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作家陈燕丹曾这样评论上海《萌芽》杂志发起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让我吃惊的是,那些在拾到一分钱的主题上开始写作文的孩子们,一旦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写作,他们还是会迅速地洗尽铅华,表现出一个原生的自己,那些长长的句子,纤细的伤感,那些富有含义的、幽暗的多愁善感的细节,那些欲说还休的情致,甚至是那些与作文训练格格不入的词库,他们在作文的覆盖下还有一个秘密的写作世界。”这段话,让我不由得对创新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思路。

直到现在,说起创新教育,有些教师首先想到往往只是思维品质和具体思维方法的培养,比如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或这样“性”那样“性”,以及“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等。应该说,针对学生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所形成的僵化思维模式,这些引导和训练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我认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是要点燃学生熊熊燃烧的思想火炬,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我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在能力;所以,教师要做的首先不是从零开始的“培养”,而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说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敢想”。创造,意味着思想解放。而学生一旦获得了思想解放,他们所迸发出来的创造力往往远远超出我们的

意料。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教师创设民主、宽容的教学气氛。我们应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展开认识活动,所以说,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平等和谐关系,是发展(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发展”而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然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过去的语文教育却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的精神自由:无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封建文化的残余至今还阻碍着我们的教育走向民主与科学。在师生关系上,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感情;在某些语文课堂上,不但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着唯师是从的思想专制——学《孔已己》,学生只能理解这是鲁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学《荷塘月色》,学生只能理解这是朱自清对“4·12”大屠杀的无声抗议;学《项链》,学生只能把路瓦栽夫人理解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典型;写《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学生往往会习惯性地写老师,而且多半会把老师比作蜡烛或春蚕;写《在升旗仪式上》,学生往往会先写“朝霞满天,红日初升”,然后是对革命先烈的联想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赞美最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神圣使命”;写景,只能是借景抒情;写物,只能是托物咏志;写事,只能写有“意义”的事;写人,只

能写“心灵美”的人……在如此“崇高”、“庄严”的“语文教育”下,学生的心灵已被牢牢地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哪有半点创造的精神空间可言?

也许这种“奇怪”的现象不是个别的:有的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但在课外却对文学作品情有独钟甚至如痴如醉;有的学生写命题作文一筹莫展或套话连篇,但私下写的日记或随笔却灵气飞扬……这说明了什么?我认为,这说明人的心灵一旦冲破牢笼,必将成为自由飞翔的思想雄鹰或纵横驰骋的感情骏马!因此,所谓语文教育中创造精神的培养,首先是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马克思的战友威廉·李卜克内西曾这样评价马克思:“他是一个彻底正直的人,除了崇拜真理之外他不知道还要崇拜别的,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他辛辛苦苦得到的他所珍爱的理论,只要他确认这些理论是错误的。”我认为,教师也应拥有这样一种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我们实在无法设想:一个迷信教材、迷信教教参、迷信高考题的教师会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教师的心灵自由,取决于教师宽阔的人文视野;我们应该博览群书,站在人类文化成果的高峰俯瞰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我们的心灵应该向古今中外的大师们开放。心灵自由的教师必然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容精神,这首先意味着对学生的精神世

界的信任和尊重;不教师要容忍学生的精神个性,更要容忍学生对自己说“不”,因为只有教师民主的阳光,才能照亮学生创造的原野。

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就要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这里所说的“迷信”主要是指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教师的迷信、对名家的迷信、对“权威”的迷信和对“多数人”的迷信。我经常给学生说:“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圣人’;老师也好,名家也好,‘权威’也好,都不可能句句是真理;我们所学的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也不可能绝对完美无暇;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应该的,但这些

‘意见’只能共我们独立思考时参考,而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对某篇文章的看法,我们只能忠实于自己的心灵,不能盲目从众。决不能用别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讲《烈日和暴雨下》,我问学生喜不喜欢这篇课文,绝大多数学生都说喜欢,唯独有一个学生说他不喜欢,他还说出了不喜欢的理由。尽管他的理由在我看来是多么的“幼稚”,但当绝大多数人说“是”时,他敢于说“不”,而且是对一位文学大师的作品说“不”——作为教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赞赏他不迷信不盲从的勇气!我当即表扬了他这种勇气,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特别是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自由

的论坛:面对课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学生和作者之间应该平等对话;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思想碰撞。教师当然应该有自己的见解,但这种“见解”只能是一家之言,而不能成为强加给学生强加给作品的绝对真理。教师可以说《荔枝蜜》以“做梦变成小蜜蜂”结尾是多么的“含蓄”而“巧妙”,学生也有权利说:“这太做作,读起来别扭!”教师可以说《分马》中郭全海动员积极分子将自己所分的牲口都拿去让王老太

太挑选是说明了郭全海的“崇高”“无私”,学生也有权利说:“郭全海不应该这样做,这不是迁就自私的王老太太吗?”少年的眸子往往比大人的目光更明澈,没有太多世故的心灵往往对课文有着比教师更独特更深刻的理解——多

次听着学生评论名家名篇时的“惊人之语”,我常常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

给学生以心灵自由,就应允许学生写他们自己的文章。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体现,写文章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如果学生不敢在文章里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其文章必然充满充满新八股的气息,而八股文绝无任何创造性可言!我对学生的作文要求是八个字:“真情实感,随心所欲。”只要真实、健康,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写真诚的崇高情怀,也可以写有趣的平凡生活;可以写现实的眼前景物,也可以写幻想的未来世界;

可以与老师商榷,可以与大师对话;可以评论经典,也可以改写名篇;可以“大江东去”,也可以“小桥流水”;可以鄙薄蜜蜂,也可以赞美老鼠……总之,学生的文字应该是掠过晴空的云彩,它美丽多姿而又呈现出个性的色彩。被解放的心灵有着无穷的想象力:“大海是无边无际的草原,雪白的浪花就是那数不清的羊群。”“月亮哭了,泪水化作了星星。”“雨,是出走的孩子,它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诉说着天上的故事。”……读者能相信这些诗句是我班成绩并不太好的学生写的吗?其实,我并没有给他们讲诗要如何如何写,只是让他们自由想像,于是,属于他们年龄的诗句便流出了他们的心灵。

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就是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当我们无视学生的潜在能力,把他们当做“低能儿”进行“培养”的时候,学生的表现也许让我们不甚满意甚至失望;但是,如果我们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提供机会并积极鼓励、激发、诱导其展示自己的智能时,学生所迸发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常常令我们惊喜。

追求心灵上的自由演讲稿 放飞心灵

追求心灵上的自由演讲稿放飞心灵 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追求心灵上的自由演讲稿放飞心灵,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感悟心灵的成长:青春与奋斗。 火山喷发过,熔岩才会定格为坚硬的岩石;流星飞驰过,天空才会闪耀着美丽的弧线;人生奋斗过,生命才会烙下坚实的脚印。 青春过于美好,于是我们尽情享乐,尽情挥霍.但生命也过于短暂,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回头翻看着时光,我们将发现,年轻没有留下脚印.于是,一股失落涌上心头,因为我们的生命之书缺少了完整的书页,我们无能为力,光阴的沉淀使我们不再年轻.朋友,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自己年轻的书页留下些什么吗?哪怕只是浅浅的脚印? 事实上,我们可能尝试着为目标奋斗过。眼前的路,那样虚幻,那样黯淡。我们奋力前行,去触摸周围一切能带给我们现实与光明的东西,结果被撞得头破血流,摔得粉身碎骨。因为吝惜青春,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停止奋斗的脚步。于是,刚刚踏出的脚印又被我们磨平。 今天,当我再一次站到镜子前,发现自己,额头上的道道又变多了,眼睛里不再有儿童时代的那种纯真。我感到,我的青春已经逝去。脑海中又浮现那句话:“几乎没有人能感觉到青春正在逝去,而几乎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青春已经逝去。” 也许,我们还不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也许,我们以为明天会更好,也许我们相信会出现奇迹。于是,我们选择无谓的等待。可是,我们的青春,却没有时间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因为我们的青春只剩下今天。莎士比亚说过:“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等待。“不屑今天,等待明天,”的观望态度,会像一条肆无忌惮的蛀虫一样,吞噬我们的心灵,吞噬我们头脑中的时间紧迫感,蛀

点亮心灵的灯初中记叙文三篇

点亮心灵的灯初中记叙文三篇 导读:本文点亮心灵的灯初中记叙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盏灯,或明、或暗。它是我们鼓起勇气的动力,自信的源泉。提起“灯”,不禁让我想起了在小学发生的一件事。 在5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差,很少上80的。于是到了6年级的时候我立下了一个誓言:到6年级期末时,我要把数学成绩提高到90分以上。后来我便开始认真地对待数学,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把以前的漏洞补好。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在期中考试的时候,我考了95分。,老师将我的成绩公布出来的时候,我好高兴。但是,就在这时老师把我叫了出来,说;“小A,你的成绩有没有水份啊?”我听了好难过,委屈地说:“没有!”正好这时放学了,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不时听见有人在议论我。远处的太阳还没落山,我却感到天空仿佛盖上了一层黑色的棉被,不让我看见可爱、柔软的云朵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是否要把成绩告诉父母呢?他们会相信我吗?还是像老师一样不相信我?我的心里一片漆黑,我顿时不知所措了。 我终于到家了,我决定了,我暂时不要告诉父母,能隐瞒就隐瞒吧!

吃过晚饭,我到房间做作业,妈妈仿佛看出我有心事,便到我的房间来找我。在妈妈注视的目光下,我终究还是隐瞒不了,只得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我的心忐忑不安,这时候妈妈说:“女儿,妈妈相信你,妈妈支持你。”相信我?我没听错吧!妈妈走出了房间,我吃惊地坐在椅子上呆呆地傻笑。 第二天,我依旧如常地去上学,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但只有我明白这一切。树儿在向我打招呼,天空也掀开了那又厚又黑的大棉被,太阳公公微笑着看着我。我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无比的快乐,别人相信的感觉真好! 篇二 人生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些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了你的内心,启迪了你的灵魂,点亮了你的心灵。 我在书上读完这句话后,脑海中的一个片段,像一个闪光点,忽闪忽现。突然像按了回车,确定之后,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天,我在公交车上找到一个前排的座位,后面座无虚席,还有许多中年人站在走廊里。车是四路车。路途比较长,在404那,有一个老奶奶徐徐上车,看着他满头白发。步子缓缓向前迈,看着就让人揪心,我的私心占据了整个空间:让还是不让,还是不让吧。自己坐在这儿,这么舒服的,干嘛要让啊!我“灵机一动”,把包里装的一本书拿出来装模作样的看起来。 车子向前移动着,车上的人上了又下,下了又上,反反复复,可那位老奶奶呢,依旧站在那儿,我的心突然涌上一股酸楚,眼睛不知

让阅读丰富学生的心灵

让阅读丰富学生的心灵-中学语文论文

让阅读丰富学生的心灵 王立水王兆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109-02 阅读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阅读是一种丰富的安静,除了获取丰富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让心灵和思想得到成长。教育的根本首先应该着眼于人,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从本质上去理解教育,才能理解怎样做人是最基本的、最首要的素质。但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把学生束缚在三点一线之间,学生起早贪黑,不停地奔波劳碌,为的是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分数。对分数的重视剥夺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逐渐丧失,育人的本质不断退化,最终,学生的意志、个性、情感以及创造力都遭到压抑和摧残。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提高人的人文素养非一日之功,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因此,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走进文学,亲近阅读,让学生倘佯于文学中自由地呼吸,在文学的侵润中滋养性情,陶冶情操,修身养智。一、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走进书世界,与好书对话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推而言之,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班级,是一个沉闷、枯燥的班级。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笔者首先从布置教室、营造氛围入手。 1.教师要以身作则。笔者经常带着一些好的图书或者杂志进教室,一来向学生推荐好书、好杂志,二来是向学生读优美的文段,三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读书可以书不离手。 2.每节课前的十分钟为好书推荐时间,安排一名学生向大家推荐阅读过的作品,说出推荐的理由即读书心得,推荐图书的目的是让平庸者、无所事事者主动走进书中。 3.组建班级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图书已成为一种可能。如果能把全班学生各个家庭的藏书利用起来,全班同学互通有无,就可丰富学生的阅读书目。笔者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的图书馆,即每个学生每月提供不同的书至少3~4本带到学校,全班同学互相借阅,一个月之后再更换新书,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也避免了资源浪费,还营造了很好的读书氛围。 4.营造浓郁、富有文化气息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浓郁的文学气息能实时感染学生,让他们一走进教室就感受到书香扑鼻。笔者在班级墙上定期贴一些有关读书方面的格言警句,随时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好好读书。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但丁的“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等,都可以成为图书角、教室里的常见标语。然后,再充分发挥班级学习园地和黑板报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小报、读书笔记、制作的书签作品,等等,这不但美化了教室环境,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斯迈而斯这样说过,“古往今来,好书总是人们最好的朋友,这关系永远不会变,因为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良伴。”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罗曼曾劝导女人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读书能改变我们的心情,让生活变得富有情趣和诗意。读书能改变我们的每一天,改变我们的生存状态。走进书中,你每天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明媚灿烂,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脉脉;走进书中,使你远离烦恼,用睿智理性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来洞察这个世界,笑

让学生享有心灵的自由与快乐

让学生享有心灵的自由与快乐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课堂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过程,而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一种潜能的开发,是一种充满创造的激情和人性的光辉的互动和交流。 一、让课堂动起来 陶行知先生说:“要实行学生个体的大解放,让学生充分享有心灵的自由,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课堂世界是动态的、活生生的,要给学生自由的探索空间,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流中,营造和谐、民主、宽松、愉悦的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如作文课上适当组织一些游戏,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将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心灵自由,乐此不疲地感受带来的欢愉。 二、让学生活起来 教师积极创设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与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积极地感受和追求学习的乐趣。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思路越来越广,创新的成果越来越多。学生自己参与、自主选择、自主体会、自主发展,愉快地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去认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要把关注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既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业水平,也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班集体中使每个学生认识到“我是集体的一员”、“我愿意为大家服务”,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同时在过程性评价中,体现评价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 21世纪是关爱生命的世纪。关爱学生,就必须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心灵自由的空间,充分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力。

点亮心灵话题作文800字

点亮心灵话题作文800字 人总要经历黑暗的洗礼,才会在失意时找到路的方向和光明的未来。点亮了心灯的那 一丝火花,也照亮了前方的长路漫漫。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以点亮为话题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点亮心灵话题作文800字篇1 灯火相映,璀粲光明,那是文明的世界,被千万盏灯点亮,其中每一盏文化之灯,都 要人们亲手续上灯油,从而传承。 那盏灯美丽却易碎,民国年间,天灾人祸不断,偌大一个中国竟放不下一张书桌,蔡 元培、陈寅恪、傅斯年,那些大师身处偏僻山村,却掩不住一个时代的群灯闪耀。在 波澜壮阔的文化民国,烽火连天的战乱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他们坚定的背 影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半个世纪后的大洋彼岸,又有木心以顽强持久的挣扎,以“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饮下毒酒的庄严”,在累累残灯之间,讲解他对文学的回忆,将风雨飘摇的文化之灯重新点亮。 文化可以是高居庙堂的灿烂明灯,更可以是远处江湖的寻常灯火。即便是日常饮食, 也深藏文化的底蕴。梁实秋爱吃,爱北平的酪,爱信远斋的酸梅汤,爱正阳楼的烤羊肉,爱致美斋的爆肚儿,更爱以豆汁为代表的一色北平小吃。食物也许并非仙肴,但 掺杂了一个人的情感,也余味绕梁。梁实秋做如是文章时,竟是炮火连天的战争时代,他却固执地,歌咏使他心旌摇荡的烟火小吃。他悄悄点燃灶火,一盏文化之灯也悄然 点亮。 在动荡年代仍担起传承文化之灯的责任,确实令人敬佩,而在平凡柴火油盐中仍纯粹 地守护文化之灯,则更令人叹服。汪曾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 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就是其中之一。“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 情的……显出过分的,近乎夸张的旺盛。”这样看似平常,实则富有深意的文字,被汪 曾祺用来讲述一个城市最琐碎的小事。汽锅鸡,牛肝菌,在空气里开花的仙人球,酒 馆旁的木香花……这些湿漉漉的文字携着城市的文化慢慢浮现,只有这样平和滋润的 笔墨,才能领我们追忆似水流年,去访谒被现代人忘却的文化之灯。汪曾祺“在黑白里 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也在最寻常的生活中,点亮每人心中的文化之灯。钱穆说,古罗马文明好比一盏巨大的灯照耀广大的帝国,而中国文化却有无数盏灯, 四壁皆灯。大地上星星点点,密布文化之灯。

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读后感

《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读后感《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是李镇西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刊登在《班主任之友》2014年第10期上,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颇深。下面谈谈我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与看法。 在这篇文章中,李老师提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是要点燃学生熊熊燃烧的思想火炬,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我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着潜在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要做的不是从零开始的培养,而是提高机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 李老师说的真好!很多时候,我们做老师的,总有着太多的不放心,总是担心学生这不会,担心学生那不懂,老师们恨不得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殊不知这反而束缚了学生,磨灭了他们心里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如语文课上,赏析课文时,老师总这样想:这句话我要是不讲,学生能明白吗?数学课上,例题讲解时,老师总这样想:这个例题我要是不讲清楚,他们类似的题目不会做怎么办?物理课上,讲解物理定理时,老师总这样想,这个定理我要是不讲清楚,他们能够理解吗?本着这样的好心,赏析课文时,教师包讲,学生被动的写,结果便是教师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赏析;数学例题,学生们就会那一种,稍一变动就不会;物理定理的理解,变成了老师的理解传授给了学生,学生被动的接收了,一点不思考为什么。都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老师这种做法,学生们读完文章后,就成了“一万个读者只会有一个哈姆莱特。”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时间去想,也没时间去领悟,只有被动的去接受。接受的结果就只有老师所给与的理解,即标准答案。被动的去接受,学生不再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心灵的泉水不会无拘无束的奔涌,而有的只是一潭死水。对于老师的职责,我觉得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师说》中的解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甚为恰当。我们可以领略到学生走在前,老师在后,解答学生的疑惑这样的场面,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现在老师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力求讲解详尽,做到细枝末节清清楚楚换来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老师们历经“呕心沥血”的批改完作业之后,因为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叫过来细心的指导一番。学生拿过作文本,顶多看一下分数,就把它抛在一旁,学生对自己的付出只关心分数,而对于作文中的批改,是不会在意的。同样,认真讲解每一道数学例题,换来的却是学生只会做那一种题型;对于物理定理的理解,永远都停留在老师理解的基础水平,这样,物理还怎么发展,理论还怎么完善。老师们的“呕心沥血”到了学生那里,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样

撒播爱走进学生心灵

撒播爱,走进学生心灵 宜州市第四小学韦美元 “读书是个人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希望。”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强国,教育为先。为了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业,为了使每一位适龄少年儿童都能在同一蓝天下茁壮成长,我觉得要把爱心传递给同样需要帮助的人。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份爱心,一份关怀,足以点燃一个孩子一生的希望!在这里我鼓励学生积极地尝试“你给予别人的是幸福,自己收获的是快乐。爱心一旦彼此拥有,真情定会天长地久!”所说明的真实含义。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用真诚的爱感化学生 从关怀爱护入手,消除学习问题、品德问题孩子对立情绪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建立深厚的情谊。中外教育家一致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要建立深厚的情感也需要爱。这里最有效的是平等和谐的友爱,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的爱。这是由品德问题孩子特殊的心理所决定的。作为品德问题孩子,往往对教师的好意也怀有一种戒备心理,怀疑教师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认为对我好只不过是为了控制我。因此要建立特殊的感情纽带,就需要消除这种戒备。友爱——一种朋友式的爱——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与品德

问题孩子交朋友而产生的爱,可以消除品德问题的戒备。 我在乡下支教任教的两个班级中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后进生。我先调查清楚他们的基本情况爱好等,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打球,因为我还上这两个班的体育,有时我特意调课让两个年级的体育课同时上,在体育课上我特意让班里同学选他们本班的篮球精英进行比赛,在其他同学的呐喊助威下他们完成了比赛,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同学们没有孤立他们,老师重视他们,课外还经常与他们玩玩、打打球、聊聊天等,因为我初到乡下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我就经常向他们了解村里及周边的情况,有时还给钱他们去村里帮老师买一些菜等日常用品,使他们觉得不仅是老师帮助自己,自己也可以帮助老师,从而产生自尊自信。在这种互帮互助的融洽气氛中建立了特殊的感情纽带。有一次星期一我在开车到半路时不小心摔了,伤并不严重但在嘴角、手上还是看见肿块,而我还是坚持到支教的学校上课,学生看见了老师的伤都很安静听话,这几个后进中有个学生中午就拿了一小半瓶的药酒给我,当时我很感动地摸了摸他的头。因此我们无论多忙也应该与孩子多交流、一起活动,与孩子多交朋友。只有你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你才可能影响孩子,教育才能启动。 二、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一个班集体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

让阅读点亮精彩人生

让阅读点亮精彩人生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可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有着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激发兴趣;推荐内容;指导方法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具体可以用如下方法: 1.巧用故事悬念 听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一个好的故事,往往能吸引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的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作品讲述,利用紧张的故事情节,设置悬疑,引起他们迫切阅读的好奇心。 2.介绍读物梗概 老师可以把一篇篇幅较大的读物缩成一个故事讲出来,或提出一个与原著有关的问题引出来,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去探究原著。以《水浒传》为例,我拿出其中经典的篇

章《武松打虎》,在课堂上配上不同的语调,加上得当的体态语言,把学生吸引到故事情景当中。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 3.巧借课文延伸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精彩、生动、有趣的文章。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稍作延伸,借机把学生引到课外阅读中去。比如,在指导学习《猪八戒吃西瓜》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告诉学生:“你想知道更多猪八戒的故事吗?利用课外时间读读《西游记》这本书。”再向学生简介四大名著,逐渐引导学生走进书的海洋,走向广阔的阅读天地。 4.开展读书活动 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书刊的过程中,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相关的课外阅读故事会,让学生将课外阅读的内容编成故事讲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和参赛的兴趣,每次故事会还可设立一定的奖项,全班同学都来做评委,评选出“读书大王”加以奖励,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 二、推荐内容,让学生选读 1.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能力的限制,尽量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书籍 对初入学者选择拼音读物最好。低年级学生善于想

为自己赢得心灵的自由----摘自《致教师》

为自己赢得心灵的自由 ——如何寻找人师? 朱老师: 前段时间,我读了《曼德拉传》,多次泪流满面。曼德拉的一生,可谓光芒万丈又跌宕起伏:曾因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入狱27年,曾获诺贝尔和平奖,曾担任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不仅如此,曼德拉还对教育非常重视。自他1999年主动卸任后,就致力于两件事:在南非大力兴办学校,为南非防治艾滋病。我觉得,这样的人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就是一位好老师,您同意我的看法吗? 老师: 的确,曼德拉就是一本教科书,就是一位好老师。 人们常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其实,无论出身于哪个民族,身处于哪个国家,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人类共同的英雄。这样的人,职业不同,身份各异,相同的是他们用时光锻造生命,用行动把自己的人生书写为一个传奇。他们的一生就像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言传身教地为人们指引出一种更有价值的活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一位伟大的教师。 纳尔逊·曼德拉,就是一位这样伟大的教师。 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享年95岁,安然离世。曼德拉的所行所言,如老师一般将世事、将人生,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深受启迪。 对受过27年牢狱之灾的曼德拉来说,最令人震撼的或许是他对自由的诠释:“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这是他的睿智之语,也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在当选总统的那天,邀请狱警参加典礼并真诚致谢,他认为自己曾经是个急性子,而且脾气暴躁,是狱中生活让他逐渐学会反思与处理痛苦,从而给了自己战胜苦难的能力。他用行动证明,他并没有让仇恨侵蚀自己的内心,而是为自己赢得了真正的自由。 其实,没有人的生活会一帆风顺,无论大小,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束缚每个人的枷锁,不是周遭环境,而是自己的心魔。摆脱这样的枷锁,就能享有真正的自由。曼德拉面对困境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从痛苦中汲取积极的力量,从困境中学习超越的本领,这样强大的心灵就会无所阻碍。而且越是得知自由的可贵,我们越是要像曼德拉说的那样为了自由行动:“自由不仅仅意味着摆脱自身的枷锁,还意味着以一种尊重并增加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因为,永远有人无法靠自己挣脱自身枷锁。当我们为这些人的自由而奋斗,我们的心将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有了这样的心,自然就可以像曼德拉说的那样把敌人变成伙伴:“要想与敌人求和平,就需与敌人合作,然后他就会变成你的伙伴。”这句话不仅是政治家的谋略,换个角度理解,也是凡人的处世箴言。生活中99%的对立因为沟通不畅。

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爱心是教育永远的希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能改变一切。在拒城河小学支教时,我班有一个叫栾晓军的孤儿,现在依靠年迈的外公外婆生活。家庭的变故,不幸的童年,坎坷的经历让他成为了一个寡言少语,内心自卑,性格孤僻的孩子。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本应该享受着父母的疼爱和关怀,无忧无虑地成长,而他每天却提心吊胆:害怕别人欺负他,整天唯唯诺诺:害怕别人瞧不起他,甚至同学们笑笑,他都认为是在嘲笑他,然后趴在桌子上哭个不停,有时把书、本子撕成碎片。他是一个内心非常自卑、学习缺乏自信的孩子。面对这个缺少爱的孩子,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他。 我坚信他会自信起来的。于是,我一有机会就了解他,注意他,亲近他,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着他。下雨天,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弄得浑身上下都是泥水。我知道后马上让我的同学给他弄来一套干净的衣服,然后我又亲自给他打来热水热饭。因为是班主任,中午吃饭前,我都会到教室里看看学生是否打好了水,打好了饭。教室里每个孩子前面,都放着一杯水,我注意到他却没有。第二天,我便悄悄地给他带来一个水杯,并告诉他:“吃饭前一定要先喝水,会有益身体健康的。”他反而说从不喝水。有一个孩子悄悄地告诉我他吃饭从不喝水,也不敢喝水的原因是怕上厕所,因为以前有人在厕所里欺负他。为了消除他的顾虑,我立即召开了班会,动员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帮助他,保护他。我发现他一直在看着我,我知道,这是他对我的信任,也是他一直期待的事情。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他为什么第一天、第二天就站在我们宿舍外面的原因。他期待老师对他的呵护,他相信老师就是他的保护人。冬天到了,在上学放学路上,孩子们骑着自行车,都会戴上暖暖的手套,他却把手缩在袖口里,弯着腰,顶着寒风,慢慢地向前爬行着。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第二天我又悄悄地把一副暖手套塞给他。学生生活是艰苦的,每天看到他只打一个馒头,买一包咸菜,心里总是酸酸的,为此我们同宿舍的李爱荣主任、高红霞老师经常让我把他叫来和我们一同吃饭。时间久了,我们感觉他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也似乎把我们当成了他的妈妈,和我们无拘无束,并且还会主动地和我们谈起他自己以及他外公外婆的一些事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终于打开了他的心结,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一丝笑容。 耐心是教育永远的希望,爱能改变一切。在学习上我耐心辅导他。一个孩子,家庭经历了那么多的变故,学习可想而知,英语连最基本的单词读音都不会,更不可思议的是,六年级的学生,每学完一个单词,都要在上面写上汉字。我努力克制着自己,安慰着自己:别急躁,慢慢来。于是,我耐下心来,从单词的读音开始教起:一遍、两遍……十遍,反反复复。慢慢地,他终于会读英语单词了,我非常高兴。趁此机会,我会对他竖起大拇指,并且说着:“You are great !(你真棒!)”,然后再奖励他一颗大大的五角星。我一直坚持着辅导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也会读一些英语句子了,尽管他在英语句子上面还是标满了密密麻麻的汉语。对于他的每次进步,经常,我不但口头上表扬他,同时也奖励他一颗五角星,有时

阅读点亮智慧书香润泽心灵读书节方案

阅读点亮智慧书香润泽心灵 ——第三届读书节系列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师生共读活动,培养良好读书习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打造翰墨飘香、格调高雅、文明向上的书香校园;树立勤奋读书、热爱知识、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师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活动主题 阅读点亮智慧书香润泽心灵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教与书相伴,学与文相随”的浓郁读书氛围,以读书节系列活动为契机,带动学校的图书角建设,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通过活动,进一步推动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各班的责任教室的文化内涵。 3.通过活动,唤起老师学生对阅读习惯的培养意识,同时带动一批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环境和家庭读书环境。 四、活动时间 2013年4月~2013年5月 五、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 1.依托升旗仪式或晨会时间,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正式拉开今年“读书节”活动序幕。 2.悬挂读书节宣传口号,扩大宣传力度。 内容:1、读书,让生活更美好。 2、我读书,我快乐。 3、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4、读书,让梦想插上翅膀! 5、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6、与书香为伴,与智慧同行! 7、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 8、读书造就完美人格,学习点亮精彩人生! 1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2与经典同行,铺就人生底色;以名着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3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4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 (二)具体活动: 系列活动一:家校手拉手,同读一本书 活动时间:5月6日-5月30日 活动对象:全体教师、学生、家长 活动内容: 1.各班班主任老师根据学校提供的书目,选择一本图书下班。利用午读、语文阅读课等时间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定期利用班会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分享读书心得。 2.让书香“走进”每一个家庭。各班利用读书节活动的契机,引导并带动学生及家长在家中建立个人的小书柜,让书香“走进”每一个家庭,鼓励亲子阅读,形成“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的氛围,以此提高自己的阅读量。 3.面向家长开展“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征文、摄影作品评比活动。评比出亲子阅读模范家庭。 系列活动二:晨诵经典,午读美文 活动时间:4月8日-5月10日 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活动要求:每天的晨读、午读时间用来朗诵语文或英语相关学科内容。要求专时专用。

在阅读中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2019年文档

在阅读中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阅读视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对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个性化的感受、体悟给予关注和尊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如何让阅读教学开展得自然、流畅,若习习春风、潺潺溪水,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自由飞扬,小学语文教师是要费一番心力的。基于此, 本文结合笔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激发阅读兴趣,鼓励自主阅读 小学生的身心还处在成长阶段,他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化的情感特征较多,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在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才能进入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 比如,笔者在执教《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节课开始前,给学生布置了捡一片树叶带到课堂上的任务。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所捡到的树叶,并展开小组讨论:树叶长得一样吗?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笔者接着导入:同学们,你感觉你手中的叶子是 不是很美?你愿意成为一片美丽的叶子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 《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这样的激趣方式,使学生产生了阅读课文的动力,让美好的情感随着课文阅读的深入不断得到升华。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比赛”“有奖朗

读” “读书知识竞答”等方式鼓励学生阅读,创设愉快的阅读氛围,使学生产生阅读的积极性。特别是当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后,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和愉悦,由此阅读就会使学生的心灵如绽开的花蕾,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 二、激发内心情感,提升阅读素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课文都是蕴含着丰富情感的,在教 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去体味课文字里行间渗透着的作者情思,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此才能增强阅读的效果, 提升阅读的素养,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得到美好的陶冶。 如在《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朗 读课文第一段后,笔者请学生来朗读最令人感动的一句话,大多数学生都读的是“夜深了……”,因为他们的眼前出现的是深夜 母亲为远行的儿子千针万线缝补衣服的情景。他们内心的情感被 这样的情景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短短十几个字 中蕴含的伟大母爱在这篇课文阅读教学的最后,笔者讲到文中的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寸草,把母爱比喻成太阳的光辉,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可以把你的母亲对你的爱比喻成什么呢?请读一读《游子吟》这首诗,对照一下《母亲的恩情》,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这样的引导使学生逐步领会到了课文的情感,阅读也得到了有效延伸。 三、关注个体感悟,引导“说演”课文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特点、生活体验、

如何让阅读点亮心灯

让阅读点亮心灯 摘要 阅读是一种情怀,阅读是一种幸福,阅读更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越早养成越好。若孩子的家庭和学校不能强化读书的 乐趣,他们是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因此现代 教育不停地呼唤语文教学,从语文课堂入手,借助讲故事诱读;借助 制作手抄报和写读后感引读;努力创设读书氛围促读;用丰富的情 感体验激读,在充分的语文阅读中激活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进入 丰富的想象空间。更重要的是,给予儿童精神层面的提升,用真善美 的优秀文学作品点亮每一颗善良的心。 阅读中,儿童心中的文字已经放着异彩,童话带着他们走进欢乐的天堂,天上的月儿和星星和他们聊天,小动物们和他一起游玩,大自然的奇妙正一点一点的拉近了,情和感交融。有多少智慧在阅读中生成,有多少心灯在阅读中点亮。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导演下,理性的认识排挤了感性的体验,教学方式压抑了儿童的个性自由,认知的过程就象一把解剖刀,精细地肢解了孩子们美丽的通话。题海、训练、演练、把丰富的“语文”简化成了技艺之学,天性的智慧退化成不停运转的机器。 有人说:“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使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在当今语文教学高扬人文性的旗帜下,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前提中,我们首要工作就是让孩子成为拥有丰富精神世界与创造力的人。为此,我们应该让阅读去点亮“心灯”。 一、从语文课堂入手,借助讲故事诱读。

五年级第二学期有一篇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上课伊始,我没有讲解课文内容,而是先把《城南旧事》这篇这本书中其它的故事片断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读出来。把学生们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来,了解主人公童年时期的天真快乐。课下,学生们纷纷去借阅《城南旧事》来读一读;在教学《三味书屋》时,笔者找来一幅鲁迅的肖像,拿着一本厚厚的《鲁迅全集》走进教室,为学生们饶有趣味地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师高超的叙事本领和俏皮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孩子,这不仅为学习《三味书屋》打好了基础,而且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印下了这位文学巨匠的身影。第二天就有很多孩子拿来了许多鲁迅的书。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学生们想读课外书了,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常常去图书馆借书……这样,崇尚书、热爱书的“火苗”逐渐照亮了孩子们心田。 二、借助制作手抄报,写读后感来引读。 读书同时,我班又开展了办手抄报活动,还通过开展“好书交换站”、“好书换着看”,“图书拍卖会”等活动,增大孩子们的阅读量。这样,学生从无目的看书,变成有目的读书,并且做到边读边思考,并将有用可积累词、句记录下来,并配以合适插图,还可以在读报过程中将感兴趣内容剪下来,制成手抄报。这些手抄报都是自编、自写、自画,而且紧跟形势,报纸可称五花八门。孩子们在读读、记记、画画过程中,培养了兴趣、审美情趣,同时也能表现孩子们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及树雄心、立大志、向先进人物学习信心和心愿。

给学生以自由的阅读时间

给学生以自由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阅读,这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但仅在课堂上,教师如何把握学生阅读的时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难题。笔者认为,建立“引领—阅读—交流—再阅读”的循环阅读教学法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自由阅读的状态。如,在每节阅读课中,教师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提出阅读的核心问题,然后介绍阅读的理想方法,最后让学生自由地阅读。教师根据阅读材料的长短,核心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理解水平的高低,可以对阅读时间进行弹性调控,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阅读时间,最少不低于15分钟。这样,有了阅读时间和阅读氛围的整体保证,学生对文本就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感知、体会,甚至会形成一定的见解。教师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里提问题、谈体会、说收获。学生的交流充分了,体会才能深刻。如果有些阅读篇目过难或者有深层次的问题,学生仍然没有弄明白,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交流。这样既有教师针对性的引领,又有学生自由、广泛的阅读,整个阅读课堂就活跃了。 对于现在的阅读教学,似乎只有学生在阅读后才能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对文本也会有深入的体验。其实,学生在反复阅读之后,有些体验很明确,有些体验就比较模糊(如揣摩和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等)。而这些潜在和蒙眬的东西,是许多学生内心隐约感知和体会的,它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种感觉。在一些阅读课堂上,当老师让学生谈体会时,学生站起来只是默不作声,或者说的文不对题。所以,教师在阅读课上,一定要尊重和保护学生这种内在体验的敏感和心灵的秘密。如古诗中的送别诗,一些学生对离愁别恨并没有直接的、真实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而形成的间接体会,细微之处学生又常常无法言说。但是,学生的这种极为独特的个体体验,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得以丰富和积淀,并逐渐内化成为个体生命和精神上的一种财富。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自己要有深厚的阅读功底之外,还要善于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阅读氛围,打造师生与文本交流的三维空间,这样,在阅读课堂上

点亮心灵的灯优秀作文

点亮心灵的灯优秀作文 点亮心灵的灯优秀作文1 人们常说: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还是一股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母爱犹如一盏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记得印象深刻的那一次。我闷闷不乐的回到家,妈妈急忙跑过来,很担忧的问我:“今天怎么了?怎么不开心?”我抱着妈妈说:“今天老师让我们画手抄报,我不会画,怎么办啊,明天要被老师骂了。”妈妈的眉毛也在紧绷着,她把我抱在沙发上,对我说:“没事的,妈妈明天帮你和老师说。”我才勉强的点点头。 吃完晚饭之后,我就去房间睡觉了。到了半夜,我去上厕所。当我看到大厅里的灯还在亮着,我走过去。看到妈妈正在画着什么,很认真很小心翼翼,仿佛是她的宝贝似的。那盏灯照着她弱小的身影,影子似乎被拉的越来越长。 到了早上,我看到桌面上有幅画,我拿起来一看,原来是我需要的手抄报。我很惊喜,我立马明白了妈妈昨晚忙了一夜没睡觉的原因是这个。我看了眼沙发上的妈妈,头上多了白发,脸上皱纹也越来越多,这大概是为了我吧,感觉她像似把全世界都给了我一样。 小学时,妈妈就一遍遍教着我们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正处于叛逆期,面对将来,母亲又要为我们分担一切。母亲用一生无私的爱,点亮了我们心中的那盏明灯。母爱伴随着我们成长。

点亮心灵的灯优秀作文2 有一天,他到朋友家作客,于是就在朋友家吃晚饭,吃完晚饭,天空中早已挂满了星星,一轮明月也挂到了天空上。 他走在回家的路上,由于路上坑坑洼洼,他摔了不少跤,以至于把手摔破了皮。正当他埋怨之际,他看到前方有一个人提着灯笼在路上摸索着。他站起身来,走到那人面前。他这才发现:这个人是一个盲人!他心想:他是一个正常人走在这坑坑洼洼的路上,都摔了少跤,而这是一个盲人,为什么没有受到一点伤害呢?他带着这个问题陪着这个盲人走上了回他家的路。回到盲人家后,盲人执意让他带灯笼回去。 一路上,有许多艰难之处,都在灯笼帮助下顺利通过,他最后安全回了家。 原来盲人每次都这样帮助别人:让别人把他的灯笼提回去,第二天再把灯笼还给他。 这个人明白了,盲人的灯笼点亮了回家的路,使他们在黑暗中找到回家路,他的行为不仅帮助了他人,也帮助了自己。他决定也这么做:不管路上有没有灯,他总是在路上提着灯笼等待需要他灯笼的人。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做作业时,我没有找到台灯,我就搬了个凳子到桌子旁,做起作业来,不一会儿,爸爸回来了,见我做作业看不见。就找到了台灯,并将它放在了我的桌子上,呼!好亮啊!我的视线瞬间亮了起来。 当时我遇到了一个难题,正在我“山穷水复疑无路”之际,台灯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_1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班主任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形成这种氛围呢?一、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新理念现代全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班主任老师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真正在首要位置,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支配和小视的对象;改变过去工作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残暴简单的错误作法,彻底改变观念。老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与碰撞的良好师生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意愿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有了缺点,以及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求得较为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二、真诚关爱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纯出天然。班主任教师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班主任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每一个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班主任老师还应是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他应常常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三、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班主任老师应是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教育无小事,在开展工作时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一看似简单的事情,都要认真调查、仔细了解、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工作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工作中,应

点亮心灵的灯优秀作文600字

点亮心灵的灯优秀作文600字 【篇一:点亮心灵的灯400字】 面对一次次困难,我选择了退缩,虽然老师常说知难而上,可我还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直到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知难而退的习惯。 今年夏天,我在小区里下棋,不经意间发现一只蚂蚁在搬运食物——一个比它自身大几倍的玉米粒。它左拉右拽,但怎么也搬不动。于是我决定帮它一把,我捏起玉米粒,小心翼翼地往它身上一放,可它一下就被压趴下了,好像无比重的大山在它身上压着,只见它奋力挣扎,最后它总算是出来了,它抖擞抖擞精神,舒活舒活筋骨,回到蚁穴,叫出许多同伴来,几十只蚂蚁齐心协力,把玉米粒搬到了洞口,可这么大的玉米粒怎么能搬到洞里呢?这些“小精灵”又呼出来许多蚂蚁,它们开始扩大洞口的面积。又过了许久,它们终于把东西抬入了洞里。啊!它们精神是多么的伟大呀! 很快,我开始内疚起来,一个体积比我小几十万甚至几千万倍的动物能克服困难,而我却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真不如一只动物。就从这一刻起,我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蚂蚁,是你的精神照亮我前进的路,是你点亮了我心灵的灯,你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篇二:点亮心灵的灯500字】 火焰,可以点亮熄灭的蜡烛;梦想,可以点燃心灵的灯。——题记 当房间昏暗时,可以点亮蜡烛,照亮房间,心灵昏暗了,又该如何呢?大概要用梦想来点亮吧。 期中考试,这是人人皆知的重要大考,让同学们个个为之所惧,毕竟,期中过后有个“家长会”呢,而我却将这个“家长会”抛在脑后,置之不理,最后,我以一个做梦都没想到、令老师惊讶不已、令父母不停责骂的坏成绩告终…… 成绩出来后我像陷入了无底的深渊,没有光线,没有温暖,没有…… 悲哀充斥着我的心情,仿佛我的世界里弥漫着阴霾。 我不喜欢沉默的生活。回到家后,我用同学教我的方法——听听音乐,放松心情,那些曾经我喜欢听的歌也不多听了。随便听听吧。过了许久,有一首歌让我感受最深——《彩虹背后》。最令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句话:“我相信在未来某一天,我会收获所有的光荣,就算我像颗流星划过夜空,至少对得起每一分钟。”当歌声飘过耳畔,谁会不认同呢?我们的生命也许很短暂,为何不成为那个为美丽的“流星”呢?此后,每当我又不认真,听着秒针移动的声音时,就想想这句话,就立即投入到学习中了。 期中考试已离我远去,初一的最后大考却步步逼近,这就是我发挥的最佳时机。好了,带着必胜的信心,反败为胜,取得这学期的圆满成功! 把灯点亮,房间就明了;把梦想燃烧,心就亮了…… 【篇三:点亮心灵的灯600字】 那时我从“体育中心”回来的路上,我焦急的向四周张望,企盼能找到回家的公交车。但,终究与愿相违,迷失了方向。我如一只没头的战斗机,乱撞,不知所措,但认为只要有耐心,必然会找到出路的。一遍遍的寻找,一遍遍的失望,一遍遍的懊恼,我竟怪起父母让我独自回家。又怪起自己命不好,竟不知出路,却又无人搭助。心焦与怨天尤人交织在一起,汗水与疲惫溶成为一体,同时生出。真想大声的喊:“今生已无随愿事,如今又无人相助”的诗句。 天幕渐渐张开,如同大网将我困住,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父母在家,正焦急的守候吧!我想。抬头看天,一轮弯月挂在碧霄边,未圆,四周又是寥寥无几的星辰。不禁叹了口气,步伐也加重了。 路灯也全数亮着,但终究昏暗,似乎有一层隔膜罩着它们。我就在昏黄灯光中走动。别人倘若像我一样,自然会去问路。兴许有答案。虽然我是一个男孩,却不会也不愿意去问。我,终于无力走动了。但是,一件金黄色的衣服映入我的眼帘,我努力的走向前去,小心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