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益生菌与中老年人消化道健康

益生菌与中老年人消化道健康

第一节概论 第一节概论 一、健康教育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 健康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就个人而言,健康是个人能力发展、自我价值实现,以及生活幸福的基础,就国家而言,国民健康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保证。当今社会,健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不同国家、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区健康指标的差异明显。分析这些健康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必将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改善健康策略,全面推进人类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影响健康因素的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化,分类方法亦不完全相同。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影响健康的因素分以下四类: 1.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是指由于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这些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如不合理饮食、吸烟、酗酒、久坐而不锻炼、性乱、吸毒、药物依赖、驾车与乘飞机不系安全带等。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潜袭性、累积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与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极为密切,改善行为可有效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感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也与行为密切相关。 1992年国际心脏保健会议提出的维多利亚心脏保健宣言指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心理平衡。说明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环境因素 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或说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

安全、环境与职业健康教育大纲 1目的 为有效实施《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进一步细化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内容,特制定本大纲。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各企业员工与各分承包方。 3适用对象 3.1公司正式合同制员工、借用工、临时工; 3.2外包工程队员工; 3.3其他进入公司从事修船生产、基建工程等各项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外协人 员); 3.4需要进行教育的其他人员(如外来参观、学习人员)。 4适用对象的基本分类 4.1新员工进厂三级安全环境教育; 4.2员工持续性岗位安全环境再教育; 4.3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环境教育; 4.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环境教育; 4.5特殊性岗位人员安全环境教育等。 5教育的基本内容 5.1国家、行业和地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5.2企业的安全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5.3安全生产技术规范、通用安全技术; 5.4岗位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责、劳动纪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技能和安 全技术基础知识; 5.5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知识; 5.6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 5.7事故应急措施和有关事故案例等。 6分类教育主要内容 6.1新员工进厂教育主要内容:

6.1.1厂级(公司级)教育 a.国家、行业和地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b.安全意识教育:公司概况、集团安全理念及文化宣贯、安全生产形势、生产场地特点、企业的工程生产特点、公司重要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特殊设备的性能、使用、分布及注意事项、生产的危害性告知等; c.船舶、海工修造行业安全特点及防范措施、危险源辨识训练; d. 公司主要安全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e.船舶、海工修造基础知识; f. 劳保用品安全知识、职业卫生知识、员工环境安全行为规范; g. 船舶、海工修造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教训及防范措施; h. 紧急情况(如火灾)的处理措施。 6.1.2车间(部门)级教育 a.车间(部门)安全生产特点、防范措施及设备状况; b.车间(部门)安全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c. 车间(部门)职业卫生知识、车间的重点危险危害事项告知; e.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f. 个人劳保用品的正确穿戴、使用; g. 日常使用的生产工具、动力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性能、作用及操作方法、设备维护与文明生产要求。 6.1.3班组级教育 a. 班组、岗位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 b. 班组安全环境管理规定及岗位操作规程; c. 个人劳保用品的正确穿戴、使用; d. 日常使用的生产工具、动力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性能、作用及操作方法、设备维护与文明生产要求; e.本工种有关的安全、环保技术知识及遇到异常(故障、事故)情况的处理方法; f.其他内容(如新老帮带等)。 6.2员工持续性岗位再教育的主要内容 6.2.1岗位安全、环保技术专项教育 a.本岗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1、什么是益生菌? 我们人体内有1.3KG的微生物,他们按好坏不同,分三类,有益生菌,有害菌和中性菌。益生菌就是生活在我们体内能起健康调节作用的好的菌群。他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对生命有好处。 2、益生菌有副作用吗,适合多大的人吃? 我们的益生菌是纯天然来源的益生菌,经过高密度发酵而成,高洁净度提取,混合而成,不添加任何不健康的原料,没有副作用。 建议3岁以上人群服用 3、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 肠道内各种各样的细菌,对人体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有些对人体有益,为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些对人体有害,为有害菌,如肠球菌等,还有些利害兼具(如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有益菌占有优势,各菌群相对保持稳定,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引起疾病。而一旦某些因素(如抗生素、食物中的腐败菌、放化疗等)破坏肠道菌群结构,导致肠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则出现菌群失衡现象,最常见的就是腹泻、便秘等肠道症状了。所以健康的肠道菌群很重要奥。 4.益生菌对人体有哪些有益作用? 益生菌对人体有多种有益作用。能改善肠道菌群、改善肠内微环境,刺激机体的免疫机制、调节免疫功能,减少肠内有毒有害物质加速排出,改善腹泻、便秘、腹胀气等肠道症状,有助于营养吸收、美容护肝、抗肿瘤、降低血糖、降低血压、控制血脂,抑制龋齿菌、胃幽门螺旋杆菌等作用。 5.益生菌如何在肠道形成保护膜?

各种细菌,在肠道内共生,相互作用、相互竞争。而各种细菌要在肠道内存活,首先必须定植于肠道壁,然后才能在肠道内生存、繁殖、发挥作用。否则很容易随着肠道内的粪便等肠内容物排出体外。益生菌相对于有害菌,更强壮,能更好的抢占到肠壁的位置,从而定植于肠道,在肠壁上形成一道保护层。也因此使得有害菌没有地方定植,而被排出体外。 6.益生菌是怎样促进营养吸收的?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必须经过肠胃的消化,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之后,才能被吸收。益生菌能产生各种有助于消化的酶类,帮助营养物质的分解及发酵,同时,益生菌的自我代谢会产生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并产酸,改善肠道的微环境,有助于促进钙、铁、锌、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吸收,促进B族维生素的合成等等。 7.哪些人急需补充益生菌? 有慢性肠道疾病或肠易激综合症状:腹痛、腹泻、腹胀、便秘人群; 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的上班族及办公室工作人员; 经常出差旅行,饮食不当的人群; 经常应酬喝酒较多,酒后不适的人群; 常服抗生素药物体弱多病的人群; 免疫力低下或有过敏体质的人群; 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疾病患者。 8.益生菌对有胃病的人有帮助么?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培训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人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了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3、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指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及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 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4、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5、促进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7、体重指数:即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和集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9、医院健康教育(广义、狭义) 1、广义的医院健康教育:以健康为中心,以医疗保健机构为基础,为改善患者及其

学校健康教育 学校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校长、教师、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领导的广泛合作,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设置健康教育课程,创造安全的学校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及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规划,让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以促进学生健康。 (一)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政府有责任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这个目标可通过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实现,能把所有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因素进行有机地组织和联系。 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是: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儿童青少年处于人生的生命准备时期,做好儿童青少年这一代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使他们从小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乃至成人病,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终身健康。青少年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是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时期。这种行为模式一经形成,就不容易改变。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范围

学校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健康教育课程,还可通过多种健康教育活动,向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渗透。从学校政策、安全、营养、环境、控烟、个人卫生习惯、心理健康、卫生设施和社区参与等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卫生教学健康教育应是整个学校系统教育的一部分。 1)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儿童青少年卫生习惯的训练可在幼儿时期或更早年龄阶段就开始,但系统医学科学知识及保健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得以实现。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应是他们获得此类知识的主要途径。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接受能力及思维方式均不同,因此在设置健康教育课程时,目的要求、教育内容、形式、教学模具及教材选编等均要符合该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特点,因人施教。应尽量使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产生兴趣,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 设置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知晓有关健康知识、信息,掌握自我保健的技能。因此培训称职教师是十分必要的,应不断地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知识不断更新。 2)健康行为指导健康行为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学到的卫生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卫生保健信念的改变和正确信念的形成,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习惯是逐步养成的,一旦形成不易更改并

第一部分:益生菌相关介绍 索引 一、什么是益生菌 二、益生菌的种类 三、益生菌的作用 四、人体中的益生菌 五、如何补充益生菌 六、哪一些需要补充益生菌 七、补充益生菌的注意事项 八、如何正确冲服益生菌 一、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口腔、食道等处,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二、益生菌的种类 (1)乳杆菌类 (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 (2)双歧杆菌类

(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 (3)革兰氏阳性球菌 (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三、益生菌的作用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益生菌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1、益生菌有缓解乳糖不耐症状,促进机体营养吸收的作用:益生菌有助于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它能分解乳糖成为乳酸,减轻乳糖不耐症。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不仅可以产生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 2、B6、B12、烟酸和叶酸等以供机体所需,还能通过抑制某些维生素分解菌来保障维生素的供应。另外,双岐杆菌还可以降低血氨改善肝脏功能。 2、益生菌有整肠作用,调整微生态失调,防治腹泻:益生菌活着进入人体肠道内,通过其生长及各种代谢作用促进肠内细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保持肠道机能的正常。对病毒和细菌性急性肠炎及痢疾,便秘等都有治疗及预防作用。益生菌和很多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消化道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一部分的益生菌能抗胃酸,粘附在胃壁上皮细胞表面,通过其代谢活动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3、益生菌能代谢产物产生生物拮抗,增强人体免疫力:肠道决定人体70%的免疫力,益生菌可以修复肠道黏膜、提升机体免疫力。益生菌可产生有机酸、游离脂肪酸、过氧化氢、细菌素抑制其它有害菌的生长;通过“生物夺氧”使需氧型致病菌大幅度下降,益生菌能够定殖于粘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形成生物屏障,这些屏障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定殖,起着占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1、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 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教育为目的的所进行的系类活动及其过程。 2、健康教育的工作原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通过改变行为来促进健康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 学科。其原理是运用社会学和流行病学方法诊断社区或人群的健康问题,找出健康教育的“靶”问题。并以提高科学认知为基础、以树立正确态度为关键、以掌握保健技能为支持、以改变行为为目标进行工作。 3、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指运用行政或组织手段,广泛动员和协调社会各相关部 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4、健康促进的五个工作领域(健康促进的功能): (1)促进制定有利于健康的政策 (2)促进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3)促进提高个人和群体保健知识和技能 (4)促进建设和保护物质环境和自然环境 (5)促进发展社区能力 5、知信行模式(KABP):知识—信念态度—健康行为—健康知识 知:认知,这里主要指人们对卫生保健知识和卫生服务信息的知晓和理解 信:指人们对事物、信息、知识、思想、理念的信念和态度。这里主要指对健康信息的相信,对健康价值的态度 行:即行为。这里主要指健康知识和健康信念的动力下,以及在环境的影响或限定下产生的行为。健康行为又能产生和传递健康知识。 这一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的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如:吸烟知道吸烟的危害—相信有戒烟的能力—采取行动 6、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主 要通过语言来完成,也可通过非语言方式。 7、大众传播:指职业性的信息传播机构使用电子和印刷技术通过广播、电话、网络、报纸、 期刊、书籍等媒介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8、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 或职能,公共关系有三个本质特征,一:是一种“公众”关系,二:是一种传播活动,三:具有管理职能。 9、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1)以事实为基础 (2)以社会效益为依据 (3)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 (4)以不断创新为灵魂 10、参与式培训:是一种让每个受培训对象都投入到群体活动之中,与其他成员合作学 习的培训方法。

《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48 课程名称:环境与健康 英文名称:Environment and Health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18 学分:1.0 适用对象: 全院各专业各年级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环境与健康是一门跨环境科学、医学、生物学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应用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系统地研究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影响。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如何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促进健康,从而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3.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4.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 5.熟悉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 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环境与健康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的构成和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在了解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熟悉环境污 染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 究内容。 第二节 1.主要内容: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敏感人群、环境因因素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独立 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健康影响的类型(急性中毒、慢 性中毒、致敏性、三致作用);流行病学方法和毒理学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等基本原理概念的含义;掌握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特征;掌握流行 病学方法和毒理学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进 行调查研究。 (三)课后练习 试述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老师讲授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第二章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一)目的与要求 i.了解大气环境的构成及运动; ii.掌握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iii.熟悉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主要内容:大气环境的结构与运动;大气污染;极端天气对健康 的影响。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气的组分(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大气污染物)与各成分的作用;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 流层、中间层、暖层、逸散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污 染及其来源。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其对人 类活动的意义和影响;掌握大气中主要的污染源、主要的污染物 及影响其浓度的因素。

益生菌也有副作用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益生菌也有副作用 益生菌能改善肠道微生态,有益于肠道健康,广泛用于腹泻、消化不良等肠道疾病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无论什么疾病,都用益生菌来辅助治疗,有的甚至拿益生菌当保健品吃,这显然不靠谱。那么,到底益生菌在什么情况下才应该使用,且真的没有副作用吗? 种类较多 益生菌是指使用后通过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主(人和动物)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目前??内使用的益生菌有20余种,主要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布拉酵母菌、肠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应根据不同疾病,选择相应的益生菌。 需要服用的情况 目前益生菌药物说明书上的适应证包括:中性或急性腹泻、消化不良、腹胀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益生菌也常作为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的辅助治疗。从目前医学证据来看,益生菌对于提高肠易激综合征的缓解率,提高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明确。也有文献报道,发生新生儿黄疸时服用益生菌可改善黄疸症状。 除了上述疾病外,对于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间较久的患者,肠道菌群会受到抗菌药物的作用而失去平衡,而特定的益生菌药物可以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诸多副作用 研究证明: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使肠道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而久之人体肠道调节功能会明显减弱,从而有损健康。 临床应用中发现,益生菌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如发生细菌性和真菌性脓毒血症、促进有害代谢活动、过度刺激免疫、胃肠道反应及基因转移,尤其是早产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警惕益生菌可能的严重不良反应。 另外,在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使用益生菌也需谨慎,因为此时抗生素改变了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也可能“乘虚而入”,出现过度生长,从而引发新的感染。因此,使用广谱抗生素时,一定要由医生决定是否使用特定类型的益生菌。 对于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来说,益生菌就不一定是“益生菌”了,而有可能是致病菌,此时使用须谨慎。 正常健康人不必服用 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菌群是一种平衡状态,无需特意去增加益生菌。且有些食物中含有益生菌,比如一些酸奶。不过要提醒的是,许多酸奶中都不含益生菌,就算含有,其量也很少,不一定能发挥作用。相比之下,更建议多吃一些蔬菜和粗粮,因为它们在肠道能转化为乳果糖,可以促进正常菌群的稳定生长,对身体作用更明确。

公共课复习题 1.健康促进测量指标不仅是针对健康状况,而且要针对人群的B.生活质量 2.关于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C.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在功能和内容上的拓展和深化 3.降低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损害程度,只能依靠B.健康教育 4.世界上最早、实施最成功的健康促进策略在我国是D.爱国卫生运动 5.健康教育的手段包括传播、干预和C.教育 6.如果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仅仅是向慢性病患者发放一些媒体材料,是一种B.卫生宣传模式 7.健康促进的重要策略之一是C.健康教育 8.不是健康教育手段的是E.预防 9.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D.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核心和基础 10.《曼谷宣言》对21世纪全球健康目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出了主要承诺,该承诺不包括E.使健康促进成为防范公共卫生事件的一项任务 11.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深化与发展 12.工矿企业健康促进实施的基础是D.开展职业人群健康教育 13.健康教育在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 C.信息传播与行为干预 14.社会动员是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社会动员的手段中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 15.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的正确叙述是B.健康促进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16.下列哪项不是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D.提供健康信息 17.健康促进的概念是B.一种综合策略 18.健康教育的实质是E.一种干预 19.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B.健康教育就是卫生宣传 20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关系是D.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21.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是B.健康教育 22.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促进涉及的主要领域B.加快医疗机构的改革 23.20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B.行为生活方式 24.现代医学认为健康是指D.躯体无疾病、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25.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是C.环境、生物、行为生活方式和卫生服务 26.哪个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的表述不准确 A.健康教育本身已经包括了健康促进的目标 27.健康促进的主要活动领域不包括D.开展卫生筹资 28.以下哪种关于健康教育的表述是错误的 E.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描述人群健康状况,进行国际间比较 29.健康教育是B.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 30.WHO提出健康四大基石不包括B.充足睡眠 31.哪个不是健康教育的作用E.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32.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E.以上都是 33.健康教育的意义不包括B.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死亡率 34.健康教育一级目标人群是指E.希望实施所建议行为者 35.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B.社会动员 36.《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试行)是世界上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B.政府文件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摘要: (1)健康概念 (2)健康教育的内容 (3)健康促进的内容、模式及领域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5)影响健康传播的因素 (一)健康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控制影响健康因素,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负的责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组织、立法、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的健康 (四)健康促进模式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其不同点在于: 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 (五)健康促进的领域 涉及健康促进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把健康 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习题 概论 一、选择题: 1.“每个人不仅对个人健康负有责任,同时也对社会健康承担义务”指的是( A )A.道德健康 B.三级健康 C.心理健康 D.一级健康 2.无饥寒、无病、无体弱是( A) A.一级健康的内容 B.二级健康的内容 C.三级健康的内容 D.健康的全部内涵 3.一级健康是指( B )A.满意度条件 B.满足生存条件 C.最高层次的健康 D.心理健康 4.二级健康是指(B )A.心理健康B.满意度条件 C.道德健康 D.满足生存条件 5.最高层次的健康是指(C)A.一级健康 B.二级健康C.三级健康 D.社会健康 6.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是(C )A.等同关系 B.并行关系C.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D.先后关系 7.健康教育活动的核心是( D)A.进行卫生宣传 B.提高卫生保健知识 C.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D.行为改变 8.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专著是(B )A.黄经亨编著的《健康教育学》B.陈志潜编译的《健康教育原理》 C.贾伟廉编著的《健康教育学》 D.梁浩材编著的《健康教育学》 9.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 ( B ) A.健康教育B.健康促进 C.卫生宣教 D.预防接种 10.选择8-12名由相同的社会背景成员对某社区的健康问题进行讨论,这是( B )A.特尔斐法B.专题组讨论 C.观察法 D.访谈法 11.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 ( B ) A.生物因素 B.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C.环境因素 D.卫生保健服务因素12.不记名,可保证答卷的真实性不受成员的威望、权利等的影响,这种方法是(A ) A.特尔菲法 B.专题小组讨论法 C.选题小组工作法 D.案例调查 13.属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的特点的是(C) A. 潜伏期短 B. 特异性强 C. 广泛存在 D. 变易性小 14.健康促进特别强调以 (D) A. 个体为基础 B. 群体为基础 C. 病人为基础 D. 健康为基础 15.常用于收集目标人群较深层次的需求信息的方法是 ( B ) A.观察法 B.专题小组讨论法 C.选题小组工作法 D.专家反馈咨询法 16.第一次举行健康促进国际大会的发展中国家是(A) A. 印度尼西亚 B.中国 C.印度 D. 菲律宾 17.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 ( D ) A.一、二级预防 B.二、三级预防 C.三级预防D.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1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在于( C ) A.增加卫生保健知识 B.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C.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D.提供物质环境支持19.“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是(C ) A.渥太华宣言提出的 B.雅加达宣言提出的C.阿拉木图宣言提出的 D.宋斯瓦尔宣言提出的20.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特点不包括(C)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复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1.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B.健康教育对健康促进起着维护和推动作用 C.健康教育包括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内容 D.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深化与发展 E.健康促进要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2.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 B.健康促进对健康教育起着维护和推动作用 C.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D.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深化与发展 E.健康促进要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3.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二级和三级预防并重 E、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4政府决策者将健康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属于健康促进活动领域中的 A.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加强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5.社区组织、卫生部门和群众参与社区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属于健康促进领域中的 A.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加强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6.健康教育一级目标人群是指 A、有健康需求者 B、行政决策者 C、经费资助者 D、对计划成功有重要影响者 E、希望实施所建议行为者 7.健康促进规划设计中社会诊断的起点是评估 A、社会经济 B、生态环境 C、卫生服务状况 D、人群生活质量 E、人群卫生知识 8.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 A、环境保护 B、社会动员 C、健康教育 D、疾病控制 E、开发资源 9.行人横穿马路之前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日常促进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C.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D.预警行为 E.基本健康行为 10.根据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行为改变B.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 C.一旦掌握了知识就意味着行为改变 D.态度反映了行为的倾向性 E.信念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11.患者由于怕花钱而不去就诊,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其行为原因可解释为对 A、疾病易感性的认知 B、疾病危害性的认知 C、行为障碍的认知 D、自我效能的认知 E、行为效益的认知 12.针对临床医护人员举办“SARS的医源性感染途径”专题讲座,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其目的是使他们知觉到 A.疾病的危害性B.疾病的易感性 C.预防保护行为的效益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点整理 第一类:名词解释 1、健康:答案要点: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 状态。包括生理健康、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完好。 2、三维健康观:答案要点:三维健康观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形成健康的三维立体概念即三 维健康观。 3、疾病:答案要点:疾病是个体表现出自己感知或者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即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4、亚健康:答案要点:亚健康是由于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引起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5、健康教育:答案要点: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促进健康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6、健康促进:答案要点: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7、行为:答案要点: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且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于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的反应。 8、健康相关行为:答案要点:是指个体或者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包括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与绝大多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极为密切,改善行为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感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也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 9、促进健康行为:答案要点: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者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10、危害健康行为:答案要点: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和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11、心理健康概念:答案要点:心理健康是心理上的健康状态,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对协调,充分发展,与客观环境统一和适应。人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 12、情绪:答案要点:情绪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对其态度的体验,是人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 13、人际关系:答案要点: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即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14、气质的概念,答案要点:气质是表现在情绪和行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5个性:答案要点: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16性格:答案要点: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塑造而成,也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 17、心理评估:答案要点: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者群体的某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或心理特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以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的过程。 18、心理咨询:答案要点:心理咨询是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求询者发展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活动。 19健康信息:答案要点: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就是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 20、健康传播:答案要点:是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

1、影响人类健康因素和主要的因素,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增加的原因。 影响健康的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健康服务因素(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增加的原因 行为方式的改变 2、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和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健康 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核心问题。 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①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 1促进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环境的健康 2预防在生命不同阶段中相关的危险因素 3促使个人和社区人群降低因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所致的危险 4降低性别种族、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公平性,特别关注脆弱人群的健康。 ②主要策略: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支持性环境;3强化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③健康教育主要特点:1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2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目标3以传播、教育、干 预为手段4注重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 ④核心问题:1行为改变: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行为 的改变。2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自我或互相学习取得经验和技能;有计划、多部门、多学科的社会实践获取经验;包括整个卫生体系和卫生服务的开展。3和卫生宣传不同: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同事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需的条件以促使个体、群体和社会行为的改变。 3、在健康促进中,政府的角色 领导工作,多元、全方面领导 4、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教的关系 (1)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2)健康教育针对的对象是个体,健康促进针对的对象是社会环境, (3)健康教育的手段是卫生宣传,健康促进的手段是公共政策 (4)健康教育是双向的,具有反馈性,健康促进是单向的 (5)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因素 (6)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行政手段 5、组织管理的一般程序和手段,管理工作的核心 核心:目标管理 一般程序:计划、组织、用人、指导和控制 重点:一、理念开发二、环境分析三、目标管理四、组织协调 五、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六、评价七、健康教育的组织原则 6、环境情况明确后,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目标管理是管理的核心,环境情况明确后,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制订健康促进的目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一、健康教育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类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影响健康的因素分以下四类: 1.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是指由于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乃 至社会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它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潜在性、累积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心理平衡。 2.环境因素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或说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包括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等。 社会环境又称文化-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也包括工作环境、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 环境因素中的以下因素对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①收入和社会地位;②社会支持网络;③教育文化;④就业和工作环境;⑤社会与自然环境。 3.生物学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遗传、生长发育、衰老、个人生物学特征(包括 年龄、性别、形态和健康状况等)。 4.卫生服务因素卫生服务因素指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为了防治疾病、增进健 康,运用卫生资源和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服务的活动过程。 (二)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与联系 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传不能等同,两者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卫生宣传是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其受传对象比较泛化,缺乏针对性。与健康教育相比,卫生宣传侧重于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态度,不着重信息的反馈和效果。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在功能上的拓展、内容上的深化,它的教育对象明确、针对性强、注重反馈信息,着眼于教育对象行为改变。然而,健康教育离不开卫生宣传,健康教育要实现特定健康行为目标,必须以卫生宣传作为重要手段。 二、健康促进 (一)健康促进的涵义 WHO关于健康促进的定义:“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美国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Green)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其中教育指健康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自然的环境,而支持即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和群体行为改变,以及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 (二)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l986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宪章》明确指出了健康促进的5个活

一、名词解释。 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恒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2.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3.健康传播: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及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4.人际传播:又称亲身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5.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群体表现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1.计划设计:是一个组织机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有活动的过程。 2.强化因素:又称加强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 3.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论据、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行政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等也可归结为促成因素。 4.形成评价:是一个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包括在计划设计阶段进行的目标人群需求评估、政策、环境、资源评估等,其目的在于使计划符合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使计划更科学、更完善。 5.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是评价方案中最简单的一种,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比较目标人群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后有关指标的情况,反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的效应与结局,通常以EOXO来表示。 1.自我导向学习法:自我导向学习法是指个体无论在有没有他人协助下,以个人责任为出发点,主动诊断自己的健康需求,形成学习目标,应用人、物等资源,选择、安排、执行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达到自我实现健康目标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自我导向学习法是学习者自动自发自我负责的学习。 2.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3.医院健康教育(广义、狭义):医院健康教育泛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伴随医疗保健活动而实施的健康教育。狭义的医院健康教育,又称临床健康教育或患者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保健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所实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