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田间一

田间一

田间一
田间一

提案建议20132650 金融1303

1.如何看待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并持续至今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在财政赤字不断积累的情况下,放松对债券市场的限制,进而引发利率自由化随着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速的降低,在税收较慢增长、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的共同作用下,日本积累了巨额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加大政府债券发行的规模。政府债券发行的增加引发了金融体系的变化。日本大藏省(财政部)于1977年被迫开放债券二级市场,并且在1978年通过公开拍卖发行债券。政府债券二级市场的扩张使投资者不必选择利率回报长期处于低水平的银行储蓄。私营部门利用债券市场寻求规避“利率管制”的行为削弱了利率管制的作用。首先是证券公司的债券回购市场交易量大大增加。20世纪80年代末,除了一些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几乎所有的利率都开始了利率自由化。之后,随着1993年放开定期存款利率、1994年放开活期存款利率,日本的利率自由化完成。

在大量外汇储备盈余的条件下,放开资本账户管制,推动日元国际化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开始出现持续的经常账户盈余。70年代到80年代初尽管受到两次严重的石油危机冲击,但日本经常账户盈余的格局并没有改变。面对大量的外汇储备,日本政府开始放宽资本项目管制。出于减轻资本账户自由化影响的考虑,日本采用了渐进的策略来放松资本项目管制。从1960年出台贸易和外汇自由化基本计划,到1980年大幅修订外汇法,再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实现外汇的完全自由化,历时近30年。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放开对本国机构投资外国资产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提高了保险公司、银行持有外国证券的规模。日本机构投资者能够分散投资国外资产,其持有的外国资产甚至超过大多数其他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账户自由化过程中,日本调整了汇率制度,日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1973年日本取消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1989年,日本完全放开了以日元计价的外国债券市场,并进一步修订外汇及外贸管理法,成立了东京的日元离岸市场。

在混业经营的背景下,放松金融市场分割的管制,促进证券市场发展与美国一样,二战后日本金融业实施了分业经营模式。日本银行经营范围受法规保护,与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分离。这种做法可能有助于确保银行体系的稳定,但也限制了机构之间的竞争。利率自由化、金融创新和国际化发展使得分业经营模式面临相当大的压力。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日本金融业以渐进的方式走向混业经营,证券市场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1992年6月日本通过金融改革法案,消除了一些传统障碍,包括:(1)银行和证券公司都可以通过附属公司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2)允许扩大交易的证券种类(可交易证券将增加商业票据和证券化的按揭贷款);银行和证券公司均可交易新型的证券;(3)专业银行获准可以收购或合并不同类别的银行。

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推行金融“大爆炸”改革,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为了增强日本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增强日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进行了以结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大爆炸”改革。此次改革与之前的改革相比,改革方案涵盖的范围更广泛,更具一般性。改革的第一步始于1997年7月个股期权交易以及以证券公司为中介的非上市股票交易的合法化。其他改革措施包括:进一步废除对金融业务领域的分割,银行被允许从事股票交易以及销售保险产品;允许针对单个股票的期权交易;推广使用和交易其他衍生产品;取消对证券公司不能交易非上市以及非注册类证券的禁止性规定;自然人及法人跨境交易的自由化;允许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证券公司的注册制取代核准制;结束专门的外汇交易银行体系,通过废除外汇交易银行法实现外汇交易自由化;放松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相分离的相关制度,银行既可以发放短期信贷也可以发放长期

信贷;自由谈判确定经纪佣金;推广电子货币和支付系统;强化合并会计的诉求;修订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准则;审计体系与国际准则更加一致,包括独立第三方审计等;增加了有关内部交易、市场操纵、利益冲突方面的相关规则;加强对消费信贷的消费者保护等。同时于1998年6月成立了一个新的监管机构——金融厅,从财政部和日本央行手中接过监管权。日本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影响

(一)日本家庭的银行存款在各类金融资产中占主导地位。1983年,日本总存款占GDP的比例为160%左右。放松金融管制后这个比例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持续增加。这意味着,即使在放松金融管制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后,日本的家庭储蓄仍然选择银行存款这一传统的方式。日本家庭继续依赖银行进行储蓄的原因在于:对个人投资者进入金融资本市场管制的放松非常缓慢。在1998年金融“大爆炸”之前,个人投资者直接参加资本市场交易的成本相当高昂。直到1998年4月,高达5千万日元的大宗交易的佣金仍是固定的。1999年10月日本才全面放开对所有佣金的管制。同样,个人股票期权交易、股票相关衍生工具的场外交易(OTC)、通过证券公司的非上市股票交易等在1998年12月之前也被禁止。放松金融管制后,家庭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家庭部门借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1970年只有4.2%,1991年上升至16.8%。家庭的金融资产总额增幅超过了负债,使家庭部门的净金融资产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上升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67%。

(二)对银行的影响

定期存款利率自由化导致存款利率相当高。银行通过提供高利率方式等竞争手段,以留住大型企业客户的大额定期存款。这开始挤压银行利润,银行不得不增加非传统的借款人(包括中小型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同时,银行资产组合也发生转变,银行增加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上世纪80年代初,房地产行业贷款的比例开始飙升;90年代初,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的比例已经较80年代初的水平翻了一番。

(三)对市场的影响

金融可获得性增加的一个重要影响是资产价格的显著上涨。这反过来又通过抵押物价值的增加使得融资更加容易。这个不断累积的因果循环过程在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价格上涨中均有体现。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股票价格的急剧上涨降低了日本企业股权融资的成本,使其可以大量投资于金融资产。房地产贷款的急剧增长增强了日本房地产市场繁荣与萧条周期的震动强度。这类信贷的大部分是通过一些不在监管范围的专门的金融机构(包括专门从事住房贷款的银行)发放的。随着货币政策收紧,股价暴跌,土地价格急剧下跌。从1991年开始,破产企业的数目大幅增加,大量证券产品预期收益的大幅下降,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开始急剧上升。证券公司也因股市暴跌而受到重创。1990年年初股市泡沫的破灭揭露了大量涉及到财政部官方的可疑金融行为,极大地摧毁了公众的信心,股票市场交易量显著下降,股票价格也大幅下跌。公众意识到财政部对金融机构行为的“行政指导”这一传统做法的弱点。

放松管制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控。20世纪80年代后半段,定期存款利率高于存单利率以及最优惠贷款利率的现象,反映出银行间为获取大型公司客户的竞争十分激烈。定期存款利率一旦放开,就很难阻止银行对利率的自由报价。但是如果定期存款利率高于存单利率或者是公司债券的利率,那么监管当局就应该提醒银行潜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防止银行从事以上行为。如果监管当局在银行危机出现之初能够采取更为积极的监管措施,包括促使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正确认识它们的不良贷款并进行必要的注资等,那么日本政府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之后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任何一个想要在国际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经济体迟早要步入金融开放进程,所能做的只是在放松金融管制进程中采取务实和谨慎的方式。

2.1970-90年代拉美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措施成就和教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数拉美国家走上了以政府主导和贸易保护为特征的“进口替代”式工业化发展道路。为了弥补贸易赤字和本国资本的不足,这一地区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大量吸收外国资本,尤其是来自国际商业银行的贷款。80 年代初,由于拉美各国国际收支出现巨大逆差,以及国际利率大幅攀升的大背景,直接引发了普遍的债务支付危机。危机爆发后,众多私人银行濒临破产。为保持社会稳定,各国政府将这些银行国有化,把私人债务转为国家债务,巨大的还贷压力引发了拉美国家严重的财政危机,政府通过紧缩社会开支的方式将债务最终转嫁到公民头上。此外,为偿还外债,拉美各国政府大幅削减进口,导致国内供给紧缺,物价飞速上涨,通货膨胀加剧,中下层居民生活日益艰难,社会贫富分化加重,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

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从新自由主义理念出发,全盘否定拉美国家以往实行的“进口替代”内向工业化发展模式,认为拉美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该地区实施了内向增长模式和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国家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过大、私人部门的相对软弱。由此强调拉美国家必须减少国家干预,实行对外贸易自由化,取消政府对价格体系的干预,缩小公共部门的规模,对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放松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控制,取消政府对信贷机制的管制,削减政府支出等。985 年美国提出“贝克计划”,要求债务国进行“综合、全面的宏观经济与结构改革”,即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进一步开放资本和股票市场,放松投资限制、实行资本流动自由化,实行贸易自由化和进口管制的合理化,改革税收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以及纠正价格扭曲现象,并以此作为进行债务谈判的条件。拉美国家在外资流入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为从美国和国际多边金融机构获得更多贷款,被迫开始了经济自由化改革的进程。1989 年,美国政府提出“布雷迪计划”,进一步要求债务国进行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改革。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的出笼,强制陷入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按照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实施改革。由此,拉美地区掀起了转换经济发展模式的新高潮,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在拉美广泛推行。整个80年代,拉美地区经历了持续的经济衰退,平均经济增长率由1950 ~ 1980 年的5.3% 下降为1.1%,社会形势也日益恶化,因而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至90 年代初期,拉美国家逐渐由一般性经济调整向改变发展模式的结构性改革转变,新自由主义成为改革的主导理念、政策基础和显著特征。虽然拉美各国实行自由化改革(“第一轮改革”)的进程有先有后,后来转入“第二代改革”的年代或早或迟,但从总体上看,整个90 年代是由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大规模、宽领域、深层次的宏观经济和结构改革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对拉美国家的改革具有纲领性地位、并对改革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政策文献,是由美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在80 年代末炮制的“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是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走向鼎盛时期的产物,它最初只是针对拉美经济调整与改革而开列的一揽子政策清单,包括财政紧缩、外国直接投资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私有化、放松政府管制等十方面内容。它的炮制者们坚信,国家干预、保护主义以及计划经济、国有经济已经走向终结,市场法则和私有制已经获得最终胜利。后来,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波助澜下,这些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中被广泛推行。依照美国和国际金融机构开列的处方,拉美国家相继加快了经济结构改革的进程。改革的基本和普遍的取向是实行进口自由化(取消配额,降低关税,减少税种等等)、国内金融体制自由化(利率自由化,降低储备金率,限制或结束信贷分配,关闭国有银行或将其私有化等等)、开放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取消外汇管制,消除对外国直接投资及其他各种资本流动的限制)、私有化(把国有公司出售给国内外私人资本,这些公司主要是大型自然资源公司和垄断性和税制改革(调整税收结构,限制税种,降低税率),此外还有劳工政策改革(诸如取消终生

雇佣和偿付高昂的解雇费等惯例,简化临时雇佣程序)、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诸如将传统的现收现付养老金改为资本化的私人养老金)等等。

拉美的结构改革成为“又一个失去的十年”。由于这十年又是重增长而轻发展,社会问题突出,因而又被称为“社会排斥的十年”。第二代改革:实现有社会公正的增长作为新自由主义改革试验的牺牲品,拉美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这一灾难性的后果宣告了“华盛顿共识”的破产。随着拉美地区政治格局的改变,各国对这一历史进程也进行了深刻反思。自90 年代中期起,拉美国家开始酝酿“第二代改革”,经济学界和一些国际机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已初步形成共识。1998 年4 月,第二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签署了《圣地亚哥宣言》,提出了“圣地亚哥共识”以替代“华盛顿共识”,其基本框架是必须减少经济改革的“社会成本”,使每一个人都能从改革中受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不应该降低国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等等。同年,世界银行的一批经济学家发表了题为《长征:拉美和加勒比下个十年的改革议程》的研究报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第二代改革计划”。拉美经委会在2000年发表的《增长、就业与公正——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改革的效果》研究报告中,基于第一代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第二代改革的政策框架。拉美经委会报告总结道:“一定不要把(经济)结构改革看成是孤立进行的,它是包括宏观经济和社会领域在内的一系列政策的组成部分。”报告阐明:“我们不相信市场运作是完善的,始终能产生最有效的结果”,“尽管快速增长是必需的,增长本身却无法为本地区的人口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促进增长、就业和社会公平。”报告宣称,“现在是对增长、竞争、就业和社会公平采取行动的时候了”。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拉美国家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多数国家开始推行以注重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相协调为特征的“第二代改革”,其主要趋向是:摈弃以“华盛顿共识”为样板的新自由主义教条,在保持发展市场经济、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改革方向的同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加社会支出,更加注重就业、减贫、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和社会公平。拉美经委会在2005 年6 月发表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设计经济政策时再也不可能不考虑社会目标,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时也不可能不考虑经济目标”,并且进一步提出,制定经济政策时,特别是制定财政、金融和收入政策时,必须将降低收入分配不公考虑在内,特别重要的是减少获得生产性资产中的不公正;必须把社会目标放在经济政策的中心地位,否则社会发展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该报告据此提出“实现有社会公正的增长战略”,而这个战略必须“把社会政策置于发展政策的中心”。当前,拉美国家的第二代改革方兴未艾。尽管各国在经济、社会方面所面临的复杂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但它们已经摆脱了市场教条主义的羁绊,正在寻求用更加切合实际的政策手段处理面临的问题,并在应对新的挑战方面已建立起普遍的共识:加快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率,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更多的社会公正。拉美国家改革与再改革的历程表明,改革作为一种改变旧有秩序、谋求社会变革的社会行动,是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产物并在其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展开。

田间常见除草剂及使用

二、常见除草剂 1、草甘膦 类别:内吸传导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果园、荒地、路旁、免耕地等地除草 杀草谱:防除很多种出苗后的一年生、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 剂型:30%、46%水剂、30%、50%和65%、70%可溶粉剂。 74.7%、88.8%和98%、95%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 用量:每亩用草甘膦40-200克 1、草铵膦 类别:非选择性触杀除草剂,有一定内吸作用 适用植物:果园、葡萄园、非耕地、马铃薯田等 杀草谱: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双子叶及禾本科杂草,如鼠尾看麦娘、马唐、稗、野生大麦、多花黑麦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野小麦、野玉米,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如:鸭芽、曲芒发草、羊茅 剂型:20%AS 用量:每亩用草铵膦67-135克 2、2甲4氯钠 类别:选择性内吸传导性茎叶处理的除草剂 适用植物:甘蔗、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田、果园 杀草谱:日本草、胜红蓟、香附子等阔叶杂草和莎草 剂型:70%、56%钠盐水溶原粉,20%水剂 用量:每亩用28-56克 3、莠灭净 类别: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

杀草谱:马唐、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剂型:可湿性粉剂 用量:每亩用莠灭净80克 4、莠去津(阿特拉津) 类别: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甘蔗、玉米、果园等 杀草谱:马唐、牛筋草、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剂型:40%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 用量:每亩用莠去津57-95克 5、灭草松(排草丹) 类别:选择性触杀型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大豆、花生、小麦、水稻、玉米、蚕豆、菜豆、豌豆、甘蔗、洋葱、甘薯、马铃薯、茶园、亚麻、苜蓿、薄荷、黄芪、苏子、草坪等作物 杀草谱: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 剂型:48%灭草松水剂,25%灭草松水剂 用量:每亩用有效成分64~96克 6、敌草隆 类别:内吸传导型灭生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甘蔗、果园、棉花等作物 杀草谱:马唐、牛筋草、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剂型:25%可湿性粉剂 用量:每亩用敌草隆50至100克 7、烟嘧磺隆(玉农乐) 适用植物:玉米作物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号: 协议备案号: 试验样品封样编号: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年度]) 农药类别:杀虫剂 试验名称: 委托单位: 承担单位: 试验地点: 总负责人:[签名] 技术负责人:[签名] 参加人员: 报告完成日期: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E-mail: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 试验名称: 试验作物: 防治对象: 供试药剂: 施药方法及用水量(拌土量): 试验结果: 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 使用方法: 安全性: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目的]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对象和拉丁名]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作物,品种名称] 2.2 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耕作、环境条件或设施栽培条件]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药剂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 3.1.2 对照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对照药剂商品名、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3.1.3 药剂用量与编号 3.2 小区安排 3.2.1 小区排列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排列方法(田间小区分布图或表)] 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或植株数:[单击此处键入小区面积或小区植株株数] 重复次数:[单击此处键入重复次数]

3.3 施药方法 3.3.1 使用方法 [单击此处键入详细使用方法,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适应] 3.3.2 施药器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器械类型、操作条件] 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次数、施药时期或作物生育期及虫害发生阶段] 3.3.4 使用容量 [单击此处键入实际公顷用药液量或用药倍数] 3.3.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防治其它病虫害药剂施用准确数据]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当日及试验期间气象资料概要(详见气象资料表)]4.1.2 土壤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土壤资料] 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调查时间和次数] 4.2.2 调查方法 [依据《准则》的调查方法,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 4.2.3 药效计算方法 [依据《准则》,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药效计算方法或公式] 4.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是否有药害,如有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或对作物有益影响]4.4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根据试验协议要求,键入调查方法及结果(每小区产量以kg/hm2表示)]4.5 对其他生物影响 4.5.1 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其它病虫害有益或无益影响] 4.5.2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5 结果与分析

田间试验报告

田间试验报告

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肥效 验证试验报告 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 2014 年12 月 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 肥效验证试验报告 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尤四海 1试验目的

为了验证“方依达”牌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该肥料产品的登记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黑龙江省土肥管 理站受该公司委托,在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肥效验证试验。现将试 验结果总结如下: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点:尚志市鱼池乡 2.2试验作物及品种:玉米品种先玉335。 2.3试验地基本情况 2.3.1试验时间:2014年4月至2014年11月。 2?3?2供试土壤:供试土壤为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1.05g/kg,碱解氮 含量为126?47mg/kg,速效磷102?54mg/kg 速效钾107?29mg/kg, pH6.59。 2.3.2供试肥复合微生物肥料(颗粒,技术指标:有效活菌数》0.2亿克、N+P2O5+K2O > 15% )由哈尔滨肥黄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提供;其它肥料由试验单位自筹,主要有尿素(含氮46% ),磷酸二铵(五氧化二磷含量46%、氮含量18% ),硫酸钾(氧化钾含量40% )。 2.4试验方法 2.4.1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小区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2.5平方米,各小区随机排列。 处理1:比当地常规施肥减施10%施肥量,同时亩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 5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处理2:比当地常规施肥减施10%施肥量,同时亩施用灭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5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处理3:常规施肥。 处理4:空白(不施用任何肥料)。

23301083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答案

23301083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C 4. C 5. C 6. D 7. B 8. A 9. B 10. A 11. C 12. B 13. B 14. C 15. B 16. D 17. C 18. B 19. A 20. B 二、判断题 1. 对 2. 错 3. 对 4. 错 5. 对 6. 错 7. 对 8. 对 9. 对 10. 对 11. 错 12. 错 13. 错 14. 错 15. 错 16. 错 17. 错 18. 错 19. 错 20. 错

三、名词解释 1. 随机样本:指由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个体组成的样本。 2. 水平:试验因素通常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其数量的不同等级或质量的不同状态称为水平。 3. 小区:在田间试验中,小区指安排一个处理的小块地段。 4. 准确度:试验中某一性状的观察值与相应理论真值接近的程度称为试验的准确度。 5. 精确度:把试验中某一处理的重复观察值之间彼此接近的程度称为精确度。 6. 个体:是试验研究中的最基本的统计单位,可从中获得一个观察值。 7. 完全随机设计:每一个供试处理完全随机地分配给不同的试验单元的试验设计。 8. 处理效应:试验处理对试验指标所起的增加或减少的作用称为处理效应。 9. 区组:将一个重复的全部小区分配于具有相对同质的一小块土地上,称为一个区组。 10. 总体:由统计研究的目的而确定的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全体。 11. 统计数:是由样本内所有个体的观察值计算而得的样本特征数。 12. 显著水平:显著水平(significance level)是统计假设测验中,用来测验假设正确与否的概率标准,一般选用5%或1%,记作 。 13. 总体:由统计研究的目的而确定的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全体。 14. 水平:试验因素通常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其数量的不同等级或质量的不同状态称为水平。 15. 统计数:由样本全部观察值而算得的特征数。 16. 重复:是指在一个试验中同一处理设置两个以上的试验单位。 17. 积事件:若干个事件都发生某事件才发生,则称某事件为这若干个事件的积事件。 18. 完全随机设计:每一个供试处理完全随机地分配给不同的试验单元的试验设计。 19. 复合事件:由若干个基本事件组合而成的事件,称复合事件。 20. 二项资料百分数:由二项次数转换成的百分数,其总体服从二项分布,故称为二项资料百分数。 四、简答题 1. 定量资料指对数量性状进行测量或称量得出的数据,如重量、长度等(2分)。特点:定量资料一般呈连续的变异分布(1分)。 定性资料指对质量性状记数或分组记数得出的数据,如发芽和不发芽粒数、害虫头数等(2分)。特点:定性资料一般呈不连续的间断分布(1分)。 2. (1)试验目的的明确性(1分) (2)试验条件的代表性(1分) (3)试验结果的可靠性(1分) (4)试验结果的重演性(1分) 3. F值右上角的“*”或“* *”分别表示F值达到0.05水平和0.01水平显著,即F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2分)。F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我们就认为相对于误差变异而言,试验的总变异主要来源于处理间的变异,试验中各处理平均数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并不意味着每两个处理平均数间的差异都显著或极显著,也不能具体说明哪些处理平均数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哪些差异不显著。因而有必要进行两两处理平均数间的比较,以具体判断两两处理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多个平均数两两间的相互比较即是多重比较(4分)。 4. 一种是肥力高低变化,较有规律,即其肥力从试验田的一边到另一边是逐渐改变的(1分);另一种是斑块差异,田间有明显的肥力差异斑块,面积的大小及肥力分布无一定规律(1分)。 5. 目测法(1分);“空白试验”法(1分)。 6. 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数、众数及调和平均数。(各1分)

田间实验报告玉米报告

玉米报告 一、玉米播种 1、播种日期:2016年4月19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0℃) 2、玉米品种:农大86,种衣剂处理 3、播种方式:点播——两人1行(6m),行距60cm,开5~6cm深的播种沟,28~29cm一穴,每穴2~3粒种子,穴之间再撒1粒种子。湿土盖种,适当镇压。 4、计划密度:4500株/亩 二、生长发育调查与田间管理 1、玉米发芽率观察: 观察日期:2016年5月10日 播种了60粒出苗55棵,发芽率为55/60*100%=91.67%。 2、玉米间苗:间苗后株距25cm 3、适时中耕除草 4、玉米幼苗性状考查 表1. 玉米生长发育调查 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播种时采用种衣剂包种可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增强种子长势;适时间苗,保证壮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及时中耕除草,减少杂草竞争;定期对生长锥解剖观察,从初生期、伸长期到小穗分化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变化与神奇。由于抽穗、开花、吐丝期正好在暑假,没有能定期调查,对这一阶段感觉模糊,理解不够。 三、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

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达到30粒的穗为有效穗; 穗位高度:第一层次生根到第一果穗节的长度 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节间长度:大于1cm节间。 四、玉米经济性状考查 穗粗(cm):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秃尖长度(cm):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 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 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 穗粒数:每一果穗上的总粒数,由穗行数与行粒数相乘估算; 果穗重(g):风干果穗的重量; 出籽率(%)=(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 百粒重(g):随机取1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两个数的平均数,

农学专业《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试题题库及答案

≠β农学《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题库1 一、判断题: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每小题2分,共14分) 1 多数的系统误差是特定原因引起的,所以较难控制。( × ) 2 否定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 3 A 群体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 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 4 “唯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 5 某班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已知 84.32 1,05.0=χ) 。 ( √ ) 6 在简单线性回归中,若回归系数,则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可以用于由自变数X 可靠地预测依变数Y 。( × ) 7 由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 推断处理的总体。( √ ) 二、填空题:根据题意,在下列各题的横线处,填上正确的文字、符号或数值。(每个空1分,共16分 ) 1 对不满足方差分析基本假定的资料可以作适当尺度的转换后再分析,常用方法有 平方根转换 、 对数转换 、 反正旋转换 、 平均数转换 等。 2 拉丁方设计在 两个方向 设置区组,所以精确度高,但要求 重复数 等于 处理数 ,所以应用受到限制。 3 完全随机设计由于没有采用局部控制,所以为保证较低的试验误差,应尽可能使 试验的 环境因素相当均匀 。 4 在对单个方差的假设测验中:对于C H =20σ:,其否定区间为2,2 12 να χχ-<或 2 ,22ν αχχ>;对于C H ≥2 0σ:,其否定区间为2,12 ναχχ -<;而对于C H ≤2 0σ:,其 否定区间为2 ,2ναχχ>。 5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是 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的可加性 、 误差的正态性 、 误差的同质性 。 6 一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为80%,若每穴播两粒种子,则每穴至少出一棵苗的概率为 0.96 。 7 当多个处理与共用对照进行显著性比较时,常用 最小显著差数法(LSD) 方法进行多重比较。 三、选择题:将正确选择项的代码填入题目中的括弧中。(每小题2分,共10分 ) 1 田间试验的顺序排列设计包括 ( C )。 A 、间比法 B 、对比法 C 、间比法、对比法 D 、阶梯排列 2 测定某总体的平均数是否显著大于某一定值时,用( C )。 A 、两尾测验 B 、左尾测验 C 、右尾测验 D 、无法确定 3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D )。

农业种植方式

农业的种植方式 单作 与间作相反,在一块土地上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单作,其优点是便于种植和管理,便于田间作业的机械化。世界上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多数作物以实行单作为主。中国盛行间、套作,但单作仍占较大比重。 间作 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当前的趋势是旱地、低产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应用间作较多。套作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是一种解决前后季作物间季节矛盾的复种方式。 套作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是一种解决前后季作物间季节矛盾的复种方式。套作在中国起源甚早。中国是世界上实行套作最普遍的国家之一。主要方式有:小麦套玉米或再套甘薯或大白菜;麦、油菜或蚕豆套棉花;稻套紫云英和水稻套甘蔗、黄麻、甘薯等。套作的主要作用是争取时间以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利后季作物适时播种;缓和用工矛盾和避免旱涝或低温灾害。套作应选配适当的作物组合,调节好作物田间配置,掌握好套种时间,解决不同作物在套作共生期间互相争夺日光、水分、养分等矛盾,促使后季作物幼苗生长良好。 混作也叫间作(mixed intercropping):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在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多不分行或在同行内混播或在株间点播。通过不同作物的恰当组合,可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还能减轻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危害。混作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北方旱地粮食和油料混作较多,如小麦与豌豆、高粱与黑豆、大豆与芝麻、棉花与豆类或芝麻混作等。世界上盛行粮食作物混作的有印度和非洲部分国家。非洲多为玉米、高粱、豇豆、粟、木薯、马铃薯等的混作。印度旱作区多为高粱、豆类、粟类等混作。畜牧业发达的欧美各国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常将饲料作物和牧草采用混作。由于混作会造成作物间互相争夺光照和水、肥的矛盾,且田间管理不便,不适合于高产栽培要求,故中国的混作面积已逐渐减少。 连作 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连作,有利于充分利用一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生产者通过连续种植,也较易掌握某一特定作物的栽培技术。但连作往往会造成多种弊害:①加重对作物有专一性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害虫和寄生性、伴生性杂草的滋生繁殖。如马铃薯的黑痣病、蚕豆的根腐病、西瓜的蔓割病以及花生线虫、大豆菟丝子、向日葵列当、稗草等的滋生都和连作有关;②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使肥效降低;③加速消耗某些营养元素,形成养分偏失;④土壤中不断累积某些有毒的根系分泌物,引起连作作物的自身“中毒”等。

尔雅网课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后及考试习题答案.doc

1 【多选题】 田间试验任务的主要来源有()。 A、 农业生产实践中发现或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通过田间试验进行解决。 B、 农业科学工作者经常需要通过田间试验开展有关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以及作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等研究。 C、 不同地区和不同单位之间经常有相同或类似的项目需要进行研究,受其它地区或单位的委托进行研究也是田间试验任务的一个重要来源。 D、 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级农业行政部门或科研主管部门经常会下达一些田间试验项目。 我的答案:ABCD 2 【判断题】 田间试验的任务就是在大田条件下评价农业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品种的实际效果,解决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 试验目的要明确就是()。 A、 要求田间试验的各项试验条件要接近试验结果欲推广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 B、 对试验要解决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对预期结果做到心中有数 C、 必须坚持唯一差异原则 D、 在相同或类似的条件下进行同样的试验或生产实践,能获得类似的结果 我的答案:B 2 【单选题】 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就是要求田间试验的各项试验条件要接近试验结果欲推广地区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试验结果在欲推广地区的生产上发挥增产增效作用。 A、 自然条件、生产条件 B、 天气条件 C、 土壤条件 D、

市场条件 我的答案:A 3 【单选题】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进行田间试验时,必须坚持(),随时随地注意试验的准确性,力求避免造成不应有的试验误差。 A、 重复原则 B 随机排列 C、 唯一差异原则 D、 一致原则 我的答案:C 4 【多选题】 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包括()。 A、 试验目的要明确 B、 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C、 试验结果要准确可靠 D、 试验结果要有重演性 我的答案:ABCD 5 【多选题】 为了满足重演性的要求,有哪些要注意的环节 ( ) A 完全掌握试验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 B、 有及时、准确、完整的田间观察记载,以便分析产生各种试验结果的原因,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C、 每一项试验最好在本地重复进行2~3年,以便弄清作物对不同年份气候条件的反应 D、 如果将试验结果推广到其他地区,还应进行多点试验。 我的答案:ABCD 6 【判断题】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重演性,必须严格注意试验中的一系列环节,尤其应严格要求试验的正确执行和试验条件的代表性这两个前提。

农民田间学校总结

农民田间学校总结 篇一: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借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开展, 大力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广新型的农业 技术推广服务手段和新型农民培养模式。根据项目要求,2009年 首次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通过激发农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原动力 和创造力,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自理”能力,培养了一批 综合素质高,操作技能强的新型农民,有效促进和推动了的农 业生产。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2009年,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要求,结合实际和产业分布,在镇建立了一个温棚蔬菜 农民田间学校。高级农艺师和担任辅导员。本着农民自 愿的原则,挑选了30名种植积极性高、接受科学能力强的农民作 为田间学校学员。在村委大院建立培训室,配备了30套桌椅、 1台电脑、200套图书等学习的有关硬件设施。建立一个占地8亩 的大棚作为试验示范展示田,供学员观摩和实习。 田间学校自开班以来,根据农事和学员需求,共开展7次田 间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的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科学 地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思想汇报专题受到的农民的广泛赞誉。

同时带动周边农户600余人积极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的进行田 间管理,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采取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农民学校成立初期,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 田间学校建立的各项工作,并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配备完整的硬件设施,为农民田间学校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成立由作物、园艺栽培、植保、土肥等专家组成的技 术指导小 组,负责对学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聘请高级农艺师 和为辅导员,全面负责农民田间学校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 调研总结等各项工作。 (二)多次调研,确定重点 为突出培训效果,强化示范作用,围绕农民科技需求量大、 产 业科技含量高的棚室蔬菜为重点培训产业,我们多次深入到 生产第一线,反复勘察调研,按照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 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最后确定以温棚蔬菜种植大面积发展区 镇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基地。并建立一个试验示范展示田,确 定责任负责人,树立标牌,扩大宣传效果。 (三)示范展示,观摩交流 建立了一个占地8亩的大棚作为展示田,经常组织田间学校

竹篱笆栅栏的田间应用体现

这几年,很多市区公园的建设中,大多数护栏都是用塑料、铁制栅栏甚至是钢筋水泥。昨日,记者发现,在部分公园中,300多米长的绿化带护栏全部选用了竹子和杉木材料,这是公园的一种尝试。市园林局方面表示,这种亲近自然的设计,将会在市区有条件的公园中进行推广,让公园的护栏不再冰冷。扎上竹篱笆踩踏基本杜绝。昨日,记者在公园看到,园区绿化带上都支起了竹篱笆。这些竹篱笆的骨架是杉木,搭好后,再绑扎上竹片。半米高竹篱笆,把绿化带沿线的灌木聚拢在一起,显得整齐有序。公园的保安告诉记者,园区周边社区较多,常有小孩在园区绿化带戏耍,一些居民还会携宠物进入绿地,导致绿地被频繁踩踏,黄土露天现象严重。这次公园安装了竹篱笆后,踩踏现象基本杜绝。废物利用造价便宜保两年。设计和绑扎这组竹篱笆的邱先生表示,公园的竹篱笆,主要来自废物利用:“每年做绿化小品,公园都会剩下一些竹子、杉木材料,堆积在仓库里,扔掉很可惜。我们就去林产品市场和北峰采购了一些材料,作为补充,木条竹片都是几毛钱的。这些竹篱笆至少可以使用两年,造价也便宜。”其实,在早些年,福州的不少公园都有使用竹篱笆作为隔离栏。如今,大多数新建公园,比较喜欢采用塑料篱笆和铁艺篱笆。在一些公园走访发现,白色的塑料篱笆,很容易就被推倒,不够耐脏。铁艺篱笆固然坚固,但造价较高。

为防止绿地被继续踩踏破坏,保持公园的景观效果。公园的“巧手”园艺师们,精选了竹竿笔直、 光洁,颜色青翠的竹子,裁剪成高度一致的竹段,设计出精美的造型,用铁丝牢牢地将其固定住。利用竹子编织竹栅栏,更加不易腐烂、易拆换、易安装,并且阻挡效果较好。 这种方式既让市民游客亲近了自然,又让绿地护栏显得不再冰冷,同时也营造出了生态自然的田园风光。植物园·编织竹篱笆 竹篱笆是一堵虚设的墙,既能轻松的圈出一块美景,又不会阻拦欣赏美景的视线。它能将目光引至整体环境中那些美好的部分,又温柔的提示游人对这些美好给予敬意与保护。 海曲公园·竹篱笆 近一个月,各园区根据实际情况每天编织60—100余米竹篱笆,计划4月上旬完成全部编织工作。 市园林绿化集团始终坚持精细化的公园养管理念,不断加强植物艺术造型修剪水平,逐步提升园林文化品味,并做好文明引导,提高游客爱绿护绿的意识。

田间试验与统计选择判断题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试题库 二、填空题 1.为了保证田间试验的质量,做田间试验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试验条件要有-----------------性、试验结果要有---------------性和---------------性。(代表性、可靠性、重演性) 2.按试验因素的多少,田间试验可分为-------------、---------------和综合试验。(单因素试验复因试验) 3.按试验地点的多少,田间试验可分为--------------和---------------。(单点试验多点试验) 4.按试验研究的内容,田间试验可分为栽培试验、-----------试验、--------------试验等。(品种肥料农药等) 5.按试验地的规模大小,田间试验可分为-------------、--------------和微区试验。(大区试验小区试验) 6.复因素试验是指包含-----------个试验因素的试验。(2个或2个以上)7.为保证试验结果的严密可比性,在设计试验方案时必须遵循两条原则:即------------和-------------。(单一差异设置对照) 8.试验误差是指--------------和-------------之间的差异。(观测值处理真值) 9.田间试验多数为小区试验,其小区面积一般为------------m2。(10-60)10.在果树田间试验中,小区的面积一般以每小区所包含的---------------来决定。(株数) 11.在新品种选育的试验中,初期阶段的小区面积一般较-------------,而后期阶段的小区面积则较------------。(小大) 12.在一个包含8个大白菜品种的品种比较试验中,共有---------个处理,----------个水平。(8个 8个) 13.为探讨某一葡萄品种对不同修剪方法的反应,在试验中共采用了长、中、短和极短梢4种修剪方法,那么,此试验共有--------------个处理,-------------个水平。(4 4) 14.今在5个辣椒品种上进行3种肥料(每间种肥料只设一种用量)的试验,随机区组设计,重3次,那么,此试验共有-----------个处理,共需安排-------------个小区,若每小区的面积为30m2,则试验地面积至少应为------------------ m2。(15 45 1350) 15.在5个番茄品种上进行3个播种期的试验,此试验共有---------个处理,若重复4次,则共需安排-----------个小区。(15 60个) 16.在4个苹果品种的修剪试验中,共设定4套修剪方法,那么,此试验共有------------个处理,若以单株小区,试验重复5次,则此试验至少需--------------株试验树。(16 80) 17.今在一黄瓜品种上进行5种农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效试验(每种农药只设一种浓度),那么,此试验共需设定------------个处理(含CK),若试验要求重复3次,则共需-----------个小区。(6 18) 18.在某一苹果品种上进行5种果实袋的套袋试验,若以单株区组设计,重复10次,则此试验共有-----------个处理,至少需--------------株试验树。(5 10)

荸荠田间栽培技术(一)

荸荠田间栽培技术(一) 摘要介绍了荸荠田间栽培技术,包括荠田选择、选种、育苗、栽培及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提升荸荠品质和荸荠栽培获得高产稳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荸荠;栽培技术;安徽六安;裕安区 荸荠又名地栗,是一种高效绿色的经济作物,肉质爽脆多汁,营养丰富,可生食或熟食。除作蔬菜、水果外,还可加工制成淀粉、饴糖、罐头、蜜饯。在医药上还具有止渴、消食、解热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食品和出口商品。市场销路好、食用广,深受人们的喜爱1]。长江流域各省均有栽培,一般产量45t/hm2左右,产值6.30~6.75万元/hm2,可获纯利5.25~6.00万元/hm2,深受种植户欢迎,是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一种理想作物。由于荸荠属于小农经济作物,群众往往凭着经验和习惯进行种植,产量偏低,品质差,科学掌握并运用好荸荠栽培技术,是提升荸荠品质及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荠田选择 土壤的类型对荸荠的生长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影响荸荠的产量和品质。一是泥土粘重的田块和黄泥田生长的荸荠因为土壤相对较板结,球茎难以往深处下扎,使结出的荸荠分布较均匀,利于收获;二是相对较粘重的土壤对生长的球茎产生一定的阻力,使荸荠的肉质生长较紧密,糖分含量相对较高,所以泥土粘重的田块和黄泥田种植的荸荠比泥土疏松的田块及黑泥土田产出的荸荠好吃。因此,荠田应选择泥骨田,但过于粘重的马肝土同样不宜栽植,因为荠针难以下扎,影响产量3]。 2选种 选择好优良品种,对荸荠的生长、产量及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在选择种荠时首先要选大小一致、饱满均匀、好看、颜色深红的荸荠做种荠;其次外形要完整、无损伤,个头越大越好。种荠至少要带2~3个芽嘴,只有1个嘴的是公荠子,不宜作种,一般1hm2大田需要种荠30kg左右,1hm2苗床能栽25hm2大田,即1hm2苗床需种荠750kg左右,苗床与大田比为1∶25。 3育苗 3.1育苗时间 一般在清明前后即可进行育苗。 3.2育苗形式 荸荠育苗有2种形式:一种是在田里育苗,即在清明前后将种荠挨个埋入泥中,露出荠嘴;另一种是在室内大缸中育苗,缸里放上半缸沙,把种荠埋入沙中,沙要保持湿润。当幼苗生长至10cm左右时,即可栽入大田。 4栽培及田间管理 4.1适时早栽,合理密植 荸荠的产量取决于地上的球茎数及球茎的大小。早栽的荸荠植株高、分株多、株丛大、产量高。裕安区一般在6月上下旬(芒种至夏至)至7月中下旬栽植,移栽时应选择早晚前后时间段进行。拔荠秧方法是用手伸入根部抠起植株,洗去泥巴,不要碰伤根,否则易出现水渍。分株5~7次,株行距66cm×50cm,栽3万穴/hm2;伏水荸荠7月栽植,分株3~4次,株行距66cm×33cm,栽4.5万穴/hm2。要求当天起苗,当天栽植,细排轻放,防止重叠和折伤茎杆,栽植深度一般与管状茎基部等齐,约6~8cm。栽植过浅,球茎易浮起,难成活,分蘖多,地上部提前枯萎,匍匐茎结球茎少;栽植过深,分枝不旺,结球茎亦少,产量低。栽植后顺手将根蒂泥土抹平,使根和土吻合,易成活4]。 4.2施肥 在荸荠移栽前用40%复合肥450kg/hm2、农家肥22.5t/hm2结合整地均匀撒施于田面。移栽后,从分蘖、分株开始到球茎成熟前这段时期称为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并进期。在分蘖期,荸荠行间实行耘田除草2~3次,结合除草进行2次追肥,追施尿素90~150kg/hm2,以促进结荠。

田间作物调查报告

田间农作物情况调查 时间: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 地点:燕子村付家台 调查人:燕子村大学生村官 概况:田间农作物有油菜、小麦、棉花幼苗,油菜地中间空地间种其他农作物,如豌豆、大蒜、毛豆,油菜地田埂边种植豌豆的比较多。农作物生长情况: 油菜:快到收割期了,有些种在水田里的已经发黄,开始收割了,品种不一,有细荚,有厚荚,还有紫色的,茎秆粗壮的一般饱满多籽,水田里轮种的油菜没有旱地里的植株高,而且早黄、荚少、产量比较低,由于长时间不下雨,干旱严重,今年的产量有可能下降。 棉花:棉花幼苗长势参差不齐,有的长势很健壮,有的才刚刚抽芽,可能与品种有关,再者就是用薄膜盖着的经常敞开的长势好,普遍矮小,且有些发黄。 小麦:小麦的穗已经抽出,进入成熟的关键期,现阶段主要是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农民使用的有乙蒜素和蟓剞劂,主要起抑制细菌、真菌、病菌生长的作用。 基础水利状况:现在到了整田下谷的准备阶段,急需用水,但是整个汉川市辖区内久未下雨,各乡镇场正积极从汉江里抽调水,目前燕子村里水资源充足,各大沟渠里有较充足的存水,基本上能保证村民整田下谷的需求,付家台的机台正在往各小沟、田间抽水,秩序井然。附:

乙蒜素:分子式:C4H10O2S2,化学名称:乙烷硫代磺酸乙酯,高效广谱仿生杀菌剂,兼具植物生长调节作用,能促进萌芽、提高发芽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是复配杀菌剂农药的首选原料,与菌体内含硫基的物质作用,从而抑制菌体的正常代谢,可有效抑制棉花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烂秧病、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黄叶、小麦赤霉病,条纹病,腥黑穗病,西瓜慢枯病,西瓜苗期病害,黄瓜苗期绵疫病,枯萎病,灰霉病,黑星病,霜霉病,白菜软腐病,姜瘟病,番茄灰霉病,青枯病,辣椒疫病及草莓、白术、人参、香蕉、苹果、葡萄、梨树、茶叶,马蹄,花卉,花生,大豆,芝麻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效果显著。但是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通过食道、皮肤等引起中毒,急性中毒,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呼吸循环衰竭,出现意识障碍和休克。

东农17春《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专)》离线作业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网上作业题 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 1、随机样本:指由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个体组成的样本。 2、水平:试验因素通常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其数量的不同等级或质量的不同状态称为水平。 3、随机试验:满足下述三个条件的试验称为随机试验,试验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明确可知的,并且不止一个;每次试验总是恰好出现这些可能结果中的一个,但在试验之前却不能肯定会出现哪一个结果。 4、χ2适合性检验:即根据χ2分布的概率值来判断实际次数与预期理论次数是否符合的假设检验。 5、概率:用于度量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作事件的概率。 二、判断,请在括号内打√或× 1、两因素间互作称为二级互作,三因素间的互作为三级互作。× 2、由8个小麦新品系和2个对照品种组成3次重复的品比试验,属于单因素试验。√ 3、设一样本有7个观察值,6、10、9、6、12、7、13,则方差为2.828。× 4、实施一个试验在安排区组时原则上应尽可能保持区组内的最大一致性,区组间允许较大差异。√ 5、将一块环境条件相近的试验田划分成30个面积相同的小区,不再做其他处理,观测某品种小区产量是一个随机试验。√ 6、若无效假设为H0:μ1=μ2,那么备择假设为H A:μ1≠μ2。√ 7、进行小麦品种比较试验,6个品种,每品种得到4个产量观察值,则该试验具有品种间自由度为3,误差自由度为20。× 8、方差分析中,F检验后就进行平均数的多重比较。× 9、相关系数(r)和回归系数(b)都是带有单位的。× 10、某样本观察值为17,13,21,10,19,9,11,8,则该样本的中数为14.5。× 三、填空 1、农业科学试验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各种农业科学理论和技术,考察研究结果的实际表现,客观地评价其推广价值和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品种)试验、(丰产)试验、(耕作)试验、(植保)试验和(土肥)试验。 2、在田间试验过程引起差异的外界因素中,(土壤)差异是最主要的,必须加以适当的控制。 3、设一样本有5个观察值,6、8、9、12、13,则x=(9.6),s=(2.88 ),s x=(1.29 ),CV=(30% )。 4、已知甲,乙两批水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0.9和0.8,甲,乙种子各取一粒,做发芽试验,试问有两粒发芽的概率为( 0.72 ),至少有一粒发芽的概率为( 0.98),两粒都不发芽的概率为( 0.02 ) 。 5、反映资料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资料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四、单项选择 1、根据研究目的拟定的进行比较的一组处理,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试验,所得各处理平均数值与试验总平均值之差,称为(C )。

拟南芥室内简易栽培和田间大规模种植的方法_王爱荣 (1)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第2期Journa l o f Fu jian A g ricu lt ure and Fo re stry U niversit y(N atura l Sc ience Edition)2005年6月 拟南芥室内简易栽培和田间大规模种植的方法 王爱荣,刘 丽,周 洁,鲁国东,王宗华* (福建农林大学教育部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采用菜园土、草木灰、锯木屑体积比为4∶2∶1的培养基质,用1g L-1琼脂水悬浮种子直播培养拟南芥,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在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水分、光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管理,培养出生长健壮、充分满足实验要求的拟南芥植株.用同样基质,适当遮荫,可以在田间大规模种植拟南芥.在月均温为11-14℃,日最低气温为2.1-4.7℃的自然条件下,夜间覆盖塑料薄膜,拟南芥仍能正常生长. 关键词:拟南芥;栽培技术;田间种植;突变体库 中图分类号:Q94-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817(2005)02-0252-03 I ndoor culture and large scale fiel d cultivation of A rabidopsis t h aliana WANG A i-rong,LI U Li,ZHOU Jie,LU G uo-dong,WANG Zong-hua (K ey Laborato ry for Biope sticide and Che m i ca l B io l ogy o f M inistry of Educati on,Fu jian Ag ricu lture and F orestry U ni ve rsit y, Fuzhou,Fuji an350002,Chi na) Ab strac t:The so il,p l ant ash and w ood chips at the propo rtion o f4∶2∶1we re used a sm ed i u m t o trea t t he seeds o f Arabi dopsis t ha li-ana,and t o sus pend t he m i n1g L-1aga r w ater so l u tion a t4℃for2-4day s and directl y s ow t he m onto tho se p repa red pots to m ake t he m ge r m i na t e and gro w at t he indoo r or ou t doo r conditions w it h regu l a r t emperature m anagement,w atering,fe rtiliza tion,and pest con tro.l A.t ha liana wa s still g row i ng we ll i n t he fie l d even when the ave rage mon t hly te m pe ra t ure w as a round11.0-14.0℃and the dail y m ini m u m te m pe ra t ure decli ned to2.1-4.7℃i n w i n t e r as l ong as covered w it h p l a stic fil m.The result prov i des a ne w w ay t o g row A.t hali ana a t l a rge sca le but w it h l ow co stwh ich may facilita t e the p l ant f unc tiona l geno m ics. K ey word s:Ar abidopsis tha li ana;culture technique;fie l d plan ting;m utan t base 拟南芥(Arabidopsis t h ali a na)属十字花科拟南芥属植物,具有显花植物的全部特征,且还具有基因组小、结构简单、形体小、生长周期短、繁殖系数高、自花授粉等优点[1],这些特点使它成为“植物界的果蝇”,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物种.2000年,其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工作的完成更加激发了人们对其基因结构与功能进行更为详尽研究的兴趣[2].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实验室以拟南芥为试验材料.但拟南芥种子小,幼苗弱,对生长环境又有一定要求,这给它的培育带来了一定困难.目前,拟南芥的栽培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移栽法,即先将种子种在无菌培养基上,1周后再移栽到土壤中;另一种是土壤培养法,即直接把种子种在土壤中[3].国际上,已有很成熟的拟南芥栽培方法和材料[4],但是国内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为此,已有一些改进方法的报道[3,5-7],但这些方法对设施依赖性很强,成本高,难以大规模种植.本研究摸索了一套简便易行的室内和田间栽培方法,为大规模、低成本栽培拟南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拟南芥为Co lu m bia-4、Co lu m bia-0、g l、W s等生态型. 根据福州市的取材情况和拟南芥的生长特点配制了多种基质.各基质不同组分的体积比为:菜园土∶沙子=1∶1、菜园土∶花土=1∶1、菜园土∶椰糠=1∶1、椰糠∶沙子=1∶1、菜园土∶椰糠∶沙子=1∶1∶1、菜园土∶泥炭土=1∶1、菜园土∶草木灰∶锯木屑=4∶2∶1.观察拟南芥在不同基质的生长情况. 将混合均匀的培养基质装入培养盆中,培养盆放置于托盘上,一个托盘可放置多个培养盆.播种前向 收稿日期:2005-01-14 修回日期:2005-03-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1178);福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0210018);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03F008). 作者简介:王爱荣(1975-),女,硕士.研究方向:分子植物病理学. *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