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8、直线与方程学案

8、直线与方程学案

数学必修2 直线与方程典型 例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倾斜角与斜率 【知识点归纳】 1.直线的倾斜角: 2.直线的斜率: 3.直线的斜率公式: 【典型例题】 题型一求直线的倾斜角 例 1 已知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A. 60° B.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变式训练: 设直线过原点,其倾斜角为,将直线绕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 得到直线,则的倾斜角为()。 A. B. C. D. 当0°≤α<135°时为,当135°≤α<180°时,为 题型二求直线的斜率 例2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BAD=60°,求菱形ABCD各边和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变式训练:已知过两点, 的直线l的倾斜角为45°,求实数的值. 题型三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例3右图中的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 A .k1<k2<k3 B. k3<k1<k2 C. k3<k2<k1 D. k1<k3<k2

拓展一三点共线问题 例4 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 变式训练: 若三点P(2,3),Q(3,),R(4,)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A. B. C. D. 拓展二与参数有关问题 例 5 已知两点A (-2,- 3) , B (3, 0) ,过点P (-1, 2)的直线与线段AB始终有公共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已知两点,直线过定点且与线段AB相交,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拓展三利用斜率求最值 例 6 已知实数、满足当2≤≤3时,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变式训练:利用斜率公式证明不等式:且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知识点归纳】 1.直线平行的判定 2.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注意垂直与x轴和y轴的两直线): 【典型例题】 题型一两条直线平行关系 例 1 已知直线经过点M(-3,0)、N(-15,-6),经过点R(-2,)、S(0,),试判断与是否平行? 变式训练:经过点和的直线平行于斜率等于1的直线,则的值是(). A.4 B.1 C.1或3 D.1或4

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讲课教案

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 直线与方程 【基础知识回忆】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①关于倾斜角的概念要抓住三点:ⅰ.与x 轴相交; ⅱ.x 轴正向; ⅲ.直线向上方向. ②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 ③倾斜角α的范围 . (2)直线的斜率 ①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反映直线倾斜程度的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是 ②经过两点))(,(),,(21222111x x y x P y x P ≠两点的斜率公式为:=k ③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为 的直线斜率不存 在。 2.两直线垂直与平行的判定 (1)对于不重合的两条直线21,l l ,其斜率分别为21,k k ,,则有: ?21//l l ? ; ?⊥21l l ? . (2)当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时,这两条直线 ;当一条直线斜率为 0,另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两条直线 . 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一般式 ) 0(0 22≠+=++B A c By Ax 注意:求直线方程时,要灵活选用多种形式. 4.三个距离公式 (1)两点),(),,(222111y x P y x P 之间的距离公式是:=||21P P . (2)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公式是:=d . (3)两条平行线0:,0:21=++=++c By Ax l c By Ax l 间的距离公式是:=d . 【典型例题】 题型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问题 例1、已知坐标平面内三点)13,2(),1,1(),1,1(+-C B A . (1)求直线AC BC AB 、、的斜率和倾斜角. (2)若D 为ABC ?的边AB 上一动点,求直线CD 斜率k 的变化范围. 例2、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A .k 1<k 2<k 3 B .k 3<k 1<k 2 C .k 3<k 2<k 1 D .k 1<k 3 <k 2 例3、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 若A(-2,3),B(3,-2),C(0,m)三点共线,则m的值 为 .

直线与方程(经典例题)

直线与方程 知识点复习: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an k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 ) 90,0∈α时,0≥k ; 当( ) 180,90∈α时,0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教学要求: 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直线的知识以及圆的知识 教学难点: 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直线方程有几种形式? 分别为什么? (2)圆的方程有几种形式?分别是哪些? (3)求圆的方程时,什么条件下,用标准方程?什么条件下用一般方程? (4)直线与圆的方程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想想身边有哪些呢? 二、讲授新课: 出示例1.图1所示是某圆拱形桥.这个圆拱跨度20AB m =,拱高4OP m =, 建造时每间隔4m 需要用一根支柱支撑,求支柱22A B 的高度(精确0.01m) 出示例2.已知内接于圆的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求证圆心到一边距离 等于这条边所对这条边长的一半.(提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小结:用坐标法解题的步骤: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南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2利用公式对点的坐标及对应方程进行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3根据我们计算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几何判断. .三、巩固练习: 1.赵州桥的跨度是37.4m.圆拱高约为7.2m.求这座圆拱桥的拱圆的方程 2.用坐标法证明: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3.求出以曲线2225x y +=与213y x =-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的面积. 4.机械加工后的产品是否合格,要经过测量检验某车间的质量检测员利用三个同样的量球以及两块不同的长方体形状的块规检测一个圆弧形零件的半径.已知量球的直径为2厘米,并测出三个不同高度和三个相应的水平距离,求圆弧零件的半径. .四、作业: P144练习4题;

(完整版)12:直线与方程全章导学案(不看后悔,绝对经典)

高考总复习第12 讲:直线与方程 §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范围和斜率; 2.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能用公式和概念解决问题 .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复习 1:在直角坐标系中 ,只知道直线上的一点 ,能不能确定一条直线呢 ? 复习 2: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说这个山坡很陡峭 ,有时也说坡度 ,这里的陡峭和 坡度说的是山坡与水平面之间的一个什么关系呢 ?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新知 1: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取x 轴作为基 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angle of inclination ) . 关键:①直线向上方向;② x 轴的正方向;③小于平角的正角 . 注意 :当直线与 x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 0度.. 试试:请描出下列各直线的倾斜角 反思:直线倾斜角的范围? 探究任务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升高量与前进量的比”表示 “坡度” 公式是怎样的? 新知 2:一条直线的倾斜角 ( )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slope).记为k tan 2 试试:已知各直线倾斜角,则其斜率的值为 ,则坡度的

⑴当0o时,则k ; ⑵当0o90o时,则k ; ⑶当90o时,则k ; ⑷当900180o时,则k . 新知 3:已知直线上两点 P1(x1, y1), P2( x2 , y2) (x1 x2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k 2 1. x2 x1 探究任务三: 1.已知直线上两点 A(a1,a2),B(b1,b2),运用上述公式计算直线的斜率时,与A,B 两点坐标的顺序有关吗? 2.当直线平行于y 轴时,或与y 轴重合时,上述公式还需要适用吗?为什么? ※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求直线的斜率: ⑴30 ; ⑵135 ; ⑶60 ; ⑷90 变已知直线的斜率,求其倾 ⑴k 0; ⑵k 1; ⑶k 3; ⑷ k 不存在 例 2 求经过两点 A(2,3), B(4,7) 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并判断这条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 ※ 动手试试 练 1. 求经过下列两点直线的斜率,并判断其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⑴ A(2,3), B( 1,4) ; ⑵ A(5,0), B(4, 2) . 练 2.画出斜率为 0,1, 1且经过点 (1,0)的直线 .

直线与方程-章末复习导学案

高中数学专题复习第十三讲:直线与方程 【知识点一: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①倾斜角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③倾斜角a的范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线的斜率 ①直线的斜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作k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k = _________ ;⑵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_________ ; k ________ .. ②经过两点^(x^y!), P(x2,y2X x^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条直线都有_______ ,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有_____________ . (3)求斜率的一般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直线平行与垂直】 (1 )两条直线平行: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其斜率分别为k!,k2,则有h // l2二___________ . 特别地,当直线|1,|2的斜率都不存在时,l l与J的关系为___________ , (2)两条直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l1,l2斜率存在,设为k1,k2,则有l1丄l2二 _________________ . 【知识点三:直线的方程】 (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问题:过两点R(X1, yd F2(X2, y2)的直线是否一定可用两点式方程表示?

《直线与方程》教案+例题精析

考点1:倾斜角与斜率 (一)直线的倾斜角 例1例1. 若θ为三角形中最大内角,则直线0tan :=++m y x l θ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 A.??? ?????? ??32,22,0πππ B.??? ?????? ??32223ππππ,, C.??? ?????? ??πππ,,330 D.?? ? ?????? ??πππ,,3220 2 若直线:l y kx =2360x y +-=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63ππ?????? B .,62ππ?? ??? C .,32ππ?? ??? D .,62ππ?????? (二)直线的斜率及应用 3、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已知112233(,),(,),(,),A x y B x y C x y 若123AB AC x x x k k ===或,则有A 、B 、C 三点共线。 例2、设,,a b c 是互不相等的三个实数,如果333(,)(,)(,)A a a B b b C c c 、、在同一直线上,求证:0a b c ++= 1.设直线0ax by c ++=的倾斜角为α,且sin cos 0αα+=,则,a b 满足( ) A .1=+b a B .1=-b a C .0=+b a D .0=-b a 2.过点P (-2,m )和Q (m ,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为() A.1 B.4 C.1或3 D.1或4 3.已知直线l 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A. 60° B.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4.若三点P (2,3),Q (3,a ),R (4,b )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 A .4,5a b == B .1b a -= C .23a b -= D .23a b -= 5.右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 3 B. k 3<k 1<k 2 C. k 3<k 2<k 1 D. k 1<k 3<k 2 6.已知两点A (x ,-2),B (3,0),并且直线AB 的斜率为2,则x = . 7.若A (1,2),B (-2,3),C (4,y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y 的值是 . 8.已知(2,3),(3,2)A B ---两点,直线l 过定点(1,1)P 且与线段AB 相交,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9、直线l :ax +(a +1)y +2=0的倾斜角大于45°,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考点2:求直线的方程 例3. 已知点P (2,-1).(1)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2的直线l 的方程; (2)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l 的方程,最大距离是多少? (3)是否存在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6的直线?若存在,求出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求过点P (2,-1),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且满足a=3b 的直线方程。 2、设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 A |=|PB |,若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是( )A. x +y -5=0 B. 2x -y -1=0 C. 2y -x -4=0 D. 2x +y -7=0 3、直线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则该直线方程为________. 4、过点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 5、已知点A (2,-3)是直线a 1x +b 1y +1=0与直线a 2x +b 2y +1=0的交点,则经过两个不同点P 1(a 1,b 1)和P 2(a 2,b 2)的直线方程是( )A .2x -3y +1=0 B .3x -2y +1=0 C .2x -3y -1=0 D .3x -2y -1=0 6、.过点P (0,1)且和A (3,3),B (5,-1)的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 A .y =1 B .2x +y -1=0 C .y =1或2x +y -1=0 D .2x +y -1=0或2x +y +1=0 7.如图,过点P (2,1)作直线l ,分别为交x 、y 轴正半轴于A 、B 两点。(1)当⊿AOB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提纲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1.教材分析 从研究直线方程开始,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直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的前奏和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解析几何”教学的效果. 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幼稚懵懂的心理致使他们还不能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而本节课则以比较浅显的问题开启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先河,他们可渐渐地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直线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这个本质规律,从而自然地构建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两种直线方程形式中的关键字“点、斜”与“斜、截”分别是“两个独立条件”的高度概括,是对直线方程特征的本质提炼.这些都是“解析几何”,乃至全部数学内容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贯穿“解析几何”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曲线求其方程和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而本节课则以简单问题为载体,揭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解决后继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几何”中处处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思想,本节课则以生动的具体事例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巩固和熟练应用这些数学思想. 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要目标,本节课则在优化数学思维的多种特征上有着独特的功能. 综上,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极为关键的内容,创设和实施优质的教学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成败.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一个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2)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能化为一般式. 2.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精彩演示,增强图形美感,使学生享受数学美,增进数学学习的情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4.教学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主线.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转化、抽象来实现直线的点斜式教学,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5.教学过程 5.1 问题情境(了解数学)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九课时导学案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章未复习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章未复习 学习目标 1. 掌握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斜率公式; 2. 掌握直线的方程的几种形式及其相互转化,以及直线方程知识的灵活运用; 3. 掌握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其公式的运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阅读教材P 113,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知识点: (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的定义 , 倾斜角α的范围 , 斜率公式k = ,或 . (二) 直线的方程 1. 点斜式:00()y y k x x -=- 2. 斜截式:y kx b =+ 3. 两点式:112121 y y x x y y x x --=-- 4. 截距式:1x y a b += 5. 一般式:0Ax By C ++= (三)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 两直线平行 2. 两直线相交.⑴两直线垂直,⑵两直线相交 3. 两直线重合 (四) 距离 1.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 2. 点线之间的距离公式 , 3.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 . 二、新课导学 ※ 典例分析 例1 如图菱形ABCD 的60O BAD ∠=,求菱形各边和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例2 已知在第一象限的ABC ?中,(1,1),(5,1)A B ,60,45O O A B ∠=∠=.求 ⑴AB 边的方程; ⑵AC 和BC 所在直线的方程. 例3 求经过直线3260x y ++=和2570x y +-=的交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例4 已知两直线1:40l ax by -+=,2:(1)l a x y -+0b +=,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a b 的值. ⑴直线1l 过点(3,1)--,并且直线1l 与直线2l 垂直; ⑵直线1l 与直线2l 平行,并且坐标原点到12,l l 的距离相等. 例5 过点(4,2)P 作直线l 分别交x 轴、y 轴正半轴于,A B 两点,当AOB ?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 的方程.

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典型例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典型例题】 题型一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设直线I斜率为k且1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 【典型例题】 题型一两条直线平行关系 例1 已知直线l i 经过点M (-3, 0)、N (-15,-6), 12 经过点R (-2, - )、S (0, 2 5),试判断^与12是否平行? 2 变式训练:经过点P( 2,m)和Q(m,4)的直线平行于斜率等于1的直线,贝U m的值是(). A . 4 B. 1 C. 1 或3 D. 1 或4 题型二两条直线垂直关系 例2已知ABC的顶点B(2,1), C( 6,3),其垂心为H( 3,2),求顶点A的坐标. 变式训练:(1) h的倾斜角为45 ° 12经过点P (-2,-1 )、Q (3,-6),问h与12是否垂直? (2)直线11,12的斜率是方程x2 3x 1 0的两根,则h与12的位置关系是—. 题型三根据直线的位置关系求参数 例3已知直线h经过点A(3,a)、B (a-2,-3),直线S经过点C (2,3)、D (-1,a-2) (1)如果I1//I2,则求a的值;(2)如果11丄12,则求a的值 题型四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综合运用 例4四边形ABCD的顶点为A(2,2 2 2)、B( 2,2)、C(0,2 2.. 2)、D(4,2),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中职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讲课教案

中职数学直线与圆的 方程教案

x x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教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复习引入: 新授: 1.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 设A ,B 为平面上两点.若A ,B 都在x 轴(数轴)上(见图7-3(1)),且坐标为A (x 1,0), B (x 2,0),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数轴上A ,B 两点的距离为 |AB |=|x 2-x 1|. 同理,若A ,B 都在y 轴上(见图7-3(2)), 坐标为A (0,y 1), B (0,y 2),则A ,B 间的距离 |AB |=|y 2-y 1|. 若A , B 至少有一点不在坐标轴上,设 A , B 的坐标为A (x 1,y 1), B (x 2,y 2).过A ,B 分别作x ,y 轴的垂线,垂线延长交于 C (见 图7-3(3)),不难看出C 点的坐标为(x 1,y 2), 则 |AC |=|y 2-y 1|,|BC |=|x 2-x 1|, 由勾股定理 |AB |=2 2 BC AC +=2 212 21)()(y y x x -+-. 由此得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已知平面内两点A (x 1,y 1), B (x 2,y 2),则 图7-x y O y y ? ? B A 图7-x y O x 1 x 2 ? ? B A 图7-3(3)

|AB |=221221)()(y y x x -+-. (7-1-1) 例1 求A (-4,4),B (8,10)间的距离|AB |. 解 x 1=-4, y 1=4;x 2=8, y 2=10,应用公式(7-1-1), |AB |=)()(21221y y x x -+-=2210484)()(-+--=180=65. 例2 已知点A (-1,-1), B (b ,5),且|AB |=10,求b . 解:据两点间距离公式, |AB |=36)1()]1(5[)]1([222++=--+--b b =10, 解得 b =7或b =-9. 例3 站点P 在站点A 的正西9km 处,另一站点Q 位于P ,A 之间,距P 为5km ,且东西向距A 为6km ,问南北向距A 多少? 解 以A 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 轴正向建立坐标系如 图7-4,则P 的坐标为(-9,0),|PQ |=9.设Q 坐标为(x ,则x =-6,据题意要求出y . 据两点间距离公式(7-1-1) |PQ |=22069)()(y -++-=5, 解得 y =±4, 即站点Q 在南北向距A 是4km . 例4 如图7-5,点A ,B ,C ,D 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求点D 的横坐标x . 解 因为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对边相等, |AB |=|CD |, |AC |=|BD |. 图7-4

精品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2直线的方程知识导航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2直线的方程知识导航学案新 人教A版必修2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知识梳理 1.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的方程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它的方程是y-y0=k(x-x0),应用时应注意斜率k存在. 2.由直线的斜率和它在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方程叫做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它的方程是y=kx+b,应用时应注意斜率k存在. 3.经过两定点P1(x1,y1),P2(x2,y2)的直线方程叫做两点式方程,简称两点式.它的方程是,使用时应注意x1≠x2且y1≠y2.若x1=x2,或y1=y2,此时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是x=x1或y=y1. 4.经过两定点(a,0),(0,b)的直线方程叫做截距式方程,简称截距式,它的方程是=1.应注意a≠0且b≠0. 5.把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叫做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应用时应注意A,B不同时为零.若一般式化为点斜式、两点式,由于取点不同,得到的方程也不相同. 知识导学

要学好本节内容,首先要明确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即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也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根据所给的几何要素,明确各种形式的适用范围,确定直线的方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切记不要漏掉直线的特殊情况.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可相互转化,如给定两点,除了直接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外,还可用点斜式求直线的方程,若两点是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还可用截距式写直线的方程. 一般地,点斜式常用于求过定点的问题;斜截式常用于判定直线的位置关系;截距式常用于画方程的直线等.在直线的斜截式和截距式中的截距不是距离,而是一个数量,它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疑难突破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剖析:若直线l经过点P0(x0,y0),且斜率为k,求直线l的方程.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点P0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得k=,可化为y-y0=k(x-x0). 注意:(1)如果直线l过点P0(x0,y0)且与y轴垂直,这时倾斜角为0°,即k=0,由点斜式得y=y0. (2)如果直线过点P0(x0,y0)且与x轴垂直,此时它的倾斜角为90°,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这时直线方程表示为x=x0. (3)经过点P0(x0,y0)的直线有无数条,可分为两类:

高一下学期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导学案全套

§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学习目标】 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能正确求直线方程;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不看书,自己回忆上节课学的内容,并填空,写完后和本组同学讨论) 1.经过两点)),(),,(21222111x x y x P y x P ≠其中( 斜率公式为=k . 2.已知直线12,l l 都有斜率,如果12//l l ,则 ;如果12l l ⊥,则 . 3.若三点(3,1),(2,),(8,11)A B k C -在同一直线上,则k 的值为 . 4.已知长方形ABCD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0,1),(1,0),(3,2)A B C ,则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 5.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有何关系?什么样的直线没有斜率? 二、新课导学: 探究一:设点),(000y x P 为直线上的一定点,那么直线上不同于0P 的任意一点),(y x P 与直线的斜率k 有什么关系? (请和你的小组交流你写的结果,并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直线l 上一点000(,)p x y 与这条直线的斜率k ,设(,)p x y 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则根据斜率公式,可以得到,当0x x ≠时,00 y y k x x -=- 即: ⑴ . 点斜式方程是由直线上 及其 确定。 (自学课本P92-P93,小组讨论:) (1)是否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都适合方程(1) (2)适合方程(1)的任意一组解),(y x 为坐标的点是否都在直线l 上? (3)方程⑴能不能表示过点000(,)p x y ,斜率为k 的直线l 的方程? 思考: ①x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______ ____; y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 __; ②经过点),(000y x P 且平行于x 轴(即垂直于y 轴)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 ③经过点),(000y x P 且平行于y 轴(即垂直于x 轴)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必修2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直线方程的学习培养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直线方程的复习,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题意,确定恰当的解题方法。 方法指导: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在复习过程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复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复习归纳 1.直线的倾斜角 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其范围是[0,π). 2.直线的斜率

(1)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k=tan α.(α=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2)经过两点P (x1,y1),Q (x2,y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其中x1≠x2) ( 注意: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不存在斜率) (3)根据k=tan α可以知道: ①当0<α< 2π 时,k >0; ②当 2 π <α<π时,k <0; ③当α=0时,k=0; ④当α= 2 π 时,k 不存在. (4)特殊角的斜率(正切)值 【练习】 1.直线3x-y+1=0的倾斜角等于( ) A. 32π B.3π C.65π D.6 π 2.已知直线经过点A(0,4)和点B (1,2),则直线AB 的斜率为( ) A.3 B.-2 C.2 D.不存在 3、直线的5种方程 21 21 y y k x 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习题(3)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1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取x 轴作为基准,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 2、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0°≤α<18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也就是 k = tan α ⑴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⑵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 不一定存在. 4、 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k=y2-y1/x2-x1 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 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 1=k 2, 那么一定有L 1∥L 2 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基础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A )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此直线的斜率为tan α (B )直线的斜率为tan α,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α (C )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D )直线的斜率为0,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0或π 2.直线l 1的倾斜角为30°,直线l 2⊥l 1,则直线l 2的斜率为 (A )3 (B )-3 (C )33 (D )-3 3 3.直线y =x cos α+1 (α∈R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0, 2π] (B )[0, π) (C )[-4π, 6π] (D )[0, 4π]∪[4 3π,π) 4.若直线l 经过原点和点(-3, -3),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A )4π (B )54π (C )4π或54 π (D )-4π 5.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若cos α=-5 4,则直线l 的斜率为

优质课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教案

§1.2.1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平行直线系,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2.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推导过程中直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预习课本P65-67,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过定点P(x0,y0)的直线有多少条?倾斜角为定值的直线有多少条?确定一条直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问题2:若直线l经过点P0(x0,y0),斜率为k, 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P(x,y)的坐标x与y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呢?所得到方程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 呢?由此你能推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吗?

(二)自主检测: 1、(1)已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y-2=x-1,那么直线的斜率为___,倾斜角为___. (2)已知直线方程是0 x,那么直线的斜率为____,倾斜角为______. +y 1= + 2、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经过点A(3,-1),斜率是2;(2)经过点B)2,2 (-,倾斜角为30°;(3)经过点C(0,3),倾斜角是0°;(4)经过点D(-4,-2),倾斜角是120°. (三)例题解析 例1、写出下列直线的方程,并画出图形: (1)经过点P(1,3),斜率是1; (2)经过点Q(-3,1),且与x轴平行; (3)经过点R(-2,1),且与x轴垂直; (4)经过两点)3 -B A. ,3( (- 0,5 ), 四、质疑再探: 1、根据例2思考讨论 (1)什么是直线的斜截式? (2)b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由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你能想到我们学过的哪类函数,它们之间又有什么 关系呢? (4)点斜式与斜截式有什么联系?在表示直线时又有什么区别呢? 例2、如果直线l的斜率为k,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你能求出直线l的方程吗?变式:直线y=2x-3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2、根据例3思考讨论任何一条直线都能用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表示吗?

《直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直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摘要:单元教学设计是指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作出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整体性、相关性、、阶梯性和综合性。本文以人教A版 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一章为例,从单元教学目标、要素分析、教学 流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设计,旨在更好地实现教与学。 关键词:直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要素 单元教学设计是指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作出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这里 的单元可是一章,也可是以某个知识内容为主的知识模块。单元教学设计要有 整体性、相关性、阶梯性和综合性。本文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 方程》一章为例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单元教学目标、要素分析(其中包含数学分析、标准分析、学生分析、重点分析、教材比较分析、教学 方式分析等)、教学流程设计、典型案例设计和反思与改进等。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体会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问题的基本思路: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的代数方程,再通过方程,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2)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要素分析 1.数学分析:直线与方程为人教A版教材必修2第三章内容,必修2包括 立体几何初步、解析几何初步,其中立体几何初步分为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是继立体几何的学习之后从代数的观点认识、描述、刻画直线,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的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 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它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说 是高中数学体系中的“交通枢纽”。它与代数中的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 几何中的直线和不等式及线性规划等内容都有关联。 在本章教学中,学生应该经历如下的过程:首先将直线的倾斜角代数化, 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建立直线的方程,把直线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数形结合 的思想贯穿教学的始终,并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体现。 2.标准分析:①坐标法的渗透与掌握: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坐 标法,它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②作为后续学习的基础,要灵活地 根据条件确定或者待定直线的方程,如将直线方程预设成点斜式、斜截式或一 般式,等等。③认识到直线方程中的系数唯一确定直线的几何特性,可类比学 习后续课程椭圆方程中的系数a,b,c,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系数,抛物线的系数,也可以延伸至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取决于直线方程中的系数,即取决于两 个重要的量――斜率和截距。④本单元内容属于解析几何的范畴,是用代数方 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体现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所以在本单元学习中,学 生要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核心 可以由以下知识结构图显现出来: 3.学习者特征分析:已有一次函数知识作为基础;刚刚结束了立体几何初 步的学习,现在学习直线与方程可以说是对点、直线的再认识、再深化;该课 程是高一课程,学生习惯于直觉思维,感性认识要多一点,或者说学生正在初 步接触和进行逻辑思维,处在由直观到精确、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水平的转化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docx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1.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 直线的斜率 ① 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 k=tan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k = tan0 =0;° 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 ,α= 90k°不,存在 . 当0,90时, k0 ;当90 ,180时, k0;当90 时,k不存在。 例 .如右图,直线l 1的倾斜角 =30°,直线 l1⊥ l 2,求直线 l1和 l2的斜率 . y 解: k1=tan30° =3∵ l1⊥ l2∴ k1· k2 =— 1l 1 3 ∴ k2 =—32x 1 例:直线 x 3 y50 的倾斜角是()o l2 °°°° ②过两点 P1 (x1, y1)、P1(x1,y1)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k y2y 1 ( x1x 2 ) x2x1 注意下面四点: (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 P1、 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例 .设直线l1经过点A(m,1)、B(—3,4),直线l2经过点C(1,m)、D(—1,m+1), 当 (1) l / / l 2(2) l⊥l时分别求出 m 的值 111 ※三点共线的条件:如果所给三点中任意两点的斜率都有斜率且都相等,那么这三点共线。 3. 直线方程 ① 点斜式:y y1k( x x1 )直线斜率k,且过点x1, y1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 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