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与思考

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与思考

四川师范学院二000级教管专业本科函授学员毕业论文

德阳市旌阳区西街小学肖德荣

题目:对素质教育的理论认识与思考

提纲:

一、内容提要: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主张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中外教育史上,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践。但是,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基础教育却偏离了这一轨道而步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教育事业的兴旺与否,人才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与民族的兴衰。文章力图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再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从岗位做起,从我做起;真真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这不仅是我也是大家的共识。

二、关键词:素质教育理性思考更新观念实施措施

三、文章结构:绪论部分,提出了有必要对素质教育再进行深入地思考与探究。本论部分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一、素质教育应是党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二、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采取的三个有力措施;三、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必须更新,应注意的四个问题。结论部分重申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四川师范学院二000级教管专业本科函授学员毕业论文

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与思考

德阳市旌阳区西街小学肖德荣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使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个性特长等诸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其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先天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社会所必备的各种专门品质。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更为激烈的时代;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追根溯源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的竞争。因此,为适应时代的要求,面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很有必要对素质教育再进行深入地思考与探究。

一、素质教育应是党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

1、提出素质教育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传统教育的缺陷和不足愈来愈突出和严重。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全面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不能适应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众多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努力探索、研究和反思的时候,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这也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同时,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教改对我国的强大冲击,也给我们强有力的警示:必须毫不迟疑地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于是,党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月13日向全国人民做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积极地、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的正反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和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并愈来愈成为全球经济领域的核心,国力竞争也日趋激烈。而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谁赢得了新世纪的教育谁就赢得了新世纪国力竞争的主动权。江总书记在全教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过去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应试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片面地“授—受”知识,忽略了青少年个性的全面发展,忽略了青少年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不少学生“高分低能”、“高分低品质”,这严重阻碍了加快四化建设的步伐,也严重阻碍了教改的进程。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已刻不容缓。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

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其意义之伟大而深远。

二、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1、领导要高度重视。领导是开拓者,须先行一步,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解决好。”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定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建立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评估检查体系,逐级考核省、市、县、乡级党委和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干部抓素质教育工作的情况;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和谐的政策环境,注重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鼓励大胆实践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为全面彻底地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讲还需要靠法治、靠制度的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

2、教师是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是耕耘者,必须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师个性素质,做到自主教学和自主创新,实质性地落实素质教育。现在倡导创新教育,其实首先是尊重个性和弘扬人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恰是建立在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育创新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师自主和课程运作自主。怎样才能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与自主性呢?首先就教师个人来说,要不断地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这主要体现在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在工作中勇于探索;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做一个沉稳的指导者,从容的引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进步的推动者。就教师群体来说,要优化教师、教育工作者、学校领导及教育管理干部“一条龙”的队伍,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说“事在人为,人定胜天”,所以我们在每一个用人环节上应该严格把关,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不能搞关系,用人上须要因事择人,不能因人设位。特别是当前有些企业厂矿不景气的时候,竟然有人“想方设法”转入和调入教师队伍,而且安排在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这其中有不少的人学历不达标,专业不对口,有的临时“抱佛脚”,轻轻松松地随便在什么地方就“拿”一个所谓“合格”文凭。试问这些未经科班“科”出来的,也不具备教师素质及其基本功的,能搞好我们的素质教育吗?特别是小学基础教育,有人认为:小学嘛,不管它是不是教师,只要有一个“中专文凭”,锻炼锻炼,教几年就有经验了,因而教一教小学低段还是可以的。要知道有这种想法是相当危险和错误的;激烈竞争的新世纪,教育上岂能这样草率和“儿戏”呢?现在社会上还有哪一个家长敢拿自己的孩了去尝试这样的“儿戏”实验呢?要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就要有自主的、创新的专业教师,因为专业教师是受过正归师范教育的,他们不仅要有相当一定的智力和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专门的教师素质和教师基本功。素质教育的重任理所当然地落在这些专业教师的肩上。所以我们地方上政府和教

育部门要跟中央决定保持一致,坚决杜绝随职务之便给朋友、同事和亲戚解决与安排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一条龙”队伍更加纯洁,更加优化。

3、深化教育改革是重要手段。教改是实质,是重头戏,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我们的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结构要更加合理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要丰富多样,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无疑给我们全社会的每一个领导干部、教师和公民提出了严峻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其工作关系到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眼下,为搞好素质教育,我们的教改十分盛行教育的大胆创新,很是强调创新教育要尊重个性和弘扬人性,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好事。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旧教材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和修改,而且摸索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说,这是我们教改的一次伟大实践和成功。但是应该明确并始终牢记: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二者不可偏废,要做好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整合,使得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此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知识竞争型人才。无庸置疑,这任还重道而远。

三、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必须更新

素质教育工作已全面铺开了,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到以下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1、变教书为既教书又育人。过去由于我们单调乏味的应试教育,导致了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学生“千人一面”,没有良好的个性,无法真正让学生自主,也更不能使学生较好地发展和创新了。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有扎扎实实的科学知识和必备的教师基本功外,还应有良好的教师素质,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加强人文主义教育,立足学生的发展,打好人生本色。为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好奇心,树立学生自信心,保护学生自尊心,多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应该肯定学生会犯不少的错误;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就积极地帮他指出错误,鼓励他,还要宽容他。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学生创造的星火得以燎原的推助器;宽容的本质是要我们从学生过失发现教育的问题,进而改进我们的教育。“没有谁不是天生的普通人,但也没有谁注定就是平庸之辈。”信任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当然,宽容是要讲科学方法和原则的,它是有一定限度的;宽容的同时我们仍然要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和正确形成,让他们学会求知、做人、审美、健体等。

2、变望子成“龙”为望子成材。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龙”成“凤”成为超凡的大人物,应该说其心愿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的环境、教育都不完全相同,每一个孩子有他特有的个性,只要这种个性得到良好的、充分的发展,将来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并能服务祖国,就可以算得上真正的有用之材。何必硬要去强求以前的“千人一面”的“效果”呢?而事实上也根本无法达到所谓理想的“千人一面”的“效果”。这种“效果”能算得上真正有用人才相对来说真是太少了,更多的则是扼杀了多数孩子的良好个性,使很多孩子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总的来说这种“效果”是失败的,是不可取的。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立即转变以前落后的旧观念,不要给孩子以过重的也不现实的压力和负担,应该尊

重孩子个性,尊重孩子人格,不能无端地强加要求,要顺其自然地加以呵护,让孩子自主学会求知、做人、审美、健体等。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学得更好,学得更多,学得更有用,其个性也才能得到更充分、更全面的良好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成为有用人才。

3、变“加负”为“减负”。推行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让学生在“死读”、“死练”、“死考”中解放出来,乐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者。可是,学校教师、社会家长在“减负”与“加负”问题上仍然存在无可奈何的言行相悖。其主要原因仍然是教师和家长的观念未转变,采取一种观望态度,依然如故,将教学过程仅仅理解为知识技能的“授—受”过程,在“加强基础”的原则下教学关注的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多少及程序,考试评估也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覆盖率,对“考试分数”的价值估计存在偏差。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优化“教”和“学”的双边过程,从而真正达到教师教学自主的同时学生也能自主快乐地学习。

4、变应试教育为创新教育和能力培养,真正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工作已全面展开了,但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到实处却还是很不够。就拿观念的更新来说,有不少领导干部不理解不支持,也有更多的家长表示疑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展也不平衡。这里着重就教师来说,多数教师对素质教育新课程的理念,对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实验,特别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努力实践,但是,也不能排除事实上也确实有个别教师思想跟不上,相对滞后的情况,对实验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记录反思,特别是对教科书中出现的不科学、不适合当地教学实际的内容,不敢质疑,不敢调整,束手无策,仍然是突不破“以教为中心”。试问,这样如何能超越传统的应试教育轨迹,进行大胆的创新教育,彻底地推行素质教育呢?诚然,科学知识的“授—受”,智力的培养与发展是教育教学所必须的,但个性的全面发展也是教育教学所必须重视和做到的。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伟大实践。其时代特征是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突出民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整合。只有这样,民族才能振兴,国家才能兴旺强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