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蠕虫

医学蠕虫

医学蠕虫
医学蠕虫

医学蠕虫

[吸虫] 第一部分 吸虫概论

吸虫为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虫种,共有3个目:单殖目、盾殖目和复殖目。寄生人体的吸虫为复殖目的虫种。

一、形态特点

1.吸虫多为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大多呈叶状或舌状,个别虫种多为圆柱形。

2.虫体具有两个吸盘:口吸盘、腹吸盘

3.大多数虫体为雌雄同体,少数为雌雄异体

4.消化系统不完全,肠支后为盲端

体壁结构图 体壁及各系统特点

各系统结构简图 二、吸虫生活史(模式)

成虫 虫卵 雷蚴 (在成脊椎 1~2个中间宿主体内发育

动物体内)

成虫 童虫

吸虫生活史特点:

1.虫卵必须入水发育

2.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增殖和有性繁殖交替)

3.有1~2个中间宿主

4.有多个保虫宿主

A .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又称为肝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引起肝吸虫病。

一、形态

1.成虫:体形狭长似葵花杼仁状,大小为10~25×3~5mm ,腹吸盘位于虫体前方1/3处,雌雄同体,雄性睾丸一对, 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处。

2.虫卵:黄褐色,甚小,平均为29×17μm ,形状似芝麻,前端较窄,后端钝圆,卵壳厚,前端有明显的卵盖,卵盖与卵壳的接合处稍厚,隆起称为肩峰,后端有一疣状小结节,卵内有一毛蚴。

二、生活史

成虫 虫卵 毛蚴 尾蚴

(肝、胆管)

粪 入水 粪

入水 终宿主食入

成虫童虫囊蚴

侵入淡水鱼

生活史特点:

1.成虫寄生于终宿主肝胆管内:

2.整个发育过程需三个宿主: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涵螺、纹绍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

3.感染期:鱼、虾体内的囊蚴

4.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5.保虫宿主:猫、狗、鼠等脊椎动物

三、致病

主要为成虫寄生致病

机理:虫体机械性刺激和代谢产物的化学刺激引起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腔狭窄,胆管阻塞,胆汁潴留。

临床表现:消化不良,头晕,食欲减退,乏力,上腹不适,腹泻,肝区隐痛等;儿童反复感染可引起发育障碍和侏儒症;有资料表明本虫感染是肝癌的诱因之一。

常见体征:肝肿大,脾肿大少见。

虫卵、虫体碎片可成为结石的诱因。

四、诊断

病原诊断:粪便检查虫卵,各种集卵法,十二指肠引流液,肠检胶囊法。

免疫学诊断:皮内试验、IEST、ELISA等

五、流行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保虫宿主(较多)

传播途径:1、粪便管理不当,养鱼的习惯

2、中间宿主分布广泛

3、生食鱼虾(或半生食)的习惯

易感人群:饮食习惯、健康教育

六、防治

1.加强健康教育,认识肝吸虫病的重要性。

2.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生或半生的鱼虾。

3.加强粪便管理,消灭螺类宿主。

4.查治病人、带虫者和病畜

治疗药物:吡喹酮、阿苯哒唑

B布氏姜片吸虫Fascilolpsis buski

简称姜片虫,是人、猪小肠中寄生的一种大型吸虫。引起姜片虫病。

一、形态

1.成虫:虫体肥厚,为大型吸虫。大小为20~75×8~20mm,腹吸盘比口吸盘大4~5倍,呈漏斗状;睾吸一对,呈珊瑚状,高度分支,前后排列于虫体后

半部。

2.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80~85μm ,卵壳薄而均匀,卵盖小或不明显,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

二、生活史

成虫 卵 毛蚴 (人、猪小肠) 成虫 (在水生植物表面)

生活史特点:

1.成虫寄生于终宿主(人、猪)的小肠内;

2.中间宿主是扁卷螺

3.感染时期:囊蚴

4.感染方式:生吃或半生食含有活囊蚴的水生植物或饮生水

三、致病

主要是成虫致病。机理:有机械损害和化学毒害。虫体可引起肠粘膜炎症(腹吸盘吸力强大)。点状出血、水肿及坏死等。虫体吸附在肠壁上,掠夺营养,妨碍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虫体量大时,可引起肠梗阻。

临床表现:因感染虫数,病人身体抵抗力而不尽相同。轻度感染可无症状,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乏力、消瘦、营养不良等。儿童重度感染可影响发育。

五、流行

流行因素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猪)

2.粪便管理不当

3.生吃水生植物、饮生水的习惯

六、防治

1.普查普治,治疗药物同肝吸虫

2.加强粪便管理,无害化处理后施胎

3.改变饮食习惯,不吃未洗净的水生植物、不饮生水。

4.不用 饲料养猪

C 并殖吸虫

吸虫纲复殖目并殖科的吸虫通称并殖吸虫,世界上共报道50多种,我国有28种。

特征:生殖系统的并列。即卵巢与子宫左右并列,两个睾丸左右并列。 主要虫种: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

入水 粪

人食入 1-3月

一、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该虫又称肺吸中心,是我国肺吸虫病的主要病原。

(一)形态

1.成虫:长7.5~12×宽4~6×厚3.5~5mm。活虫肉红色,蠕动能力极强,死后固定,为椭圆形,如半颗花生米大小。长:宽=2:1,腹吸盘位于虫体中横线前方。口、腹吸盘大小相似。

2.虫卵:80~118×48~60μm,虫卵金黄色卵盖大,常偏斜,卵壳厚薄不匀,卵内为一个卵细胞,10多个卵黄细胞。

(二)生活史

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

(人、猪小肠)(侵入川卷螺)子(侵入淡蟹、喇蛄)

痰、粪

成虫童虫囊蚴

生活史特点:

1.寄生部位:人、猫、犬、等动物肺内

2.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喇蛄等

3.感染时期:囊蚴

4.感染方式:经口

5.异位寄生及异位损害

三、致病

急性期:主要表现有童虫移行。游窜时的机械损害及免疫病理反应引起。

临床上以低热、、纳减、乏力、消瘦、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为多见。重症患者有毒血型症状等。

慢性期:

童虫进入肺内发育致成虫所引起的病变,大致可分为脓肿期、囊肿期和纤维瘢痕期,肺吸虫囊肿是本病最特殊的病变。

1.脓肿期:主要是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

2.囊肿期:大量细胞聚集、凋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容物逐渐变成赤褐色粘稠性液体,囊壁大量肉芽组织增生而肥厚,肉眼可见周界清楚的结节状虫囊。3.纤维瘢痕期:囊肿内容物排出或吸收后,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最后形成瘢痕。

以上三个时期常同时见于同一器官内。成虫通常寄生于肺内,但其童虫有时成虫亦可寄生于皮下、脑、肝、眼等寄生,引起损害。

临床分型:

1.胸肺型:有胸痛、咳嗽、喀血、铁锈色痰等。

2.脑型:头痛、头晕、癫痫、偏瘫、视力障碍

3.肝型:肝痛、肝大、肝功能紊乱等

4.皮肤型:游走性皮下包块、结节等

5.亚临床型:症状不明显

6.其它,如眼的寄生

四、诊断

1.询问病史:有无生食溪蟹、喇蛄的经历

2.病原学检查:在痰和病人粪中查出虫卵即可确诊

收集24h痰液,加入3~10%NaOH(等量)液化、离心后查沉淀。

皮下包块或结节,可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

3.免疫学诊断

皮内试验、ELISA、分子生物学方法

五、流行

分布:在国外、日本、朝鲜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均有报道,国内山东、江苏等23个省区有报道或成虫分布。贵州省有本虫的存在,但无病人(或当地感染)

流行环节

1.传染源:患者和保虫宿主是本病的传染源

2.中间宿主的广泛存在

3.生吃或半生食溪蟹、喇蛄的习惯

六、防治

1.治疗药物:吡喹酮,总剂量100-150mg/ug(分2~3d服用)

阿苯哒唑15-20mg/kg·d,5~7d为一疗程。

3.健康教育,不食生或半生的溪蟹,喇蛄,以及转续宿主的未煮熟的肉类。

二、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

斯氏狸殖吸虫是我国独有的虫种,人是非适宜宿主,可引起人体游走性皮下结节和内脏幼虫移行症。在贵州省,卫氏并殖吸虫病少见,而斯氏狸殖吸虫病多见。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能寄生人体的血吸虫有六种,主要有3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S. mansoni )和埃及血吸虫(S. haematobium ),在几种血吸虫中,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病情最重,防治难度最大,在这里作为重点讲解。

日本血吸虫分类上属裂体科,裂体属,其成虫雌雄异体,寄生于终宿主的门脉系统血管内。

一、成虫形态

成虫雌雄异体,雄虫长12~20mm ,口、腹吸盘在虫体前端,在腹吸盘以下,虫体两侧向中线卷曲形成抱雌沟(gynecoqhoral canal ),故外观虫体呈线状。雌虫长20~25mm ,常居于雄虫抱雌沟内。

内容构造:雄虫在腹吸盘后方背侧,有7个串珠状排列的睾丸,雌虫虫体中部有一椭圆形的卵巢,前方为子宫,后方为卵黄腺。

▲虫卵形态:平均大小为89~67μm ,椭圆形,淡黄色,卵壳厚薄均匀,一侧有一小棘,

卵壳上常有附着的脏物,

虫卵内是一发育成熟的毛蚴,毛蚴与卵壳间见大小不等油滴状分泌物(SEA )

二、生活史

随血流 11天 粪

卵 成熟卵 毛蚴肠系膜下 分泌溶组 入水侵

静脉内 织性物质入

童虫 尾蚴 子胞蚴 螺

经皮肤侵 从螺体

入终宿主 逸出

生活史特点:

1.成虫寄生于人、动物肠系膜下静脉内

2.产出的虫卵76%沉积于肠壁小血管内,24%的虫卵顺血流沉积于肝脏

3.中间宿主:钉螺(无第二中间宿主)

4.感染时期:尾蚴(无囊蚴)

5.感染方式:经皮肤主动钻入

6.保虫宿主多(达40多种)

7.成虫平均寿命约4.5年,最长可活40年

三、致病

(一)基本病变

1.尾蚴及童虫所致损害

尾蚴:尾蚴性皮炎(Ⅰ、Ⅳ型变态反应)

童虫:可引起移经器官如肺的损害

2.成虫所致损害:血管内膜炎、血管周围炎

另外,成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外皮脱落更新的表质膜,在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

3.虫卵所致的损害:血吸虫病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沉积在肝和肠壁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由虫卵内毛蚴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诱发肉芽肿反应,虫卵肉芽肿一方面是宿主的免疫保护反应,但另一方面,肉芽肿相互连接形成瘢痕,导致于线型肝硬变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

血吸虫卵肉芽肿形成窦前静脉堵塞,导致门静脉高压,肝脾肿大,侧支循环开放,另一方面出现干线型纤维化。

4.循环抗原及免疫复合物的损害

急性期:急性类血清病综合症

慢性期:肾病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多见于免疫力的初期感染的青壮年和儿童,有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

2.慢性期:90%的患者为慢性血吸虫病,有或无症状,粪虫卵亦呈阳性

3.晚期血吸虫病

系指出现肝硬化、门脉高压或生长发育障碍症状,占病人总数的5~10%,分为巨脾、腹水、侏儒三型。

4.异位寄生与异位损害:常发生在脑和肺

5.伴随免疫

四、诊断

1.询问病史

2.病原诊断:

①粪检(毛蚴孵化法)

急性患者多为阳性,慢性患者阳性率低,晚期则阴性

②活组织检查:肠粘膜活检,适用于无血吸虫病治疗史,粪检阴性的确需确诊的病人。

五、流行

分布: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及印尼,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3个省市区的409个县。

到1999年底,有5个省,238个县达到传播阻断,56个达到传播控制,血吸虫病疫情尚未控制的县有115个。

流行环节:

1.传染源:病人、病畜、保虫宿主(40种)

2.传播途径:粪便污染水;钉螺的存在;群众接触疫水。

3.易感人群:均易感,11~20岁达高峰

流行因素:自然因素:影响血吸虫生活史和钉螺的自然条件;社会因素:特别是社会制度

六、防治

1.查治病人、病畜、消灭传染源:药物:吡喹酮

2.控制和消灭钉螺

3.加强粪便管理,搞好个人防护

加强健康教育,重视自我保健

绦虫概论

绦虫(tapeworm)或称为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Class cestoda)。该纲寄生人体的绦虫主要集中在两个目,即:

1.圆叶目:猪、牛带绦虫、棘球绦虫等

2.假叶目:曼氏迭宫绦虫

一、成虫的特点

1.虫体背腹扁平,长如带状,分布,长度从几毫米到数米,每个成节片有一套雌雄生殖器官

2.无口及消化道,完全靠体表吸收营养

3.固着器官集中在头端(如小钩、吸盘、吸槽等)

成虫分为头节、链体(包括幼节、成节和孕节),营寄生生活。

二、虫卵

圆叶目的虫卵:圆球形,外层是薄的卵壳和厚的胚膜,卵内是一已发育的六钩蚴。

假叶目的虫卵:与吸虫卵相似,有卵盖

三、幼虫

不同的绦虫具有不同的幼虫,其形态、名称不尽相同。

四、两种重要的带绦虫

链状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

Taenia solium Linnaeus, 1758

一、形态

(一)成虫(插入成虫动画)

1.乳白色,扁长如带,长2~4米

2.体节700~1000节,节片较薄,略透明

3.头节近球形,具4个吸盘、顶突和小钩子

成节: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睾丸150~200个,卵巢分为三叶

4.孕节:子宫分枝粗大紊乱,排列不整齐,每侧为7~13支

(二)虫卵

卵壳薄而脆弱,多已脱落,多已脱落,成不完整的虫卵圆球形,31~43μm,外层为厚的胚膜,棕黄色,上具放射状折光条纹,内含一个六钩蚴。

(三)幼虫

1.白色、半透明、卵圆形囊状体

2.大小为8~10×5mm,囊内充满液体,内有一个收缩的头节,上具吸盘、小钩等。

二、生活史

60-70d 2-3

人食入

成虫虫卵

(小肠上段)

人食入虫卵

囊尾蚴

成虫寿命可达25年

生活史特点:

1.人是终宿主,成虫寄生人小肠

2.人食入猪肉内的囊尾蚴而感染

3.中间宿主是猪,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皆因误食虫卵而感染

4.囊尾蚴可寄生于人体各处,尤以血供丰富的组织、器官为主,如肌、脑等。

三、致病

1.成虫:引起肠绦虫症,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排节片是主诉,偶有异位寄生,感染期是囊尾蚴。

2.幼虫:引起囊尾蚴病,亦称囊虫病

致病机理:主要是压迫、占位和化学刺激

危害程度取决于:寄生部位、数量及宿主反应, 感染期是虫卵。

临床分型:

1.皮下及肌肉囊虫病:肌酸痛、无力、假性肌肥大,皮下包块或结节

2.脑囊虫病:癫痫、颅内压增高、神经精神症状

3.眼囊虫病:视力障碍——失明

人感染囊虫病的三个途径:

①自体内重复感染

②自体外重复感染

③异体感染

四、诊断

1.肠绦虫症

询问病史:有无排节片史、吃生猪肉史,粪检查节片、虫卵(注意与牛带绦虫区别)

2.囊虫病

体检:活检、皮下包块、结节

影像学检查:CT、MRI等

免疫学检查:ELISA、酶免疫染色等

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

1.本虫在形态、生活史、致病等方面与猪带绦虫很相似,下面将两个虫进行对

生活史上的区别:中间宿主不同,分别是猪和牛

致病上的区别:牛带绦虫孕节活动明显,会主动从肛门逸出,无囊尾蚴病

诊断方法上的区别:牛带绦虫感染用肛门拭子法诊断更易

五、两种带绦虫病的流行

1.分布: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欧洲、中美洲及印度等。国内:猪带绦虫主要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以及云南、广西,牛带绦虫分布于新疆、内蒙、西藏、云贵等少数民族地区。

台湾带绦虫:分布于台湾等地

2.流行因素

①养猪、放牛方式不当(粪便污染)

②食肉或烹调方式不当(生食猪、牛内等)

③个人饮食习惯、卫生意识差等。

六、防治

结合“驱、管、检”综合措施

1.治疗病人

中药:槟榔、南瓜子

西药:吡喹酮、阿苯哒唑、灭绦灵

2.管理好粪便,防止污染环境

猪要圈养,不能敝放

3.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不吃生或半生的猪、牛肉。

加强肉类的检疫,防止“米猪肉”上市。

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细粒棘球绦虫属于带绦虫的一种,成虫寄生在犬科食肉动物如狗、狼等,幼虫寄生于食草动物如牛、羊、骆驼等,引起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

一、形态学

成虫属于较小的带绦虫,体长仅2~7mm,虫体分3~4节,头节与猪带绦虫相似,有顶突、小钩、幼节一个、成节一个,与猪带绦虫相似,睾丸45~65个。孕节1~2节,子宫具不规则分支和侧囊,含虫卵200~800个。

虫卵:形态与猪、牛带绦虫相似,在光镜下难以区别。

幼虫:又称棘球蚴,为圆形的囊状体,根据寄生时间长短而大小不等,小的1-2cm,大的可达20多厘米(直径),由囊壁和囊内食物组成。

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角皮层,乳白色,厚约1mm,内层为生发层,厚约20μm,具有生发功能。

囊内含物:

1. 原头蚴:长在生发层上,亦可脱落浮在囊液之中,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为170×122μm,为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其顶突和吸盘内陷,保护着数十个小钩,体内还可见石灰小体等。

2. 子囊、孙囊、生发囊、不育囊。

3. 囊液:无色透明成微黄色,比重1.01~1.02,pH6.7~6.8,内含多种蛋白、肌酵、卵磷脂、尿素,有少量糖、无机盐和酶,对人有抗原性。

棘球蚴砂: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可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蚴砂。

二、生活史

食草动物食入血循(肝、肺)

成虫孕节及虫卵六钩蚴棘球蚴

(犬小肠)食

人食入虫卵食

(肝、肺)入

棘球蚴成虫

(人棘球蚴病)

成虫寿命:5~6月

生活史特点:

1.食肉动物如犬、狼等是常见的终宿主

2.食草动物如牛、羊等是中间宿主

3.人可作为中间宿主,棘球蚴可在人体存活40年

4.感染期是虫卵,人食入而感染

三、致病

致病以机械性压迫,占位病变为主,以过敏症状次之。致病严重程度与棘球蚴体积、数量、寄生时间、寄生部位密切相关。人体最多见的寄生部位为:肝脏(69.9%),多在右叶,肺(19.3%),腹腔(3%)。

1.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2.包块,压迫症状,叩诊有“棘球蚴震颤”。

3.过敏症状:荨麻疹、过敏性休克

4.中毒和胃肠功能紊乱

棘球蚴破裂的后果:

①转移性种植造成继发感染

②严重过敏反应

③急性腹膜炎

④肺棘球蚴破裂后可引起窒息,或经气管咳出子囊、生发囊及角皮等物。

四、实验诊断

1.询问病史:病人是否来自流行区,是否有与犬、羊等动物和皮毛接触史2.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MRI等

3.免疫学试验:卡松尼皮试、IHA、ELISA等

病原学确诊:根据手术后摘除的棘球蚴或痰、胸腹水内查到的原头蚴或角皮等确诊。

五、流行

分布:世界性分布,我国以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等6省区为主要流行区。迄今全国已有23个省、市、区证实当地有感染的病人,全国受棘球蚴病威胁的人口约500万,患病人数约为50万~60万。

流行因素:

1.虫卵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2.人与家畜和环境的密切接触

3.皮毛制品加工、挤奶工人工作

4.病畜内脏喂犬或乱抛。

六、防治

1.加强卫生和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2.加强对病畜内脏的处理和管理。

3.定期为家犬驱虫。

4.治疗上以手术为主,对早期的小棘球蚴,可采用阿苯哒唑、甲苯咪唑治疗,长疗程,大剂量。

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猫科动物,偶可寄生于人体,但幼虫裂头蚴可在人体寄生,导致曼氏裂头蚴病。

一、形态

1.成虫:长60~100cm,宽0.5~0.6cm,头节为指状,背腹面各有一纵行的吸槽,链体有1000个节片,均宽大于长,成节与孕节结构基本相似,中部有一重迭蟠曲的子宫。

2.虫卵:与吸虫卵相似,有卵盖,卵内为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虫卵为灰褐色。

3.裂头蚴:长带状,白色,约300×0.7mm,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虫体不分节,但有许多不规则横皱褶,活动能力很强。

二、生活史

转续宿主:蛇、猪、鸟

蝌蚪→蛙

入水3-11d

成虫虫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

(猫科动3-5m 生生

物小肠)食食

蛙蛇

肉猪

裂头蚴

生活史特点:

1.感染途径:经口、经皮肤

2.感染期是原尾蚴、裂头蚴

3.生活史需经多个宿主转换,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是蝌蚪或蛙,终宿主是猫、犬等。

4.人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终宿主。

三、致病

1. 成虫致病:能寄生人体的机会较少,症状较轻(头节为吸槽)

2. 裂头蚴:眼的裂头蚴病,最常见(45.6%)

皮下裂头蚴病:游走性皮下结节(31%),条索状或圆形包块

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20.1%)

脑裂头蚴病(2.3%),内脏裂头蚴病1%,增殖型裂头蚴病

四、诊断

成虫感染:粪检查虫卵

裂头蚴病:询问病史、活检、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五、流行

分布:成虫的感染呈散在发生,我国报道20多例,裂头蚴病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欧、美、澳等地也有记录,国内有近千例。

流行因素:

1.局部敷巾生蛙肉,经皮肤感染

2.吞食生的或未熟的蛇、蛙、猪肉等

3.饮生水食入感染的剑水蚤

六、防治

1.成虫感染,可用吡喹酮、阿苯达唑治疗

2.裂头蚴病,主要靠手术摘除,也可用40%酒精奴佛卡因2~4ml局部杀虫3.预防该病,应做到不食生肉,不喝生水,不用蛙肉敷贴,加强对肉类的检疫和管理。

4.生殖

二分裂法:如阴道毛滴虫

无性生殖多分裂法:如疟原虫人体期

芽殖法:如弓形虫

接合生殖:如纤毛虫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如疟原虫蚊体期

(三)生活史类型

1.人际传播型:在人群中接触传播,无性生殖

2.循环传播型:需一种以上脊椎动物,有世代交替

3.虫媒传播型;需在吸血昆虫体内繁殖,再感染人体,亦可有世代交替现象(四)分类

根据运动细胞器分为四大类

叶足纲—阿米巴

动鞭纲—鞭毛虫

动基裂纲—纤毛虫

孢子纲—孢子虫

(五)致病特点

原虫对人的致病与虫株、种,寄生部位,以及宿主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原虫的致病特点有:1、明显的增殖作用

2、较强的播散能力

3.机会致病性

二、线虫概论

线形动物门线虫纲,种类较多,约一万余种。

特点:1、成虫线形或圆柱形,两侧对称,体不分节;

2、成虫♀♂异体,♀一般大于♂,♀尾端较直,雄虫尾部卷曲或膨大为

交合伞。

3、消化道完整

4、假体腔形成

1. 角皮层:由皮下层分泌而成,无细胞结构

体壁的结构 2. 皮下层:由合胞体组成,无细胞界限

3. 纵肌层:由单一纵行排列的肌细胞组成

用图片介绍线虫四大系统的特点

线虫其中的生活史:

经四次蜕皮

虫卵幼虫成虫

线虫生活史的类型:

a.土源性线虫(蠕虫):生活史不需中间宿主

b.生物源性线虫(蠕虫):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一、俗称人蛔虫(插播蛔虫成虫录像)形态

1.成虫:虫体较大,♀20~35cm×3~6mm,♂:15~31cm×2~4mm,尾端向腹侧卷曲,头端有“品”字形唇瓣,体表两侧有侧索,雌虫尾端钝圆。

2.虫卵:蛔虫虫卵分为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受精卵大小为45~75×35~50

μm,卵壳从内向外分为三层:受精膜(卵黄膜)、壳质层、蛔甙层。卵内为一大而圆的细胞,它与卵壳的两端形成新月形的空隙。虫卵外层为染成棕黄色的蛋白质膜。

未受精卵狭长,大小为88~94×39~44μm,壳薄,无蛔甙层,卵内为许多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

二、生活史

粪土壤

成虫受精卵感染期卵幼虫

(人小肠)20~30℃

“肝肺游移”

成虫小肠

咽、气管肝、胸导管

肺右心

蛔虫成虫的寿命一般为一年左右

生活史小结

①宿主:人是唯一宿主

②感染时期:感染期虫卵③感染途径:经口

④寄生部位:小肠

⑤生活史中有游移现象

三、致病

(一)幼虫致病:幼虫在组织内移行时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代谢产物所致过敏、哮喘等,患者可有胸痛、咳嗽等表现,血中嗜酸粒细胞↑,Loeffler综合征。异位损害。

(二)成虫致病:

(1)机械性损害:唇齿对宿主的损害

(2)营养不良

(3)过敏及变态反应:荨麻诊。皮肤瘙痒等。

(4)合并症:胆道蛔虫、肠梗阻、肠穿孔

四、诊断

自粪中查出虫卵即可确诊,常用的方法有:

1.直接涂片法

2.沉淀集卵法

3.饱和盐水浮聚法

4.改良加滕氏法

如在蛔虫查不到虫卵,可用驱虫治疗性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一)流行:蛔虫病呈世界性流行,人群普遍易感,92年普查,平衡感染率为44.91%,最高达,贵州省蛔虫感染率为全国之首。

蛔虫病之所以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可归纳为四个字:大、强、广、简。1.大:蛔虫产卵量大,24万/天

2.强: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强,主要是卵壳和蛔甙层的保护作用。

3.广:传播途径广,通过施肥、污染等,蝇及蟑螂机械性传播,人们卫生意识差等。

4.简:蛔虫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

(二)防治原则

1.查治病人,带虫者

阿苯哒唑40mg/d,一次顿服

甲苯咪唑100mg/k,顿服3~4d

伊维菌素6mg/d,顿服

驱虫时间: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每3~6个月驱虫一次。

2.管理好粪便:无害化处理人粪,发酵法、堆肥、沼气池等。五格三池贮粪法。3.卫生宣教: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不生食不洁的瓜果蔬菜等,消灭蝇、蟑螂等昆虫。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

简称鞭虫,成虫寄生于人的盲肠,引起鞭虫病。该虫的生活史与蛔虫相似,但幼虫无体移行。成虫以其较细的头端钻进肠粘膜内以宿主的体液、血液为食,引起肠炎、直肠脱垂等。在流行学上与蛔虫相似,虫卵也需在外界环境中发育3周,但发育的最适温度比蛔虫高,为28~30℃,防治上同蛔虫病。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一、形态

成虫细小,白线头状,长约1cm(♀),头端膨大,有明显的食道球,雌虫尾尖而细,尖细部达虫体的1/3,雄虫长2~5mm,不易见到。虫卵:无色透明,50~60×20~30μm,两侧不对称,一侧凸出,一侧较平,截面为不等面三角体,卵壳透明,两层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内含一胚胎期幼虫。

二、生活史

肛门外34~36℃经口

成虫卵感染期卵幼虫成虫

6h (小肠)

成虫寿命2~4周,幼虫无体移称

肛门——口——手

感染方式间接接触;经呼吸吸入

逆行感染

三、致病与诊断

1.雌虫特殊的产卵习性引起肛门瘙痒

2.异位寄生:盆腔、生殖系统的慢性炎症和肉芽肿损害

3.诊断:①肛门拭子法

②透明胶纸法

③成虫检查

四、流行性点

1.世界性分布,城市人口感染率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国内感染率高低不一。

2.有家庭聚集性,学校、幼儿园聚集性。

五、防治

1.注意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

2.治疗:口服阿苯哒唑、噻嘧啶等。

3.外用药:蛲虫膏、龙胆紫等。

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钩虫(hookworm)至少包括17属数十种,国内报告7属。人体寄生的主要是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偶可感染人体的有锡兰钩虫线虫、犬钩口线虫和巴西钩口线虫,后者可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

一、形态

成虫:1、体长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

2、头端向脊侧仰曲,具头腺一对,咽腺3个,顶端有发达的角质口囊,

内腹侧缘有钩齿2对或板齿1对。

3.雌虫尾端尖,雄虫尾端膨大为交合伞。(参见教材501页比较图)

成虫前端的三种单细胞腺及其分泌物

1.头腺:一对,分泌抗凝血酶,AchE

2.咽腺:三个,分泌AchE、蛋白酶和胶原酶

3.排泄腺:一对,分泌蛋白酶、抗凝血酶

虫卵:椭圆形,壳薄而透明,大小约56~76×36~40μm,卵内多含4~8个分

裂的细胞,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明显的空隙。

两种钩虫的虫卵在光镜下无明显区别。

二、生活史

24h 2-3d 成虫 虫卵

一期杆状蚴 (人小肠)

成虫丝状蚴

(小肠)

成虫产卵量和寿命:十二指肠钩虫1~3万个/d ;3年左右,多达7年 美洲钩虫0.5~1万个/d ;最长15年

生活史小结

1.丝状蚴(钩蚴)是感染期

2.主要经皮肤(少数可经口、乳汁、胎盘等)感染

3.钩蚴有迁延移行现象

4.某些动物可作为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

三、致病

钩虫的幼虫和成虫均可致病,但以成虫为主。

(一)幼虫致病

1.钩蚴性皮炎(粪毒、着土痒):主要症状有:针刺感、发痒,随即出现充血斑点、丘疹,进而出现红肿及含浅黄色液体的小疱。若伴发细菌感染,可发展为脓疱。好发部位:皮肤较薄嫩之处,如指、趾间皮肤。十二指肠钩虫引起皮炎者较美洲钩虫多见。

2.钩蚴性肺炎:与蛔蚴性肺炎相似。

(二)成虫致病

1.贫血:钩虫的钩齿和板齿咬附肠壁,导致慢性失血,再加上铁和蛋白质供应不足和消化不良,从而导致贫血,其性质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失血的原因:①咬破伤的后钩虫吸血;

②钩虫边吸边排血;

③旧伤口的渗血(抗凝血酶)

吸血量:十二指肠钩虫:是美洲钩虫的6~7倍0.1~0.4

美洲钩虫:0.02~0.10ml

2.肠炎与异嗜症

3.异位寄生婴幼儿钩虫病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十二指肠引起致病比美洲钩虫为重。

四、诊断

通过粪便检查:查见虫卵或粪便培养出钩蚴即可确诊。

1.直接涂片法查出卵

2.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

3.加藤氏法(厚片定量法)

4.钩蚴培养法:需4~6天得结果。

免疫诊断较少使用

五、流行情况

据WHO 1984年报道,全球感染人数为9亿,我国1992年调查结果,平均感染率为17.16%,感染人数约为1.9亿人。

国内分布情况

海南最高:60.9% 四川:40.88% 广西:37.85%

流行环节及因素

1.传染源:病人及带虫者

2.传播途径

①人粪施肥

②赤手赤足劳动,接触到丝状蚴,经皮钻入旱地作物:红薯、蔬菜、桑叶、

烟叶、玉米等。煤矿工人等亦易被感染。

3.易感人群:农民、矿工、婴幼儿

六、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消灭传染源:驱虫:常用药: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噻本咪唑等。另需加强营养,纠正贫血等。

2.加强对粪便的管理:无害化处理。

3.改良种植方式。

4.加强个人防护:穿鞋下地,涂抹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

液或15%噻苯咪唑软膏等。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

一、形态

1.成虫:细长,线状,前细后粗

雌虫长3~4mm,雄虫1.4~1.6mm

2.幼虫囊包:

梭形,与肌肉纤维平行,0.25~0.5×0.21~0.42mm大小,内含1~2条盘曲的幼虫

二、生活史

旋毛虫为生物源性线虫: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1、先天性免疫 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 1、异位寄生; 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线虫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 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 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 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 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蠕虫学完全剖检术及蠕虫标本采集与制作

蠕虫学完全剖检术及蠕虫标本采集与制作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掌握寄生虫完全剖检法,通过剖解采集家畜的全部寄生虫标本,并进行鉴定和计数,为诊断和了解蠕虫病的流行情况,防治和研究寄生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器材 解剖刀,解剖剪,镊子,标本瓶,体视显微镜,透视显微镜,贝尔曼法装置。瓷盆、瓷量杯、带胶皮头玻璃滴管、玻璃烧杯、载玻片、盖玻片、普通玻璃块、铁水桶、肥皂粉、毛巾。 药品生理盐水、20%福尔马林、10%福尔马林、5%福尔马林、70%酒精、1%盐水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根据实际工作中的要求不同,蠕虫学完全剖检术可分为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某个器官的寄生虫剖检法(如旋毛虫的调查等)和对某些器官内的某一种寄生虫的剖检法(如牛血吸虫的剖检收集法)。 (一)剖检前的准备 1.动物的选择。对于因寄生虫病感染而需作出诊断的动物及驱虫药物试验的动物则可直接用于寄生虫学剖检。而为了查明某—地区的寄生虫区系时,动物必须选择确实在该地区生长的,并应尽可能包括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同时瘦弱或有临床症状的动物被视为主要的调查对象。也可以采用因病死亡的家畜进行剖解。死亡时间一般不能超过24小时(一般虫体在病畜死亡24~48崩解消失)。 对每头用于寄生虫学剖检的动物都应在登记表上详细填写动物种类、品种、年龄、性别、编号、营养状况、临床症状等。 2.选定做剖检的家畜在剖检前先绝食1~2天,以减少胃肠内容物,便于寄生虫的检出。 3.对家畜进行剖解前,对其体表应作认真检查和寄生虫的采集工作。观察体表的被毛和皮肤有无瘢痕、结痂、出血、皲裂、肥厚等病变,并注意对体外寄生虫(虱、虱蝇、蜱、螨、皮蝇幼虫等)的采集。 4.在进行剖解前最好先取粪便进行虫卵检查、计数,初步确定该畜体内寄生虫的寄生情况,对以后寻找虫体时可能有所帮助。但也应注意,不要因为粪便检查结果,而给工作者带来不全面的主观印象,忽视了未在粪便中发现虫卵的那些虫体的寻找。 5.剖检家畜进行动脉放血处死,如利用屠宰场的屠畜可按屠宰场的常规处理,但脏器的采集必须合乎寄生虫检查的要求。 (二)家畜的完全剖检技术及寄生虫的采集 在家畜死亡或捕杀后,首先制作血片,染色镜检,观察血液中有无寄生虫。然后进行剖解。剖检程序如下: 1.淋巴结和皮下组织的检查及寄生虫的采集。按照一般解剖方法进行剥皮,并随检观察身体各部淋巴结和皮下组织有无虫体寄生。发现虫体随即采集并作记录。 2.头部各器官的检查及寄生虫的采集。头部从枕骨后方切下,首先检查头部各个部位和感觉器官。然后沿鼻中隔的左或右约0.3cm处的矢状面纵形锯开头骨,撬开鼻中隔,进行检查。 (1)检查鼻腔鼻窦。检查鼻腔鼻窦,取出虫体,然后在水中冲洗,沉淀后检查沉淀物。看有无羊鼻蝇蛆、水蛭(水牛)、疥癣虫、锯齿状舌形虫寄生。 (2)检查脑部和脊髓。打开脑腔和脊髓管后先用肉眼检查有无绦蚴(脑多头蚴或猪囊尾蚴),羊鼻蝇蛆寄生。再切成薄片压薄镜检,检查有无微丝蚴寄生。 (3)检查眼部。先眼观检查,再将眼脸结膜及球结膜在水中刮取表层,水洗沉淀后检查沉淀物,

试验一动物蠕虫学粪便检查技术一

实验一 动物蠕虫学粪便检查技术(一)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动物蠕虫学 2 3.认识吸虫卵、绦虫卵、线虫卵等蠕虫虫卵,掌握其一般特征。 二、实验器材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平皿,烧杯,塑料杯或纸杯,漏斗,漏斗架,胶帽吸管,离心管,试管,玻璃棒,粪筛,纱布,平底管(青霉素小瓶),玻璃珠,三角小烧瓶,100ml 球状烧瓶,火柴棍,特制铁丝圈,虫卵计数板,普通离心机,光学显微镜等。 甘油,饱和食盐水,0.1N (或4%)NaOH ,家畜新鲜粪便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直接涂片法、漂浮法、沉淀法、虫卵计数法) (一)直接涂片法(Examination of Direct Smears ) 在清洁的载玻片上滴1-2滴水或1滴甘油与水的等量混合液(加甘油的好处是能使标本清晰,并防止过快蒸发变干),其上加少量粪便,用火柴棍仔细混匀。再用镊子去掉大的草棍和渣子等,之后加盖玻片,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虫卵或幼虫。(图1-1) 另一方法是直接涂片法的改良法叫回旋法。取2~3g 粪样加清水2~3倍,充分混匀成悬液。后用玻璃棒搅拌0.5—1min ,使之成回旋运动,在搅拌过程中迅速提起玻璃棒,将棒端附着的液体放于载片上涂开,加上盖片在镜下检查。检查时多取几滴悬液。该方法的原理是由于回旋搅动的结果,可使玻璃棒端悬液小滴中附有较多量的寄生虫卵或幼虫。 (二)漂浮法(Method Involving Flotation ) 其原理是采用比重高于虫卵的漂浮液,使粪便中的虫卵与粪便渣子分开而浮于液体表面,然后进行检查。漂浮液通常多采用饱和盐水,其方法简便、经济、易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大多数线虫卵、绦虫卵及某些原虫卵囊均有效,但对吸虫卵、后圆线虫卵和棘头虫卵效果较差。 饱和盐水漂浮方法操作步骤:取新鲜粪便2g 放在平皿或烧杯中,用镊子或玻璃棒压碎,加入10倍量的饱和盐水,搅拌混合,用粪筛或纱布过滤到平底管中,使管内粪汁平于管口并稍隆起为好,但不要溢出。静置30分钟左右,用盖片蘸取后,放于载片上,镜下观察;或用载片蘸取液面后翻转,加盖 图1-1 直接涂片法示意图

第三篇医学蠕虫1

第三篇医学蠕虫 蠕虫(helminth)为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藉身体的肌肉收缩而作蠕形运动,故通称为蠕虫。在动物分类学史上,蠕虫曾被认为是独立的,具有特殊性的一类动物。但在分类学研究不断发展之后,人们发现蠕虫,实际上与人体有关系的包括扁形动物门(Phylum Platyhelminthes)、线形动物门(Phylum Nemathelminthes)和棘头动物门(Phylum Acanthocephala)所属的各种动物。因此在分类学上,蠕虫这个名称已无意义;但习惯上仍沿用此词。由蠕虫引起的疾病称为蠕虫病,具有重要意义的蠕虫种类几乎全部属于前两门。 第十四章吸虫 第一节概论 吸虫(trematode)属于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Class Trematoda)。寄生人体的吸虫属于复殖目(Order Digenea),称为复殖吸虫(digenetic trematode)。复殖吸虫虽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史复杂,但基本的结构(图14-1)和发育过程略同。

图14-1复殖吸虫成虫形态构造示意图 形态与功能 大多数的复殖吸虫的成虫外观呈叶状或长舌状,两侧对称,背腹扁平,通常具口吸盘(oral sucker)与腹吸盘(acetabulum),内部结构如下: 体壁组织吸虫成虫体表有凹窝、凸起、皱褶、体棘、感觉乳突等,其形态、数量、分布等随虫种与虫体部位而异。体壁由体被(tegument)与肌肉层组成。中间为实质组织(parenchymal tissue)和埋在实质组织中的消化、生殖、排泄、神经系统等,缺体腔。体被为具有代谢活力的合胞体(syncytium),从外到内由外质膜(external plasma membrane)、基质(matrix)与基质膜(basal plasmamembrane)组成。基质膜之下为基层(basement layer)。肌肉层由外

医学蠕虫学考点总结

医学蠕虫学 第一节线虫 一、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圆柱形,形似蚯蚓 (1)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2)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2.虫卵:自人体排出的蛔虫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 (1)受精卵:宽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2)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也称折光颗粒。(感染期虫卵: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幼虫盘曲在壳内。)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小肠壁静脉或淋巴管→肝→右心→肺→气管→咽喉→胃→小肠)成虫 寄生部位:人小肠;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三)致病 幼虫:蛔蚴性肺炎 成虫:掠夺营养;损伤肠黏膜,并发症(肠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 (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一张80%,三张95%。 2.试验驱虫法:就是不论有虫没虫,先吃驱虫药。看是否有虫打出来。 (五)防治原则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预防工作; 2.加强粪便管理; 3.普查普治。 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一)形态 1.成虫:虫体细长,10mm;头部具头腺,可分泌抗凝素;口囊发达(十二指肠钩虫:两对钩齿;美洲钩虫:一对板齿)。 (1)雌虫:尾端呈圆锥状。 (2)雄虫:尾端膨大成交合伞。 2.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刚排出虫体的的虫卵内含2~4个卵细胞。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杆状蚴→丝状蚴→真皮的血管、淋巴管→右心→肺→气管→咽喉部→胃

→小肠→成虫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入人体 (三)致病 幼虫: (1)钩蚴性皮炎 (2)呼吸道症状:肺部炎症 成虫: (1)贫血 (2)消化道症状 (3)异嗜症 (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浮聚法; 3.钩蚴培养法。 (五)防治 1.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是预防钩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常用驱虫药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药。 2.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 3.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 三、蛲虫(蠕形住肠线虫) (一)形态 1.成虫:细小,乳白色 (1)雌性:8~13mm,尾端长而尖细。 (2)雄性:2~5mm,尾端向腹面曲。 1.成虫 细小,乳白色,线头状; 雌虫大小(8~13)mm×(0.3~0.5)mm,尾直而尖细,生殖系统双管型; 雄虫大小(2~5)mm×(0.1~0.2)mm,尾卷曲,有交合刺一根,生殖系统单管型。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

学习目标: 1. 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等概念。 2. 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和实验诊断,了解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3. 掌握华支睾吸虫吸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一般特征。 4. 掌握华支睾吸虫致病机理和病原检查方法,了解临床表现、免疫诊断、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授课内容: 人体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意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篇总论 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 范畴 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十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淋巴、盘尾)、利什曼病、锥虫病(非洲、美洲)麻风、结核、登革热。(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给同学们做一些病例介绍。) 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 寄生与寄生关系 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共同生活现象。 共栖(commensalism):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互利共生(mutulism):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 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及其类型 根据寄生性质,可分为: 1、专性寄生虫:营寄生生活,如疟原虫。 2、兼性寄生虫:多营自由生活,某种情况下可营寄生生活。 3、机会致病寄生虫: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异常增殖并致病。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 1、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器官或组织细胞内 2、体外寄生虫:寄生于体表。 宿主及其类型 宿主(host):被寄生虫所寄生的人或动物。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动物蠕虫学粪便检查技术(一)

动物蠕虫学粪便检查技术(一)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动物蠕虫学 2 3.认识吸虫卵、绦虫卵、线虫卵等蠕虫虫卵,掌握其一般特征。 二、实验器材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平皿,烧杯,塑料杯或纸杯,漏斗,漏斗架,胶帽吸管,离心管,试管,玻璃棒,粪筛,纱布,平底管(青霉素小瓶),玻璃珠,三角小烧瓶,100ml 球状烧瓶,火柴棍,特制铁丝圈,虫卵计数板,普通离心机,光学显微镜等。 甘油,饱和食盐水,0.1N (或4%)NaOH ,家畜新鲜粪便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直接涂片法、漂浮法、沉淀法、虫卵计数法) (一)直接涂片法(Examination of Direct Smears ) 在清洁的载玻片上滴1-2滴水或1滴甘油与水的等量混合液(加甘油的好处是能使标本清晰,并防止过快蒸发变干),其上加少量粪便,用火柴棍仔细混匀。再用镊子去掉大的草棍和渣子等,之后加盖玻片,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虫卵或幼虫。(图1-1) 另一方法是直接涂片法的改良法叫回旋法。取2~3g 粪样加清水2~3倍,充分混匀成悬液。后用玻璃棒搅拌0.5—1min ,使之成回旋运动,在搅拌过程中迅速提起玻璃棒,将棒端附着的液体放于载片上涂开,加上盖片在镜下检查。检查时多取几滴悬液。该方法的原理是由于回旋搅动的结果,可使玻璃棒端悬液小滴中附有较多量的寄生虫卵或幼虫。 (二)漂浮法(Method Involving Flotation ) 其原理是采用比重高于虫卵的漂浮液,使粪便中的虫卵与粪便渣子分开而浮于液体表面,然后进行检查。漂浮液通常多采用饱和盐水,其方法简便、经济、易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大多数线虫卵、绦虫卵及某些原虫卵囊均有效,但对吸虫卵、后圆线虫卵和棘头虫卵效果较差。 饱和盐水漂浮方法操作步骤:取新鲜粪便2g 放在平皿或烧杯中,用镊子或玻璃棒压碎,加入10倍量的饱和盐水,搅拌混合,用粪筛或纱布过滤到平底管中,使管内粪汁平于管口并稍隆起为好,但不要溢出。静置30分钟左右,用盖片蘸取后,放于载片上,镜下观察;或用载片蘸取液面后翻转,加盖 图1-1 直接涂片法示意图

实验一蠕虫学粪便检查法(一)

实验一蠕虫学粪便检查法(一) 一、内容 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漂浮法; 3.各种蠕虫卵的特征。 二、参考资料 蠕虫学粪便检查是蠕虫病生前诊断的重要方法。因为大多数的寄生性蠕虫是寄生在家畜、家禽的消化道及其相连的器官(如肝脏、胰脏),有的寄生在呼吸器官和生殖器官(家禽),如后圆线虫、前殖吸虫。寄生在这些部位的寄生虫,它们的虫卵、幼虫或节片都随着宿主的粪便排除体外,因此,通过粪便检查可以获得生前诊断。除蠕虫以外,还有一些原生动物的寄生虫,如结肠小袋纤毛虫及球虫,它们的包囊或卵囊亦随着宿主的粪便排除体外,依靠粪便检查也可以建立生前诊断。 根据蠕虫学粪便检查的目的可分为: (一)蠕虫虫体检查法:是从粪便中检查虫体或节片,如莫尼茨绦虫,一般以肉眼直接检查; (二)蠕虫虫卵检查法:是从粪便中检查虫卵,如大多数的吸虫、绦虫和线虫; (三)蠕虫幼虫检查法:是从粪便中检查幼虫,如牛、羊的网尾线虫等,随粪便排出的不是虫卵而是幼虫。 下面主要分述虫卵和幼虫检查法。 1.蠕虫虫卵检查法(之一): (1)直接涂片法: 取一片洁净的载玻片,在玻片中央滴加1-2滴50%甘油生理盐水,然后用镊子或牙签挑取少量粪便,与甘油生理盐水混匀,并将粗粪渣推向一边,涂布均匀,作成涂片,涂片的厚薄以放到书上隐约可见下面的字迹为宜,加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检查,检查时先在低倍镜下顺序查找,如发现虫卵,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如无甘油生理盐水时可以用常水代替,加甘油可使标本清晰,易于观察,并可防止涂膜很快变干燥。但是检查原虫的滋养体,必须以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不应加甘油,否则会影响其运动而妨碍观察。 本法操作简单,能检查各种蠕虫卵,但检出率不高,特别是轻度感染时,往往得不到可靠结果,因此,本法只能为辅助的诊断方法,并且每次检查要重复观察8-10片,才能收到确实的效果。 (2)饱和盐水漂浮法: 本法基本原理是采用比重比虫卵大的溶液,使虫卵浮集于液体的表面,形成一层虫卵液膜,然后蘸取此液膜,进行镜检。 方法:先配制饱和盐水溶液,配制时先将水煮开,然后加入食盐搅拌,使之溶解,边搅拌边加食盐,直加至食盐不再溶解而生成沉淀为止(1000毫升沸水中约加食盐380克),再以双层纱布或棉花过滤至另一干净的容器内,待凉后即可使用。(溶液凉后如出现食盐结晶,则说明该溶液是饱和的,合乎要求,其比重为 1.18,此溶液应保存于温度不低于13℃的情况下,才能保持较高的比重)。 取粪便5-10克,置于100-200毫升的烧杯中,先加入少量饱和盐水,把粪便调匀,然后加入约为粪便的12倍量的饱和盐水,并搅拌均匀,用纱布或40目的铜丝筛过滤于另一干净的烧杯内,滤液静置30-40分钟,此时比饱和盐水比重轻的虫卵,大多浮于液体表面,再用铂耳或直径0.5-1厘米的铁丝圈蘸取此液膜,并抖落在载玻片上,进行镜检,或者将此滤液直接倒入试管内,补加饱和盐水使试管充满,加上载玻片(盖玻片应与液面完全接触,不能留有气泡),静置30-40分钟,取下盖玻片,贴在载玻片上进行镜检,可以收到同样效果。 本法检出率高,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可以检查大多数的线虫卵和绦虫卵,为了提高漂浮效果,可用其他饱和溶液代替饱和盐水。如在检查比重较大的后圆线虫时,可先将猪粪便按沉淀法操作,取得沉渣后,

寄生虫学医学蠕虫资料

医学蠕虫 一、线虫和棘头虫 二、吸虫 三、绦虫 一、线虫和棘头虫 大多数线虫营自生生活,广泛分布在淡水、海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营寄生生活的只是其中很少的种类,常见的寄生于人体并能导致严重疾患的线虫约有10余种。重要的有蛔虫、钩虫、丝虫和旋毛虫等。 线虫概述 (1)形态 成虫:典型的线虫呈两侧对称的圆柱形,前端一般较钝圆,后端逐渐变细,体不分节。寄生人体的线虫,不同种类虫体的大小长短相差悬殊。除极少数虫种外,均为雌雄异体。雄虫一般比雌虫小,且尾端多向体腹面卷曲或膨大。 虫卵:寄生线虫的虫卵一般为卵圆形,呈黄色、棕黄色或无色。自人体内排出时,虫卵内细胞发育的程度因虫种而异,有的线虫卵内的细胞尚未分裂,如受精蛔虫卵;有的已分裂为数个细胞,如钩虫卵;有的则已发育为蝌蚪期胚,如蛲虫卵;有的虫种,虫卵内的胚胎在子宫内即发育成熟,排出时已为幼虫阶段,如丝虫。 (2)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发育阶段。线虫的生活史以有无中间宿主分为两种类型:①属土源性蠕虫的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卵或感染期幼虫;②属生物源性蠕虫的线虫需中间宿主。 (3)致病:寄生线虫机械性破坏和毒性作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虫种、寄生数量、发育阶段、寄生部位以及人体对寄生虫的防御能力与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感染阶段为幼虫的寄生线虫,当幼虫侵入皮肤时,可以引起皮炎;当幼虫在体内移行或寄生于组织内时,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或全身反应。 成虫致病多与寄生部位有关,一般均可导致组织出现损伤、出血、炎症和细胞增生等病变。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 (1)形态:①成虫:虫体为圆柱状,头、尾端略细,形似蚯蚓;②虫卵:有受精卵(宽椭圆形)和未受精卵(长椭圆形)两种。 (2)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以空肠最多。 (3)致病:幼虫致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超敏反应。成虫致病:是致病的主要阶段,可引起营养不良、变态反应、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和肠梗阻等并发症。 (4)实验诊断:病原检查:查见虫卵和成虫是确诊的依据,常用标本为粪便,方法有粪便直接涂片法、浓集法。免疫诊断可作猪蛔虫原体腔液或感染期卵抗原血凝试验(IHA)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5)流行:蛔虫的分布呈世界性,尤其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蛔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农村人群的感染率仍高达60%~90%。 粪便内含受精蛔虫卵的人是蛔虫感染的传染源。蛔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无需中间宿主而直接发育为感染期卵。蛔虫产卵量大,虫卵对外界理、化等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强,在荫蔽的土壤中或蔬菜上,一般可活数月至一年。 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或儿童随地解便是造成蛔虫卵污染土壤、蔬菜或地面的主要方式。鸡、犬、蝇类的机械性携带,也对蛔虫卵的散播起一定作用。人因接触被虫卵污染的蔬菜、经口吞入附在

医学蠕虫

医学蠕虫 一、名词解释 1.医学蠕虫 答案:医学蠕虫是寄生于人体的一类软体、多细胞、无脊椎的低等动物.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 章节: 二、填空 1.线虫的雌虫尾端较,雄虫的尾端多或。 答案:尖直| 卷曲 |膨大成伞状 题型:填空题 难度: 章节: 2.生活史为间接发育的线虫有、。 答案:丝虫| 旋毛虫 题型:填空题 难度: 章节: 3.成虫寄生于小肠的线虫是、、,寄生于大肠的线虫是、。 答案:蛔虫| 钩虫| 旋毛虫| 蛲虫| 鞭虫 题型:填空题 难度: 章节: 4.产幼虫的线虫有和,其感染途径分别是

和。 答案:旋毛虫| 丝虫| 经口| 经皮肤 题型:填空题 难度: 章节: 5.蛔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寄生引起的合并症,最常见的合并症是。 答案:异位| 胆道蛔虫症 题型:填空题 难度: 章节: 6.蛔虫和钩虫的幼虫均经移行到肺部,但二者发育过程不同,蛔蚴在肺部,而钩蚴。 答案:经2 次蜕皮| 不蜕皮 题型:填空题 难度: 章节: 7.儿童在夜间睡眠时,常用手抓肛周皮肤痒处,可能因雌虫在肛周活动引起。 答案:蛲虫产卵 题型:填空题 难度: 章节: 8.在我国引起丝虫病的病原是和,两种丝虫病的病原诊断主要是依据血流中的的形态特征。

答案:班氏丝虫 |马来丝虫| 微丝蚴 题型:填空题 难度: 章节: 9.以囊蚴为感染阶段的吸虫有、、。 答案:肝吸虫| 肺吸虫 |姜片虫 题型:填空题 难度: 章节: 10.晚期血吸虫病人临床上分为、、三型。 答案:巨脾型| 腹水型 |侏儒型 题型:填空题 难度: 章节: 11.日本血吸虫雌成虫在肠系膜静脉产出的虫卵主要沉积于及 , 部分可从排出体外,少数随沉积于门静脉系统以外的组织器官。 答案:肝脏 |结肠 |粪便| 血流 题型:填空题 难度: 章节: 12.姜片虫成虫寄生于人体,中间宿主是。保虫宿主主要是。姜片虫的感染是因为食入带有的荸荠或菱角引起。 答案:小肠 |扁卷螺 |猪囊蚴 题型:填空题

动物蠕虫学粪便检查技术(二)

动物蠕虫学粪便检查技术(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动物蠕虫学常见的实验室粪便幼虫培养及检查技术。 2、认识线虫幼虫和吸虫毛蚴等寄生虫幼虫的一般形态特征。 二、实验器材 载玻片,盖玻片,平皿,培氏皿,镊子,烧杯,塑料杯,塑料袋,漏斗,漏斗架,胶帽吸管,离心管,试管,玻璃棒,纱布,脱脂棉,粪筛,锦纶筛(260目/英寸),搪瓷缸,三角量筒,三角烧杯,胶塞,表玻璃,酒精灯,平底孵化瓶,贝尔曼氏装置(乳胶管二端分别连接漏斗和小试管),显微镜测微器(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血球计数板,普通温箱,光学显微镜等。 碘液,家畜新鲜粪便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幼虫培养法、毛蚴孵化法、幼虫分离法、寄生虫学测微法) (一)幼虫培养法(Technique for the Culture of Third-stage Larvae) 圆线目中有很多线虫的虫卵在形态结构上非常相似,、难以进行鉴别。有时为了进行科学研究或达到确切诊断目的,可进行第三期幼虫的培养,之后再根据这些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种类的判定。另外,做人工寄生性线虫感染试验时,也要用到幼虫培养技术。 (图2-1) 幼虫培养的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最简单的一种。即:取新鲜粪便若干,弄碎置培养皿中央堆成半球状,顶部略高出,然后在培氏皿内边缘加水少许(如粪便稀可不必加水),加盖盖好使粪与培氏皿接触。放入25~30℃的温箱内培养(夏天放置室内亦可)。每日观察粪便是否干燥,要保持适宜的湿度。约经7~15天,第三期幼虫即可出现(Egg-L1-L2-L3),它们从粪便中出来,爬到培氏皿的盖上或四周。这时,我们可用胶帽吸管吸上生理盐水把幼虫冲洗下来,滴在载玻片上覆以盖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图2-1 马属动物圆线虫第三期幼虫 1. 马圆线虫 2. 普通圆线虫 3.无齿圆线虫 4.小型圆线虫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整理

人体寄生虫总论 (一)寄生与寄生关系 共栖;互利共生;寄生 寄生生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获利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受伤害的一方称宿主。 (二)宿主的分类 1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2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3 储存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除可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哺乳动物体内,这些脊椎动物具有保护虫种和起传染源的作用。这些动物宿主称为储存宿主。 4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但可生存,以后若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即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正常宿主和非正常宿主)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发育生长的过程及所需要的条件称生活史。 感染阶段:寄生虫的某一阶段离开传染源后,必须在外界环境中,或在中间宿主或在媒介生物体内发育和/或繁殖,才能达到具有感染性的阶段,称感染阶段。 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外界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继续发育,并完成生活史者,称直接发育。 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完成生活史者,称间接发育。 (二)、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 在形态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 (1)体形; (2)器官:消失或退化,加强,新器官的产生 在生理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 肠道寄生虫抗消化液的机能增强 繁殖能力的加强 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能力的强化 各种特殊向性的出现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1 、寄生虫的致病作用: 1)摄取营养、影响吸收:是寄生虫对宿主造成最常见的危害之一。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可通过穿刺、堵塞、压迫、破坏等作用,对宿主造成危害。 3)化学性损伤: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及虫体死亡后的分解物等化学物质的刺 激作用,对人体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危害。 4)免疫病理损伤:寄生虫体内和体表许多成分,均可作为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2、宿主的免疫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皮肤、粘膜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液因素的作用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3、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 ?寄生虫抗原:寄生虫的结构复杂,其抗原也复杂。可分为体抗原、代谢抗原、表面抗原等。 ?特异性免疫类型:缺乏有效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消除性免疫

实验二 蠕虫学粪便检查法(二)

实验二蠕虫学粪便检查法(二) 一、内容 1.沉淀法(1)自然沉淀法(2)离心沉淀法 2.锦纶筛兜集卵法 3.幼虫培养法 4.虫卵计数法(1)斯陶尔氏法(2)麦克马斯特氏法 二、参考资料 1.蠕虫虫卵检查法(之二) (1)沉淀法:采用普通清水处理被检粪便,使虫卵沉淀集中,便于检查。本法适用于检查各种虫卵,而比重较大的虫卵,如吸虫卵,棘头虫卵等尤宜采用此法。 本法根据需要和条件又可分为自然沉淀法和离心沉淀法。 ①自然沉淀法 取粪便约5-10克,放在干净的烧杯内,加水搅拌,充分混匀称悬浮液,然后用40目铜丝筛过滤至另一干净量杯中,滤液静止10-15分钟后,将上清液倒掉,再加水沉淀,再静止10-15分钟,倒掉上清液,如此反复多次,直至上清液澄清为止,把上清液倒掉,取沉渣做成涂片镜检。 ②离心沉淀法 取粪便1-2克,放在干净的小烧杯中,约加十倍量的水,充分混匀成悬浮液,再用40目钢丝筛过滤至另一干净的离心管中,放入离心机内,也可以用上法处理过的滤液倒入离心管中,放入离心机内,以1500转/分的速度离心2-3分钟,此时,因虫卵比重大,经离心后沉于管底,然后倒去上清液,取沉渣进行镜检。 (2)锦纶筛兜集卵法:检查较大的虫卵时,虫卵直径再60微米以上,如片形吸虫、姜片吸虫、同盘科吸虫、日本分体吸虫等的虫卵,可取上述经40目铜丝筛过滤的滤液倒入260目的锦纶筛兜中过滤,反复用水冲洗,直到洗出液体清澈透明为止,而后挑取兜中粪渣做抹片检查,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2.幼虫培养法 圆形目的线虫种类很多,其虫卵在形态和大小上都非常相似,镜检时很难区别,生前诊断时为了区别这些线虫的种类,常将含虫卵的粪便加以培养,待其中虫卵发育位第三期幼虫时,再行检查,根据第三期幼虫的形态进行鉴别,达到诊断的目的。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待检的新鲜粪便塑成半球形,放在平皿中,并加少许水,如粪便已很稀,就不必加水,放在25-30℃温箱中(夏天在室温内)培养,根据具体情况,每天加少量水,使粪便保持一定的湿度,经7-10天,多数虫卵即可发育成第三期幼虫,并集中在皿盖上的水滴中,将幼虫吸出置载玻片上,放显微镜下检查。或将培养的幼虫连同粪便一起用漏斗幼虫分离法(贝尔曼法)分离,取试管底下的沉淀物进行镜检,观察有无活动的幼虫存在。 在搜集培养物进行幼虫分离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平皿壁周围的清理。因为有的第三期幼虫活动性很强,

动物蠕虫学粪便检查技术简介

动物蠕虫学粪便检查技术简介-----------------------作者:

-----------------------日期:

动物蠕虫学粪便检查技术(一)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动物蠕虫学常见的实验室粪便虫卵检查技术。 2.在光学显微镜下区分虫卵和异物。 3.认识吸虫卵、绦虫卵、线虫卵等蠕虫虫卵,掌握其一般特征。 二、实验器材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平皿,烧杯,塑料杯或纸杯,漏斗,漏斗架,胶帽吸管,离心管,试管,玻璃棒,粪筛,纱布,平底管(青霉素小瓶),玻璃珠,三角小烧瓶,100ml球状烧瓶,火柴棍,特制铁丝圈,虫卵计数板,普通离心机,光学显微镜等。 甘油,饱和食盐水,0.1N(或4%)NaOH,家畜新鲜粪便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直接涂片法、漂浮法、沉淀法、虫卵计数法) (一)直接涂片法(Examination of Direct Smears) 在清洁的载玻片上滴1-2滴水或1滴甘油与水的等量混合液(加甘油的好处是能使标本清晰,并防止过快蒸发变干),其上加少量粪便,用火柴棍仔细混匀。再用镊子去掉大的草棍和渣子等,之后加盖玻片,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虫卵或幼虫。(图1-1) 图1-1 直接涂片法示意图 另一方法是直接涂片法的改良法叫回旋法。取2~3g粪样加清水2~3倍,充分混匀成悬液。后用玻璃棒搅拌0.5—1min,使之成回旋运动,在搅拌过程中迅速提起玻璃棒,将棒端附着的液体放于载片上涂开,加上盖片在镜下检查。检查时多取几滴悬液。该方法的原理是由于回旋搅动的结果,可使玻璃棒端悬液小滴中附有较多量的寄生虫卵或幼虫。 (二)漂浮法(Method Involving Flotation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