和结构衔接两部分。词汇衔接指语篇中某些词语之间存在的语义联系,是语言环境的组成部分。词汇衔接又可分为三部分;重复、复指、组合等。结构衔接指语篇中某一小句与上文另一结构相比较而存在的承上关系。它可分为替代、省略、照应等。韩礼德、哈桑的衔接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确是非常有用的,这是韩礼德、哈桑夫妇对语言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上,韩礼德和哈桑把衔接当成生成一个语篇的必要条件,认为衔接是连贯的必要条件,衔接是连贯大厦的基石,过分强调衔接对连贯的作用,而且他们对什么是连贯也语焉不详,招来了众多的非议。因而人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很多的研究。连贯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它更多的是一种语义特征。这种语义特征不是由语篇本身的形式和语特征来决定的,更多的是由语言之外的因素来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认知心理模式、语篇与语境等的关系问题。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认知环境中发生的,这种环境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支配着语篇意义的选择和交流以及对语言形式的选择与取舍。因此我们认为,连贯既是一个形式概念,也是一个认知心理概念,这二者不可偏废。连贯不仅是结构衔接或语篇形式的一致,而且也是语言外因素如语用、心理和认知这些与语篇理解

非常相关的因素的结果。本论文共分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言,就论文的选题缘由、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框架进行简单的叙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是:(1)描写与解释相结合;(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对比分析方法;(4)跨学科交叉方法。本论文从功能主义理论出发,力图在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定性的解释,做到描写与解释并重,形式与意义并重。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只有对语言形式的充分描写才能做出比较充分而恰当的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要想做到描写的充分性,必须对语言现象做出解释,必须研究人的认知规律。中文摘要认知语言学不仅仅对语言事实进行描写,而且致力于朝理论解释的方向迈进,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本论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连贯机制进行英汉语的对比研究,以期对连贯的研究有所深化、有所突破.这是连贯研究的新视角,也是语篇研究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第二章对连贯研究的理论、连贯的种类、连贯的研究方法、连贯的本质、连贯与衔接的关系、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及应用及其缺陷、连贯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首先对语篇的概念及其定义进行讨论.到目前为止,语篇的概念名称仍不统一,对其意义范围的界定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语篇的界定应该从语义结构而不是语法结构的角度着眼,因为语篇首先是一个“意义单位”,其形式的大小或长短是由意义的简单或复杂而决定的,但只要具备了以下一些墓本特征:如结构上的衔接性、句际间的逻辑性、意义上的完整性、语义上的连贯性、交际功能的独立性、与

情景语境的一致性等,任何长度的口头话语或书面文字都可视为语篇.这就是我们对语篇概念的墓本定义.接着对连贯研究、英汉语篇衔接对比研究进行了历史回顾.我们简要地回顾了凡戴克、威多逊、克里斯托尔等人给连贯下的定义.我们讨论了连贯研究的方法论,本文认为,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研究连贯是完全可行的.同时我们指出了连贫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尽管连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有很多的问题藉要更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同时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偏重衔接形式部分;不够系统化、具体化;连贯概念不够清晰;方法单一;英汉语篇连贯对比方面的还没有.由于人们对连贯以及如何连贯的看法不一,对连贯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和完善,加之连贯研究的方法也呈多元化的趋势,连贯研究的理论体系还远远没有形成,有些理论还不一定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连贯的性质进行了归纳和思考,认为连贯是显性与隐性的统一,连贯是形式与意义的统一,连贯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连贯是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统一,连贯是微观连贯与宏观连贯的统一,连贯是局部连贯与整体连贯的统一,连贯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本文强调,连贯应从多角度、多学科、多层面去进行研究.本论文将从认知中文摘要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篇连贯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有所突破。第三章简要地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论述连贯作为一种认知心理现象的理据,提出我们对连贯研究的新的理论视角.连贯作为一种语市现象,也是一种认知心理现象.连贯的语篇既可通过形式衔接实现,亦可通过语境、语法、语义、语用、认知从内容、逻辑语义的深层次上实现.笔者认

为,对连贯应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进行全面研究.本论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篇连贯进行对比研究,在认知语言学的成果和理论?【关键词】:语篇连贯衔接认知语言学内部机制外部机制英语汉语对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H05

【目录】:中文摘要8-12英文摘要12-17第一章导言17-221.1本论文的选题缘由17-191.2本论文的研究目标19-201.3本论文的研究方法20-211.4本论文的框架21-22第二章语篇连贯研究概观22-562.1引言222.2语篇概念的定义22-282.2.1语篇界说的困惑23-262.2.1.1韩礼德和哈桑关于语篇概念的观点23-252.2.1.2对韩礼德和哈桑关于语篇、非语篇区分标准的质疑25-262.2.2语篇的定义及其层次性、相对性26-282.3衔接研究的历史回顾28-382.3.1衔接28-322.3.1.1衔接的范畴28-292.3.1.2韩礼德衔接理论的运用29-322.3.2英汉语篇衔接对比研究的历史回顾32-382.4连贯38-442.4.1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40-422.4.2连贯研究的方法论42-432.4.3连贯研究存在的问题43-442.5本文对连贯的看法44-552.5.1连贯是显性与隐性的统一44-462.5.2连贯是形式与意义的统一46-472.5.3连贯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47-492.5.4连贯是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统一49-502.5.5连贯

是微观连贯与宏观连贯的统一50-522.5.6连贯是局部连贯与整体连贯的统一52-542.5.7连贯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54-552.6小结55-56第三章英汉语篇连贯对比研究的认知视角56-743.1引言563.2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简介56-593.3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59-603.4认知语言学的性质及重要意义60-613.5中西认知方式比较61-703.5.1认知方式的影响与作用61-633.5.2认知方式的构成63-643.5.3中西认知方式的不同背景64-663.5.4中国认知方式的特点66-683.5.5西方认知方式的特点68-703.6连贯是一种认知心理现象70-713.7英汉语篇连贯对比研究的新视角——认知语言学视角71-723.8小结72-74第四章英汉语篇连贯内部机制的认知对比研究74-1344.1引言744.2语篇连贯内部机制的界定74-754.3英汉语篇小句对比75-834.3.1左分支结构与右分支结构75-774.3.2复合句的分支结构77-804.3.2.1定语从句77-784.3.2.2状语从句78-804.3.3左分支结构与右分支结构的内部机制80-834.4形式连贯与语义连贯83-924.4.1形合与意合84-874.4.2汉语的语义连贯与汉人的思维特点87-894.4.3形式连贯与语义连贯的辩证观89-904.4.4从形式连贯与语义连贯看英汉认知方式的差异90-924.5线性连贯与环性连贯92-1104.5.1线性连贯——典型的英语语段修辞模式93-964.5.2环性连贯——典型的汉语语段修辞模式96-1044.5.3中西认知模式与语篇连贯104-1074.5.4对写作与翻译的启示107-1104.6读者体悟连贯与作者交代连贯110-1334.6.1读者体悟连贯110-1114.6.2作者交代连贯

111-1134.6.3定量分析统计113-1144.6.4悟性与理性的认知特征114-1224.6.5具象语篇连贯与抽象表达连贯122-1274.6.6对翻译和写作的启示127-1334.7小结133-134第五章英汉语篇连贯外部机制的认知对比研究134-1895.1引言1345.2语篇连贯外部机制的界定134-1355.3认知语境在语篇连贯理解中的作用机制135-1385.4复合空间理论与语篇连贯解读138-1415.5自然顺序连贯与突显顺序连贯141-1535.5.1汉语的自然顺序连贯141-1435.5.2英语的突显顺序连贯143-1445.5.3时间顺序和空间架构144-1455.5.4语篇重心的不同145-1475.5.5时序律、逻辑律、范围律与因果律147-1505.5.6认知差异150-1535.6情感语篇连贯与法治语篇连贯153-1725.6.1情感语篇连贯154-1555.6.2法治语篇连贯155-1625.6.3主题连贯与无主题连贯162-1675.6.4对写作与翻泽的启示167-1725.7语篇象似性与英汉语篇连贯172-1885.7.1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简史172-1735.7.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辨析173-1745.7.3语篇象似性与英汉语篇连贯174-1865.7.4语篇象似性的语篇功能186-1885.8小结188-189第六章结论189-195参考文献195-202后记202-203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14:英汉语状语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状语对比与翻译 状语是英汉语言中表达力很强的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最为灵活,与其他句子成份的语意联系最为广泛,因此其语言形式也最为多样化。 状语可分为三种类型:附加语(修饰性状语),外加语(评注性状语)和联加语(连接性状语)。修饰性状语又可分为谓词修饰状语和非谓词修饰状语。 1)附加语,是指修饰行为状态或其属性特点的状语 附加语是修饰行为及行为属性的密切相关成分。可分为数个基本范畴,并承担着辅助中心语表达认知支撑的语义的功能。一般表示时空与方式、因果与目、程度与比较、范畴与观点等。 2)外加语是话语者对话语本身所作的方式或态度性评价; 3)联加语,是有效、连贯的传递信息从而完成交流目的的手段。 三类状语中,附加语最为丰富多彩,以“中心语+属性’的形式承担着描述行为状态多方面属性的功能。这种对行为状态的描述因人注意的不同而有选择性。 1.英汉语状语的构成 从概念本身,我们就可以看出英语中状语可分成两类,一类称之为一般状语,用来修饰句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成分;另一类称作句子状语,修饰或说明句子本身。按一般状语的用途,将它又分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目的、条件、让步、程度、方式和伴随情况等多种情况,从语义层面说明了状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在状语中,一般状语所占比例较大。汉语中,一般状语的位置比较简单,多放在谓语之前。而在英语中,一般状语的位置就稍微复杂一些,可以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有时也出现在谓语中。 英语状语可以由下面下列成分表示: 1)副词:副词的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作状语,特别是以-ly结尾的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例如: (1)She welcomed us warmly.(动词) (2)The show was really good.(形容词) (3)Ruth ran the house extremely well.(副词) 2)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作状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例如: (1)She has been here since Monday.(时间) (2)Water flows through the pipe.(地点) (3)We found the place without difficulty.(方式) (4)He lost his job owing to a change in management.(原因) 3)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作状语常用来不表示目的、结果、程度、原因等。例如: (1)They did everything they could to save her life.(目的) (2)He hurried to the house only to find that it was empty..(结果) (3)She is old enough to travel by herself.(程度) (4)We jumped with joy to hear the news.(原因) 4)分词或分词短语:分词可分为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常可以在句中作状语。在书面语中,分词或分词短语作状语,通常有逗号把它和主谓语分开,用来表示伴随、原因、时间等。 现在分词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廖国强夏宏钟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643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差异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认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防止语言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1. 谱系的差异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拼音(alphabetic)文字,单词有重音、次重音等,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表意(ideographic)文字,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 2. 语言类型的差异 英汉语言从形态学分类来看,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即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analytic language),即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word order)等手段来表示。 3.词汇的差异 1)功能上的差异 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助词为各自语言所独有,通常无直接对应。英语中无汉语中的助词,但可通过动词的时态和体式、句式陈述与疑问等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关系词和反身代词,但可通过词组、短句和相应的词汇运用来替代;英语中谓语动词的使用要受一定限制,汉语中动词的使用灵活,受限小,因而导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的现象;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等,英语罕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2)词序上的差异 英语句中单词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中心词后面,汉语定语无论单词还是词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英语的谓词状语一般可出现在动词前后,汉语的谓词状语常在动词之前;英语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汉语的顺序一般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远到近,两者顺序完全相反。 3)词义上的差异

英汉语状语 定语对比

英汉语状语对比 状语是英汉语言中表达力很强的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最为灵活,与其他句子成份的语意联系最为广泛,因此其语言形式也最为多样化。 状语可分为三种类型:附加语(修饰性状语),外加语(评注性状语)和联加语(连接性状语)。修饰性状语又可分为谓词修饰状语和非谓词修饰状语。 1)附加语,是指修饰行为状态或其属性特点的状语 附加语是修饰行为及行为属性的密切相关成分。可分为数个基本范畴,并承担着辅助中心语表达认知支撑的语义的功能。一般表示时空与方式、因果与目、程度与比较、范畴与观点等。 2)外加语是话语者对话语本身所作的方式或态度性评价; 3)联加语,是有效、连贯的传递信息从而完成交流目的的手段。 三类状语中,附加语最为丰富多彩,以“中心语+属性’的形式承担着描述行为状态多方面属性的功能。这种对行为状态的描述因人注意的不同而有选择性。 1.英汉语状语的构成 从概念本身,我们就可以看出英语中状语可分成两类,一类称之为一般状语,用来修饰句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成分;另一类称作句子状语,修饰或说明句子本身。按一般状语的用途,将它又分为时

间、地点、方式、原因、目的、条件、让步、程度、方式和伴随情况等多种情况,从语义层面说明了状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在状语中,一般状语所占比例较大。汉语中,一般状语的位置比较简单,多放在谓语之前。而在英语中,一般状语的位置就稍微复杂一些,可以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有时也出现在谓语中。 英语状语可以由下面下列成分表示: 1)副词:副词的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作状语,特别是以-ly结尾的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例如: (1)She welcomed us warmly.(动词) (2)The show was really good.(形容词) (3)Ruth ran the house extremely well.(副词) 2)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作状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例如: (1)She has been here since Monday.(时间) (2)Water flows through the pipe.(地点) (3)We found the place without difficulty.(方式) (4)He lost his job owing to a change in management.(原因)3)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作状语常用来不表示目的、结果、程度、原因等。例如: (1)They did everything they could to save her life.(目的)(2)He hurried to the house only to find that it was empty..(结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英汉语篇翻译

Poor Birds 可怜的小鸟 There was a flock of birds in the jungle near a village. They lived together in a big tree and had a lot of fun every day. This flock of birds usually flew to different places in groups, making a beautiful picture in the sky. Sometimes they have a heated discussion in the tree. 在一个小村庄附近的丛林里有一群小鸟,它们共同栖息在一棵大树上,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这群小鸟常常成群结队地飞往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姿形成天空一道漂亮的风景。有时,它们会在大树上展开激烈的争论 One day, a farmer went to the jungle to trap some animals for dinner. He saw a lot of birds in the tree, so he threw some corn on the ground and waited until the birds came down to eat. Then he threw a big net over the birds to trap them. 一天,一个农夫到丛林里捕捉猎物用作晚餐。他看到大树上有很多小鸟,于是就在地上撒了些谷物,等着小鸟来吃。然后他支起一张大网捕捉来觅食的小鸟。 When the birds were in the net, they were all afraid and wanted to get out of the net. Some birds in this net said, “Let’s help one other to fly together and push this net up into the tree so we can get out of here.”Everyone listened and count ed, “One, two, three—everyone flies!” They all flew and pushed the net up into the tree and flew out of the net. 被网罩住后,小鸟们都很害怕,想从中逃出去。有些鸟说:“我们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273427.html,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作者:金胜兰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11期 【摘要】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翻译活动中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on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划分,探讨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考虑英汉语篇衔接的特点,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通顺、严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和读者的要求。 【关键词】语篇衔接手段差异性翻译策略 一、引言 语篇衔接在语篇构建及语篇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并掌握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及差异,对英语学习和英汉翻译至关重要,而且采用恰当的语篇衔接手段能够使语篇结构严谨,语义连贯,清楚表达作者观点。因此我们将着重探讨英汉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的使用及差异对比,为英汉翻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策略。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1.照应。Halliday和Hason把英语中的衔接分为五类: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衔接。其中词与所知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称为指称衔接,也称照应。英汉指称类型没有明显差别,都有人称、指示、比较三种类型的指称和照应,但不同的是英语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频率显然高于汉语。英语中有定冠词,汉语中则没有。汉译英常常需使用定冠词表示所指,这是我们极易忽略的问题。例如:A:香蕉在哪里? Where are the bananas? B:在那边Over there.汉语中虽未指明A要什么香蕉,但香蕉是“主位”,是话题,它存在于A和B 的共识之中。所以译文一定要用the表明指称意义的确定性。 另外由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不在意主语,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主语是一句之主,不可或缺。又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较隐含曲折,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较简单直接,汉语中常出现零式指称(zero-anaphoric)现象,英译时往往需要增补主语或其他词以明朗照应关系。例如:一路上吃了半斤炒栗子,睡了一小会觉,就到了北京。 We ate half a jin of roast chestnuts, had a nap and soon arrived in Beijing. 从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使译文符合英语句法,达到篇章衔接、语义连贯的效果,译文增添了主语we. 2.省略。省略(ellipsis)指的是把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是为了避免重复,使表达简练、紧凑、清晰的一种修辞方式。省略是语言使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英语注重形合,在省略时,往往利用其动词变化的时态等方面来实现。但是在汉语中动词并没有时态的变化。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于英语中根据上下文而省略的动词和形容词,(句子成分,因

浅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

浅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 摘要: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是一个客观而显著的现象,本文运用韩礼德与 哈桑所著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关于语篇衔接的相关理论,从照应这一衔接方式的角度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 揭示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运用的不同方式,总结出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关键词:语篇衔接;照应;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H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8-0000-02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无论从表象的文字构成到深层的语义表达方式等众多 方面都存在差异。其中,两者的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是最显著的差异之一。在语 篇衔接手段差异的讨论中,概括较全面、认可度较高的是韩礼德和哈桑在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进行的总结。 在书中,韩礼德与哈桑将语篇衔接手段主要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 衔接主要包括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连接(conjunction),其中照应又包含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和比较照应(comparison reference) (Halliday&Hasan, 1976:30)。本文将通过一些语篇实例,从照应这一衔接方式的 角度详细分析在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 一、人称照应 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将某一句话与对应的语境或上下文连接起来。英语和 汉语有各自的人称照应系,所以两者在人称照应上有很大差异。人称词包括三种:人称代词、所有格和物主代词。英语中的第二人称“you”并不像汉语中的“你”和“你们”有单复数的区别,也没有“您”和“你”之间尊敬程度的不同;第三人称复数“they”也不能像汉语中的“他们”、“她们”或“它们”区分出性别的差异。此外,汉语 中还有第一人称复数“咱们”和“别人”、“人家”、“大家”都具有照应功能。由此可看出,英语和汉语在数和性别上存在很多差异。 在英汉语篇结构和衔接中的另一显著差异是英语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出现频 率很高。第一和第二人称形式通常照应的是某一语境因为照应对象通常是交谈双 方(说话者和听者),只有第三人称能够在篇章内部结构上衔接,因为第三人称 很显然照应的是后文中的某一对象,而且在许多篇章中,第三人称形式是衔接用 语的重要组成形式。 零照应(zero anaphora)是最显著的差别。当一段篇章是关于同一人或事物,或者在某一语境中,说话者或事物发展过程清晰并不会产生任何误解时,经常出 现零照应的情况,从下列例文中可看出,虽然例文中涉及了不同类别的照应词, 但读者依然可以理解下列照应关系:1—“他们”、2—“她的”、3—“头的”、4,5,6—“他们”,因为被删除的人称照应词和事情发展的过程、所有者和所有物之间的逻 辑关系已经非常清晰。 他们一不小心,1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上,2头上 碰了一个大窟窿,3鲜血直流,4用了两把香灰,5包上两块红布6还止不住血呢。 (鲁迅:《祝福》) The moment they were off guard and had loosened their grip—gracious Buddha!—she bashed her head on the corner of the altar, gashing it so badly that blood spouted out. Even though they smeared on two handfuls of incense ashes and tied it up with two pieces of red cloth, they couldn’t stop the bleeding.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一、被动与主动 (一)英语多用被动式原因 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子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子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文体的需要。 (二)汉英多主动式原因 1、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限制。 2、使用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大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用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用被动式时,汉语可采用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 (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 (5)“……加以/予以”式。 二、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 (一)、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 1、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用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代词“it”除了用来代替除人以外的生物或事物之外还广泛用作填补词expletive。 (二)英语常用被动式,采用物称表达法:汉语常用主动式,采用人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 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一 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 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 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 5、动词的弱化 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 7、动词连用是汉语的常态 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子成份 9、汉语句子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翻译策略及译文连贯性探讨

摘要:连贯作为语篇的一个深层语义特征,在以语篇为单位的翻译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语篇翻译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连贯的识别和重构的过程。本文将语篇作为翻译单位,从连贯角度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语语篇衔接手段的调整及采用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衔接手段连贯照应替代 一、引言 传统翻译观以句子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注重研究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及言内关系,将翻译过程视为把一种文字材料转换成另一种文字材料,把一种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命题)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成另一种语言产物的过程”(张美芳、黄国文,2002)。随着篇章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已逐渐摆脱了传统语言学和语法学的束缚,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为语篇。大多数语言研究者也不断地将语篇分析延伸到其他领域,这自然也包括翻译领域。李运兴认为“翻译活动所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句,而是由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语篇。因此建立明确的语篇意识,不论在翻译实践还是在翻译研究中都十分重要。”(李运兴,2001:19) 连贯这一决定语篇语义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以语篇为基础的翻译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译者在翻译时,首先需要对原文语篇内部的各种衔接手段进行分析,以便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语篇层次上的意义与功能对等(谭键,2002)。译者必须尽可能保全和复现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才能使译文语篇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语气贯通。因此,在翻译中语篇连贯的实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可读性,并决定着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Halliday和Hasan指出,衔接就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机制,它本身是意义概念,是由“衔接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和对解释它起重要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词汇语法来实现的, 关系。这一‘其他成分’也必须在语篇中能找到……”(Halliday、Hasan,2004)。Halliday 和Hasan认为,语篇内部的衔接关系通过五种语言形式来实现: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虽然以上五种衔接手段在所有的语篇中都有使用,但是翻译毕竟是对不同语言代码的转换,译者需要根据译语语篇的特点对衔接手段进行调整,以保证译文的连贯性。下面我们从连贯角度来探讨一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一)保留原语篇的衔接方式 在不影响译文语篇连贯性和可读性的前提下,将译文中的衔接方式一一对应地译出,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原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特点。 (1)原文:At first,I attributed this new habit to advancing age—I had recently turned 40—and glumly concluded that I was becoming morbid.But why,then,was I finding my secret rite so uplifting? Finally,after many years of starting the day this way,I have figured out that I am doing it not to obsess about death but to find out about life. 译文: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当时我刚四十岁),于是我不无悲哀地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可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我竟对这个秘密的仪式感到如此振奋?我就是以这种方式年复一年地度过清晨那片刻的时光,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过来,我如此喜欢读讣告并非迷恋死亡,而意在探索生命,真正的生命。(Suzanne B.Levine,2004)例(1)原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连接词来表示语篇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时间为主的叙述顺序夹带着因果和转折关系),译文基本上复制了原文的衔接链,将原文的时间衔接链“at first—after many years—finally”译为:“起初—年复一年地—直到有一天”;在原文中表示因果而非并列关系的“and”被相应地译成“于是”;表示转折关系的“but”译为汉语中相对的转折词“可”。在例(1)中,源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在汉语中同样适用,因此这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陈光弟 061106109039 06级4班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大致划分为: 照应(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省略(Ellipsis)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一、照应 照应(Reference)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即语篇中的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照应可以分为人称对照、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1)人称代词照应 人称代词照应在中英文中广泛使用。中文中还使用零回指,但英文中没有,因为英语中的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的。一般来说,中文中的人称代词照应还可处理为重复和省略。 例如:(1) They sailed well and the old man soaked his hands in the saltwater and tried to keep his head clear.他们行驶得很顺利。老人把( )双手浸在盐水里,并竭力保持( )头脑清醒。 (2)指示代词照应 中英文都使用指示代词获取粘连效果。但是它们在篇章中的指称功能可能不完全一样。英语和汉语在指示指称上的一个最大差异是英语有一个既非this又非that的定冠词he。英语在表达确定的指称时必须有特指限定词,但在汉语中,如果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情景语境或上下文中已经非常明确,可以运用零式特指称语,既指代成分前没有特指限定词修饰。在汉语语篇中,“这”和“那”经常与名词连用,以表示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与“那”在功能上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 例如:The old man looked at the fish constantly to make sure it was true. It was an hour before the first shark hit him.老人不时去瞧那条鱼,以确定这是真的。一个小时以后,第一条鲨鱼袭击了这条大鱼。 二、替代 替代( Substitution)指用替代形式指代上下文出现的词语,可以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替换在清晰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英文使用者乐于用替换,省略或变换来避免无意图( unintentional)的重复。这样不仅能使行文简洁、有力. 而且比较符合英语民族的心理习惯,但中文却用替换或省略。 (1)名词性替换 英语用代词或某些名词来取代名词词组,如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系代词、连接代词、不定代词和名词。如, enough, half, the same, the kind, the sort, the former, the latter, etc. 而中文却相反,省略了该名词。 例如:The tuna shone silver in the sun and after he had dropped back into the water another and an2other rose.这条金枪鱼在阳光中闪出银白色的光,等它回到了水里,又有一些金枪鱼一条接着一条跃出水面。 (2)动词性替换 英语中,替代动词或替代动词短语或替代动词句子结构可用来替代替原有的部分。这类词如do, do so, do it, do that, do this, etc. 汉语有时也用这种方法,但常重复其所代替的动词。 如: You have only yourself and you had better work back to the last 1ine now, in the dark or not in the dark, and cut it away and hook up the two re2serve coils. So he did it.你只有你自己一个人,你还是好歹回到最末的那根钓索边,不管天黑不黑,把它割断了,系上那两卷备用钓索。他就这样做了。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摘要】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英语以形制意,而汉语以意驭形。本文从语篇分析分析的角度,对英汉语篇中的形合与意合特点作了对比研究,并根据其共性和个性,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英汉语篇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形合,意合,语篇,翻译 一、概述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穆雷评价说,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在于汉语重归纳、而英语重分析与具体。杨振宁也持相似的观点: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模糊、朦胧和宽泛,而西方文化的方向是准确和具体。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形合和意合往往并存于一种语言中,但二者的作用绝不是等量齐观的。” 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英汉语篇中形合与意合特点作了对比研究,翻译时既要分析英汉语篇的外在结构,又要透彻理解其深层含义,针对不同类型的语篇章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规范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使译文做到文字精炼、完整,句式精悍、富有寓意,体现形合与意合的统一。 二、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篇组织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从意义到具体语言形式的两个既有各自特点又不相互排斥的组词成句途径。形合和意合的概念最早是由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1954)一书中提出的。他指出:“英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然环与环都联络起来,但毕竟有联络的痕迹;而汉语结构好像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拼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 形合又称“显性”,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衔接,从而来表明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外在的逻辑关系。换言之,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将语言符号由“散” 到“集” 的语言组织手段。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形式,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 意合也称“隐性” 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连接。意合体现了语言的内在逻辑关系,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 在论及翻译策略时,连淑能指出,“英语注重形合,注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因而比较严谨;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因而比较简洁。英译汉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汉译英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意义,才能

英汉篇章翻译(技巧综合分析)

英汉篇章翻译(技巧综合分析) Category: 本科四年级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ift of perspective, amplification, parataxis, other techniques, E-C translation Abstract: It discusse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uch major techniques as shift of perspective, amplification, and parataxis used in text translating. Compiler: 许建平等 Date: 2000年 E-C Passage 1 ①On my last holiday in the Bahamas, as I walked along the beach feeling the gentle waves wash over my feet, I felt part of universe, even if only a minuscule one, like a grain of sand on the beach. ②Although I had to restrict the size of my practice, I felt a closer empathy with my patients. ③When I walked in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ere was an awesome feeling knowing I, too, had been a patient there. ④It was a special satisfaction to comfort my patients with cancer, knowing that it is possible to enjoy life after the anguish of that diagnosis. ⑤It gave me a feeling to see the sparkle in one patient's eyes-a man with a total laryngectomy-when I asked if he would enjoy a cold beer and went to get him one. ⑥If one realizes that our time on this earth is but a tiny fraction of that within the cosmos, then life calculated in years may not be as important as we think. ⑦Why measure life in heartbeats? ⑧When life is dependent on such an unreliable function as the beating of the heart, then it is fragile indeed. ⑨The only thing that one can depend upon with absolute certainty is death. ①上次到巴哈马度假期间,我沿着海滩漫步,海浪轻轻抚揉着我的双脚,此时此刻,我蓦然觉得自己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尽管我显得微不足道,就像海滩上的一粒沙子。 ②虽然我不得不限制自己的医务工作量,但我感到与病人更加心灵相通。 ③当我走进特别护理室时,一种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因为我知道自己也曾是这里的病人。 ④我明白,在经历了被确诊为癌症的极度痛苦之后,仍有可能享受人生,因此,安慰癌症患者是我最大的快乐。

英汉道歉语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英汉道歉语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篇一: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开题报告XXXXXXXX学院专科毕业报告(设计) 开题报告 4 4 篇二: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班级: 系部: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 3 篇三: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开题报告 XX01010420 师范英语十班李荣萍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选题论证 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习语是一种广为流传的具有

特定含义的固定的短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习语的文字通俗简练,风趣幽默,中西方人们都习惯于使用习语。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习语同文学作品一样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世界上凡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大量的成语,汉、英两种语言即是如此。由于汉、英两族在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及思想方法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反映在成语的形象、含义及用法上也大不相同。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只有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才能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清楚地表达。 习语是语言中重要的修辞手段,经常用音的和谐来达到易懂易记,生动有趣的目的。它没有规则的句子结构,却有着相对固定的自身表达形式。习语的这些特点为它的翻译增加了难度。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并运用习语,在翻译中译者必须考虑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同样的习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将会有完全不同的翻译,它反映了中西方人们在生活习俗,思维习惯,性格以及对待色彩等方面的不同看法。本论题将通过习语的翻译向读者介绍一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便人们能更好的交流。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of English-Chinese idioms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 【摘要】:连贯是语篇分析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已成为近二十年来语篇分析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包括词汇衔接和结构衔接两部分。词汇衔接指语篇中某些词语之间存在的语义联系,是语言环境的组成部分。词汇衔接又可分为三部分;重复、复指、组合等。结构衔接指语篇中某一小句与上文另一结构相比较而存在的承上关系。它可分为替代、省略、照应等。韩礼德、哈桑的衔接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确是非常有用的,这是韩礼德、哈桑夫妇对语言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上,韩礼德和哈桑把衔接当成生成一个语篇的必要条件,认为衔接是连贯的必要条件,衔接是连贯大厦的基石,过分强调衔接对连贯的作用,而且他们对什么是连贯也语焉不详,招来了众多的非议。因而人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很多的研究。连贯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它更多的是一种语义特征。这种语义特征不是由语篇本身的形式和语特征来决定的,更多的是由语言之外的因素来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认知心理模式、语篇与语境等的关系问题。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认知环境中发生的,这种环境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支配着语篇意义的选择和交流以及对语言形式的选择与取舍。因此我们认为,连贯既是一个形式概念,也是一个认知心理概念,这二者不可偏废。连贯不仅是结构衔接或语篇形式的一致,而且也是语言外因素如语用、心理和认知这些与语篇理解

非常相关的因素的结果。本论文共分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言,就论文的选题缘由、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框架进行简单的叙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是:(1)描写与解释相结合;(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对比分析方法;(4)跨学科交叉方法。本论文从功能主义理论出发,力图在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定性的解释,做到描写与解释并重,形式与意义并重。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只有对语言形式的充分描写才能做出比较充分而恰当的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要想做到描写的充分性,必须对语言现象做出解释,必须研究人的认知规律。中文摘要认知语言学不仅仅对语言事实进行描写,而且致力于朝理论解释的方向迈进,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本论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连贯机制进行英汉语的对比研究,以期对连贯的研究有所深化、有所突破.这是连贯研究的新视角,也是语篇研究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第二章对连贯研究的理论、连贯的种类、连贯的研究方法、连贯的本质、连贯与衔接的关系、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及应用及其缺陷、连贯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首先对语篇的概念及其定义进行讨论.到目前为止,语篇的概念名称仍不统一,对其意义范围的界定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语篇的界定应该从语义结构而不是语法结构的角度着眼,因为语篇首先是一个“意义单位”,其形式的大小或长短是由意义的简单或复杂而决定的,但只要具备了以下一些墓本特征:如结构上的衔接性、句际间的逻辑性、意义上的完整性、语义上的连贯性、交际功能的独立性、与

英汉语言中定语和状语位置比较

英汉语言中定语和状语位置对比 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273427.html,/ 解决英泽汉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这一难题,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征人手,效果更好。从语言本质而言,英语是综合性语言—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而汉语基本上是分析性语言—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从句法结构看,英语句法重“形合”,为了对一个名词或名词词组进行完整而明确的说明,可以借助各种修饰结构介词短词、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同位语、从句等引出一长申的修饰成分,所以句子显得长而繁琐而汉语重“意合”多个成分用意义串联,往往不需要连接词,且修饰语较短,所以句子显得短小精悍,在汉语句中,就应避免使用过长的修饰语,反之,会使句子显得冗长臃肿,晦涩难懂。由于英汉语言的不同特征,在英译汉中,就应采取拆零、化整为零、破句重组等手段,使汉语句读起来更象汉语句。 下面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定语从句汉译的几种规则。 一、化整为零法例、名场月,岁对,她开始讲了一个平淡无奇、枯燥乏味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由于她的善良,大家都和她好。由于她高尚的品德受人们的尊敬,最后人们把她从一只撒野的公牛蹄下救了出来。 例如、刀日涨犯飞,州上星期日傍晚,有人曾见某君在市教堂取走雨伞一把。取伞者如不愿卷人纠纷,还是将伞送至布德街十号为妙。例、飞’甘,祀,甲丸拍中国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这颗卫星是由三级火箭推动的,一直运转正常。它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运载工具和电子技术方面进人了一个新阶段。以上三个例句都是带有定语从名的复合句,但在汉语中,都

采取了化长为短,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原则,将一个英语长句译成几个汉语短句。这种化整为零法是将英语句中的主干…主一谓一宾找出并译成汉语,例“她开始讲故事……”。 例、“有人曾见某君……”,例、“中国发射……卫星”是重复汉语中的宾语,也就是重复英语句中的先行词,例、“这故事讲的是”,例、“取伞者’,某君,例、“这颗卫星”,用这种方法译成的汉语会显得明白易懂,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二、改变顺序法‘逆向翻译法,汉语句条理清晰,明了易懂。英语句用多种手段连接词、形态变化等表达三、汉语主从复句法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一般说,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但英语性,一般是先果后因,也就是句首封闭,句尾开放而也存在意合形象。英语中,有的形式上虽然是定语汉语句不需要那么多的连词和关系词来表达相互关从句,但实际上起着状语作用,表原因、结果、让步、系,一般注重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排列,先因后果,假设等,所以在汉泽中,可适当译成汉语主从复句。也就是句首开放,句尾收缩。 这是英汉思维方式不例、玩同特点所造成的,所以翻译中,还可采用逆向翻译,它们的法。总数几乎达到二万英镑,如果要我私人赔,非要倾家例、荡产不可。】盯康例、刀塔杰克建的房子里放着麦芽糖,耗子吃了麦芽糖,份,而那只猫又吃了这耗子。甲比,,例、’例叮,这位书生气的庐莱仅仅是在上个月才在流亡派,冷人士中脱颖而出的。选中他是出人意外的,在此之心】,场前,奥博特一直是人们所瞩目的人物,因为他有尼雷,州而尔的支持。掩人次例、沈找心已弥州,川电美国已表示它希望讲和,戈德堡大使最近还重申了这一点。我深信,如果美国在本届会议期间无中国派了贸易代表团前往非洲各国,以便与务条件地停止轰炸北越,一种新局面将会出现。中政府商谈贸易协定。例、挂,例、,,一虽然他自己不用房,但仍坚持再建一座。她丈夫早已抛弃了她和四个孩子,自己跑到美例一例,英语的定语从句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