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6香港出版与阅读状况_香港读者阅读口味趋多元化

2006香港出版与阅读状况_香港读者阅读口味趋多元化

CHUBANCANKAO

2007.3 下旬刊

出版参考

29

众多书店在年初发布了2006年畅销书榜,主流阅读口味根深蒂固,投资理财书籍随香港金融投资市场畅旺而热销、旅游指南、生活实用书、爱情小说、心灵励志各领风骚。畅销书榜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阅读定格,告诉了某时某地读者的主流阅读趣味,但大潮之外,,还是有大大小小的暗潮的,而这些暗潮其实反映了香港社会的多元化以及香港读者的阅读宽广度,亦与香港近年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回归十年来,香港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屡屡创新,并将“通识教育”纳入中学课程。从出版业角度而言,暂且不论通识教育在课堂上的实际成效,但教统局推行通识教育, 最少可以推动老师和学生要比以往更广泛地阅读,不再拘限于几套教科书, 也为出版社带来契机,几家出版社各自从不同角度阐释通识教育。

商务印书馆(香港)的“通识阅读”系列就明言“通识始于学校,而不止于学校”。 丛书分三大主线:值得现代人继续咀嚼的传统智慧,是其一;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观念,是其二;现代人应有的科学眼光,是其

三。 丛书在2005年中推出,至2006年底已推出9种,其中《洞穴奇案的十四种判

决》更是城中热门话题书。天窗出版社“通识译码”系列以文化研究为基调,推出《虚拟后乐园 ── 透视计算机游戏文化》等几本书,进一步出版社《全球化》等5本小书, 突破出版社、明报

2006香港出版与阅读状况

──香港读者阅读口味趋多元化

□ 叶佩珠

出版社、星岛出版社也纷纷出版以通识为主题的书籍。就连一些较入门的文化历史读物也与“通识”沾上边。

课堂上的成效尚要拭目以待,但可肯定的是,新一代的阅读视野将得以开阔,而这种多元阅读的经验,又会反过来为未来的香港文化带来新元素。这或许是教统局始料未及的。

事实上,自香港回归以后,香港文化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8间大学先后设立相关课程,学者文化人除了出席相关的形形色色的讲座和活动外,也着手撰写相关著作,屡居香港的龙应台更以世界公民身份,为人文香港呼吁,《思索香港》、《请用文明来说服我》、《香港笔记——@沙湾径25号》三书虽未跻身全年畅销书榜前列,但野火愈演愈烈已

是不争事实。陈冠中的《我这一代香港人》推出修订版,阐述“杂种城市”、胡恩威《香港风格》两集论述香港城市建筑。 韩江雪、邹崇铭的《香港的郁闷》表达了香港新世代的焦虑。

虽然香港大众传媒一直指责香港人阅读口味狭窄、读书功利,但台湾几位资深出版人,如詹宏志、苏拾平等早已指出香港的读者是成熟的,阅读口味是多元化的,从最通俗到最学术的书籍,都有各自固定的阅读群体。根据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属下38家书店的数据,全年动销的中文图书(不含教科书或补充习作)已接近13万种,还不包括全年一本未销的品种。由此可见, 在香港当读者,还是相当幸福的, 最少比当书店老板幸福,特别是在地产商主宰城市发展的情势下。

相关文档