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龙头桥水库对下游湿地影响

龙头桥水库对下游湿地影响

龙头桥水库对下游湿地影响
龙头桥水库对下游湿地影响

1.龙头桥水库对坝址下游湿地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为: ①使湿地径流量季节性变化幅度减小; ②使

河流湿地冰封期连底冻现象发生频率增加, 特别是从19 99 年开始, 出现了4 月份河流连底冻现象, 并且19 99 ~

20 06 年期间12 月份河流连底冻现象的发生频率高达87 .

5 %; ③减少了进入湿地的径流总量; ④使河流湿地的

地表水位下降; ⑤减少了河流湿地的地下水补充量; ⑥水库对湿地水文过程影响带来了一些负面生态效应, 如进

入湿地的营养物质减少, 湿地生物的越冬环境受到破坏等2。龙头桥水库属于多年调节水库, 水库对坝址下

游( 宝清水文站和菜咀子水文站之间) 湿地的水文

过程有明显影响。

3. 4月, 龙头桥水库蓄积了大量来自上游的积雪

融化水; 5 月, 为了灌溉和发电的需求, 水库放水,

这对下游湿地春汛过程影响明显。这是因为, 水库

修建前下游湿地能通过天然河流季节性脉冲( 如

春汛和夏汛) 过程来补充水量和营养物质, 而水库

修建后, 这样的天然水文过程明显减少, 甚至消失。

如果4 月期间积雪融化水量较少水库还可能会推

迟到5 月中、下旬才开始放水, 这将使下游一定河

段明显推迟或失去春汛过程。7 ~8 月( 夏汛), 水

库蓄积了上游山区大量的径流来水, 由于向下游放

水时控制流量, 使得原来下游河漫滩湿地或闭合低

洼湿地的洪泛过程机率减少, 即使有洪泛过程, 其

作用强度也明显减小了

4.龙头桥水库作为挠力河流域最大的水库, 其水

文过程变化必然带来生态效应, 并在流域空间尺度

上表现在湿地生态过程的响应上, 如缺水湿地区的

湿生植被向旱生植物演替。

5. 在龙头桥水库建坝后, 坝址以下的挠力河区段

水流流量明显减小且水流趋于平缓, 也使得河岸交

错带的水文过程不似天然状态下的涨落频繁而变

得相对平缓, 河流与河岸在横向梯度上物质的传输

也随之减少, 水文过程的改变能明显影响河岸交错

带沿河岸纵向与横向的生物多样性分布

6.龙头桥水库位于山区, 水库蓄水后, 在每年的

5 ~9 月期间向下游泄水, 这使得其下游湿地来水

水量、水质和水温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龙头桥水

库坝址下游湿地的水源除降水外, 还有上游来水和

浅层地下水。大坝对水流的阻隔和控制, 削弱了春

汛和夏汛洪峰过程, 减少了闭合低洼湿地与外界的

水量及物质的交换。由于上游地表来水量明显减

少, 使得补充湿地地下水的水量减少, 加深了地下水位的埋深。有研究表明, 地下水位的埋深对湿第植被的演替有明显影响

。原来山区径流中挟带的适宜湿地生物食用的有机营养物质, 能随地表径流( 如以桃花水的形式) 进入湿地, 为湿地生物提供食物, 水库建成后, 水中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截

留, 这对下游湿地生物的食物链有很大的负面影

响。

龙头桥水库所在区域平均冻土深度为1 . 79

m , 最大冻深可达2 . 53 m , 冬季水面结冰层厚度一

般达0 . 9 ~1 . 1 m。如果在冻结季节河流湿地

水位下降, 将导致冻土层内含水量减少, 这样就会

减少翌年补给湿地的融冻水, 对湿地植被生长不

利; 还会导致水深小于1 . 1 m 的河流湿地面积增

大, 从而增大了河流湿地冬季连底冻的范围, 减少

了湿地生物越冬的水域空间, 这将对在湿地中越冬

的鱼类等湿地生物造成灾难性的毁灭。例如, 1 999

年为修建农场, 在黑龙省西部哈拉哈尔湿地附近修

建了排水工程, 2000 年开冻后, 湿地水面漂浮了大

量的死鱼, 这是因为排水导致了湿地水位下降, 而

使湿地中的鱼被冻死造成的。

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概念性总体规划-三磊

谷之城?水之源?天作生境 ———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概念性总体规划 一个国土水利调配的战略源点 一个回归生态文明的典范之园 一个多元文化交织的生机之地 一个充满魅力的生态湿地之城 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战略地位 “江河淮汉”,即长江、黄河、淮河和汉水是中国大陆的最主要水系,其中汉江年径流量堪比黄河,而汉水的水质在所有四大水系中为最优。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目前为止最大的战略水利工程,它分为东、中、西三条供水线路,分别将长江、汉水的南方优质水源供给北京及北部河流。 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汉水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在国家水利资源调配的生态战略地位上意义重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于水质最优,对未来北京及华北地区的饮用水质可持续性战略具有重大影响,而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的设立将成为这一重大生态战略的有效保障。 丹江口水库自有“中国水塔”之称,南水北调工程,特别是中线工程开通会对汉江流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汉江中下游水量及水质将有一定程度影响,如何面对水量减少,水质受损等一系列挑战,也是本次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方案竞赛的一大议题。 生态文明的回归 原始蛮荒时代:几万年前,原始聚落远离河流以防水涣河流自然泛滥; 农耕文明发端:约五千年前,神农尝植五谷,农耕定居的开始,农耕对灌溉之需趋近河流; 封建士大夫时代:几千年前,封建士大夫怡情自然,苑囿与自然相结合,江河湖塘成为诗人咏唱的主题; 现代工业文明:近百年前,城市临水而建,江河被齐整的河堤束缚,河流成为自然资源的采掘地和污水的排放地,农田和江河难以形成自然有效的联系; 生态文明的回归:二十一世纪强调城市与水的和谐而生,湿地公园成为人们亲水与利水的重回之地,农耕乡土依靠生态系统的复建而得到复兴;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回归,是乡土文化社会的回归,是解决人

城市湿地公园_概念与规划

建设科技57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学是一门自身科学体系尚待完善的年轻学科。由于湿地环境的过渡性、生物群落的相兼性、所处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使湿地边界的划分非常困难。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给湿地所下的定义就有50多种。 湿地的定义 根据性质差异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湿地定义两种。1.狭义的湿地定义 1956年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定义为:被浅水、暂时或间歇水体所覆盖的低地,包括以出露植被为明显特征的浅湖和池塘;不包括永久性河流、水库和深湖泊的水面,以及那些对湿地植被生长没有什么效果的暂时性水面。 20世纪70年代末该组织对湿地定义作出修正: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转换区,其地下水位通常达到或接近地表或处于浅水淹覆状态。 城市湿地公园:概念与规划 □ 北京林业大学 朱建宁 湿地的三个基本特征:湿地水文、湿地植物和湿地土壤。狭义的湿地定义强调湿地生物、土壤和水文的彼此作用,以及三大因子的同时存在。符合湿地处于水陆过渡带的特殊地位,反映了湿地生境多样性的典型特征。 可能出现的问题:由于湿地与开阔水体是紧密联系的,人为地彼此隔离开来,会在保护管理上出现难题。 2.广义的湿地定义 1971年《关于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广义的湿地定义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划入湿地,并未指出湿地共同的本质特征。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转换区,其地下水位通常达到或接近地表或处于浅水淹覆状态。 有学者认为广义的湿地定义在管理上有明显的优点:陆地是湿地镶嵌的背景基质,沼泽、湖泊、稻田等是其中的富水的斑块;溪流、江河、渠系等则是斑块之间水力联系的廊道;水的循环是湿地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xx中部偏xx,xx地区南部。地处xx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xx接xx,xx,南接xx,xx。西毗xx,北靠xx。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xx,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xx某某头两侧,南靠xx大道,xx 某某xx,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xx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xx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xx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xx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xx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xx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xx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1 总则 1.1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2术语 2.1湿地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2.2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

湿地公园与普通公园的区别

1.1.1所谓‘湿地’ 湿地兼有水陆两种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其生境特殊,物种多样,是地球上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1.1.1.1广义的湿地 国际上最为公认的湿地是1971年由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在伊朗签署的国际《拉姆萨尔公约》,把湿地定义为“不论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静止的或流动的水域,淡的,稍咸的水域,泥沼地,沼泽地,泥炭地,包括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水域。” 1.1.1.2狭义的湿地 1979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学协会将湿地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①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②底层土主要是湿土;③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明确指出: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m为界。 我国也有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湿地的内涵加以说明,认为湿地是“陆缘为含60%以上湿生的植被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m的近海区域,包括内陆与外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咸水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枯水期水深2m以上的水域除外,不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 综上所述,狭义的湿地强调水文、土壤以及湿地植被三要素的同时存在,水深一般不超过2m,湿生或水生植被占优势,土壤为水成土,即受地表积水或地下水浸润,具有明显生物积累及潜育化特征,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无氧条件的土壤。而那些枯水期水深超过2m,水下无湿生植被生长的大型河道,湖泊以及海洋则属于水生生态系统。 1.1.2 湿地公园及其内涵 1.1. 2.1 湿地公园 我国关于湿地公园概念与界定分别由建设部和国家林业局颁布了两套体系,包括四个定义: ——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中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了限定: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一般不应小于20hm2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以下条件: (1)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 (2)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 (3) 占地500亩(33.33hm2) 以上能够作为公园的; (4)具有天然温地类型的,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的。 1.1. 2.2 湿地公园与湿地、湿地保护区及其他水景公园 1)自然湿地与湿地公园 自然湿地形成的湿地斑块连接度较高,破碎化程度较低,湿地中水文环境受区域中地形

湿地公园设计方法

精心整理1.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生态园湿地公园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湿地公园 1.2 (1) (2) (3) (4) (5) (6) 1.3 1.3.1 优化处理工艺方案对其投资和运行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必须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考虑,结合当地的客观条件、河水性质及处理水的用途及相应水质要求,进行多方案比选,提出最佳的处理方案,遵守如下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工程设计注重本工程实际运行的灵活性和抗冲击性,提高其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

应性; (3)作为环保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噪音、臭气、固体废弃物等; (4)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选择性能优良的处理设备; (5)选择先进、成熟、节能的处理工艺; (6) (7) (8) 1.3.2 (1) (2) (3) (4) (5)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下沙湿地公园的建设是生态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东莞生态园现状是东莞的涝区,遇特大暴雨防洪压力大,且园区内水系污染严重,水系的现状与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存在的巨大的矛盾,可以说“水’’是制约生态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水”必须要治,将生态园丰富的水系利用好,形成具有特

色的水系,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使“水“成为促进生态园快速发展的因素。燕岭湿地15万吨尾水深度处理后排入南畲朗排洪区西北端,补水口流至东部,流程约8公里长,沿程难免会有一定的面源污染,同时枯水期排洪渠需补水量大,为了保证南畲朗排渠南段水体的水质及排洪渠的水位要求,需从东引河引水,但东引河水水质较差,无法满足排洪渠水体功能。下沙湿地公园的垂直流湿地主要作用是处理引入的东引河水,经集中强化处理后出水作为南畲朗渠景观用水补充,保证水系水位, (2) (3) 度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示范计划(项目)。实现东莞市污水“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建设东莞市“第三代新城”的需要,对东莞市各镇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可以改善生态园及周边镇区生态环境,进而提升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东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提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主要建设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自然地理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社会经济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历史沿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湿地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湿地生物多样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总体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复习课程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聚龙山湿地生态园景观设计说明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本方案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展现农村田园风光为主题,进一步打造融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地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三江口湿地历经了上千年地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地独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

然生态地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口湿地上千年地渔耕文化、农耕文化地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地原生形态尽量保护与恢复、坚持最晓干预地原则。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湿地公园的湿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栖息地的保护。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增加文化内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2003 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四个鼓励,第一即是鼓励在自然特性的生态下建立湿地公园.第二鼓励在湿地规划区采取有利措施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三鼓励在典型的地理地带特征规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