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鳌虾的解剖

鳌虾的解剖

鳌虾的解剖
鳌虾的解剖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考试

实验日期:2016.6.4

刘宏要求:1.鳌虾的消化系统

2.鳌虾的心脏

3.鳌虾的生殖系统

4.鳌虾的解剖步骤

步骤:用剪刀剪去头胸甲的右侧鳃盖,用镊子自头胸甲后缘至额剑处,仔细将头胸甲与其下面的器官剥离开,用剪刀从头胸甲背面中央插入 向前剪开头胸甲,把剪刀插入腹甲背面 沿背面中央把腹甲剪开,用镊子轻轻的取下一侧的甲壳。

肝脏

卵巢

肌肉

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

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 (动物生物学实验) 学生:郭聪颖指导教师:王茜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2013级学号:2013312016 摘要:利用解剖比较的方法,观察螯虾和棉蝗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了解其在外部形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了解节肢动物的一般特征以及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从而推断其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的原因。 关键词:螯虾棉蝗解剖结构观察 前言:节肢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是动物界第一大门,也是无脊椎动物中登陆取得完全成功的一门动物,同时又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螯虾是节肢动物中甲壳亚门软甲纲动物,而棉蝗则属于节肢动物六足亚门昆虫纲,两者分别是各纲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我们可以通过代表动物鳌虾和棉蝗的解剖比较了解这两类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并且还可以了解到节肢动物的广泛性特征和其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以螯虾(Camarus)活体与棉蝗(Chondracris resea rosea)浸制标本为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比较解剖法,整体到局部、外形到解剖结构,由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依次观察的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螯虾与棉蝗的外形比较 2.1.1螯虾的外形观察 螯虾体形较大呈圆筒状,体色几近红棕色,甲壳坚厚,体表覆以丁质外骨骼,头胸甲稍侧扁,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不与口前板愈合,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螯虾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共分21节,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7节,还有一尾节。第1触角较短小,双鞭。第2触角有较发达的鳞片。3对颚足都具外肢。步足全为单枝型,前3对螯状,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故称螯虾。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鳃为丝状鳃。雄虾的第5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1雄生殖孔;雌虾的第3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1雌生殖孔,在第4、5对步足间的腹板上有受精囊孔纵裂开口。雄虾第1对腹肢变成管状交接器;雌虾的退化且第2对腹肢细小、外肢退化。螯虾通常分布在水体流动、水中溶解氧含量高、透明度大,水质清新的水体中。 1.头胸部 头部和胸部愈合,外被一坚硬的薄壳状头胸甲(carapace),约占体长的一半。头胸甲前端中央向前伸出一棘状突起为额剑(rostrum)。螯虾的额剑背腹扁平,上缘有11-14个锯齿,下缘有2-3个锯齿,上、下扁齿在两侧,头胸甲的近中间有一弧形横沟,称颈沟(cervical groove),为头部和胸部的分界线。颈沟以后,头胸甲两侧的部分称鳃盖。鳃盖的下方与体壁分离,形成一个腔,称鳃腔。额剑的下方两侧有1个粗短的能活动的眼柄,其顶端着生复眼(compound eye)。口器位于头胸部前端中央,由大颚、小颚和3对颚足组成。 2.腹部 腹部较细而直,背腹扁平,分为明显的6节,各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及两侧下垂的侧板.第六腹节末端还有一锥形扁平的尾节,尾节无附肢,与腹部第六对附肢形成尾扇。背面有2对短小的活动刺,腹面正中有一纵裂缝,为肛门。听觉器

实验四虾和鱼的解剖

实验四虾和鱼的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虾和鱼的一般解剖方法。 2.了解节肢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性的主要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3.学习鱼类活体采血技术。 4.通过对鲤鱼或鲫鱼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二、实验内容 1.虾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2.鲤鱼或鲫鱼的活体采血。 3.鲤鱼或鲫鱼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4.硬骨鱼类骨骼系统的示范。 三、实验仪器、用具、材料 解剖盘、尖镊、眼科镊、钝镊、眼科剪、手术剪、骨剪、5ml注射器、烧杯;雌雄虾、鲤鱼或鲫鱼。 四、实验步骤 (一)虾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头胸部、腹部、附肢 *附肢共19对,包括头部附肢5对(小触角1、大触角1、大颚1、小颚2、);胸部附肢8对(颚足3、步足5对);腹部附肢6对(腹

肢游泳足5对、尾肢1肢)。 2.内部结构: (1)呼吸器官:鳃;(2)肌肉;(3)循环系统:开管式(心脏、动脉);生殖系统;消化系统(贲门胃、食管、幽门胃、中肠、后肠、肛门);排泄系统(触角腺:大触角基部);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二)鱼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体形、体色、分部(头部、躯干、尾) 2.尾动脉或静脉的采血 3.内部与观察 生殖系统(精巢或卵巢、生殖导管);消化系统(口腔、咽、食管、肠、肛门;肝胰脏、胆囊);鳔;排泄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循环系统(心室、心房、静脉窦);鳃(鳃弓、鳃耙、鳃片;神经系统 五、作业 1.把虾的附肢完整取下,并按其在躯体上的排序按顺序排好在解剖盘上。(课堂考核作业,以组为单位考核)。 2.根据实验观察,归纳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关于鳌虾的系列实验-郭晓萌

关于鳌虾的系列实验 作者:郭晓萌 学校:青岛第三十七中学 指导教师:陈玉杰

关于鳌虾的系列实验 一、实验目的: 我饲养鳌虾已经快两年了,对鳌虾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有了充分的认识。从初一开始学习生物到现在,我发现利用鳌虾可以完成一些实验,对于同学们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很有好处。比如通过观察鳌虾可以了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等);还可以研究非生物因素(光)对鳌虾生活的影响;在初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鳌虾对节肢动物的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初二下学期我们还可以研究环境因素(光)对鳌虾性状(体色)的影响,这些实验有利于同学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二、各实验的仪器、用品及操作过程: 实验一:利用鳌虾了解生物的特征 实验用品:佛罗里达鳌虾10只、鱼缸、镊子。 操作过程: 1.观察鱼缸中的鳌虾取食,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营养。 2.用镊子从正面触碰一下鳌虾,观察其反应,说明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3.持续观察鳌虾的生活,可以了解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 雌雄鳌虾交配

在35天左右雌鳌虾产卵(要为雌虾提供适宜的环境,并且保证不受到惊吓,否则会踢卵) 二、研究光对鳌虾生活的影响: 实验用品:佛罗里达鳌虾10只、鱼缸、镊子、挡板。 实验装置: 操作过程: 1.将鱼缸中放入适量水,以横轴中线为界,一半用报纸或纸板遮住,营造 出一半阴暗,一半明亮的环境。

2.将10只鳌虾放入鱼缸明暗交界处,每分钟记录分别在明暗环境中的鳌虾数量。 实验现象: 5分钟后,大部分鳌虾已经进入阴暗的环境中(如下图所示)。 10分钟后。所有鳌虾进入阴暗环境中 实验三:深入了解节肢动物——鳌虾 实验用品:佛罗里达鳌虾、鱼缸、清水、鳌虾的外骨骼、放大镜。 操作过程: 1.观察鳌虾的外形,特别注意鳌虾分节的身体和足。

《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

《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 水产学院成慧中02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以及学生动手解剖观察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1)通过对中国明对虾的外部形态观察,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巩固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中国明对虾解剖教学以及内部形态的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中国明对虾解剖与观察内外结构的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过程中的细致认真的品质。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解剖对虾的操作方法以及观察动物体内外部形态、描述物体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动物体解剖操作的原则和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对虾的解剖操作方法是重点。在解剖对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顺序,由前到后,由外到内,每一步的解剖操作需要明确所要观察的目标结构,以使整个解剖实验完整、有章可循。 (2)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是重点。通过对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细致观察,掌握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主要结构特征,从而对这一类群所适应的生活习性和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本节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为水产养殖中主要的品种,学习这一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解剖和观察能力,而且对水产养殖中的经济品种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具有实际意义。 2、难点分析 对虾解剖过程中的内部形态结构的辨识是难点。通过教学课件中解剖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对虾的内部结构的形态,但在学生实际解剖的过程中,鉴于每只对虾的外形大小内部构造略有差别,学生在解剖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也难免存在差异和疏忽,导致不能完整的呈现所要观察的结构,使内部结构难以辨识。 三、教学方式的构建 1、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共同发展的原则。 2、使用多媒体,增强趣味性,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实验-鱼的解剖

实验鱼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鲫鱼鱼的结构观察,从形态学角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了解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学习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鲜活鲫鱼、解剖器、解剖盘等。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 鲫鱼的外形(图1) 取鲫鱼标本,放在解剖盘中进行观察,其体测扁,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份。 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为头部。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端位),口两侧各有 2 个触须(鲫鱼无触须),吻背面有鼻孔 1 对,眼 1 对,位于头部两侧,形大而圆。眼后头部两侧为宽扁的鳃盖,鳃盖后缘有膜状的鳃盖膜,藉此覆盖鳃孔。 自鳃盖后缘至肛门为躯干部;自肛门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为尾部。躯干部和尾部体表被以覆瓦状排列的圆鳞,鳞外覆有一薄层表皮,躯体两侧从鳃盖后缘到尾部,各有 1 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此即侧线;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侧线鳞。鱼鳞的排列方式因种而异,成为分类鉴定标准之一。鳞式的写法是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体背和腹侧有鳍,背鳍 1 个,较长,约为躯干的3/4 ;臀鳍 1 个,较短;尾鳍末端凹入分成上下相称的两叶,为正尾型;胸鳍 1 对,位于鳃盖后方左右两侧;腹鳍 1 对,位于胸鳍之后,肛门之前,属腹鳍腹位。肛门紧靠臀鳍起点基部前方,紧接肛门后有 1 泄殖孔躯干部与尾部交界之腹面有肛门与尿殖乳突,在尾部有一臀鳍和尾鳍,鳍由鳍棘,或软鳍条支持,硬而不分叉的为鳍棘,柔软分节而分叉的为鳍条,计算各鳍的鳍棘与软鳍条。 图1:鲫鱼的外形 (二) 内脏原位观察(图2-3) 从肛门前l厘米左右处剪一孔,插入剪刀沿腹中线向前经腹鳍中间剪至下颌;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下颌,除去左侧体壁肌肉,使心脏和内脏暴露。 原位观察:腹腔前方,最后一对鳃弓后腹方一小腔,为围心腔,它借横隔与腹腔分开。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在腹腔里,脊柱腹方是白色囊状的鳔,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三角形暗红色组织,为肾脏的一部分。鳔的腹方是长形的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的精巢,雌性为黄色的卵巢。腹腔腹侧盘曲的管道为肠管,在肠管之间的肠系膜上,有暗红色、散漫状分布的肝胰脏。在肠管和肝胰脏之间一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螯虾与蝗虫的比较解剖

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 姓名:曹丽学号:2010504101 专业:生物技术 摘要:利用比较解剖法,通过对甲壳亚门的代表动物螯虾和六足亚门的代表动物棉蝗外部形 态观察和比较解剖,学习虾类和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理解节肢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性的主要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进一步认识动物体结构适应于其功能,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 关键词:螯虾、棉蝗、比较解剖 一、引言:介绍两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螯虾亚目共有5科约400多种。其中海螯虾科 (9属38种)和锯螯虾科(1属2种)为海生类型,其头胸甲前缘与口前板愈合,胸部末节腹甲与前一节相愈合,第2~5对步足基节与座节不愈合。种数虽不多,但有些种有重要经济价值。螯虾通常指淡水产的3科,其中螯虾科产于欧亚大陆和北美落基山以西,共 3属13种;美螯虾科产于北美大陆落基山以东,种数最多,至少有 10属260多种。拟螯虾科主要分布于南半球的淡水中,这科的特征是雌雄都不具第1腹肢,约14属120种。淡水产的各种螯虾许多种有经济价值,可供食用和观赏,人工养殖发展很快。 棉蝗一年只产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在每年春天五月中下旬出土。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危害农作物,所过之处几乎颗粒无收。 二、实验方法:比较解剖 三、外部形态比较 螯虾 螯虾整个躯体由体表被覆几丁质甲壳的头胸部和腹部组成,全身有20节,头胸部13节。头胸甲保护着内脏器官,头胸甲前有一向前延伸的额剑,两边各有3~4个棘。头胸甲背部有4条沿身体纵轴方向排列的脊。双眼有柄而突起。头胸部有5对步足,第1对为粗壮的大螯,雄性的大螯在外侧有一膜质鲜红美丽的斑块,第2、第 3对步足为螯状,第4、第5对步足为爪状。腹部有7节,虽被覆甲壳,但节间关联处有纤维膜相连,可灵活运动。腹部第2节至第5节下面都有1对附肢,称为腹足或游泳足。腹部第6节附肢向后伸展,加宽称尾足,并与尾节组成尾扇,是螯虾快速运动器官。在头胸部的前端还有3对触角,1对大触角,2对小触角。 蝗虫 蝗虫的身体明显地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在头部的前端有一对呈丝状的触角,从基部到顶端一样粗细,能自由运动,有嗅觉作用。在头部两侧,有一对大眼睛,是由许多表面呈六角形的小眼构成,叫做复眼,它能观察较远的物体。头部前面

对虾的解剖教案

实验九对虾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解剖,了解甲壳动物上的主要特征,认识甲壳纲的代表动物。 二、实验内容 1.对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 2.甲壳纲各重要类群体代表动物的示范。 三、实验仪器设备 电脑、投影仪、解剖器、解剖盘、显微镜等。 四、使用材料、药品及试剂 对虾的活体或浸制标本、常见节肢动物的示范标本等。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外形的观察 取对虾标本于蜡盘中,先观察其头胸部和腹部以及额剑、复眼等,然后,左手拿虾,使其腹面向上,右手用镊子从腹部一侧最后一个附肢开始,摄住没个附肢的基部,由后向前依次将附肢取下,将取下的附肢,按照顺序排在蜡盘内,加少许水,再用放大镜观察每个附肢的构造。 对虾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全体为二十一节。头部六节,胸部八节和腹部七节组成。除头部的第一节及最后一个节不具附足外,其它各节均有附肢一对。故共有十九对附肢。 1、头胸部(cephalathorax):十三节。 (1)头胸甲(carapax):为覆盖于头胸部的外骨賂。 额剑(rostrum):为头胸甲前端中央突出的长刺。螯虾的额剑是上、下扁齿在两侧。 (2)复眼(compound eye):一对。位于额剑的两侧,具柄。 2、腹部(abdomen)

七节。最后一节称尾节(telson),尾节无附肢,与腹部第六对附肢形成尾扇。 3、附肢(appendaga) 由原肢、内肢和外肢构成。全体共有十九对。头部五对,依次为小触角、大触角、大颚、第一小颚及第二小颚;胸部八对,依次为: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第一至第五步足;腹部六对,第一至第五腹节的为腹肢,即第一腹肢、第二腹肢、……等,第六腹节的腹肢为尾肢。 (1)小触角(antennules):即第一触角,较短。单肢型,外肢退化,内肢分为两根触鞭,原肢三节,基部丛毛内有平衡囊。 (2)大触角(antenna):即第二触角,较长。双叉型。外肢宽叶片状,称大触角鳞片,内肢细长,末端呈须状。原肢二节,内有触角腺,排泄孔在基节的基部腹面。 (3)大颚(mandible):单叉型。内肢小,二节,外肢消失。原肢二节,分为扁而边缘有数个小齿的切齿部和接触面上有大小突起的臼齿部。 (4)第一小颚(1st maxilla):单叉型。外肢消失,内肢细小呈片状,边缘具毛。 (5)第二小颚(2nd maxilla):双叉型。外肢宽大呈叶片状,称颚舟片。内肢细,须状。 (6)第一颚足:(1st maxilliped):双叉型。外肢较长,内肢较短,原肢二节,底节基部的外侧具有薄片状的顶肢即肢鳃。 (7)第二颚足(2nd maxilliped):双叉型。内肢发达,外肢小,在一长节末端呈须状。原肢二节,具一个关节鳃和一个足鳃。 (8)第三颚足(3rd maxilliped):双叉型。内肢发达,外肢呈须状。原肢二节,具二个关节鳃和一个足鳃。 (9)步足(pereipod):单叉型。五对。前三对末端为钳状,但其中第一对步足的钳特别发达称为螯足,尤其是雄虾。后面二对步足末端均呈爪状。内肢发达共分七节,即底节、基节、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外肢消失。 第一步足(1st pereipod):内肢末端呈螯状,外肢消失。原肢二节,具一个足鳃和二个关节鳃。 第二、三、四、五步足(2nd、3rd、4th、5th pereipod):原肢二节,内外肢同上,但第二、三步足末端的螯小,第四、五步足无螯,末端呈爪状,第二、三、四对步足基部各有一个足鳃和二个关节鳃。雌生殖孔开口在第三步足的基部,雄生殖孔开口在第五步足的基部。 腹肢(pleopod):六对。为腹部的附肢。 第一腹肢(1st pleopod):雌雄有区别,雄虾变成管状交接器,雌虾退化。 第二腹肢(2nd pleopod):雄虾变成管状交接器,雌虾原肢二节,内外肢细长边缘有毛。 第三、四、五腹肢(3rd、4th、5th pleopod):内、外肢细长,边缘有毛。原肢二节。雌虾有抱卵和负幼虫的功能。 尾肢(uropod):为腹部的第六对附肢。原肢一节,内肢扁平卵圆形,外肢比内肢大,有横沟分成二节,与尾节构成尾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