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心理学听课笔记(二)

环境心理学听课笔记(二)

环境心理学听课笔记(二)
环境心理学听课笔记(二)

"环境心理学"听课笔记(2)

第九章领地与个人空间☆

§9.1领地与领地行为

1.领地是可见的、相对固定的、并有明显的界限,且多以居住地为中心。

2.奥尔特曼认为,领地表明了个体或群体彼此排他的、独占的使用区域。

3.试举例说明领地性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病人能够拥有一个可自由支配的空间,有利于其身体的康复。当空间有明确的界线,标明所属者时,犯罪率和故意破坏行为要比没有标记的地方低。在公共领地,没有明显标记的地方会更容易遭到破坏,如工厂、学校和空地都是被破坏最多的地方。

总之,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以上提到的各个因素,使建筑能更适合人居住和活动,并满足人们的各种心理需要。

4.人类领地性与动物领地性有何异同?☆

动物领地性是指动物个体或群体占领一定地区,以保卫它不被侵入的一种倾向或特性。

动物领地性的功能:⑴繁殖功能:领地性与动物交配繁殖之间的关系,确保动物种群繁殖的高质量和延续性;⑵保护功能:领地性不仅有利于动物寻找食物,也有利于保护食物;⑶减少冲突的功能:领地性有利于动物避免因这种斗争而导致的伤害。有一种现象叫做“优先居住效应”,指的是动物在自己占据的领地上有优先于其他个体的支配性。

人类领地性应该指建立在对物理空间的拥有权知觉上,由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表现出的一套行为系统,它是个体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要求占有和控制特定空间范围的一套行为习性。

人类领地性的种类分为三种:主要领地、次级领地和公共领地。

⑴主要领地是指被个体或群体完全拥有和控制,并受使用者和他人共同确认的领域,它是建立在长期使用的基础之上,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

⑵次级领地不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使用者对它的控制力较弱,没有明确的归属。如酒吧、教室里的座位等。

⑶公共领地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极为临时的领域,人一旦离开就对它失去了控制。不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使用者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占用而采取强硬措施。如电话亭、公共汽车上的座位等。

人类通过使用的物品或自己的行为,使领地个人化或保护自己的领地,这称为给领地注上标记。主要领地的标记形式多为物理标记,次级领地和公共领地的标记形式,比较多的表现为一些精细的行为或简单直接的方式,如放置一些物品等。

人类领地性的功能:

①保护、调整私密性。个体能够拥有一个可以调节私密性和自由控制支配的地方,对维持身心健康和正常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个体发现自己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领地,可能产生压力和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领地性强的人对未经允许入侵的人极为敏感,以致于他们对门铃的反应要更快。

组织功能。与动物不同,人类领地性的主要功能不在于维持生存,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组织的作用。这里的组织是多方面的,包括组织日常生活,使生活可预测、有条理和更稳定;提供稳定的社会组织,维持和发展社会组织;此外,领地还是地位的象征。对群体而言,人类的领地性行为也有与动物领地性行为相同的一个作用,就是社会组织功能。

③优先居住效应类似于动物减少冲突的防卫功能。在体育比赛上也体现出优先居住效应,它可以称为“主场优势”,在自己的运动场或国家进行比赛,要比在其他地方比赛发挥更好,在主场赢的机会更多。

领地性对人类和动物的作用不尽相同,在动物主要是关系到生存和繁殖;在人类,主要是组织的功能,当然,它还能增加个体的安全感。除了领地性,个体还有个人空间和私密性的需求。

§9.2个人空间及其影响因素

1.

个人空间与领地的区别:个人空间是无形的、不见边界的、可移动的、以个人为中心的、调整与自己进行交互对象的远近距离;领地是可见的、划分好的、相对静止、以家为中心或居住地为中心、调整与自己进行交互作用对象是谁。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他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

2.Hall是怎样划分人际距离的?

霍尔(Hall)对美国中产阶级白人进行了观察,得出人在社会交往中有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⑴在0—45厘米的范围内称为亲密距离。在这个距离,双方都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的面部。这种空间距离只出现在特殊关系的人之间,如父母与子女、夫妻、恋人。对关系亲密的人来说,这个距离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和体温等信息。

⑵个人距离的范围大约在45—120厘米之间,这个距离通常是与朋友交谈或日常同事间接触的空间距离。嗅觉和细微的视觉线索减少,但双方的接触还是有的。

⑶社交距离分为近距离社交距离和远距离社交距离。较近的社交距离是1.20—2.10米,多出现在非正式的个人交往中,如谈判和商业接待中多是这种距离。较远的社交距离为1.20—3.60米,一般正式的公务性接触中是这种距离。

⑷公众距离的范围是在3.60—7.60米间,它属于人际接触中的正式距离。处于该距离的人,可以容易地采取躲避或防卫行为。它多出现在陌生人之间,或正规场合,通常公众距离为单向沟通时采用。

3.个人空间具有哪些功能?

⑴有关理论的解释

应激理论认为,个人空间的维持是为了避免各种过于亲密的接触导致的应激状态。唤醒理论则认为当个人空间不能满足需要时,人们的某些体验被唤醒,对个人空间大小的忍受程度,决定了个体做出何种反应。行为局限理论认为,个人空间是维持和保护个体周围有一定的空间范围,以获得行为的自由。

⑵非语言交流功能。

个人空间的大小是由周围环境刺激的质和量决定的,而交往双方的距离也反映了他们的关系和亲密程度,以及个体间行为的态度,并且决定了双方从事活动的类型。

⑶边界调整功能。

边界调整可以维持个体或群体处于独处状态,满足个体和他人交往中需要保持的空间范围。个体可以根据所获得的感觉信息量调整边界范围,当这一愿望达不到时,消极影响就会产生。要消除消极影响就需要调整个人空间。

⑷平衡亲密程度模型。

平衡亲密程度模型后来把它称之为舒适模型。在很多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人都想维持一个最佳亲密距离。如果个体间的亲密水平太高,平衡作用就会发挥它的功能,个体采取各种补偿行为,如把身体移远一些、调整眼睛的注视和脸的方向;如果个体认为亲密水平不够高,平衡作用会促使个体缩短个人空间距离,如更多的眼睛接触等。个人空间的这一作用使个体之间的互动处在最佳水平。

⑸保护功能。

个人空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控制他人的侵犯,保护自己免受情绪威胁或物理刺激的威胁,减少压力。个人空间越大,就越能做好充分的准备逃离危险刺激。个人空间可以作为身体缓冲区。当处于过分亲密、刺激量超负荷时,可以利用个人空间作为自我保护机制,提高私密性和防止过载的刺激,以维持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

⑹交往功能。

个人空间可以传达和调整人际交往中的互相沟通。他人传递给人体的感觉信息,如气味、身体接触、眼神接触和言语信息,都决定了互动中的个人空间距离。较近的距离既会增强积极的反应,也会增加消极的反应。

4.个人空间的测量方法有:实验室止步距离法、投射法和自然观察法。

5.哪些因素影响了个人空间的大小?

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很多,总的可以概括为情境因素和个体差异。

情境因素:

⑴物理情境。当容易逃离威胁时,所需个人空间较小,个体在房间中的位置也决定了空间的大小,一般在角落里要求个人空间更大,在室内比在室外需要更大的空间。

⑵相互吸引与人际距离。当朋友或关系密切的人距离你很近时,会感到很舒适。相互吸引和人际距离由于性别、地位的不同而有差异。当都是女性时,人际距离也随相互吸引的增加而缩短;但如果同为男性,相互吸引并不会使人际距离减小。

⑶相互作用的类型与人际距离。当相互作用表现为讨厌等负面情绪时,个体间的人际距离较大;当表现为喜欢等积极情绪时,人际距离较小。互动双方的合作情况也影响个人空间距离:处于合作状态,人均距离较近,处于谈判竞争状态,人际距离较远。

个体差异:

⑴文化和种族。把不同文化差异总的分为两种:接触文化和非接触文化。地中海、阿拉伯和西班牙等国家属于接触文化,这些国家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离得更近,交往中有更多的身体碰触和眼神接触;而北欧和高加索属于非接触文化,他们的人际互动表现出更大的人际距离。

性别。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小的人际距离,而男性对较小人际距离的忍受性要比女性低,男性入侵者给他人带来的恐惧和压力要大于女性。然而,并不是一切情境下都如此,当受到同性威胁时,女性会要求更大的空间。异性间交往的空间距离要看交往双方的关系,关系亲密的异性,其空间距离比亲密的同性小。

⑶年龄。个人空间随年龄增大而扩大。埃罗和海达克通过研究得到三个结论:首先,他们发现在5岁以前,儿童的个人空间模式与成人的不一样;六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空间要求稳定地增加;到青春期以后,形成了大小与成人相似的个人空间。

⑷人格因素。人格特征决定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格特征也反映在空间行为上。内控的个体与外控的个体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不一样,外控的人要求有更大的个人空间。有暴利倾向的个人空间要求更大。性格内向的个体所需个人空间比外向的个体大。

6.对侵犯他人空间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受侵犯者的反应,事实上,侵犯者本身也会有很多体验。

§9.3私密性

1.简述私密性的形式及其功能。☆

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个人或群体都有控制自己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质和量的需要,私密性是个人或群体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与他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

威斯汀把私密性分为四种形式: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它们分别会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出现。独处是指个体把自己与其他人分隔开,或者避免被他人观察到的状态;亲密指和某些个体相处时不愿受到干扰,如和亲人、朋友或配偶亲密相处时的状态;匿名是指一个人隐姓埋名或乔装打扮,即使在公众场合仍然不被别人认出的状态;保留是指个体需要隐瞒自己的一些事,不愿意其他人了解。保留经常通过利用个体周围的建筑等来实现。

私密性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四种:自治、情感释放、自我评价和限制信息沟通的功能。自治可以使个体自由支配个人的行为和周围环境,从而获得个人感;情感释放可以使个体放松情绪,充分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自我评价是使个人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设计的空间;限制信息沟通是让个体与他人保持距离,隔离来自外界的干扰。

第十章拥挤

§10.1拥挤对动物的影响

1.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面积的比值。密度可以在任何单位面积里进行度量,它又可以分为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实际密度和可知觉密度、内部密

度和外部密度。

2.

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是密度的两个最基本形式。社会密度指面积不变而变化个体数目;空间密度指个体数目不变而变化面积。社会密度是由同一空间中人数的不同决定的,空间密度的变化是由于相同的人数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决定的。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的变化对个人行为和情感的影响不同。

3.个体对所处空间密度的评价,就是可知觉密度。它与实际测量的密度不同,其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人的行为往往更多的受可知觉密度的影响,而不受实际密度的影响。

4.内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内部空间面积的比值,也就是房间内的密度。外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外部空间面积的比值。

5.拥挤和密度的区别是什么?

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因素有包括个体的人格因素、人际关系、各种情境因素、以及个人过去的经验和容忍性,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密度。

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面积的比值。密度可以在任何单位面积里进行度量。

6.许多研究发现拥挤会引起动物的攻击和变态行为。

7.无组织、拥挤的围栏现象称为行为消沉。行为消沉可以理解为,当某个空间内的人口分布不平衡,或人口密度超过物种所应具备的,维持正常社会组织秩序的能力时,就会出现分裂行为。

8.单纯的拥挤并不一定引起动物的攻击行为,但是当拥挤与资源(如食物)结合时,则结果难以预测,这在人类行为中也一样。

§10.2拥挤对人类的影响

1.什么是拥挤,拥挤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密度。

高密度对人造成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效应和累积效应,即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直接效应指由于高密度带来的即时负性情感体验,如焦虑;累积效应指高密度对健康的损害。

⑴对生理的影响。

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机率更高。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肾上腺分泌也提高;皮肤的导电系数也明显增加。

⑵对情感的影响。

高密度会导致个体消极的情感状态,在高密度空间,男性体验到的消极情感比女性更强。女性在社会交往中有更高的合群动机,所以在近距离内有更大的亲和力,男性的竞争动机更强,因而和他人距离过近会产生威胁感。

⑶拥挤与疾病。

长期在高密度环境中生活,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2.试举例说明拥挤和人类社会行为间的关系?☆

人们对密度的主观感觉是受情境因素影响的。

⑴拥挤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在高密度条件下人际吸引降低。高社会密度,男性的反应比女性强烈。男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唤醒,但是社会习俗和规范允许女性更接近他人,用以缓解心理压力,导致了高密度下女性较高的人际吸引和合作性;而男性如果这样,则被视为不合理,男性对高密度的负面评价较多。

⑵拥挤对退缩行为的影响。

当遭遇高密度时,社会退缩行为是一种应激措施,减少眼睛的接触,把头扭向一边,或者保持较远的人际距离。

⑶拥挤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亲社会行为即利他行为。比较了高、中、低三种空间密度条件下,大学生的利他行为。低密度条件下利他行为多。在高密度的公共场所,利他行为减少大多是由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

⑷拥挤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高密度会导致攻击性的增强,相反地结论:高密度对攻击性没有影响。密度可能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空间密度过高或过低,攻击性行为都减小;在适度拥挤的情况下,男性的攻击性增加。

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依赖于高密度是引发负性的情感体验,高密度并不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单纯的拥挤并不一定产生消极后果,拥挤对人带来的影响因个体差异、社会因素和具体情境而不同。

拥挤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可以概括为:第一,拥挤导致人际吸引降低,并且男性更明显;第二,拥挤导致退缩行为和利他行为减少;第三,拥挤导致攻击性增强的观点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

3.拥挤对任务完成的影响:高密度会阻碍被试对环境的认知。拥挤可能会阻碍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导致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4.拥挤对交通有何影响?☆

⑴交通拥挤带来的应激。

坐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着一种更应激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一般的交通带来的应激后果。调查了682名护士的应激症状,发现在路上花的时间与应激成正相关。

⑵司机的应激。

司机的应激状况,总的表现为负性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攻击性强、焦虑、厌倦驾驶,及与他人交往时常常过度反应。

⑶交通阻塞。

交通阻塞影响人们到达目的地,它是穿行距离和穿行时间的函数。交通阻塞对驾驶汽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的焦虑有很大的影响。

⑷交通和出行。

由于个人空间、领地和私密性的影响,出行中的拥挤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应激。在拥挤的车上人们常会避免视线的接触,如阅读、闭目养神,以缓解这种应激。

总之,交通拥挤使个体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己周围空间不被入侵,所以它会导致人们的很多负性情感和行为,如攻击性、暴力和身心健康问题。

§10.3消除拥挤的策略

1.举例说明怎样控制或消除拥挤带来的影响?☆

干预措施。

①认知干预:提前给个体关于某个情境的拥挤提示或警告。这样可以减少应激和其他不利影响。

建筑设计:第一,利用分隔。对密度的知觉是引起拥挤感的关键,拥挤感是个体感知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建筑设计中的分隔是利用各种屏障或隔断减少人们相互接触和环境信息的输入,减少拥挤感。第二,注意焦点的设计。在拥挤环境中,可以提供一个注意焦点,如视野开阔的窗户、壁画等,转移人们的视线,减少眼睛的相互接触。

拥挤结果的调节方式。

消除拥挤导致的后果主要在降低个体的焦虑和唤起水平。三种调节方法:肌肉放松、认知重建和想象。认知重建是通过引导被试注意情境中的积极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想象是让被试按主试的指令想象一幅舒适的、田园式的画面,以转移注意力。

还可以通过一些行政手段对拥挤进行干预,对某些场所或环境中的密度进行规定,控制出生率也是减少拥挤的一个方法。

第十一章环境设计

现代环境设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切设计都要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11.1环境设计要素

1.关于建筑与行为的关系有哪几种理论?

⑴建筑决定论。

建筑与行为的关系最早的观点是建筑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完全受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建筑决定论的极端观点认为,物理环境是唯一的,或者说是主要的行为影响因素。

⑵建筑可能论。

建筑可能论认为环境给予人类机会,但同时也对人类的行为有所限制,建筑环境不可能引发特定的行为或者消除某些决策;人类可以自己决定行为实现的程度和跨越环境中的障碍。建筑可能论只是把环境看作引发行为的背景线索。

⑶建筑概率论。

这种理论认为,虽然人类可以自由选择所处环境,但是行为和具体的环境设计之间仍然有联系。按照建筑概率论,如果知道个体的某些特征和他所处在什么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在该情境下,他的某些行为发生的机率比在其他情境中更大。

2.环境设计包括哪些要素?☆☆

环境设计指,运用行为科学去解决设计和建筑中的问题。对于环境设计,心理学家关心人们的需要和行为模式。环境设计的要素有以下几点:

私我。是私密性的保护。奥尔特曼把私密性定义为是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私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私我的保障可以是个体与其他人分隔开,或有可能退回到自我保护状态;二是私我可以使个体把自己的空间装饰得个人化,传达给其他人一些必要的信息。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建筑对个体或团体私密性的保护。控制信息的视觉闯入。听觉上的私密性保护,可以用隔音和吸音材料来减少声音的传播。缺乏听觉上的私密性给个体带来的不适远远大于视觉带来的影响。

⑵材料和颜色。因为颜色会影响人的行为和感受。若不考虑,会给人的健康、情绪、行为带来不利影响。一些建筑缺陷或特殊效果可以通过颜色来改变,并且颜色的改变比重新改造的建筑本身所需成本要低得多。

颜色和温度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中研究最多的一个方面。红色和橙色会给人温暖的感觉;蓝色和绿色则给人凉爽的感觉。可以利用颜色调节对空间的知觉,不同用途的房间可以使用不同颜色。

不同的建筑材料给人的感觉和印象也不同,通过室内装修使用的材料可以看出该房间用优质的社会地位、性格特点和创造性。

照明。不同的光线条件下,个体的行为和情绪都会受到不同的影响。低照明条件下,亲密水平增加,说话声减小。明亮的光线便于学习,自己是否可以调节和控制光线的明暗,视影响对环境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场合,照明强度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教室、图书馆、超市等就需要明亮的光线,餐厅、酒吧等地方,灯光除了起到照明的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调节气氛。

⑷窗户。不同用途的房间需要不同类型的窗户,大窗户适合用在住宅、宿舍和图书馆,需要窗户带来的自然光线。如浴室的房间,就不能用大窗户,玻璃要用不透明的,私密性的保护十分重要。

⑸家具。家具及其陈设也是影响行为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最典型的例子是教室座位的摆放,直接影响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知识的获取。

公共环境中家具的陈设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医院里走廊上的椅子是沿墙一字排列时,病人间的交流非常少。他们发现并不是病人不愿意相互交往,改为环形摆放,病人间的交往确实增多。

家具陈设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原有建筑设计已经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家具的陈设却可以使有限的空间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⑹建筑美感。一些研究者认为建筑美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美学,它包括建筑的形状、比例、复杂性、新颖性和照明等维度;另一种称为象征性美学,不同用途的建筑在设计上需要体现的意图不同。

纳萨认为,常规美学包含的维度可以细分为建筑的封闭性、建筑的复杂性以及建筑的统一性。象征性美学应该强调建筑的自然、可维修、实用性和风格独特等特点。

环境设计除了要讲究实用以外,还应考虑配合和协调性,让建筑带给人美的享受。

§11.2环境设计流程

1.环境设计包括哪几个步骤?

⑴计划。

在计划阶段,设计者不仅要明确用户的具体需要,还要预测是否能满足将来发展的需要。在计划环境设计方案时,设计者可以收集过去类似环境的有关资料,以及了解各种物理环境对人行为产生的影响。对于用户通常忽略的空气质量、噪音等因素,设计者在计划阶段也要考虑到。

⑵选择设计方案。

是把计划阶段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设计出几个方案,最后在几种方案中选择一个既符合用户经济水平、满足实际需要,又有利于用户身心健康的设计方案。

泽塞尔提出了一个螺旋模型,模拟了设计方案选择的过程。对于选择阶段提出的每个问题,都需要经历一个次螺旋形的循环:首先检验最初的设想,然后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再进行一次检验。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设计方案。

①设计流程

设计周期流程分为五个阶段:计划、设计、建造、使用和调整、后期评估。计划阶段也叫分析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设计的目标、限制和标准。设计阶段又叫综合阶段,主要是综合整理各种意见,确定设计思想。建造也是设计实现阶段,将设想的计划做成模型或草图,并进行修改。很多设计者使用计算机将设计构想模拟成真实情境,发现可以从用户那里得到更多的反馈意见。使用阶段是指建筑投入使用。最后的检验评估起到总结的作用。

②设计者和用户间的沟通

在设计过程中要加强设计者和用户间的沟通。一般来说,作为设计者更偏重于关心建筑的风格、外形、质量,甚至历史价值;而用户则主要从自身的偏爱和建筑的风格来评价一个设计。

解决设计者和用户间冲突最好的方法有:让用户参与到实际设计过程中,或者训练专家对人的需要和关注更加敏感。

⑴在设计的计划阶段就让用户参与,以便用户的意见在选择设计方案时可以进行参考。到了设计已经完成的时候再去征求用户的意见,很可能会遭到阻抗。

⑵专家在设计方案的选择阶段给出反馈信息。

⑶设计方案要让用户容易理解。

模型和草图是沟通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因为它可以直接明了地说明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也利于用户理解和提出看法。

第十二章工作环境设计

§12.1工作中的物理环境因素

1.哪些物理环境因素影响工作行为?

在工作场所的房间大小、室内陈设、噪音、照明、窗户设计等物理因素对雇员行为有影响。

⑴房间。房间的面积应该足够大,满足在其中活动的需要。相同面积的房间,长方形的显得要比正方形的大,明亮的房间显得更大、空间更宽敞。

环境导致不舒适感时,人们通常会把这种不舒适感归咎于他人,而不是该建筑。

⑵室内陈设。房间里家具的陈设会影响人的行为和情绪。它能促进交流、设置人际交往的范围和合适的交往距离。有三个基本因素对人际交往的类型起着决定的作用:室内家具的位置、室内家具陈设间的距离和装饰物的数量。

社会趋近的环境通常设计成有面对面的座位、可灵活移动的家具,它促进了人际交往,使人们能够比较方便地聚在一起,如休息室、咖啡馆的设计。

社会退缩的环境设计则恰恰相反,它的设计由于有固定的座位陈设而阻碍了人际交往,如购物中心和飞机场等。

⑶噪音和音乐。当在一个噪音很强的环境中工作时,工人的注意力被分散在工作任务和

处理噪音的干扰两方面。增加背景音乐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节奏轻快、平缓的音乐确实能提高生产效率;音乐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

⑷照明。行为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任务本身的视觉特征来完成,对长期从事计算机操作的人,照明的设计显得更加重要。

⑸窗户。在没有窗户的房间,可以使用一些自然风景画来装饰。面积越小的房间,窗户显得越重要。窗户对保护私密性也很重要。通过窗户投射进来的自然光会给房间增加舒适感。窗户还是气候和时间的重要信息来源,通过窗户与自然界的视觉接触是更重要的。

小群体生态学。人们对座位的选择可以表明他们是希望与人交往还是希望自己独处。如果一个人选择坐在书桌的一边,往往表示他愿意和别人共用一张桌子,也愿意和他人进行交流。在一般的交往中,人们喜欢选择长方形书桌角对角或面对面的座位;双方处于竞争关系,会选择面对面而坐;双方在某个任务中是合作关系,他们往往会并肩而坐;没有紧密联系时,选择坐尽可能远的位置。肩并肩而坐是最亲密的座位方式,这种坐法在儿童中最为常见,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性别的不同,女性比男性更喜欢肩并肩而坐。在实际交谈中这种坐法并不受欢迎。在交谈中,当无法实现面对面交流时,人们才会选择肩并肩的坐法。对于使用同一张桌子的群体,每个人的地位和他所坐的位置之间有一定关系。领导者一般选择桌首的位置。

§12.2劳动环境设计

1.在工厂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物理因素对工厂工人行为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噪音和照明等方面。引起工人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室内的温度太热或太冷。对工作场所的温度是否满意与工人能否自己控制温度有关系。如果工人能够自己控制温度的调节,他们会感到比较满意。

研究表明,虽然工人们喜欢在工作时听音乐,但是音乐对提高工作效率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噪音的处理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在工作环境的设计中,要考虑噪音的控制和隔离。

2.适度地唤起可以引发最好的任务操作,此时的唤起水平称为“最佳唤起水平”。过高或过低的唤起水平都不利于复杂任务的完成。

3.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场所的关系如何?

工作满意度与劳动环境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在物理环境中对工作满意度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安全和舒适等因素,他把这些因素统称为保健因素。当工人的安全和舒适等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导致对工作的不满;当这些基本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即使不会非常满意工作,但也不至于产生不满。

工人对工厂环境的满意度还依赖于自我评价的结果,简洁的、令人愉悦的高质量工作环境,可以增加员工的自我价值感和在他人心中的地位,能够导致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12.3办公环境设计

1.举例说明设计办公室环境应该考虑的因素。☆

⑴办公环境中的私密性。私密性增加,员工的满意度也随之增加。当工作任务较复杂时,人们更喜欢在有私密性的环境下工作。

⑵办公室—地位的象征和领地的作用。办公室是使用者地位的象征。一般来说,地位高的人通常其办公室空间更大,并占据好的位置,有好的窗户设计和室内设计,以及高质量的办公家具和高档装修。

地位高的人通常喜欢在工作环境中通过陈设来表现他们的支配、统治地位,而桌椅的布置是一个最常见的手段。

⑶办公环境与沟通。办公环境的设计既要保护个体的私密性,又要便于人们的交往、沟通。方便沟通是办公室设计的核心问题。

有三种面对面的交流十分重要:协作、非正式沟通和激发性沟通。

⑴协作是为了协调不同部门间或群体间的工作,相互交流信息的一种正式沟通。这种类型的沟通是有计划的,通常是在会议室里进行的。

⑵非正式沟通一般是在某个场合进行,它的内容包括个体工作方面的有关信息,常发生在走廊相遇或在午餐时进行。

⑶激发性沟通能够促进新观点或创造性思维产生。

不同类型的沟通需要不同的工作环境,所以设计中要根据不同组织的需要来确定合适的工作环境设计。

工作中非正式沟通比正式沟通更有效,它和职员的工作满意度有密切关系;大多数工作场所都包括休息室、餐厅等休息场所。可以促进职员间的合作和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休息室虽然是进行沟通的最好的场所,必须要有以下几种陈设才能起到促进沟通的作用,他们分别是:首先,休息室要备有饮水机、自动贩卖机等设置;其次,休息室要能让人们可以自由走动,也就是说要足够大;最后,休息室的座位应该舒适,才可以促进职员的沟通。

⑷现代化电子办公室。计算机的出现使传统的办公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电子办公室的出现,给工作环境设计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2.简述开放式办公室的优缺点。☆

开放式办公室是一间没有严密隔墙的大房间,它用各种帘、幕、屏风或花木充当屏障,所有的人都是用自然美化的盆景或书架、家具来分隔,开放式办公室没有任何视觉或听觉上的私密性。如果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适当,工作任务难度适中,那么开放式办公室有助于增加人们的合作性和工作的满意度。简单任务可能比在封闭办公环境中完成得更好,并且可以增加同事间的交往,减少了上下级心理上的隔阂,一些雇员感到工作更容易完成。开放式办公室可以灵活布置,成本低,易清洁,容易培养人际合作和加强相互交流。

缺点:雇员的满意度和动机都下降。抱怨最多的是缺少私密性和噪音大以及互相间的干扰。

第十三章学习环境设计

§13.1学校环境设计

1.学校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设计中应该注意什么?☆

⑴物理环境。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发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学习环境中的空气、温度、灯光、色彩、声音和建筑材料。教室里空气新鲜能使人大脑清醒,心情愉快,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果空气污浊,则容易使人大脑昏沉,大大降低教学效率。

用脑时需要有适当的光线强度。并保持用脑环境温度适宜,颜色在促进人的智力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颜色还决定了儿童对学习环境做出何种反应。音量适中、悦耳动听的声音则可以使人轻松愉快;使人进入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⑵各种教学设施。校舍建筑的不同造型、颜色、室内外的各种装饰布置,包括校园绿化、教室内课桌和椅子的摆设、布置等等,都会对师生的精神面貌、教学情绪乃至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教室窗户的设计是学校设计中讨论较多的一个因素,学生更喜欢有窗户的教室,但窗户也给老师带来一些担忧,因为窗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小学生自制力不强,容易被窗外的新奇事物所吸引。

2.教室座位设计有哪几种,并简述座位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传统教室空间的排列方式是秧田式的,这种方式适合于教室的影响处于主要支配地位。教室桌椅可以采用马蹄形设计,或者矩形设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减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感。

坐在教室中间位置的学生普遍得高分,随着座位偏离教室中心位置,学生的分数也逐渐下降。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座位,选择坐前排的学生通常都是成绩好的。女性比男性更喜欢选择坐在教室的前排。

3.开放式教室有什么优缺点?

开放式教室是一种无隔墙、无房门的教室,通常是把教室分成若干兴趣区,教学活动无固定的结构,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进行活动;在开放型教室里,个人空间需要得到满足,师生间的交往增

多,而且建造开放型教室廉价,清扫、维修方便。两个主要问题是无关干扰较多,私密性得不到保护。

开放型教室的灵活性和相对的自由,可以减少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提高学习动机。学生表现得更积极、主动。但学生用在相互交往上的时间要比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多。现有的研究结果似乎都表明开放型教室噪音大、无关干扰多,作为一个学习环境而言,是弊大于利。

4.试比较不同年龄的人对传统式、现代式、冒险式三种类型的操场的偏爱。

⑴传统式操场包括秋千、滑梯、单杠和鞍马等一些大家熟悉的设施。

⑵现代式操场包括各种现代化的设施,还增加了很多模仿自然界的设计,如喷泉、沙滩等。这种类型的操场不仅有各种功能,而且设计也从美学的角度进行了考虑。

⑶冒险式操场也称作“垃圾操场”,这种操场一般没有任何建筑物,可以让儿童在广阔的区域上按自己的意愿任意种植花草或改变自然景观;也提供给儿童一些设施,但都是非常规的,如轮胎、胶合板、泥土山、挖掘工具、画笔和燃料等。

学前儿童多选择在传统式操场上活动,学龄儿童更多的是在冒险式操场上活动,这个年龄的儿童无论在哪种类型的操场上都是主角;在冒险式操场上活动居第二位的是青少年;成人选择的操场类型,主要集中在传统式和现代式两种。

§13.2图书馆的设计

1.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图书馆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⑴图书馆的多重的功能。要改变图书馆空间资源的浪费现象,应该把学习区和阅读区设置在学校的其他区域,而图书馆则专门用来储藏图书和一些学习材料。图书馆应该是一个能让学生完成学校作业的地方。目录检索室应该设计在图书馆入口处附近的地方。

⑵照明。照明是图书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光照条件适宜,可以改善人们的体验和表现。在研究图书馆的光照环境时,窗户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⑶材料和质地。在图书馆的设计中可采用各种不同质地(坚硬、光滑、陈忠)的材料(木料、玻璃等)。图书馆在装饰时要整洁、典雅、自然、和谐,使读者感到在其中读书是一种享受。

⑷听觉环境。一个安静或伴有轻松舒缓音乐的环境可使读者有一个好的心情,而一个嘈杂有噪音的环境则会破坏读者的情绪和心境,不利于学习。

⑸图书馆内的方位和路标提示。图书馆设计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帮助读者弄清方位,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有关图书馆方位的信息。设计只是标出关键的方位,而减少过于细节的路标指示。使用特殊的色彩作为方位指示颇有成效。

一个优秀的图书馆方位设计,应该能让进入该馆的读者感到对环境有控制的能力,路标设计的好坏,不仅方便了读者,同时也能使图书馆的服务人员从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13.3博物馆和展览馆的设计

1.举例说明博物馆或展览馆设计中路标的重要性。

博物馆和展览馆里的方位指导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找到要看内容的具体位置,或者你发现自己在不断重复走一条路,在原地打转,不能从中体会到任何乐趣。博物馆和展览馆本质特征就是方位的复杂性,因为它们的目的是去尽可能更多地陈列展览品。好的路标提示,如针对某个展览的地图和路线说明,可以使参观者更方便、全面地进行参观。

当人们看完一个展厅后,他们通常会出门向右转,到另一个展厅继续参观。这种现象被称作“出口偏爱”。由于有出口偏爱,大多数的人都只是看到一部分展品。

2.什么叫博物馆疲劳?试举例说明在设计中怎样避免?☆

博物馆疲劳:导致博物馆疲劳不仅是由于体力上的疲倦,更主要的是由于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造成的。是由于心理上的饱和、厌倦,再加上身体上的疲劳造成的。

可采取“中断性参观”。它指的是在展品呈现中格调的改变,如在一个油画展中,可以在其间陈列一些雕刻作品,或者减少展品的数量。因为对艺术爱好者来说,一小部分展品就足以占据他们的注意广度和让他们满足了。在参观过程中如果能够有一些自然界的东西穿插其中,起到调节的作用,那么,可能更有助于减轻博物馆疲劳,即“认知休息”。可以让参观者把注意力放在不同的事物上,并且可以使长时间对相似刺激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得到放松,这会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记忆。

第十四章居住环境设计

人们对住宅的一般要求可以概述如下:

⑴个人空间;

⑵房屋外部因素;

⑶房屋内部因素:环境心理学家就房屋的颜色、照明、家具摆设等内部因素进行研究。房间的布局、造型、色彩应该坚持整体到局部,功能与形式统一的原则。对于不同的房间,色彩和照明要有区别,房间的通风、采光还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

§14.1公寓的设计

1.公寓设计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⑴安全性。

公共住宅区的大小与犯罪率无关,但建筑物的高度与犯罪率关系密切。楼层越高,犯罪率也越高。首先,高层公寓居住的人更多,人越多意味着居民之间相互认识和了解的机会越少。就很难辨认混入住宅楼进行犯罪活动的陌生人。其次,高层公寓便于作案,缺乏防御空间。公共住宅的建筑设计要考虑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将防范最薄弱的地方,设计得更加开敞,将走廊缩短也能减少犯罪率。

⑵孤独。

住在高层公寓里,居民间感情上的交流太少。高层单元住宅大多数都没有给人们提供社交或谈话的场所。可设计一个公共活动区。

2.举例说明学生宿舍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学生宿舍的设计,减少拥挤感是最关键的问题,私密性也是宿舍设计中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高层楼房的一些问题在学生宿舍设计中同样存在。学生更偏爱小规模的学生宿舍区,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同学间的熟知和交往。高楼层的学生宿舍犯罪率和破坏行为要比低楼层的多。在低楼层宿舍,助人行为更多,而且宿舍门经常都是打开的,这样可以起到增加监视的作用。

在设计规划学生宿舍时,尽量避免楼层设计过高,每楼层的宿舍数量不要太多。设计要留给学生自己布置宿舍的空间余地。拥挤和噪音问题是学生宿舍最难解决和克服的问题,可以利用照明、色彩等缓和这类问题的严重程度。

3.什么叫可防范空间,它有哪些特点?

可防范空间的概念是由纽曼提出的,它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个体可以感知和可以防范的领域。第二是,具有监视作用。平面布局和门窗设计应该使居民可以从室内就能观察到户外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14.2别墅的设计

1.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考虑,别墅设计应注意些什么?

⑴外部设计

别墅建在郊外,郊区化可以说是别墅的特点。私人住宅和其他房屋相对应的位置十分重要,因为位置决定了人们相互交往的数量和频率。

私人住宅本身位置的选择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它关系到安全性。房屋建在临近街道的地方,隐蔽性减少,但安全系数提高;有篱笆和花园阻挡外部视线,能减少外来的干扰,如交通噪音,而且隐蔽性增加,这样的设计安全性很低。

⑵内部设计

对于别墅内部,最重要的问题是家庭成员占有房间的空间大小。直接影响到各个成员的隐蔽性和空间需要的满足程度。包括清洁,以及每个家庭成员对房间里的各种陈设的运用情况。

卧室的设计不但要舒适,还应该有私密性的保护,限制客人视觉和听觉上的侵入。

2.设计一个健康的居室环境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⑴注意居室光线。

住宅设计要注意采光。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科学地利用非自然光。一间设计优秀的卧室总能带给人宁静的感觉。

⑵利用居室色彩。

居室色彩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利用暖色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增加新陈代谢;利用冷色来抑制与缓和精神紧张。家庭人口多宜采用冷色调;人口少,比较安静则多采用暖色调。绿色对人体神经系统、视网膜组织的刺激恰到好处,能使人消除疲劳,改善机体机能,减慢血流,松弛神经,在居室内应多采用。

⑶预防噪音污染。

一种办法是设置窗帘,二是在居室周围多种些树木,临街的窗户上加双层窗或密封窗,再就是宜选用木制家具,可以吸收噪音。

§14.3老年人住宅设计

1.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举例说明他们对住宅有哪些特点需要?

⑴由于生活时间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

工作和学习时间大大缩短,而闲暇时间延长。为了满足老年人从事有兴趣的活动的需要,在居室或社区中留有可以进行此类活动的场所。

⑵由于生活空间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

活动空间范围缩小,以家庭为生活的主要空间。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活动空间也呈现出范围不断缩小的倾向,活动的积极性呈下降的趋势,使老年人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局限在社区的范围内。所以,创造良好的住宅社区环境对老年人也显得格外重要。

⑶因老年人生理心理变化而产生的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

各种慢性疾病以及由于生理机能的老化造成身体某些器官的障碍,老年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逐步降低,情感脆弱,他们要求能给予更多的体贴与关怀。老年人在行为特征上表现为台阶、沟栏、楼梯等设施的使用感到不便。

总之,在住房方面,老年人要求安全舒适,既能方便他们的独立活动,又能在需要时得到子女的及时照顾。在社区环境方面,要求各种设施齐全完备,既有利于老年人保持活力,又能在需要时及时获得各种必要的社会服务。

2.老年室内居住环境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

⑴老年人居室的朝向、采光和通风

老年人居室应有充足的阳光,良好的景致,以及最好是朝向花园、大街或住宅的院落。室内通风要确保空气新鲜,减少疾病和有利于创造冬暖夏凉的室内小气候。

⑵地面选择

选择摩擦力大而且潮湿情况下也不会滑的材料。室内地面应该尽量保持一致,减少出现高差,不可避免时可以用坡道来过渡。楼梯及坡道上下两端的地面上应有明显的提示作为警告。提示可以用彩色作标记,也可以用地面材料纹理的改变做标记。

⑶门和窗的设计要求

老年人住宅的门必须保证容易开关,并且便于使用轮椅或其它助兴器械的老人通过。最好不要有门槛,门把手应选用旋转臂较长的拉手,不应采用球形把手。

窗台的高度不能太高,让老年人坐在窗前就能看到室外的情况,对长期卧床的老人,应该考虑坐在床沿观望室外的需要。

3.老年室外居住环境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老年人的能力和爱好各不相同,因此要求室外空间场所,因该提供尽可能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社会交往的机会。室外场所使用率相对较低,室外空间环境在舒适、安全性等方面,能延续以往生活习惯的设施和空间环境,这些要求都给设计带来了复杂性。

由于户外环境对于维持老人独立生活能力、让老人参与更大范围的社交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户外环境设计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无障碍性,使老人能够自由的在其间活动,最后一点是老年人对安全感也有比其他人更高的要求。

⑴供老年人社会交往使用的室外场所

社交场所设计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安全保护和方便舒适,它的位置常出现在建筑物的出

入口,步行道的交汇点和日常使用频繁的街区服务设施附近空间。

⑵供老年人健身锻炼的室外场所设计

为体弱者提供方便和安全,步行、晒太阳和观赏花草是老年人普遍爱好、合适和易行的活动。

⑶供老年人从室内观赏的室外环境

从室内观赏室外活动和自然景色最受老年人的欢迎。室内外空间环境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联系,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和参与的愿望。

⑷室外座椅和桌子的设计

扶手和靠背应按老年人体的特点制作。

⑸室外照明设计

室外照明的重点区域一般在建筑物的出口,停车场以及由台阶、斜坡等地势变化的危险地段。

⑹道路

道路应避免漫长而笔直的步行路线。

⑺出入口

对于出入口不要管理得太具庄严性及排斥性,要让老人可以自在的在此聚集。

⑻边界

为避免老人的隔离封闭感,宜采用不隔绝视线的方式,如自然地形、植物、矮墙等,形成一个舒畅、开放、亲切的环境。

4.中国老年居住设施大概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⑴独立单元老年公寓;

⑵以健康老人为主的集体生活养老院;

⑶以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为主的护理院;

⑷托养所-老幼同住。

第十五章公共环境设计

§15.1医院的设计

1.医学上把这种环境、心理、疾病相互关联的医疗机理,称为临床环境医学。

2.医院选址应注意恰当的交通条件。

3.

医院建筑环境的一体性,它的各个部分都贯穿着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同时也表明,病人在医院中的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有序的空间和时间的移动,即按就医的功能层次有序的排列,有很强的序列性。如果这种序列性过程因为环境设计因素出现了重叠的行为,如往返、重复、交叉,就会造成连贯的功能被间断,引起人流的混乱,环境的无序,病人在其中容易产生心境恶化,不利于治疗。

4.医院里的噪音会影响病人和医生的抑郁水平和行为。噪音会使手术后病人的疼痛感增强。医院应该具有良好的隔音设计,设计时应将分散门诊区噪音作为目标,采用扩大候诊空间,分散人流量来达到目的;在住院区内则可以通过指示标志达到目的。

5.怎样的设计能缓解医患冲突?举例说明。

大多数医院的设计都只考虑满足医护人员的需要,而忽略了病人的要求。对病人来说,手术室要求温暖、潮湿;而这种温度却带给医务人员不舒适的感觉。病房的设计可能方便护士的工作,但病人的私密性可能减少和活动自由受到控制。

6.护士站与病房位置的设计有哪些形式?哪种最有效?

护士站的形式有环形、单走廊形、双走廊形。以护士站为中心,各病房在四周的环形设计是最理想的。

7.

医院照明设计不能使用清一色相同的采光设计和辅助照明手段。在病房中可以有选择地使用窗帘或有色玻璃调节光照。另外,老年病人由于视力功能下降,房间照度需提高到一般人的2倍以上,但

老年人不适应眩光,应避免使用日光灯辅助照明,应使用柔和光线的可调节光强进行辅助照明。

8.绿化在医院这个人造环境中提供了自然环境,同时,环境绿化还能起到防尘、消声、过滤细菌、净化空气、改善微气候的作用,使人心境平和、安定。

9.传统医院的白色世界容易给人以气氛冷漠的感觉,为了创造适宜的生活气氛和视觉景观,应该采用一些淡雅、柔和的色调,以便使人情绪平和。同时,也可根据不同种类的疾病和病人的状态采用不同的色调设计。

10.针对来防者的设计:探访者实际代替护理人员做了许多照顾病人的工作,如给病人喂饭、喂水;帮病人调整睡姿;给予病人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等。应为探访者设计专门的谈话室,或者用屏风分割出一块区域给探访者。

11.举例说明精神病院设计应考虑的要素。

精神病院的设计应更趋向于像一个疗养、休闲的地方。

为精神病人提供能聊天、娱乐的场所有利于他们的康复。精神病院的环境设计既要有利于社会交往又要有一定限制。

传统设计与走道式设计和套间设计对精神病患者的不同影响。住传统式病房的病人不合理行为表现得更多,套间设计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15.2监狱的设计

1.试论述环境心理学对监狱设计的启示。☆

监狱的设计不同于医院和其它公共建筑,因为监狱的设计要实现两个目的:把犯人与社会隔离;限制犯人间的交往。

监狱一般建有坚固的墙、隔离网、带铁栏的窗户等。在密度过高的集体牢房,犯人表现得更抑郁,攻击行为更多。住在单身牢房的犯人,在私密性和空间需求方面更容易得到满足,积极行为表现也增多,因为满足个人空间和隐私的需要对犯人同样很重要。关押在单身牢房和低密度空间的犯人,比居住在高密度牢房的犯人自我控制意识更强。

监狱设计中也要注意噪音、照明、气味和温度等因素。过去的监狱设计,由于考虑到要和社会隔离,因此,都是建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然后用高墙与外部世界隔绝开。

现代的监狱设计更人性化,用自然隔离带,把原来单调的土褐色建筑改变为有色彩的并且照明也做了增强。通过提供更多地单人牢房,满足犯人私密性的需要。把窗户设计得狭窄一些,取消铁栅栏。

监狱哪怕是设计得很有吸引力的地方,对于任何人来说也都是单调乏味的。

§15.3休闲环境设计

1.步行街怎样设计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

步行街的设计最好避免有车辆通过,噪音不要太大,而且最好不要建在治安混乱的市区,多增加一些自然景观的元素。总的来说,步行街的设计就是要方便人们行走,减少机动车的噪音污染。

在步行街人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习惯,喜欢选择走直接的、没有障碍物的捷径,会根据周围人的行走速度来决定自己的步行速度。在人多、拥挤的地方,步行速度会比平常慢得多;在地毯上行走比在地板上要慢。如果有背景音乐,步行速度和音乐节拍相一致。

步行街的设计要考虑障碍对人的影响,少设障碍。各种障碍约束和改变了人们的步行速度。

摩擦- 一致模型:摩擦指步行街上人流的相互阻碍,一致指其他人的行为方式共同带给你的影响。其他人的步行速度会影响你的步行速度。

了解一些关于步行街上人们走动的规律或行为习惯,对于更好的设计步行街有几方面好处。一方面可以知道人们通常习惯以怎样的方式穿过购物区,这有助于设计出最理想的购物商场和布置最合理的步行街商店。另外,可以让阻挡人们行走的障碍减少到最小,让步行者可以通过最短、最直接的路线到达目的地。

2.商场环境的布置。

各层经营内容的决定应遵循自上而下,客流量依次减少的原则。收银台位置的确定,应

使顾客从柜台选货,到收银台付款,再返回柜台取货,离开商店的距离最短。开架售货必须做好商品定位陈列。

3.动物园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对动物园的设计应该满足他们不同的要求。不能太过分强调它的“教育”功能,因为大多数到动物园的游客只是想从参观动物当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并不想对每一个说明、介绍详细阅读了解;另一方面,动物园设计也不能一点都不考虑教育的作用,要兼顾这两方面的需要。

动物园的设计形式可以分为三代:⑴把动物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⑵用铁栏杆把动物围在一个区域里,动物可以在这个区域内自由活动;⑶模拟自然情境,让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

人们观看不同类型动物的时间长短有以下特点:⑴观看好活动的动物的时间是不活动动物的两倍;⑵动物的大小与游客的参观时间有关系,一般来说,越大的动物,参观时间也越长;⑶动物幼仔更受游客喜爱,观看时间也更长;⑷太多的视觉信息会减少参观时间,很多种类的动物在一起,游客停留的时间会减少;⑸和动物的接触距离决定了停留时间:游客和动物之间的距离越近,停留时间越长;⑹视觉清晰度也和参观时间有关系,照明不足、视觉障碍等都会使观看动物的时间缩短;⑺动物园自然景观的设计也和游客参观时间有关联。有池塘、人造小瀑布等有水的景观,会更受人们喜欢,特别是儿童。

动物园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拥挤问题,避免过高的密度,既要方便参观者观看,距离不能太远;又要让动物能自由活动。

第十六章旅游与环境

§16.1自然环境偏爱

1.人们偏爱什么样的环境?

自然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柔和、易变化、浑圆一体和不确定,并且自然环境的刺激强度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如潮湿和干燥、炎热和寒冷,个体无法控制这些感觉刺激的输入。自然环境多变,包含着不断运动的物质,如云、水、树木和日月等。

自然环境是指非人为的各种自然条件,它不是人类活动和干预的产物。

人们在休闲的时候,都喜欢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向往体验野外生活。人们对自然的憧憬是随着都市化的进程而不断增加的。

人类对自然景色的反应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双重作用的结果。对自然环境的偏爱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时代主流的影响。

人们都喜爱接触大自然,到自然中寻找各种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新奇体验和意外的收获。称为“绿色体验”。绿色经历是个体的一种本能需要。对自然景观的偏爱大大胜过对人造景观的偏爱。

§16.2自然景观的特征

1.试述人们偏爱的自然景观具有哪些物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⑴自然景观的物理特点

自然环境中的植被数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井然有序的自然环境更具有吸引力。自然环境中如果有水,或者有一些险峻的景观及水的清澈程度和气味也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⑵自然环境的心理特征

自然环境的总体结构特征,在环境本来具有的个别特征和人们的审美观上,起到了一个调节、综合的中介作用。自然环境的总体结构特征是指它的调整特性。它在人们对自然环境和都市环境的评价中都产生了作用。

自然环境的总体结构特征决定环境的哪一个特点吸引了人的注意力,并指向这个特征。个体喜爱自然环境中的某个特征,说明这个特征吸引了他,并使他的注意力投向它,换句话说,就是个体对这一特征最先知觉到。

自然环境的调整特性有助于个体组织对环境的各种知觉,包括形成框架、集中信息和进行对比。

复杂性、新颖性、变化性和神秘性都处在中等水平的环境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2.环境的哪些因素决定了个体的反应?

四个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它们是:一致性、清晰度、复杂性和神秘性。一致性和复杂性是即刻就能看到的特征。一致性是指景色被组织和结合为一个整体。一致性越强,受喜爱的程度越高。复杂性反映了环境中因素的数量和变化。清晰度和神秘性是游客在将来的参观中有可能体验到的。清晰度指环境是否容易看清楚和不会让人迷失方向,清晰度越高的环境越受喜爱。神秘性是指环境中包含许多求知的信息,个体通过不断地探索这些求知信息,可以获得更多有关自然环境的知识。

§16.3旅游景点的设计

1.野外游游客的特点:纯粹者在自然环境中独处的愿望更强烈,并且对自然环境的垃圾、露营者丢弃的废物等感到特别厌恶和敏感。

2.野外旅游区在设计和管理中应注意些什么?

旅游环境承载力。野生环境管理中的承载力反映了游客得到的资源(如食物、水和遮蔽场所)决定的某个环境中,某种生物能够生存的最大数量。旅游环境承载力则是指环境在遭到不利影响前所能容纳的最多人数。

野外环境中的过度拥挤现象称为“绿色锁结”。随着旅游者的增多,绿色锁结现象可能会不断的恶化。可以通过限制旅游人数减轻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设计时可以在悬崖边设置护栏,山路的台阶两旁增添扶手等。

在自然景观设计中适当地增加照明可以增加环境的吸引力。

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就是游客增多对野外环境产生的破坏。游客乱扔的垃圾,汽车所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了空气。另一个问题是通往自然旅游区的交通问题。要让游客能够方便地到达自然风景区,就需要开通一些道路。结果是破坏自然环境的原始景色。

第十七章环境问题及其解决

§17.1人对环境的影响

1.什么叫环境风险评价?它有什么规律?

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知觉的一种,是人们对环境负性结果持续的、一般的评价。人们对环境恶化程度的认知和专家预测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更高或更低。如果人们把环境的恶化看作是不可控制的,具有毁灭性的,难预知的,可怕的,并会殃及到下一代的,那么,人们的评价水平会偏高,如对原子能危险的评价。如果恶化被认为是可控制的,不会导致全球性灾难的,易克服的,不会影响下一代的,那么评价水平就会偏低。

2.社会两难,它指的是个人及时的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

§17.2资源保护策略

1.什么叫做先行策略?包括哪些具体方法?☆

先行策略指在行为改变之前采取的措施。它的主要目的是态度的改变,即改变个体对环境保护的评价和反应。方法如下:

⑴态度改变和教育

环境教育包括让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和产生的原因,以及了解改变自己的行为可以减轻环境恶化的严重性。

说服也是一种有效的环境教育方法。还可通过媒体战役,或使用扩散信息的方法来影响对环境的态度。

⑵承诺。让人们做出保护能源的承诺,可有效地落实到具体行为上。

⑶榜样。榜样呈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被试希望和榜样一样得到奖励。

⑷提示。提示是指信息的暗示,可用于影响保护环境的行为。电视广告也是一种有效的提示,可以通过媒体提示人们有节制地使用能源。

2.什么叫做随后策略?包括哪些具体方法?☆

随后或结果干预是在已发生的行为之后进行干预。包括强化和反馈,也包括政策的改变和技术的革新。

⑴强化与惩罚

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使用奖励-当个人采取环境保护行为时,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负强化是为了消除不好的行为,如惩罚就是在不期望的行为后伴随一个不喜欢的结果。

⑵反馈

环境反馈是提供行为的结果。通常,能源使用的反馈方法是把当前与过去的相同时期作对比。

⑶政策和技术革新

通过改进技术,制定规则或建立制度可以挽救能源。

3.从改变行为入手,有哪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垃圾?☆

造成人们乱扔垃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垃圾产生垃圾”。就是说,在一个有垃圾的地方容易产生更多地垃圾。

先行干预的方法包括提示、呈现榜样和适当设置垃圾箱。在适当的地方呈现垃圾箱,乱扔垃圾行为会有所减少,垃圾箱作用的大小在于它是否引人注意或有特点。

随后策略在短期内的效果比先行干预显著。如安装会说“谢谢”的垃圾桶。

4.举例说明怎样减少故意破坏行为?☆

故意破坏行为可以定义为“故意或恶意破坏、损坏、损坏公有或私有财产。和没有采取保护资源的措施或无意的乱扔垃圾不同,故意破坏行为是有意的。

故意破坏行为又分为几个类型:通过不合法手段获取某件物品(偷窃、掠取);属于意识上的问题(引起对自己或某个问题的关注);报复性的(目的在于报复);当作消遣(打发无聊),以及恶意破坏(宣泄不满和愤怒,常发生在公共设施上)等。

减少人为破坏,尽快清理已涂画的字迹。加强控制管理的力度,可以减少破坏行为的发生;或者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协调,也有利于减少故意破坏现象。增强自我调节,减少不公平感,或者二者结合也许是减少故意破坏行为最有效的方法。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 [学习目标] 1 认识“二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透”这10二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用“去部首”、“加部首”、“换部首”等认识合体字的方法识记生字;复习带有“火”字旁的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帅、直、使”。 2 积累“灿烂、固然、遍地、欣喜、简直、黄澄澄、透明、珍珠”等词语:其中“黄澄澄、遍地、晶莹透明”通过实物、图片加以理解;其余词语均在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并尝试学习简单的词语搭配。 3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段落、句子及句子内部的适当停顿。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进行朗读、背诵、积累。 4 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秋天是一个美丽、收获的季节;并能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瓜果、景色;用几句话向大家介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害羞的秋姑娘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秋风阵阵;稻谷飘香;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2 说话训练:那么;秋天带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色是什么呢?(指名答) 3 师:这么美丽的景致;怎能不叫人沉醉于其中呢?难怪作家要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取名为《迷人的秋色》。 (1)揭示课题。 (2)指导朗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 过渡:究竟是什么景色让作家如此着迷;请大家仔细倾听;用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示范读全文) 2 指名交流;出示第一节: 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更加使人欣喜。 (1)指名读。 (2)学习生字“灿烂、固然、使。”(复习“火”字旁的熟字;试着给“固然”换个词。) (3)同桌读——同桌展示读——师生合作读 3 过渡大家一定想快些去瞧瞧那遍地诱人的瓜果;就请你们自由读全文;并且做到: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3)思考:课文里写了哪些水果? 4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柿树、红香蕉苹果、大金帅苹果、山楂树、黄澄澄、紫色的珍珠

小学语文识字课听课记录

小学语文识字课听课记录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 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小学语文识字课听课记录,欢迎阅读。 师生问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识字六,走进神奇美妙的动 物世界。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工整地书写课题。看这儿。 生跟着老师书写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识字六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到72页,自由读这篇识字韵文。听清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好了就坐正。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读好了。来,这么短的时间就读好了。谁想试一试? 指名读,看黑板。 生:读韵文: 狮子大象老虎 仙鹤孔雀鹦鹉 猴子猩猩麋鹿 斑马棕熊袋鼠

师:他的三个轻声读得特别准确,真棒!还有谁想试一试,来就同桌吧。 生:读 师:咱们每一位同学读词语,就要像他这样,不仅要读准确,还要把每一个字音读满。老师把这个拼音帽子摘掉,你们还认识吗?别急别急,咱们自己先试一试。 生自由读。 师:来,谁想挑战一下?好,就你吧。 生读。 师:不仅勇敢,而且自信地读准了每一个词语。来,咱们班的同学就像他这样,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这12个词语都读正确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几个带有生字的词语,谁还想再读一读?指名读。 师:都读正确了,不知道动物们愿意和大家成为朋友吗?看—— 播放视频 师:读出每个动物的特点,这可不容易。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些动物你了解它们吗?你最了解哪一个?你说说 生:我最了解孔雀。孔雀开屏的时候就像一把扇子。 师:那就把你的感受送进这个词语里,读

环境心理学历年真题

责 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即时的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被John Platt称为() A. 社会矛盾 B. 社会问题 C. 社会两难 D. 个人两难 2. 据对美国中产阶级白人观察的结果,划分出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四种距离() A. Hall B. Altman C. Seott D. Dean 3. 香与臭是一种() A. 客观评价 B. 一般评价 C. 主观评价 D. 适应 4. 座位排列方式适用于师生交往比较多的活动() A. 矩形 B. 马蹄形 C. 圆形 D. 秧田形 5. 办公室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A. 保护个体私密性 B. 成本低 C. 有利于员工相互监督 D. 方便沟通 二、多项选择题 1. 技术灾难的特点为() A. 持续时间不一定 B. 有最低点 C. 无法预测 D. 会增加社会凝聚力 2. 冒险式操场通常会提供给儿童() A. 泥土山 B. 单杠 C. 喷泉 D. 画笔和颜料 3. 是设计沟通中使用较多的方法,因为它们可以直接明了的说明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 A. 参与 B. 模型 C. 草图 D. 交流 4. 颜色的心理特征是() A. 波长 B. 色调 C. 饱和度 D. 明度 5.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手段包括() A. 观察 B. 自我报告

责 C. 档案检查 D. 描述 三、填空题 1. 环境心理学中研究攻击的实验范式叫。 2. 一般认为,唤醒是影响行为的和。 3. 认知地图的成分和维度包括、、、结点和标志。 4. 光环境的设计应具有、和三个层次。 5. 现代环境设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切设计都要。 6. 根据泄露的场所区分,有两种有毒泄露,一种发生在,另一种发生在。 7. 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指出有四个因素决定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它们是:、、和。 8. 严重的空气污染至少影响三种社会行为:、。 四、名词解释 1. 环境心理学: 2. 环境负荷: 3. 危机效应: 4. 个人空间: 5. 先行策略: 五、简答题 1. 简述拥挤和密度的区别。 2. 简述如何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 3. 简述认知地图与指路地图的异同。 六、论述题 1. 什么是博物馆疲劳?试举例说明在设计中怎样避免? 2. 什么是噪音?哪些变量决定了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 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作为中介变量的() A. 拥挤 B. 情绪 C. 噪音 D. 空气污染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2019年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精华版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一): 听课记录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二)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 3、学习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五彩缤纷丰收 11、秋天的雨香甜好闻 (钥匙)传递信息欢乐 听课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二): 听课记录 一、激情,情境导入 师:这天我们学的课文里面也有一个艾滋病患者。患者的名字叫德诺,他才十岁。德诺找到了他生命的药方了吗?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生命的药方》(出示课题) 二、通读,初次感悟 问题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从哪儿读明白的?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流利。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抽读齐读 ①读准字音 ②读懂词语 2、想想课文中找到的生命的药方是什么? 3、交流 板书:快乐、友情 生命的药方指的就是友情。你是怎样明白的?从谁的话中能够看出生命的药方指的是快乐和友情?是德诺的妈妈,哦,是那位不幸的母亲,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药方的真谛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走进德诺,感受孤独 2、德诺的妈妈为什么说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3、反馈,随机学习。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xu)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 (1)指名读。 (2)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十分孤独,十分无助?(全都躲) (3)这些伙伴在德诺染上艾滋病之前是如何和他相处的? 听课评析 艾滋病是透过血液等传播,跟艾滋病患者一齐吃吃饭、握握手是不会被传染的。其实,有许多像德诺这样染上艾滋病的人,需要大家的关心,支持,老师期望同学们都能像艾迪一样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关心和爱护,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完美。

环境心理学 总结

绪论 第一章感知 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 第三章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 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 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第七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 第八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第九章环境设计(居住、学习、工作、公共环境) 第十章环境问题及其解决 1.1环境意味着什么 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 1.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4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5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1.1环境意味着什么 环境:是指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环境:是围绕着某种物体(主体)并对这一物体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 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 一、环境心理学的术语 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人-环境关系研究、环境设计研究、人文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 总之,范围大,边界不清且发展中。核心是在各个不同学科中追求人与物质环境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环境心理学的重点在于人类的行为、感受和身为人类的知觉如何受到物理环境的互动影响,以及人们对人为与自然环境危害的反应。 二、环境心理学的界定 近代环境心理学家普罗尚司基(Proshansky,1990)定义“环境心理学” (徐磊青,杨公侠,2002)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 《环境心理学》第5版(美)保罗·贝尔等著 (John Zeisel,1984):环境行为研究(Environment Behavior Research,简称E-B Research) “环境是指一个地方实质的、管理的及社会的特性,在其中人们生活、工作及玩耍。行为是指人们做的事情,包括思想、感觉、看、彼此说话和来来去去。” E-B Research就是将人类的行为及相应的环境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三、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60年代(二十世纪)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 70年代开始发展形成(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 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 三、国际著名研究团体 四、我国研究情况 1.4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最新高一数学听课记录

听 课 记 录 2014 年9月 21 日 授 课 教 师 李金山 学 科 数学 学 校 班 级 忠县中学 高一(3)班 课题 函数定义域,值域,函数值的求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引入新知: 一.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一)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f(x)=1/x-2 (2) f(x)=35+x 求解步骤:由已知x-2≠0--------------------------写条件 x ≠2 ---------------------------解不等式(组)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2}-------下结论 总结:(1)若f(x)是整式,则定义域为R (2)若f(x)是分式,则分母不能为0 (3)f(x)为偶次根式,则根号下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 练习:1.(1)f(x)=3-5-x x (2)f(x)=x x -++21 (3)P19练习 总结:定义域:使每个式子有意义;生活中的实际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2x+3 (2)f(x)=11+x (3)x x y -+-=11 (4)112-+=x x y (5) f(x)=11)1(0++-x x (二)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例2 已知f(x)的定义域为[0,2],求f(2x-1)的定义域。 练习:1.已知f(2x-1)的定义域为(-1,5],求f(x)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2],那么函数g(x)=15)1(++x x f 二.函数值的求解 1.已知f(x)=3x+2,求f(-1),f(a),f(1/a-1),f [f(π)] 2.已知f(x)=?????≥<<--≤+)2(2)21()1(22x x x x x x 求f(3),f(f(-1)) (分段函数) 3.已知f(3x-1)=4x+1,求f(2)=____ 三.求函数的值域(概念的理解,重点) (1)y=1+x (2) 642+-=x x y x ∈[1,5] 理解:2x y = (1)x ∈R 函数值域[0,+∞] 教学点评: 运用实例生动引出集 合元素的概念,为了 解集合含义作铺垫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理念。 结合学生情况,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 同一个f 括号内约束 条件相同;定义域的 概念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五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脚印》 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 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 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 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总结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总结 听课就是教师进行再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实现自 我提升的直接途径。首先明确听课不就是完成任务,而就是 我要去学习,特别就是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更 要去瞧,去借鉴,每个人都有她独到之处,只要您踏下心来去 发现,就会有收获。接下来小编为您带来二年级语文听课记 录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篇一:听课记录检查总结本学期11月15日,教导处对本学期的听课记录本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反馈如下: 总体检查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认真听课,并及时做好 听课记录,大部分教师听课记录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填写认真,规范,数量足,质量高。大多数教师的听课记录质量非常高,在记录的同时都注重各个环节的反思与整体授课的反 思。所有年级的任课教师都能及时保质保量的把听课笔记上交到教务处接受检查。 但在检查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在书写的听课记录 的教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有部分教师字迹太草,书写不认真。 有个别教师存在抄袭现象。 许多老师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听课,虽然教师的听课次 数都达到了要求,但听课的效果却没有得到真实的显现。

一份好的听课记录具有保存与借鉴的意义。如何记录: 第一、记录精妙之处。一堂课四十分钟,执教者行云流水,听课者却不必面面俱到。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就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自己成为有长处的人。 第二、记录不足之处。听课教师应该有个人的瞧法与见解,有甄别能力,这既就是自己学习探讨的需要,也就是帮助她人提高教学水平的要求。我们应当将其记录下来,课后回顾、梳理与剖析。 第三、记录疑问之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对别人的授课,自己持不同瞧法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出来,用以反思、商榷与询问。同时最好也写下自己在以前的课堂中就是如何处理这个环节以及这样处理的原因。 第四、记录感悟之处。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要随时记下当时感想、感悟与收获,这不仅利于课后评课、交流,更有利于为进行自主反思提供鲜活的素材,同时也为日后写文章积累第一手资料。 希望各位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同时,挤时间深入班级听课,并认真做好评课工作,真正把新课程理念最终落实到课堂中,从而提升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胡集小学 篇二:听课记录检查小结本次检查总体良好,绝大

高中数学听课记录范例

高中数学听课记录范例 听课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兴城良好的教学风气。那么高中数学听课记录怎么写呢? 一、实例导入课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体验:从阶梯教室前向后走,逐步上升,从阶梯教室后向前走,逐步下降,上下楼梯也是一样。(板书课题:函数的单调性) 二、推出新课: (一)、函数的单调性: 1、观察非典时期每日新增病例的变化统计图,对函数的单调性有感性的认识。 2、学生思考一次函数y=kx+b中,当k>0时,y的值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总结该函数图像中点的坐标规律。 3、单调增(减)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I,区间AI,如果对于区间A内的任意两个值,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在这个区间上是单调增(减)函数。 (让学生思考交流之后,说出增、减函数定义中的关键词) (二)、单调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教师板书,引导学生理解。) (三)、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 1、讲解例1:画出的图像,判断它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分析:画出图形,让学生归纳,并利用定义证明,教师板书。

例题中的注意点:(1)、解题格式;(2)、防止循环论证;(3)、作差同“0”比较。 2、师生共同归纳用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的一般步骤: (1)、取值;(2)、作差与变形;(3)、判断;(4)、结论。 3、讲解例2:求证: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思考证明过程,请完成的小组上黑板板演,其他小组分析纠错,教师做好点拨。) 三、课堂练习:1、P39页1、2、3题。 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知识点,教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1、P39页2、4、5题。 评价与建议 1、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 2、对概念的讲解很细致,教学作用点找的很好。 3、讲解、合作讨论、学生板演、核心指导相结合,防止学生疲劳而影响课堂效果。 4、教学中善于表扬学生、鼓励学生。 5、教学中要更多地深入学生之中,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高课堂效率。 6、这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能搞懂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需要加强。

《环境心理学》

一、单选题 1.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D A.格式塔知觉理论 B.生态知觉理论 C.环境知觉理论 D.概率知觉理论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城市的旧仓库经装修改成艺术家工作室,这一现象可以用()理论加以解释。C A.唤醒理论 B.环境负荷理论 C.行为场景理论 D.行为约束理论 3、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A A.认知地图 B.评价地图 C.格式塔心理学 D.公共意象 4、()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A A.情绪 B.激动 C .唤醒行为 D.兴奋 5.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A A.认知地图 B.评价地图 C.格式塔心理学 D.公共意象 6.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称之为()。B A.评价成图 B.认知成图 C.评价地图 D.认知行为 7.()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是相互关联并同时发生的。C A.警戒 B.激动 C.应激 D.衰竭 8.直接支持使用活动和使用者工作绩效的建筑因素通常称为()。B A.建筑的协调因素 B.建筑的功能因素 C.建筑的形制因素 D.建筑的社会性 9.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A A.空间行为 B.人人空间 C.私密性 D.领域性 10.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和信息控制。B A.前进 B.退缩 C.懦弱 D.勇敢 11.()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B A.触觉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12.下列四个人中,()不属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C A.惠太海默 B.考夫卡 C.林奇 D.苛勒 13.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有五种要素组成,其中包含三方面内容,()不属于其中所包含内容。D A.同一性 B.结构 C.意义 D.方法 14.()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A

二年级语文听课笔记

1.拾贝壳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广泛兴趣。 2 正确认读9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5个生字。 3 积累课文中的描写贝壳的有关语句,能背诵课文的第四、第五节。 5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以及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像,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多媒体画面:大海退潮了,潮水声、海鸥的鸣叫声,让学生进入情景,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1 师:退潮了,海边来了一群孩子。出示课文1、2小节。 2 用兴奋、高兴的语气读这两节。范读,指名读,小组读。 3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吗 出示课题:拾贝壳(学习生字:拾、贝、壳) 二学习课文 1 瞧,他们看见了什么(多媒体演示:海滩上许多银光闪闪的贝壳。) 在课文中找出这一节读一读。学习生字:彩、腰。 你们见过贝壳吗

2 将实物贝壳分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说说你对贝壳的感觉:(形状各异,五颜六色、里面光滑……)表扬观察仔细的同学。 3 多媒体:扇贝的壳 你们看,这就是孩子们从海边拾回来的贝壳) 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说明原因。(从它的形状看出像一把打开的骨扇。)师:课文里也写到它了,找到这一节,读一读。 出示:看,一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骨扇,真漂亮! 学习生字:扇。指导朗读。 4教师过渡:扇贝的壳,送来大海清新的风。大海不但为我们送来了清新的风,还为我们送来了清脆嘹亮的小喇叭声。 5 出示螺丝壳,想一想,它像什么 6 出示句子:瞧,一只细长的螺丝壳,像一只张着嘴的小喇叭,真逗人喜爱! 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生字:逗。 7 海滩上的贝壳使孩子们爱不释手,小声读6、7小节。体会孩子们依依不 舍的心情。学习生字:帕、摸。 8 出示练习(课后练习1)。 9 媒体出示五彩的贝壳,学着课文中的样子,选一种你喜欢的贝壳说一说。 10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积累词语。 1 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手的动作的词。(拾、摸、拣、摆) 2 读词语:贝壳、五彩、扇贝、逗人喜爱、手帕 四总结。 1 贝壳传递着海滩上美丽的故事。我们虽然没有去海边拾贝壳,但这些美丽的贝壳却把我们带到了海边,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2 齐读课文。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空间设计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摘要:应用环境心理学学科理论对居住小区进行调研、分析,解析户外环境与人群 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之间人们行为模式的差异与联系,探寻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户外空间的需求,寻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心理需求的途径。也就是说 对于一个建筑师或规划师,对规划和建筑必须要考虑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必须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我们的建筑规划当中。 关键词:环境心理;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年龄层次;行为模式;公共空间;行为心理;空间形态;健康住宅 引言 随着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居住区空间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重要的卖点之一。因此建筑设计项目中越来越重视对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的考虑,“以人为本”成为首要设计思想。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应用在居住小区实践设计中的研究正迅速发展。设计师充分考虑人的各方面需求,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达到设计的目的,从而做出成功的环境设计。本文通过对南京蓝山国际公寓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一、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及其有关理论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它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场所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方面。应用最多的五条理论依次为:环境感知理论、私密性需求、领域性特征、个人空间尺度理论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1. 环境感知理论 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从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感知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人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和评价公共景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环境的感知又有所不同。 2. 私密性需求

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 时间:2009-4-22 听课学校及班级:××小学二(4)班 课题:18鸟岛 执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18鸟岛” 二、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对鸟岛的初步认识、整体感知)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了解鸟岛在什么地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 师引导理解“陆续”并说一句话 师:这些鸟是来干什么?(生答) (课件出示)片段,第二自然段,反复品读,悟出“鸟多”(板) 3、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片段) 全班齐读,学生分句,逐句学习 引导学生理解“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请几个学生到台上演示) 悟出“窝多”“蛋多”(板)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教师再范读的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闭上眼睛想象(如果你来到小岛上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或糟糕的事?) (2)指名说 四、课堂延伸,实践拓展 1、师扮不文明的游客,生有礼貌的劝说;

2、师扮记者采访岛上的小鸟(生扮演)。 五、总结升华 1、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鸟、护鸟。 2、师范读全文、生齐读;师示范背诵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背诵。 板书: 18 鸟岛 鸟多 爱鸟、护鸟窝多鸟是人类的朋友 蛋多 年级三年级 学 科 语文 教 师 白丽 清 时 间 2010 年4 月13 日 课 题 《金色的蒲公英》 教学过程

课堂回顾: 一、导入环节 教师说一则谜语让学生们猜:“小伞兵,真神勇,飞到西,飞到东,飞到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生根茎。”学生齐答:“蒲公英”。 (激趣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气氛。) 教师板书课题《金色的蒲公英》 教师就板书的课题进一步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由题目自然地过度到文章的内容,衔接紧凑,自然) 学生回答:蒲公英的花是金黄色的。等等…… 教师提问:本课的题目就是金色的蒲公英,它又是在讲怎样一件事情呢? (引导学生激发阅读兴趣,探究课程内容。) 二、初读课文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同时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 (将学习的主动性让位于学生,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小黑板 1、检查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没有? 叙述严肃虽然鼓励戏剧玫瑰明媚练台词打卷不厌其烦 找一个同学试读词语,再找其他同学判断他读的是否准确。 (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正音,示范朗读,再让学生分读、齐读。 (加深印象,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 2、找出多音字 教师让学生提供自己所找到的多音字:角散冲背看没给 (完全是学生自己找出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3、教师提问:这节课的生字,哪些是容易写错的?找学生自己指出来。 肃铃练振虽励 学生自己指出,并说出容易写错的原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是学习的真谛)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是你不能理解的? 学生找出:不厌其烦意味深长漫不经心 教师找学生试着理解回答词语含义,最后再提供正确的解释。(充分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精神) 四、细读课文 1、15个自然段落,找15个同学一人一段,分段朗读。教师总评朗读情况,对读不准的词语正音。 (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再读课文,回答问题: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件事? 学生回答 (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总结及语言表述能力) 教师结语:总结本课学习目标。预留问题:对于女儿遇到的问题,妈妈是如何开导她的? (回到教学目标上,出色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留下问题,为下节课的深入探讨课文做好铺垫) 小学教师听课记录精选一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教学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五年级数学听课笔记.doc

五年级数学听课笔记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 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数学听课笔记-2[/page]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练习 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环境心理学豪华版

环境心理学 (根据十六周课堂录音整理) 1.注意(P6)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者缺一不可 2.生态知觉理论(P43) 生态知觉理论由吉布森(J.Gibson)提出,其强调两个要点:(1)环境的提供、(2)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 吉布森认为,生态知觉是心理主体有机的整体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环境呈现其功能特征。所以在相关工作上,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情感反应,注意环境潜在的生态意义。 3.知觉定势(P9)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4.表象 表象概念的含义:(1)再现性(2)对象性 意识活动中的意向性,表象是其前提及根本保障,在表象当中可以回应、讨论、判断一些事情,纠正错误。 5.环境认知(P68) 主要内容:环境中定向、找路、寻址、判断距离和时间长短。 6.应激、应激源(P129) (1)灾变事件:是势不可挡的应激源 (2)个人应激源:指引起应激的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3)背景应激源(Lazarus&Cohen,1977):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 7.评价噪声的三个因素(P150) (1)响度(2)预见性(3)控制感 8.关于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P321) (1)超载假设 (2)城市环境应激 (3)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 (4)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综合分析) 9.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P282) (1)动作性行为习性 (2)体验性行为习性 (3)认知性行为习性

10.场所的概念基础 (1)地方性(2)人员活动(3)空间特质 11.个人空间的作用(P175)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起着自我保护作用:避免接受过多的刺激,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弥补私密性的不足,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 12.霍尔·个人距离(P178) (1)密切距离:0-0.45m (2)个人距离:0.45-1.20m (3)社会距离:1.20-3.60m (4)公共距离:3.6-7.6m 13.图式 图式是动态的认知架构,换句话说,是心理建构的过程。是在知识、经验、动作、习惯等心理机制上长期形成的。 皮亚杰通过图式的核心概念,并在同化、顺化、平衡三个观念的支持下,提出了在发生认知理论上的基本框架。 同化:认知结构的充实、完善 顺化:内部图式的变化产生的适应 平衡:同化与顺化的协调统一 14.概率知觉(P39) (1)概率知觉由布伦斯维克(Egon Brunswik)提出,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2)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 布伦斯维克把个人的环境知觉比作透镜将光线聚焦的过程,个体的心理将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接收、过滤、重组、聚焦,使之成为整体。 他还认为,来自环境的刺激具有不同的有效性。有的刺激比另外一些提供更准确、更可靠、更有用的环境线索。所以,为了提高对真实环境的判断概率,需要对相对可靠性进行区分、排列、作出判断,并且积累相关的环境经验。 15.唤醒水平·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P126) 在从事某项任务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过低过高都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效率,且容易发生错误。所以,在唤醒水平处于适当水平,也就是环境刺激适度时,才能达到最好的绩效,这种适应水平我们也称之为最有唤醒水平。 16.私密性(P183) (1)私密性是体现出个人空间的保持要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 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退缩和信息控制。 退缩:个人独处、与其他人亲密相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 信息控制:匿名,即不愿意别人对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藏,如人们常说的隐私权,当然不包括对罪犯的隐瞒;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不速之客。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完整版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五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脚印》 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 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 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 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以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为例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 的影响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 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 寻求最佳刺激, 再根据心理需求, 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意象场所精神 环境,是近年来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人类的应用科学避免不了这种趋势,与环境相关的这类科学的传统目的是帮助人类适应所处之环境,现在则需要进一步帮助人类去创造一个满足他们需要的栖息之地。环境心理学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绿地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因此, 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在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比如:格式塔、透镜论、攻击论等。环境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纸上谈兵的学科,更应该注重它的真实性,下面我就以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为例,浅谈一下环境心理学在生活与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一、研究对象概述 重庆文理学院现占地面积1921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自然生态型的星湖校区位于永川区卫星湖文化旅游区,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是省级“园林式单位”

二、校园环境认知与体验 现代高校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而且有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这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规划蓝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在此中的应用使校园景观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高校周围的环境。 随着众多高校新校区的建立,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与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校园中的教学、交往和生活的空间,从理念、形式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和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理论学科,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就景观设计而言,大学校园属于中等尺度的环境,具有使用者相对固定,使用规律简单明确,组成元素完整等特点。环境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地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及其应用在此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把握好校园的空间意象,塑造出尺度适宜、环境宜人、变化丰富的多层次户外空间环境,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行为场景 意象指的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而校园意象则是指使用者经历了校园空间环境—行为作用的过程,产生的在记忆中重现校园环境的形象。具体的校园空间环境意象可以说是“校园认知地图”。通过综合校园使用者的认知地图有助于我们得到公共意象,解决众多相关问题。特别是创造具有易识别性的空间,包括认知距离和空间定向。校园环境的体验不同于认知,它是刺激在场或间接刺激之后发生的,会持续一段时间,并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根据环境体验的原理与特点。人们偏爱复杂的刺激。这里的“偏爱”是指对于含有复杂性信息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然这种复杂性应该是整体的,有组织的“复杂”。 意象空间结构 (1)方向 校园方向以东西向为主 导,南北向为辅。这主要是因 为教学区相对于学校宿舍为 东西向分布。 (2)核心与层次 校园公共意向范围中有 一个核心——以星湖广场为 核心向两侧的教学区和生活 区辐射形成层次。 (3)架构模式 校园通过香樟路和各支 路交叉,形成三大组团——教学区、宿舍区和运动区。另外还有小的分区如娱乐购物区,健身运动区,教职工生活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