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材料(附答案).docx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材料(附答案).docx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隋唐时代特征:繁荣而开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片的人物是中外交流重要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简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

件。请你写出唐朝中外交流的其它事例。

材料二图 1、图 2、图 3

材料三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广州)为起点。丝绸

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翰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

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

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3 中你可以获得哪些(2)材料二中的图 1 和图 2 分别反映了唐朝哪两个方面的进步?从图

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答案】( 1)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2)图 1 和图 2 分别反映了唐朝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唐朝妇女骑马、打球,从事男子的

活动,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

(3)特点是 :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大; ;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原料、

贵重奢侈品为主。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

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因此图片反映的

史事件是玄奘西行天竺。唐朝中外交流的其它事例,有唐玄宗期,真渡日本,

前后12 年,前 5 次渡失,第 6 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但他仍努力,第六次于

成功,授佛法,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献。

(2)根据材料二,合所学知可知, 1 是曲犁,曲犁是唐朝期,民用自己的

明才智改和制的耕地工具; 2 是唐三彩,陶瓷在唐朝有重要的展,越窑的青

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有名,所以 1 和 2 分反映了唐朝和手工的步。

从 3 唐朝女打球中可以得的史信息,唐代上女、打球,从事男子的活,反映出唐朝社

会气比开放,社会充活力。

(3)根据材料三“唐朝以来海上之路以中国的州明州(宁波)泉州、番(广州)起点。之路

不运,而且也运翰瓷器、糖、五金等出口物和香料、材、宝石等口物”,合所学知可知,

唐朝海上之路的特点是以南沿海港口起点;易范大; ;出口物以手工品主,口原料、重

奢侈品主。

2.下列材料, 回答。

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 水能舟 , 亦能覆舟。”材料二:唐太宗 : “自古皆( ??尊) 中 , () 夷狄 , 朕独之如一。”

——《治通》材料三:下是某老所的《唐蕃关系示意》。

皇帝舅宿, 又蒙降金城公主 , 遂和同 ( ) 一家。天下百姓 , 普皆安。——《旧唐 ?

吐蕃》

(1)材料一中,唐太宗句主要述了什么关系?他理一关系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中”“夷狄”分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行的是怎的民族

政策?

(3)材料三表明,唐朝和吐蕃之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

祖先?

(4)材料四中,唐与吐蕃“和同 ( ) 一家”有何重要意?

【答案】( 1)君和人民的关系;

措施:在上减人民的役担,鼓励展生。

(2)中:族,夷狄:少数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3)和、会盟;藏族

(4)促了吐蕃社会和的展,增了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解析】

【解】

(1)根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 , 水所以比黎庶 , 水能舟 , 亦能覆舟。” 合所学知可知,材料中唐

太宗用“舟”与“水”的关系来比君主与人民之的关系,到人民的

巨大力量。了理好君主与人民的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在上减人民的役担,鼓

励展生,注意戒奢从,合并州、割除民少吏多的弊政,任用才和虚心等。

(2)材料二“自古皆(?尊)中,()夷狄,朕独之如一”是唐太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的

治者都以中原族,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不同,我各民族一同仁,反映的是唐太宗行的

开明的民族政策。其中的“中”指族,“夷狄”指的是少数民族。

(3)根据材料三“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正式会盟”可知,材料三表明,唐朝和吐蕃

之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会盟。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

(4)根据材料四“外甥是先皇帝舅宿 , 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 ( ) 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 合

所学知可知,唐与吐蕃“和同一家”促了藏两族友好关系的

展,了和平,密切了双方文化交流。

3.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后佳三千人,三千在一身。金屋成侍夜,玉楼宴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

彩生。

——白居易《恨歌》

材料二从年开始,就任用蕃将度方,疆安定,夷狄附,将大多入朝相。李林甫防止将

入朝,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迁。国忠又与安禄山交,遂引安史之乱。

——新浪网×××博客(1)合本与你的外知,写出与材料一有关的三位人物。

(2)合材料二与所学知,安史之乱爆的原因有哪些?

(3)从唐朝的由盛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唐玄宗 ( 李隆基 ) 、玉(妃)、国忠。

(2)①唐玄宗晚年享,怠于朝政。②李林甫、国忠奸佞国,治内部矛盾重重。③唐玄宗

后期的政策失,度使力重,中央集受到削弱

(3)“生于患,死于安”,我要有患意 ; 把力关在子里,加力督,防止乱政。(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分析】

【解】

(1)依据材料一“后佳三千人,三千在一身。金屋成侍夜,玉楼宴醉和春。姊妹弟兄皆

列土,可怜光彩生”的信息,合所学知可知,与材料一有关的三

位人物是唐玄宗( 李隆基 ) 、玉(妃)、国忠。

(2)合材料二“就任用蕃将度方,疆安定,夷狄附,将大多入朝相。李林甫防止将入朝,

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迁。国忠又与安禄山交,遂引安史之乱”的信息,

合所学知可知,安史之乱爆的原因有唐玄宗晚年享,怠于朝政;李林甫、国忠奸佞国,治

内部矛盾重重;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度使力重,中央集受到削弱。

(3)本是开放式,只要学生能从史出,合史教和启示,能自其即可,例如从唐朝的

由盛衰中得到的启示是“生于患,死于安”,我要有患意;要把力关在子里,加力督,防

止乱政。

4.材料,回答。

材料一和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一次空前后的壮。但明王朝遣使西航的目的,并没有

和民外易利益有效地合起来。和航将朝、勘合方式的外关系推到峰,“厚往薄来”,用大

量的物富取海外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

材料二限制海外船入口,禁中国海船出口,放弃市舶税利收益,高价,价出,甚至无送,

是明代朝易与前代航海易不同的特色??(和)忠心行的朝易,由于期价,无送,耗

巨大。“收所出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且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仍竭天下所有以与之,

可失其宜矣。”可开支疲于付。致使国枯竭,政短,此下去,会致明王朝的崩。

材料三和下西洋路

(1)合所学知,写出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所到达的最地区。

(2)根据材料二,明和下西洋活止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并合所学知,从外交角度分析和下西洋的史献。【答案】( 1)

宣国威:海沿岸和非洲海岸。

(2)明初朝易出多入少,造成重大耗。致使国枯竭,且缺乏内在力。

(3)和下西洋增了中国与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解析】

【解】

(1)依据材料信息“ 和航将朝、勘合方式的外关系推到峰,“厚往薄来”,用大量的物富

取海外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可知,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国威;

第二依据所学可知,从1405---1433年,和率船7 次下“西洋”,非的30 多

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

好关系。

(2)依据材料信息“忠心执行的朝贡贸易,由于长期贬价贱卖,无偿赠送,耗费巨大”可

知,明初朝贡贸易出多入少,造成重大损耗。致使国库枯竭,且缺乏内在驱动力,是郑和

下西洋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

(3)依据所学可知,从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 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 多

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

好关系。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航海活动时间(年)次数人数(人 )船数船只大小

郑和下西洋1405-1433727800大号宝船62 艘大号宝船长151.8 米,宽( 共百余艘)61.6 米

哥伦布到达

1492-150441000-150017 艘旗舰长 24.5米,

美洲宽 6 米

请回答:

(1)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沿岸和东海岸。

(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 1)红海非洲

(2)郑和下西洋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人数多,船只先进。

(3)增进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贡献。

【解析】

【解】

(1)依据材料一“ 和下西洋路” 合所学知可知,和的船从刘家港出,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

洋的广大海域之,到达非三十多个国家,最到达非洲海岸和海一。

(2)根据材料二的“ 、次数、人数、船数、船只大小”可以概括出和下西洋的特点有:,次

数多,模大,人数多,船只先。

(3)合干材料合所学知可知,和下西洋增了中国与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

来,开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的非海上交通网,人的航海事作出了大献。

【点睛】

解答本的关是正确和下西洋的范、特点和史意。

6.材料,回答。(本共12 分)

材料一 : 毛 : “武天不,我也得她不不,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

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想也不敢想。??武天确是个治国人才,她既有

容人之量,又有人之智,有用人之。”

材料二 : 武天重用酷吏、行恐怖治。从朝称帝开始,武天先后重用酷吏27 人,以刑峻法排除异己。

材料三 : 自秦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碑立,中国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却没有

自己立碑(下武天的“无字碑”)。其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法,武天

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法,武天立“无字碑”

是因自知罪孽深重,感到是不写碑文好;第三种法,武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

“无字碑”是明之,功是非后人去,是最好的法。

回答 :

(1)材料一,合所学知毛武天价很高的原因是什么?

(2)于武天的“无字碑”,材料三列了三种点。你哪一种点有道理,合史加以明。

(3)通以上的回答,你价史人物遵循哪些原?

【答案】( 1)武天有容人之量,又有人之智,有用人之.在她治期,社会不断展,国力不断

增,人称她的治“政启开元,治宏”。

(2)第三种。她是我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治期,社会不断展,国力不

断增,人称她的治“政启开元,治宏”。

(3)一分二。【解

析】

【解】

(1)依据材料一“武天不,我也得它不不,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

当皇帝,人想也不敢想?,武天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人之智,有用人

之”并合所学知可知,毛高度价武天的原因是她有容人之量,又有人之智,有用人之,

在她治期,社会不断展,国力不断增,人称她的治“ ”。

(2)依据材料并合所学知可知,于武天的“无字碑”,我同意第三种点。武天然重用酷吏、

行恐怖政治,以刑峻法排除异己,但是她是我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有容人之量,又有人

之智,有用人之,在她治期,社会不断展,国力不断增,人称她的治“政启开元,治宏”。

(3)此相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价史人物遵循一分二原,不能片面看待

人物,也不能凭借自己的看法夸大和小人物的功。

7.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回答。

材料一:治末年,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南至广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

所有沿海船只悉行,寸板不下水。

——《台湾外》

材料二:乾隆帝英王的敕:“天朝物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物以通有

无。”

——《奥海关志》

材料三:“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矣。”

——《奥海关志》(1)材料 1 反映了清政府行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施一政策的原因?

(3)施一政策来什么重后果?【答案】

( 1)“ 关国”政策。

(2)害怕沿海人民行抗清活;担心国家主受到外国侵略;虚自大,中国物丰富,无需同外

国行交流。

(3)清政府关国,与世隔,既看不到世界形的化,也未能适地向西方学先的科学知和

生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落伍了。

【解析】

【分析】

【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 治末年,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南至广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

并且所有沿海船只悉行,寸板不下水”分析可知,反映了清政府外行

关国政策。限制海外易和外交往,“禁海令”“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

寸板不下海”是清朝关国政策的表。

(2)依据上述三材料分析概括可知,清政府施一政策的原因有:害怕沿海人民行抗清活;

担心国家主受到外国侵略;虚自大,中国物丰富,无需同外国行交流。

(3)依据上述三材料分析概括可知,清政府施一政策的重后果是:清政府关国,与世隔,

既看不到世界形的化,也未能适地向西方学先的科学知和生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落

伍了。

8.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大都从各地高的子弟中拔。子弟无劣,都可以作官。多出身低

微但有真才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史教材(七下)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太宗皇帝真策,得英雄尽白”

——摘自史教材(七下)

回答:

(1)改材料一所反映官制度的弊端,哪一朝代开了什么官制度被材料二中“ 策”?

(2)一“ 策”制度当社会生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 1)隋朝,科制;

(2)改善了用人制度;促了教育事的展;促了文学的繁荣。【解析】

【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可知,魏晋南北朝期行九品中正制,官吏的拔由上断。了改

魏晋以来用人做官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考的法拔人才的制度;隋帝置士科,志着科制

的正式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可知,科制度的立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的人有机会入各

政府任;促了教育事的展;促了文学的繁荣,尤其是士科重考,大大有利于唐的繁荣。

9.下列材料并回答:

[ 暄德六年 (1431 年 ) 某人自述 ] 自永三年 (1405 年 ) 奉使西洋,追今七次,所番国??大小凡三十

余国,涉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者,皆神之也。

——摘《中国古代史料

集》回答 :

(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合所学知,价“某人”的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史意。

【答案】( 1)和下西洋;早,持,次数多,模大,到达范广,先

,密。

(2)和下西洋不增了中国与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了西太平洋与

印度洋之的非海上交通,人的航海事作出了大献。

【解析】

【解】

(1)依据干“永三年 (1405 年 )奉使西洋,追今七次,所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 合所学

知,和下西洋是明代永、宣德年的一海上航活,首次航行

始于 1405 年,末次航行束于 1433 年,共七次。由于使正使由和担任,且船航行至婆洲以

西洋面(即明代所“西洋”),故名。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和下西

洋;和下西洋突出特点早,持,次数多,模大,到达范广,先,密。

(2)依据干和合所学知,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和下西洋不增了中国与非国家和地区的

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的非海上交通,人的航海事作出了

大献。

【点睛】

解的关是熟悉和下西洋的史,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0.《花王朝隋帝国的短与煌》的作者程将隋帝国从胚胎孕育到盛极一、最后

力星散的全程娓娓道来。你根据中内容,合所学知,回答。

《花王朝》第一部分第二章:瞬而成的一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比叔宝的靡靡之音要付得

多。因此,()定下先南后北的策略(后)一天下。

(1)建立的隋朝什么能完成一大?

《花王朝》第二部分第三章:开皇盛世开皇十二年( 592 年),部奏称:“天下府都藏粮食布匹,无

法接新的物。多物只能堆在廊之下。” 下令赶造新

的来容匹??天下富足,以承税物的盛况只在七百多年前的西文帝和景帝期出。那

是一个被称“文景之治”的盛世。因此,史家将治期称“开皇盛世”。

(2)治期,出“开皇盛世”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盛世”表在哪些方面?《花王朝》第三部

分第五章:王朝的形象工程当都洛阳是一个大无比的工地的候,广又征河南、淮北各地

百姓一百多万人赶赴划中的运河沿。??被征的民工有超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

(3)从“一百多万”和“一半” 两个数据分析,广是一个什么的皇帝?他什么能开通大运河?

【答案】( 1)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的展;人民渴望一。

(2)原因 : 隋文帝一南北后,励精治,改革制度,展生,注重吏治。表 : 国家一安定,人担,社会繁荣。

(3)是个用民力、残暴的皇帝。隋文帝国家繁荣,使隋帝具了开通大运河的力;隋朝国

家的一,使隋帝有征几百万人开大运河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道和前代开的几段古运河。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杨坚建立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包括:北方民族

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得当。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并从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巩固了统一,强化了中央集权,改革图治,发展生产,

重视农业,博采众长等,使隋朝出现了“开皇盛世”的局面;开皇盛世的表现

为:农业产量迅速提升 , 人民生活富足 , 建立了长安洛阳等大粮仓 , 为炀帝修运河奠定了经济基础 , 军事上打败突厥 , 外交上吸引日本留学 , 外国商人等。

(3)从“一百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一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依

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能够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包括:隋文帝在位时期,经济繁荣,为隋炀

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经济基础;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等等。

11.材料论述题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

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

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

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

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

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

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1)请说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毕昇

(2)观点:中国古代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论述:①北宋毕昇发明的活

字印刷术,省时省力,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②宋代开始用

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航海开始使用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大大

促进了世界远航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③火药和

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作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任意两点,或表述相近即可)

结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状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巨

大贡献。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

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

现出来了。

(2)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

观点:中国古代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论述:①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②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

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航海开始使用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

远航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③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作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任意两点,或表述相近即可)

结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状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巨

大贡献。

12.读隋朝大运河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此河的最北端是,最南端是,中心是。

(2)如果有一位唐朝商人要把一批货物从江南通过运河运到长安去,他不需要经过的河段叫什么名称?

(3)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京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赞同作者诗中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1)涿郡(北京)、余杭( 杭州)、洛阳

(2)永渠

(3)同意

因开大运河然加重了人民的担,但大运河的开通,促了我国南北、文化的交

流与展。(回答不同意,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分析】

【解】

(1)根据“隋朝大运河”,合所学知可知,了加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全国的治。隋帝主

持开通了大运河,以洛阳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两千多公里,是

古代世界最的运河。此河的最北端是涿郡(北京);最南端是余杭 ( 杭州),中心是洛阳。

(2)合所学知可知,大运河由永渠、通渠、邗沟、江南河四个成部分;一位唐朝商人要把

一批物从江南通运河运到安去,他不需要永渠。因永渠沟通涿郡(今北京)至洛阳。

(3)合所学知可知,同作者的点;因开大运河然加重了人民的担,但大运河的开通,促

了我国南北、文化的交流与展。

【点睛】

解答第一的关是隋朝大运河中心城市。解答第二的关是大运河的四个成部分。解答

第三需要价大运河。

13.中国古代以抑商主的商政策几化,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展走向。下列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一(春秋)国期,商思想呈百家争的局面,主要有否定商,限制商,肯定商三种商思

想??孔子不反人从事商活,也不反正常的商品流通,而

是在多合都予肯定。孟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明了商品交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他个

人不能靠自己的来生本人所需要的一切品,如果否定商品交,

相互依的各种生者的生和生活都会陷入困境,使社会退回原始代去。

——魏向《我国古代商思想和政策的史演》材料二北宋京城易

材料三洪武四年十一月丙戌,“仍禁海居民不得私出海”,“凡将牛、需、、匹、、,

私出外境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之人,减一

等。物船只并入”??清朝了推行抑商政策,采取大量商、手工、运

的禁止或者限制措施,如用行会制度限制工商自由展。清政府就是利用种制度从

事国内易的商本行有效的断与控制,从而达到既能使商本封建政治、服,又能商

本瓦解封建的作用行限制的目的。

——史慕《中国古代的重抑商思想与政策探究》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国期儒家肯定商的原因,合所学知推断限制商的是什么学派,

并述理由。

(2)据材料二所示地,合所学知,指出宋朝城市商活的特点,分析其居民文化生活的影

响。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期政府抑制商的表和根本目的。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你古

代商政策化的。

【答案】( 1)原因:商活有利于人的生和生活。

否定商的是道家。理由:道家主“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

限制商的是法家。理由:法家主“重抑商”。

(2)特点:商空前繁荣,打破了、空上的限制,交易活不再受官吏直接督。(任答 3 点即

可)

影响:以、本代表的市民文学起,居民所(瓦肆)增加。

(3)表:海禁政策,行会制度。根本目的:封建治。:中国古代

体采取抑商政策,商展影响人民生活。【解析】

【分析】

【解】

(1)根据材料一“孔子不反人从事商活,也不反正常的商品流通,而是在多合都予肯

定。”“他个人不能靠自己的来生本人所需要的一切品,如果否定商品交,相互依的各

种生者的生和生活都会陷入困境,使社会退回原始代去” 合所学知,春秋国期儒家肯定

商的原因商活有利于人的生和生

活。根据所学知识可推断,限制商业的会是道家。因为道家主张“老死不相往来”(小国

寡民)。还有法家,因为法家主张“重农抑商”。

(2)根据材料二“北宋东京城简易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特点有商

业经济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督等。繁荣的

经济和丰富的生活对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是宋代以词、话本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兴起,居民

娱乐场所(瓦肆)增加。

(3)根据“仍禁濒海居民不得私出海”、“如用行会制度限制工商业自由发展。”等可

知,明清时期政府抑制商业的表现是海禁政策,行会制度。根据“从而达到既能使商业资

本为封建政治、经济服务,又能对商业资本瓦解封建经济的作用进行限制的目的。”可知,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由材料可知中国古代总体采取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

14.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一胡曾《咏史诗.沛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皮日休《汴河怀古》(1)根据材料一回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图中 B 点)为中心,请分别写出南北起止点;

A(北):

C(南):

(2)根据材料一的图片,请按由北至南的顺序写出大运河的四段?

(3)阅读材料二回答,胡曾和皮日休对大运河的态度不同,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

为什么?

【答案】( 1)北:涿郡;南:余杭。

(2)由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3)同意皮日休的观点:胡曾的只看到了大运河的消极影响,较为片面;皮日休既看到了

大运河的消极影响,也看到了大运河的积极影响,较为全面。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公元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

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 A 是涿郡;B是洛阳; C是余杭。

(2)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公元605 年 ,隋炀帝

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一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

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贯通北起涿郡(北京 ),南到余杭 (杭州 )的大运河。由此可知图片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3)依据材料二胡曾的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其大致意思是千里长河的

开凿,导致隋亡的波浪而来。反映了胡曾大运河的开凿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开

凿大运河持否定态度;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强调了隋朝灭亡

是因为大运河;“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次两句强调了大运河的开凿的作用

可以跟禹相提并论。由此可见皮日休看到了大运河开凿的两面性,他的评价较为全

,因此面,客观。既看到了大运河加重人民负担的弊端,也看到大运河沟通南北的巨大作用同意

皮日休的观点。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300 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

《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

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 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

材料二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

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

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 ?”千余年前中国国际

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你能提供证据吗?

比材料一认为中华民族创造出盛唐文化,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③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

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在哪里 ?

【答案】

① 共同点:都是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同时又不仅仅停留在民族文化传统上,给人有所

启示。例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玄奘西去天竺取佛经,促进了佛教中国的进一步

发展。(事例不限,说明两则材料即可)② 材料二是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民族文化特色的

角度来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③ 这个潜力在于我们自己。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又要大量融合外来文化而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段材料的共同点是都是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同时又不仅仅停留

在民族文化传统上,给人有所启示。例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玄奘西去天竺取佛

经,促进了佛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事例不限,说明两则材料即可)② 材料二是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民族文化特色的角度来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③ 这个潜力在于我们自

己。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要大量融合外来文化而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的特

色。(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