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几个界定标准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几个界定标准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几个界定标准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几个界定标准

行政规范性文件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制发规范性文件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实施行政管理的方式之一。规范性文件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规范性文件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等立法性文件,通常意义上所称的规范性文件,仅指法律范畴以外的、由行政机关发布的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日常实践中,有的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工作人员对规范性文件的含义、范围及其认定方式、认定标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模糊认识,实有进一步明确的必要。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认定标准及其要点

现行法律法规没有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给予明确定义。《安徽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49号)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在其法定权限内制定,规范行政管理事务,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对规范性文件的含义和特征作了界定,应作为我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认定标准和判别依据。

依据上述定义,可以归纳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具备行政性、外部性、普遍适用性和反复适用性等特征。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关于“行政性”。即,一方面,文件的制定主体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此外,法律、法规授权实施公共管理的组织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部门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以及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不得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诸如“某某指挥部”、“某某领导组”等议事协调机构并非常设行政机关,不具有法定行政管理职权,通常不能成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另一方面,文件的内容是否属于行政管理的范围及是否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也是判别文件是否具有行政性的重要方面。

(二)关于“外部性”。即从文件调整对象角度来审视。这里所说的调整对象,不是指行政规范性文件发布的对象,而是指行政规范性文件中管理内容涉及的对象。看文件调整对象是否属于行政机关、财政拨款的单位及其所属人员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文件的内容是否涉及或者影响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主要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禁止性、允许性、强制性规定,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或者责任),而非规定行政机关内部事务。所谓涉及或者影响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就是直接或者间接规定管理相对人能够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必须干什么,能够

怎么干、不能怎么干、必须怎么干,可以获得什么利益、应当承担什么义务,履行了义务能够得到什么、不履行义务会受到什么处理,等等。机关人事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教育培训、考评奖惩等文件只单纯规定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文件,并不涉及外部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不具有“外部性”,不是规范性文件。

(三)关于“普遍适用性”。是指文件作出的规定对不特定多数管理相对人都适用,而不是只适用于特定的个别行政管理相对人。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特定事项的批复、答复通常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一般不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但对于行政管理某些方面的类型化问题的批复和答复,因“同类问题,同样处理”,具有普遍适用性,属于规范性文件范畴。

(四)关于“反复适用性”。是指文件作出的规定,在这个文件生效以后、失效之前的整个时间段内,对同类事项都有效,可多次适用,而不是只用一次。这个时间段包括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

此外,认定是否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还可以从行文方向和文种上进行排除判断。规范性文件属于下行文(主体与对象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上行文、平行文不是规范性文件。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公文种类,其中报告、请示、议案、通报等4个文种的公文不可

能成为行政规范性文件,其他文种的公文是否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应依文件内容来判断。

二、不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情形

根据规范性文件的特征属性,结合工作实践,以下类型的文件通常不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

(一)会议文件。包括会议通知、会议讲话材料及会议纪要(其中包含行政管理内容且对相对人权利义务构成实质影响的除外)等;(二)工作往来函件。包括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三)工作规划、计划、要点;(四)工作考核、监督检查、行政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文件;(五)发文机关内部工作制度;(六)人事任免文件及工作表彰、通报;(七)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机构等通知;(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九)对特定具体事项的批复,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除外;(十)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十一)公示办事时间、办事地点等事项的便民通告;(十二)行政机关对公务员、行政机关职员、公办学校教职工、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及全额拨款的其他事业单位职工、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人事、工资、绩效等方面管理的文件;(十三)财政部门仅对格式文本、报表、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制度等技术事项进行规定的文件以及仅下达预算、分配资金、批复项目的文件;(十四)行业技术标准类文件、技术操作规程;(十五)其他不具备行政规范性文件属性的

文件。

三、规范性文件认定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行政机关制定的关于行政机关的“三定”方案、启用行政执法专用章、上下级机关或者部门之间事权调整批复等涉及对外管理权限并作为管理依据的规定,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但行政机关对本机关内设机构职责调整的规定不具有外部性,不是行政规范性文件。

(二)行政机关转发下级机关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表示同意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属于转发机关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所属部门经过本级政府同意后制定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属于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

(三)行政机关原文转发上级机关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本机关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但转发上级机关行政规范性文件同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或者补充意见,并涉及不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的,属于本机关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四)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进行裁量权细化量化的规定,是其对外实施行政管理和执法的依据,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需要指出的是,行政机关指导本地区本系统下级行政机关就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裁量权细化量化作出的规定,是通过规范下级机关执法行为间接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构成影响,应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范畴。

(五)行政机关为实施专项行动或者阶段性整顿,部署有关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的方案(包括工作方案或者实施方案),不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但如果此类方案的内容涉及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

(六)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指导意见原则上不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但文件内容涉及管理职权或者行政措施,而且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

(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后,关于废止、宣布失效文件的决定,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

(八)党委与政府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委部门与政府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通常以党委系统文号发文,属于党内规范性文件,不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

规范性文件的界定标准

规范性文件是众多类文件中具有特定内涵的一种,简言之就是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抽象行政行为。由于缺少专门的法律规范,现阶段要判断一个文件是不是规范性文件,应

当主要从实体内容上来判断,而不能太拘泥于形式(尤其是鉴别以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一是制定主体应当是依法行使社会公共管理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即具有行政性;

二是文件内容应当涉及调整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即具有外部性;

三是表现形式应当是“红头”并“盖章”,向社会公开发布,即具有公开性;

四是转发上级机关的具体实施措施、补充意见等文件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当界定为规范性文件。

五是制定主体为实施特定的社会公共管理事项而制定的工作规程、办事流程、办事指南等,内容包含管理相对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提交的材料、遵守的程序等事项的,应当界定为规范性文件。

六是经本级政府批准、由政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应界定为部门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百问百答

1、标准的含义?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 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1)、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也就是一种“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 (2)、产品或制定“标准”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 这就是说,标准要反映其对科学成就和实践经验总结方面的综合水平。通过综合、选择、提炼,反映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臆断、武断和推断,既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又经不实践的验证。 (3)、标准必须经协商一致制定。这就是说:标准产生决不是依靠少数人闭门造车、主观决定,必须要与标准相关的各方协商一致。“三稿定标”(即一般应通过标准 草案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三个阶段)。 (4)、标准必须由一个公认的标准化机构批准。公认的标准化机构一般是“公认的从事标准化活动的机构”

2、按标准的层级分类,标准分为哪几类? 按标准的层级分类,可以把标准分为: (1)、国际标准;(2)、国家标准;(3)、行业标准;(4)、地方标准; (5)、企业(公司)标准。 3、按标准的属性分类,标准分为哪几类? 按标准的属性分类,可以把标准分为: (1)、技术标准;(2)、管理标准;(3)、工作标准。 4、按标准涉及的对象分类,标准分为哪几类? 按标准涉及的对象分类,可以把标准分为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和服务标准三大类。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使用方便还需要比较详细的分类,经常使用的分类结果有:术语标准、符号标准、试验标准、产品标准、过程标准、服务标准、接口标准等。 5、按照标准的性质,标准分为哪几类? 按标准的性质可把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6、标准有哪些作用? 标准主要有以下作用:

标准化与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规定和流程最新版

标准化与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规定和流程 一、标准化概述 (一)术语和定义 1.1 标准化standardizition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注3:标准化对象“产品、过程或服务”——材料、元件、设备、系统、接口、协议、程序、功能、方式或活动。 1.2标准standard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1.3协商一致consensus 普遍同意,表征为对于实质性问题,有关重要方面没有坚决反对意见并按程序对有关各方的观点进行了研究和对争议进行了协调。 注:协商一致并不意味着没有异议。 1.4 适用性fitness for purpose 产品、过程或服务在具体条件下适合规定用途的能力。 1.5 规范性文件normative document 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划、导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 注1:“规范性文件”是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和法规等技术文件的通称。 注2:“文件”可理解为记录有信息的各种媒体。 1.6 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的文件。 注1:适宜时,技术规范宜指明可以判定其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程序。 注2:技术规范可以是标准、标准的一个部分或与标准无关的文件。 1.7 规程code of practice 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或使用而推荐惯例或程序的文件。 注:规程可以是标准、标准的一个部分或与标准无关的文件。 1.8 法规regulation 由权力机构通过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性文件。 1.9 技术法规technical regulation 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或者直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 注:技术法规可附带技术指导,列出为了符合法规要求可采取的某些途径,即权宜性条款。

标准化知识问答

标准化知识问答 1、什么是标准?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通常是以科学、技术或实际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由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出来,这一程序应充分体现协商一致的原则。 2、标准怎样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准则,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别。 (1)、按照标准针对的不同对象,标准又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工程建设标准等; (2)、按照标准法律约束力强弱,标准又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 (3)、按照标准覆盖范围,可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按照标准覆盖范围的分类在我国也称为标准级别; (4)、在企业标准中,按照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事”、“人”对象不同,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此外,针对标准应用的领域不同,还有经济标准、实物标准、标准物质等等形式的标准存在。 3、标准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标准产生的方法是协商一致。标准产生过程中各相关组织、个人都可针对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提出意见和建议,经标准审定委员会(可以是临时的组织,如临时的专家委员会,也可以是常设的组织,如具体专业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多数(通常是四分之三以上)委员审定认可后,由一个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发布,形成正式的标准文件。在我国,除企业标准以外,公认的权威机构通常由政府部门担当,比如:电力标准的发射机机构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为了征求各方意见、审查(投票)或批准而提出的标准

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

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促进依法行政,使本办起草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办起草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工作。 规范性文件是指本办制定或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行政管理,规范人民防空工作的文件。 第三条规范性文件应当以“株洲市天元区人民防空办公室”的字样发布,根据内容使用“规定”、“办法”、“细则”、“规则”、“通告”、“命令”、“决定”等规范的名称。 第四条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规定,适应人防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 第五条本局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主要内容包括: (一)组织起草调整规范性文件; (二)负责本办规范性文件的公布工作; (三)负责本办规范性文件的解释; (四)负责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

第六条下列事项,本办可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实施人防法规、规章的具体措施和方案,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组织实施的; (二)实施人防法规、规章的程序,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确定的; (三)调整本办机关对外的行政行为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的。 第七条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由办公室拟定项目建议书后提交主任批准。 第八条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注重本区的实际情况。具体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第九条起草的规范性文件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有关机关、组织或者公民对其有重大意见分歧的,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也可以举行听证会。 起草专业性强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征求有关机构及专家的意见。规范性文件的内容与其他部门工作关系紧密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应当进行会签,或者与有关部门联合起草。 第十条规范性文件草案在主任审批通过后,上报区政府法制办,由区政府法制办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查。

2018标准化基础知识(一):标准化基础(仅适用于2016年公需课)

2018标准化基础知识(一):标准化基础(仅适用于2016年公需课) 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标准化的定型时期,是我国古代标准化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对后世的标准化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影响深远。(错误) 正确错误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采用国际标准也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不仅第三世界国家,就是工业发达国家也不敢怠慢。(正确)正确错误 基础标准是指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或包含一个特定领域的通用条款的标准。(正确)正确错误 统一化是从个性中提炼共性,着眼于精炼。(错误) 正确错误 确定参数系列主要是确定在上下限之间的参数如何分类、分级,整个系列安排多少档,档与档之间选用怎样的公比等。(正确) 正确错误 通过标准额制修订,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这两个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循环、不断发展的。(正确)

正确错误 六何分析法包括:why;what;where;who;way;how。(正确)正确错误 创新是基于经验、技能及知识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创造。(正确)正确错误 ---------------------------------------------------------------------- 正确答案: 一、1-7.A.C.B.A.A.B.B 二、1.ABC;2.ABD;3.ABCD;4.ABC;5.ABC;6.ACD; 三、1-7.×××√×√√ ---------------------------------------------------------------------- 《标准化基础知识(仅适用于2016年公需课)》课后习题1 总分:100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模块化生产是指()的制造。 A、模块 B、通用零部件 C、组合元 D、单元 2、现代标准化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以及目标和手段的现代化。 A、多样性 B、先进性 C、国际性 D、综合性

规范性文件

规范性文件 内容提示: 本文件收集了部分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水电、水利、风电工程等现行的标准、规程、规范(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是动态信息,请及时更新)。主要如下: 1、部分国家法律索引 2、国家现行行业标准、规程、规范索引 3、建筑行业现行标准、规程、规范索引 4、水电水利工程现行标准、规程、规范索引 5、水利水电工程现行标准、规程、规范索引 6、光伏及风力发电等现行标准、规程、规范索引 注:关于标准的相关说明 ·标准性质 中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性质的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标准体系 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对需要在全国范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 ·标准查询 查询标准可登录以下网站,但不限于(标准是动态信息,请及时更新):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3714067.html,/ 中国标准服务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3714067.html,/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3714067.html,/ 标准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3714067.html,/ 中国水利科技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3714067.html,/CWSnet/Rule.html 一国家法律索引(部分)

《标准化管理办法》(标准化体系文件)

1 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及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基本工作内容、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的标准化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3016-2009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13017-2008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GB/T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GB/T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GB/T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3 职责 3.1 标准化领导小组职责 3.1.1 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3.1.2 确定与本公司方针、目标相适应的标准化工作任务和指标。 3.1.3 确定公司标准化机构、人员和职责。 3.1.4 审批公司标准化规划、计划和标准化活动经费。 3.1.5 组织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审批企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体系。 3.1.6 对推动本公司标准化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认真贯彻标准,造成损失的责任者按规定进行处分。 3.2 标准化办公室职责 3.2.1 确定并落实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中与本公司相关的要求。 3.2.2 组织制定并落实公司的标准化工作任务和指标,编制公司标准化规划、计划。 3.2.3 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

3.2.4 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认真做好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工作。 3.2.5 组织实施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公司的企业标准。 3.2.6 参与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标准化工作,提出标准化要求,负责标准化审查。 3.2.7 组织对本公司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标准体系的自我评价,组织企业标准的复审。 3.2.8 组织制定标准化管理手册。 3.2.9 组织对有关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对本公司有关部门的标准化工作进行 指导。 3.2.10 统一归口管理各类标准文件,建立标准资料档案,搜集国内外标准化信息。 3.2.11 承担上级委托的有关标准化的其他任务。参加各类标准化活动。 3.2.11 做好标准化效果的评价与计算,总结标准化工作经验。 3.2.12 负责“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申报、考核和验收的组织工作。 3.3 各职能部门职责 3.3.1 工程部负责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3.3.2 行政部负责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建立和实施。 3.3.3 行政部负责与本部门相关联的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标准在本部门的贯彻实施,负责本部门标准文本的管理。 3.3.4 工程部负责收集本部门技术和管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地方标准,报标准化办公室。 3.3.5 品质部组织实施公司标准化机构下达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3.3.6 行政部按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对所属人员进行考核、奖惩。 4 标准化基本任务 4.1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4.2 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体系。

标准与标准化的定义

标准与标准化的定义 2012-09-07 1、什么是标准? 【答】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 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关于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规定: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并注明:“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这个定义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SO/IEC导则2:1996》中 对标准的定义。 什么是标准,它包含了6大要义: 对象——重复性的事物; 目的——获得最佳秩序(确保质量,提高效益……); 制定规则——各方协商一致; 批准发布——公认的权威机构; 内容——科学技术成果和生产经验的总结; 适用范围——一定范围内共同实施。 注意:是最佳秩序,不是最佳经济效益或最佳社会效益等。 2、什么是标准化? 【答】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 动。 注:①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编制、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②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 术合作。 关于标准化:我国国家标准GB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规定: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并有两条注明:“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的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同样,这个定义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SO/IEC导则2:1996》中对标准化的定义。 标准化与标准相比多一个“化”字,标准的定义明确了,标准化也就好理解了。标准是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指的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一系列“活动”,如标准的制定,依据标准所进行的培训、检验检测、认证、监督抽查等等。简单地来说,标准化是有目的的制定、发布、实施标准的活动。 2012-09-04 什么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 【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是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简称“TC”。下设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和工作组简称“WG”。

标准化知识题库带答案.doc

标准化知识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B) A 效益 B 秩序 C 效果 D 效率 2、我国规定国家标准的复审年限为年。(C) A 3年B 4年 C 5年 D 6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于正式实施,共五章二十六条。(C) A 1990年8月1日 B 1988年12月1日 C 1989年4月1日 D 1991年5月1日 4、我国规定企业标准的复审年限为年。(A) A 3年 B 4年 C 5年 D 6年5、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是。(B) A GB B GB/T C GB-T D DB/T 6、按GB/T 16733.1997规定我国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应分为个阶段。(D) A 6 B 7 C 8 D 9 7、企业标准体系是指企业内的标准按其构成的有机整体。(A) A 内在联系 B技术内容 C 有关规定 D 有关程序 8、企业产品标准审查人员中应至少有名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B) A 6 B 7 C 8 D 9 9、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是我国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的一种专用证明标志,是企业对达到国际标准的自我声明形式。(A) A 产品质量 B 标准水平 C 技术水平 D 生产技术 10、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D) A 安全标准体系 B 服务标准体系 C 质量管理体系 D 管理标准体系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年4月6日发布,条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B) A 1989 B 1990 C 1991 D 1992 12、“要求”是标准的。(A) A 规范性技术要素

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目录 1标准化基本内涵 (1) 2标准化管理目标 (1) 3标准化管理实施计划 (1) 4标准化管理体系 (2) 5工作原则 (3) 6工作要求 (4) 7实施方案 (5) 8保证措施 (14)

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1标准化基本内涵 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管理制度标准化是前提,人员配备标准化是保障,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关键,四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⑴管理制度标准化。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套目标明确、结构清晰、职责分明的项目管理制度,做到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 ⑵人员配备标准化。明确参建各方部门、岗位职责分工,制定具体的岗位任职标准,选配素质和能力达标的人员,确保岗位设置满足管理需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 ⑶现场管理标准化。将现场布局和临时设施建设、施工组织安排和资源配置、现场检查、技术管理、内外协调等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和方法具体化、定量化,制定统一标准,实现规范管理、文明施工。 ⑷过程控制标准化。细化分解项目建设目标,建立健全管理流程、作业流程及相应的制度、标准,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实现管理和作业过程的闭环有效控制,保证每一个环节工作质量和成果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2标准化管理目标 以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为支撑,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为基础,全面落实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优质、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中交一航局京沈京冀客专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控制、环水保、稳定等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3标准化管理实施计划 我标段标准化管理总体上分四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宣传教育培训阶段(2014年11月);第二阶段:标准化文件编写阶段(2014年12月);第三阶段:标准化文件宣贯阶段(2014年1月);第四阶段:标准化管理实施、深化和巩固提高阶段(2015年4月);第五阶段:标准化管理持续推进、开展阶段(2015年5月至项目结束)。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培训阶段。围绕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标准化概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标准?(协商一致、最佳秩序的理解)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称为标准。 注释: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规范性文件: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它可以是诸如: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和法规等。 2.制定标准的目的:获得最佳秩序★★★(生产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 标准产生的基础:科学研究的成就,技术进步的成果和实践积累的经验,并协商一致制定。 制定标准的对象:重复性的事物(重复设计、重复生产、重复试验、重复检验、重复管理)。 标准需经相关方协商一致★★★ 协商一致:指参与标准的制定者和相关方代表,多数达成一致而且没有强烈的反对意见。 标准的格式和程序:公认机构批准。 3.什么是标准化: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①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包括制定、实施、修订标准)。 ②标准化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③标准化不仅限于技术领域。 ④标准化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4.技术贸易壁垒: ★★★技术法规: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应加工和生产方法,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技术法规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合格评定程序:直接或间接用来确定是否达到技术法规或标准的相关要求的任何程序。(注释:合格评定程序包括取样、测试和检查程序,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程序,注册、认可和批准以及它们的综合的程序) 5.标准化的作用: 管理学角度: (1) 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必要条件 (2) 标准化是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3) 标准化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巩固和发展。 (4) 开展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产品品种 (5) 标准化是消除浪费、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有效手段

标准化复习题.doc

标准化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B ) A效益B秩序C效果D效率 2、我国规定国家标准的复审年限为____ 年(C) A3年B4年C5年D6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于_____ 正式实施,共五章二十六条。(C) A 1990年8月1日 B 1988年12月1日 C 1989年4月1日 D 1991年5月1日 4、我国规定企业标准的复审年限为____ 年(A) A3年B4年C5年D6年 5、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是—。(B) A G B B GB/T C GB-T D DB/T 6、按GB/T 16733.1997规定我国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应分 为____ 个阶段。(D) A 6 B 7 C 8 D 9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标准体系是指企业内的标准按其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有机整

体(A) A内在联系B技术内容C有关规定D有关程序 8、企业产品标准审查人员中应至少有____ 名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B ) A 6 B 7 C 8 D 9 9、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是我国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的一 种专用证明标志,是企业对_____ 达到国际标准的自我声明 形式。(A) A产品质量B标准水平C技术水平D生产技术 10、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体系、___________ 和工作标准体系。(D) A安全标准体系B服务标准体系C质量管理体系D管理标准体系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年4月6日发布,条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B) A 1989 B 1990 C 1991 D 1992 12、“要求”是标准的__ 要素。(A) A规范性技术要素B规范性一般要素 C资料性概述要素D 资料性补充要素 13、标准的层次分为部分、_、条、段和附录等形式。(C) A节B篇C章D项 14、标准化法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

标准化相关概念

标准化相关概念 1、标准化 GB/T 20000.1-2002对标准化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其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该定义等同釆用第号指南定义,含义如下: 其一,标准化是一定范围内的活动。标准化的范围即标准化的领域,由一组相关的标准化对象组成,标准化对象泛指产品、过程和服务,具体包括材料、元件、设备、系统、接口、协议、程序、功能、方法或活动。 其二,标准化是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标准的编制、标准的发布、标准的实施和标准的修订等活动。这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化的水平就上升一个层次。 其三,标准化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其目的是总结以往的经验或教训,选择最佳方案,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作为今后实践的目标和依据,从而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又能扩大最佳方案的重复利用范围。 其四,标准化活动是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规范性文件”是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和法规等文件的通称。标准化定义中所说的“条款”,是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表述方式,一般采取陈述、指示、推荐或要求的形式。这些条款是针对当前已存在的现实问题或将来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而制定的,可以被共同使用或者重复使用。 其五,标准化活动通常由用户发起,因为他们期望能够借助标准化摆脱对具体生产厂商的依赖。 2、标准 标准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该定义等同采用第号指南的定义,含义如下: 其一,制定标准的出发点是获得“最佳秩序”和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其中,“最佳秩序”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标准化

规范、规程、标准的区别

标准作为标准化的核心,其定义和解释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最有影响的有三个: 一是1934年盖拉德在其《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一书中对标准所作的定义,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给出的标准的定义,即:“标准是对计量单位或基准、物体、动作、过程、方式、常用方法、容量、功能、性能、办法、配置、状态、义务权限、责任、行为、态度、概念或想法的某些特征,给出定义、做出规定和详细说明。它以语言、文件、图样等方式或利用模型、样本及其他具体表现方法,并在一定时期内适用”。 二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给标准所作的定义,即:“标准是由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开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最佳的公众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 三是1983年我国对标准的定义,即:“标准是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各方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目前,我国对标准概念的定义和解释,以1996年修订的国家标准《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一部分:《基本术语》(GB3935.1)给出的标准定义为准,即:“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规范一般是在工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中,对设计、施工、制造、检验等技术事项所做的一系列规定;规程是对作业、安装、鉴定、安全、管理等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做的统一规定。 标准、规范、规程都是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习惯上统称为标准,只有针对具体对象才加以区别。当针对产品、方法、符号、概念等基础标准时,一般采用“标准”,如《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道路工程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等;当针对工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等通用的技术事项做出规定时,一般采用“规范”,如:《混凝土设计规范》、《建设设计防火规范》、《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等;当针对操作、工艺、管理等专用技术要求时,一般采用“规程”,如:《钢筋气压焊接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工艺及操作规程》、《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等。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中,由于各主管部门在使用这三个术语时掌握的尺度、习惯不同,使用的随意性比较大,这是造成人们最难理解这三个术语的根本原因。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标准、规范、规程在使用上都逐步在发生着变化。例如:近年来,我国卫生部门把一些涉及技术规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统一冠名为“技术规范”或“规范”,以区别与自愿用或推荐性的标准等。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中,目前尚没有要求进一步规范这三个术语的使用。 规范:是在工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中,对设计、施工、制造、检 验等技术事项所作的一系列规定。 规程:是对作业、安装、鉴定、安全、管理等技术要求和实施程 序所作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六、施工组织设计 ㈠文字表述 1总体施工组织布臵及规划 2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2.1标准化管理目标 以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为支撑,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为基础,全面落实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优质、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控制、环水保、科技创新等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2.2标准化管理实施计划 本项目建设标准化管理总体上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宣传教育培训阶段(开工后10天以内);第二阶段:标准化文件编写阶段(开工后第11天至20天);第三阶段:推进标准化管理、深化和巩固提高阶段(开工后第21天至30天)。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培训阶段。围绕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制定详细的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明确教育培训对象、要求、内容、时间安排及实施方式等,将采取会议动员、组织研讨、集中培训及自学等多种形式进行,确保实效。培训内容应包括:国家、行业及铁道部关于建设领域的政策、法律、法规,铁道部领导的讲话、开展标准化管理

的有关要求,标准化管理知识,以及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国际标准。 第二阶段:标准化文件编写阶段。各部门对照标准,梳理管理流程,彻底理顺管理程序。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接口,明晰各自职责。制订各项工作的工程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作标准等,保证各项工作环节之间无缝链接,提高工作效率。围绕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等方面,清理标准化管理所需的各项制度、办法、标准等,查缺补漏,对标准化文件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 第三阶段:推进标准化管理阶段。选择个别架子队作为推进标准化管理的试点示范单位。试点示范的重点放在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试验检测、自主创新、“架子队”管理、物资设备、内业资料和培训教育等方面。项目经理部对试点示范中成熟的办法、经验等进行总结、提升和推广,以点带面,全面深化本项目标准化管理。 2.3标准化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本工程顺利实现标准化管理目标,我方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遵守铁道部及建设单位的有关规定,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经验,从思想、组织、工作原则、工作要求、经济等方面建立符合本项目工程的标准化管理保证体系。 标准化管理体系见下页《标准化管理体系框图》。 2.3.1保证标准化管理目标的思想措施 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采用多种方式,强化宣传教育,正确认识

标准化专业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B) A 效益 B 秩序 C 效果 D 效率 2、我国规定国家标准的复审年限为年。(C) A 3年 B 4年 C 5年 D 6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于正式实施,共五章二十六条。(C) A 1990年8月1日 B 1988年12月1日 C 1989年4月1日 D 1991年5月1日 4、我国规定企业标准的复审年限为年。(A) A 3年 B 4年 C 5年 D 6年 5、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是。(B) A G B B GB/T C GB-T D DB/T 6、按GB/T 16733.1997规定我国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应分 为个阶段。(D) A 6 B 7 C 8 D 9 7、企业标准体系是指企业内的标准按其构成的有机整体。(A) A 内在联系B技术内容 C 有关规定 D 有关程序 8、企业产品标准审查人员中应至少有名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B) A 6 B 7 C 8 D 9 9、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是我国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的一种专用证明标志,是企业对达到国际标准的自我声明形式。(A) A 产品质量 B 标准水平 C 技术水平 D 生产技术 10、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D) A 安全标准体系 B 服务标准体系 C 质量管理体系 D 管理标准体系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年4月6日发布,条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B) A 1989 B 1990 C 1991 D 1992 12、“要求”是标准的要素。(A) A 规范性技术要素 B 规范性一般要素 C 资料性概述要素 D 资料性补充要素 13、标准的层次分为部分、、条、段和附录等形式。(C) A 节 B 篇 C 章 D 项 14、标准化法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A) A进口B出口C流通D使用 15、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为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等目的,通过颁布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实施认证、检验检疫等技术措施,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进行控制的技术性限制措施。(B) A保守国家秘密 B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 C保护国内产业发展 D 促进国际贸易 16、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C) A强制性标准B推荐性标准 C标准 D 产品标准 17、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

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方案

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方案 根据“关于塑造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指导意见”和“中国石化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总体方案”的要求和部署,研究提出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方案。 一、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原则与指导思想 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是指以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基础,按照科学的制度分类别和分层级标准,运用标准化制度模板构建的涵盖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全部业务领域的制度集合。这里所称制度,是指集团公司和企业按照规定程序印发的具有长期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遵循“统一、规范、实效、继承和创新”的原则。“统一”是指一个体系、一套文本、一项机制;“规范”是指内容标准、流程规范、职责明确;“实效”是指要求清晰、设计简明、执行高效;“继承”是指总结经验、分析提炼、吸收固化;“创新”是指博采众长、提升优化、自我完善。

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贯彻一个方针、实现两个目标、达到三个统一、强化四方联动。贯彻一个方针是指将先进管理思想与中国石化实际相结合,体现总部管理意图;实现两个目标是指通过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实现制度与业务相匹配,提高制度执行力;达到三个统一是指统一制度架构,统一制度模板,统一制度管理流程;强化四方联动是指制度归口管理方、制度制定方、信息系统管理方和制度执行方联动,保证制度落地执行。 二、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主要思路 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设计标准化制度体系架构,包括划分制度分类别分层级的标准、设计标准化制度模板;二是建立科学的制度管理机制,包括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和制度管理职责;三是信息化支撑,包括制度管理信息化和制度信息化。 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分为标准化制度体系设计、建立、实施与优化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其中,第一阶段包括设计业务分类框架、确定制度分类别分层级标准、设计标准化制度模板、明确制度管理流程和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等;第二阶段包括业务流程体系建立与完善、标准化制度体系建立、试点业务领域和试点企业制度信息化等;第三阶段包括标准化制度体系的应用和优化、制度与业务融合,实现制度流程化、信息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