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胜祥-中国经济心理学的现状与出路_关于心理学在中国经济学领域应用性研究的思考-2008

马胜祥-中国经济心理学的现状与出路_关于心理学在中国经济学领域应用性研究的思考-2008

马胜祥-中国经济心理学的现状与出路_关于心理学在中国经济学领域应用性研究的思考-2008
马胜祥-中国经济心理学的现状与出路_关于心理学在中国经济学领域应用性研究的思考-2008

中国经济心理学的现状与出路

———关于心理学在中国经济学领域应用性研究的思考

马胜祥Ξ1 周景辉2 李佳健3

(1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050061)(2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0081)(3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

摘 要 经济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解释社会经济行为的应用性科学,是深入社会大众的显学;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心理学仍偏重于实验室或西方式的研究,似乎与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有点脱节、在某种程度上既偏离了经济心理学的宗旨,也让世人觉得它似乎有点虚无。本文通过对经济心理学产生、发展和现状的探讨,试图呼吁众学者回归经济心理学的创建宗旨,像其他学科一样走出一条中国经济心理学的发展之路。关键词:经济心理学 现状 出路

1 问题的提出

经济心理学也称行为经济学,是一门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在复杂的、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行为人投资、决策和客户满意度效应等经济现象的科学,是经济学和心理科学的交叉。在我国,对经济心理学的研究起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近20年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仍徘徊于对西方理论的演绎、西方研究方法的印证和研究对象的模仿,而现实中国的诸多现象,如贪污腐化、决策失误、豪赌、狂赌、见利忘义、为富不仁等犯罪行为、经济现象、经济行为,亟需从心理学的角度、从非理性经济人的角度解答人们的疑惑,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予以诠释,走中国特色的经济心理学之路。

2 经济心理学产生与发展

经济心理学源于1902年法国心理学家G abriel Tarded 的

著作“La Psychologie economique ”的问世,随后得到了G K atona (1951)和Paul Albal (1962)等的继承和发展,先后称为“心理经济学(考托瑙)”、“经济和社会心理学(雷诺)”以及“经济社会心理学(帕尔马德)”,早期阶段由于只是少数心理学者的兴趣之一,研究缺乏共同关心的问题和特定的研究对象,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得到人们认可。20世纪80年代,由于西方非主流经济学思潮对古典经济学赖以存在的“理性经济人”的冲击,人们开始了对经济行为中人的非理性因素的探索,至此引起人们的兴趣,进而迅速演变为具有学科结构化形式的知识体系;至2002年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 ahneman )和弗农?史密斯(Vernon L.Smith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心理学开始引起世人的关注。

经济心理学将研究对象分为判断(J udgment )和选择(Choice )两类。判断是人们在预测某事物发生概率的时候,整个决策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而选择是预测人们在面对多个可供选择的事物的情况下,又是如何挑选的?关于判断和决策的研究成果,主要用于分析、解释人们在投资、决策、消费领域的交易行为。在经济生活中,判断某件事物发生的概率,如某项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人们在思考并对这些问题做

出回答(决策)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对该事物发生风险的概率做出判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判断结果是相差很大的,这不单单是经济的、理性的行为过程,也存在情感的、非理性的行为判断,如:人们有时候舍近求远去某银行存款、去某证券公司开户交易等;而对经济犯罪行为的研究发现,犯罪当事人同样存在理性和非理性的决策心理,在持续的犯罪(决策)过程中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而这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发生了偏离。如传统偏好理论(Preference Theory )在解释人们的选择行为时,往往假设人们的偏好与参照系数不相关,例如,假设某一变量是不变的(实际上时刻在变化)、个人的选择不受已有资源(财富多寡)的影响(实际上是财大气粗,豪赌、狂赌)等等;并假设,只要被选择项的实质内容不变化,人们不会因为选择项表面描述的改变而改变选择偏好。但是实际生活中却远远不是如此,人们的很多选择行为都存在与这些假设不符的现象,如,改革初期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期望先富人群能够帮助穷人致富,即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之路,其结果却是:先富者仍然是“惜财如命”,甚至于“为富不仁”;另一种现象是,人们在做某项选择时会受到很多与选择本身不相关的因素的影响,如对两件物品的评价,在共同判断和分别判断两种情景下,人们有时会发生不同的偏好反转,单独评价与共同评价会得出有差异的结论……而现实生活中,当权者不惜“抛弃原则”、“以身试法”的现象更是令人深思,号称“天下第一秘”的原河北省委秘书、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真的疯狂敛财,在某种程度上也让人们对理性“经济人”的假说产生怀疑———有时候人的选择和判断的确是非理性的。

经济心理学认为,人的偏好是一组可以事先确定的无差异曲线。人们的偏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与被选对象本身并不相关,如问题描述的方法(消极描述和积极描述)、评价的不同方式(共同判断和分别判断)等,并将这些会发生偏好反转(Preference Reversal )的、难以事先确定的选择

过程,称作“构造偏好”

(Constructing Preference ),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经济理论做出修正。

由于经济心理学在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解释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并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经济现象的分析、预测和研究中,侧

Ξ通讯作者:马胜祥。E 2mail :ma —sx01@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959771.html,

166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31(1):166-168

重于研究人们在不确定性情形下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过程。有人认为她“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了传统的纯理性经济分析对现实生活中经济现象解释的乏力或不完全满意,从而拓宽了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视野,并使经济理论对经济现象的预期和解释更为科学、完整,决策者经济政策的制定更为合理”。Ξ

3 中国经济心理学的现状与出路

3.1 经济心理学的现状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学界前辈开始对这一领域研究,近20年来,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随着中国证券市场波澜壮阔的发展,经济心理学开始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称为“行为经济学”),尤其关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颇多,如对证券市场周末效应的研究、证券市场与政策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研究、证券市场噪音的研究等,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予以了解释。由于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者多为主流经济学者或者纯粹的经济学者,对诸多现象的解释多从经济学的角度予以分析、阐述,虽然也有所谓的理性和非理性之分、情感与理智的判断,由于沿用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程度如何不能进行有效的量化分析,似乎缺乏严谨、科学的论证,其结果略显“牵强附会”、甚至于“模仿作秀”。而真正的心理学工作者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热衷于实验室研究,无暇顾及这些热点问题,他们在研究方法上,多拘泥于对西方理论的实证和演绎,缺乏创新和结合国情的针对性。结果导致有学者把她(经济心理学)归类为金融研究的边缘科学———行为金融学,认为经济心理学者只是发现了金融市场中的一些特异现象,而非一般的规律。

3.1.1 研究方法过于抽象和理论化。一方面,由于经济心理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研究者的学科背景要求也较为严格,如经济学背景、心理学背景、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经济心理学难以走向社会,让社会人认可和接受,进而难以成为一门显学;另一方面,众学者们在孜孜不倦的热衷于实验室研究的同时,由于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研究、不能结合经济现象或者只是片面地结合经济现象,不能客观公正的解释社会经济现象……,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心理学的大众化,以至于人们在谈到经济心理学时,认为她只是一门虚有的学科,好似空中阁楼,只适宜于在象牙塔内生存,难以承受社会实践的验证,难以承担应用性学科的重任。如何将经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显性化、研究对象社会化、研究结论通俗化,应该引起各位经济学者和经济心理学者的重视。

3.1.2 研究目的过于模糊、研究思路缺乏创新。经济心理学是研究经济问题、解答和诠释经济现象的应用性学科,也正因为此,她才从单纯的心理学实验室研究走向了社会、走入人们的经济生活,走向了与经济学的交融。但是中国经济心理学却与它产生的宗旨有些出入———陷入西式研究的泥潭:教学与研究偏重于介绍国外的文献、理论和研究成果,体现在研究的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的对象方面也模仿西方;很少有中国人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没有立足于中国的客观实际需求、儒家文化;缺乏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教育

与研究体系缺乏中国特色;缺乏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目的性研究;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以(国)人为本。

近几年来,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有所改变,仍然没有跳出“西式研究”的框架,德高望重的大师们难以突破传统的西方思维方式面对现实问题,年轻的心理学子们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勇气,不敢也不想跳出原有的框架,唯恐越“雷池”半步;与此同时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经济心理学却难以为投资者、决策者、行为人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和应用性指导;难以结合经济现状洞察经济发展的未来和探悉人们的各种心理活动、难以解答经济活动中人们的两难选择;难以解释经济转轨时期人们心理变异的轨迹……,没有能够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走入大众生活;人们对心理学的认识仍旧停留在“过去”,对经济心理学的认识更是肤浅,更有甚者,虽了解心理学却未知经济心理学,更谈不上行为经济学……;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是经济心理学者的悲哀,也许是整个学科的阵痛和难以发展之痛。3.2 经济心理学的出路

3.2.1 步入社会生活、融入经济领域、走现代经济心理学的之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心理学研究热衷于实验室的研究,没有或者基本没有涉足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以“虚无”的感觉;这既有心理学自身的问题,也有传统经济学实力太强的原因,如2007年初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指数上涨过快的讨论,引起部分“经济学者”关于股市“泡沫”的争论;2007年5月份印花税调整,导致指数跌幅达20%,有些股票跌幅超过40%,以及疯狂炒作ST股票……等等现象,本应是经济心理学的研究强项,可经济心理学领域的各位学者却无动于衷,而纯粹经济学者的解释又哗众取宠、难以服众。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类似这种需要心理学者解释的社会问题在未来将会有很多,如果心理学者还滞留于所谓的“心理学”研究,其过程可能是“自得其乐”,结果却是“独乐乐”,难以与人“同欢乐”,不仅难于发展、延续经济心理学的生命、难以继承和发展学科的宗旨,极有可能影响和导致本学科的发展停滞或是倒退,更谈不上发展与壮大;基于经济心理学的产生宗旨,经济心理学亟需走出单纯心理学的研究怪圈,步入社会生活、关注经济问题、注重经济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关注经济学难以完全解释的经济现象,与经济学者一道同舟共济、共解难题;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者们既需要耐心、需要谦虚、又需要勇气、需要“借势”,因为近20年来,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学已经深入社会、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社会大众的“显学”,人们对经济学的认识和信任度已经根深蒂固,尽管也有许多问题单纯靠经济学难以解释清楚,(如证券市场“赌博论”、“泡沫论”和政府官员的“高位腐败”、先富人群“为富不仁”、“富贵淫乱”等等大讨论不欢而散),由于人们对经济学的认可,可以原谅她;而心理学只是近几年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经济心理学更如蹒跚学步的幼儿,只能韬光养晦、谨慎谦虚;如果在这一时候就想与传统的经济学“一争高低”、“华山论剑”恐怕很难,为此,心理学尤其是经济心理学者应该先学会生

Ξ《行为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马胜祥等:中国经济心理学的现状与出路167

 

存再考虑成长:一方面应该积极主动地邀请经济学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参与到经济心理学的研究中来,请他们评判经济心理学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像“小弟”尊重“大哥”那样真心地请他们“指导”;虚心地向他们“学习”,赢得他们的同情、理解,进而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关爱;另一方面经济心理学者也应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经济现象的研究领域中去,探讨经济发展中的非理性现象,借机“拾遗补缺”,与经济学者打成一片,在适当时候“曝光”自身,引起社会大众的兴趣和支持。3.2.2 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走出一条适宜于中国的经济心理学之路。当今部分经济心理学者借助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开展对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和决策行为的研究,是一种可贵的尝试,但是,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强项,我们心理学者对之的研究只能从属,却难以引起社会人的关注;而在证券市场之外,诸如结合我国特有的不完全市场经济、儒家文化的特殊背景开展客户心理和消费偏好的研究、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意向和居民消费偏好的研究、服务领域的客户感知、决策行为和客户满意度的研究、新产品开发市场效应的研究、政府决策行为的不确定性研究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等等,却是单纯经济学者难以顾及和较为陌生的领域,目前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尚是一块没有开垦的处女地,希望各位心理学和经济心理学者共同尝试。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应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推广、走出单纯理论化的学

院派研究,更有利于心理学与经济学、决策科学研究的结合

———共同推动经济心理学的发展,使之服务于经济建设,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贝克尔.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2郭秀艳等.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高鸿桢.实验经济学导论.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4陈惠雄.快乐原则:人类经济性的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5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二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6薛求知等.行为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7罗伯特?希勒.非理性繁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詹姆斯?蒙蒂尔(Jamers Montier )著,赵英军译.行为金融:洞察非理性心理和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Campbell ,J.M.Lettau ,B.Malkied &Y.Xu.Have individual stocks become more volatile ?Journal of Finance ,2001:5610

Chan ,L.,J.K.Chan ,N.Jegdeesh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959771.html,konishok.Earings quality and stocks return.University of Illinois Working Paper ,2001

11Choi ,J ,&D.Z iebart.An examination of bias in management earings forecasts.University of Illinois Working Paper ,200012

Cornell ,B.

Valuing Intel :A strange tale of analysts and

announcements.UCLA Working Paper ,2000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hinese Economic Psychology

M a S hengxiang 1

,Zhou Ji nghui 2

,L i Jiajian

3

(1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2Shijiazhu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Shijiazhuang ,050081)

(3Construction Bank of China ,Hebei Branch )

Abstract Economic Psychology ,an applied science which applies psychological methods and theories to the study of socio 2economic phenomena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socio 2economic behaviors ,is avery popular kind of apparent science.However ,contemporary economic psychology in China lay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lab or western 2style research ,seems to be detached from the hot issues in social economy and deviate from the general purpose of economic psychology ,and sounds a bit elusive to people in general.Basing on analyzing and probing the birth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nt research state of economic psychology ,the authors try to appeal to scholars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go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and braze a trail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psychology.K ey w ords :China ,economic psychology ,problems ,solutions (上接第162页)

A R evie w of R esearches on the Dimensions and Measure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Meng Xiaobi n ,W ang Zhongm i ng

(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sumed up the key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i.e.innovation ,risk 2taking ,and initiative ,as well as the multi 2level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nd their research approaches.Secondl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various perspectives of entrepreneurship ,the entrepreneur traits theory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theory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theory and social network theory .Finally ,it presented the key dimensions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model and its measurements based on the various entrepreneurship perspectives ,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s of future research.K ey w ords :entrepreneurship ,conceptive dimension ,measurement

168 心 理 科 学

经济心理学书籍

经济心理学书籍 以下是关于经济心理学书籍,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本书就是舍默研究的最佳呈现。他用进化论阐述了市场(经济的载体)发展的过程,然后用心理学剖析了市场内部所发生的经济行为背后的本质;市场是进化的,随之进化的还有人的行为,而这些进化的行为让市场具备了某种“心理”。舍默就是在这个经济学、进化论和行为心理三条线的交叉口,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经济行为的方式。虽然我们还不能说,舍默将开创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但在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最开始研究前景理论时,谁也没有预料到他们会有后来的斐然成绩。 反向意见——期货市场盈利的心理分析 这是一本关于揭示期货市场盈利的心理分析的专著,作者在本书中揭示了期货市场内在的运作过程,阐述了在期货市场交易者中占主流影响的观点——与其他任何因素相比,心理才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他以实事求是的风格,清晰地表明可以使用市场心理来编制多头指数——这个市场行情的数量指标可以用来作为价格预测的基础,比以基本面或技术分析为基础的预测更加精确。 ·

金钱心理学——为何金钱令人又爱又恨 为什么有人成了富翁,而另一些人终身受穷?为什么有人成为守财奴,而有人会从捐献中得到比获得金钱更多的快乐?为什么有人成为赌徒与挥霍者,而又有人成了企业界大亨?这部引人入胜的专著对以上有趣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金钱与权力、遭德与纳税、财富与自尊等诸多方面作了研究。这部跨文化综合性著作融多学科资料于一体,收入了当前最新材料,一定会引起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以及商业界和经济界人士的浓厚兴趣。 本书使用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说明方法,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我们不仅可以从书中了解到自己的金钱观念从何而来,还可以学会更好地处理家庭的金钱关系,更好地帮助孩子面对金钱问题。 当代经济心理学 自20世纪90年代起,本书作者就带领研究生(硕士与博士生)们开拓了这一新的交叉学科——经济心理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证研究,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方法论与研究方法已日趋成熟。作者指导的研究生们在这一领域的成果丰硕,也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心理学的理论架构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要紧扣一个主题思想:在解释人类社会 ·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

区域经济学 知识点 一.中心地:城市化地区或大都市区内占有支配地位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可以是商店,超市,城市。 二.新产业区:是弹性专精的区域,强调专业化企业之间广而精细的合作,手工技术与现代微处理技术的混合使用,公共和私立部门提供广泛的商业服务。强有力的非正式或制度化地调节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 三.城镇规模体系理论: 定义:指以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种规模不同特点各异而又互相关联的城镇组成的空间系统,城镇规模分布是一个区域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 特点: (1)关联性。城镇体系的关联性是指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有着合理的分工和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关联性是城镇体系最重要的特征。 (2)整体性。城镇体系的建立,使得各个城镇之间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网路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整体。 (3)层次性。城镇体系的层次区域之间的科技合作是科学技术在不同的地区转移和再配置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三大类。 四.城乡一体化: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五.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区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极大。如何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呢?区域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

行为经济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的拥抱

行为经济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的拥抱(转) 2008-10-31 19:35 有个例子:如果你对某一个美女一见钟情,而你再见到她时,当她回眸一笑,你立刻就会意思到她是看上你了,使你立刻感觉到有一(一厢情愿)到二(情投意合)的转变。但旁观者就不会这么认为!正所谓‘旁观者清“嘛。也有可能她那一眼是在鄙视你呢?(我就遇到过这中情况)。 所以心理有可能影响你的行为。 言归正传,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请把你家里的电话号码的后三位数写下来。 请你猜一下,在历史上,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年代数字比你家电话号码的最后三位大还是小? 最后,请你猜一下,西罗马帝国是哪一年灭亡的?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你一定不记得西罗马帝国具体是哪一年灭亡的(事实上,很多历史系的学生也不清楚)。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你对第三个问题的猜测会受到第一个问题的影响。 经过大规模的测试,行为经济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电话号码后三位数字大的人,其猜测的年代普遍要大,而后三位数字小的人猜的则小。原因在于,电话号码相当于一个锚,在很短的时间内,它

对我们的思维起到了锚定的作用。如果你在北京的秀水街或其他服装市场买过衣服,你一定能体会到锚定的作用,你的还价在很大程度上被卖主出的高价限制住了。上面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对行为经济学有初步的了解。 与传统经济学不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包括人的心理、认知和行为,而不仅仅是物的经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在国外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之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赫伯特·西蒙(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了“有限理性”。他认为—— 人并非是全知全能的,人类决策的特点是有限理性,以“满意”为原则,情境对决策能产生显著影响。 西蒙的观点常常被认为是行为经济学的渊源之一。 在学术界,真正引起震动的是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系统阐述了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表明人的行为会系统性地偏离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这一观点对主流经济学形成了挑战。 自从卡尼曼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此时特沃斯基已逝世,因此未被授奖),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基础_丹尼尔_卡尼曼和弗农_史密斯

学术人物 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基础: 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 * 张燕晖摘译 中图分类号 F069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和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 )荣获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此文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网上发布的信息摘译而成,详情请查看http : www .nobel .sc economics laureates 2002 ecoadv02.pd f 。 ① 新的矩形数据集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比如那些在2000年授予赫克曼和迈克·法登诺贝尔经济学奖中所承认的,已经显著地提高了以观察数据确认因果推断的可能性。 直到最近,经济学尚被普遍看作一种必须依赖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而不能依靠在实验室里做受控制的实验来进行研究的非实验性科学。许多评论者发现受利己主义和理性决策所支配的“经济人”(homo oeconomicus )这一普遍假设存在局限性。然而,经济学研究已经开始朝着新的方向起飞。大量和日益增多的科学工作致力于对经济学传统的基本假设的经验检验和修改,特别是有关无限理性、纯粹利己主义和完全自治的假设。而且,目前的研究越来越依赖于来自实验室的新的实验数据,而不是从对实际经济的观察中所得到的传统的现场数据。最近的这些研究源于两个区别显著、但正趋于一致的传统:一是认知心理学中有关个人决策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二是以实验的方法对经济理论预言的检验。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已经跻身于经济学最活跃的领域之列。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是在这两个领域从事研究的前辈。 一、实验经济学的基础 传统上,经济学被看作一种完全依赖现场数据的非实验性科学。许多人认为,这一点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继续发展的障碍。除非我们可以进行受控制的实验,否则对经济理论的检验将永 远是有限的。仅仅根据现场数据,人们很难判断一个理论是否失败或何时失败,并正确地指出失败的原因。在理论与受控制的实验观察两者之间的反馈渠道在经济学中基本不存在。 一种新兴的、被称作“实验经济学”的研究领 域的建立从根本上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 ①在受控制的实验室里,实验者以简单、抽象的形式模 仿在市场和其他经济交往形式中出现的场景,以研究这些场景中的人类行为。这些实验的结果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广并应用于市场环境,对此尚有争议。但是,微观经济行为的实验结果能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重要信息。 早年已有前辈学者从事经济学的实验研究。50多年前,张伯伦(Chamberlin ,1948)试图通过实验来检验新古典的完全竞争理论。约翰·纳什(John Nash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他的同事通过设置一个实验对博弈论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早期研究。 然而,毫无疑问,实验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者是弗农·史密斯。史密斯不仅作出了最重要的早期贡献,而且始终是这一领域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他培养并联合了大批从事实验经济学研究的年轻人,其中成就最为卓越的当属查尔斯·普洛特(Charles Plot ),他在这一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1.市场机制 79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40 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中国的人均GDP 在过去一千年里几乎水平不变,而从1978年起GDP近乎垂直提升,中国经济总量也从此步入了年均近10%的增长快车道。众所周知,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经过40年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我国已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近 40年来,中国在哪些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经历 了怎样的曲折历程?经济学原理如何阐释和解读这一历 程?改革开放对未来的启示何在?本报告拟就这些问题进 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的成就与世界各国对比 从生产力水平看,我国近40年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7%,比世界年均增速快 6.8个百分点,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居世界第 一,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8788美元,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

从经济结构看,近40年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了近1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约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占比则上升了2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率由 1978年的17.9%上升至2017年的58.5%,增幅之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从财政情况看,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近40年来我国多数年份财政收支处于赤字状态,2016年虽略高于3%的警戒线,但仍处于可控范围。截至2017年末,公共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为36.2%,低于世界主要国家,且已连续两年下降。 从金融市场看,我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1%上升至2017年的8.0%,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银行业信贷发放量占GDP比重超过200%,高于高收入国家水平。 从基础设施来看,人均电力消费从1978年的247千瓦时增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简答题 (一)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状况。 2.区域经济的整张与发展(主要研究介绍区域经济学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的主要内 容和评价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和方法, 介绍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实现路径)。 3.区际关系(主要研究区域贸易利益的形成及实现路径,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 论和主要内容)。 4.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主要研究城乡结构与区域城市体系的建设问题,研究宏 观空间结构)。 5.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宏观政策与管理的角度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 以及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职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来指导,监督区域经济战略目标的 实现以及如何改善投资环境,塑造地区形象并提升所在地区的区域竞争)。 6.区域经济学的展望(探讨21世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态势)。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2.中间产品的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 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 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三)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均衡增长理论 1.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 2.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理论 3.非均衡增长理论 非均衡增长的概念 1.首先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门,通过这几类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 的发展

2.连锁效应:(前向关联效,后向关联效应,旁侧关联效应) 新增长理论 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 2.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理论 3.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区位选择基本要素 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与劳动力,资金,市场、运输) 3.科技因素(投资软环境,智力资源) 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进步改善了产业本身的分布状况;技术进步改变了产业内部结构。(科技对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是通过技术进步体现的) (五)产业布局的指向类型 ①能源指向, ②原料地指向, ③劳动力指向, ④交通运输枢纽指向, ⑤无固定指向, ⑥高科技指向 (六)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1.在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 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 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 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 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 (1)根据本区域所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主导产业。 (2)根据产业发展阶段来选择主导产业。 (3)根据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来衡量。 (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 a)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b)进口替代战略(下游产业进口替代,上游产业进口替代)。 c)出口替代战略。

经济心理学总结

经济心理学总结 第一讲经济心理学概述 一、人物及其思想对应上即可(无大题) (一)早期萌芽 1.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国富论》 当我们从较好的处境落到一个较差的处境时,我们所感受到的痛苦,甚于从差的处境上升到一个较好的处境时所享受到的快乐。 2.杰里米.边沁:《道德和立法原则概述》《为利息辩护》 (1)经济学应以最大幸福原理和效用原理为基础 (2)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单位财产上获得的幸福越少。 (二)孕育 1.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法)1902年,出版《经济心理学》 (1)经济现象的主观价值论(货币在经济学家眼中是价值的标志,但不同的人对货币的主观价值是不同的)。 (2)价格的心理预期论(股票的价格波动受股民预期的影响)。 2.皮埃尔·路易·雷诺(法)的《政治经济学和实验心理学》 (1)他试图用实验心理学来理解经济现象。 (2)认为人的行为并不是严格合乎逻辑的,而往往是一半合乎理性的或另一半是非理性的。 (3)经济心理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说明“关键阈限”的位置和性质,以便能够用心理力量来超越这些“关键阈限”。 3. 乔治·卡托纳(匈牙利—美国)的《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 (1)被称为美国经济心理学之父 (2)主要研究兴趣是消费行为 A.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大大超过了他们的收入变化对于经济波动 的冲击。 B.对消费者的情绪、意向、预期、欲望、态度和动机的测量预先指明了他们消费和储 蓄行为的变化,尤其是对耐用品消费的变化。 C.消费者情感指数:简称CSI,又称消费者信心指数,用来测量社会中消费者的消费 态度、期望以及乐观或悲观情绪。该指标已逐步发展成为预测经济波动、指导投资行为的重要指标。 4. 欧内斯特·迪希特(奥地利--美国)的《动机研究》 (1)人类的购买行为背后的动机由利比多冲动构成,只有依靠临床治疗和精神分析才能理解。 (2)产品中有着个人的投射 (3)设计了多种投射调查法如语言联想法、语句完成法、图画故事法和角色扮演法等调查无意识动机与购买情景和产品选择的关系。 5.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奥地利--美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 (1)消费行为只不过是人类社会行为中的一种形态。 (2)影响消费行为的三个重要变量: A.先有倾向(Predisposition) B.宣传和交流的影响(Influence) C.商品的特性(Product attributes) (3)重要论著:《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1中国经济学的目标 中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不少漏洞。因此,建设一门能反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和中 国经济发展道路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是有必 要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所在,而中国经济学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体制结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三个部分。 体制结构目标主要从中国的渐进式改 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分析,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保障体系 较为完善。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运行目标和宏观经济 运行目标。微观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企业和企业制度的完善及国企改革的推进、社会

主义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规则较为完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的平衡、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顺利实现、政府职能得到完善等。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 2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困境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研究成果和研究团队萎缩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甚至已无立身之地。目前,高校马思主义经济理论课程已被严重压缩,中国经济学界研究成果,主要是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容的不到十分之一;有的虽然打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招牌如《劳动价值论》,却在宣扬资产阶级要素价值论的观点。 其次,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更谈不上研究。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十七年招收的330名博士生中,他们在学期间发表的经济学论

第12章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第12章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一、选择题 1.中国传统计划经济形成的原因有()。 A.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和苏联模式的影响 B.赶超型战略的内在需求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历史背景 D.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案】ABC 【解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①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和苏联模式的影响;②赶超型战略的内在需求;③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历史背景。 2.中国传统计划经济的主要弊病表现为()。 A.国家权力过分集中,政企职责不分,企业难以成为经济主体 B.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国民经济缺乏横向联系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D.否定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答案】ABCD 【解析】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病表现为:①国家权力过分集中,政企职责不分,企业难以成为经济主体;②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国民经济缺乏横向联系;③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④否定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3.经过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答案】ABCD 【解析】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市场化取向改革也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基本形成;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⑤收入分配领域改革逐步深入。 4.中国整个渐进改革过程的特点大致有()。 A.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法 B.曾在较长时间内实行“双轨体制” C.始终坚持从创新到规范,再到制度化的原则 D.采取了“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两种私有化改革方式 【答案】ABC 【解析】中国整个渐进改革的过程大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中国的渐进改革采取了从体制外的创新到体制内的改革、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性改革、从低成本改革到高成本改革的推

浙大经济学考研必看的参考书

浙大经济学考研必看的参考书 喜欢就争取,得到就珍惜,错过就忘记。人生也许不尽完美,正因为不完美,我们才需要不断地努力创造努力奋斗。下面凯程浙大经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考研所遇到的问题,凯程就是王牌的经济学考研机构! 一、浙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浙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凯程经济学老师推荐以下参考书: 《政治经济学教材》蒋学模主编,第13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第二版)赵伟等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八版,上下册),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政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张馨主编,科学出版社 《经济计量学精要(第4版)》,古扎拉蒂、波特著,张涛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货币金融学》(第2版),米什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新编国际金融》(第3版),黄燕君、何嗣江编著,浙大出版社 《证券投资学--理论、实践与案例分析》,戴志敏编著,浙大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比较多,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浙大经济学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浙大经济学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浙大经济学,您直接问一句,浙大经济学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浙大经济学考研,更谈不上有浙大经济学考研的考研辅导资料,有考上浙大经济学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浙大经济学考研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浙大经济学考研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凯程有系统的《浙大经济学讲义》《浙大经济学题库》《浙大经济学凯程一本通》,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浙大经济学深入的理解,在浙大有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 三、浙大经济学专业培养方向介绍 2015年浙大经济学考研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三年。 浙大经济学培养方向如下: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盗版的心理学与经济学依据

盗版的心理学与经济学依据 心理学 (一)从行为学角度:人的行为和感觉都是基于比较的结果。 如果让你从别人钱包里偷拿走50元钱,你会有罪恶感吧?如果让你从音像商店里偷偷拿走一盒DVD,你肯定会有罪恶感吧?因此从这个角度类比,我们会认为从网络上下载盗版影像的罪恶小于”拿走DVD“,也小于”拿走50元“。甚至在大量免费影视观看服务的熏陶下,我们开始认为下载电影根本不必算是什么有悖道德的事情(它“很常见”),这种感觉是基于各种比较产生的。我相信在国外的用户(包括美日欧洲等信息化先进的国家)也有类似的体会和现象,只不过法律对这方面的制裁非常严厉,同时又有各种版权公司通过正当途径销售网络下载版权,才不会导致盗版下载蔓延到像中国、俄罗斯等国家这种程度。人的欺瞒行为有这么几个简单规律: 1.如果面对的是钱和物,人会觉得偷拿了钱比偷拿了物产生的罪恶感更多。 2.如果面对的是实物和虚拟物,偷拿走实物比拿虚拟物的罪恶感要多。 3.在有参照系的前提下,人们普遍认为”行小恶“不是罪。 (二)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能力的成长需要从周围的环境吸取认知经验以形成个体的 认知,“认知发展在很大程度是通过内化——即从背景中吸取知识——从外到内 进行的,在认知发展论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社会的影响而不是生物的影响。”当 处于一个“下载一首歌曲不是真的偷”,甚至将盗版者誉为“侠盗”的社会环境中,人 便会形成一种普遍不尊重著作权甚或直接从事盗版的从众行为。 社会心理学观点认为,“十几岁以及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处于非常重要的人生时期,此间形成的态度可能到中年一直保持稳定”。 这表明,儿童或少年时期形成的财产权观念,可以持续到成年之后。然而,儿童时期

懂心理学的经济学家能拿到诺贝尔——心理账户是什么

懂心理学的经济学家拿诺贝尔——心理账户是什么? 2017年的诺贝尔奖颁发给了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奠基者。这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自2002年颁发给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Dainel Kahneman)和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之后,又一次专门颁发给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号称是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完美融合,而丹尼尔·卡尼曼更是热销心理学书籍《思考?快与慢》的作者。难怪学界有了这样的一句玩笑:“懂心理学的经济学家都能拿诺贝尔”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半授予卡尼曼,表彰他“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卡内曼的主要贡献是在不确定条件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发现。他展示了人为决策是如何异于标准经济理论预测的结果。他的发现激励了新一代经济学研究人员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洞察力来研究经济学,使经济学的理论更加丰富。卡内曼证实传统的人类理性的假说是错误的,而且人们作出抉择妄想的误差是有规律性的。这些主要发现开创了关于“启发式与成见”(heuristics and biases)的研究。遵循Simon的有限理性学说,经由过程对判定的研究,Kahneman和Tversky指出,人们在不确定性世界中作判定依靠于有限的启发式。3种最主要的启发式搜罗: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可得性(availability)以及锚定和调整(anchoring and adjustment)。弗农·史密斯教授因“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经济学方面的经验性分析,特别是对可选择性市场机制的研究”而与丹尼尔·卡纳曼一同分享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今年泰勒恰恰也是因为“心理账户”等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聊聊心理账户、禀赋效应、交易效用是什么。 心理账户:钱和钱不一样? 1980年,理查德·塞勒教授第一个提出了心理账户(Mental Accouting)的概念与理论。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人们不仅有对物品分门别类的习惯,对于钱和资产,人们一样会将它们各自归类,区别对待,在头脑中为他们建立各种各样的账户,从而管理、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这种做法经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因此人们通常感觉不到心理账户对自己的影响。但人们如何将收入和支出归类,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农业改革 摘要:“民以食为天”,任何时候都必须密切关注农业发展问题。农民占我国城乡总人口的大头,农民的生存情况代表着整个社会民众的境遇,农村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着社会整体发展情况。60年中国农村的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业经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晶。 关键字:制度农业中国特色社会体制身份 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曾极其精辟地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张五常教授说:“从合约的角度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有一种转移,要从以等级界定权利的制度转到以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或者说要从一种合约安排转到另一种合约安排来约束竞争,这一点是解释中国三十年来的发展的重心所在,中国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制度。”中国农业在近六十年的制度改革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改革开放前(1949~1978)“三农”问题回顾 “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国家工业化又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从建国之初至改革开放前,党和政府都在不断地探索农业发展的最佳道路,从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瓦解到“左”倾路线指导下的农业发展道路,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结过去农业发展的经验,对当下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瓦解 这一阶段时间大致从1950年到1953年,特指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改开始,一直到1953年春除个别几个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几千年农民的夙愿外,其他地方基本上完成了土改。土改虽然使许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拥有了土地,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对农民的压迫和榨取,使他们即使分到了一定数额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也很难抵御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因此,在单个弱小的个体农民无法抵抗风险情况下,要使个体的联合与协作能否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则无从谈起,而且,农民土地所有制本身就是滋生资本主义发展的温床。于是中国的农业道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对农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到“左”倾路线指导下的农业发展 本阶段应包括基于理性角度考虑的社会主义农业改造(农业合作化发展)阶段和在“左”的思潮影响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阶段农业发展的总特征是前期相对“好得很”后期“糟得很”,合作化阶段排除自然灾害干扰因素外,农民温饱勉强可以得到保证,可谓相对“好得很”。但到了人民公社化的高潮阶段,即使没有自然灾害农民也很难再解决温饱问题。从1958年到1962年这一阶段总的特征是:大运动、大变动、大混乱。 (三)、对农业发展道路选择经验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进行梳理,从而为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得出几点思考。1.农业发展道路的选择要正视国情2.农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3.加大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名词解释

A 瑷珲—腾冲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B 标尺竞争:通过把代理人绩效与在类似条件下的其他代理人绩效进行比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现代理人的努力水平。 包产:把产量包给小组或农户,即小组或农户交给集体一定数量的粮食 “包干”:把土地、牲畜和生产工具分给小组或农户,即彻底的小组或农户经营 C 城市偏向:政府在投资取向、财政分配、价格制定、土地利用以及其他政策的制定上均有利于城市,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合理的向城市倾斜,我国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问题,它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产业同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产业结构呈现出某种共同趋向,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区域,形成了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产业结构格局。 产权保护:英国之所以出现工业革命是因为有专利、产权的保护等。既然科学革命决定工业革命,而科学革命又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那就要从欧洲当时科学革命发生时的状况进行分析,而不能以现在的标准去衡量过去。四百年前中国没有的制度,西方国家也不一定会有。例如,现在经常讲产权很重要,但是15世纪出现科学革命的时候,西方并没有完善的产权保护,那时候的研究完全是出于好奇心而没有商业动机,研究的成果也基本上都是公共知识。所以,商业价值也不能够解释科学革命为什么发生的原因。 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城中村:对内城中的一种低租金社区的称呼。该社区是外来移民首次或第二次的落脚点,具有移民文化特征。 财政转移支付:也称财政转移支出,本意是财政资金转移或转让,主要是指上下级预算主体之间按照法定的标准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 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政府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给个人,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一般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一般是根据一些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口、面积等,以及一些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教育、治安等的统一单位开支标准计算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的政府收入的差距,以保证各地区的政府能够有效地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为社会提供服务。 主要功能 (1)保障地方政府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

行为经济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的拥抱

行为经济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的拥抱

行为经济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的拥抱(转) 2008-10-31 19:35 有个例子:如果你对某一个美女一见钟情,而你再见到她时,当她回眸一笑,你立刻就会意思到她是看上你了,使你立刻感觉到有一(一厢情愿)到二(情投意合)的转变。但旁观者就不会这么认为!正所谓‘旁观者清“嘛。也有可能她那一眼是在鄙视你呢?(我就遇到过这中情况)。 所以心理有可能影响你的行为。 言归正传,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请把你家里的电话号码的后三位数写下来。 请你猜一下,在历史上,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年代数字比你家电话号码的最后三位大还是小? 最后,请你猜一下,西罗马帝国是哪一年灭亡的?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你一定不记得西罗马帝国具体是哪一年灭亡的(事实上,很多历史系的学生也不清楚)。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你对第三个问题的猜测会受到第一个问题的影响。 经过大规模的测试,行为经济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电话号码后三位数字大的人,其猜测的年代普遍要大,而后三位数字小的人猜的则小。原因

在于,电话号码相当于一个锚,在很短的时间内,它对我们的思维起到了锚定的作用。如果你在北京的秀水街或其他服装市场买过衣服,你一定能体会到锚定的作用,你的还价在很大程度上被卖主出的高价限制住了。上面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对行为经济学有初步的了解。 与传统经济学不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包括人的心理、认知和行为,而不仅仅是物的经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在国外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之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赫伯特·西蒙(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了“有限理性”。他认为——人并非是全知全能的,人类决策的特点是有限理性,以“满意”为原则,情境对决策能产生显著影响。 西蒙的观点常常被认为是行为经济学的渊源之一。 在学术界,真正引起震动的是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系统阐述了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表明人的行为会系统性地偏离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这一观点对主流经济学形成了挑战。 自从卡尼曼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

经济心理学

经济心理学 第一章 1.经济心理学:研究社会经济领域中人们的心理活动与经济过程之间的关系及规律的学科。经济心理学是一门产生于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理论结合处的交叉性学科,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经济心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研究经济心理与行为的跨学科科学。第二章 1.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它表示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主观心理感受)。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个人随着所消费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所增加的效用即边际效用趋于递减。 第三章 一、易得性启发式:人们根据记忆中易于“获得的”事件的事例或者出现的程度来评估其 频率、可能性或者事件可能的原因。——情绪性的、生动性的、容易想像和具体的。 易得性启发式的偏差:(1)易于回忆(基于生动性和时间接近)(2)易于提取(基 于记忆结构)(3)假定的联系 二、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 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其判断的概率也越高。 代表性启发式的偏差:(1)对基率不敏感(2)对样本大小的不敏感(3)对偶然性 的误解:“赌徒谬误”:那些具有确定概率的机会,人们会错误地受到当前经历的影 响而给予错误的判断。“小数定律”:认为小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现象的观点。(4)向 平均数回归(5)联合谬误 三、情感启发式:大多数判断是由情感或者情绪评价引发的,虽然情感评价无需意识参 与,但它会成为决策的基础。 四、小结 第四章 1.主观预期效用理论前提四原则(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占优性(完整性)、相消性(替代性)、传递性、恒定性(一致性) 2.前景理论:卡尼曼&特沃斯基、(1)当投资者获利时,随着获利水平的提高,边际效用递减。(凹函数)(2)当投资者由获利变为亏损时,效用下降最快。(凸函数)(3)获利与亏损状态的效用值函数不是一个连续函数。

经济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讲经济心理学概述 经济心理学发展史的需要知道的大神 1.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法)1902年,出版《经济心理学》*经济现象的主观价值 论,价格的心理预期论 2.乔治·卡托纳(匈牙利—美国)制定了“消费者情感指数”CSI被称为美国经济 心理学之父 卡托纳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消费行为 1、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大大超过了他们的收入变化对于经济 波动的冲击。 2、对消费者的情绪、意向、预期、欲望、态度和动机的测量预先指明了他们消 费和储蓄行为的变化,尤其是对耐用品消费的变化。 卡托纳于1952-1954年间制定了“消费者情感指数”(Consumer Sentiment Index 简称CSI)又称消费者信心指数,用来测量社会中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期望以及乐观或悲观情绪。 该指标已逐步发展成为预测经济波动、指导投资行为的重要指标。消费者行为在他1975年出版的《经济心理学》一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Daniel Kahneman(1934- )200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长 于巴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心理学博士学位 经济心理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理论假设的差异 ?关注变化 ?关注他人 ?关注现在 差异的归纳 ?完全理性 vs 有限理性 ?卓越的自制力 vs 自我约束问题 ?完全自私 vs 有限自私 理论模式的差异 ?规范性 vs 描述性 联系:行为经济学并不否认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假设,只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做了再思考和有益的补充。 第二讲经济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效用理论及其应用 ●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它表示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 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指人们从消费某种物品中得到的满足感 效用是一个主观心理感受 效用与使用价值不同

区域经济必考知识点

区域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 区域定义 区域是指在某一主权国家疆域内的,在经济功能上具有同一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古典区位理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厂商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运输里程最短和运输货物重量最少的地点。主要研究厂商选择何种地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问题。 新古典区位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生产区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厂商或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点。主要研究以市场规模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区位研究转向区域研究 二战后,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区际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这种区域问题和城市问题的出现,许多经济学家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区域经济政策、劳动力就业以及城市问题。这样,从单纯的区位研究逐渐转向区域经济研究,从微观逐渐转向宏观,进而区域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说,无法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现象。为此,克鲁格曼等学者以迪克西特和和斯蒂格利茨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做出了贡献。随着这些基本理论的突破,区域经济学进一步趋向于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改革开放前,萌芽时期 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研究领域重点研究了生产力布局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生产力的平衡布局,而实现生产力平衡布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地区投资倾斜和兴建国有企业,把国内资本和工业从沿海转移到内陆地区,为广大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奠定基础,改变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20至90年代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后,我国强调以效率为主,投资重点放在效益高、见效快的沿海地区。学术界也提出了倾斜式不平衡发展理论,认为欠发达地区不具有经济全面增长所需的资本和其他资源,无法实现平衡的经济增长,选择一些具有发展潜力较大的部门或地区进行投资,使得这些部门和或地区优先得到发展,然后带动其他部门或地区的发展。 十八大之前,蓬勃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首先,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 其次,研究和布局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