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总结版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总结版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总结版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总结版

第二章

一、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

答:1、环境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资产。首先,环境被视为可提供多种服务的复合型资产,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其次,环境可为人类经济提供了可以通过生产过程转化为消费品的原材料以及这种转化顺利进行的能量。最后,环境还能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

2、如果对环境定义广泛,则经济系统与环境形成了一个封闭系统,没有能量和物质等的输入,没有废弃的输出,这可以从热力学第一定理和热力学第二定理解释:A、在热力学定理角度看,能量和物质不能被创造和消失;B、在热力学第二定理来看,能量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是单向转化而且不是有效率的转化,当没有新能量输入时,封闭系统将会耗竭其能量,生命也会停止。但是,我们的环境并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能量和物质能够自由地输出系统,太阳是环境或部分能量的来源,因此经济活动不会停止。

3、经济系统不可能独立于环境,而是依赖于自然环境。生长过程就受限于太阳能的可获得性和我们将其投入于有效工作的能力。

二、经济决策标准

答、1、可行性标准,采用经济分析方法,行动方案都收益和成本。如果收益超过了成本,那么这一行动方案就是人们所愿意的,可行的。另一方面,如果成本超过了收益,这一方案就不采纳。可将其形式化,预定行动方案的收益以B来表示,成本以C来表示,决策原则如下,如果B>C,就支持这一方案;反之反对。只要B与C为正的,与之等价的公式即为,如果B/C>1,就采纳,反之反对。

2、最优产出标准,就是从诸多可行性方案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A、静态的效率:在同一时点上,不同的分配方案之间做出的主要的规范经济标准,被称为静态的效率或只称为效率。在资源的分配中,如果这些资源的使用所得的净收益在某一分配方案中是最大化的,就称这项分配方案满足了静态有效标准。

B、动态的效率:当方案涉及到时间,求解最优分配的传统标准被称为动态效率。在n期内分配这些资源的所有途径中,如果跨越n个期间的一项资源分配方案能将所得到的收益的现值最大化,这项资源分配方案就满足了动态效率标准,可以采用贴现的方法,如果方案净收益贴现后的总和最大,这项方案就动态有效地。

三、等边际原理及如何运用(有点问题)

答、第一边际相等原则(即效率边际相等原则):当一项方案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净收益最大;这一标准有助于使耗费的资源最小化。

帕累托最优:如果不存在使某些人获益而同时又不使至少一个其他人收益减少的其他可行方案,那么当前的分配方案就是最优的。不满足这一定义的均是非最优的方案。非最优的方案可以重新调整以使得通过这一调整,一些人的状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人状况变得更坏。有效率的分配方案是帕累托最优的,由于通过有效率的分配,净收益被最大化,

第二等边际法则(成本效益平衡原则):当所有可能方法的边际成本相等时,将使得完成环境目标所需成本最低。

在污染控制的例子中,利用成本效果分析可以得到称不能最小的一个特定的标准及其所关联的成本。把此成本作为一个参照、当执行的政策非成本有效,我们可以估计需要再次最小水

平上增加多少的期望成本才能使所执行的政策成本有效。成本效果分析还可以用力决定:当

四、如何衡量成本与收益

答、一个方案所能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收益,能够以该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边际支付意愿曲线)推演出来。需求曲线衡量了某一特定商品在不同价格水平下人们愿意购买的数量。全部收益就等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下从开始到利息分配的那个区域

在同样的坐标轴之下,测度全部成本用到的方法与测度全部收益相似。

A 、 尽管环境服务的产生不需要人们的投入,但是环境服务也是同样有成本的,之处这一点

具有重要意义,所有成本都要用机会成本来衡量。

B 、 对环境服务而言,其机会成本就是其丧失的净收益,因为提供服务的资源在以后的最能

产生收益的用途中就不能被使用了。在资源能被用于不同用途时,资源就不再是免费的。

C 、 使用边际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定义了用于产生最后一单位所需的额外的成本。在完

全竞争市场中,边际机会曲线和供给曲线相同的。

D 、 全部成本就是边际成本之和。连续的边际成本曲线的个别要素之和的几何表示就是边际

成本曲线之下的区域

由于净收益定义为收益超过成本之外的部分,所以净收益就等于需求曲线之下的位于供给曲线之上的部分。

五、现值及如何贴现

答:为了引入时间,决策原则必须提供这种比较的方案,是这种能够实现的概念就是“现值”在引入扩展决策原则之前,必须定义现值,现值明确表示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N 年后一次性得到的一笔净收益的现值为:

而在n 年期间内,收到的一组净收益流{B0,…,Bn} 现值为:

这里的r 是一个适当的利率,B0为党旗收到的净收益的金额。计算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利率r 就称为贴现率。社会贴现率等同于社会资本所使用的机会成本

第三章 环境评估:方法

一、经济总价值的组成

答、经济学家把资源的经济价值划分为三个主要的种类:(1)使用价值;(二)不使用价值 价格数量

(3)远期价值

(1)使用价值,反映的是环境资源的直接使用。

比如:1、海洋中所打捞的渔产;2、森林中所采伐的木林;3、水流中所汲取的用于灌溉的水;4、一个自然风景所拥有的景色的美丽。

污染就会使使用价值损失

(2)远期价值,指的是人们在未来有能力使用环境所带来的价值。

远期价值反映了人们这样一种意愿,即在现在不适用环境的情况下,保留在未来使用环境的选择权。远期价值与使用价值相比,后者反映的是从当前使用中获得的价值,而前者则反映了人们保留一个潜在的在未来使用环境的意愿

(3)不使用价值,反应的是人们愿意为改善和保护那些永不会使用的资源所支付的价值,因为不使用价值既不是来自资源的直接使用,也不是来自资源的潜在使用,所以它代表了价值中一个非常不同的种类。不使用价值是来自于动机而不是个人的使用,显然,不使用价值要比使用价值缺少确切性。

这些不同种类价值的总和可以得到总支付意愿(TWP):总支付意愿(TWP)=使用价值+远期价值+不使用价值

二、环境评估方法,有哪些?(4种)(37-45)答:评估方法有四种,具体如下:

1、直接观察法,以实际的可观察的选择为基础,直接推断出实际的资源价值。比如市场价

格,或者模拟市场

2、直接假设法,当价值不能直接观察到时,就要利用直接假设的方法。称之为事故评估的

方法可以获取传统方法所不能提供的价值。事故评估法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仅仅询问调查对象将赋予环境改变(诸如湿地的丧失或增加的污染影响)或保护资源现状以什么样的价值。

(使用事故评估法时,应该非常注意调查中调查对象给出偏向回复的可能性。大量的调查中有四种类型的可能偏向:

A、战略偏向,当调查对象为了影响一个特殊的结果而提供偏向回复时,就会产生战略

偏向

B、信息偏向,当调查对象对所要估值的事情了解很少或从未经历时,就会产生信息偏

C、始点偏向,当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对预先预定的可能范围进行选择时,就可能产生始

点偏向。调查者如何划分选择范围会影响调查结果。

D、假想偏向,当调查对象面对的是一系列涉及的而非实际的选择时,最后一项偏向—

—假想偏向就会产生。因为调查对象并不需要真正支付所估计的价值,所以,也许会随意地对待调查,从而提供有偏差的恢复。

对该方法的几点看法:

A、事故评估法所估计的支付意愿似乎有不可思议的趋于巨大的趋势

B、难以保证调查对象真正了解和接受所调查事项

C、难以保证调查对象在回复特定的事项时不是仅仅反映在他们意愿为公众服务的一

般的温和的感觉

结论:设计良好的调查可以消除偏向或减少偏向至可接受的程度)

3、第三个类型是,间接观察法,之所以称之为“观察”是因为它包括了实际(与假想相反

的)行为;之所以称之为“间接”是因为它不是通过直接估计来推断一个价值的。

A、一个方法是旅行成本法。它通过了解旅客在景地的花费来构造一个“观光日”支付

意愿的需求曲线。从而推断一个娱乐休闲来源的价值。建立成本法的两个替换形式:

a、第一个替换形式可以建立一个旅行成本需求函数。

b、第二个替换形式可以分析某一特定休闲场所具有的影响人们选择的特性,进而

间接地分析这些特性的价值。

B、差异产权价值法研究把产权价值的不同性质分解为其相应的组成部分。分析者可以

利用多元回归方程分理处产权价值与污染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就可以得出降

低污染的支付意愿

C、差异工资价值法,把作为从事风险工作的工人赔偿金的那部分价值从工资价值中分

离出来,当这种风险来自于环境方面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出避免这种环境

风险的支付意愿。

D、避害或保护性开支,指的是采取一些避免或保护行动来减少污染的损失。人们对防

止问题发生的投入通常要少于问题自身所引起的花费,所以,避害性开支能够提供

污染损失估计的一个下限。

4、间接假设法,所使用的是称之为事故排序的技巧。使用事故排序法时,我们根据可用的

环境设施和调查对象所关心得其他方面特性,设计一系列不同的假想情况,让调查对象根据他们的意愿进行排序。于是,我们可以比较这些排序,来发现在增加环境设施和减少其他特性之间所暗示的交换关系。当人们为了增加环境设施而愿意减少的一项或几项其他特性可以用货币表达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价值和排序来估计环境设施的价值。

第四章产权、外部性和环境问题

一、产权概念

答:厂商和消费者使用环境资源的方式决定于这些资源所派生出产权。在经济学中产权指的是一系列的权利,界定所有权,特权和对某资源使用的限制(即约束行为)。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这些产权既可以归属于个人,就像资本主义体系里,或者归属于国家,就像在一个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

property rights refers to a bundle of entitlements defining the owner’s rights, privileges, and limitations for use of the resource

二、有效地产权结构(3个)(63—64)

答:一个在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体系中能够带来资源有效配置的产权结构开始。一个有效地结构有三个主要的特点:

1、排他性——所有由于拥有和使用资源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应该由所有者自身所承担并

且只能由其自身所承担,要么直接或间接的通过出售转让给他人

2、可转让性——所有的产权都可以在所有者之间自由的转让

3、强制性——产权应该保护防止非资源的夺取和别人的侵犯

一个资源的拥有者,他所拥有的资源具有完全意义上的产权(满足以上所说的三点)具有强有力的动机来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的贬值意味着个人的损失。

当完全意义上的产权在市场经济中被交换的时候,这样的交换是有效率的。因为出售者有权阻止没有付费的顾客消费产品,消费者必须付费才能得到产品。给定一个市场价格,

消费者自己决定购买多大数量来最大化他或她个人的效用。

三、产权与市场有效配置的特点

答:

消费者净收益是需求曲线一下的区域减去代表成本的区域,称之为消费者剩余。厂商所获得的净收益被称为生产者剩余。它是价格曲线以下边际成本曲线以上的部分,左边以竖轴为界右边所要出售的商品为止。

生产者和消费者所面临的价格水平将会调整指导供给等于需求,给定这个均衡价格,消费者最大化消费者剩余,生产者最大化生产者生产剩余,市场出清。

这样的配置是有效地,净收益通过市场配置得到最大化,它等同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在一个产权明晰和存在竞争性市场以交易产权的经济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都在试图最大化他们的剩余。这样的价格体系导致那些利己的个体做出使全社会有效地选择。它把利己主义所带来的能量转移到了社会生产的轨道上来。

四、外部性概念(67—68)

答: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者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害的,可能是有利的,即外部性

当某些行为人的福利,不管它是企业或者家庭,不仅取决于他或者她自身的活动同时还取决于其他行为人的活动的时候,外部性就会产生。

五、外部性如何导致市场失灵(外经、外不经)

答:负外部性即外部不经济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个人生产曲线为MCp由于个人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成本并不能很好排他,反而由社会为其个人承担起成本,社会实际生产曲线MCs,从静态分析方法考虑,社会的最有配置点Q*,在此点MR=MCs,社会净收益最大化,而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点是Qm,在此点MR=MCs,个人收益最大化,并且,Qm>Q*,在Qm点生产,造成

的污染太多,社会净收益下降,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正外部性也就是外部经济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个人生产曲线为MCp由于个人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收益并不能很好排他,反而由社会共享个人带来的收益,社会实际收益曲线MRs,从静态分析方法考虑,社会的最有配置点Q*,在此点MRs=MC,社会净收益最大化,而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点是Qm,在此点MRp=MC,个人收益最大化,并且,Qm

六、导致市场失灵原因有哪些?(不全)

答、1、外部性,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者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害的,可能是有利的,即外部性

当某些行为人的福利,不管它是企业或者家庭,不仅取决于他或者她自身的活动同时还取决于其他行为人的活动的时候,外部性就会产生。个人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都没有由所有者自身所承担并且只能由其自身所成承担,产权没有很好的明确,市场配置效率低下导致的市场失灵

2、不完全意义上的产权体系

(1)共同所有制(财权被共同的所有者所拥有和管理)指的是那些集体拥有而不是个人拥有的资源。

(2)雷斯纽利斯制(无人拥有对资源的使用和控制权),没有个人或集体有权限制他人的进入,完全开放的资源,导致了“公共物品的悲剧”

共有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可分性。非排他性是指他们可以被任何人所开发利用。而可分性是指一个集团占有资源的一部分将会相应的减少其他人可以使用的部分。

(在以上的公开进入的资源配置体系中有两个特征值得我们注意

1、如果需求足够大的话,不受限制的进入将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

2、社会的稀缺性租金被浪费了,因为没有人合理的拥有这种租金,它成了净损失)

边际收益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意味着净收益达到最大化。这样的配置将会给社会带来面积为A +C的稀缺性租金

3、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指的是那些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物品。

非排他性是指一旦公共物品被提供出来,及时那些没有为它付过钱的人也很难排除在享受它所带来的收益之外。消费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降低其他人所能拥有的消费量。

由于每个人都希望在别人贡献的基础上自己搭便车,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无效率情况的发生。搭便车指的是那些从商品的供给中得到好处却没有为商品的供给做出贡献的人。因为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每个人都有可能从别人对公共物品的购买中获益。这种情况的发生消除了贡献公共物品的积极性,最后的贡献不足以提供有效数量的公共物品,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一个典型的私人供给市场将会造成供给不足。

4、不完美市场结构

如果产权交易的参与一方能够对最后结果施以过分强大的力量,环境问题同样会产生。

比如说,垄断,当产品只有唯一的出售者的条件下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在D点生产,生产者剩余虽然得到最大化,但显示不是有效地,因为这样会造成社会等于三角形EDC的净损失。不完善市场显然也存在于某些环境问题中。

5、社会和私人贴现率的差异

(如果资源是有效配置的,企业必须使用和社会大多数人一样大贴现率力折现未来的净收益。如果企业使用了更高的贴现率,他们将会比有效状态更快的速度开发和出售资源。相反的,如果企业使用比有效状态更低的贴现率,他们的行为又会过分保守)

社会和私人贴现率之间的差异可能源于社会和私人的风险溢价的不同。如果某些私人决策的风险不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所面临的风险,社会和私人的风险溢价将会不同。当私人贴现率高于社会贴现率时,当前的产量就要高过使得社会净收益最大化的产量。

虽然私人的和社会的贴现率并非总是有差异的,但却往往有差异。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市场决策就不是有效率的。

七、公共物品的概念、特点

答、公共物品,指的是那些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物品。

非排他性是指一旦公共物品被提供出来,及时那些没有为它付过钱的人也很难排除在享受它所带来的收益之外。消费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降低其他人所能拥有的消费量。

由于每个人都希望在别人贡献的基础上自己搭便车,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无效率情况的发生。搭便车指的是那些从商品的供给中得到好处却没有为商品的供给做出贡献的人。因为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每个人都有可能从别人对公共物品的购买中获益。这种情况的发生消除了贡献公共物品的积极性,最后的贡献不足以提供有效数量的公共物品,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一个典型的私人供给市场将会造成供给不足。

八、私人贴现与社会贴现出现差异

答:(如果资源是有效配置的,企业必须使用和社会大多数人一样大贴现率力折现未来的净收益。如果企业使用了更高的贴现率,他们将会比有效状态更快的速度开发和出售资源。相

反的,如果企业使用比有效状态更低的贴现率,他们的行为又会过分保守)

社会贴现率等同于社会资本所使用的机会成本,这一资本成本可以被分为两个方面:无风险资本成本和风险溢价。无风险资本成本是指在没有任何危险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既定收益率。风险溢价是资本用来补偿资本所有者承受收益变化风险的额外成本。所以,由于风险溢价的存在高风险行业的资本成本要高于无风险行业。

社会和私人贴现率之间的差异可能源于社会和私人的风险溢价的不同。如果某些私人决策的风险不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所面临的风险,社会和私人的风险溢价将会不同。当私人贴现率高于社会贴现率时,当前的产量就要高过使得社会净收益最大化的产量。

虽然私人的和社会的贴现率并非总是有差异的,但却往往有差异。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市场决策就不是有效率的。

九、政府失灵原因

答: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共同点是不恰当的激励成为问题的根源。特殊的利益群体利用政治手段来从事所谓的寻租行为。寻租行为把资源用在游说意愿和其他的活动上目的在于为特殊的利益寻求立法保护。成功的寻租行为可以增加特殊利益集团的净收益,但往往也降低了社会作为整体的净收益

(为什么利益受损者不起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投票者麻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投票人在很多问题上保持麻木是理性的,因为获得信息的成本很高而单一投票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概率有很低。此外,让那些受影响程度不深的分散的小团体组成的一个团结统一的反对党也非常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结成一个反对党本身也是一种公共物品,它的成员都有搭别人反对行动便车的倾向。对于特殊利益集团的反对往往会动力不足)

十、追求效率的方法

答:下列的情况会导致环境问题:产权定义不清晰;产权交易不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社会和私人的贴现率不同。现在我们运用对效率的研究来探索可能的补救措施,具体如下:1、私人协商解决,当参与的各方数量较少时,最简单的恢复效率的可行方法就是谈判协调。

受害者向生产者贿赂以降低负外部性。并且,所能提供的继续减产的贿赂(它肯定不会比继续生产给酒店带来的损失更大)一定会小于企业因此进一步减产所带来的损失。

贿赂当然不是受害者可以采取的降低污染的唯一措施。当受害者同时也消费污染者所生产的产品的时候,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联合抵制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受害者同时也是污染者的雇员,罢工或者其他形式的劳动抵制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对于私人协商的讨论产生了两个问题:

A、产权总是归属于那些先得到的人吗?

B、当私人协商明显不是最有效的方法的时候,环境问题怎样解决?

此类问题通常都由司法程序进行解决

2、司法体系:权利条条款和义务条款

司法体系可以通过强制权利或义务的旅行来解决环境矛盾。权利条款确定初始的权利配置。在权利条款的具体运用中,法院主要决定哪些权利是占优的,并制定违反权利的禁令。禁令只有在获得利益受损一方的同意下才能被解除。而受损方的同意只有在得到法庭之外的金钱补偿之后才能获得。

主义到如果没有法庭的决定,权利往往是由哪些最容易得到人获得的。

科斯定理:只要谈判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不影响的消费者可以自由相互协商(当受影响

的各方数量很小的时候成立),法院可以把权利分配给任何一方都能导致有效的结果,法院决定的唯一效果就是改变影响各方的成本和收益分配。

当个体协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变得不可行的时候,法庭可以转向责任条款。这些条款在事实发生之后实行金钱处罚以补偿受害方。处罚的金钱数量和所造成的伤害一致。合理设计的责任条款通过强迫那些造成损害的人承担损害的成本同样可以纠正无效的状况。外在成本内在化使得利润最大化决定和效率原则相容。

4、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这一方法可以采取集中形式。

A、立法机关可以规定任何人都不准生产超过Q*数量的商品。任何违反这一规定的行为将

会受到判刑或罚款的处置,这样可以阻止潜在违规行为的发生。

B、立法机关可以对钢铁的生产征税。

C、立法机构也可以制定某些规则达到既有更大的灵活性同时减少损害的效果。这种方法起

作用的前提是将不守规则的使用排除在外可以带来损害的实质性减少。

D、立法机构还可以要求特定的污染控制设备的安装或禁止特定污染成分的使用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定义概念

一、资源两期配置

答:根据动态有效性,其目标是通过最大化使用这些资源得到的净收益现值来平衡现在和将来对这些资源的使用,这暗示了一种跨时间资源特殊的分配。现在我们从一个简单的模型开始——推导出跨越两个时期的动态效率分配模型。

1、资源供给量充足时,静态有效分析方法有效,时间不是一个主要的考虑因素,不比考虑未来价值的贴现,因此此时两期应该都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收益的点生产,两期生产产量相等

2、资源供给量不足是,则需要采用动态有效性分析方法—第二等边际原理:当第一期最后一单位资源使用得到的净收益现值等于第二期最后一单位资源使用的净收益现值是,资源配置是有限量的

二、边际使用成本概念

答:边际使用者成本是由于资源代际稀缺性问题导致的一种机会成本。因为资源稀缺时。现在使用的越多,将来使用的机会减少的就越多。边际使用者成本就是边际部分被放弃机会的未来等收益的现值。

考虑边际使用者成本在市场环境中使用的问题,就可以使得这个概念更具体。一个有效市场不仅必须考虑某种资源提炼时的边际成本,而且也必须考虑边际使用者成本。想反,不存在短缺时,价格会等于资源提炼的边际成本;存在短缺时,价值将等于边际提炼成本和边际使用者成本之和。

三、贴现率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答:贴现率能够对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资源的配置产生影响,贴现率越大,当前开采资源的速度将会加快,边际使用者成本减少,当前资源使用量加大而未来资源的可使用量减少,故当前加大资源开采量,减少未来资源开采量。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0*4'=40) 1.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3.帕累托最优: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 4.需求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6.排他性:指人们必须支付价格才能消费商品,存在把没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以外的现实手段; 7.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8.环境产权: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 9.舒适性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 10.政策失效: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11.自然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 12.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或者说是需

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3.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14.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15.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的法定权利,它表明个人可以利用这些财产去从事某些事; 16.机会成本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 17. 疾病成本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18.支付意愿: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19.供给: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20.边际成本: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成本的增加。 二.简答题(6*6=36) 1.市场失灵是由什么引起的?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是否一定需要政府干预?答:①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②不一定。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但是要使政府干预有效,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即制定计划、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政府干预而对其它经济部门所造成的成本) 2.需求和需求量有何区别?它们是如何变动的?假设经济人收入减少或增加时,需求曲线如何变动?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练习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学习考虑与练习 第一章 一、差不多概念 1、资源。 在现代生产进展水平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或:由人发觉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2、非再生资源。

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蕴藏量者。 3、可再生资源。 可用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者。 4、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是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开发、改造、利用、爱护和治理过程中及资源的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规律的一门兼具理论和应用性、边缘和交叉性的经济科学。 二、差不多内容 1、非再生资源特点。 强烈的地域性; 更新再生一代周期特长; 无生命性; 具较强独立性,无开发反馈性; 多为一次性消费。 2、生物资源特点。 生命性; 再生性; 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整体性强,开发反馈灵敏; 存在食物链关系,种群数量呈递减性生命金字塔。 3、资源的功能性作用方式。 直接消费; 作中间加工的原料; 中间加工过程中的消费性利用; 原位利用; 综合利用。 4、资源的价值性作用方式。 对经济持续进展的阻碍; 对地区经济结构及布局的阻碍; 对生产经营效果的阻碍; 对环境及人类生活福利的阻碍。 5、我国资源概况。 三大特征: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要紧资源短缺(耕地最大矛盾,北方和部分南方缺水,森林薄弱,少数有色金属、贵金属和个不化肥矿十分缺乏)。 资源分布不平衡(水南多北少,能南少北多,金属矿要紧分

布由西部高原到东部山地丘陵过渡地带)。 资源质量差异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大。 6、经济进展应建立的可持续性准则 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 爱护重要自然资源; 幸免不可逆的损害; 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 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三、作业 1、我国资源利用治理概况? 2、谈谈我国稀土资源及其治理状况。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资源与进展的辩证关系? 相互关联与阻碍。人与自然资源通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消费过程结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方面,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进展的物质基础、不可替代的物质能量源泉。其数质将决定进展的速度、水平、模式等。

思考题-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 1.什么是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如何评价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你认为中国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什么位置?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使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更加扁平? 答: ①: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的,意思是: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倾向于不平等;然后,经历暂时没有大变动的时期;到经济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趋于平均。如果我们以人均收入作为横坐标,表示经济增长,以人均收入差距作为纵坐标,这个假说可以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表示,这就是库兹涅茨曲线。 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是:当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时候,或者工业化开始时,环境污染的程度比较轻;随着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增加,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污染物排放剧增,环境污染就会由低向高;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污染在某一时期达到临界点或者拐点,随后程度会逐渐减轻,环境质量又有所改善。③:这是一种经验现象,中国还处于曲线的上行阶段,经济要发展,环境整体恶化趋势没有改变。 ④::为了使曲线更加扁平,我们应当生态保护好给以奖励,对一般污染企业进行整改,依法取缔重污染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运用法律手段禁止野生动物的交易,禁止DDT的使用,设立技术标准,对于标准以外的不允许排放,对污染企业进行收税,运用科斯定理进行排污权交易。 2. 什么是庇古稅?有何具体应用?有何意义、局限性?

答: ①: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 Arthur Cecil,1877—1959)最先提出,这种税被称为“庇古税”。 ②:如果庇古效应总是运作强烈,日本央行的政策接近零名义利率可能已经预计,日本通货紧缩的越快。其他明显的证据对庇古效应来自日本可能是其长期的停滞,而消费支出价格下跌。这一价格下跌将使消费者感受到更丰富的(和增加开支),但日本的消费者往往会报告说,他们宁愿延迟采购,预计价格将进一步下跌。类似的,因为价格反向庇古效应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消费电子产品的贬值(这是有时被称为奥斯本效应)。 ③:庇古税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污染产品征税,使污染环境的外部成本转化为生产污染产品的内在税收成本,从而降低私人的边际净收益并由此来决定其最终产量.其次,由于征税提高污染产品成本,降低了私人净收益预期,从而减少了产量,减少了污染。第三,庇古税作为一种污染税,虽然是以调节为目的的,但毕竟能提供一部分税收收入,可专项用于环保事业。即使作为一般税收收入,也可以相应减轻全国范围内的税收压力。第四,庇古税会引导生产者不断寻求清洁技术。 ④:庇古税的实施难点在于,它的理想化动作,必须以税收t等于社会最优产出点上的边际外部成本为前提,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了解污染损失的准确货币值。但这很困难,或者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污染的影响不仅具有多样性、流动性、间接性和滞后性,而且限于人类的认知水平,还具不确定性,而有的损失很难用货币来表示,譬如说物种的灭绝。因此,在实践中,庇古税缺乏可行性。一个变

(环境管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学习思考与练习(短)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学习思考与练习 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1、资源。 在现代生产发展水平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或: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2、非再生资源。 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蕴藏量者。 3、可再生资源。 可用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者。 4、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是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开发、改造、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及资源的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规律的一门兼具理论和应用性、边缘和交叉性的经济科学。 二、基本内容 1、非再生资源特点。 强烈的地域性; 更新再生一代周期特长; 无生命性; 具较强独立性,无开发反馈性; 多为一次性消费。 2、生物资源特点。 生命性; 再生性; 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整体性强,开发反馈灵敏; 存在食物链关系,种群数量呈递减性生命金字塔。 3、资源的功能性作用方式。 直接消费; 作中间加工的原料; 中间加工过程中的消费性利用; 原位利用; 综合利用。 4、资源的价值性作用方式。 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 对地区经济结构及布局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效果的影响; 对环境及人类生活福利的影响。 5、我国资源概况。 三大特征: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主要资源短缺(耕地最大矛盾,北方和部分南方缺水,森林薄弱,少数有色金属、贵金属和个别化肥矿十分缺乏)。

资源分布不平衡(水南多北少,能南少北多,金属矿主要分布由西部高原到东部山地丘陵过渡地带)。 资源质量差异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大。 6、经济发展应建立的可持续性准则 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 保护重要自然资源; 避免不可逆的损害; 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 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三、作业 1、我国资源利用管理概况? 2、谈谈我国稀土资源及其管理状况。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资源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互关联与影响。人与自然资源通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消费过程结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方面,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可替代的物质能量源泉。其数质将决定发展的速度、水平、模式等。 另方面,人类为满足其发展需要,无时不在开发、利用、改造、保护(或破坏)、管理自然资源,并引起自然资源的变化。 第二章 一、基本概念 1、静态耗竭年限指标。 资源储量与其年开采量或年利用量的比率(储量用量比)。 2、静态效率。 指在同一时点对若干资源配置方案进行选择的经济学指标。满足静态配置标准指使净收益最大化。 3、资源的社会成本(完全成本)。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此外,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边际环境成本 4、边际使用者成本; 边际使用者成本是现在使用不可再生资源而不是留给后代使用所产生的成本。 或:边际使用者成本指现在较多使用会减少将来使用的机会成本。 二、基本内容 1、资源稀缺与经济发展关系。 资源稀缺制约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 各种资源稀缺状况约束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 当然,技术进步与战略选择可相对缓解、解束稀缺程度。 2、费舍尔:许多可耗尽资源价格以“U”形轨道变化。 3、缓解资源稀缺途径。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单元综合测试中图版

第四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下图表示我国在资源调配方面的 A.南水北调工程 B.北煤南运工程 C.西电东送工程 D.西气东输工程 2. 为了节约用水,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开采地下水;④实行阶梯式水价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降水不断减少 B.用水量增加,水污染严重 C.全球降水分布不平衡 D.全球各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4.据报道,“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江苏、山东段2013年6月份试供水,年内将实现全线供水。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A.输水路线较短 B.人口少,最为经济 C.可以利用天然河道 D.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5.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状况是() A.夏秋多,冬春少 B.春夏多,秋冬少 C.南多北少,东丰西缺 D.山地平原少,内陆沿海多 6. 下列地区与其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不正确的是() A.平原——耕地 B.高原——草地 C.山地——林地 D.城市——草地 7. 我国继中关村之后在上海建设多媒体谷,最主要的地区优势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知识密集,高技术人才集中 C.环境优美 D.交通发达便捷 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题 8.图示为辽中南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A.对 B.错

9.该地区依靠丰富的煤铁资源可发展钢铁工业() A.对 B.错 10.该地区有便利的交通,可作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A.对 B.错 将运输需求与其合理运输方式对应起来,完成下面小题 11.一万吨钢材从上海运往大连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水路运输 D.公路运输 E.管道运输 12.四吨太白蔬菜运往西安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水路运输 D.公路运输 E.管道运输 13.一批机械设备从宝鸡运往新疆和田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水路运输 D.公路运输 E.管道运输 14.南海油气田的天然气输送到香港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水路运输 D.公路运输 E.管道运输 15.拉萨的王经理到北京参加一个紧急会议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水路运输 D.公路运输 E.管道运输 16. 从上海到兰州依次经过的铁路枢纽有 A.南京、济南、郑州 B.徐州、郑州、西安 C.西安、南京、徐州 D.南京、武汉、洛阳 17. 人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下列运输方式的选择,最恰当的是 A.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选择铁路运输 B.5000吨钢材由北京运往广州,选择水路运输 C.上海一位志愿者捐献的骨髓必须在24小时之内送到新疆乌鲁木齐,选择航空运输 D.10万吨原油从中东运往广州,选择管道运输 18. 下列关于运输方式的选择,最恰当的是 A.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选择公路运输 B.5000吨钢材由上海运往济南,选择水路运输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总结版

第二章 一、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 答:1、环境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资产。首先,环境被视为可提供多种服务的复合型资产,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其次,环境可为人类经济提供了可以通过生产过程转化为消费品的原材料以及这种转化顺利进行的能量。最后,环境还能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 2、如果对环境定义广泛,则经济系统与环境形成了一个封闭系统,没有能量和物质等的输入,没有废弃的输出,这可以从热力学第一定理和热力学第二定理解释:A、在热力学定理角度看,能量和物质不能被创造和消失;B、在热力学第二定理来看,能量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是单向转化而且不是有效率的转化,当没有新能量输入时,封闭系统将会耗竭其能量,生命也会停止。但是,我们的环境并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能量和物质能够自由地输出系统,太阳是环境或部分能量的来源,因此经济活动不会停止。 3、经济系统不可能独立于环境,而是依赖于自然环境。生长过程就受限于太阳能的可获得性和我们将其投入于有效工作的能力。 二、经济决策标准 答、1、可行性标准,采用经济分析方法,行动方案都收益和成本。如果收益超过了成本,那么这一行动方案就是人们所愿意的,可行的。另一方面,如果成本超过了收益,这一方案就不采纳。可将其形式化,预定行动方案的收益以B来表示,成本以C来表示,决策原则如下,如果B>C,就支持这一方案;反之反对。只要B与C为正的,与之等价的公式即为,如果B/C>1,就采纳,反之反对。 2、最优产出标准,就是从诸多可行性方案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A、静态的效率:在同一时点上,不同的分配方案之间做出的主要的规范经济标准,被称为静态的效率或只称为效率。在资源的分配中,如果这些资源的使用所得的净收益在某一分配方案中是最大化的,就称这项分配方案满足了静态有效标准。 B、动态的效率:当方案涉及到时间,求解最优分配的传统标准被称为动态效率。在n期内分配这些资源的所有途径中,如果跨越n个期间的一项资源分配方案能将所得到的收益的现值最大化,这项资源分配方案就满足了动态效率标准,可以采用贴现的方法,如果方案净收益贴现后的总和最大,这项方案就动态有效地。 三、等边际原理及如何运用(有点问题) 答、第一边际相等原则(即效率边际相等原则):当一项方案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净收益最大;这一标准有助于使耗费的资源最小化。 帕累托最优:如果不存在使某些人获益而同时又不使至少一个其他人收益减少的其他可行方案,那么当前的分配方案就是最优的。不满足这一定义的均是非最优的方案。非最优的方案可以重新调整以使得通过这一调整,一些人的状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人状况变得更坏。有效率的分配方案是帕累托最优的,由于通过有效率的分配,净收益被最大化, 第二等边际法则(成本效益平衡原则):当所有可能方法的边际成本相等时,将使得完成环境目标所需成本最低。 在污染控制的例子中,利用成本效果分析可以得到称不能最小的一个特定的标准及其所关联的成本。把此成本作为一个参照、当执行的政策非成本有效,我们可以估计需要再次最小水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专题1.10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一、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中国的土地资源 1、6月25日是世界土地日。 2、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3、“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 4、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例如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5、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横断山脉)。人工林、次生林主要分布在 东南(东南丘陵) 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等,类型齐全 土地利用类型比重:草地最广,耕地林地比重偏小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及主要分布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 非季风区 干湿区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区平原、盆地、丘陵林地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区山地、丘陵 草地非季风区干旱、半干旱区高原 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三)中国的水资源 1、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2、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多,土地资源少;北方地区,土地资源多,水资源少。水土搭配不协调。 3、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办法 特点解决办法 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济青) 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兴建水库 3、我国北方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南方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4、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世界120位 6、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往黄河流域缺水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7、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①东线方案: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直达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全线可以自流。 ③西线方案: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8、我国各大水系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水系是长江水系,其次是珠江水系。 9、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⑴水资源短缺⑵时空分布不均 二、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 1、概况 ⑴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⑵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 公路运输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舒适、安全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运费最低、运量最大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 管道运输 灵活性差 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2、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

第一章 1?环境经济学:这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本质 上讲,它是一门经济学的分支。 2.库式曲线: 3?环境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而建立的。 4 ?环境的四种功能分别是,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废弃物的接受者、舒适的提供者、生命支持系统。 5?画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损害之间有哪三种关系,并说明每种关系的含 ACDEF: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适用于发达国家、 实行先污染后治理。 ACG :不可持续发展曲线。经济发展一环境恶化;退化 超过阈值时,仍不采取保护措施,导致环境急剧恶 化,同时经济发展也恢复到零点。 AEEF: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就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环境,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真正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对环境库式曲线的评价。 ①客观上鼓励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惨重。 ②许多国家要达到$1200-2000这一水平所用时间太长。 ③发展过程中有些环境代价可以避免。 ④有些环境破坏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⑤国内环境可能改善,但问题也许转嫁到了国外。 7.为什么说环境经济学本质是经济学? ①所有损害环境的行为都有经济上的驱动力,不消除这种驱动力,环境保护 将不可能是有效的。 ②一切较为普遍的,或长期存在的环境损害通常都有经济制度上的原因,这 是有关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 ③与环保有关的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岀分析等,是环境保护的 技术和工程不可或缺的。 弟一早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个人的 境况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则称此时的资源配置已处于帕累托最优。

环境资源经济学 思考题

1、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有何差异?生态经济学和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之间有何 差异?应如何看待这些差异? 箭头(a)代表进入生产和消费的原材料。自然界是经济系统原材料的供应者。 箭头(b)表示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从原材料供应的角度研究自然界的学科被称为自然资源经济学。 废物的流动及其对自然界的影响是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环境经济学: 研究人的经济行为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各种联系,其本质是研究经济体系是如何产生破坏或保护环境的激励的,关键是要测定出环境质量改进的成本收益,特别是那些隐蔽的成本及收益。 **环境经济学旨在说明控制污染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步骤,它介绍了人们决策方式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人们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如何影响我们对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渴望程度,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政策来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改进。 自然资源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原理来研究人类开采和利用可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的行为。 主要学科分支:矿物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森林经济学\农业经济 学\土地经济学\海洋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最初涉及的是可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而不涉及无法 进行商品性开的的环境,随着研究进展,经济学家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开发 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将表示这种影响的外部成本计入相应的资源产品价格中。 生态经济学 ?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显著特征是将经济系统看做是地球这个更大的 系统的子系统。 ?“宇宙飞船”经济学 ?可持续性是生态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其理论观点与分析方法更多地来自于生 态学 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联系密切但在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重点:自然资源经济学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为研究重点。 环境经济学以无法进行商品开发的、以外部性为主要特点的环境资源为研究重点。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专业代码:070502),原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专业代码:070702),是于2005年正式获批招生的,一直以来坚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扎实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国家政策和法规; 2.掌握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观测、分析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遥测和GIS技术的操作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归纳、整理能力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协同攻关能力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掌握高等数学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和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四、毕业条件与授予学位 毕业条件:该专业学生至少获得151学分,方可毕业。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41学分,选修课6学分。学科基础必修课7学分。专业教育必修课59学分,限选课18学分,任选课8学分。综合教育必修课4学分,限选课3学分,任选课5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地理学、环境学。 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简介 1、计算机制图 课程简介:计算机制图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主要制图软件的基本内容和制图方法,能独立运用此软件上机完成制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AutoCAD的工作环境、二维图形绘制与修改、图案填充、绘图辅助工具、文字标注与修改、尺寸标注与修改、图块与属性、绘图环境设置、等轴测图形绘制、三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租增长极限论可持续发展 二、问答 1. 自然资源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2. 增长极限论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3. 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基本原则? 4. 结合实际谈谈中国为什么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指处于自然状态或没有被加工过状态的有经济价值的物质。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条件”。也就是说,只有能够为人类所利用并带来经济价值和增加社会福利的部分自然环境要素才构成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相对于人类的要求来说总是稀缺的。 自然资源租:“租”(rent)在资源经济学中常表现为资源价格与边际或平均开采成本的差。在不同的经济学文献中,它常被冠以其他名称,如“资源净价格”,“边际利润”,“资源使用者成本”等。 增长极限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鲍尔丁(K.E.Boulding)是较早探讨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经济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一种科学——生态经济学》论文,指出了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发展资源支撑问题的广泛关注。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了由30位知名学者组成的专门探讨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雷斯特(J.W.Foreste)教授出版了《世界动态学》一书。在该书中他运用“体系动态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关于经济发展的动态分析模型。他的分析结果表明,人类经济发展会由于资源的枯竭而陷于停顿。麻省理工学院的另一位教授麦多斯(D.L.Meadows)受罗马俱乐部的委托,从事对人类长远发展面临的资源供给问题的研究。麦多斯于1972年发表了他们研究成果《增长的极限》一书。这本书是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情况研究计划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该书提出了著名的“增长极限论”,认为在以往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系统就被推向它的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 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可持续发展是作为对以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面临的人口、能源、资源等一系列难题的反应而提出来的。 二、问答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版

注:此答案前两章有题目对应,方便核实是否题目对应,后面仅为答案,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第一章 1、价格对资源短缺的正常反应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为什么? 答:短缺将提高价格,因此降低需求,直到等于新的更少量的供给。因为这导致减少短缺,而非强化 短缺,所以这是一个负反馈循环。但是,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提高,在价格升高前买进并囤积,强化了短 缺,这就是一个正反馈循环。 第二章 1、假设州政府正决定一条景观非常怡人的河流的保护长度。社区中有100 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有同样 的逆需求函数P=10-1.0q ,其中 q 是保护长度,单位是英里,P 是他或她为保护q 英里的河流愿意支付的单 位价格。( a)如果保护的边际成本是每英里500 美元,在有效配置的情况下,应该保护多少英里?(b)经济剩余有多大? 答:a、这是一个公共物品,因此将 100 条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得到P=1000-100q。这条需求曲线在P=500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此时q=5 英里。 b、净效益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表示,其高为500 美元(需求曲线穿过纵轴的点是1000 美元,减去边际成本 500 美元),底为 5 英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 ×5× 500=1250 美元。 2、假设一个正常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以美元为单位)是P=80-q ,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以美元为单 位)是 MC=1q,这里, P 为产品价格, q 是需求和 / 或供给的数量。 a.在竞争市场中,供给价格是多少? b.计算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请证明它们的和是最大的。 c.假设同样的产品由垄断厂商供给,计算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提示:边际效益曲线的斜率为需 求曲线斜率的两倍。) d.当市场被垄断厂商控制,生产者消费剩余较小,与竞争厂商控制下的市场相比,这两个剩余之 和较小。请证明。 答: a、令 MC=P,所以 80-1q 。解得 q=40, P=40。 b、消费者剩余 =800 美元。生产者剩余 =800 美元。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1600 美元 =经济剩余。 c、边际效益曲线的斜率是需求曲线的 2 倍,因此 MR=80-2q。令 MR=MC,得到 q=80/3 和 P=160/3 。 如右图,生产者剩余是价格曲线(FE)之下和边际成本曲线(DH)之上的部分。可以通过求矩形(由FED和从 D点向纵轴引出的水平围成)与三角形(由DH和从D点引出的水平线与纵轴的交点围成)的面积之和得到。 矩形面积 =80/3 × (160/3-80/3)=6400/9 直角三角形面积=1/2 × 80/3 × 80/3=3200/9 生产者剩余 =3200/9+6400/9=9600/9 美元消费者剩余 =1/2 × 80/3 × 80/3=3200/9 美元 d、① 9600/9 美元 >800 美元 ②3200/9 美元 <800 美元③ 12800/9 美元 <1600 美元 边际成本A E B J D 需求 H 边际效益 A B 3、假设要求你评论一个拟议的控制石油泄漏的政策。由于石油泄漏的平均成本已经被测算为X 美元,拟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 各章重点

第三章 1.外部成本: 2.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而施加影响的主题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因此获得补偿。 3.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产权没有界定清晰。 4.克服外部性的方法中,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 5.克服外部性的行为中,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机制本身。 6.外部性根据影响结果可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7.庇古税设计的理论基础为使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 8.克服外部不经济性的方法有庇古手段、科斯手段和企业合并。 9.外部性根据影响的产生可分为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 10.当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时,是负外部经济性;当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时,是正外部经济性。 11.科斯第一定理的缺陷? ①交易成本不可能为0 ②公共财产不能明确产权③下一代受害者不能亲自保护自身利益④解决不了搭便车的问题 ⑤外部性涉及人数众多,成本巨大 12.产权的特点? ①产却必须是明确定义的②专一性或排他性 ③必须安全④可实行的 13.举例说明界定的产区额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 ①受害者有免受污染权0→d ocd受害者开始损失oabd污染者开始收益 污染者付给受害者大于ocd小于oabd的补偿 ②污染者有污染权Qπ→d 受害者损失fhiQπ降低污染者收益fgQπ降低 受害者可给污染者小于fhiQπ大于fgQπ的补偿 ③E为帕累托最优 14.庇古手段的局限性? ①信息失真:难以确定边际外部成本、政府部门难以准确了解企业 ②排污收费的公平性:庇古手段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 ③政府管理有时成本太大: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 15.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区别。 ①庇古手段多依赖政府。 ②庇古手段需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科斯手段需政府界定产权。 ③实施庇古手段,除了是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科斯手段则一般只获得环境效益。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

第一章 1.环境经济学:这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本 质上讲,它是一门经济学的分支。 2.库式曲线: 3.环境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而建立的。 4.4.环境的四种功能分别是,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废弃物的接受者、舒适的 5.提供者、生命支持系统。 5.画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损害之间有哪三种关系,并说明每种关系的含义。 ACDEF :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适用于环 发达国家、实行先污染后治理。 境损 D ACG:不可持续发展曲线。经济发展—环境 恶化;退化超过阈值时,仍不采取保C E 护措施,导致环境急剧恶化,同时经B F 济发展也恢复到零点。 A ABEF: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就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环境,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真正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对环境库式曲线的评价。①客观上鼓励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惨重。 7.②许多国家要达到$1200-2000这一水平所用时间太长。 8.③发展过程中有些环境代价可以避免。④有些环境破坏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9.⑤国内环境可能改善,但问题也许转嫁到了国外。 10.为什么说环境经济学本质是经济学?①所有损害环境的行为都有经济上的驱动力,不消除这种驱动力,环境保 11.护将不可能是有效的。②一切较为普遍的,或长期存在的环境损害通常都有经济制度上的原因, 12.这是有关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③与环保有关的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等,是环境保护 13.的技术和工程不可或缺的。 第二章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臵,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则称此时的资源配臵已处于帕累托最优。 3.帕累托改进:对于一种既定的资源配臵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差。这种重新配臵就是帕累托改进。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与启示?P5 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就是当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她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她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她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瞧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就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 2.您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 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就是指使用商品与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 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就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 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 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 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与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与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与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 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就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与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就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就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就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就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 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推测有哪些?P15 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就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就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与代际的社会公平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与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与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10 答:《增长的极限》就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名字解释

一、消费 消费是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分为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与生活劳动的使用与消耗。后者指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所消耗掉物质资料与精神产品的过程。 二、环境经济学定义 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与控制,改进与利用的综合学科。 特点:边缘性和交叉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三、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①决策判断失误②利益集团的影响③决策信息不全④体制不健全 四、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率的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五、稀缺 指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相对于人们无限的欲望,有限的资源就是稀缺。 其特点为:①相对性、②差异性、③绝对性、④瞬变性 稀缺性: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与需要的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 四、评估环境价值的主要目的 ①完善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投资的可行性分析、②为制定环境政策、实施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价值可分为使用价值和费使用价值。 其主要作用:①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②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③确定国家、产业和部门的发展重点、④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⑤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管理环境的紧急手段 ①命令控制型:环境标准、强制执行的规章 ②市场激励(经济手段)型:环境税费、可交易的许可证(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 六、如何最优对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 ①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②保护重要自然资源、③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④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⑤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七、理想状态下的市场 ①充分竞争的、②信息完备的、③不存在外部性、④可自由进出、⑤同行业同产品生产成本一致 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①厂商数量、②产品差异程度、③单个厂商控制市场价格程度、④市场进出难易程度。 八、帕累托最优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则称此时的资源配置已处于帕累托最优。其过程称之为帕累托改进 九、实现帕累托效率的条件: 必要条件: ①高效率的资源配置:边际技术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②高效率的消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③对于说有消费者,任何两种商品的商品替代率等于生产这两种商品的技术替代率并等于商品价格之比。 充分条件: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试题(含部分答案)

----------第一章 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和启示?P5 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2.你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 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 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 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 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 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 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 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推测有哪些?P15 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和代际的社会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前提。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P10 答:《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耗竭,而人口的污染将以指数形式增长。为了拯救人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悲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冻结”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增长的极限》提出人类的出路在于实现人口和资本的零增长,认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调和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