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92页,全站免费】

2018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92页,全站免费】

2018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92页,全站免费】
2018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92页,全站免费】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1 神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本文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神鸟的聪明,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板书: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ⅹ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

板书设计:1 神鸟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教学反思:

2*格萨尔王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⑶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⑷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⑵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⑶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三、学习反馈:

(一)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找代表,反馈分段情况。

(二)感受英雄形象

1、教师;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

2、交流反馈:⑴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⑵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

(三)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

⑴学生朗读唱词,

⑵教师;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四)思想教育升华

农历去年冬,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大受雪灾时,党和政府、人民是怎么抗雪灾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关心、爱护人民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一些抗灾人员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英雄?

⑴学生回顾,讨论。(提示国家领导亲临灾区、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各部门派出人力、人们伸出热乎乎的双手……)

⑵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诣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热心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领导是关心、爱护人民的领导,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受我们爱戴和拥护。

三、课堂小结

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位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四、作业

1、收集本课词语。

2、搜集和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板书设计:2*格萨尔王的故事

3、冬不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课文描述冬不拉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míng)骏马(jùnzùn)

依恋(luànliàn)匕首(bǐ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板书

生字(易错字)1、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2、王子除害牺牲

3、琴声讲述故事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背诵15、16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阿肯的琴声是怎样使国王了解事情的经过的,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感悟哈萨克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步骤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文章层次,先写什么又写什么。

四、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

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

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

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五、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六、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

七、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

(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板书设计:3、冬不拉

故事琴声

骑着、翻过、涉过、穿过雄浑激昂

安置捕兽夹巧妙伪装

伪装被瞎熊识破低回婉转

王子与瞎熊激烈搏斗音韵铿锵

瞎熊被杀死王子也牺牲了如泣如诉

教学反思:

4火把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饶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难点:

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具准备:火把节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或演示文稿)

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⒊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⒈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⒉指名说说这个拟说。

⒊小组内交流。

⒋集体交流。

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板书设计:

4、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民族服饰、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书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饶精神的象征)

教学反思:

5《刘三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喉”等六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3、听一听刘三姐的山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感受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二)过程与方法

与学生为主体,引导自主探究,以默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以及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

2、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

3、全班同学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汇报初学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新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

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读,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巩固练习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成语

⑴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

⑵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

板书设计:

山歌唱得好

5*、刘三姐人品更好热爱家乡疾恶如仇深受爱戴

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词典的方法理解“粗枝大叶”等成语,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2、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说一说,读一读,练一练,写一写中扎实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浓厚兴趣。

2、感受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情,体会傣族人民用泼水的方式传递亲情、传递友情、传递美好祝福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达到整理资料的两项要求。

2、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

2、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朗读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词典的方法理解“粗枝大叶”等成语,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2、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词典的方法理解“粗枝大叶”等成语,并能搜集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与运用

1、学生自读成语。

2、指名读成语。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不理解的成语的意思。

4、集体反馈

5、指名任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6、教师:本单元的渴望中还有很多的成语,请找一找。

7、教师出示,齐读成语。

8、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在阅读文章是,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那么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

文、查字典或词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些成语。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善于积累这些词语。

二、拓展与交流

1、教师:同学们,本单元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这些故事反映了劳动

人民的美好心灵和聪明才智。你们读了这些故事有些什么想法?我们应该怎样去想呢?首先让我们读一读丫丫他们几个人的话。

2、指名读一读丫丫等人的话。

3、指名反馈:你从他们说的话重了解什么?

4、引导学生再读丫丫和宁宁的话。

5、拓展练习,让学生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想。

6、学生小组内自由说。

7、教师小结:同学们,读完课文后,我们可以发表对课文人物或者与人物有关的事物的看法;也可

以给课文编写故事。

三、阅读平台。

(一)了解泼水节,激发阅读兴趣。1、教师板书“泼水节”这个名字。

2、教师:你们谁来介绍一下泼水节。

3、教师:这么有意思的节日,让我们赶紧读一读,去感受一下傣族风情吧!

(二)读文,感受泼水节欢乐的气氛。

1、学生自由度短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认真品读。

2、交流反馈。

3、教师:傣族人用水洗去灰尘,消除疲劳,免除灾祸。泼水节的水,是吉祥的水,是幸福的水,是

快乐的水。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们的快乐,读出人们的祝福。

4、齐读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指名读“积少成多”的谚语。

6、学生熟读成诵。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成语和积少成多。

2、给家人介绍泼水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2、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民间故事,你们看有的神鸟,有的格萨尔王,有的冬不拉,有的火把节,有的刘三姐。在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还有许许多多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呢!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故事会,请各组同学来讲讲你们组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谣。

2、提出要求:

(1)讲故事或歌谣时吐字清楚,内容健康、具体。

(2)语气生动、用手势助说话气势。

3、全班交流

4、介绍过程

刚才同学们故事讲的好,能把你们搜集过程或整理过程向全班介绍吗?

(1)组长将填写表格利用投影给同学们看,并进行讲解。

(2)组员补充并说说体会

表格一搜集途径

时间小组成员搜集途径(画“√”)具体内容

采访图书馆

上网读物

表格二整理资料

按主题分类故事名举例

善良、美好的

勤劳、质朴的

勇敢、无畏的

聪明、智慧的

二、各组把找到的民间故事及歌谣作为内容办一份小报,在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编辑、记者、优秀小报。

(出示老师找的歌谣,让学生读一读,出示教师准备的一份小报请同学参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2、懂得续写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应与原文内容一致。

3、故事内容具体,有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

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神鸟》的故事吗?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神鸟”给可汗讲了三个小故事,什么内容,都是歌颂什么,批评什么呢?

3、可汗不甘心失败,他又第四次捉住了神鸟,神鸟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你们现在就是这只神鸟,想想,你准备讲什么故事呢?

二、根据原文,选择材料

1、同桌互相说说(故事中角色是谁?故事内容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请2-3名说说

3、评议:哪些材料选的好,为什么?

4、小结:选材必须与原文意思一致,不能与课文内容脱节。怎样保持一致呢?

要点;(1)歌颂小动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

(2)被主人误解错杀了。

(3)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令人同情。

三、内容具体,情节感人

1、出示例段,请大家修改

2、看来,要使故事情节感人就要有具体内容。

要点:(1)写故事时,要想好这个故事分为几个环节,每一步是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写故事时每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要写出来。

(3)要把感人之处、令人同情之处写具体。

四、写出作文,互相评改

1、学生自己写文

2、读文,学生评议。(按习作讨论平台中的三个问题评议)

3、修改作文,抄写作文

6《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2.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二、过程和方法: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朗读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段,完成作业第一、二题。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猫。知道猫吗?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2、指名说。

3、揭示课题。

(1)如果学生能说得比较细致,就及时予以鼓励:你真会观察!已经学会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样去仔

细地观察事物了。揭示课题。

(2)如果说的只是粗线条的:你们所说的猫如果要老师画出来的话,我就画不出来了,因为你们没有把猫的形象说具体、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么样的。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

5、说说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二、自学课文

1、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联系上下文想想词义。

(2)读读想想:你喜欢这些猫吗?

(3)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

2、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一、二、三题。做完后集体交流反馈。

(2)你们喜欢这些猫吗?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的可爱,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方案一:学生能直接说出“猫的性格的古怪”。

1、知道“古怪”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猫的性格特别,难以捉摸)

2、再反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写了猫的性格的古怪的?

3、集体交流

指名说。每说一处,教师投影出示。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老师、优秀学生的示范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读美,读出感受。(加点词语为教师板书)

A、猫很老实: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B、猫很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凭……也不……、要不……怎么……呢?。

C、猫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不可……。

D、猫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蹭、抓痒、踩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E、猫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也不出:无论……

F、猫很胆小: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G、猫很勇敢:不要说……就是……。

4、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5、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6、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1)比较:(男女生分别读一句)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读出了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指名读这句句子。

(3)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体会“尽职”、“闭息凝视”的含义。

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7、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8、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方案二:学生只是零碎地说猫的性格的具体表现

1、上述教学步骤3。

2、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具体说说。

……

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3、接上述教学步骤5——8。

三、教学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按照上述的方法想想这段主要围绕哪句来写的?(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2、反复读读这段,想想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

3、交流

(1)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2)一根鸡毛,一个线团……耍个没完没了。(顽皮)

(3)……跌倒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4)……撞疼了也不哭。(勇敢)

(5)……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这么小的猫还懂得找地方玩,真可爱)

(6)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枝折花落。

4、尽管小猫如此顽皮,淘气,但我会责打它们吗?(不会)我会讨厌它们而不要它们吗?(不会)为什么?

作者是十分喜欢猫的。

满月的小猫就像一群孩子,他们淘气、天真、生气勃勃,实在太可爱了。

四、读着读着,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些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

五、(本环节看情况而定,如果时间来不及就移入第三教时)老舍先生真不愧为语言大师,他把古怪的大猫和满月的小猫写得如此可爱。

1、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可爱的?(是从逗人喜爱的样子,逗人喜爱的性格,逗人喜爱的动作等等,让人感受到喜爱之情的。)

2、你喜欢小动物吗?说说家里的小动物可爱之处。

3、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的一样,不仅具体,而且真实,这是我们写好“喜欢的小动物”片段的基本条件。

4、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特点,要有重点,要安排好顺序。语言要朴素,多说平常话,像课文里的语言那样,除了写它逗你喜爱的样子、活动、性格之外,别忘了用“喜爱”的字眼儿抒发一下你的感情。

5、学生仿写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6、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6《猫》

说它可是

老实贪玩尽职

性格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勇猛

小时候逗人喜爱

教学反思:

7《珍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了解“我”是怎样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着“信赖”又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为什么笔尖泻下这样的感受。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自己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着句话的理解体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朗读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细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

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

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 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四、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 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 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 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 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与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回顾.拓展、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挂图。 3、学生日记。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 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修正)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最 新修正)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肩上的使命是沉甸甸的,但又是光荣而神圣的。因此,如何搞好九年级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九个多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语文答卷,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九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必须对照新课标,冷静反思、深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得与失,使我们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进而对整个九年级语文教学作出前瞻性的筹划,以便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从而决胜中考。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1.要求学生掌握九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三、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能向老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少部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目的性上不够明确,态度不是很端正,认为语文的学习可有可无,考试时成绩拉不出什么差距,因而不重视语文的学习。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通过教师近两年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学的培养,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高分比例不是很高。由于学科的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压力的加大,语文学科的教学时间就更少,除课堂时间外,学生基本上是不动语文的。再加上本届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基本是2:1,而男生语文方面的能力普遍弱一些,所以本届学生的语文教学,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期学习,让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本册书中的有关知识,并能很好的运用,使文本和学生的思想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发展。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品读语言、搜集并巧用各类资源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场雪》教学反思 潮阳区西胪竹岭小学 黄丽吟 《 第一场雪》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本着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先用一段精美的动画瑞雪图把学生由晴朗的现实引入大雪纷纷、银装素裹的雪境中后,引出本节课要学的《 第一场雪》,并通过学生质疑定标。接着在导学达标环节中,我以学生读为主,先后设计了三次读:一快速读,初步感知雪的特点: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时,雪后景色很美。二精读、研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日如何表现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的大雪。三激情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读期间,我制作了一组配乐雪景图,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观赏中更加对雪的喜爱。最后,我设计了抄、背、画、查、吟的课外拓展训练,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答”为主、学“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始终以学“读”为主、学“悟”为主。学生读:粗略读、研读、激情朗读、配乐读;教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然后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本节课中,我改变过去自己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风,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如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和他们一块读,一块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教师的半扶半放中顺利达标。又如在朗读训练中,我把自己当作孩子们一员,和他们赛读,让课堂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学生真切感受我是他们的学习伙伴。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沁园春雪【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烧、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 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 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 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 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 情,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口口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 的评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 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 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 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嫄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 胸中豪情激

小学语文教案五年级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教案1 一、学情分析的内涵分析 在传统的教师备课观念里,学情分析基本等同于我们经常提到的“备学生” 或“了解学生”这个备课环节.这是把学情分析仅仅当做教师在上课前要完成的一项独立任务来看待,这显然是不够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仍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前的学情分析方面,但这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备学生”,从学情分析的内涵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与“备学生”的区别.学情分析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 任何学习者在进入新的学习过程时,都会带着其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即学生的起点水平.对学生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的细致分析,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起点,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有直接的影响.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需要,即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析学生的不同数学学习思维路径 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不同学习风格,会导致思考同一问题时的学习思维路径不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风格也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为何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基于对学情分析内涵的研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情分析对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即论述教学设计为什么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一)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起点的基本前提和手段

2018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 教学计划:陈孟群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15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认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安排 9.1-9.6 1、窃读记(2)机动(1) 9.7-9.13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 3、走遍天下书为侣(2) 4、*我的长生果(1)机动(1)△1黄果树听瀑(1) 9.14-9.20 口语·习作一(3)回顾·拓展一(2) 测试(1) 9.21-9.27 5、古诗词三首(2) 6、梅花魂(2) 7、*桂花雨(1)8、*小桥流水人家(1) 9.28-10.4 口语·习作二(3)国庆节放假 10.5-10.11 国庆节放假回顾·拓展二(2) 10.12-10.18 测试(1)9、鲸(2)10、*松鼠(1) 机动(1)△2斗笠(1) 10.19-10.25 11、新型玻璃(2)12、*假如没有尘土(1) 口语·习作三(3) 10.26-11.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让学生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理解 1.齐读课题。 2.“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给它加上引号? 3.莎士比亚曾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作者把书比做“长生果”,与莎士比亚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了解“阅读提示”的内容 1.默读“阅读提示”。 2.交流: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体会。 3.“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有什么帮助? 下面我们就结合提示中的问题来自学课文,理解感悟。 三、围绕提示问题,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3)写一写,在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旁边写出体会。 2.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教学建议: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默读、浏览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文章主线,在细读深思中了解作者的感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 3.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四、全班交流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写:《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2.作者在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句子。)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构思别出心裁内容与众不同情感真实细腻借鉴模仿创造) 3.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并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不仅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还要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描写自己读书的句子,体会她是怎样读书的,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囫囵吞枣如醉如痴) 4.有感情地朗读打动自己的部分。 五、学习和借鉴读写方法 1.作者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2.作者在写作文方面有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3.交流:谈谈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写作文的经验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帮助? 六、总结全文 七、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津津有味→ 废寝忘食→ 囫囵吞枣→ 如醉如痴

小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全册的教案

小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全册的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 3、认识本课3个生字,抄写课文中描写花买美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

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汇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 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小学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落花生》教案 一、述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讲述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在学习上,五年级的学生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我认为教学老师应该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三、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1、教学目标: A、帮助学生们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B、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C、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注: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2、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3、教学难点: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四、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a. 认识“窃、腋”等7 个生字,会写“窃、炒” 14 个等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 词语 b.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 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课前发 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 自学生字新词. 3.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 .整体感知 1.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 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 ,感受渴望 1. ____________________ 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描 写“我”是怎样“窃 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 重 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 却把自己比作“饿狼” ,那样“贪婪地读着”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

(完整版)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语文试卷

学校二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语文)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 .汲取(j í) 轻觑(q ù) 嗤笑(ch ǐ) 絮絮叨叨(x ù) B .尴尬(g ān )脊梁(j ǐ) 佝偻(g ōu ) 前仆后继(p ū) C .恪守(k è) 麾下(hu ī) 广袤(m ào) 自惭形秽(su ì) D .宽宥(y òu) 窗棂(l íng) 坍塌(t ān ) 锲而不舍(qi 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旁骛 恣睢 拮据 大发雷霆 B .亵读 涵养 积攒 相得益彰 C. 褴褛 濡养 惊骇 眼花瞭乱 D. 箴言 愕然 弛骋 郑重其事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06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 了。 B.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他们讳莫如深.... 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察,对人生万象的感悟。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 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 的成就。 D.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 ,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因沦落深山而自弃。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你不敢轻视了静坐于酒馆一角独饮的老翁或巷头鸡皮鹤首的老妪,他们说不定就是身怀 绝技的奇才异人。 B .一个天使般的微笑若能化解一个人多年的苦闷,就应该是无价的,也应该是解决困境的 有效方法之一。 C .“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 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D .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对此,我们必须要 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5.古诗文默写(8分)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解读: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的吹响,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着“走进西部”这一专题进行编写的。这一组教材共选编了4 篇课文,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西部的神奇,西部的开发与建设,西部的昨天和今天。比如老舍的《草原》就描绘了内蒙古的草原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丝绸之路》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那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中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白杨》则通过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与子两代人的交谈,借助白杨,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在艰苦的条件下,西部建设者们攻克难关创造奇迹的经过。 本单元以走进西部作为专题进行研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了解西部,培养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走进西部》,课后安排了阅读连接,此外教材还安排了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训练项目,再回顾与拓展中设置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为同学们的知识拓展搭制了平台。学习整组教材,学生既要把具体的景、人、事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还要借助一些课外资料认识西部,了解西部,加深对西部的自然风光及建设者热爱之情。所以在整组的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多方位、多渠道的了解西部,还要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句式及语言的优美,提高理解语言及写作的能力。

2018语文版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必背课文

2018语文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必背课文1、词两首(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第 1 页共4 页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雄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4、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7、诗词五首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第 2 页共4 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设计 ---天堂小学杨顺国 一、教材分析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重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难点) 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

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三是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情景教学法。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 出示反应戈壁滩风光的图片,课堂放给学生看。 师:本单元我们了解了空气清鲜天空明朗的草原,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充满西域风情的戈壁,请同学们欣赏图片。 2.师:请你谈谈对戈壁滩的感受,同学们从课本中找出描写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